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语录
未来尚未定数,命运并不存在,要靠自己创造。
T-1000可以模仿它摸过的物体,但仅能模仿体积相同的东西,不能变成复杂的机械。
就像我所相信的一切都是狗屎堆起来的。
“要求否决,这不是我的优先任务。”
“去你的!救她是我的优先任务!”
“天啊,你差点杀了那个人!”
“当然,我是个终结者。”
“你打断了我的胳膊。”
“人体内有215根骨头,那只是其中一根。”
你不能以身犯险,即使是为了我。你太重要了。
T-101的内藏电池可持续使用120年。
如果我将来真会成为那个伟大的军事领袖,那也许你应该开始听听我的领导意见了。
你必须听听人们怎么说话。
你不能说“收到”之类的废话,你要说“没问题”。
如果某人用很不屑的态度向你走来,你得说“吃屎吧”。
如果你想向人炫耀,就说“后会有期,宝贝”,或者是“再会了,麻瓜”。
某人心烦意乱时,就说“冷静点”,或者你也可以一起聊。
以邻为壑是人类的天性。
我也得保持机能正常运作,因为“我太重要了”。
终结者永远不会停止运行。不会离开他,也永远不会伤害他。不会对他大吼大叫,不会醉酒后揍他,或者是太忙没空陪他。它会永远在他身边,至死都会保护他。
命运是由自己创造的。
“这辆车只能开这么快。”
“我跑步都比这要快!”
从今往后,每天都是礼物,请珍惜每一天!
2 ) T2:真实的终结(转)
对于我来说,终结者系列是一种图腾。可能很多影迷和我有相同的感受。无论阿诺在其他电影中的表现有多么令我们影迷失望,我们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支持他,无非就一个原因:终结者、终结者、终结者!!!就因为他是终结者的缔造者之一,我们才把他作为动作电影永远的王者——引用《看电影》里的一句话说(这句话简直说到我的心坎里了):“终结者是不朽的。”所以阿诺也是不朽的。
记得很小的时侯不算太喜欢看电影的,只有好笑的香港片子才看看、笑笑。但是有一天,有一个机器人的存在把我完全地震慑住了。THE TERMINATOR,来自1984年卡麦伦的天才的头脑,使我第一次看见如此完美的机器人设定,第一次目睹如此写实的杀戮,第一次感受如此真实的压迫感,第一次认识到人类未来的绝望。当我自以为终结者已经被卡车所撞毁、被烈火给消灭、被炸弹给终结的时候,终结者一次又一次地爬了起来,才真正体味到卡尔•瑞斯在汽车中对莎拉•康纳所说的那句话:“你无法和他讲和,他没有感情,不知道恐惧,他的存在只有一个目的——杀了你、杀了你,直到他生命的终结!”这时,看着只剩下半截身体、还毫无迟疑地爬向莎拉的终结者T-800,我除了恐惧,只有敬意了,这是一种由衷的敬意,在这具完美的金属骨架里,我看见的是人类所最缺乏的东西:执著!即使存在的价值仅仅在于毁灭,我仍然要向他至以最高的敬意。
然后,我看了《终结者2:审判日》。对于这部电影,已经无需多说任何话语,它体现了电影所应该体现的一切美德。在每一次重温这部电影的时候(不下30遍,我的确是疯子),我都坚信这是任何娱乐片所无法超越的极品,即使是现在,看见《MATRIX:RELOADED》里的动作和追逐场面,我敢说除了中国工夫的加入外,大部分动作场面几乎都可以从T2中找到影子——T2的伟大之处和真正令人感到兴奋的地方就是,即使是在12年后看,它仍是完美的。这里面有两个机器人,他们之间的打斗是“非人”的打斗。任何人所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终结者们都能够做到,这为影片想象力的发挥和气势的营造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T2的伟大之处还在于没有什么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从音乐到灯光,从摄影到剪辑,从剧本到表演,从动作到特技,从结构到内涵……或者说,这些方面的全面完美是罕见的。即使是后面的《THE ROCK》、《FACE OFF》、《AIR FORCE ONE》等等经典动作片,要从全面的角度评判一下的话,还是和T2有着太大的差距。都说卡麦伦自从TITANIC以后就无法超越自己了,其实他自从1991年T2以后就一直没有办法跨越自己所创造的如此高峰了。
这就是《终结者3》的窘境:谁都知道,无论T3如何出色,永远都是失败。12年前T-800已经在自毁前说过:“一切都得在这里完结”。是的,一切都已经完结了,T3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除非有另外一位天才,能把一切解释得完美无缺。但即使再天才,有谁敢在卡麦伦的疯狂崇拜者(如我这般,呵呵)面前显示自己的野心呢?我敢说,斯匹尔伯格不行,乔治•卢卡斯也不行。这里是卡麦伦的地盘!
但是,即使T3不再姓卡,还是没有办法抵御T3的诱惑。毕竟它存在着,毕竟它是打着自己心中永远的经典的旗号奔到面前的。所以,一看见T3的影碟,即使知道影院版本效果绝对会差,还是当机立断瞬间买下了。
看完后的想法便是:没有任何想法。是的,我很激动,但不是当初看T1、T2时的那种激动。或许是因为我长大了,失去了好奇和童心;但是,对于我来说终结者是一种青春旧梦的象征,但现在恐怕要加上其他一些感情了,就象看见自己心爱的小孩高考没有考好,仍对外宣称是因为小孩身体状态不好。
以下就是对于T3的一些看法,不吐不快:
1.片头。大家一定记得T1中反射蓝色金属光泽的TERMINATOR字样,也一定对T2中对审判日的全景式回顾和燃烧中的儿童乐园记忆犹新,还有那在烈火中拼合起来的两块钢板:“TERMINATOR 2:JUDGMENT DAY”,手法其实是比较哗众取宠的,但当时的效果,只有用“震撼”来形容了。而在T3,TITLE出现之快、之简单明了,令我咋舌。简简单单的黑底白字,简简单单的“TERMINATOR 3:RISE OF THE MACHINES”的亮出,没有任何铺垫,颇有些反传统(虽然这才叫传统片头,卡麦伦的确喜欢搞花哨)。然后,直接映入眼帘的,是一枚核弹击中了某一城市,约翰带领人类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当然,这些只是遐想而已,现实中的约翰成为了一个逃避世人的建筑工。这样的开场,一下子屏弃了终结者系列向来“先声夺人”的传统,给我的感觉是,乔纳森•莫斯托的确没有卡麦伦那么懂得讨好影迷。这仿佛也预示了T3此后将出现的种种特点和问题。
2.细节丰富度。T1、T2作为动作片,之所以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来自于其间比比皆是的细节。这是两部由细节构成的动作片。T1中,T-800的自我解剖、修复那一段,卡麦伦用完全写实、白描的手法,对沾满血污的手术刀,滴入水池、慢慢化开的鲜血都毫不吝啬地给予特写,不仅有力地控制了全片的张弛节奏,而且从另一侧面描绘出了T-800的性格——即,当一个眼球已经没有用的时候,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它处理掉。而在T2中,类似细节描绘之丰富简直呈暴走状态。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些经典镜头:T-800从玫瑰盒中取出霰弹枪;玫瑰被T-800踩在脚下;熊熊烈火中滚出一只燃烧的轮胎;T-1000的手枪卡在门栅中;T-1000把T-800的墨镜踏碎;T-1000的脚与滚烫的地板熔为一体;以及T-800那张有名的半边金属脸。我甚至可以自信地说,T2是一部连佩带在身上的子弹都能找出其归宿的电影,这靠的是导演卡麦伦的灵气和胆识。但是,T3就不一样了。并非说其间没有细节,而是说这些细节中找不出感觉,那种终结者所特有的感觉。T-X的隆胸并未显示其狡猾或者聪明;T-850第一次戴上的玩具墨镜除了搞笑之外也上不了档次。不痛不痒——T3首先在细节上输给了前作。
3.台词。不知为何,又要夸赞卡麦伦一番了。首先得承认,作为只拍摄自己写的剧本的导演,他是一位台词大师——虽然在他得剧本里找不到特别机智幽默得话语,但是他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些本是世俗俚语的台词,只要说自他所创造的角色的嘴边,只要说在他所安排的时机情境之下,就仿佛获得了生命一般,散发着耀眼的光辉。“I’LL BE BACK”,这句甚至有些绕口的普通句子,诞生于1984年T1中T-800被警察友好地拒绝之后,也频频出现于19年来类似“影史10大经典台词”之中。“HASLATAVESTA BABY” ,“FUCK YOU ASS HOLE” ,“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 ,“GET AWAY FROM HER YOU BITCH” ,这四句比较有名的卡氏台词中,一半是骂人话,四分之一是粗俗俚语,四分之一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言,竟能久久回绕于我们的耳际,不得不佩服卡大师这一方面的独特的直觉和天才。言归正传,回到T3。T3中阿诺的确也有相当出彩的句子:“TALK TO THE HAND(虽不甚知意,但直觉告诉我这将是T3 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台词)”,“I’LL DRIVE”,“I LIED”,“SHE’LL BE BACK”……这些台词相当令人欣喜。可惜除此之外T-850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也难怪,来自未来的信息只有从T-850那里才能提到,没法不冲淡那些精彩台词留给观众的印象。而比较糟糕的就是T-X的台词了:头两句就是“I LIKE THE CAR”、“I LIKE YOUR GUN”。作为终结者系列中传统的添衣、武装的桥段,这两句话实在无法令人满意——看看T1、T2中终结者们是如何表现的吧:T1中,T-800:“YES,NICE NIGHT FOR WALK”、“YOUR CLOTHS,GIVE THEM TO ME”、“WRONG”;T2中,酒吧小流氓:“YOU FORGOT TO SAY PLEASE”, T-1000:“SAY,THAT’S A NICE BIKE”。相较之下,T-X的智商和幽默感仿佛退化了,不禁让我怀疑这未知数X取值范围是(0,1000),不,或许是(0,800)。更别提T3中T-X对约翰未来老婆所逼问的第一句话:“JOHN CONNER WAS HERE,WHERE DID HE GO?” 这样味如嚼蜡的台词。看看T2中T-1000如何表现:直接刺穿莎拉的肩胛骨,说“CALL TO JOHN 。I KNOW THIS HURTS。CALL TO JOHN NOW”。而莎拉的反应也实在痛快:“FUCK YOU”。可惜没有卡麦伦,我们在T3看不到如此畅快淋漓的对话,T3老板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显然他应该解雇为T-X写台词的编剧。
4.关于T-X。说实在话,我喜欢这个T-X。除了台词以外,T-X的表演是比较完美的。我是说表演,仅限于表演。克里丝汀娜•罗根的确没有让我们意识到它是个女人。从T-X身上,我们看见了久违了的T-1000的影子,冷酷、惊艳,每走一步都是优雅的标准猫步,每一次扭头都风情万种,的确给人以相当奇妙的感受(T-X和T-1000无论在性格、相貌还是在身高上,都是绝配)。看到它那受伤的右手伸出废墟,向约翰•康纳逃离的方向轻轻一点;看到它被定在加速器上,两眼仍死死盯住远处的约翰;看到它与T-850大战一番离开时仍不忘瞥一眼镜子中美貌的自己;看到它用吊车把T-850撞到消防车上后嘴角浮现的一丝淡淡的冷笑——到这时,我有绝对理由相信,克里丝汀娜在表演上是成功的,虽然在给我们的震撼上还不及当年的罗伯特•帕特里克,但感觉绝对抓对了——毕竟所谓的“震撼”还是和特技分不开,与演员的表演离得远些。但是关键就在这里:我们还没有搞清楚T-X的构成——整部T3对于T-X的性能展示犹如走过场一般,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理论上,T-X比T-1000更加先进。所谓先进,就应该是:凡是T-1000能做的,T-X都能做;而T-1000不能做的T-X也能做到。但是我的感觉是,这次SKY NET如果还是派一台T-1000来,反而更加容易成功(结局部分尤其如此,T-850竟然通过抓住T-X的残片来同归于尽,这在T-1000看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通过对T-X所有出场镜头的研究,我整理出了这么几条性能:(1),T-X和T-800一样,内部拥有坚硬的金属骨架;(2),T-X的外表由类似于T-1000的液态金属覆盖;(3),T-X的双手能够变成更加复杂的机械,有激光发生器、电锯、火焰喷射器;(4),T-X能够利用手机等无线网络上网查询资料,或无线操控车辆;(5),T-X能轻易地修改其他终结者程序;(6),T-X能舔血鉴定身份(其间有一个BUG就是:既然T-X连约翰及其未来老婆的DNA资料都有,何苦要象T1中的缺乏人口资料的T-800那样按照电话本一个一个杀人)。基于第(3)、(4)、(5)三点可以看出,T-X的确有超越T-800和T-1000的先进之处,或者说它已经强大到有些赖皮了:自己身上带有激光器!!关键就在于,导演乔纳森•莫斯托如何给我们亲爱的T-X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把它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大大惊艳一把。就再来看一看:对于功能(2)的运用,我想就不用多说了吧,能够瞬间修复自己的形象,也能变成自己接触、采样过的任何人。具体地,T-X只变成过约翰的未来老婆的现在的未婚夫(引用T2的一句话:“THIS IS DEEP” )。功能(3),T-X的激光从来没有打中过追杀目标约翰(当然如果打中的话故事也就结束了),还被T-850的飞弹击伤过;电锯锯死过一个无辜者,也用过把自己从加速器上救出来(锯断电线);喷火器只烧坏了T-850一点皮肤。对于功能(4)的运用,T-X可以更快获得更多的数据,也遥控过4辆车追逐约翰,可惜没有形成太大的威胁;对于(5)的运用,T-X曾令T-1系列和空中猎杀者(都是未来HK的前身)对约翰及众人展开追杀,但效果甚微——想来也是,T-850可比T-1系列先进不知多少倍,别老把阿诺叔叔的T-800看作老爷货。回到T-X,我们发现T-X的确应该强大很多,但是T3犯了个错误:对于T-X的展示总是处于这个矛盾之中——一方面忙不迭告诉观众T-X有这个功能有那个功能,一方面又不能让T-X任何一个功能得逞,因为T-X代表的是邪恶,是反人类的,命中注定要失败。这个矛盾使得T-X变得象个“扶不起的刘阿斗”,我们不会庆幸T-X运气差,只会奇怪T-X的智商变得越来越低,随身带个军火库都成功不了。而这个矛盾又源自另外一个终极矛盾,即T3的有限的片长使得乔纳森•莫斯托无法平行讲述比两条更多的线索。更多的线索的好处是什么呢?T2中,T-1000令人印象深刻的几个绝技都是在辅线中施展的:约翰养父母家单手变刀、疯人院中变成地板……而在T3中,T-X既无法在其他线索中大施淫威,又无法在主线上得逞,犹如被套上无形的枷锁,各个绝技如同走马观花,没有真正的必杀技,无法给人更深的印象。
5.风格、内涵和故事。T3的整体风格没有自己的特色,前半段接近T1,后半段接近T2,总体不象是续集,而更象是纪念T系列诞生19周年献礼片。先说前半段。其实我是很喜欢前面部分的,T-X找到符合目标姓名者后,果然没有很快展示它的特殊功能,而是掏出手枪秒杀,和T1前半段的追杀模式雷同。看着T-X面无表情地向无辜者们开枪,我仿佛看到了19年前尚还年轻的阿诺(看杀人还怀旧,我好象有些变态啊)。乔纳森这方面的安排还是比较明智的,虽然有人会说T-X拿小手枪杀人的场面对于21世纪好莱坞预算高达1.7亿美金的超级巨片来说实在太小家子气,但是我坚信,这是全片最闪耀经典动作片光辉的华彩桥段,一种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T3放映的目标不是小孩子,小孩子只要看《查理的天使2》就高兴得活蹦乱跳了。与任何当红的续集电影不同,T3不该妄图再创造一种票房奇迹,而应该是一种文化呼唤。从这一目的来说,T3前半部分是令人满意的。后半部分随着T-X、T-850找到约翰而变成典型的T2模式,逃离捕杀,荒废沙漠,国防大楼,改变命运,这样熟悉的主题和场景接二连三地出现。其间必有变化:变化(1),T-850不再服从约翰的命令,而是听他女朋友的话;变化(2),T-850曾经从保护者变为猎杀者;变化(3),命运不在象T2那样可以改变。我的评价是:变化(3)是震撼的,或者说,变化(3)把T3的内涵整个提高了一个层次;变化(2)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解决得太快,没有戏;变化(1)是无聊的,T3根本不需要这样自打耳光的插曲(因为最后T-850还是承认了约翰是“LEADER”,而约翰的女朋友根本没有什么戏份)。从某种意义上说,T3想讲很多哲理:首先,约翰成功阻止了T-850杀害自己,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其次,约翰无法阻止审判日JUDGMENT DAY的发生,表现了人面对命运有时的确更多的是无奈(这个主题在好莱坞倒是显得有些另类),重要的是面对命运,如何积极迎战。从这个角度来说,T3既有其悲观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最后,又对机器人的思想进行了一些探索:T-850对约翰绝望地说“I AM A MACHINE”,最后却自我终止追杀,仿佛良心发现似的,这个有些幼稚,T3毕竟不是A•I,不需要大肆宣扬人性。以此为代价的是:乔纳森错过了一个突破T1、T2两部经典追杀模式的大好良机:我们看过了两个终结者的相互对抗,但我们从没有看过两个终结者的合作共事!!!试着想象一下,T-850和T-X如野狼一般相互配合、围堵猎杀,步步把目标逼入死角,这样足可以增加15分钟精彩的戏份。而约翰欲唤起T-850对12年前他们之间培养的如父子般情谊的记忆,但是结果当然白费。情急之下,约翰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中断两台终结者的电源(又可以增加5分钟),然后准备阻止审判日的到来。但当他们看到未来竟然无法改变时,绝望的约翰重启T-850电源,此时他与T-850进行一场智慧的、哲学的、富有预言色彩和启示力量的对话(真希望卡麦伦能来做编剧),感人至深;然后T-X意外重启,T-850为阻止它就与其同归于尽。最后,在一片废墟中,约翰和女友坐在一起,静静等待着审判日的到来。相信这个结局会比T3实际的结局看起来要过瘾得多。
6.演员和角色。对于把终结者系列当作圣经来读的我来说,T3的演员除了克里斯汀娜•罗根和阿诺以外都没有找到感觉,那种“我现在出演的是终结者电影”的感觉。同经典系列STAR WARS的N多续集、前传不同,终结者之父詹姆斯•卡麦伦不再执导T3,所谓的“终结者的感觉”只能靠演员的表演来维系,因为终结者系列还是很注重表演的力量的。但是两位新生代主角,演约翰•康纳的和演他女友的克莱尔•丹尼丝两人的表现活活象梦游。据我观察,网上对T3评价偏低主要是因为他们。如果他们稍微感觉到一丝责任的话,就应该好好研读一下前两部终结者。91年爱德华•弗朗版本的约翰和阿诺的T-800的配合天衣无缝,12年后面对这个完全陌生的约翰,不仅阿诺来不了感觉,连观众都有“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约翰”的疑问。乔纳森还没有搞清楚终结者应当强调的是什么——是约翰,而不是T-850;给观众的感觉应该是:约翰是人类值得期待和依靠的,而非T-850是人类最后的希望。因为约翰是终结者的任务的核心。如果约翰不值得依靠,那么T-850的所有行动都失去了意义,整个终结者的故事都失去了根基。可惜的是,T3把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T-850身上了,因为我们发现约翰12年来不仅没有学会任何新东西,而且还变得老成、事故、颓废和迟钝,原先的机灵劲都没了,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令人失望呢?还有一个能说明问题的地方,即那个同样出现在T1、T2的精神病医生也来跑了个龙套(他是唯一能和阿诺一拼的老资格了),面对被救出墓地的约翰女朋友,述说着当年的“不可理解的疯狂之事”对自己的影响(大家还记得T2中他被随意穿过铁门的T-1000吓懵的镜头吗)。可惜这个角色(演员还是相当有演技的)根本没有被赋予更多的戏份,看到T-850杀出墓地后就跑得没影了。这又是T3的一个缺点:每个出场形象都太单薄了,没有深入挖掘。这和卡氏电影形成鲜明对比。讽刺的是,T3里真正震撼了我的角色恰恰是T3中缺席的,T1、T2中第一主角,坚强的女性,永远的斗士,可敬的母亲——莎拉•康纳。当T-850打开莎拉的棺材,跃入眼帘的却是莎拉精心准备的满箱的军火时,我想没有人不为这位母亲的伟大母爱而震撼吧!T3的遗憾不仅仅在于卡麦伦的缺席,还有莎拉的死讯。
7.视觉效果。前两集终结者之所以能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视觉效果的出众。这里的“出众”之意,并非“出类拔萃”,而是“地动天惊”,这一点共识就不用多费口舌了。面对卡麦伦先前创造的完美影像,乔纳森只有靠好莱坞史上最惊人的预算来给自己壮胆了。的确,在视觉效果的营造上乔纳森动了一点脑筋,什么方面该用什么特技,方向十分明确。两段关键动作场景的确没有令我等T迷失望:一为公路追逐,二为国防大楼。T系列经典动作模式为A+B:A为一路的车辆追逐(双方都要换几次交通工具),B为决战场所的追杀(充分展示终结者们的个性/性能)。在T3中,公路追逐承载着A功能,T-X用巨型吊车带上T-850大肆破坏整整一条街的场景的确和《MATRIX:RELOADED》中的公路场面有的一拼。在MATRIX里卓沃斯基兄弟追求的是虚拟世界中扭曲夸张的快感,而T3追求的是写实的爆发力。在看到巨型卡车被甩上半空、渐渐支离破碎、最后轰然倒地的镜头时,我们不得不感叹时代变了——这在T2里都看不到。而T-X和T-850在国防大楼内的火拼也拍出了终结者的味道来,两部机器面无表情,但通过动作就可以感受到它们相互对对方的压迫力;在动作上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而且充满细节的描绘(比如T-X看一眼镜子的惊艳)。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即使让卡麦伦来拍,也难出其右。但是乔纳森有一点的确不如卡麦伦,就是对于全片的动作场面的布局、基本色调的把握和整体节奏的控制。乔纳森能用华丽的CG在半分钟内让我们过一把瘾,卡麦伦却可以让我们爱上整部片子。以T2为例,橙、蓝、白三种色调的衔接转换自然流畅;T-800和Y-1000遇见三次,次次色调不同:第一次是白和橙,第二次是白和蓝,第三次是白、蓝和橙。有兴趣的影迷可以研究一下T2中T-1000被液氮冻住、碎裂最后重新整合一块的镜头,由白到橙的过度技巧非常娴熟,半分钟前还是白色画面,半分钟后就全是橙色了,丝毫不觉突兀,最后用蓝色叙述T-1000主导的画面,用橙色叙述约翰、莎拉合T-800,两个互补色令我们的视觉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餍足感。但在T3里这种变化很少见了,T-850和T-X四次相遇的基调基本符合场景色彩,缺乏寓意。乔纳森首先就放弃了色彩。其次,看节奏,T3的动作毫无拖沓之感,但缺点就在于太干脆,太利落,我们准备好了要接受10分钟的视觉轰炸,他只安排给我们5分钟就结束了。特别是在公墓一段,T-850单挑一个局的警力,只打完一梭子迷你机枪子弹就走了,以往在T2中同样独树临风的威慑力现在减小一半。最令人不满的是山洞结局部分,T-850太轻易地把T-X终结掉了,我们甚至记不得T-X在那山洞里做过什么事情没有。这个实在令观众大失所望,即使随后到来地结局有什么创新的地方,观众也丝毫没有兴趣了。而随后的审判日的到来,核战的爆发,其画面震撼指数还不如T2,怎能令观众有乔纳森所期望有的绝望感?所以,如果按乔纳森的水平来判断T3能否更出色,得出的结论就是: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由此观之,T3太多幽默,太少聪明,恭敬有余,野心不足;在小处上令人惊喜,整体上令人失望——果然象我先前所害怕的那样,象一部终结者死忠影迷自发拍摄的同人小电影。最新一期《看电影》杂志上透露,美国主流报刊对T3的评分平均为B+,实在是看在旧情的份上的。要我,只给C+。T3没有拍出感觉核X-MEN之类电影不一样的东西。除非卡麦伦回来,不然我不希望还能有T4。按前言所说,这的确是卡麦伦的地盘;如果卡麦伦发话,要买回T系列版权,就象重拍TITANIC那样重拍T3,那我将第一个掏钱资助!!!
3 ) 看美国大片看哭= =
我对呆萌单纯又重感情的东西毫无抵抗力。比如这位机器人比如忠犬八公,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八竿子打不着又似乎那么的相似。最终被融化的时候说的那句 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人们会哭了,可那是我永远也做不到的。 好难过!!!你知道了对吗 你懂得爱了对吗啊呜呜呜呜。。。。。。。
PS 居然是1991年的电影O.O惊呆 更加惊呆的是美国电影那时候就那样了!!!也太牛逼了吧!!!
4 ) That was what he wanted
那是一个VCD盛行的时代,曾经有位少年,他每天回家便会打开VCD机选择他心爱的影片。某天,他手里拿着一张名为Terminator 2:Judgment Day的影碟。尽管这张影碟印着一个很长的英文名字,给少年的只有陌生的感觉,但最终他还是决定将影碟的内容以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小就是机械类爱好的少年,当剧里开场的机械战斗映入少年眼帘之际,便把少年深深地牵引着,随后接二连三紧凑的情节和激烈的战斗画面,少年感受到一股魔力在心里不断地膨胀,随着血液扩散至体内每一寸神经。一直以来在少年脑里定义为很久的二个小时在转瞬间被终结,而那几句台词仍不断在少年脑海中重播。少年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对一部影片产生感情,这种感情是多么亲切而又多么的飘渺,不善于表达的少年无处发泄心里翻腾的感受,无法将感情以言语表达的少年,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在电视的荧光幕中继续追逐影碟里的画面。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这份感情仿佛在少年心中逐渐淡化,最终掩盖在时光的灰尘下。
然而光阴流逝,转眼间十数春秋已过,少年已经长大成人,当年风靡一时的VCD也退下了历史的舞台,受到科技发展的恩赐下,媒体载体由区区数百MB演变成数十GB。但那少年脑海中的容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再次遇到了当年那部曾经深深打动他的电影—Terminator2,从封尘的思忆中唤醒了沉睡的那份感情。在短暂的二个小时中,重遇当年的终结者,“他”的容貌仿佛没有改变,又仿佛带点失色。
"The Terminator would never stop, IT would never leave him, IT would never hurt him, never shout in him or get drunk and hit him, or say it was too busy to spend time with him. IT would always be there and IT would die to protect him. Of all there would be the father so came and went this year, this thing this machine was the only one who measures up. And in the sin world, IT was the sanest choice."
在感受重逢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中,已经长大成人的少年终于这句话中找到了当年那股魔力背后的答案。正好与其名字与其存在意义相矛盾,一台只为杀戮而诞生的机械能够学会了人生的价值观,为了保护生命而最终选择了自我终结。从电影的角度,从理性的角度,它以一百八十度的角度颠覆了整个人物的设定,在面对眼前必败的战斗中表现出无比的勇气。《终结者2》以最直接的故事与手法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其中一种——亲情,机器的动作、机器的表情,在这个狭窄的表现空间中,阿诺的演出即使略带生硬,却是恰到好处。从终结者一角背后,投射出一位父亲笨拙的身影,纵使没有流动的血液、没有温柔的话语、没有温柔的拥抱,他仍然是那样可靠、那样值得信赖、那样令人感到安心。从他钢铁的容貌中,冰冷的表情中,“希望”的灯火透过他发出血红光芒的眼中重新燃点。这,就是少年曾经追求的。
5 ) 超越原作的动作片续集
这部电影在动作片领域算是得到比较广泛认可的经典。也是为数不多的续集超越原作的电影之一。也是挺能打动人的科幻动作片之一。《黑客帝国》打动人的是他的构思,而《终结者2》给人的是真挚的些许感动。
阿诺·施瓦辛格此番出演保护人类希望John Conner的正面形象终结者T-800,他的对手则是更新型号的T-1000(罗伯特·帕特里克)。超级肌肉男的形象深入人心,想看最粗糙最直接的打斗,一定要看《终结者》系列。其中戴着墨镜,穿着风衣,骑着摩托,手持来复枪,从容不迫,表情很酷的枪战追逐场面已经成为动作片经典场景。另外,爬上运送液氮的货车,朝驾驶室里狂开枪一段也很彪悍。而他的对手罗伯特·帕特里克也很酷,整个人是液态的,想变成什么项就变成什么样,杀人一刀致命,没有任何多余动作。
本片的一大卖点是机器人的感情,T-800在和John的相处中逐渐领悟了人的感情。这一点,甚至《黑客帝国》都没有涉及,其中的电脑都是无感情的。把机器人的感情发挥到极致的是《人工智能》,那可真的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本片中最令人伤感的莫过于刚刚和人类朋友John建立感情的T-800却为了改变悲惨的未来而选择自我毁灭。
John Conner的扮演者爱德华·弗朗挺帅的,就是发型不行。导演兼编剧还是詹姆斯·卡梅隆,他写的台词都很酷。
结尾很不错,在动作片中属于上乘。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6 ) 回来还是到来——《终结者》系列
“I’ll be back。”是使《终结者》能够延续的一句经典台词,同时它更是对人类的一句警语。无论是T-800,还是T-850,甚至是更先进的T-1000和T-X。当人类的科技发展到超越自身所能掌握的高度,危机就将降临。
因此,《终结者》作为警醒世人认识到这一危机的影片——特别是它提出了人类所创造的智能体(机械人、克隆人、虚拟的电脑世界……),终将摆脱人类控制而反之与人为敌这一终极命题——是史无前例的。它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不仅自1984年卡梅隆拍摄完成《终结者》第一集后,第二集和第三集分别于1991年和2003年分别与我们见面,而且类似题材的电影接连推出。最著名者可数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三部曲,离我们最近的应该是去年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机械公敌》。这些电影或以直叙的方式坦诚不恭的指出科技危机的所在;或以隐喻的风格暮鼓晨钟的涤荡人类发热的大脑。而这一切的发端正是那个叫作“Terminator”的机械人。
现在让我抛开这些令人头晕的科技伦理问题,将它留给科学家们。而我们只是就电影谈电影。
在三集《终结者》中,为中国影迷所广泛谈起的应该是第二集。因为上个世界90年代初正是国人刚开始从非正当的途径获得外语片源的时期。家里拥有一台录象机,四处找寻录象带。一旦发现了一部好片子就“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现在三、四十岁的影迷中,是在那个时期养成这种爱好的不乏其人。回忆《终结者》2,其实就是在会议他们自己的年轻时代。而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已经看惯了所谓的好莱坞大片后,再来看这部影片,依然能感觉到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震撼,依然会有很多镜头和片段铭记于心。即激动又感动,这是第二集超越作为一部科幻动作片的的成功之处。
由于第一集拍摄的时间相对较早,看过的人就明显少了很多。它不如第二集有那么多的特技场面,也不那么炫耀,但是多数的影评家都认为第一集的制作更为精良。“它扣人心弦,节奏紧凑,是一部预示了世界末恐怖景象和带有冒险故事成分的动作片。”在第一集里T-800的程序才是真正的“终结”,而不是第二集里的“拯救”。作为《终结者》的开篇之作,它才最符合片名的本意。阿诺在片中的冷硬面孔,令人心悸,读出来就是——无情!此片不仅使卡梅隆的事业蒸蒸日上,也基本奠定了施瓦辛格后来的戏路。对他们两人都有决定性的意义。
到了第三集,我反而没有什么想说的。越来越完美的特技并不能升华影片的内质,故事情节也趋于单一,相比克里斯塔娜·洛肯我还是更喜欢琳达·汉密尔顿。或许是因为自己对动作片再不抱如以往的渴望,也可能是真的“大片”看的多后麻木了。总之,对于第三集,我失去了很多热情。但是,只作为一部以娱乐为目的的动作片,以赢利为主旨的商业片来讲,第三集还算是成功的。
也许,就在今天有两个机械人从未来回到现在,一个是为杀你而来,另一个却要就你。因为你就是未来人类反抗军的领袖……
“I’ll be back。”是的,它还会回来。“Terminator”的故事还将继续,而人类的故事会被它打断吗?
7 ) 从终结者2反思我国的创新想象力
中国人没有想象力是因为应试教育和一些自已为是的沙币造成的,现在还有沙币质疑t1000的cpu不合情理,艹,人家t1000cpu是全身纳米颗粒,无数的纳米颗粒组成了机器人形态,外观看上去像一坨水银而已。人家卡梅隆在91年就已经有这设想了,而我们国内一些谜之优越感的人却还认为创新想象力是不合理的,照他们的呆板逻辑,汽车现在还得是汽油机,飞机还得是螺旋桨,火箭还得是一次性不可回收的,手机还得是按键的,买东西还得去实体店,打仗还得靠活人,电影永远是平面图像的,西方在不断创新,而我们只会机械模仿,永远是跟屁虫。别再嘲笑满清故步自封了,现在作茧自缚还自认为优越的人何尝不是在传承满清的遗志!
我对于这种【强势的暴力】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兴致。但是这部电影还是很有1991年及1980s金属老炮的味道。酷毙。
伙计们~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棒的?
液态机器人的创造者叫戴森,所以脑袋就经常被轰成中空的圆形。(胡扯==
【A-】也许已经没有人可以撼动卡梅隆“商业大片之王”的地位了,动作场面、故事情节、视觉效果、氛围塑造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准,各元素配合上又达到了均衡的极致,可谓是爆米花大片的无上杰作和经典蓝本。最喜欢两场戏,康纳与两位终结者的初次追车戏和梦境核爆场面:前者在戏剧冲突、气氛营造上都做的相当完美,尤其是实拍镜头所凸显的速度感,绝对是追车戏的经典分析案例;后者则是在拍摄手法的角度上首次直观的展现了核战争的恐怖所在。现在看都那么令人震惊,实在无法想象90年代的观众第一次看到本片会以什么样的表情走出影院。
小时候很少想知道外国人的名字,但看到这个男的特地问了很多大人,才知道,他叫阿诺施瓦辛格。
看这个我也能看哭,我多感性啊·
看终结者系列也算怀旧了。施瓦辛格当州长前真健美肌肉都像假的一样演机器人太合适了又不要演技也没表情。叛逆的小家伙实在和当年leo在成长烦恼里太像了难怪卡梅隆会找上他。剧情一般但当年肯定还是蛮轰动。
少见的超越首部的续集,动作片中的经典~~
真是太好看啦!在电脑上看完全完全不行啊,必须抓住任何荧幕放映的机会!!冷面壮汉(这里很好地利用了施瓦辛格演技方面的不足)配眼神忧郁的正太,再加上造型那么经验的反派,完全被秒杀。根本不像20多年前的片了。更何况这种把现实和未来画成一个圈的结构真是了不得,卡梅隆每个剧本的完整度都特别高
I wish I can have my own terminator. 他能学会人类的情感,而你是不是已经忘了?
I'll be back
金属狂躁!!!T1000的空前绝后在于一个机器人居然真的具有妖气。
施瓦辛格太酷了!
这是在1991年啊,重复,这是在1991年啊!
影史少见的第一部就足够经典,续集还能超越第一部的电影。《终结者1》中,约翰·康纳将里斯传送到过去;里斯又和莎拉·康纳生下约翰·康纳,形成一个闭环。《终结者2》也是如此,正是天网将T-800传送到过去,才让人类得到终结者的芯片,从而得到灵感发明了天网,互为因果。所以他们要找到迈尔斯·戴森,打破这个循环。迈尔斯·戴森在平行宇宙是发明天网、间接毁灭世界的罪魁祸首,在这个宇宙却成了以生命为代价保护人类的英雄。约翰·康纳对母亲的态度的转变也让人感触颇深。他一直以为母亲是疯子,是失败者。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母亲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天网将T-800的中央处理器设为只读,防止他产生思想。这样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竟然愿意通过终结自己,换来世界和平。谁说机器不能有人性?烈焰中竖起大拇指的镜头堪称影史最震撼瞬间之一。
论大脑T2真的太幼齿了,简直把观众都当无脑儿:未来世界的军事领袖竟然教育T800不要随便杀人。没有比这更好笑的笑话了,我看到那里差点笑岔气。虽然阿诺的形象,还有他和液态机器人的对抗还是相当赞的。
詹姆斯卡梅隆的巅峰之作,永远的科幻经典。1.传统模型和化妆特效为主,电脑CG为辅;2.创意十足的最强反派:T-1000;3.施瓦辛格最好的表演;4.兼具动作片的爽快、科幻片的气魄与哲思、喜剧片的爆笑和文艺片的温情;5.机器人学习情感,以机器反思人性,揭示人的自毁倾向;6."点赞"一幕至为感人。(9.5/10)
终结者三部曲中最经典的一部
小時候覺得好帥
宿命的终结,伟大不仅在于超越时代的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