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戏梦空间

喜剧片德国2022

主演:菲内·森德尔克里斯蒂安·斯泰尔迈克尔·品克Benita Sarah Bailey茱莉·波维诺亚·蒂瓦帕斯奎尔·阿莱亚尔迪Paul Michael StiehlerNoah Bailey

导演:索菲·林嫩鲍姆

播放地址

剧照

戏梦空间 剧照 NO.1 戏梦空间 剧照 NO.2 戏梦空间 剧照 NO.3 戏梦空间 剧照 NO.4 戏梦空间 剧照 NO.5 戏梦空间 剧照 NO.6 戏梦空间 剧照 NO.13 戏梦空间 剧照 NO.14 戏梦空间 剧照 NO.15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2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别的世界里,人们生活在电影中,社会被分为主角、配角和废材三个阶级。作为一名“配角”, 葆拉从来只是在背景中出现,但她一直立志成为一名“主角”。然而,就在最终考核之前,葆拉的“读心器”突然故障了,没有配乐渲染情绪,葆拉还能成功晋级吗?《戏梦空间》是一部为影迷准备的反乌托邦元电影,充满了对影史的回顾和调侃,“活不过一分钟”的小配角们,也有自己的悲喜人生。

长篇影评

1 ) 奇妙交互,真挚情感——致敬世界上最伟大的配角

初看简介,反乌托邦和影史致敬等让我误以为是一部背景世界观宏达,主题极高的作品,我本期待看到类似《头号玩家》那种遍地戏剧梗的作品,然而本片的观感却并非如此。

导演用了一个本可以玩出许多花样的设定讲了一种最朴素最纯粹的情感。

影片前大半部分都没有着重于表现世界观的设定,很多片子引入新的世界观会尽量的去以各种各样的方法填充介绍和完善,但是本片基本是单线,所有的视角故事全部没有离开过女主,只从女主入手,女主未经历过的未了解未说明的,片内就不会去多表现。导致前半段观影会让我有这个世界观悖论很多,完全不完善,就是单纯提出了几个和女主相关的设定在拍而已,接下来要怎么自圆其说呢?中间还会觉得有些枯燥和累赘。觉得导演浪费了一个很好的世界观设定,不去讲更精彩的故事,不去完善世界观,在这里干嘛呢?

然后随着故事展开到了后半段,意想不到的转折开始慢慢涌现,父亲的真实身份,女主的真实身份,闺蜜母亲的真面目,废材区所收到的迫害,所谓的大屠杀真相是什么,当我们正在感叹于故事的走向可能要在两方对立上落幕时,女主上台进行了自己聚光灯下的独角戏,以一出真实的戏剧心声,正式揭露了本片的主题,将影片推上高潮。

母亲才是最伟大的配角。

回看整部电影,所有的线索似乎都在铺陈将大家的视线引到父亲身上,父亲是谁?父亲在哪?父亲的真实身份是什么?父亲到底是什么样的特殊角色呢?甚至连母亲的几句让人厌烦的固定台词都是直指父亲,母亲在这里就如同影片中的身份——配角一般,让观众集体忽略,而最后通过独角戏台词的引导我们才逐渐聚焦于母亲,影片内外呼应,角色与观众共鸣,感情达到巅峰。母亲做出了如此多如此艰难地努力,才让女儿正常的站在聚光灯下,她不但要隐瞒自己的身份,还费尽心思让女儿吃药上学,想要她改变命运,而真正的父亲却已经到了另外故事线上,和她们永远不会相交了。这里与其说电影是对电影制作的延伸和致敬,倒不如说是对抚养女儿长大并奉献自身让女儿成为聚光灯下主角的一位伟大的单身母亲的致敬。

在女儿以为自己已经得到了认可,勇敢展露身份却还是受到歧视和不公平的指责时,母亲更是挺身而出和收到感染的伙伴们一起动手配乐,更是将这种勇敢扩大化,将主题再次升华。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世界里独一无二的角色,他们都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不分主配。

当声效小哥在台上质问下面的观众“你们刚刚不也感受到了情绪么,不也为她鼓掌了么”时,我非常奇妙地感受到此刻我作为影院中的观众和影片内的角色们共鸣的感觉,分不出片内片外,台上台下,我们每个人既是角色又是观众,这是一种非常棒的体验。

为了强化这点,影片内还有很多亮点。

首先整部影片强调“情绪”是表演的核心,通过读心器表达,而音乐则是产生情绪的催化剂,很好的把表演和艺术结合,形成戏剧艺术的表面,最后回归于情绪产生的本源,形成电影的核心。

其次片内,导演使用各种剪辑的手段,比如皮肤黑白片画质的处理,剪辑的处理,音乐音效的处理,各种角色的分类,各种名词的新运用方式,以及电影创作中行为的具象化等等,都使得影片内和影片本身进行强烈的互动,给观众穿透荧幕的体验。

另外影片更注重于电影制作和创作上本身的梗,而非我们一开始以为会有的各种电影内容上的梗。似乎也一定程度上批判了戏剧影视作品粗暴的商业流水线制作方式,角色的鲁莽归类,台词的死板,音效音乐的绑定搭配表现,以及删减删改和谐等等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人在感叹导演的创意时也要不禁唏嘘。

以上种种结合在一起,形成非常强烈的交互感,而且不通过任何外界渠道媒介等模式,仅仅通过影片内容即可达到,实在是神奇而美妙,不得不说在这两个小时内,是真正的戏梦空间。

而在这样的体验下埋藏着的如此真挚的情感,更让人心生感动。

2 ) 一部诠释电影发展里程的奇思妙想

第一幕,配角母亲培养主角女儿。以主角式的的演技,烘托乌托邦式的现实,母亲和万千单亲妈妈一样,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建立起按部就班生活壁垒;第二幕,朋友的无稽之谈助推葆拉突破防线,踏上了寻找主演父亲戏梦碎片的旅程。途中受到废柴“管家”等人的影响,葆拉认清自我,为循迹父亲真相克服主角对废柴的歧视勇感前行,自己做航行的舵手。在这里导演用新与旧,黑白与多彩的电影史来隐喻葆拉多彩的现状和黑白的本心,葆拉在新与旧的立场中萌生出自己的想法犹豫不决,不敢于表达。第三幕,真相大白后的最后考核如期而至,上台前废柴“男友”在配角母亲的伪装下来到幕后用“静音瓶子”为葆拉加油打气,最后真实又直白的口述表达了母爱最伟大,换位思考体会到了做母亲的不容易接纳了母亲的做法,触动在场的“观众”……葆拉打破常规用自己微弱的影响力坚持、探索、改变,确定了立场得到了拥护,表达了废材也是不可轻易删减的觉醒,诠释了电影中饰演小人物的心路旅程和对废材形色眼光的深思引起观影人的共鸣……

3 ) 戏梦空间

这部影片的设定很有趣。生活就是一场场被设计好的戏,戏和台词存在与否还将受到更高层级的审查限制。演员们也分为了不同的层级,世界观的营造还算完善,每个人无论愿意与否都在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世界里面人们分成主角,配角和废材。最开始以为是想说社会阶层,有的人在世界舞台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有的人被拒之门外,只能顺应规则,而有的人被动接受规则,无法在鲜活的生命中留下有温度的记忆与话语,就像是没有情绪,不需要被考虑,只需要完成自己所被分配的所谓使命,就像电视剧里没有背景音乐一闪而过的配角。

4 ) 人生如戏,不靠演技

和女票一起挑的这部 #戏梦空间 给我带来不小的惊喜,个人觉得是近几年最好的反乌托邦电影。好久没看地这么酣畅淋漓了。 优秀的新世界观建构使它有了一个出色反乌托邦电影的基础。世界是一台巨大的戏,人生映射为剧本,工作映射为出演,阶级映射为主角(main character)配角(supporting character)以及废材(outtake),生活品质映射为专属声音背景音乐音效甚至小场景。从宏观到微观,现实各物与电影名词的映射做的完整细节而巧妙。电影选取非常有代表性的在主角学校就读渴望成为主角的配角女孩儿作为主人公(与英文名the ordinaries搭配的很好),讲述其为了寻找早逝的“主角”父亲留下的回放,屡屡违反自己的剧本离开routine在这出巨大的戏里的探险之旅。一个我非常喜欢的点事镜头和色彩的运用。配角的叙事采用整齐划一的偏灰的冷色调,而主角的则使用各有缤纷的明艳的暖色调;也善于在画面内运用光线、空间体积、物体排布隔区等手法暗示人物的处境与站队。(这是致敬闪灵吗hhh) 小姑娘在途中发现主角阶级统治这出戏时将优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圈定为特权,例如只有主角身上安有读心器来根据心境播放背景音;配角一天天做叶子衬着每天不同的花,为主角跑龙套;outtake意为被剪掉的镜头,正如废角像印第安人一样被划定一块区域生活,日日活在盖世太保的阴影之下干着苦力,专属背景音乐被定义为非法,甚至皮肤都是黑白的不能有颜色。他们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比如男主就像个高ping战士处处被剪。代表官方的机构称作学院,在这出戏里不“合法”的声音会被他们审核(用一种机器把嘴封死)然后吐出一个小药丸,行为会被他们剪掉(用“剪辑之枪”射击)。在这样的设定下很自然地讲述了主角在工厂将废材如燃料般压榨用完即弃,学院对所有人的高压统治与思想控制,废材区交易声音气味特效的地下市场,他们对自己价值的持有到被剥夺或放弃到再发现,集会游行试图革命并被镇压等等作为推进女主寻父路上的一个个节点。叙事的详略和显隐分配的是不错的,比如把男女主“不合伦理”的情愫作为一条暗线。很喜欢一个细节,最后的主角考试里为女主撑腰但没有台词不敢乱说话的配角们用脚剁地合起来打节奏真的胜过千言万语。 缺点不仅有也比较明显。当叙事过于宏大伏笔铺垫太多,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坑填不完填不好。比如让女主皮肤维持颜色的药丸的来历,以及很重要的女主父亲的真相等都没有交代或语焉不详。留下一个开放式匆匆结尾我不知道编剧是不敢写还是纯摆烂。总之绝赞的设定加上没圆回来的诸多情节组成了这部电影,你可以说他完成度很高也可以说他完成度很烂,高情商:促进优质二创。 “睡前可不要太多蒙太奇哦。” “他们让我们是黑白的,是为了不让我们看到自己的颜色;他们不让我们有读心器,是为了不让我们听到自己的声音。”

5 ) 戏梦空间

这部影片的设定很有趣。生活就是一场场被设计好的戏,戏和台词存在与否还将受到更高层级的审查限制。演员们也分为了不同的层级,世界观的营造还算完善,每个人无论愿意与否都在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世界里面人们分成主角,配角和废材。最开始以为是想说社会阶层,有的人在世界舞台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有的人被拒之门外,只能顺应规则,而有的人被动接受规则,无法在鲜活的生命中留下有温度的记忆与话语,就像是没有情绪,不需要被考虑,只需要完成自己所被分配的所谓使命,就像电视剧里没有背景音乐一闪而过的配角。

6 ) 戏梦空间

《戏梦空间》应该是我第一部完整看完的德国电影,而且还是有点科幻色彩的剧情片。整个故事设定别具一格,但结尾总觉得有点不够味。湖南企发文化的王老师说,如果是他写剧本的话,结局也许会更具讽刺意味:电影结束,镜头转向女主,她当然是电影世界的主角,主演这部反映主角和废材冲突的电影。电影里的废材其实也都是主角或配角。他们庆祝着电影的杀青,和嘲讽着真实世界里的废材。这是一部为影迷准备的反乌托邦元电影,充满了对影史的回顾和调侃,“活不过一分钟”的小配角们,也有自己的悲喜人生。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别的世界里,人们生活在电影中,社会被分为主角、配角和废材三个阶级。作为一名“配角”, 葆拉从来只是在背景中出现,但她一直立志成为一名“主角”。然而,就在最终考核之前,葆拉的“读心器”突然故障了,没有配乐渲染情绪,葆拉还能成功晋级吗?这部影片的设定很有趣。生活就是一场场被设计好的戏,戏和台词存在与否还将受到更高层级的审查限制。演员们也分为了不同的层级,世界观的营造还算完善,每个人无论愿意与否都在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世界里面人们分成主角,配角和废材。最开始以为是想说社会阶层,有的人在世界舞台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有的人被拒之门外,只能顺应规则,而有的人被动接受规则,无法在鲜活的生命中留下有温度的记忆与话语,就像是没有情绪,不需要被考虑,只需要完成自己所被分配的所谓使命,就像电视剧里没有背景音乐一闪而过的配角。被抛弃的废柴,享受一切的主角,麻木的配角,大家沿着既定剧本前进,有人享受优越,不顾一切留住优越,又有那些不愿接受命运要破除牢笼的人。失败者的记忆被篡改,胜利者也要篡改记忆。电影想说即使每个人禀赋不同,面对不公,也要珍视自己真实存在的每一刻,珍视感动欢笑与泪水,珍视自己身边的人,在现实意义上,平等是如此血泪交错的征途,而在情感意义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永恒,但是最后的虚空世界是惩罚还是新生呢?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影片的创意和剪辑都非常棒,像是将《楚门的世界》写出了另一个视角和维度的版本。但是这个剧本表现出来有些直接生硬,特别是围绕着女主青春期经历的自我身份认同展开,到结尾我已深深预感到她将要把黑白的一面展现在众人面前,以达成对“舞台”和“主角”的解构。当成长故事伴随着阶级对立,被规训的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空间一并出现,少女纤细和愈发蓬勃的自我意识无法承载如此庞大且复杂敏感的议题,便稍显疲软,也以一个诙谐喜剧感的,让我意想不到如此轻松的反差作为结尾。这是群体版《楚门的世界》,反乌托邦的巧思之作,离佳作仍有些距离,因寻父的主线与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存在间离,主题无法高效凝结,甚至最后开始歌颂母爱暴露出创作视角的涣散。数据里的父亲怎么都查不到,场景里的公交永远都等不来,配角哪有资格载入历史,龙套哪有能力产生情感。吞服的药片能把黑白变成彩色,偷来的胶囊能把音效当成狗叫。我修复了故障的读心器,潜伏了废柴的地下城,逃过战火纷飞的剪辑,才明白固定台词,看雪花点电视的母亲给了我一座城堡,我却当成了牢笼。影片最有创意的地方是将所有关于生活的细节统统转换成电影语言,阶级被划分为主角、配角、错角和废材,图书馆成了资料馆,睡觉前的活动成了蒙太奇,歌舞成了表达欢乐的方式,黑白胶片成了废材的生存形式……画面磨损、罐头笑声、马赛克、跳切等大量影视表达手法的出现,无疑是送给影迷最好的礼物。生活是电影,人生是故事,主角一切通吃,配角不受待见,废柴举步维艰,身体还会变成黑白,姓名也被身份替代。

7 ) 戏梦空间

这部影片的设定很有趣。生活就是一场场被设计好的戏,戏和台词存在与否还将受到更高层级的审查限制。演员们也分为了不同的层级,世界观的营造还算完善,每个人无论愿意与否都在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世界里面人们分成主角,配角和废材。最开始以为是想说社会阶层,有的人在世界舞台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有的人被拒之门外,只能顺应规则,而有的人被动接受规则,无法在鲜活的生命中留下有温度的记忆与话语,就像是没有情绪,不需要被考虑,只需要完成自己所被分配的所谓使命,就像电视剧里没有背景音乐一闪而过的配角。

8 ) 如果你的人生是一场电影呢?

它会卡带,会被剪辑,会回放,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是黑白色,他们不能说,他们看不见,他们会音画不同步…..

但这世界还有另一个“完美”的版本,它有音乐,有字幕,有歌舞剧,有饱满的情绪,里面的人自带bgm,永远光鲜….

你愿意活在哪个世界里呢?

最后的最后,黑白色的人生也有饱满的感情和动人的音乐,而做超人的主角也会怕高,演爱情戏的人也会用水管制造氛围,他们也会念不齐对白,也会有自己的缺陷。

打开最后一扇门,我们都存在于这个灰色的有无限可能的剪辑地带,我们的人生不是被设定好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集就是会碰撞出无限可能

字幕有什么意义呢?

给观众看的。

我从来都不相信观众。

短评

【北影节】曾经以为母亲构筑了谎言的铜墙铁壁只为将二人锁住,然而却是爱灌筑的梦想堡垒。缺位的父亲不再被苦苦执着,女孩不必仰慕一个虚构的英雄,即使身着黑白也能创造背景音乐成为主角。对于喜欢电影的朋友简直不要太有意思。

7分钟前
  • treasonerr
  • 力荐

结局感人#BJIFF23

12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数据里的父亲怎么都查不到,场景里的公交永远都等不来,配角哪有资格载入历史,龙套哪有能力产生情感。吞服的药片能把黑白变成彩色,偷来的胶囊能把音效当成狗叫。我修复了故障的读心器,潜伏了废柴的地下城,逃过战火纷飞的剪辑,才明白固定台词,看雪花点电视的母亲给了我一座城堡,我却当成了牢笼。

1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2022卡罗维发利主竞赛+金鸡国际影展最佳影片。戴锦华老师从去年金鸡开始盛赞,果然是十年十佳级别的炸裂神作,完爆99.9%的迷影片内卷之王!影片有一个高度密集用梗的(至少三重)换喻体系,电影主角-配角-龙套的精细设定既指涉阶级,又指多数-(许多个)少数,同时也是主流意识形态和对抗性的话语。以电影机制来指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运作和历史书写的机制,堪称卷出新高度的极富创意的杰作。在颠覆父权及主流叙事的同时,也以自我和解与母女和解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无数被压抑的群体及其话语,更以一个“打开另一种叙事”的结尾实现了“one no, many yeses”和“用脚投票”的宣言。喜剧方面更是创意无穷。缺点嘛……设定有点复杂,门槛有点高。#年度十佳# #十年十佳候选#

16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BJIFF2023 北影节的大惊喜。用了类似于《楚门的世界》的大框架,探讨人生当中所有的故事是否都是事先写好的。建筑物里人物的流向又有《大都会》之感,像在隐喻命运的安排和反抗的无力。最有创意的地方是将所有关于生活的细节统统转换成电影语言,阶级被划分为主角、配角、错角和废材,图书馆成了资料馆,睡觉前的活动成了蒙太奇,歌舞成了表达欢乐的方式,黑白胶片成了废材的生存形式……画面磨损、罐头笑声、马赛克、跳切等大量影视表达手法的出现,无疑是送给影迷最好的礼物。人生没有脱了线一说,最底层的废材都能够拥有强烈的情绪波动。阶层划分的不切实际,在元电影的形式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只可惜剧情的情感渲染还是不够强烈,被所谓的风格喧宾夺主,以至于最后的独角戏缺少打动人的根基。

21分钟前
  • 高詩遠
  • 推荐

想写万字评价表达我的喜爱之情,还是用灯光亮起前场内一位观众简洁有力的评价总结一下吧:“牛逼!”(散场的时候捡到了D7排17座的票,这位观众还要票根吗?)———————————————————感谢豆瓣呀,找到了这位观众。

26分钟前
  • nonoche
  • 力荐

好厉害的设定

31分钟前
  • 有可爱的小耳朵
  • 推荐

元素很丰富,想象力很丰盈,精彩纷呈。主角,配角,废材,一种阶级分明的设定。美中不足是最后舞台上的爆发,不管是演讲还是此起彼伏的“我也是”情节…略显尴尬和俗套了,难受得我脚趾扣地。2022金鸡国际影展

34分钟前
  • 三色石头
  • 推荐

设定很赞,剧作懵X,有点诡异和超现实,请大家不要ooc!

39分钟前
  • 蓝格子
  • 推荐

第13届北京电影节第32部。好有趣的电影!生活是电影,人生是故事,主角一切通行,配角不受待见,废柴举步维艰,身体还会变成黑白,姓名也被身份替代。话说会音画不同步,不喜欢的人可以叫他出画,让人闭嘴可以马赛克,读心器可以自带背景音乐,去世后档案馆是人生片段,老人画面会磨碎,脏话会被消音,音效可以装在瓶子里,时空是剧本场景标题,动物可以客串说话,室外是布景,学校考试是角色进阶,记忆是回放,医院是剪辑室,心里可以通过旁白交流,生活可以蒙太奇,情节可以被剪掉。一条线追求梦想建立人物,一条线寻找父亲同时找到自我,世界观就在双线并叙中带出,最终合二为一冲破体质,每个人都可以做主角。

42分钟前
  • 雕刻时光
  • 推荐

设定很棒,真的生活在电影里。有很多迷影元素,飞行的超人,坐在公交车站的阿甘,剪辑之枪,默片隧道,没有BGM的配角,跳接的错误角色,被剪掉不用的废材,总有一个片段会让人不禁失笑。不过整个故事有些凌乱,寻父的主线也没什么意思。

46分钟前
  • 余小岛
  • 还行

配角没有足够的对白,就用跺脚表达自己的情绪。数字化带来的电影本体焦虑。故事,情绪,音乐,读心器,情绪是从心出发的,音乐是情绪的表达。跳切的男孩。剪辑之枪和炸弹的那场戏简直封神。阶级,电影艺术版本的1984和美丽新世界,没有色彩也可以有主角的能力,只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接受革命,伪善的中产阶级。发现自己并非主角时的主体性怀疑。想象力出奇,整个故事情节是规整的叙事结构。bravo!

50分钟前
  • lookatme
  • 力荐

设定好棒,就像生活的剧本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龙套演员,必须证明自己具备成为主角的能力。其实就是一场社会寓言,影射了满受歧视和排斥的社会机制。可惜围绕“寻父”的戏剧核心点有些杂乱无章,其实这个反乌托邦的套路特别适合做成一部标准的皮克斯动画。

5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分享我觉得自己被训化的一刻:葆拉破坏门锁独自出门后,我竟然怪罪她不懂事,浪费妈妈的苦心,她如果不幸被抓只能说自食恶果。(闪过这个念头的后一刻,我觉得好难过,为被训化的我及我们)

56分钟前
  • 伪装小说家
  • 力荐

他们的故事被剥夺,情绪被控制,他们在社会中消失。很喜欢最后几段,她们创造了自己想要的安静,她不再按照世界的脚本歌颂不知所踪的伟大父亲,而是看向总是在担忧的妈妈,她们走出去,随便走哪儿都好。这部电影太好了,今年最佳。

57分钟前
  • 作文羊
  • 力荐

这部电影真的好绝!用元电影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身份认同、社会阶级的故事,非常的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打破了电影一贯风格,有趣又真诚。对于电影元素的巧思与妙用,以及真挚的情感使你完全信服导演所创造的世界。是一封写给电影的情书,也是一部颇有深意的当代世界寓言。

60分钟前
  • 守望电影
  • 力荐

23BJIFF⑥:概念很好,很关照社会现实。前一个多小时的铺垫戏份过多了,会有乏味感,个人觉得点到为止让大家理解概念就可以快点推进剧情了。总被cut掉的小哥金句频出,大部分有哲理的话都是他来说的,他这样的要都是废材的话!那我简直就不该存在!印象里有一句“它们害怕我们听到自己的情绪/声音,但你仔细听,还是可以听到的”,喜欢!结尾依然是三星跃向四星的关键,我发现这些片子都挺会后找补的!有人自己给自己编了独角戏,有人总忘记台词,有人饰演超人实则恐高,有人声画不同步,有些人台词永远说不齐,有些人近二十年没有感受到自己情绪的存在,一起跺脚打节拍这一段特别感人,走出彩色世界的时候,人生就接近杀青了。无论如何吧,我还是坚信我的人生自带bgm的!同时,妈妈在我的人生中也不会是配角!(万象的杜比厅效果挺好)

1小时前
  • hlses0
  • 推荐

真正的大开脑洞,在一个银幕角色宇宙中去划分阶层、制造矛盾、呼唤革命。我们看过很多系列宇宙中的英雄主人公乱炖,却没见过没想过那些更多得多的配角、路人甲,乃至被剧作和剪辑删除的角色会有着怎样的状态。不过和《浪潮》、《死亡实验》一样,总有着厉害创意脑洞的德国人,却缺乏将其讲述出色的能力,于是好多角色的独特行为和映射影视业的细节,反而都是令人费解的。这一切,又适合响起Joan Jett名曲《赛璐璐英雄》

1小时前
  • seamouse
  • 推荐

从“世界旦夕之间”到“角色旦夕之间”,虽然反乌托邦逐渐不了了之,但也许人家社会进化出了色彩,工具人类的反抗就是更关注自身的表达。不像我们,仍然蒙着眼睛摸马赛克大象。在跺脚的旋律中,好希望受苦的勇士们,尤其是女性,也能看到这个片子,感谢白色的奏鸣。钻出北京坊,正阳门箭楼的人造灯光在前方闪烁,昏暗杂乱的步行街上满是正在施工的人,不知道在盯着谁的保安,散装的游客,拉着比人高货物的快递员……一阵天旋地转,扮演游戏重启。

1小时前
  • Mumu
  • 力荐

画面和创意很不错,有点现代爱丽丝的感觉,但故事没讲好,表大于里。既想讲“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的大道理,又想花一些笔墨讲母爱,两条线都讲得中规中矩甚至有点生硬。主角到底为什么容不下配角,配角又为什么值得成为主角,舞台就一个(虽然结局是给他们一个自己的世界),很期待进一步探讨前面花了很多篇幅铺垫的革命,然而没有;女主辛苦十几年想成为主角,为何突然有勇气不怕成为配角甚至被删减?知道是想歌颂真实的人生、尊重不同人的价值,但配角的可爱不够,主角的虚伪也有点少;女主好几次“多管闲事”推进剧情,到底哪来的勇气?不交待就显得又莽又尬;母爱的线,母亲的视角是挺多的,但女儿的开窍有点突然,前面应该补一些女儿的视角。剧本多少有点粗糙,在我看来没有失控玩家好,虽然结局都有点草率(跺脚真的尬),但人家起码表里一致。

1小时前
  • K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