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花滑因素加成,我在猫眼打了10分,豆瓣是四星。
对于不了解花样滑冰的人,这部片子可能就是披着运动元素外衣的爱情片,说是励志也好,狗血也罢,反正套路满满还很俗。
而在花滑粉丝的眼中,虽然也能感受到片子的一些硬伤,特别是后半部分明显不如前半,但与此同时,所有花滑独有的亮点我都能get到,毕竟观看这项小众运动多年,很容易产生共鸣。
比如,毛子国花滑圈的爱恨情仇,选手和选手之间,选手和教练之间,教练和教练之间的drama很多。现实冰坛中,优质的双人滑和冰舞男伴相对稀缺,所以看到影片中男二海选女伴试训时,就满有感慨的,当年Ilinykh说过Katsalapov小时候特别优秀,很多女孩都想和他搭档,最终K男选择了I女,姑娘超级开心。不过令人唏嘘的是,这段黄金冰舞搭档四年前作死分开了......
影片中崭露头角的女主被教练推荐去莫斯科和男二试训。立刻联想到了不少现役俄罗斯花滑运动员都来自小城市,天资出众或小有成绩后才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那样的大城市,寻找更好的教练团队和训练条件,多数人都是非常不易的,在莫斯科只能租很小的房子。
搭档两人时不时滚床单,这在花滑圈也很正常,电影女主在与男二组队后顺利成了一对。现实中俄罗斯很多双人滑和冰舞搭档都谈过恋爱。万世巨星刚组队时两人还各自有男女朋友,但没过多久他们踢掉恋人然后在一起了,当时看过一个新闻评论说,任何俄罗斯男人都不会对身边的美丽姑娘(即使是搭档)无动于衷。而在北美,运动员(相对而言)会将职业和个人情感分开,这点与毛国就不太一样。
影片中的比赛服装也有些眼熟。男二开场的服装cos万世巨星的假面舞会;女主服装像谁一时想不起来,不确定是不是Ksenia Stolbova。
商演节目往往更具张力和艺术感,特别是很多俄罗斯选手总是编一些奇奇怪怪的表演滑。女主男二的白雪公主从妆容到编排表演都很戏剧化。
女主和男主都来自伊尔库茨克,这个地名在花滑圈超有存在感了。伊尔库茨克是西伯利亚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而且紧邻贝加尔湖。可以说,每个去贝加尔湖旅游的人都要飞去伊尔库茨克,从北京直飞可能只需要三个多小时吧。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大最深的湖泊,俄罗斯男单在亚古丁普鲁申科之后多年没落,不争气的新生代男单被观众形容"掉入"贝加尔湖。后来,无论男单女单双人冰舞,每当有俄罗斯运动员比赛表现不好或是状态下滑,网友便用"入湖"一词生动描述。
除了花滑比赛和运动员特质在影片中写实体现,俄国的地方训练环境也让人倍感熟悉。男主刚出场时和队友打架,然后不小心误伤了女主的教练。冰球和花滑共用一块冰场,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小萝莉的训练流程和培养储备相当惊人,为了控制体重,女孩儿们只能吃营养糊一样的食物,日复一日枯燥训练,最终能脱颖而出的终归是极少数人,竞争实在残酷。
其实这部片子在花滑技术动作部分着墨不多,也不够专业,单跳2周捻转2周就能参加世界大赛实在不靠谱。但无论如何,对于粉丝来讲,多一部讲述花滑的电影终究是要支持的。而且,即使摘掉所有花滑滤镜,电影前半段(前1/3)的节奏和观影浸入感相当棒。
最后,差点忘了说,打冰球的男一很帅
男主激励女主克服胆怯、重拾勇气所用的原力觉醒疗法:让激励你成功的人和事物寓意在一个护身符上,一直陪伴你左右,它便会给你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这看似非常中二,但其实是有心理学研究基础的,也即启动效应:“我们的所做所想会受那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事件的启动”。没有意识到的事情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我们意识到的东西对我们的影响了。
男主把女主妈妈给她的滑冰鞋的鞋带,绑在她手上,正是要告诉她,无论她跌落到了多深的谷底,妈妈总会是第一个支持她、给她勇气和力量的人。正是这些勇气和力量,启发了她,鼓励她要克服胆怯,勇敢地站起来重回赛场。
这个小故事给我们的一点启发是:用一些代表自己的积极情绪和特质的实物,摆在自己生活空间的可见之处,能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时候给自己力量,是治愈日常中emo的好办法。
这个小小的结论,在感觉和情绪上也是可以互通的,比如在触觉上的应用:过年的时候,给拜年的客人端一杯热茶,客人会因为手的感觉是热的,而更加觉得这家人款待非常地热情。
更多的启发:
1. 个体意志受群体的影响程度。为什么最后观众席上,当女主的家人站起来为舞台上的她唱歌伴奏时,会有胆怯心理。但当他们克服了胆怯时唱出来时,其他观众们也会乐意站起来一起唱。
2. 群众和演员的角色定位。群众是不是仅作为局外人在观赏比赛,人们是怎么相互影响的。为了促成某些双方期望的结果,双方可以做出一些怎么样的努力。
3. 体育精神更应该强调快乐还是奖牌。
概述:这个电影讲述的是女主佳娜从小就迷上了花样滑冰,在母亲的鼓励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名顶级花滑运动选手的故事。
在佳娜的求梦过程中她遇到了帮助她事业一路高歌的搭档奥纳夫,两人也产生了爱情的火花。但是在最重要的一场比赛花滑世界杯中,佳娜不幸受伤,她的搭档因此离开了她,就在佳娜万念俱灰的时候,冰球运动员萨沙出现了,成为了相互坚强的后盾。
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前半部分。其一是佳娜的母亲真的算得上是一位极佳的母亲,在教练否认孩子的天赋时,母亲却转身鼓励孩子:“教练夸你是极有天赋的孩子,但是还需要多加练习,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正是因为这句话,佳娜一直秉持着信念坚持把自己训练成滑冰场上的一名“战士”。
其二是前半部分的剧情紧凑,小佳娜训练时的坚韧与坚强无不打动着我,或许梦想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对于电影的后半部分,主要讲述的是爱情故事。小佳娜长大了,遇到了帮助自己事业的搭档奥纳夫,并产生了情愫,但是在女主受伤时,得到的并不是奥纳夫的关心,而是指责;因为自私的奥纳夫并不是真的爱她,只是想利用女主得到世界冠军。幸运的是女主遇到了给她自信的萨沙,即使没有了世界冠军,但是他们收获了快乐和爱情。
下午去看了新上映的《花滑女王》,因为是工作日的下午,所以那一场的观众不多,除开我之外,还有6个女孩,三对都是两两结伴过来看电影的,一边看一边聊天,从她们的对话中,能看得出她们对于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并不了解,但是站在一个不了解这项运动的观众角度,也能看出这是一项充满着力与美的运动,并且沉醉其中。
之前看过《冰雪公主》《我,花样女王》等同类型的影片,和童话风的《冰雪公主》比,《花滑女王》比较写实,但是和传记片《我,花样女王》比,《花滑女王》有明显的艺术加工痕迹,比如女主和男配当双人滑搭档才6个月就能获得国际大奖,女主伤愈之后就能参加“世界杯”——PS,这个世界杯的挡板配色和索契冬奥会很像很像,一度让我眼花。
其他的剧透内容就不多说了,只是单纯觉得女主的成就还配不上“花滑女王”的头衔,但是又比“花滑公主”的成就要高,只能说是公主以上,女王未满吧~
最近因为看了一个花样滑冰的视频,所以对花样滑冰这项运动一直都非常的喜爱,然后在周四晚上拿出了这个片子来看。
打分的话我就不打分了,因为我对这部片子有一些个人喜好因素。
确实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部非常励志体育竞技的片子。他确实是有些励志的,就好像女主刚开始的时候,并不被看好,也没有任何天赋,但是就凭着热爱就努力做到了花滑女王的位置。
但是庸俗的我可能更想看到的是,他是如何辛苦的训练,然后尝到胜利的滋味的。
但是影片所展现的更多的是另一种胜利。比如说,像女主最后选择了和能够带给她快乐的男主选手一起滑冰。而不是选择一个优秀的搭档继续她的冠军之旅。
然后电影对于一些比较重大事件或者比较大转折的剧情会采用歌舞的形式去表现,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表现形式有它的好处,但是给我的感觉是会让观众的感官情绪弱化,就更加不能够感同身受。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而已
一种是坚持的力量 。女主娜佳本来滑冰天赋平平,但因为她喜欢滑冰,妈妈就鼓励她,说她“会成为未来的滑冰女王”。虽然妈妈不久就去世了,但坚信妈妈所言的娜佳,通过坚持不断的冰上练习,终于感动了教练,收她做了学生。而娜佳拿出了百倍于人的努力,不断的进行练习。终于,她逐渐脱颖而出。而在娜佳意外受伤之后,在艰难的康复训练中,也正是因为坚持不断的练习,让娜佳重新站到了冰场之上。 一种是信念的力量。娜佳之所以坚持不断的练习,是因为她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妈妈告诉她的,“你就是未来的滑冰女王”。因为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滑冰者,所以娜佳通过不断地努力,让自己成为了最好的滑冰者。看着刻苦练习的娜佳,我不由得想起了科比的话,“我热爱比赛,真的。小时候在学校或家里遇到难过的事,我总会到公园,畅想自己的美梦。你可能也跟我想过一样的场景:为湖人效力,夺得总冠军,投进绝杀球,听着观众席上山呼海啸,你成为埋葬对手的英雄。我现在已经做到过这些,但在那时候,就已经重复过千千万万次,仿佛早已成为真实。在我还没踏上球场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到过了。”对于娜佳来说,她也是一样的,她因为相信自己就是未来的滑冰女王,所以她成为了花滑女王。
有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同样是花滑题材,好莱坞拍出了走位百变的《我,托尼亚》,将那段辛秘用黑色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的俄罗斯,又推出了《花滑女王》,唱起了对台。
如同《我,托尼亚》取自花样滑冰史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悬案,甚至用用春秋笔法将肇事者哈丁洗白之嫌;《花样女王》同样有原型,而“战斗民族”则用看似三角关系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将原本令人心有余悸的过往轻描淡写。
叶莲娜.别列日娜娅:1977年10月11日出生,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双人滑金牌得主(并列),此外还有98年长野银牌,94年利勒哈默尔第八,以及两届(98/99)世锦赛金牌。职业生涯有两任官方男伴—第一任奥列格.舍里霍夫(96年以前)、第二任安东.西卡鲁里泽(96之后)。
稍微对别列日娜娅的竞技生涯以及两任搭档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了解,就能明白她即是女主原型。而剧情简介中“娜佳意外受重伤,人生跌至谷底,里奥纳夫也选择了离开”,则是将这段原本已经随着22年时间流逝,而逐渐淡忘的过往再度摆上了台面。
与舍里霍夫搭档时,别列日娜娅还是一个刚从距离莫斯科791公里西南边疆小城来到首都的姑娘,全新的训练环境、更高水平的教练,让14岁的她倍感新奇的同时。年长一岁的后者,却在为有了第八任女伴沾沾自喜。
随后发生的事,让此前在相对单纯环境长大的别列日娜娅,对复杂的社会和人性黑暗面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
有着强大控制欲的舍里霍夫,很快将别列日娜娅牢牢掌控,不仅殴打辱骂,还做出了在托举时将她摔到冰面的举动。虽然教练看在眼里,但舍里霍夫才是冰场上真正的王。94年代表拉脱维亚参赛的他们,显然不满意第八名的成绩。95年改投传奇教练莫斯克维娜之后,与此前还是对手的西卡鲁里泽从对手变成队友。
虽然当时,受到身体和精神双重虐待的别列日娜娅在比赛时,看施暴者的眼神依然情深意切,可在被问到两人场下是否仍有交流时,说出了“他狂怒的对待莫斯克维娜和冰场上的每个人,甚至有时包括他自己。”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话。
原来,舍里霍夫有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问题,控制欲强大不说,还有施虐甚至自残行为。据透露,他曾割破自己的手,就为了欣赏血液滴落下来绽放的那一抹鲜红!在拉脱维亚那几年,人生地不熟的别列日娜娅只能任由摆布,但回到了祖国,她终于能找人倾诉。
将一切看在眼里的西卡鲁里泽很快就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开始各种出谋划策,发现自己掌控者位置受到威胁的舍里霍夫,自然怒不可恕。甚至在备战96年欧锦赛前夕,已入魔怔的舍里霍夫发现手下羔羊居然开始反抗自己。
有意无意间,在练习单人联合旋转时,舍里霍夫的冰刀结结实实的砸向别列日娜娅,深入了颅骨2厘米!在这样的重创之下,别列日娜娅不仅一度右半身瘫痪,还失去了语言能力。当时周围人谈论的并不是她能否继续滑冰,而是身体能否复原。
在最艰难的时刻,西卡鲁里泽从莫斯科来到里加(拉脱维亚首都),这种天降神兵的行为,让别列日娜娅终于鼓起勇气,将恬不知耻带着花来再一次求饶的舍里霍夫扫地出门。甚至将她带回家乡圣彼得堡,让母亲照料。其间别列日娜娅是如何康复的,虽然电影有戏说的成分,但何尝不是她的真实写照。
与当时的搭档佩特洛娃(2000年与蒂霍诺夫拿到世锦赛冠军)讲清原委之后,西卡鲁里泽正式与别列日娜娅牵手,96/97赛季就开始参加比赛,欧锦赛就冲到了第三名。
长野赛季更是成为了奥运金牌大热门,虽然最终因为短节目失误铩羽而归,但他们终于在四年后的盐湖城成功问鼎。
然而,这样一对冰上所向披靡的搭档,现实中却并没有走到一起,两人曾试图交往,但发现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说是亲人更为恰当—比如为保护别列日娜娅,西卡鲁里泽曾一度挡住了盐湖城男单冠军亚古丁等的攻势,甚至亚古丁自传出版后,大家才知道他连求婚戒指和计划都做好了!
在各自步入婚姻殿堂之后,别列日娜娅也抓住机会,让西卡鲁里泽成为了自己的孩子的教父—两人的关系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亲人”。
值得一提的是,与两人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不同,施暴者舍里霍夫虽然后来又花言巧语的骗到新搭档,但已经盛名在外的他,受到了整个花滑圈子的,97年世锦赛堪堪排在20名后,就悄然退役。
原力觉醒疗法、你只看过这一部电影吗、老妈护身符陪我赢了9场输了7场…哈哈哈,从第二任男友开始转为喜剧,俄罗斯民族啥时候也爱载歌载舞了…“我想要的是快乐,但没有他,我就没有快乐”
战斗民族的男友简直是巨型哈士奇,哈哈哈
坏的爱情能让你坠落贝加尔湖,好的爱情能把你拉回人生巅峰,对战斗民族的励志片表示绝望,煽不过印度,丧不过霓虹,彻底沦为好莱坞快餐式MV,好在男女主的颜值给了我一丝希望,原力小哥简直是毛熊本熊,男二是多兰x脸叔混合脸,女主真的像马良xLiLo
感人吗?我只觉得尴尬。好看吗?真的不好看,只是拼接流畅而已。励志吗?假的不要不要的。
励志温暖的故事,夹杂着爱情的温暖和鼓励,竞技体育的魅力总是不可挡。
笑中带泪,很棒的电影。末尾的表演很震撼。
爱在跌倒后
从艺术层面情感层面 都给我贡献了一部超出想象的电影 不得不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星半,之前在桃桃观影团与大家一起看的,现场效果很好,娱乐性很强,其实是部有趣又有些少女心的爱情片。
爱在跌倒后,俗在银幕前。就是一个很俗很酸的故事,看来战斗民族煽起情来比韩国人狠多了,什么逻辑,韵脚,通通不要。
俄罗斯人治瘫痪的方式真他妈牛逼,男主性格超好玩,但要我选还是选男二,穿白衬衫西装裤再配上那邪恶眼神滑冰太苏太苏太苏了!
看完冬奥会,就对这类运动极其感兴趣。俄罗斯作为一个传统冰上强国,此次没得参赛也是可惜,不过这部由俄罗斯拍的电影却非常值得一看,旋转跳跃的极致美丽。
大女主养成记,但真正的战斗英雄却是母亲与其貌不扬的冰球运动员男友,母亲在知道女儿并无天赋之后还鼓励她就是滑冰冠军,男友知道她无法恢复的情况下还一直想让他拿世界冠军,正如女主说的“如何才能让你这个榆木脑袋相信我无法再滑冰了”,战斗民族所有的“战斗意志”都是因为有这个榆木脑袋。
标准爱情戏的骨套上花滑的皮,体育本身是微乎其微的,任何人都能在一个月学会一切是多数体育片的通病。爱情戏的发展公式都在可预料之中,结局很美式童话,观众会情不自禁站在主角立场深受感动,编剧对每处情节点都掐算好了。最棒的是全片都被男主角带着走,如果不是他,效果会大打折扣。
歌舞插入最无违和感的正经电影,喊麦最好听的大龄中二男。老毛子骨子里还是很浪漫的,又浪又漫。剧情像是一部20集肥皂剧的压缩精华版。跟花滑的关系不是很大,主要是爱情。但是爱情来去得也都很突然。说故事的能力不来塞。然,最后的大合唱太加分了。女主好甜。
正能量,比国内青春片高出好几个level。镜头节奏感强,演员演技没得说。台词也带着战斗民族的幽默。不错呢!冰刀划过冰面的特写简直不能更美啦!
韩剧的内核 跟花滑没多大关系 还要蹭一波塔尼亚
原来原力疗法不仅可以治手还可以治腿…最近为什么这么多花滑题材?明明是俄片,为什么看着这么像印度片?
失望!一部包着薄如蝉翼花滑外壳的玛丽苏爱情,看到男主居然可以在未经教练指导下神奇跨专业完成托举女主等一系列动作后彻底无话可说。如果说前半段还算正常,那么真正男主登场后电影的画风就越来越诡异,最受不了的是这电影对双人花滑的亵渎,别人用一生的伤痛换来的成果被游戏般呈现,不负责到家了
毛子式的成长传奇没有美式如糖的腻味鸡汤,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成功之路--一路不拖泥带水道尽娜佳的甘苦史(当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删太多)。这里没有“即使失败也是第一”的温情,而是要努力成为一名“战士”的傲气。没有天赋却有态度的女主靠着刻苦、依赖还有爱情,三次从冰上站立起来--歌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