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背景:
1、“标灯”的翻译实在不行,影片中根本不存在这个意象,简单查了一下葡语,fogareu(输入法局限)还是翻译成“火把”比较好,看了相关例句(的英文翻译)这个词就是主要用于宗教游行中的火把。
2、葡萄牙的Goias地区的确存在片中的宗教游行,Procissão do Fogaréu,在复活节前后举办,而且人们真的会戴极其类似3K党的面具... 这个游行是西班牙传教士在18世纪中叶介绍到葡萄牙的,这个尖锥白色面具是起源于中世纪,西班牙人自己在holy week游行中也会戴,大概就是赎罪忏悔者penitent蒙住自己的脸(想起黑死病期间的flagellants),在墨西哥也有类似的面具和游行。也有说法是这在模仿罗马士兵搜寻jesus(不是教徒会cosplay曾经迫害神的人吗??),镇上的各个教堂象征最后的晚餐等地点。
3、关于电影中的小镇Goias。位于巴西中部的Goias州,在巴西利亚首都附近,是殖民者相对沿海晚进入的地方(1500年殖民者进入巴西,1682年才在发现金矿后开发这里)。当地主要是白人、原住民及其混血,也有一定黑人和白人的混血muletto。在巴西算比较穷、人口增长比较快的地方,主要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片中白人镇长最关心的是牧场里的牛)。其中的小镇Goias是1727年建立的,在殖民时代的淘金热时期是比较繁荣的矿业小镇,曾经是Goias州的首府。现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留的遗址有总督宅邸、奴隶专用的教堂等等。
4、关于电影呈现的压迫和犯罪问题。Goias小镇就是导演的家乡,她在采访中表示这些都是有现实原型的故事,而导演本人也像片中的Fernanda一样在读大学后意识到不对劲、回乡调查这些历史。这就很可怕,如果是真的,那现实就是F逃走并将一切公之于众,我就很好奇这部电影在Goias当地会有怎样的反响,是否会有更多人去调查... 导演还表示,她很关心家乡当地的环境问题,其中很多和原住民的生存息息相关,并且怀疑(前)总统博索纳罗的agribusiness农业商业化政策(破坏雨林、发展农牧业)。
个人碎碎念:
下午去看标灯了 金砖五国电影节 大光明影院 上次参加电影节是高一还是高二的事呢… 大概是疫情前吧。那次就看了一场还昏昏欲睡orz 今天看着映前来自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中国的电影混剪,不禁泪目了,虽然仅存于银幕,但这种飘渺的世界人民在一起的感觉还是令人动容。还有电影结束时全场观众一起鼓掌,上次经历真的是好久以前的事情。 因为这部只在电影节上映,大家平时很难看到,就直接剧透全篇了。
(以下剧透预警!!!) 这部电影发生在巴西的一个小镇里,白人殖民/移民后代作为(民选下)统治阶层和富人,住在镇上最为现代化的房屋,与之对比的是是混血、原住民和少量黑人居住的比较古朴的小屋,还有附近单独划分出的原住民保留区。 主人公Fernanda作为在国外漂泊了很久的外来者回到家乡,借住在镇上叔叔的家里,她明显更接近原住民的面孔和白人一家格格不入。她回乡是为了解决财产继承问题,并且抛洒带着她离开家乡的母亲的骨灰。期间跟家里的原住民佣人和保留区的原住民有许多交流,逐渐对自己被领养的身世产生怀疑。 同时,她了解到当地有异常多的孤儿,其中又有很多智力残缺者,很多这样的女性被送到白人家里当佣人,从幼年到老年。家里的佣人Luzia就是如此,在她送给Fernanda的刺绣中,有很多诡异的白人男性和原住民女性的性jiao画面。镇上也有很多Luzia这样的中老年原住民/混血女性,都有自己的洋娃娃而且非常依赖。由此,F推测村里存在普遍的白人男性对原住民女性的压迫和性侵,后者生下的孩子被夺走、送到孤儿院,洋娃娃正是创伤的见证。而F自己,由于找不到孤儿院领养记录,猜想自己的领养就是在家庭内部解决,并通过逼问家里白人到哑口无言确认了这一事实,得知自己是原住民佣人Luzia和白人镇长的孩子。 幼年的F被镇长的妹妹Cecilia收养长大。而C是一位女同性恋,她的爱人应该就是L,因此差点被关入疯人院,最后只能带着养女F离开这座小镇。F这次返乡后,把养母的骨灰洒到了少女时期的C和L曾嬉戏过的河流里。L则在F的鼓励下离开了压迫她、奴役她的房子,到公路边hitch-hike,一位善意的女卡车司机载着她去了不知名的远方。 此时,镇长和他的儿子还在筹备新一届镇议会选举。F闯入某场其乐融融的家庭采访,说出了背后的罪恶,被强行关到疯人院。当地有一种宗教游行,人们会举火把、戴着极其类似3K党的诡异面具。借一次游行的混乱,曾经给过F孤儿院档案的Nevice(如果没记错名字)带着F穿着很漂亮的裙子出逃。N也有被遗弃在孤儿院的背景,跟F有接近女同爱情的一些挑逗吧,最后N希望和F在疯人院的同一个房间共度余生,F则只能拿“出去买烟”劝她一起逃,但最后到了街上N还是无法再向前了。她有记忆起就一直被束缚在孤儿院,很难承受逃离的自由。 调查过程中F也有认识一位奇妙的年轻魔法家,他知晓一切罪恶,最后在家里的小镇模型上插了很多蜡烛点火,现实中的小镇和模型一起燃烧,应了F跟镇长对峙时“我要烧了这个镇”的狂怒。
电影中的魔幻色彩,就是魔法师的戏法和最后的纵火,没有其他了,一开始觉得有些怪。之后想来,魔法师是电影中惟一知道一切罪恶、默默支持F的调查、在F落魄时给她庇护所的人,跟无数沉默的jesus像相比,跟全片中完全没有出现、F根本没指望能处理镇长犯罪的执法部门相比,反而是神神鬼鬼的魔法师拥有上帝视角和良心,也是一种讽刺吧。 这大概也是和拉美电影的魔幻色彩呼应(我只读过两本马尔克斯、看了豆瓣短评的提示,有些乱说),现实过于残酷无力、无法呈现,最后只能用魔法师纵火烧毁一切的狂想提供一些爽感和心理安慰。F最后搭车离开燃烧的小镇,眼中神情很落寞,就像毕业生中的男女主逃婚后在大巴上的表情变化(没看过毕业生,只是看过这段剪辑)。 最后能解决什么问题呢?F只能在采访中大闹一场,影响三个在场的记者,后者很有可能被镇长物理毁灭,除了镇长家庭关系崩溃外,他估计还是照常选举、小镇还是照常表面和谐。如果魔幻纵火是F的幻想,那么最后只有逃走的F获得了相对的自由,就像当年她养母C只能逃走、除此之外什么都做不了一样。 如果魔幻纵火是电影中的现实,那就是“如果天塌下来,才能实现正义,那天就塌吧”。我个人感觉这只能提供短暂的浅薄的爽感,但凡往深想想这样的无差别报复就很可怕。片中有描绘很多人逃出着火楼房的场景,那些压迫和默许压迫原住民的白人大概也逃了不少,不一定都能得到制裁,而且很多完全无辜的人,包括F试图拯救的那些被压迫侵犯到极致的原住民妇女,可能都会葬身火海。同时,大量白人男性强jian原住民女性的残酷事实依旧被压着,社会结构和种族性别不平等依旧根深蒂固,活下来的人也许继续压迫和被压迫,相同的故事还在其他巴西内陆小镇和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上演。 这就是电影让人绝望的无力感。除了个人逃走之外,什么都做不了,结构依旧在那里。 同时,还有个可怕的感想是,为了这些残酷的压迫犯罪,就烧掉整个镇子,为了不正义而让天塌下,真的合理吗?就像之前提到的无辜的人,还有镇上有过很多的与罪恶无关的事物,因为存在于一个有根基性罪恶的镇子里,就应该被毁灭吗?我个人是不认同“让天塌下来”的,就算“脚痛医脚”的整治很困难、会遗漏很多,但也不能随便扩大化啊。这背后会是“宁可错放、不可误伤”的法律原则吗? 再简单谈几条零碎的吧: 1、极其类似3K党的宗教游行问题。我还没查,不知道有没有历史原型,估计现实中是不会允许人们戴这种面具随便走的。背后的意义,感觉一是镇民的狂热盲目,二是面具遮蔽就像掩盖了残酷的压迫真相,这样的压迫不就是3K党吗,三是宗教虔诚和实际上默许罪恶形成的讽刺反差吧。 2、我真的好喜欢女主Fernanda呀.. 这样随性肆意、天不怕地不怕、执着于调查真相、能够平等与身边弱势群体交流的人。说来可怕,我竟然在一部殖民题材电影里学习女主的穿搭(吊带衬衫牛仔裤这种)。 3、反映出的白人家庭内部近亲婚姻是令人震惊的,不知道有无原型,毕竟电影设定是智能手机广泛使用的至少2010年代以后了。还有矿产污染问题,这两点导致当地出生时就有残缺的孩子特别多,从而被遗弃到孤儿院的孩子特别多。 4、还有镇长高呼禁止走私,结果儿子就在眼皮私底下吸du的讽刺。镇长在政治上的无能在采访中的一口废话也体现明显。
巴西#100.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VOD, Panorama-观众选择奖第3名。7分,片名正解“火把”。真·狗血情节剧,这一大家子可真够狗血的(不过套路也有迹可循)。有不少超自然的设计,其中比较好的就是那块刺绣的闪回和预叙兼顾的作用,以及魔术师的微缩景观的提喻作用。塞的东西比较满,奴隶史,土生白人和奴隶/原住民的恩怨(种族问题),强奸之女,环境问题,土地问题,阶级问题,残障人士,弃婴,贩毒,家族政治……把这个小镇写成一个大型疯人院。在一个还挺不错的情节剧框里装了这么多东西,导演甚至还有对“肥皂剧”的自反哈哈哈。女主真挺不错的。
应译作“火把”。访谈串联gothic thriller,好几次都快要自然地走向恐怖片了,但导演都选择了用激烈的情节剧抓马强行踩下刹车。
同樣以巴西內陸的城鎮為背景,芭芭拉科倫繼2019年坎城主競賽片《巴克勞》後,再度回到巴西內陸另外一個城鎮戈亞斯,尋找殖民者的足跡。相較於《巴克勞》,一個從地圖上被抹去的城鎮;《篝火》追溯的是戈亞斯自身漫長的殖民與奴役史。復活節慶典當天Fernanda帶著養母的骨灰回到了陌生的故鄉,卻意外地揭開了家族與當地不為人知的秘密;而這段往事,是導演Flávia Neves構思已久,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模索、構築出來的奴隸、殖民文化。它既是一段真實的往事,也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它既是黑色,也是一個奇幻、悲傷的電影,過多地承載了戈亞斯逐漸被人淡忘的過往。電影裡每一張女子的臉孔,佈滿了政治隱喻與駭人聽聞的往事。
上海影迷的周末开始了~
美好的合家欢,反向意义的……刺绣的床单出来的时候从睡梦中惊醒了……结尾的处理是痛苦无奈的控诉是坚强的生命……为什么要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看这种阴郁的电影呢
【2022金砖国家电影节】意外之喜。私人观感极佳。抽丝剥茧地揭露伪装在政治与宗教之下的肮脏秘密,于端详“智障”赠予的刺绣画时达到高潮。华服下爬满的虱子,就如骨灰盒里的可卡因,福利院中的镇静药,反抗不了,挣脱不掉,索性一把火烧了罢。“-What's your name -Lucia”
很喜欢 河边亲吻的少女 缝在毛毯上隐秘的故事 把亲生孩子领养回去的流言 把亲生女儿送进精神病院的传承 背叛的仆人 扎根太久无法离开的修女 一个人是无法改变一片土地的 保拉是很有意思的角色 怀的是儿子 却是家族里唯一一个没有近亲结婚的人
完全震撼到,這竟然是現今女性的故事,結合最近的新聞實在很諷刺,它們每天都還在重演
火把点燃了愤怒,撒旦在癫狂中翩翩起舞。当魔鬼戴上了面具,压迫摇身为常态,人伦在荒谬中却早已不值一提。电影的意象化表达沉稳且高级,由浅入深的政治挖掘扯下了荒谬民俗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最后的最后,当她逃离了戈亚斯,仿佛一切都没有变,又似乎一切都变了。
把“超现实”和“肥皂剧”两大南美特色有机结合
#2022金砖五国电影节# 喜欢导演的想法,并致以敬意,但电影本身过于直白了一些,基本都是直给,没给观众思索进而震撼的空间,韵味差了些。
题材本身还是蛮好的,拍得太过隐晦且时常感觉意味不明,不喜欢这种故作高深的谜语人风格。
三星半//想都不用想一定是女性导演才拍得出的情绪 近乎某种爽片标准的女性表达 被压抑被侵害 愤怒 隐忍或反抗或逃离或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在灰烬中重生 像朱缨花一样淌着血的合欢//这里到处都是无声的疯子 她们服饰艳丽神情呆滞怀抱漂亮的洋娃娃 “这里”不仅指电影中的城镇//不够了解巴西 只能说清晰看到了性别议题的呈现 外来者总是很适合搅乱或被吞噬于一个闭塞的小镇 母亲与河流也总是很适合建立起关联 意象和隐喻的建立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老套 但谁还不是“阁楼上的疯女人”了 疯就疯 一把火烧掉算了//喜欢一些震耳欲聋的感觉
#Cannes22 NO.346.5/10
BRICS第一部点到了超多的话题远超预期了一声Luzia整个人都清醒了
火把隐喻的是小镇代代相传的文化和陋习,这一点在用文化遗产刺绣揭露父亲丑恶行径的地方也有体现。“把你们不需要的女人称作小妹”和“小妹”上车前称自己叫露西娅的自我意识觉醒让人印象很深。议题很多难免顾此失彼,但还算是不错的女性导演表达。
7分,一部剧本很有意思的电影。能看得出来导演的野心是蛮大的,不算长的时间里融合了拉丁美洲当地混乱落后的婚配习俗,又借同样悲惨的弱智之手来缝补出女主的惊天真世。中间又杂糅着原住民、同性恋、性侵、政治丑闻等等一系列元素。但遗憾的是故事并没有饱满精彩到能撑起一整部影片,anyway及格之上。
疫情封控之年上海影展重启第一周纪念。巴西电影的主题似乎脱不开殖民历史,作为文化遗产的原住民刺绣技艺却成了揭开家族小镇阴暗面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堪称本片最佳亮点;然而用付之一炬后远走高飞来反抗虚伪肮脏的父权社会,也许只存在于上帝视角下的幻想之中。
种族、阶级、性别和性向各种议题通过左翼女性视角的展示。可贵的是愤怒与反抗的姿态。尤其在当下。
佳 火烧 神的具象化 想起《裁缝》《野马》落后小镇 为了不让你再端盘子把你带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