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几处细节看这部史诗之伟大
我最先看的是《七武士》的剧本,当时就被剧本给征服了,因为光是剧本就已经把十多个主要角色塑造得特征鲜明栩栩如生,于是就找来了碟看。我记得是在一个凌晨看的碟,把我看得那个嗨呀,从来没看过这么拍法的古装动作片呀!
为什么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经验的影迷从画面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就是大量的全景、远景、中近景和特写镜头的频繁切换。对黑泽明有些了解的影迷也可能还会知道,本片开创了黑泽明式的“多机位摄影”手法。
我这里是要从技术上进一步阐明。让人嗨的原因不仅仅是频繁切换,频繁切换固然比长镜头或者全景镜头这样的单一手法要更有感觉,但是没有相当的功力,频繁切换很有可能变得一片混乱,观众压根就看不清谁在打谁。要说现在很多华语动作片就有这样的毛病,看着场面很刺激,观众心里一头雾水。更何况是在那个技术水平不高的时代,很多导演,即使是大导演,遇到这样的场面一般也会选择保守的单一手法。
为什么《七武士》在频繁切换的同时观众看得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首先得益于“多机位摄影”,更重要的是,黑泽明在剪辑的时候耍了手段!比如同样是一个落马的动作,黑泽明用三个机位来切,剪的时候保持前后两个镜头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也就是说,一个两秒钟的动作,他切三次并非还是两秒,而是三秒甚至更多,这样就把一个本来可能看不清的场景给巧妙地分解了。高!实在是高!《七武士》最后在烂泥中的打戏之所以经典甚至不可逾越,这个手段起了很大的作用。本片的动作其实一点不花哨,花就花在了技巧上!也就是技巧成就了黑泽明写实主义风格的动作片拍摄手法的成功。
说到“多机位摄影”,特别提到的是,黑泽明总是把给人物做特写的那个摄影机放在远离演员的地方。这样,演员就不可能对着镜头来表演,他甚至不知道给他打特写的那个摄影机在什么方位。那么,演员就只能豁出去了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不然,任何的松懈都会露出破绽。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七武士》的演员表演给人感觉那么真实的缘故。其实“多机位摄影”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最后在烂泥地里的戏没法拿个摄影机凑到跟前去拍呀。
继续说本片的一些拍摄手法。比如开场不久勘兵卫杀贼那场戏,在贼倒地的时候,不仅用了上述剪辑的手法,更重要的是,还有慢镜头。贼倒地用的是慢镜头,而在同一场景的其它画面都是正常镜头,这样就形成的一种非常巧妙地对比。本片中多处单打场景都用了这一手法。
还有一场特别经典的戏,就是菊千代等四人夜袭山贼老窝那场戏。在和利吉被掳去的妻子对视的几分钟里,没有一句台词,但是演员到位的表演和分镜头已经表达了一切。特别是饰演妻子的岛崎雪子的几个神态变换,非常令人玩味。
然后说到剧本,小国英雄是黑泽明剧作者团队中的灵魂人物,本剧即可见其功力!我特别想说的是,中国电影出版社曾经出版的《黑泽明电影剧本选集》里的剧本结尾和影片是有一定出入的,所表达的含义也就存在区别。当然了,主旨是不变的,那就是农民(人民)是永远的胜者,武士阶层终究会消亡。虽然结尾那段戏不长,但它可挖掘的内涵很多很多。这就要联系到武士和武士道源远流长的历史甚至是日本的近现代史了。最后那个坟头的定格镜头尤其值得揣摩。
最后说点儿好玩的。就是本片的原声音乐,早坂文雄的作品。黑泽明对音乐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本片里的那段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主题音乐是在废纸篓里捡回来的!当时,早坂为此写了厚厚的一摞配乐,然后用钢琴一首一首的弹给黑泽听,全部被否定了。这时,早坂从废纸篓里翻出了已经被撕掉的一叠谱子,粘好,音乐起,黑泽说,就是它了!
突然想起来了一个八卦,有个山贼戴的那顶头盔可是国宝!本片的服装和发式都相当考究,请的都是高人来设计的。对了,那些都是假发。其实我上次看《影子武士》的时候就看出来了,演员的头发都是蒙头套,可能黑白片里比较不容易看出来。
(以上文字主要根据CC版《七武士》花絮碟所收录的相关访谈内容整理而成,未核对,可能存在出入。)
2 ) 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观本片实录
缘起
最近工作非常繁忙,以这样的精神体力状态看电影不是忙里偷闲,简直是忙里抢闲,不过所谓火热中一点冰凉,拜上海电影节和一票热爱电影的上海电影同好所赐,我终于和黑泽明在大银幕上相逢了。我是几乎不看新闻的人,想想看着偶尔看到的什么电影节参赛片,注定是要擦肩而过的,虽说也没有什么,毕竟能够和自己喜欢的东西邂逅是多么美丽的事情。
在观影前几天,我鉴于自己非常疲劳的精神体力,做了如此揣测:
众鱼贯而入
**:会是胶片版吗,还是录像带呢,这么多人一起看电视吗
**:会有那么多人吗
**:电影终于开始了
...............................
***:请这位同志醒醒,我们要下班了,电影结束了
**:啊,(最悲惨的都想不起来是在电影的那个部分睡着的)
**:无力站起,退场
不知道看《七武士》最后是否会变成这样,如果是也不奇怪,想起有个德国人说去图书馆看书不如去那里睡觉舒服,我想大不了这样自慰。当晚我打了一个哈欠,睡意全无。
当晚走出走出电影院的刹那,我抬头望天,无星无月,先想到的是我的阴历生日过去了,1954的电影,整整比我年长二十岁。
软硬件
电影开幕前的盗版宣传片感觉渲染过分,因为盗版和盗人子女直至母亲横死这样的冲突还不至于如此激烈,无论事实如何,如果告诉你几块钱的消费就是在杀人越货,那真是窃钩窃国之叹。另外一支广告是个会眨眼的狮子感觉就非常不错。据说是marketing公司的广告(
http://www.publicis-dialog.com.cn/),好在一个神秘,特别那个时候是20:42分,诧异难道提早放映,那个时候电影院内还只有一半多一点的上座(最后可以说八成)。
电影二厅的座位还是比较宽敞的,我坐八排一座,感觉非常舒适,算是前后半截座位后半场的第二排,省得那些冒着腰的屁股就在鼻子底下。看见焦晃也是第七排(该离十八不远),非常年轻,第九排的一个大姑娘大喊:焦桑。话剧皇帝显得比电视上精神许多。散场的时候发觉卢燕坐第七排最右面第二个,我是20:30入场,电影20:45准时开场,24:04左右结束,集体鼓掌。
迟到的人很多(相对应就比较满座),最离谱的是我身边有个女孩迟到,我厌烦地扫了一眼。银幕上的仲代达矢大概已经走了0.5秒,我几乎可以听见自己颈骨转动的声音,简直惊魂甫定地看完余下的2.5秒。一直到勘兵卫进草屋抓贼,还是有人进场,到24:00开始很多观众退场途中听到明显的手机铃声两次,没有发觉有人摄像(至少没有明目张胆),很奇怪难道左边的安全门是假的吗,一次次看见有人猫着腰走过银幕走向右侧接电话……我真想说:你为什么不“冠切云之崔嵬”呢?这样我们会在大银幕上看到多么吊诡的投影?后排的几个女的一直窃窃私语,特别看见武士们露出的屁股兴奋得叽叽喳喳……
电影本身
电影开始后,看见了黑泽 明,早阪文雄,我挺直了背,用力把头发向后捋过去,我毫不迟疑地期待有东西上身,有东西复活。
字幕
字幕部分有些小问题,譬如勘兵卫对胜四郎说“拿你没有办法”变成了“你没有办法”
其他我觉得问题比较大的:
老爹:头都要没有了还担心胡子的事情。 电影节:这是头和胡子的事情,轻重关系的混乱没有出来,老爹的老于世故就大打折扣,事实上,他等于是农民里的勘兵卫,甚至是武田信玄。
五郎兵卫:这是很好的战术啊。这个由于平八的对白都是错的,或者至少是走样的,五郎的就显不出幽默:譬如说的是要不要试试看30-40个脑袋,而不是如电影节说的杀山贼,喜剧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后面平八介绍自己是 砍柴流,被翻译成了 砍柴派。就像目录,流派这样的词现在早已经混用,还是犯了用中国概念去推演日本概念的翻译毛病。砍柴派显得比较戏谑一体,而砍柴流就有庄严和滑稽的冲突,虽然小节,感觉还是很严重的错误。
这个错误的严重性仅次于那段最著名的话里“城主”变成了“一城之王”,稍有常识的人会感觉这不是日本电影,变成了西部片,虽然黑泽明在拍此片时候心里的确也有西部风沙的影子。
“我也像你一样年轻过,磨练自己,拼杀疆场,建立丰功伟业,将来成为城主。但是不知不觉头发已成灰白,而光阴飞逝,双亲与好友,都逐一去世……”
“我接受的原因,主要还是你的个性吸引了我。也许人生最深的友谊,常常因为偶然的机缘而起吧。”(这个被处理成人生难得一知己,完全是chinese 日语)
“我们又失败了,那些农民才是胜利者。武士就像风,从大地上漫卷而过,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地活下去。”
这三段的神韵几乎都丧失了,久藏亮相的话也错了不少,整个字幕的毛刺还是比较多的。
当然那句“山贼一走官府就来参观”还是令人莞尔。
镜头
我还是无比陶醉于在大银幕上看这个电影,由于黑泽特别喜欢用特写,大特写,整个银幕便会涨满手,头,脸之类的,那些在评论音轨中反复被颠倒膜拜的镜头也变得无比清晰,这个的确很值得蓝光啊。
细节
由于我几乎僵硬地看完了整部电影,我完全沉浸到了黑泽的世界里,或者说是久藏的世界里,特别是他在斩杀三个探子前假寐的时候,手拈野菊,真是令人五体投地,胜四郎近似花痴般的凝视后说:你是了不起的武士。很多人发出讪笑,我置若罔闻,因为此时此刻我也一样觉的,只有膜拜才能让我发泄那种如小孩仰慕英雄时候的那种嗟叹。
这次重看最注意的是被誉为禅宗小丑的平八。看他缝制战旗,看他理所当然得起身杀敌,我感觉他真是杀过人的那种武士,他是微笑中令人不寒而栗的那种人。
五郎是二把手和神箭手,七郎次谙熟防御工程,不过他们二人就有点缀的问题,但也是非常精神的一环。
笑场
最有魅力的还是三船敏郎,特别是抢夺火枪时对农民的马前倨后恭的松弛令人叹为观止,此时的三船还不是很会演戏,所以我还是觉得这是他最好的作品。
篇幅分配
七武士如此漫长,正片20:50-24:00,的确节奏剪切凌厉,但演员的勤恳演绎也是非常重要的,犹如马连良说扶风社不能有一个龙套泄气,都足足的。而且找寻武士和大决战之间的农民和武士融合是比较容易松懈和拖沓的环节,此次重看,原来恰恰是电影沸腾前最重要的一个酝酿过程,黑泽明的神技最令人无比钦服也在这个部分一览无遗。
音乐
这次我特别注意了农民的合唱,小号近乎刺耳的嘹亮,男女第一次幽会的伴奏乐器竟然是吉他,除了佩服无话可说。自然不得不提的就是伴随三船出场的滑稽锣鼓。
记下一些时刻结束这个简报吧:
平八殁:11点,因利吉故(又是讨厌的农民,呵呵)
久藏抢火枪两把:11:20
敌人大举来攻:11:38
决战:11:53
成人礼:11:54(其实全篇最性欲的地方倒是父亲给女儿理发,女儿正在洗头的背影)
久藏殁:11:58
菊千代殁:11:59
其中五郎也是死于火枪?或是流箭?这个比较虚写。
观众于12:00大举退场
12:04,正式结束:七武士,终。
人生中总有一些时刻,观看七武士就是我的时刻之一。
最后,感谢电影。
3 ) 《七武士》的视听语言
聊一聊《七武士》的视听语言,这个严格来说也不是拉片,依然还是结合故事来说,分享一下技术层面的感受。
音乐的魅力
《七武士》最早吸引到我的是音乐,准确的说是开头那段鼓乐。
壹戈是武汉郊区黄陂人,小的时候,每年春节乡里都会舞龙灯,从春节到初十,是龙灯的准备时间,有个标志性的背景音乐,就是这个鼓点,与电影配乐几乎相同。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离奇的相似,大约20年前第一次看《七武士》是VCD碟片,一开始就听到这个鼓乐,感觉很亲切。
这段鼓乐后来用在了,久藏和菊千代伏击山贼那场戏。
鼓点声开始是若有若无,胜四郎趴在花丛中观战,久藏很轻松的坐在树下,手上还玩着野花,菊千代笑嘻嘻的爬到树上。山贼慢慢靠近,鼓点越来越响,菊千代压低身子隐藏,胜四郎非常的紧张,身边的野花剧烈颤抖。山贼走到树下,久藏突然站起来拔刀杀了一个,追上几步又砍死了一个,菊千代从树上跳下来活捉了一个,整个战斗才几秒中而已,久藏转生喊胜四郎,半天没见到人,不是吓瘫了就是吓尿了。
这段鼓乐感觉是模拟了胜四郎的心跳,紧张情绪渲染得极好。看似简单的节奏,只要用得巧妙,一样能抓住观众的心。
构图与线条
《七武士》和现在的电影最大的不同就是构图,60年前的电影还是4:3的画幅,所以有很多上下纵深的构图,我们可以看几个典型的场景。
山贼刚出现,有个砍柴的农民碰巧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从山贼的背后可以看到山下的村庄,这个俯瞰的角度,让村庄显得很渺小。
这里由于是4:3的画幅,摄像机很稳定,现在的超宽幅电影是很难看全的,必须要使用摄像机摇动来实现。
菊千代尾随6武士回村的时候,也多次使用了上下的纵深构图,可以看出来都是经过设计的。这种构图方法现在依然是不过时的,比如现在很多手机摄像头都有井字格,我们可以尝试将人物或者其他被摄主体,放在井字格的四个交叉点附近,总是不错的构图,这其实就接近“黄金分割法”。
最后幸存的三个武士,面对山上4座武士墓,这个构图也是非常典型的上下构图,很悲壮。
农民听说山贼要来,围在一起一言不发,低声哭泣,这里用了俯拍的视角,让这些人看起来像一群待宰的羔羊。
这种中间近似圆形的构图,也是4:3画幅特有的优势,后来在训练农民的时候又多次使用。
黑泽明是学美术的出生,很多场景和分镜都是自己画,而《七武士》又是比较早的群戏电影,在摄影构图上面,最能看出匠心。
他非常善于利用线条和阴影来建立画面,在电影里面就体现在道具和环境上。
比如训练场景利用竹竿来强化圆形构图,
利用建筑线条做画框,
还有利用杂乱的自然环境做画框,
战斗的时候同样是利用竹枪来营造冲突感,线条很有张力。
阳刚之气
《七武士》并不是一部典型的剑戟片,整体是以剧情见长,但还是可以看出一些阳刚之美。
首先是武术之美,这个就集中体现在久藏身上。久藏这个人物,据说是参考了传奇剑客宫本武藏。片中的久藏是一个武痴形象,醉心于武学修炼,不苟言笑,郁闷的时候宁可一个人去练刀。导演通过这个人物,展现了日本武士的克制、隐忍和杀伐果断。
再一个就是骑兵马战。《七武士》里面因为是一帮山贼,骑兵阵容不够整齐,气势上差了点,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那种野性的阳刚之美。古代形容一个国家有战斗力,一般会用“兵强马壮”这个词,可见马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国产电影和电视剧,很难看到非常健壮的战马,尤其实拍的骑兵马战场面很少,或者说没有拍出力量感。
看一个有趣的场景,菊千代一定要骑农民耕地的瘦马,结果摔下来了,引得众人狂笑。这场戏其实是为了丰富主要人物的性格,菊千代本身是个农民,他梦想着成为一个武士,但从小是个孤儿,也没有接受过武士的基本训练,根本不会骑马。
我们可以看看《影子武士》里面,织田信长练习骑马的那种力量感。
这个系列的后面,预计会在《影子武士》和《乱》里面挑一部,看看日本古代骑兵所展现的那种壮美,感觉那些马是真正的战马。
阴柔之美
然后我们看一下黑泽明镜头下的女人。《七武士》很明显的是一部男人戏,但仅有的几个女性角色,在大师的镜头之下仍然是非常出彩的。
志乃和胜四郎的爱情悲剧,主要体现了两个阶层的巨大鸿沟。志乃出场是一个背部镜头,正在洗头发,身体曲线充满诱惑。万照拿着剃刀想要剪掉她的长发,志乃本能的逃避。志乃容貌一般,身材微胖,即使是很陈旧的黑白画面,依然能感觉到这个女人的身体之美,胜四郎从见到她之后,魂魄就被勾走了。
最后决战前夜,在熊熊的篝火映照之下,志乃换上了女人的衣服,终于擒获了胜四郎。火焰经常用来象征男女之情,所谓干柴烈火嘛。等到事情办完了,志乃慢慢的走出来,面带娇羞一步三摇,映衬着篝火,非常的柔美。
万造来找女儿,追着女儿一顿暴打之后,突然天降大雨,将篝火扑灭。两个冲动的年轻人还是得面对冷酷的现实,武士和农民是不可以结婚的。
另一个是利吉的老婆。这个女人一句台词都没有,出镜也只有几分钟,完美的解释了利吉之前的种种愤怒情绪。
利吉放火烧屋之前,可能并不知道妻子还活着,否则他是不会放火的。女人开始是慢慢的起身,眼神幽怨,看到火焰烧起来,面带惊恐准备喊叫,却又忍住了,露出诡异的笑容,心里在诅咒这帮天杀的山贼。后来火越烧越大,众人奔走逃命,她却笑笑莹莹的慢慢走了出来,突然看到丈夫利吉,却比之前看到失火更加的惊恐,毫不犹豫转生投入火海自杀了。
她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那个弱小的农民丈夫,竟然会到山贼巢穴来救她。人类的情感真是奇妙,遭受山贼蹂躏多时,犹如行尸走肉的女人,一直苟延残喘的活下来了,可是见到曾经恩爱的丈夫,却无论如何不能面对。
还有一个老太太,家人都被山贼杀光了,面对几个武士说“只求速死”。后来菊千代抓到个山贼,众村民都要杀死他,被武士们拦住了,这个路都走不稳定的老太太,却拿着钉耙来报仇,勘兵卫看到她来了,就再也无法阻拦。
从这些柔弱的人物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坚贞不屈,是柔中带刚。
戏剧的真实
《七武士》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几十年来感动无数人,究其原因就是营造了一种戏剧的真实。通过合理的故事逻辑,优秀的人物塑造,让观众打心里觉得这是真的。
比如这几年火爆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很多人都问,这剧到底好在哪里?就是细节,是镜头语言展现的东西,让一个魔幻故事甚至有点狗血的剧情,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心。
故事传达的是一种价值观,而让故事生动起来的是视听语言,如果没有出色的视听语言,电影看起来肯定是枯燥乏味的。
视听语言当然也有主观的因素,就像我们看书,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取决于每个人的阅读量,和消化吸收能力。
如果对视听语言无感,只是想看个故事,那么我们是没有必要看电影的,看书更节能环保,看电影浪费电。
本文有相关视频,看视频会更加直观
《七武士》的视听语言 一部看了20年的电影感觉浪费了很多电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4 ) 从菊千代和胜四郎入手的剖析
由于是日本影视鉴赏课的作业,我把这部时长为三个半小时的电影无跳动地看了两遍,又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来完成这份影评,没想过写一篇用心的影评是这么困难。谁叫我乐意呢。
在写这篇影评之前,我极力避免去看豆瓣的分析,甚至是百度百科的一些人物介绍(里面有评价)我都躲着看,以免影响到我最初的感受。因此,这篇影评囿于我年龄和个人经历的局限,它并不是一片特别有深度的剖析,一切分析都是浅尝辄止,各位看官大神请见谅,欢迎提出不同看法和观点。
思考题
1 影片中的七武士性格鲜明,形象丰富。请选择你印象深刻的1~2人进行点评。
2 山贼被杀光后,胜四郎与志乃的爱情似乎戛然而止。对此你有何分析?
3 你怎样理解作品所表现出的武士/农民两个阶层的不同精神特质?你认为黑泽明式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
4 三方博弈中,看起来最弱小的农民取得了最后胜利。你对此有何评论?
Q:影片中的七武士性格鲜明,形象丰富。请选择你印象深刻的1~2人进行点评。
A:我印象最丰富的,一个是菊千代,另一个是胜四郎。
寻找平衡的 菊千代
从电影中我们知道,菊千代不是武士阶层(严格来说,本电影中出现的所有武士,都不能称作武士,因为他们没有隶属某个藩主或王公,而应该称作浪人),他出身农家,更加剧他的悲惨命运的是,他自幼父母双亡,我们无法得知,他是怎么成长为人的。
(菊千代生气地为农民辩解,老大含着眼泪轻轻地说了一句:你是出身农家的把)
(当长老一家 除了一位婴儿 其余被山贼灭口时,菊千代紧紧抱着孩子哭喊:这孩子和我一样……我当年也全家被杀)
非武士身份的菊千代
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来验证菊千代的出身,从行为来看,他在一个毫无束缚的环境下形成的脾性与一般的武士相当不同,举个例子,他平时的持刀姿势,是握着剑鞘尾端,然后搭在肩膀上,把武士刀的把高高吊在身后,这种方式显然相当不稳妥(电影后段,菊千代值岗时,也毫无警惕心地把自己的武士刀插在一旁,被取走了也毫无知觉),一位武士失去了刀,就相当于失去了魂;相反,武士刀之于菊千代,更像是一把玩具。
菊千代显然不是武士,他需要从中寻找平衡来证明自己的武力与能耐,于是他身上带着一轴族谱,把自己当作是那位出身武士世家的13岁的菊千代,结果闹了笑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菊千代,极其需要阶级认同和身份认同。
(菊千代内心深层可能憎恨武士,这说明,杀死其父母的凶手,极有可能是一些嗜杀的落魄武士,也就是嗜杀的浪人)
了解农民的菊千代
菊千代出身农家,农民的脾性和小心思自然是他最了解,他自知农民是四处倒的苇草,初进村庄时,菊千代虚报警钟,躲在房子里的农民全跑出来抱着六位武士喊救命。直接化解了农民和7位武士的大部分矛盾。(此举也获得了众武士的认同)
训练农民时,万造手中拿着武士的兵器,菊千代一下子就猜出来,那是农民从落魄武士中夺来的。
菊千代将农民从落魄武士中夺来的兵器防具搬到大家面前,本以为能获得欣赏,却引来其他武士的惊愕(这群手无寸铁的农民居然杀害了这么多武士,我们却还无薪酬地为他们服务?)菊千代说出了以下这番话:
你们把农民当成什么?
以为是菩萨吗?
简直笑话!
农民最狡猾!
要米不给米,要麦又说没有,哼。
其实他们都有,什么都有
掀开地板看看,不在地下就在储物间
一定会发现很多东西,米 盐 豆 酒……
哈哈!哈 哈 哈哈!
表面忠厚 却最会撒谎
不管什么他们都会撒谎!
一打仗就去杀残兵抢兵器……
听着!所谓农民,最吝啬!狡猾!懦弱!坏心肠!低能!是杀人鬼!
……
但是…是谁令 他们变成这样的?
是你们,是你们武士!
……
为打仗而烧村 蹂躏稻田 恣意劳役 欺凌妇女 杀反抗者!
你叫农民怎么办!?
该死…该死……
(我个人认为,这一幕反转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场景之一)
(这种极具张力的陈述方式,在之前酒馆里,酒客大眉毛也用过一次,最终使老大决定帮助农民)
“冷漠”的菊千代
经过以上一幕,其余武士都对农民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了解某些内情的 战神久藏,提议将自己的白米饭让给村中一位失去所有亲人的老奶奶。唯独菊千代提出了抗议。
(菊千代可能知道最终的结果是这样的,但他还是用自己的搞笑化解了小孩子的无理祈求)
渴望认同的菊千代
前面提到,菊千代将自己虚构成武士世家,是想获得身份认同,而独自深入夺枪,是想获得能力认同。
这种渴望认同的想法,与菊千代最先的特立独行放荡不羁的人物画像相忤,我认为,他对七武士团体产生了归宿感(插旗),他有同伴可以依赖,因此,获得认同能够使他在群体中保持自信。
然而事实相反,他非但没有夸奖,还因为自己的擅自离岗,山贼闯入了村庄,两位武士和一些农民丧失生命。菊千代陷入深深的内疚中。
这一战,菊千代变得成熟,决战一刻,他拔出了五把刀插在土垄上,说,一把刀杀不了十几个山贼。这种预见性的判断简直不像菊千代本人!
最后一个敌人,开枪射中了菊千代,中枪后的菊千代捂住伤口,一步步逼近最后那个山贼,举刀刺死了敌人,重重地倒在地下。
总结:
菊千代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影片中,他一直在寻找某种平衡,于己,他在农民与武士身份之间寻找平衡。于人,农民对武士产生恐惧,他平衡了这次矛盾;武士想要杀死农民,他使武士化解了念头,并让武士对农民产生同情心;武士开始同情农民,他用冷漠平衡了武士们的同情心;袭营过后,人们陷入了悲痛,他把旗子插在屋顶上鼓舞士气,平衡了这种低沉的气氛。他最终赴死,也是对他个人使命最完美的诠释。
乳臭未干的 胜四郎
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导演或者是编剧为什么要安置这样一个年轻角色,但就是这个角色,使这部电影增添了另外一些令人惊喜的元素。
关键词:崇拜
全片,胜四郎先后崇拜老大勘兵卫和战神久藏,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崇拜 在内在表现为 个体对他人所具有的高度的尊重 钦佩和信任;外在表现为 崇拜对象的榜样化。囿于人生经历的限制,我没有能力去对这种行为作出评价,但是,频繁更换崇拜对象,在我看来,是一种渴望急速成长的外在表现。
关键词:爱欲与胆怯
本片中精彩 也是值得探讨的部分之一,就是胜四郎与志乃的爱情线
从一开始,电影对胜四郎的人物画像就已经确定:一位乳臭未干的年轻人,这说明,他在爱情方面也许同样会遇到年轻人的烦恼。
(胜四郎呆呆看了好久,志乃开始由笑转哭“懦夫!堂堂武士也……”)
(志乃父亲的阻挠,胜四郎呆呆站着,并没有护住寻求保护的志乃)
(与作辩解为胜四郎和志乃。“通奸”这个词很有意思,说明了与作对那个被山贼捉走的妻子态度的转变,结尾高歌也印证,与作已经放下了包袱。)
Q:山贼被杀光后,胜四郎与志乃的爱情似乎戛然而止。对此你有何分析?
A:胜四郎与志乃爱情的终结,是自有其原因的;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对志乃不明不白的冷漠理解成农民胜利的一部分,是对胜四郎爱情的利用。在第二次看完这部电影时,我开始懂了,一切错误不仅仅来自阶级原因,更多的,是胜四郎的懦弱。
志乃并非不想和胜四郎结合,几乎所有的互动,都是由志乃开头,第一次,志乃的嘴唇紧紧凑到胜四郎面前,快要亲上一瞬间,志乃展开双臂躺在花丛中,由主动转为被动,她想让胜四郎自己发挥;可是胜四郎呆呆地无动于衷,你能想到,志乃此时的内心对胜四郎是多么失望。(想到我也曾有这么一刻,就……唉)
首战,胜四郎抱着草人兴冲冲奔赴前线,志乃迎上来,胜四郎却背过她离开,也许志乃是想要倾述她对战争的恐惧和对胜四郎的担忧,可是这些话在此时都没能说出来。第二次,志乃在一堆干柴烈火面前,一步步吸引胜四郎到屋子里面,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恐惧和对胜四郎的爱恋,随即巫山云雨。被父亲发现那一刻,做出一个行为,就是躲在胜四郎的身后,寻求保护,可是胜四郎呆呆地站着无动于衷,最终志乃被父亲教训,在众人面前出丑,趴在地面上绝望地哭泣。
志乃离开胜四郎,不是没有缘故的,这种失望之情在一层一层积累,最终爆发。
人们都说,初恋 往往会以失败告终;第一次的失败,会教会每一位年轻人,哪些错误,是应该避免的,哪些责任,是应该肩负的,以及,什么是爱,怎样 去爱。
Q:你怎样理解作品所表现出的武士/农民两个阶层的不同精神特质?你认为黑泽明式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
A1:我认为作品中的武士阶层的精神特质相当特殊,他不同于武士道中忠主/嗜死的变态精神,在这里,我看到的是 英勇/善良/友谊/智慧/团结。我认为,每个武士的精神都相当接近博爱,友善的现代价值观,每位武士都十分值得欣赏。
相反,农民阶层体现出来是一种自私并且顽强的精神特质,武士落魄,他们杀残兵收武器;山贼来袭,他们千方百计雇佣武士;七武士搭救,他们藏粮食酒肉,让自己的女儿伪装成男人;最终,山贼被消灭,他们无视武士,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之中。
A2:百度百科这样解释 人道主义: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 我认为,黑泽明式的人道主义表现在,他同化了阶级之间的差异,让农民阶级和武士阶级的友谊与爱情成为可能,他也许是想通过这部影片,来表达一种观点:没有孰富孰劣,没有高低贵贱,人与人,唯有平等,才能对抗一切。
Q:三方博弈中,看起来最弱小的农民取得了最后胜利。你对此有何评论?
A:农民看似弱小,实则最顽强;恶劣的环境使农民足以应对一切天灾人难,任何对抗,农民大不了来个鱼死网破,以次保全。以上是我的浅见。
最后,我用两张图作结。
(这简单一句话,蕴含了多大的悲痛啊!是啊,我们又苟活来下了,可是我们没能保住同伴的性命。)
(七武士最终活下来三个人,两个背负了同伴的性命,一个代表了新生的希望)
谢谢大家阅读。
5 ) 失败的武士 无根的农人——七武士之菊千代
菊千代搜出村民藏匿的武器后,凑成了支“草台班子”,在村民和武士中间着实出了次风头。可面对老大质问时他一反乐态,开始了醉酒似的的叫嚷:“我真想把这个村的人都杀了!”没有比农民更坏的东西!他们有一本正经的面孔,一个劲儿的行礼......吝啬、狡猾,软骨头、心眼小,狠毒,该杀!“似乎他和农民有着不共戴天的立场。可明眼人不难发现,他可能和自己口中的“秽物”有着斩不断的牵绊;果不其然,紧接着他调转矛头——“是谁变的?!你们武士!强盗要来,就要把庄稼都烧掉!”这一喊,农人的温存与无力暴露无遗——对粮食近乎儿女般的怜惜,对大人们怒不敢言的怨愤。让人不禁想起他信誓旦旦,拿出证明贵族身份家谱的那一幕,不假思索就承认了武士们无心或者有意指出的女名——菊千代。当然是个拙劣的把戏,他没有武士的修养,气质,哪怕是形状。和这个被人当作笑柄的名字一样,他本身就是个凄凉的笑话,只会遭遇孔乙己似的尴尬:“这家谱是你的么,从哪里偷来的?”无异于将皇帝的新衣捅破,将他晾晒在灼人的阳光之下。
其实早在他见识了老大的实力,粘在人家身后时,就遇到了质疑:“你是武士吗?”“当然是嘛!”他说着跺起脚来,扬起一片尘土,然后憨气十足转了几个圈。像个急于通过小动作摆脱窘境的孩子——实际上也差不多,没有身份、能力、甚至名字的一个人,根本不应奢望话语权力。不由想起“君子固穷......者也......”孔乙己似乎还幸运一些,拥有一套语言构架的屋子,哪怕是绳床瓦灶,受了伤仍可蜗居其中。这是一道聊胜于无的墙围,内里最后的屏障和慰安。相比之下,菊千代没有掉书袋的文字本领(这更证明了他的伪武士身份),于是他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式——阿Q式的无赖——流氓无产者的武器。具体操作上主要有两点原则:破旧立新,一破一立。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向武士身份(不是阶层)靠拢;另一方面,极尽贬损农人之能事,在此时的菊千代和彼时的农人甲间树起厚厚的障壁。
他乐于抓住一切与明武士身份的符号不放,比如在菊千代这个名字受到嘲笑(更多是因为质疑)时,那个第一时间被抄起的佩剑:盘问手持木械的农人有没有扎枪;智乃家的瘦马,被他相中来表演策马奔腾的潇洒,却又一次让人大跌眼镜,越过栈桥,一匹瘦马悠然自得地颠了出来,御者却不知所终;滕四郎无意说起弓箭手“才是真正的武士,武艺高,心地又好。杀人根摘蘑菇似的。”不料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激得菊千代深入虎穴,结果杀死一个虾兵,引来成帮蟹将,把决战的时日大大提前。就连构筑防御工事时,听见别人的号子喊得响,他也要加入无谓的竞赛之中。
训练村民自卫队,他掂量着手里丁点的权力,把玩不已,嘲笑村民都是稻草人“这可不是牛棚”。他学农人的麻木猥琐,惟妙惟肖,引得哄堂一阵。最过火的一次,就要数前面提及的那次“轰炸”。不知他做出种种惹人发笑的举动时,内心是怎样的滋味。漫说粗人一个,不能体会伤悲。他发出的每一记重拳,都落在了自己脸上。他之所以了解,是因为自己曾是那个族群中的一个,其中令人厌恶又洗刷不掉的暗昧,已浸入骨髓,难以洗刷。他好色:侦探强盗实力,他最关注的是女人。三代出贵族,滕四郎送饭给智乃,觉察到她的犹豫:“要是怕羞,我就躲开。”这种温存,菊千代恐怕是穷极一生,也学不来了。他能炫示的,只能是贴身的家当。瀑布捉鱼那出戏,他身着丁字裈走下水潭,得心应手地把木条穿进鱼儿口中。身上那批不大不小的腱子肉,峥嵘欲现的阳具,大概也是他试图展示的对象。
菊千代是梦醒时分的村民,他好吃贪色,想到的却不只是粮食和女人。他被迫脱离了土地,就成了失根的植物。确切地说,是连根拔起的庄稼。游荡在城乡的罅隙,前路是无法兑现的苍茫。他理所当然想到了武士,往昔故事里集勇武和爱戴于一身的人群。当然也不排除那些飞扬跋扈骗吃骗喝之徒的“权力”与“潇洒”,已经超乎了农人的想象,加重了他的天真——以为农民的那层皮肉一经剥离,就会脱胎换骨。却不晓得血液的置换绝非一朝一夕。也没有想到这是没有返途的末班车。况且,这个阶层的昔日风光,决定他们不会低下高昂了几个世纪的头颅,容纳一个贱民入内——那句玩话道出了实情:“这个三角就是菊千代”所以他只能顶着武士的面具,做个不折不扣的小丑,面目不清地混迹人间。本我在自我之下的挣扎,犹如地表之下的岩浆,滚烫而热烈,最终沿着薄弱部位爆发。它的力量是惊人的,强烈到让真相冲破谎言的包围:在营救幼童时,菊千代不合时宜地痛诉血泪史——他就是当年的我啊!
包围战的最后时刻,他充当了炮灰一样的角色——惟其如此,人们才不会对于先前的烈士的牺牲无法释怀,以至痛呼“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那一瞬的无畏,是出于本心,还是一贯的恃强耍蛮,抑或目睹战友牺牲燃起的悲愤,都不再重要。尽管悲壮里掺杂着着几分滑稽,却或许是他脱胎换骨破茧成蝶的必然选择——来世做一个真正的武士。当烽烟散尽,三个幸存者站在泥土潮湿的新坟前,老大说:“我们又一次被打败了。获胜的,是那些农民”。这里的“我们”,如若有菊千代一个位子,相信他也会在九泉之下兴奋得转几个圈吧。又或者,他原本可以成为化剑为犁,插秧之歌飘起时最活跃的一分子。那个时候,做一个农人,还是武士,将会真正地由他自己抉择。
6 ) 《七武士》影评
真正的好电影是有趣的,也是容易懂的。——黑泽明
试图总结一个导演的全部创作特征是不可能,尤其是那种几乎每部作品都不雷同的导演,黑泽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一生拍了30多部电影,作品也包括各种各样的题材,阐述了作者各个时期复杂的思想状态,我们只能‘透过一滴水去看世界’。虽然不能说《七武士》中包含黑泽明电影中的一切,但是也包含着一些基本要素,黑泽明在《七武士》中极限的运用了精湛的导演技巧,电影的导演手法如何出色,只要看看好莱坞根据这部影片改编的《七侠荡寇志》就知道了,后者与前者比起来真是相形见绌,可以说《七武士》是把黑泽明电影的精华集于一身的作品。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十四到十六世纪日本战国时期,在当时的日本维系封建社会稳定的是农民和武士两个阶级,伟大的名将丰臣秀吉用著名的‘缴刀令’收缴了农民的武士并规定只有武士才有佩刀地权力,完成了农民和武士的分离,同时武士是不能从事生产活动从而变成了寄生阶级。导演看到在那段历史中有农民雇佣武士保护村庄不受抢劫的事件,于是就创作了这样的一个剧本。黑泽明在《七武士》中的拍摄和剪辑手法都很原创,在当时的世界电影制作上是没有的,以致成为后来人争相模仿和偷师的对象。
第一章,从剧本到电影
第一节,被删掉的场景
1952年,黑泽明、桥本忍和小国英雄三个人花了45天创作出了剧本,三人还合作了黑泽明的另外一部电影《生之欲》。据桥本忍回忆,他们的合作方式很特殊,他和黑泽明写好几页剧本之后就交给小国英雄,小国看了说好那就算通过,要是批评的话他们就重新写,基本上是有小国掌控整个故事的架构。这种创作剧本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电影原来预计在三个月拍完,最后却出乎意料的拍了近一年的时间。在日本的战国时代等级差别十分严重,农民和武士属于两个不同阶层,农民雇佣武士这个创意开启了整个剧本的故事。
影片第一幕是以山贼们的马蹄声开始的,他们看到了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准备在农民收割完小麦后抢劫山村,整部电影第一句对白是一个山贼说:“这个村子也抢吗?”在原始的剧本里不是这样的,第一幕是山贼们正在抢劫另外一个村子,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强盗们从那次抢劫回来的路上,加入前面的那一幕,会整个提高电影作为一部动作片的质量,也更有震撼力,但是黑泽明为什么把这一幕去掉了呢?按导演自己的说法,“我不喜欢第一幕太精致,第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并不好,应该不留痕迹的把观众带入故事中。”我们知道,电影在剧本创作阶段一直是做加法,而真正拍摄时是做减法。在长老作出找寻武士的决定后,影片马上通过划转入下一场景,四个农民在大街上找寻武士,在剧本里应该还有三场戏,就是四个农民在去找武士,一路上都在争论着,看到被强盗们抢劫过的村庄,遭灾的村民们在遭灾的废墟上干活,到处都有被席子盖着的尸体,利吉等四人非常害怕,更加坚定了请武士的决心。但是由于之前强盗们洗劫村子的场景被删掉了,这一幕也相应地被取消。
剧本里有四个村民找武士的过程中还去了一趟官府衙门,但是被官府无情的打发走了,剧本里这样写到:万造、与平和茂助在厅前跪伏行礼,席地而坐,地方官府的小吏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他们,很不耐烦地同他们说话,
小吏:“什么山贼啦,风灾啦,发大水啦,闹旱灾啦,为了减免租税你们算是费尽了心机,你们去年秋天是怎么说的?嗯?你们说山贼来了,把吃的都抢了个精光,人都活不下去了,可结果呢?你们都活得这么好,简直拿你们没有办法,你们村里打埋伏的土地到底有多少?嗯?”
万造:“没有。。。没有这样的事!”
小吏:“好,好,知道啦,知道啦,趁天还没有黑的看不见道儿,回去吧,回去吧。”
可以说农民是在诉求官府没有任何效果的情况下不得以才去雇佣武士的。导演却把这场刻画官吏的戏删除了,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农民和武士身上。
黑泽明十分擅长讲故事,其中很重要的策略就是从中间讲起而省略掉开头和结尾。比如影片中农民们残杀落魄的武士,利吉的妻子被强盗抢走,菊千代的农民出身,七郎次和堪兵卫之前的交情和相遇时的情况等等,都是在剧情进行的过程中不经意的甚至一笔带过式的交待给观众。此外也有在一个完整的事件中省略掉中间部分,像久藏去夺火枪,我们只看到他消失在丛林中,然后第二天又从大雾弥漫的丛林中出现,手里拿着一把火枪,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如何夺取火枪并杀掉两名强盗都被省略了,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五郎兵卫的死,在打斗的过程中只听见了两声枪响,于是久藏和农民就抬着五郎兵卫从树林中缓慢地走过来,中间武士如何受到枪击被省略掉了,使观众对故事产生了遐想,从而使情节内容远比我们看到的丰富。还有每个场景并不是独立的一章,故事的结构都是环环相扣的,比如久藏夺火枪这个举动,由此少年胜四郎对久藏更加钦佩,还有这个举动引起菊千代对久藏的妒忌,自己也单枪匹马抢到火枪,自己的擅离职守导致强盗来袭击并杀死了一名武士。每个情节和前后其他的情节都或多或少的发生联系,使整体的结构紧凑、有力。
在五郎兵卫找到平八后,影片删减了他们之间的一场风趣地关于杀人对话,导演可能觉得太冗长了吧。
村民们去水屋找长老仪作商量怎么办的时候,原剧本里还有很多利吉、万造和与平的争论,但都被导演删减掉了,可能也是出于简洁的考虑吧。
剧本里第一次下雨的时候这样写道,“写着‘自炊客栈’的招牌,被雨淋的湿透。”在影片里是通过一个镜头表现,前景是一双草鞋吊在半空中被雨水淋着,草鞋上还不停的滴着水,后景是一高一矮两个人带着斗篷,穿着蓑衣匆匆地向景深走去。在日本俳句里有这样诗:‘不,不是我家,那把,滴水的雨伞,踱向隔壁家。’相比剧本的描写,这样的镜头更像日本的俳句一样准确、传神的表达了雨的意象。
六个武士捉弄菊千代这场戏是和原来的剧本有点出入的,在堪兵卫发现族谱是这个怪人偷来的时候,‘久藏一脚把他踹倒,被踢倒以后他就鼾声大作了’,可我们看到的却是平八和胜四郎还捉弄了菊千代一番,最后他累得睡着了。
整部电影几乎没有旁支曼节,场景与场景之间非常紧凑,没有多余的镜头,从不拖泥带水,给人的感觉是引人入胜、浑然天成。
第二章,《七武士》中的音乐和音效。
“每一部重要影片都有一条高度艺术性的声带。”(《电影的元素》),本片的视听元素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极致,尤其体现在早坂文雄(Fumio Hayasaka)的配乐中,开场(Titles)以轻微的鼓声敲击乐开始,给人亢奋、激动,期待的感觉。
武士、农民各有不同的音乐主题,甚至菊千代这个介于武士与农民之间的人也有属于自己的音乐主题。
安东尼奥尼谈到电影的音效是说‘我认为这(音效)是真正的音乐,可以和影像相匹配的音乐。’
‘武士的主题’(Kikuchiyo's Mambo)是最有名的,风格浓烈、浑厚、浑然天成、纯粹而又直接,
录音师说他只能处理四轨,其中对白占用一轨,FD(重叠对白)对白占用一轨,这样只剩下两轨给所有的音效,比如有人从马上摔下来掉在泥水里,这需要录制一种泼溅到物体上的声音,此外,马的嘶鸣声十分准确,不能在打斗的场面里用马悠闲的响鼻声,要听起来有某种不安的感觉,录音师们是怎么解决的呢?他们把公马和母马分离开,然后又带到一块,这样公马发情的时候会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叫声,因此我们在电影中听到的不是实际上的嘶鸣声,这是充分利用幻觉的一个例子。在《七武士》中录得关于的马的音效几年以后原封不动的用在了黑泽明的另外一部电影《影子武士》中。
在客栈里农民们和脚夫在一起,卖艺的瞎和尚弹着琵琶,单调、深沉和阴郁的琵琶声加上外面的雨水声,真是‘声声入耳响,点点觉心酸。’充分烘托了农民悲苦、无助的状况,还有流浪武士的落魄。
黑泽明对声音的表现力是十分重视的,“当电影开始加入声音时是最令人兴奋的,在那时候我会因兴奋而颤抖。”从他的话语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本片第一个镜头中对声音的出色运用已显示出了卓越的艺术才华,我们先听到马蹄声然后才看见强盗们从地平线中出现纵马奔腾的场面,按照一般常识声音越大声源的距离就越近,但是在这个地平线式的大远景中却恰恰相反,使用的是近景的强烈嘈杂的马蹄声,这个镜头内声音在距离感上没有和画面相适应,却出色的把声音的表现力挖掘出来了。
影片中有个非常出色的声音转场,山贼们决定在小麦成熟后再抢劫村庄就纵马离去,马上就震撼人心的马蹄声转为悠扬动听的莺啼声,一种对和平宁静气氛的破坏。
第三章,《七武士》中的摄影、剪辑与灯光
影片第一个镜头已经充分体现了史诗电影的特点,一群刚洗劫完村子的强盗从地平线中出现,然后纵马奔腾驶向画面左方。这种大远景镜头也是大卫里恩和约翰福特喜欢拍摄的镜头,黑泽明在一次采访中就说过美国导演约翰福特对他的影响最大。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只有堪兵卫和七郎次两个人而把胜四郎排出在外,说明胜四郎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武士,只是正在成长为一名武士,镜头往上摇,我们看到了已经死亡的四个武士和被村民们杀害的落魄武士的坟冢,这个诗意的镜头给人一种‘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潼关怀古》)的悲情意味。
同机位不同景别的拍摄手法在电影中有两处,一个地方砍柴的农民把强盗要抢村子的消息带给村民后,第一个是大远景,小小的村庄沐浴在阳光中,可以听到悠然动耳的莺啼声,第二个是远景,全部村民都蹲在空地上,第三个景别再小一些,最后一个已经是中近景了,可以看到农民脸上愁苦的表情,声音也由莺啼声转为人的哭泣声,流畅的剪辑和连贯的音效把观众带入到剧情之中。另外一个是村民们意见不统一,决定找长老仪作去商量,有水车的小屋的镜头,连续三个递进景别镜头的剪辑产生了跳接的感觉,有种凝重、紧张的气氛,强调了德高望重的长老在村子的关键性作用,最后仪作统一了意见,做出了找武士帮助的决定。
在大街上找寻武士这场戏以利吉被一个流浪武士粗暴拒绝结束,镜头以中近景为主,武士和农民交叉剪辑,基本靠眼神把镜头联系起来,总的结构是:中景(武士)——近景(农民)——近景(武士)——近景(农民)——近景(武士)——近景(农民)——近景(武士)——近景(农民)。简单的几个镜头交待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把时空压缩在几个镜头之内。导演十分善于处理镜头内的动作,在这几个镜头里,在武士和农民的前后景都有一些人流在迅速的走动,而武士和农民相比较而言却动作缓慢一些,因此成为视觉的中心,也使画面不至于太单调。
高速摄影一般是对动作的延缓,只要保持镜头的简洁,慢动作(slow motion)和正常速度的交叉剪辑适当,会产生强烈的抒情效果,比如勘兵卫从贼人手中就小孩这场戏,他迅速的闯进仓库,我们没有看见暴力的发生,只见贼人从仓库里踉趄地出来,切到旁观者,贼人受到致命伤倒在地上,再切到旁观者,高速摄影产生的慢动作风格化了影像中的暴力,其实黑泽明在他的第一部电影《姿三次郎》里就运用过这种手法。在张彻的暴力美学电影里,人物拔刀或者死亡倒地都是用慢动作延长情绪,给人强烈的震撼,他这种手法发挥到极致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黑泽明电影的影响。同样的例子在电影中有好处,像久藏和一名武士的比剑那场戏。黑泽明后来用高速摄影拍摄了《影子武士》中那个精彩的梦。
我们来看看电影中某一场戏的最后一个镜头,以这个景深镜头结束一个场景不是没有道理的,前景是冒着热气的白米饭,后景是三个可怜巴巴的农民,拿米饭的手从画左退出,农民利吉感激地跪了下来。并非全景或远景的这个镜头导演却让它在影片中停留14秒之多,本身具有十分明显的象征意义,导演用广角镜拍摄,旨在扩大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尺寸,米饭和碗显得异常的大,而农民就相对很渺小了,米饭是农民的象征,农民们把白米让给武士自己宁愿吃糠,堪兵卫手拿米饭已经表明接受了农民廉价的恳求,站在了农民的一边,也就是前景中的这碗饭把武士和农民联系在了一起。
出色移动镜头的使用是本片的特点,四个村民寄宿在马房里的时候就是一个横移镜头带出了马房的所有人物:四个愁苦的农民蹲在地上,两个赌博的脚夫,一个躺着的脚夫,一个弹琵琶的瞎和尚,一个落魄的武士还有一个卖包子的小贩,整个镜头展示的就是一个地下层阶级的浮世绘。武士们刚到村庄受到村民的冷落而去找长老这场戏里,开始是长老的正面特写,然后镜头逆时针横移,带出了中景的堪兵卫和后景的平八与七郎次;第二个镜头是拉镜头,由中景的五郎兵卫和后景的久藏与胜四郎拉出在前景的长老;第三个镜头由后景的两个农民拉出前景的长老和堪兵卫。三个运动镜头诗意的交待了水车房屋里的所有人物,长老始终处于画面中,说明这场戏的主要人物是村庄的这位老者。
黑泽明还创造了一种跳接的方式形成一个蒙太奇的段落,比如武士和村民们听到菊千代敲梆子的声音误以为山贼来袭,马上飞速奔跑赶到外面,飞快地摄影机平移运动,连续把几个武士的奔跑跳接到一起,依次是:久藏,平八,七郎次,五郎兵卫和堪兵卫,造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黑泽明之前的电影《我对青春无悔》开头,幸枝、野毛和系川在郊外奔跑的时候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镜头和剪辑手法,在后来的电影《八月怦想曲》中也用过,已经成为黑泽明电影的显著标志之一。
即使在这么阳刚的、几乎都是讲述男人之间关系的电影里,黑泽明也不忘讲述发生在胜四郎和农民万造漂亮的女儿志乃之间的、唯一的爱情故事,剧本里形容志乃注视着胜四郎的时候眼睛在闪光,导演也是通过给女演员的眼睛打光的手段这么做的,通过大量镜子的反光,饰演志乃得女演员津岛惠子甚至因为重复的试镜和拍摄而弄伤了眼睛。导演为了让演员的眼睛看起来炯炯有神,灯光师们把灯具埋在地下,然后用镜子反光到眼睛上,从下面照亮演员。导演要求三船敏郎穿的铠甲反光,还有战马的眼睛也要反光,这都给打光很多挑战,黑泽明喜欢给演员的眼睛打光,胜四郎在久藏一个人抢了火枪并杀掉两名山贼后钦佩的看着他,导演给演员专注得眼睛打光,因此从他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掩饰不住的崇拜之情。
农民与平因为看护不力,稻米被盗贼偷光,他伤心的从地板上捡起一粒一粒的大米,如图,光线从右上方大在米粒上,白色的大米晶莹透亮,反着白光,很好的说明了这些米对农民和武士的重要性。
电影中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应该是菊千代对着其他武士陈述的那个段落镜头,他直面观众的镜头长达2分钟多,义正言辞的说出了内心最想说的话,因为菊千代既不是武士也不是农民,
爱森斯坦认为镜头和镜头之间的过渡不应该是普多夫金主张平滑的、无痕迹的,而应该是冲撞的、能产生激烈冲突的,黑泽明在《七武士》中把这种镜头之间的蒙太奇思维创造性地运用到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转换和过渡,比如残酷激烈的雨中大战过后立即切换到农民喜悦欢快的收割小麦的场景,情绪完全相反的场景在没有任何缓冲的情况下被排列在一起,相比爱森斯坦晦涩难懂的镜头蒙太奇,这种思维产生的效果容易让人接受。塔可夫斯基在《伊万的童年》里也用过同样的思维剪辑拍摄的素材,像影片最后一场戏从阴暗潮湿的地窖直接且到胜利之日的柏林,人们的欢声雀呼,导演说‘我很高兴的发现观众的反应并非如此(对这场戏的非议)。
在压缩时间的技巧上也独具匠心,久藏抢山贼的火枪去了,这场戏最后是一个空镜头,燃烧的两堆火照亮了前后景,下一场戏第一个镜头就是前后景上熄灭的火堆,仅仅两个简单的空景就表示一夜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有一场戏是菊千代硬要骑农民与平的瘦马,摄影机横移,当人骑着马经过一排房屋的时候,却只有一只马跑了出来,导演虽然省略了菊千代从马上摔下来的过程,但是我们依然十分清楚发生了什么,只用一个简单的镜头代替了好几个镜头需要表现的内容。
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中阐述过一种叫做‘蒙太奇禁用理论’:内容要求两个和多个动作元素同时存在,蒙太奇应被禁用。从影片中可以完美的看到一个例证,菊千代受到久藏的激发,也一个人去从强盗手中抢火枪,试图显示个人英雄主义,镜头里面他喘着粗气不断地穿过树林,当他跑到几匹马旁边,知道强盗们就在附近,于是设法隐藏自己,导演从树上用很高的机位俯拍,演员转身向树跑去,摄影机以弧形的曲线跟移,演员顺着树藤爬到树上,摄影机再次从上往下移动,然后从左向右跟移演员,落幅的前景是菊千代,中景是几匹马,后景是两个盗贼跑来,这个复杂的摄影机运动使用的是广角,使前后景都在焦点范围内,出色的完成了记录一个完整动作的过程。
电影的高潮戏,同时也是最精彩、最神奇的一场戏,即雨中大战,由小雨变成倾盆大雨导演是以一个象征性的镜头开始的,地上一堆熊熊燃烧的大火,雨慢慢的变大,浇在大火上,水与火的矛盾预示着武士和强盗的激烈冲突。这也是爱森斯坦所说的镜头内部的蒙太奇,通过镜头内两种相互矛盾元素的并置,从而产生强烈的冲突效果。
《七武士》在电影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多机拍摄’,因为电影中很多场景是无法重拍的,像火烧悬崖房子、雨中大战等,导演预见性的采用了三台摄影机同时拍摄,这是第一部采用‘多机拍摄’的影片,本片发明的这种创新型的拍摄手法给电影本身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很多镜头不是精心设计而是明显抓拍来的,这是多机位拍摄最大的好处,能捕捉许多意想不到的生动瞬间,使雨中大战最终形成一个极具冲击力和速度感的场景。
电影(movies)在英文中又用motion pictures或者moving pictures,这些单词都强调了运动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五郎兵卫和茶馆老板对话那场戏可以体现黑泽明对电影本性理解的超前性,这个镜头35秒左右,用广角拍摄,使前后景都清晰的聚焦,没有正反打,是克拉考尔在《物质现实的复原》中所推崇的那种镜头,前景是五郎兵卫和老板的谈话,中景是人流左右的移进移出画面,后景是集市上人流的前后纵深运动,一个简单的镜头里却包含了最复杂的电影运动。
导演娴熟的场面调度在一个镜头中可以看到,开始是村民讲述盗贼挟持小孩躲在仓库里,并对堪兵卫剃头和要饭团的举动感动莫名其妙,村民们出画,后景就是小孩的母亲手里拿着两个饭团急匆匆地从房间跑出来,镜头跟着她移动到人群里,这些举动全部在一个镜头里实现,没有任何分切。
第四章,角色的塑造
“民众与英雄,平凡的多数人和不平凡的少数人,这种对比是黑泽明创作方法的基础。”(《黑泽明的世界》左藤忠男)
第一节,武士的性格
《七武士》是关于群体的电影,没有男女主人公,属于群像电影,其中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些背景、渊源,从而构成了他们目前性格的缘由,七武士的性格丰富迥异,每个人都代表了一种典型,光是给七个武士取名,黑泽明就在笔记本里写了几十个,塑造如此众多而又性格丰富的角色体现了导演和编剧的功力。
七武士的首领岛田勘兵卫是第一个出场的,50多岁,光头上有明显的白发,打过许多仗,但是从来没有胜利过,谦虚、谨慎、充满智慧而且具有很好的领导才能。影片里拍摄堪兵卫很多几乎都是角度稍低一点的仰拍,使天空成为背景,这样就美化突出了英雄的形象。如图,这是典型的拍摄英雄的镜头,人物从画面中间出现,背影占据大部分画面,而且是稍稍仰拍,极度对称的构图给人力量的感觉,从而突出了人物形象。黑泽明是非常喜欢从这个角度拍摄演员的,在《大镖客》的开头那个镜头,机位很低,一直跟在演员三船敏郎的后面,在《红胡子》的开头也是同样的后跟镜头,我们只能看到演员的背部,因此对角色的其它特征产生了期待。勘兵卫是基于真实角色创造的,原型就是剑圣上泉信纲(1508——1577),勘兵卫出场的那场戏本身就是关于上泉信纲的意味深远的小插曲,相传上泉信纲修炼剑道,学习禅宗,是一代宗师,和随从经过一个小村落时,发现村中发生骚乱,打听才知道一个贼劫持了村中小孩作为人质,贼人顽固地据守在一间房中,孩子的父母和村民一筹莫展,上泉信纲于是剃了头,穿上僧衣化妆成僧人,利用饭团接近并制服了贼人。黑泽明几乎原封不动的将上泉信纲的传说搬移到勘兵卫身上,意义更要重大的是勘兵卫剃了代表其地位的头发,这个举动说明了勘兵卫的狭义精神,愿意为了救死扶伤而放弃自己的阶级地位。他轻而易举的用一个稻草做的假人就测试出了第二天强盗们进攻村子的方位可以说明他的足智多谋,他难得的品质就是爱护晚辈,为了保护胜四郎这个年轻人他决定不让去和强盗作战,菊千代和久藏去杀敌人探哨的时候他要求胜四郎不要动手,偷袭山寨的时候也没有让胜四郎去参与,否则他可能代替林田平八被火枪打死,足以体现对他的爱护备至。堪兵卫最明显的身体语言就是摸头,用来表示自己的谦虚、害羞、尴尬、思考等等。
冈本胜四郎是有钱地主的儿子,违背父母的意愿逃出来想做一名真正的武士,本来他可以在富裕的家庭里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是却出来为自己的理想冒险。看到与平和利吉因为没有米给武士下锅的时候他毫不犹疑地把钱扔给两个贫苦的农民,而且不让告诉堪兵卫,一方面说明他富裕,另外看出他把钱财不是看得很重,对农民也怀有深深的同情和怜悯。他涉世未深,第一次看见久藏杀死比武的武士就吓得目瞪口呆,也没有任何实战的经验,在看到三个山贼后相比其他武士来说显得惊慌失措。
如果说堪兵卫的威严让我们对他敬而远之的花,由三船敏郎饰演菊千代则是一个充满喜感,讨人喜欢,是接近于观众的角色,三船敏郎是黑泽明最喜欢的演员,也是出演最多黑泽明电影的演员,在《七武士》里是七个人中性格最丰富多彩的一个,在导演的笔记中这个人物最初的名字叫‘善兵卫’,被描述成一个有着可怕过去的恶人,一个战国时代的残暴产物,当从‘善兵卫’变成‘菊千代’时,残暴的、黑暗的一面也随之消失,剩下的就是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不拘常规、近乎原始的热血男儿,三船敏郎极其出色的表演也体现了这一点。菊千代是一个出身农民的伪武士,从他拿剑的方式这一点已经明显可以看出来,其他武士都是把剑跨在腰间,独他是把剑掂在肩上,也没有丝毫武士的威严;另外,他说的话都是污秽、下流和粗鲁的,比如他把农民与平的马比作大老鼠,说强盗得山寨像与平的裤衩一样全是窟窿等等,和其他六个武士明显不同。当七武士到达村子时,受到了村民的冷遇,需要有人把农民和武士联系起来,这个角色就落到了三船敏郎扮演的菊千代上,作为联系农民和武士的打混插科的人,他是武士和农民沟通的唯一的桥梁,但是他对武士和农民同样憎恶,具有做武士的愿望却继承了农民的血液,使他产生了多重的性格。三船敏郎是极具表演天赋的演员,不仅在于他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还在于本片中他和死人,和马的对手戏。菊千代的出场很有特点,剧本里的描述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一个武士,早就席地坐在这个位置,目不转睛的看着对岸的洗衣场。”黑泽明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菊千代的出场是最普通的,在不经意间就进入了观众的视野。很多在武士看来不正常的事情对他来说再正常不过了,比如武士们刚进村时受到村民们的提防和冷遇,当其他武士都大惑不解的时候菊千代却在大笑,因为他深知农民的习性;当他兴致勃勃的搬来被杀武士的铠甲和兵器送给其他六个武士,他们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愤怒,出身农民的他却认为再正常不过了,还控诉了武士们的行径,正是他们造成了农民的悲惨遭遇狡猾卑劣的习性。有趣的是菊千代也不是这个冒牌武士的名字,真正的名字他自己也忘记了,和《大镖客》中的浪人一样,从始至终我们都不知道叫什么。三船敏郎的表演极具特点,他会设计一些动作来丰富人物的性格,比如《七武士》中的菊千代喜欢莫名其妙的挠头和摸脸颊;《大镖客》中的浪人喜欢手从衣服中伸出来摸下巴;《红胡子》中的红胡子总是在思考的时候捋自己的胡子等等。他之所以经常被其他武士取笑,首先是因为‘菊千代’是个女人的名字。他喜欢个人英雄主义,因为‘日本人喜欢自己。’(《菊与刀》)
五郎兵卫是勘兵卫的顾问和得力助手,面对堪兵卫设计的局,他会淡然一笑的轻易识破,说明他比一般武士的智慧更高一筹,这正是堪兵卫看中的:在于智而不在于力。五郎之所以答应堪兵卫是因为敬佩他的文人,他觉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他重情重义。五郎的原型是剑圣冢原卜传。
林田平八的出场也很特别,因为导演在让观众看到他以前先听到他的劈柴的喊叫声,在这里声音被提到了和画面同样重要的地位。平八是和菊千代一样的一个喜欢开玩笑于冷嘲热讽的人,从他对堪兵卫的自我介绍中就看得出来,说自己修练得是砍柴剑法后逗得堪兵卫和五郎兵卫笑了起来,他率直而有趣,在菊千代酒醉的时候尽力捉弄他等等。
七郎次在电影中是以一个小商贩的形象出现,说明他一放弃了武士的身份,喜欢做针线活缝缝补补,那面重要的代表七武士和农民的旗帜就在他做的。
久藏是个效仿宫本武藏的剑术大师,安静、傲慢而又冷酷,但是内心却是温和的,从影片有很多情节可以看出来,一个是久藏在守夜班的时候还不忘慰问农民;另外一处是他不想农民利吉去送死,自己单枪匹马去强盗那里多来了火枪;还有他替胜四郎保守了和志乃之间的爱情秘密,当他知道胜四郎把自己的米饭送给村里孤苦无依的老太婆时,他主动要求把自己的那份粮食给她。原来的剧本里有一幕是久藏帮助农民收割小麦时表现得笨手笨脚,剧本里这样描写:“久藏割不好麦子,他歪着头看着镰刀,茂助就把他的镰刀收了回来,说‘这么忙,你别挡路啊!他刷刷的割着麦子,动作是那样麻利,久藏只好望着他苦笑。’导演甚至也拍了这一幕,但是最后却剪掉了,黑泽明在这里同样也是想表现一个剑术高超的大师也有温和、风趣的一面。从久藏和菊千代的一次合作中就可以看出两个人性格的差异,两个人专备去杀死发现他们的三个山贼,菊千代会怕在树上看来看去,俨然一个活泼好动的形象,而久藏则默默地坐在树底下,没有丝毫的紧张,手里还拨弄着地上的野花,一个理智、安静的形象。
第二节,农民角色的塑造
某种程度上,农民的角色和武士是同等重要,本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农民角色,农民手中的工具除了用来种庄稼外,在遇到侵犯时也会变成抵抗和杀人的利器,这些温顺的农民在于山贼的冲突中又表现出极其好斗的一面。
在电影中黑泽明塑造了好几个性格鲜明的农民角色,利吉就是其中一位,从一开始他就主张反抗强盗,在寻找武士的时候他也是最积极的,在和万造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他甚至和他打起来,不惜挖苦讽刺万造,为什么他的反应会如此强烈?武士们来到村庄以后,他宁愿让他们住在自己家里,自己睡马房,菊千代从家里找到女人的衣服穿在身上的时候,利吉一把夺过来,尽量压制住自己的悲愤,这些为后面埋下了伏笔,原来不光他的马,他的妻子也被强盗们抢走了,所以对强盗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以致在强盗夜里偷袭村庄的时候他残忍而失去理性的杀死一个盗贼,甚至不惜送死也要去抢火枪,导演在影片里的第一个特写镜头是给给利吉的,在农民里他的近景核特写镜头算是最多的。黑泽明好像很喜欢弱势的人被抢走老婆这样的情节,在《大镖客》里面一个懦弱的小人物也被恶霸抢走了漂亮的老婆,他只能依靠武士去营救。
万造和与利吉好相反,代表村中另外一种观点的人,从一开始他就反对雇用武士,主张向强盗摇尾乞怜,利吉被一个武士粗暴的拒绝后,他不仅没有去安慰他反而轻蔑的说了一句:“我早说过不行的。”一方面因为他对山贼十分惧怕,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怕被武士骚扰,从他在武士到达村子前不顾女儿的意愿强行剪掉女儿头发中完全看得出来,他剪掉女儿头发这个举动引起村民们对武士的害怕,导致武士们到来时受到了冷落。他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其实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后面女儿志乃真的和武士胜四郎发生了关系。从心底里他对武士是有所戒备的,同时也是残杀过落魄武士的村民之一。
在当时日本等级严格区分的社会里,万造的女儿明知道自己和出身贵族的武士胜四郎的爱情是没有结果,却依然委身于他,
与平是个典型的农民,胆小怕事,尤其是他风格化的面部表情在电影中就像一个总是哭丧着脸的小丑,菊千代要求呐喊助威时他的举动和喊声都极其的不协调,给观众增加了笑料。他目光短浅,找武士受到挫折后,他会为浪费白米而惋惜,说要是不给武士白吃那些米的话就能换四十个馒头,还哭着说农民会分辨种子的好坏,不能分辨武士的好坏,懦弱主要表现在, 胜四郎伏击武士时候他就两次缩到栅栏后面以求自保,但是这个情节是剧本中没有的,可能是导演拍摄时临时创作的,其目的夜在于刻画农民的形象。同样的演员、同样的面孔在《红胡子》的病房里也可以看到,一副凄苦、病态的表情,就连说话的语调都一样。
农民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女性角色,就是久右卫门家的奶奶,她是受强盗残害最可怜的一个人,她直面镜头的特写充满了愤怒和绝望。当菊千代把俘虏带回来的时候,村民们都抑止不住愤怒要杀死强盗时,风烛残年的老太婆举着耙缓慢的走过来,武士们竟然没有去拦她,因为她最有资格去惩罚强盗。
在日本以部落为单位的农村,起作用的常常是一些长者,长老就是这样的角色,
不能忽视的是黑泽明电影中的女人形象,‘黑泽明影片中的妇女,不是用憎恶的眼光注视男人,就是用纯洁、爱慕的眼光看男人。’(佐藤忠男《黑泽明的世界》)农民万造的女儿就是这样,当她在树林里注视着年轻的武士胜四郎的时候,好像就是为了使他感到强烈的羞耻心。
即便是一个不知名的小角色,也被塑造的性格突出,比如利吉的妻子,被强盗掠去变成享乐的工具以后,贞烈的性格决定了她面对死亡是无所畏惧的,当看见山寨冒烟着火时,她表现得从容镇定,甚至有点喜悦,淡然地面对死亡,她无法承受被侮辱的痛苦,更无法面对自己的丈夫,最后不顾利吉的营救毅然冲向大火中,以求速死,完全一个烈女的形象,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个角色的名字。在《红胡子》中可以看到同样的一个女性角色,在大地震里,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拼命逃亡,而她却双手背在后面,从容、镇静的看着这场灾难,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杀的表现,当她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丈夫的时候,就自杀死在了丈夫的怀里。还有客栈里的三个脚夫也不是仅仅为了增添影片的笑料而出现的,他们欺负落魄无能的武士,挖苦嘲笑农民都表达了导演对那个时代阶级制度的一些看法,关键在于堪兵卫还在犹豫是否帮助农民的时候,是三个脚夫用讽刺犀利的话语激励了他,使堪兵卫做出了决定。
第三节,首领的作用
任何作战计划中领导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堪兵卫作为七武士的首领就跟剧组的导演一样把握着全局,对成功与失败负有最重大的责任。在没有接受农民雇用请求的时候他就已经分析过地形得出关键性的结论:最少得七个武士守护村庄。显示了卓越的分析判断能力。堪兵卫选拔武士的方式也比较特殊,他叫胜四郎暗中伏袭,以检验武士的反应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他勘查了整个村庄的地理位置,画了一张地图,和实际的地理形势对比,可以精确的对应起来。先找出强盗最容易进攻的西面,用原木架起一道屏障,拦住强盗的马匹,让菊千代守护这一面也说明堪兵卫对他能力的承认;在南面,采取的措施是收割完小麦后用水灌溉麦田,使马匹无法踏进村子;东面的桥如何防守呢?堪兵卫选择将桥拆毁,让河对岸的居民暂时迁居到村子里来;至于北面是幽静的树林,在堪兵卫看来最好的防守应该留有一个缺口,所以他就选择了最危险、最不易守的北面。面对夜晚菊千代守卫的失职,堪兵卫没有去责问,而是以玩笑的方式警戒他,显示出一个领导者的睿智。
农民死于剑和弓箭而武士都死于火枪下本身已说明意义,是黑泽明对武士阶级即将消亡的暗示。表面上电影里刻画的农民是懦弱、自私、无能、散漫、狡猾、愚蠢的,但不排除他们是坚强的,宁愿自己吃糠也要雇佣武士去保护自己的村庄,在武士的领导下对付山贼时又表现出残暴的一面,他们还追杀过落魄的武士。
从山贼的装束上可以看出他们是出身武士的,只是由于贫穷、饥饿或者其它原因落为草寇的。菊千代对其他六个武士说农民的悲惨遭遇其实是武士造成的,就是指变成山贼的那些武士。在山贼的那股势力中导演也不忘设计细节,比如有两个山贼叛变逃跑被杀,都是通过菊千代的视角去反应的。
第五章,电影中自然界元素的使用
在黑泽明的电影中,自然现象不仅仅是自然现象,已经升华为电影主题主体服务的视听元素,黑泽明十分善于动用风、雨、火等自然现象来表现悲壮、忧愁、和欲望等感情。比如《罗生门》中开始和结尾的滂湃大雨,像要在彻底洗涤人类心中的不道德;《大镖客》中最后的决斗也同样放置在狂风中;《八月怦想曲》结尾中老婆婆在台风举伞逆行,象征着人类在逆境中依然毫不退缩等等。塔可夫斯基曾经就表示过黑泽明在《七武士》中雨的影像令他叹服,本片中这些纯粹的元素可说发挥到了极致,首先是雨,影片中三次出现雨的景象,但意义却完全不同,第一次是四个农民找武士的过程中在客栈里歇脚,屋子里都是一些社会底层人士,外面下着大雨,明显可以听到落雨的声音,渲染着那种悲惨的气氛;为什么黑泽明把最后的大战放在瓢泼大雨中进行呢?这和导演在《罗生门》中把多囊丸粗暴的犯罪放在烈日下一样,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凸现战争的惨烈,加大情绪感染力,使惨烈的效果达到极致;另外可能还有一层隐喻的含义,。。。。。。。几乎黑泽明的每部电影里都有雨的影像,‘黑泽明在这里使一种样式纯粹道结晶的程度’(《黑泽明的世界》)。黑泽明‘自由掌握着活生生的风景,既能创造刮风,又能掀起一场暴风雨。’(新藤兼人《电影剧本的结构》然后是火,在最后大战的前夜,胜四郎和志乃发生了关系,两人之间的火堆隐语他们干柴烈火般的爱情,在几个正反打镜头中,火堆始终在画面的前景,而且导演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压缩前后景深,使熊熊燃烧的大火显得离两个人特别近,更加凸现了一种生离死别的爱,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激情已经超越了阶级差别,。。。。。。还有雾,久藏单枪匹马一个人去抢火枪,夜了下了雾,所有的村民和武士都在等着他回来,火堆早就熄灭了,冒着烟气,加上大雾显得灰蒙蒙一片,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更加对久藏的命运产生期待,所以雾气在营造气氛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影子武士》中对信玄主公水葬的时候湖面上也起了浓浓的大雾,我们看不到大瓮落水而只能听到声音,给人一种迷惑不解的感觉。
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谈到电影的影像时举过《七武士》中的一个例子,“就在其中一名武士到地死亡时,我们看到雨水冲走他腿上的泥巴,使他的腿变得有如大理石一般玉白,一个人死了,那是一个事实的影像,没有任何象征意味,纯然是个影像。”
塔可夫斯基曾说过,他每拍一部电影之前都要看一遍《七武士》。《七武士》中磨坊那场戏,据说磨坊被道具部门重新建造了三次,也烧毁了三次,这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拍《牺牲》时烧毁精心建造的房屋同出一辙,
第六章,总结
黑泽明(Akira Kurosawa)是非常喜欢俄国文学的,他本人最喜欢的小说就是《战争与和平》,同时在一次访谈中他就建议年青的导演要多写剧本和看小说,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从他的电影里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拍摄了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改编的同名电影,还改编了高尔基的小说《在底层》,《生之欲》明显受到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万伊里奇之死》的影响,讲述一个人面对快要临近的死亡如何反思人生,探讨生命的意义。《我对青春无悔》里,幸枝叫系川给自己下跪的情节就和《白痴》里面娜斯塔霞菲利波夫纳叫男人给他下跪的举动一模一样,(扮演幸枝的演员原节子在黑泽明的《白痴》中也扮演了原型为娜斯塔霞菲利波夫纳的角色那须妙子。)黑泽明在电影里描述了文学作品中高贵、倔强和传统日本女性不同的形象。1974年他甚至在俄罗斯拍了一部全部启用俄罗斯演员的电影《德尔苏乌扎拉》(Dersu Uzala)。俄罗斯民族苦难得主题对他影响很深,但是《七武士》是一部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电影,但轻松并不意味着不严肃,本片还是探讨了很多沉重的话题。黑泽明对电影的贡献是跨国界的,不光《七武士》被美国好莱坞翻拍,就连他的《大镖客》也被意大利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Sergio Leone)翻拍成经典电影《为了几块钱》,
农民唱秧歌这场戏是难忘的,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说: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电影告诉了我们这种属于农民艺术的秧歌的来源: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堪兵卫在最后看着农民插着秧唱着歌,对七郎次说胜利属于农民,不禁让人想起毛主席曾经说过‘胜利属于人民’的话,在毛主席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解放全中国以后,他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也常常引用“扭秧歌的王朝”的称号以自嘲。
黑泽明的能力就在于把一个艺术性的东西拍的好看有趣,而不是像许多艺术电影那样晦涩难懂。大众电影不是商业电影,不是去取媚观众,只是适合不同层次的观众,和艺术性无关,同时,艺术电影也不是乏味和无趣的。大众买票看电影不一定要去看一些先锋、实验性质的影片。
7 ) 《七武士》的故事背景和社会格局
并不是复述故事,借着故事了解一下历史典故和社会格局。
1
黑泽明是世界公认的电影大师,而且是一位高产的大师,经典影片非常之多。50年代有《罗生门》和《七武士》,中期有《战国英豪》、《用心棒》等名片,到80年代又拍了《影子武士》和《乱》等几部史诗片。
黑泽明对我们中国的电影人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前面说过的一些影片,姜文的《鬼子来了》,在影调风格上就很接近《七武士》。张艺谋的《影》题材和《影子武士》相同,《英雄》在色彩和场面调度上很接近《乱》。陈凯歌在日本被誉为“中国的黑泽明”,前面讲过的《始皇帝暗杀》,在整体风格上接近黑泽明的电影。
有人学了他的形,有人学了他的神,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界还没有出现一位,像黑泽明那样 神形兼备的大师。
现在比较火爆的游戏《荒野大镖客》,它的同名电影 也是改编自黑泽明的电影《用心棒》,日语就是保镖的意思。赛尔乔·莱昂内的镖客系列和往事系列,我前面都说过的。
那么,说黑泽明的电影 最难的就是选择,先说一说《七武士》,这是一部世界电影史上闪闪发光的经典之作。
由于影片年代比较久远,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讲故事,必须要结合日本的历史和社会制度,才能看懂人物的一些动机和抉择。有些细节就先略过去,后续再专门找一些精彩桥段来分析。
2
故事发生在日本战国年间,约1587年,正是丰臣秀吉上位的是时候。当时呢,日本的内战已经打了一百多年,社会比较混乱,很多土匪山贼。
农民利吉所在的村庄,年年遭受山贼掠夺,他们想聘请武士对抗山贼保护村庄,但又出不起钱财,只能提供一日三餐米饭,所以寄希望于那些没饭吃的贫穷浪人。
这里呢 就要稍微了解一下当时日本的社会制度。日本的制度是从中国学习的,最上层是天皇和达官贵人,主要的阶层也是“士农工商”,最下层还有贱民。但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中国的“士”多是文官,日本的“士”指的是侍者,就是保护某人的武士。
武士虽然也是贵族,但他们没有田产,只能靠俸禄生活,如果保护的城主被杀,或者自己被开除,就只能成为浪人。浪人要么重新找到一个主人,要么当保镖赚钱,就是“用心棒”,再不就是落草为寇,影片中村民要对付的山贼头目,肯定是曾经的武士。
利吉他们想找浪人帮他们对付山贼,但又没钱,当然是不会有人轻易为他们卖命。四个农民在城镇里游荡了几天,一无所获,正在争吵要不要放弃,却亲眼目睹了一个离奇事件。
有个强盗劫持了一个几岁的孩子,躲在谷仓里不出来,众人都不知道怎么办,请求路过的武士勘兵卫救救孩子,勘兵卫问明情况后答应了。
随后借了一个和尚的破袈裟,又让和尚帮他剃了头发,自己伪装成和尚给强盗送饭团,趁其不备冲进去杀了强盗,救出了小孩。
闯荡江湖的富家公子哥胜四郎,钦佩勘兵卫身手不凡又足智多谋,一心想要拜师学艺,一路尾随勘兵卫。
利吉也看到了希望,赶紧的跑上去跪求勘兵卫。面对这样一个不要可能完成的任务,勘兵卫显得很无奈,再三推辞,当听到几个流浪汉说,这帮农民为了找武士打山贼,自己只吃会得夜盲症的稗子,顿时起了恻隐之心,就答应了。
以勘兵卫的估算,最少需要七名武士,组织训练村民才能和山贼一战。然后和胜四郎一起招募几天,先后有4名武士加入。
五郎兵卫敬重勘兵卫的为人,曾经是勘兵卫部下的七郎次,只会砍柴剑法的平八,还有武功卓杰的久藏。
可能会有人奇怪,城里怎么有那么多没饭吃的浪人?前面说过内战持续一百多年了,参考一下中国的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一百四十多个,但到了战国末年,我们都知道,只剩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他的全都被兼并消灭了。日本的“战国”这个叫法,就是借鉴了中国的“战国”年代,社会形势是差不多的,因为有很多小藩镇灭亡,所以浪人也就多了。
几个流浪汉举荐一名喝醉酒的武士,勘兵卫发现这个人之前见过,怀疑他并非武士,这家伙居然拿出随身家谱,勘兵卫看过之后大笑,按家谱的记录,他说的这个叫菊千代的人应该只有13岁,证明他不识字,不可能是武士。
日本武士阶层虽然不富有,但都是贵族精英,从小习武的同时,文化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书法,绘画,茶道,棋艺等等。注意影片里面,勘兵卫、胜四郎、菊千代这些名字,都是不带姓氏的一个临时名字,只有贵族才能拥有姓氏,武士在建功立业后,会由天皇或者上级赐姓,比如丰臣秀吉原名叫羽柴秀吉,天皇赐姓丰臣。
农民是庶人,是没有姓氏的,这种情况直到三百年后的明治维新,消除了等级制,农民才有姓氏,所以日本后来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姓,都是自己瞎编的。
3
勘兵卫没时间招募第七个武士了,然后就带着5个武士跟随农民回村,这里面胜四郎和平八还没什么战斗力。菊千代却一直尾随,赶都赶不走,众人渐渐也就接受了这第七个冒牌武士。
回村之后,没有想象中的热烈欢迎,相反一个村民都看不到。村民什么都怕,怕山贼也怕武士。菊千代偷偷的敲响了预警的梆子,全村人都惊慌失措的跑出来。
农民为什么怕武士呢?农民虽然有田产,但他们是庶民,按照日本的法律,武士有权利杀死对他们不敬的庶民,而且还不用负责。也就是说基本没什么能约束武士手中的刀,只看他有没有一颗仁慈的心。在武士来之前,农民万造还强行剪掉了女儿志乃的头发,假扮成男人,为的就是躲避武士调戏。
所以请武士来保护农民,正是这部电影的奇特之处,要知道这和中国的侠士锄强扶弱,有本质的区别。所谓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是用生命去保护值得保护的人,他们或许从来没有想过,去保护低人一等的农民,又或许只是愤怒于,高贵的武士竟然沦落为山贼强盗。
这个村子虽然不大,但四通八达,背后靠山,骑兵可以从山上冲下来,面前是麦田,有一条小溪从旁边流过。
勘兵卫的守城策略是,收割麦子后马上放水,将旱地变成水田,就可以阻隔最开阔的南方,骑兵没办法突击;西边设立路障,东边的石桥拆掉,也设立路障,唯独留下北面的入口。死守是守不住的,留下一个缺口诱敌深入,然后分割击杀,他坚信“好城必有一缺”。
战场这么分散,只靠七个人当然是守不住,只有组织训练村民。短时间内想要把一帮种田的农民训练成士兵,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还缺少武器。
油嘴滑舌的菊千代竟然从村民嘴里套出话来,他们其实收藏了很多武器装备,全都是打仗的时候,杀死落荒武士抢下来的。几个武士悲愤交加,久藏甚至想杀掉这个村的所有人,他们这几个,其实都曾经打过败仗,成为落荒武士,那种凄凉是刻骨铭心的。
菊千代跳起来讲了一番道理,说农民其实什么都有,他们最狡猾,最自私,但这一切是谁造成的?就是贵族和武士,连连的战争,政府要多收税,山贼要抢夺,流浪武士也是威胁。勘兵卫这才明白,菊千代可能是农民出生。
而胜四郎另有奇遇,他小子一个人游山玩水采野花,无意中碰到了装扮成男人的志乃。胜四郎想显示一下他作为武士的权威,追上去要抓志乃参加训练,好不容易抓到了摁在地上摩擦,却感觉抓到一团软肉,胜四郎才发现这是个女人,没见过世面的小子竟然吓傻了,这就产生了一段奇妙的爱情。
一切本来紧张有序的部署,但是有农民听说,必须放弃石桥外面的几间屋子,这是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住在那几家的农民当然的不干,勘兵卫第一次显示了作为指挥官的严厉,拔出佩刀,谁敢擅离职守,就砍了谁,总算是压下来了。
随后一切顺利,武士和农民相处融洽。麦子也收完了,山贼却迟迟没有露面。
4
无聊之余,志乃和胜四郎的爱情有点小进展,志乃拉着胜四郎幽会,各种撩,都躺成大字了,这小子居然不敢上,然后被志乃骂成了狗。
这里要知道,日本古代的法律,武士和农民是不可以结婚的。胜四郎不敢上就说明他还有点良心,事情办了没法负责。志乃就很单纯,与其被山贼凌辱,不如便宜了帅哥。
正尴尬的时候,胜四郎发现了山贼的踪迹。
三个强盗来打探消息,估计是想看看麦子收割完了没有。他们也发现了武士,想要逃回去报信。勘兵卫知道不能放活口回去报信,就派了久藏和菊千代去拦截。久藏显露出高超的武艺,秒杀两个山贼犹如闲庭信步,另一个被菊千代活捉,趴在草丛里观战的胜四郎,吓得花枝乱颤。
被抓的山贼什么都招供了,勘兵卫却无法阻拦愤怒的村民杀死俘虏,毕竟恨之入骨。
勘兵卫从俘虏那里得知了一些信息,那么肯定要派人打探一下虚实。利吉做向导,久藏、平八和菊千代连夜骑马,赶往山贼大营刺探。
菊千代吩咐利吉放了把火,被一个女人发现了,但这个女人竟然没有预警,反而露出一脸诡异的笑容,任由火势蔓延。随后屋里的山贼惊慌失措往外跑,久藏乘机砍杀了几个。利吉看到那个女人之后,拼命的跑过去想救她出来,那女人反而转生投入火海自杀了,利吉在大火面前哀嚎,平八跑过去拉利吉,被山贼的火枪打中牺牲。原来那个女人就是利吉的老婆,被山贼霸占多时。
山贼为什么会有火枪呢?当时是1578年,葡萄牙人1543年就把滑膛枪传到了日本。其实说起来中国宋朝就有了火枪,明朝火器非常发达,郑和下西洋是当时全世界最强的海军舰队,清朝康熙皇帝打俄罗斯还用过红衣大炮,火枪队一直是有的,只是到了乾隆皇帝之后,竟然慢慢的失传了,有点不可思议,清朝的衰败就是从乾隆皇帝开始的。
真正的战斗还没有打响,七武士就牺牲了一个,众村民跪倒山坡为平八送葬。郁闷的菊千代跑回村子,在屋顶上竖起了平八亲手缝制的战旗,旌旗招展迎风猎猎。
这时候山贼骑兵倾巢出动,全都杀过来了,菊千代正愁怨气没地方撒,兴奋得跳起来。
勘兵卫坐镇村子中间指挥,胜四郎当传令兵,其他各人把守三方路口,山贼在几次试探之后,全都损兵折将退走了。
晚上又组织了一波偷袭,仍然是丢下几具尸体无功而返。最后山贼发现只有北面可以冲进村子,就一条心进攻北面,这就正中了勘兵卫的计谋。
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敌方的三台火枪,不知道藏在哪里,什么时候会响。久藏趁天黑一个人进了山,到天亮才回来,手里拿着一把火枪,就说了一句话“杀了两个”。胜四郎看着久藏的眼神,弯得不行了,感觉比起美女志乃,这小子更爱的是久藏。
菊千代就是那种不服输的人,看胜四郎如此的崇拜久藏,他大白天的竟然丢下阵地潜入山里,也抢了一台火枪。但也激怒了山贼,来了一波猛烈的进攻,防守非常吃力。混战中五郎兵卫中火枪牺牲,七武士还剩五人,菊千代坐在武士墓前悲伤不已。
勘兵卫计算出对方还剩13人,鏖战两天,粮食已经吃完了,天一亮必然会全力进攻过来,那将是最后的决战,就吩咐每个岗位留两人放哨,其他人休息。
而村民竟然拿出了酒肉,果然被菊千代说中,农民是最狡猾的,不到这生死关头,那藏着的好东西绝不会拿出来分享。
刚刚有点空闲,志乃乘着熊熊的篝火,再次勾走了胜四郎的魂魄,成功将他拉直了,两人就在茅草屋把事情给办了。直到万造喊着找女儿,志乃才面带娇羞的慢慢走出来,万造气急了,追着女儿一顿暴打。勘兵卫听说是武士玷污了女人清白,开始也是大怒,知道是胜四郎干的,竟然有点不知如何是好,这悲剧的爱情是注定没有结果的。
第二天决战,大雨不断,勘兵卫依然按照前一天既定的策略防守,眼看胜利在望,山贼头目偷偷的潜入村子,躲在茅屋里用火枪打死了久藏,菊千代气急了,直接冲上去,也中了一枪,凭着一口气砍死了头目才倒地死去。
这一仗打下来,40大盗全军覆没,七武士牺牲4人。活下来的农民,兴高采烈地唱着歌种水稻。勘兵卫、七郎次和胜四郎正准备离开,竟然连个送行的都没有。胜四郎深情的看着小情人志乃,久久不愿离去。
站在武士墓的山下,勘兵卫感叹,这次又打了败仗,七郎次表示不解,勘兵卫说,胜利的是那些农民。
5
《七武士》是65年前的电影,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非常吸引人。它开创一个电影叙事的类别,聚齐一帮人完成某个任务的群戏模式,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好莱坞曾多次翻拍《七武士》,最为有名的是1960年的《豪勇七蛟龙》,也有翻译为《七侠荡寇志》,香港也曾翻拍过,由郑少秋主演的《忠义群英》,还包括很多后世的模仿之作,但没有哪一部群体英雄电影,能与这部《七武士》比肩。
中国也就姜文的《鬼子来了》,在影像风格和人性的内涵层面比较接近,但却没有这部电影复杂的故事和众多人物塑造,也没有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即使是视听语言,隔了60年也依然是无人超越。
我们先不去分析视听语言,先把叙事理清楚。
影片长达三个半小时,看起来一点都不累,当然就是叙事的技巧。从农民寻找武士,到每个武士的出场设计,以及后面的组织战斗,每隔几分钟都有令人深思的苦楚,也时不时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幽默,整个故事悲喜交加层层推进,节奏控制非常的舒服。
菊千代这个人物,是整部影片的灵魂,我们说《七武士》,就是“第七个武士”也说得过去。而他的身世一直就是个迷,从最开始无故跟随勘兵卫,到拿出假的家谱证明身份,就是说他想成为一名武士,但实际他是个农民。
在古代日本,社会阶层是牢不可破的壁垒,富有的商人想要让儿子提升阶层,可行的办法就是入赘,到没有儿子的武士家庭做女婿,但必须改用武士家的姓氏。而菊千代这种冒充武士的行为实际是违法的。
影片到后来,有农民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屋子被杀,菊千代奋不顾身的救下了母亲怀中的婴儿,坐在小溪里痛哭,说这个孩子就和他身世一样,这才搞清楚菊千代真正的身份,其实就是个流浪的农民孤儿,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这条线埋得很远,让人物充满神秘感。而菊千代其实就处于两个阶层中间,他最了解农民,却不愿承认自己是个农民,一心想证明自己有做武士的能力。
菊千代从推进剧情到提供笑点这两个方面,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最后的牺牲看起来是主创的刻意为之,这么个人物,处在两大阶层的矛盾中心,既可笑又可悲,但作为武士帮助农民对抗山贼而牺牲,让人物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影片在揭示武士阶层悲剧性的同时,对于武士道精神也给予了崇高的敬意。需要注意的是,“武士道”这个词是在这之后才被正式采用,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上位,实行了更加严酷的等级制度,对于武士阶层的禁锢也更加严厉。
菊千代的扮演者三船敏郎,和黑泽明可谓天作之合,早期黑泽明的电影几乎全都是三船敏郎主演,人称“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
利吉当然是农民的代表,相比其他农民,他是最坚定的反抗山贼的一个,一直就没有讲明是为什么,经常的又给一些不可理喻的反常情绪,让人疑惑,肯定是另有隐情,一直到偷袭山贼营寨,利吉的老婆出现,才明白这是“夺妻之恨”。
这个剧本里面其实还杂糅了很多日本民间故事,比如武功高强的久藏,就参考了传奇武士宫本武藏,可能还有些东西我们外国人很难体会了。
前面说故事的时候,已经顺带着说了一些社会制度和历史典故,资料来源推荐一本书《菊与刀》,这本书是二战快结束的时候,美国学者研究日本国情民情的调查报告,菊花是日本皇家的标志,刀代表的是武士阶层。
美国人在二战时对于日本是完全陌生的,他们决定向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之前,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最终决定保留天皇,赌日本人会投降。事实证明美国学者们把日本的国民性给研究透彻了,战争的胜利,绝不是简单粗暴的武力征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年日本夸下海口,三个月拿下全中国,只是小看了中国的国土面积,和中华民族的反抗意识,后来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但正面抵抗的国民党军队是真的被他们研究透了。
6
那么《七武士》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将日本那个充满矛盾的社会格局,和武士阶层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剖析得非常之透彻。
武士的悲剧来自什么呢?从根本上还是意识形态。日本学习了中国的儒家文化和社会制度,主要的宗教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佛教,但他们却抛弃了最为重要的东西。
我们说中国古代是以“忠孝仁义”治国,这东西现在看起来是有局限性,但在古代却是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日本只学了“忠孝”,却抛弃了更为重要的“仁义”。
我们中国讲忠孝,但上层对下层却要行仁义。如果一个皇帝昏庸无道不行仁政,老百姓必然揭竿而起;父母家长如果罪大恶极,儿子也可以大义灭亲。
日本底层人对天皇尽忠,对父母长辈尽孝,而身为高层的却没有任何约束,就导致了上层的骄横跋扈和下层的无脑服从。天皇从诞生开始就没有垮过台,在日本人的心中,天皇是天上的神,不承担任何人间的罪过。即使是家长也拥有不可抗拒的权威,上级对下级也是如此,这就形成一个非常变态压抑的政治环境,日本历来是自杀率非常高的一个国家。
武士阶层说起来是贵族,但生来就是达官贵族的奴才,而且还必须一辈子尽忠尽孝,即使有任何的不满,只有剖腹自杀这一条道。但武士又是贵族,有对平民用刀的权利,这又让他们无所顾忌,也养成了一种傲娇的性格。同时,文化的学习又让他们知书达理,礼貌有加。七个武士除了菊千代这个冒牌货不拘一格,其他人在言谈举止上都非常的收敛。
武士尚且如此,农民就更加的悲催,在战国时期,农民的赋税是所有田地收入的40%到80%,每个地方不同,各个藩镇有自己的政策,如果还有山贼掠夺,那就灭顶之灾。他们也自然的养成了一种狡猾市侩的性格,看起来柔弱,但杀死落荒武士抢武器却一点都不手软。而这帮看起来柔弱的农民,在300多年后几乎全都是侵略中国的帮凶。
日本是一个处在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岛国,北部山区终年积雪,适合耕种的土地非常少,物产极为匮乏,后来明治维新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他们看到周围的国家,全都是待宰的羔羊。正是那种残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日本人的贪婪和凶残。
壹戈为什么花这么大的篇幅去研究日本的社会制度,作为中国人要清楚的知道,日本在过去、现在、到将来,永远会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要特别的警惕这帮不仁不义的白眼狼,那种贪婪和凶残是写在基因里的。有一部分军国主义者,从来不承认自己的侵略罪行,不是因为狡猾,而是他们从来就没觉得侵略有什么不对,“凭本事打下来的,道什么歉”,这就叫强盗逻辑。
想想1954年的日本,距离二战无条件投降才不到十年,明明是一个炸得什么都不剩的稀烂岛国,他们就能拍出引领全世界的优秀电影,至今无人超越,不觉得可怕吗?日本在工业、农业、文化艺术等很多方面,全都是领先于中国的,事实摆在那里,不服还不行。
《七武士》黑泽明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SIFF#重看;三个半小时一气呵成,干净利索,漂亮至极的调度;影史上最伟大的群像之一,每个人物都熠熠生辉,血肉丰满;剧本仿佛浑然天成,每一步剧情推进都极合理自然;三船贡献最多笑点,志村乔犹如定海神针;悲壮的结尾,「最终仍是打了一场败仗」。
怎么说服人,怎样坚持,怎样欲擒故纵、运筹帷幄…无以复加的经典!原来经典并不是多复杂,反而更简单。故事线索逻辑清晰,战斗开始后的每死一个人,观众都能跟导演一样明白清楚。
农民寻贤求武士;武士精心部署之;部署完备等山贼;双方对战各损失;是赢是败难界定;农民欣喜武士伤。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哀其农民之拙劣的本性——懦弱、猜疑、自私、松散、缺乏主见、固守成规;然而,哀而不怪,历史索然,形势所趋,只能寄望于未来,农民阶层可以雄起!
舍生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所以士死得最快。随着他们的逐渐消亡,气节、德行和高贵的理想也一去不复返。庶民日复一日的耕种自己那块小田地,他们不懂什么礼义廉耻,也不愿意负责,只想混日子,这种认命和麻木却赋予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而笑到最后的,永远是那些唯利是图且不择手段的人。
确实不错,可是太长了,我太热了,太困了,太饿了,屁股太疼了,奶太涨了。
【B+】不装逼,我就实实在在的说对这片没感觉。年代太久时间太长确实太考验耐心了,而且铺垫太长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但是后半段的确赞,小高潮不断几乎没有停歇,看到最后那句“赢得不是我们,是农民”才醒悟,黑泽明的人物塑造是多么强,在不知不觉中将人性的深刻融入了电影,口碑好不是没道理
看完把我累死了。。。
赢的是那些农民,不是我们。
黑泽明导演的武士史诗片,观感极佳。非常细腻地刻画了七个武士不同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悲剧。看后能更直观感受农民特有的一些特质如狡猾与认命等。在本片里你还能看到不少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影子,而且毫无违和感。
保卫家园的片子,也能拍出如此深刻的人性。
五十多年前的动作片,久看不厌,历久常新,大师的功力不同凡响
和教父是一种类型的电影,突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也曲折。最后真的是人民战争海洋。很有几次,都觉得这也可以算一部写中国人的电影,比如农民的狡猾与认命等,到最后的我能!
志乃的发型很时尚嘛
我只能用”高山仰止”四字来形容我对黑泽天皇这部旷世杰作的仰慕之情;纷繁庞杂却又条理清晰的史诗,严苛而精准的镜头和构图,七个武士和若干农民的性格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 “休憩”后的大决战无比恢弘,叹为观止。
经典杰作,宏大与细腻并重,形式与主题俱佳,堪称模本。
劇本的言外之意在結尾已經很明顯。農民獲勝就無視武士的付出。他們既可以殺害落魄武士搶奪他們的物品,也可以把弱小當作自己的武器吸引落魄武士的同情,利用他們保護自己,所以菊千代說農民是自私醜陋的。但武士終究貫徹自己的道義為民守城,這是寫給武士的讚歌,但也是武士的悲歌。結尾的對白太心酸
原以为我会觉得“那时候能够拍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看完后才知道“这种拍摄效果今天很多导演尤其中国导演都拍不出来”……2019年重看了本片,发现了不少细节。故事开头找武士同伴,师父让徒弟用木棒袭击武士时,几个农民赶紧往后退,由于后退得太自然,以往这个细节被我忽略了,但这个后退的动作,却说明了农民把责任推给了武士(师父),不想承担被袭击武士的怒意,尽管他们才应该是主要责任人、而不是被他们雇佣的师父。还有徒弟暗中出钱让农民买米,这是一份恩情,但之后师父考虑徒弟年轻不让他参加打斗时,农民却巴不得徒弟凑个人数。当然黑泽明没有无脑黑农民,正如菊千代所说,农民虽然狡猾和自私,但这是武士阶级的战争造成农民这样的性格。武士很傲慢,农民也很自私,而双方都有各自的痛苦,见证这一切的,则是想当武士的农民菊千代。
完成度之高啊!三个半小时下来连个低潮都没有,后来的《影武者》、《乱》都比不过这部。每个人物性格都非常鲜明,志村乔仿佛一灯大师,三船敏郎似韦小宝,久葬是独孤求败,胜四郎像段誉……唯一的问题是志村乔剃完头怎么这么像张丰毅呀?!
我什么话都么的说。什么叫NB,这就叫NB。
我们又失败了,那些农民才是胜利者。武士就像风,从大地上漫卷而过,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地活下去。——武士拼死相搏,故事的终局却连他们安身立命的信条都给颠覆了,黑泽明这一刀实在是够狠,就是这种狠劲,给我们看见人性的真实和历史的严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