一个战争造成的死亡,除了宣传片中英雄般的战死沙场,还包括被友军误杀(friendly fire)、被战友谋杀(fragging)、自杀、死于疾病或非命、平民的附带损害(collateral damage)等等。后面这些死亡方式经常被人有意无意的忘记,但它们加起来的人数可能不比前者少。本片表现的迦太基行动(Operation Carthage)就是一例,那是二战末期英国皇家空军空袭盖世太保驻丹麦哥本哈根的总部大楼,但误炸了不远处的一座修道院,造成包括86名儿童在内的上百名平民死亡。它的规模在吞噬八千万人命的整个二战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它“友军+平民”的特殊性使其引人注目。考虑到1940年4月9日丹麦被德国占领时一共只有几十人的伤亡(没怎么抵抗,6小时内投降),这个较大规模的乌龙事件在一页维基百科就能缕清的丹麦二战史上就更显眼了。
按说又是误伤又是儿童,单看结局就足够表现战争的残酷和荒谬了。其过程也颇具戏剧性:18架蚊式轰炸机分三批轰炸,第一批找准了目标但其中一架飞机坠机,撞到了一英里外的圣女贞德修道院引发浓烟,导致后面两批的数架飞机错朝浓烟投弹,遂酿成悲剧。这还没说事情起源的伦理悖论:本次轰炸是在丹麦抵抗组织的再三请求下执行的,因为他们快要被盖世太保团灭了;而德国人则将大楼顶层设为监狱,拿丹麦人作为防空肉盾;所以可以说抵抗组织成员是将自己的战友作为牺牲品来保全组织和自己。总之,迦太基行动自带反战主题和惊险剧情,再适合拍电影不过了。但本片导演并不满足于表现宏观的军事和政治,而是像《敦刻尔克》、《珍珠港》一样,着眼于刻画身在其中的个体。于是就有了几位主角的设置:三个孩子中,最聪明的孩子被炸死了,体现残酷;另一个原本受刺激的孩子逃出来了,代表希望;还有一个孩子在帮忙救助的过程中克服了失语症,弘扬人性;一对情侣中,质疑上帝的修女后来自杀,可能表达了某种纠结的宗教观;男青年从纳粹辅警到奋勇救人,既是个人救赎也可看做整个国家的转变(毕竟丹麦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出力不多)。他们的人生都因迦太基行动而转变,从而让人对整个行动产生更加具体的情感和反思落脚点。但本片也算不上佳作,一大原因可能是主要人物与轰炸行动的关联直到影片过半才体现出来(丹麦观众可能早就知道),影响了观感。另外失语症少年的故事线有点鸡汤,修女的用意令人困惑,我觉得如果把修女换成抵抗组织成员就更扣题了(片头本来有一个但很快就挂了)。
看电影前并没有了解太多,丹麦语我也分不清,所以看电影时第一时间想的是这电影究竟是哪国拍的?发生在哪个国家?想讲一个什么故事?有没有迫害犹太人,集中营什么的老生常谈的,半知半解的看完了,看是搞不懂这电影究竟是一个什么立场。差点给打了个差评
但是了解了其背后的背景故事后,顿感羞愧,当今的世界,想不带立场的纯粹去欣赏一部电影实在是太难了,无论什么人,看什么电影,首先不是看电影是否精彩,而是先找立场,就连我也不能免俗。
其实故事很简单,只是他是历史上丹麦真实发生的,才显得沉重。
个人评分8.7分,根据真实历史改编为其加分不少,没有什么价值观输出,只有一件真实发生的历史悲剧
2022.08.23
战争中的误伤平民时有发生,不可避免,只能说是遗憾,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在德占区丹麦日德兰半岛攻击了一辆德国车辆,事后当地抵抗组织来电称他们袭击的是一辆去参加婚礼的平民车辆,车上有三名年轻的女孩和一名老年司机。抵抗组织没有说的是一名骑车路过的男孩亨利目睹了车内的惨状,当场吓得失语。
修女特瑞莎目睹了周围人太多的不幸,上帝都没有出来保佑他们,她因此对上帝产生了怀疑,她想通过鞭挞自己,和纳粹的帮凶接吻这样的恶事来得到上帝的惩罚,结果什么都没发生,证明了上帝根本不存在,但是她在给孩子们讲课的时候还是要宣扬上帝的存在和无所不能,欧洲的宗教愚民教育根深蒂固。
英国皇家空军轰炸哥本哈根盖世太保总部的大楼,分三批队,走不同路线,迷惑德军。依次轰炸,确保摧毁目标。可是事与愿违,当第一批次低空入城时,一架蚊式飞机不小心撞到了一根约30米高的铁塔后坠毁在不远处的修女学校,并且燃烧出浓浓黑烟。同组的其它飞机顺利找到了盖世太保总部,并扔下了炸弹。可是由于该死的无线电静默规定,第二批次飞机飞来时,被2个不同的浓烟迷惑了,由于低空飞行,判断时间很短,只有一架飞机找到正确目标,而其余的飞机纷纷把炸弹扔到了修女学校。第三批次飞机也是相同情况,把炸弹扔到火焰最烈的修女学校。
盖世太保总部大楼被8枚227公斤炸弹命中,大楼当即起火,随后火势失控,越烧越大,而当天正好刮着强劲的西风,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到大楼的其余部分,最终整栋大楼被烧塌。炸死炸伤纳粹分子100人,其中德国鬼子约50人,另有50名丹麦辅警!
幸运的是炸弹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大楼侧面砸进大楼的,关在大楼顶层用来做人肉盾牌的26名抵抗运动领导人中有18人幸存逃出。但是无辜百姓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炸死123名平民、天主教修女(老师),其中包括87名儿童。当伊娃的妈妈得知孩子无恙后,气喘吁吁的跑回家,看到女儿正在大口的吃着早上不愿意吃的早餐时,喜极而泣,跪地失声痛哭。而伊娃的许多老师和小伙伴们却没有那么幸运了,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黎明前的黑暗是近乎绝望的暗黑,暗黑吞噬人性。纳粹卖力地围捕抵抗组织,大街上直接枪毙,小孩鹦鹉学舌地唱着狂热的歌曲,友情换来的是去自首的劝告,连盟军的轰炸也伤及无辜,而抵抗组织甚至要盟军不必顾及被当成人盾的同志……主角修女眼中到处都是阴影笼罩,对上帝是否存在产生了动摇。她徒劳地寻找神迹的降临:鞭打自己;和恶棍接吻;用祷告唤醒沉睡的良知,用自己的血假装耶稣的血……无奈的她只好用上帝在打盹来为黑暗降临找开脱……当盟军轰炸盖世太保总部,误炸修道院学校,修女和小女孩丽穆被埋在地下室,上升的地下水终于淹没了丽穆,修女终于绝望自杀了……她寻找神迹的希望破灭了……但是,她不知道其实神迹已然出现:哑巴已经说话,坏人的良知已经被唤醒,被当成人盾的志士奇迹般的脱险……神迹来自于人性中对善恶的不证自明(爸爸警告儿子),来自于对光明必将照亮黑暗,邪恶必然被惩处(纳粹辅警逃亡),来自于用爱心唤醒沉默的心灵(丽穆和修女),来自于忘我的献身精神……眼中有阴影,心中无尘埃……身处黑暗,不必彷徨,更不必绝望,保持心灵的清醒和高洁,对人性和善要有信心……
与本片有关的几个史实:
精确轰炸从二战时期就开始了,为此甚至不惜让飞行员冒着巨大风险。 这次轰炸命名为迦太基行动,18架蚊式飞机分为三组,只有第一组炸对了目标。 铁皮包木板的蚊式飞机属于高速轰炸机,在低空情况下,飞行员目视发现目标到确认投弹通常只有不到2秒的反应时间。 有多低空?开始坠毁的那一架,撞到的灯柱只有30米高。也正是因为它坠毁在学校旁边,后面的人看着冒烟就都过去往学校投弹了。 26名丹麦抵抗组织俘虏被关在楼顶,就是当肉盾的,德国人想的是:你扔炸弹总得从天上扔吧?但命中盖世太保总部大楼的6枚300磅的航空炸弹,全部是从侧面楔入楼体,30秒后定时引爆。26名囚犯活了18个,还都跑了… 当然,误炸学校的那波飞行员也都是这么操作的,圣女贞德学校当场坍塌,80多个孩子和十几个老师就这么没了,德国人才炸死55个而已。
事后皇家空军只表示了“遗憾”,战后也没有赔偿计划。
1945 年 3 月 21 日,英国皇家空军开始执行轰炸哥本哈根盖世太保总部的任务。 这次袭击造成了致命的后果,因为一些轰炸机意外袭击了一所学校,造成 120 多人丧生,其中 86 人是儿童。二战时,英国空军本打算轰炸盖世太保大楼,盖世太保抓了许多抵抗组织的成员关押在大楼顶层成为肉盾,英国空军一直没有实施行动。后来终于决定行动了,却因为一架轰炸机坠毁在当地修道院学校,后续的轰炸机以为坠毁战机冒起的浓烟是任务目标的标记,而将炸弹陆续投掷到学校,造成超过一百人的死亡。
神啊我是个万物皆有灵的无宗教主义者,但我一直相信有更高维的存体在俯瞰着我们这些残次品我们有祂们所说的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我们有祂们所言的贪、嗔、痴、慢、疑我知道我们被你们造出来的时候有着各式各样的原罪但,能不能,在你打盹之前,给大部分还算善良的人以神启我即便已经看够了人类的作茧自缚,但能不能稍微手下留情,不要再给孩子们的瞳孔蒙上阴影
个人都对自己的民族很恼怒,都因此感到羞愧,我们有位比利时的组员就拿越来越阴暗的天空作比喻,他一度称呼天空是「我们集体灵魂的邪恶」。
一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能拍得如此失败,也真是少见。二战结束时,英军的误炸,导致近百人死亡,大多是孩子。如此事件,客观地平铺直叙,也会拍得让人震惊。该片导演却无谓地给故事增添了不少东西,视角又不断地转移,还一味地煽情,影片的叙事弄得乱糟糟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此片导演还真需要认真思考一下奥卡姆剃刀的原理。
每个鼓吹战争的人都该好好看看这部片子
这打得什么仗呀,虽说那时候定位目标比较困难,但这两幢完全不同的楼,我也是醉了。
【3.0】看下来并没有感到特别震撼,究其因是导演对整个事件的回溯缺乏犀利有效的切入点,说白了就是太流水账的第三人视角的剧作思路。好在整部电影骨子里的好莱坞电影化的叙事节奏是精准的,从前期剑拔弩张危机亟待爆发的紧张气氛营造,到结局停留在小女孩喝粥的镜头设计,一切都安排得刚刚好,因而观影大抵能融情于故事之中。
战争不存在精准打击
战乱时代 什么都好吃
美好瞬间首尾相连,是死亡发生的征兆,在时间轴上做的多点透视散点,缺点是在于人物上失焦,好处则是群像提供了更丰富的采光,真的非常喜欢这部影片,尤其几个孩子刻画得无与伦比,一头一尾互文相得益彰,导演还有一部高分剧集1864,务必找来验证一下再做分享
只留下名字......
全片过了三分二才出现轰炸那一幕,角色多戏份散,但是整个剧本的叙述并不是集中讲这个悲剧的引发过程,那两个飞行员的角色很重要,结果就是个龙套,故事用了很大一部分去描述其余几个小孩的命运交叠,又描述一个对信仰动摇的修女和纳税士兵的恋情,这三个主题都足以拍三个版本,但是却要缩在100分钟里,结果都没有说透。
7/10
在戰爭殺戮面前,高舉正義旗號多行不義之事,一如看一場恐怖LIVE,普通民眾永遠都是棋子般的受害者。多條敘事線索串起的「誤炸」故事,不過是換作了「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的黑白名字而已,卻把當中活生生的肉身步步推向萬劫不復。如此無力、無助、無望,生離死別或許不只是別人,更要憐取眼前人,止戰!!!
这一个多月以来才意识到我们生在和平岁月这代人对战争态度的傲慢和天真。不明白点对点精准打击只是个看上去很美包装后的概念,没见过枪炮,没见过尸体,没见过死亡,没见过应激创伤,没见过销烟后的残垣断壁。可以不了解,但至少别丧失敬畏
仔细思考,英军造成的伤害可能比德军还要大,还要严重。而它却代表正义
以孩童视觉呈现战争的作品很多,这部也挺用心,笔触细腻,戏剧化编排可圈可点,CG也做的逼真。不必较真去杠这个战争史里的空袭事故,尤其那场席卷多洲的世界大战。难有简单粗暴棱角分明的对与错,回顾历史的方式和角度有很多。逝者为大,只能一声叹息。
饿的时候该吃就吃,能拯救胃,还能救命。
鼓吹战争的人都该死!看的人心痛!
举着正义旗号的“精准打击”,却造成严重的无辜伤亡。当满脸土灰的幸存儿童睁着大眼睛,望向天空中出现的轰炸机时,他们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战争的残酷彰显无疑。
11.2 本无条件反战人士,想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所有认为正义的战争是可行的的人。你以为点对点袭击就是点对点袭击吗?你可能是盖世太保大楼里的肉盾,也有可能是旁边学校里的孩子,老师和修女,以及这些孩子老师和修女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