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传统礼教遭遇现代化浪潮冲击的思变。
以印度一个大家族儿子的去世为背景演绎。
外框架如葬礼、生前情人很像肥皂版的《情书》,
内核主题在女性解放与礼教挖苦上还是缺少权衡侧重,
以至于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主题有着明显的割裂。
看了一半都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充满调侃的黑色幽默电影,只是加了些爱情。
演到后来一转主题突然成了女性解放也是始料未及。
因此前面的铺垫并没有为后面的蜕变带来有效的渲染力量增益。
而分寸与节奏也过于拖沓失控,以至于拍成了温吞水。
前面的脸书,可乐,门铃,不时蹦出一句莎翁名言,PTSD,令人哭笑不得。
坚固保守的教条往往能经受住猛烈的炮火,
但却经不起软文化糖衣灌入后的潜移默化。
而比起强制让人接受遵守一个旧的观念,
让人以为是自发悟出的新观念更能改变他。
不管怎样,桑迪亚最终完成了自我解放的新旧女性蜕变。
摘几句台词:
①一个人做尽坏事只要骨灰撒入恒河就全都洗净了,恒河有什么资格宽恕,他娶的是恒河还是我?
②那些自称在路灯下学习的小孩最后都从政了,因为他们说谎成性。
③你不肯嫁给他只是为了让家人高兴?你答应嫁给他也只是为了让家人高兴。
④为何不找你的宗师让艾斯迪克复活,还清房贷。
⑤他整天看犯罪剧,对自己家里发生的罪行却毫无察觉。
⑥现在所有人都自以为是,福尔摩斯电影毁了年轻一代。
⑦如果我不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其他人就会替我做决定,不管我喜不喜欢。
⚠️Spoiler⚠️
看后感知到一点:关于现状(或曰reality),去美化/觉醒也好,去粉饰遮丑也罢;onlookers只是不断再加深已有的刻板印象。
Specifically, 主人公“物女”的本质属性从始至终未变,只是标签/表现形式对着情感起伏而变:
1-开场-丈夫死了,成了人人关注/同情的寡妇;
2-发现丈夫情人的照片-只好隐忍/不敢揭发打破家族内男权至上的平衡;
3-全片高潮-和丈夫情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羡慕/向往独立女性的生活方式;
4-天上掉馅饼-突然变成唯一受益人、得到老公人寿保险款项(尽管从丈夫情人处得知老公从未爱过自己这一事实);
5-收尾-空手而去、勇敢逐梦(到大城市找工作去了),而所得保险款全部留给了岳父,因为她深知家里更需要钱…
最终,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圣女形象,怀着满腔热情和憧憬奔向了未知的远方…
【还是故事/一种叙述之外的(影片并没诉说的)想象空间更有意思,只是难免落入观众已有认知的偏见之中。】
看完之后心情很沉重。
整个故事讲述的是埃斯蒂克结婚几个月后突然离世,整个家族为了守灵的13天。沉闷的13天,但剧情不断的扭转,看的很心累,也很现实。
桑迪娅
埃斯蒂克的妻子,也是本片的女主,从碎片信息可以得知念了英语的硕士,家庭条件比埃斯蒂克稍好(比如家里用的抽水马桶,埃斯蒂克家用的蹲坑,5个月还没有适应,以及他家是这几年才贷款买的房。)
埃斯蒂克
作为片中人物核心的,只听到名字而没有见到真人,在桑迪娅的心中,两人没有什么交谈,给他买过花纹衬衫却一次没有穿过。每个月7万卢比。直到前女友出现,桑迪娅才知道埃斯蒂克喜欢蓝色(所以没有穿她买的衬衫),不太善于当面表达感情,但到了节日,会送卡片,会发信息、会发邮件,会写一些浪漫的话。只不过桑迪娅没有感受到过。
阿卡莎
埃斯蒂克前女友,大学时候两人相恋,但因为家庭条件而不得不分手,这里出现了名场面,一开始在不了解双方的时候,两个女人的质问。
虽然对前女友描写的不多,但可以看出她父母反对的原因。父母住在德里,自己一个人住着湖边别墅,公司副总裁(好像是)。而男主只是一个月薪7万卢比,用父亲退休金买房,还背着房贷的人。
期间两人还出来见过几次面,估计说了些以前和埃斯蒂克的回忆,渐渐地桑迪娅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好像也没啥道理,因为起初就是没啥感情,所以桑迪娅倒是没有怎么悲伤,还被人怀疑不正常。可能是看到了阿卡莎,觉得自己也可以工作吧,有丰富的别样的人生。)
除了桑迪娅,还有几个关键的人物,家族叔叔辈的长辈、想要借钱干餐饮的堂弟、桑迪娅父母、桑迪娅公公婆婆。
转折来自埃斯蒂克的一个保险,理赔金有500万卢比(约45万人民币),可能一听才这么点,但是这也差不多是男主6年的工资了。可能是出于对桑迪娅的愧疚,或者是桑迪娅的生活来源全靠自己,所以他的受益人只有桑迪娅。(一个本来想要赶出去的寡妇,突然有了一笔巨款)
有了这笔巨款,一开始就讨论的桑迪娅去留问题,就发生了惊天反转。
知道保险前
桑迪娅父母来的时候, 男方长辈这样试探道
而这遭到了桑迪娅母亲的拒绝:”这里(男方家)就是她的家。“
晚上桑迪娅母亲还去做了一场强烈冒烟的法术,帮桑迪娅破解邪恶之眼下的诅咒祈祷桑迪娅能够留下来,不被”赶“走。
几天后长辈们又来探讨桑迪娅的未来,讽刺的几句话,“是啊,你看我们多么开明,是为了她的未来考虑”
知道保险后
直到大家得知理赔金的存在,桑迪娅的公公在兄弟的怂恿下,去找了保险公司,结果被讽刺了一番气急败坏的回来了。
婆婆被别人怂恿到,拿一笔钱,然后让桑迪娅嫁给堂弟,正好堂弟也需要钱开餐厅。
大家的算盘打得真好,这个时候看到的不是桑迪娅,而是500万卢比。在守灵还没结束的时候,大家已经预备好一场双方都得利的婚礼了。多么讽刺啊
结局如何呢?这里就不剧透了哈。有时间可以去看一下。
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
是放弃真爱高攀不起的前女友,娶个家教良好没有共同语言的女生?还是嫁给月薪7万卢比,沟通不多甚至不知道对方喜欢什么颜色的男生。
虽然影片中描写的不多,但这是个引子,结婚几个月桑迪娅都了解他什么呢?知道他衣服在哪,鞋子在哪,笔记本在哪里,然后呢?满衣柜的蓝色衬衫,却不知道他最喜欢蓝色。整理文件时才看到有张心爱的前女友照片,才有了后面的剧情,想去了解恋爱时的埃斯蒂克,顺便了解了工作时的阿卡莎。
可能结婚前桑迪娅想的是,虽然不了解,但后面感情可以慢慢培养,直到他的突然离去,才发现5个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一篇茫然,哭都哭不出来。
可能结婚前埃斯蒂克想的是,到时候该结婚了,反正娶不到阿卡莎,那娶谁还有区别吗?不都是过日子吗?大概是因为不爱却娶,所以留了一笔保险吧。
用桑迪娅的一句话结尾吧“如果我不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其他人就会替我最决定。”
题材非常不错,人物的设置也挺恰当。从头到尾展现了印度葬礼情况,尤其是刻画了葬礼期间聚集一堂的家人与亲属之间的微妙心理,甚或是矛盾与冲突。类似题材很多国家电影均有涉及,印度的还属首次看到。但影片太注重故事性了,一波三折,不断抖包袱,连女主角性格也富戏剧性,显得不真实。其次此类题材也许平淡中显厚重更佳。
看的很心累,也很现实。
突然看到一部印度的家庭伦理剧,还挺惊喜的。其实这又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核心就是女性要勇敢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你若不独立,别人就会替你作决定,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女主这种独立意识的觉醒,是从她宽恕亡夫旧情账开始的,不再抓着无法对质的旧账,说明她已不再将自己作为一依附的角色。当然,她的放手还是因为她了解了亡夫,对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人,也无所谓爱与恨了。所以,即使要宽恕,也得有个理由,这就是她一直揪着亡夫旧相好的原因所在。有意思的看点在于女主获得人寿保险的意外赔偿金后,家族成员开始各怀鬼胎,人性善恶美丑,便在此竞相上演。
【6.5】有一些女权意识,但不多,结尾安排女主一分没要那本就属于她的500万的保险赔偿金,并且还答应要照顾公婆,本质还是在满足社会对好女人的期待,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抵消她最后选择出去独立的「大逆不道」似的!
7.6分。非常赞的好电影,一切都这么自然不做作,全员演技在线,都是真情流露。十三天里的故事足以改变一个人。这才是女权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女权电影 卡司奈斯 非常好看 稍微有点不足的是用语言表达哲理而不是通过视听语言来呈现 另外没有歌舞 很推荐看看这个
7/10 第一支曲子真好听! 女性奋发图强的故事
有的部分剧情有点拖沓,如果剪到90分钟以内妥妥的高分作品,不过据说很多印度观众喜欢在电影院里吹空调,那么剧情水一些内容大概也是当地特色吧。第一次看到印度的丧礼习俗,13天的服丧期也让女主从一个浑浑噩噩遵循父母决定嫁给没有感情的丈夫的人,到看到别的女人怎么表现自己,于是自己也下定决心勇敢做自己的人。除了女主sanya自然的演技,虽然长相整体有点太漂亮太聪明不像会被父母困住的女孩之外,还有几个点让我很意外。九年级十年级的puppy love可以在大银幕上聊接吻,小女孩可以说自己来月经了,印度电影已经拉开我们太大的距离了
印度都能拍出这样一部反应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电影了。。。。
故事编得真不错,13天的守灵这个女人却是经历了一场蜕变。确实:女人变聪明后,世人都说她是疯子。但是你要知道,女人如果是傻子,谁都可以欺负的。不仅两位女主演技实力在线,演这一大家子的演员都是实力派,赞!
做自己
polarising India
男主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围绕着葬礼的乱糟糟的人来人往,女主在寻找已故丈夫故事的过程中看到女性应该有的样子,从而开始了自己的蜕变。还不错的片子,里面好多熟面孔。imdb 7.7 分
丈夫刚死,又是争着娶女主,又是争儿子的保险金。
女主开始对前女友的态度很好玩:先雌竞一波:她虽然漂亮,但未必有文化;然后见到真人,看见人家已经做到企业高管态度就有点微妙了;最后发现人家远离麻烦的家庭,一个人住在宽敞舒服视野好的大房子时心态才彻底崩了,只强行占据道德高地打小三了。但实际上她结婚时间太短根本不爱她老公,其实就是面对当初选择早早结婚嫁人这条路的失败只能无能狂怒,还把气撒在别人身上。
故事切入的角度很特别,细腻且精致
好看,女性就是要独立,要随自己心愿,大家庭群像,众生相,确实父母是儿子先去世后最难过的,我竟然没出息的有看哭,有几个点挺戳我,在爱情上,虽然觉得她的亲小叔子挺好的,但还是支持她先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故事情节比较拖沓磨叽,但对印度风土人情的了解又多了一些。
本土传统礼教遭遇现代化浪潮冲击的思变。以印度一个大家族儿子的去世为背景演绎。外框架如葬礼、生前情人颇像肥皂版情书,内核在女性解放与礼教挖苦还是缺少侧重,可惜分寸与节奏过于拖沓拍成了温吞水。脸书,可乐,门铃,不时蹦出一句莎翁名言,PTSD,令人哭笑不得。坚固保守的教条往往能经受猛烈的炮火,但却经不起软文化灌入后的潜移默化。而比起强制让人接受遵循一个旧观念,让人以为是自发悟出的新观念更能改变他。桑迪亚最终完成了新旧女性过渡蜕变。①一个人做尽坏事只要骨灰撒入恒河就全都洗净了,恒河有什么资格宽恕。②那些自称在路灯下学习的小孩最后都从政了,因为他们说谎成性。③你不肯嫁给他只是为了让家人高兴?你答应嫁给他也只是为了让家人高兴。④如果我不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其他人就会替我做决定。
丈夫之死令她彻悟,踏上人生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