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一下:影片是【伊犁河谷】,与【伊犁河】不是同一部影片,很多人评论对象都搞错了。个人觉得【伊犁河谷】这部电影有情怀,需耐心去看,去体会感悟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估计不了解历史的都会觉得故事匪夷所思,很多影评人真是不置可否,对历史不能深入去探究就盲目写影评,造成影片不能得到应有的评分。
都没和正题有什么关系的剧情...不是滚早地就是睡NR床上什么乱七八糟的......不想说啦.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先辈!
都没和正题有什么关系的剧情...不是滚早地就是睡NR床上什么乱七八糟的......不想说啦.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先辈!
都没和正题有什么关系的剧情...不是滚早地就是睡NR床上什么乱七八糟的......不想说啦.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先辈!
“英雄,在没有战争的时候,都是普通人。”这句台词是对新疆建设兵团的最好写照。军人的故事,不一定是战火硝烟。男欢女爱的小故事,同样可以动人。
《伊犁河谷》 ,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1951年,新疆解放, 17万战士放下枪、拿起锄头,加入生产建设行列。“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孩子扎不下根。”在王震将军这一考虑下,五十年代初,数万女兵先后入疆,与男兵们结成革命伴侣,在新疆坚守终生。影片以此为背景,描写了我们的女兵们融入骑兵团这个从前只有男子汉的大家庭、找到自己另一半的历程。五个女兵的爱情,各有特点,没有血与火、没有玛丽苏,却令人回味无穷。
路华、王喜凤、团长徐祖雄三人,形成了复杂的三角恋关系。喜凤善良又有领导力,是女兵心中的大姐大。她和徐曾在山东共事,都经历丧偶之痛,喜凤来到新疆不久,就表达了心中的爱慕之情。路华是年龄最小的女兵,圆而不胖的脸蛋上写着些许稚气。她是徐亡妻的妹妹,除了本人对徐的爱慕,也有替死去的姐姐照顾他的想法。徐钟情于路华,可是在最后抓阄抓到她的时候却念了王喜凤的名字。对于放弃路华的原因,存在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人认为团长担心年龄差距会不能给对方幸福,有人认为团长因为路华是自己小姨子而背上了道德包袱,路华自己的猜测则是:团长担心娶了最小的女兵而引人非议。但无论如何,作为现代人的我很难接受这种行为,本是两情相悦,却输给了过多的顾虑,不免令人叹息。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可在感情的问题上却显得怯懦,这的确给团长的形象点上了污点,但这样的矛盾也使得这个人物更加鲜活与真实。
郑招娣原本是地下党员,因为上线失联而被作为舞女改造,为找寻未婚夫而加入解放军入疆。当初的经历让她受到了歧视,即使抓阄抓到了她都团起来丢回去,宁愿弃权也不肯要。但是她又很幸运地遇到了邱可法,一个真心爱她的人,不在乎她的出身、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最终她见到了未婚夫,却决心坚守伊犁,而与执意要回上海的未婚夫分道扬镳,跟邱可法开启了真正属于她的新的爱情。在新婚之夜,她用家乡的习俗“女儿柴”——赤裸绕篝火跑上整整100圈,来表达自己与爱人百年好合的心愿。可以说,这一段爱情,是整部电影里最令人欣慰的。
要问影片中最有趣的情侣,非肖迎春和张大力莫属。张一见面就和肖套近乎,之后更是屡屡示爱;然而肖的回应却十分尖锐:“就算世上只剩下两个男人,我也绝不会嫁给你。”当我们都认为张注定以热脸贴冷屁股的结局收场时,打脸剧情出现了:张抓阄抓到了另一位女兵,肖当场大哭起来,痛斥张为什么没抓到自己,而后又央求战友把老公让给他,于是我们终于看到了真相!也许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反向机制吧?很多时候,人为了掩盖自己的情感和心思,下意识做出反向表态。这在爱情中并不少见,然而发生在大大咧咧的东北大妞身上,却令人始料未及,正因此也更显可爱。
还有一对情侣,他们把喜剧和悲剧都推到了顶点,他们就是全团仅有的两副眼镜——吴文化和解悄然。吴文化不仅拥有悬河一般的口才,而且对音乐有着极高悟性,很快便学会当地民歌和冬不拉;解悄然则文质彬彬、才华横溢,有着进步青年的开明与通情达理,也勇于追求爱情。他们的爱情发展得很快也很顺利,以至于在牧民毡房中留宿时发生了那种事情,导致悄然怀孕,喜凤不得不帮他们在抓阄中搞鬼,让吴把纸条藏在袖子里上台。谁承想手一哆嗦,纸条溜进盒子里,他和喜凤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影院也顿时鸦雀无声。当吴用颤抖的双手抓出一个交给喜凤,后者也哆嗦着打开它。还好命中有缘,当“解悄然”三个字露出,喜凤大声公布,悄然兴奋地跑上前去,吴文化一下就把她抱了起来,影院的气氛也一下轻松了,许多观众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但命运的玩笑,有时却开得令人痛心。在抢救哈族朋友阿依古丽的时候,怀孕的悄然因为剧烈运动倒在营门口,由于抢救不及时流产,她自己也因失血过多而不治。当她最后一次苏醒,吴文化和战友们尽力摆出快乐的表情,骗她说孩子已经生下来了,一会儿醒了抱过来。悄然想必已经猜到了战友为了让她振作而撒了谎,便推辞了,只是对爱人说想听他唱首欢乐的歌。在爱人和战友的歌声中,她安详地闭上了眼,永远的离开了大家,离开了生活和战斗的土地。语文课上总是讲这样的一个套路:以哀景衬哀情,更显其哀。可在这一幕中,这种以喜景衬哀情所营造的反差,却使得悲痛更深入人心;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让哀伤更进一层的话,那就是用喜剧为悲剧做铺垫。
说平凡,是因为整部电影几乎都是生活、恋爱这种在平凡不过的事情;但是说伟大,就要结合历史去看。当影片中多次出现解放军和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共同劳动、一起玩乐、互相学习的画面,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学过的历史。新疆之所以若即若离,很重要的原因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恶劣气候,使得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多少汉族定居,古代的军屯亦不能长久,于是民族的文化没有交融,汉地与新疆之间长期存在隔阂。兵团人深入不毛,睡地窝子、面临土匪和野兽、忍受冰火两重天,并在那里世代扎根,与少数民族同胞打成一片。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让戈壁沙滩变成良田,积雪融化灌溉农庄。由此,新疆人民与内地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这个民族交汇之地再也不可分割。他们在生活中的每一幕,都是中国民族团结史上不可或缺的画面。
整部影片分成了多条主线,并不存在太过明显的核心人物,青涩的娃娃兵、老干部、知识分子、直率的东北妞、背负歧视努力融入的改造妓女,她们的故事拼接在一起,就是当年第一批军垦母亲的感情历程。不论哪一类,她们都是巾帼英雄,都为巩固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都是同样的伟大、同样的可爱,创作者向她们致以了同等的敬意。
诚然,《伊犁河谷》在个别地方衔接略有生硬(后面会说),但是,我认为它的情节设计,还是颇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比如,官兵们为了迎接女兵,在河里洗澡,却与女兵偶遇,场面一度尴尬,但是关键时刻有一个男兵唱起《掀起你的盖头来》 ,紧接着,其他男兵也跟着唱了起来,再后来女兵们也一起唱,欢乐的歌声在河谷飘荡,尴尬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在最后泪别悄然的场景中,所有人在吴文化的带领下再次唱响这首歌,回忆起他们最初的相遇,首尾呼应,以乐衬哀,更让这份感伤久久不散。再如,喜凤策马狂奔追逐徐祖雄,却总追不上,而路华拦在面前,他却直接把她抱了起来,紧追在后的喜凤也只好立住了马,在一旁默默地流泪。通过这一鲜明对比,徐的所爱一目了然。这种心态的处理,放在很多其他的影视作品中,也许是当众宣布“我的真爱是xxx”,或者干脆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表白,而在《伊犁河谷》中却通过情景展现,体现出文学的含蓄美。
一部经典的电影,总会留下很多经典的台词和对白。在《伊犁河谷》中,从团长对女兵的教导:“没有战争的时候,英雄也是普通人”,到喜凤“如果她真的比我更爱那个人,我愿意成全他们的爱情”,还有路华发现抓阄真相后与徐祖雄的最后对白,“你有权利拒绝我的爱,但你没有权利安排我的爱!”,不可谓不深刻、不精彩。这些亮眼的台词,流露着编剧对当时的时代精神、以及对爱情的理解,也让我不得不佩服编剧的文字功底。
电影的摄影和音乐也都非常给力。摄影师很好的把握了光与影,壮美的河谷风光、骑兵团万马奔腾的气势、热恋的甜蜜与惬意,无不体现的淋漓尽致;音乐配合情景,有的雄浑、有的欢快、有的绵长、有的沉重,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气氛,又隐约带着地域风情。这些营造了一种代入感,令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为电影增添了许多感染力。
有人指责这部电影“大言不惭”地展现当时的分配婚姻,但我觉得这不是污点,而是亮点。首先,这符合当时的史实,当时动员女兵进疆确实是为了让战士们能够扎根。并且,尽管原本的政策是“组织介绍,双方交流,自觉自愿,合法手续”,中下层为了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也的确出现了强制分配,片中的抓阄现象据说也是存在的。那么,对这些事实,创作团队并没有为了歌颂而予以回避,而是把这些不人性的现象大胆展现出来,不正是其难能可贵之处吗?因为一些事件不符合现在的价值观,就把它全都篡改和抹杀掉,整部影片只有简单的伟光正和虚幻的浪漫美好,而背离了自己所致敬的历史,这难道是艺术人的历史情怀,这样的作品难道还算是良心之作?
当然,这部电影也是有缺憾的。首先,可能是因为控制时间的剪辑,使得个别地方显得有点生硬。比如,路华从开始怒怼团长到心生爱慕,以及悄然和吴文化瞬间就成了伴侣,其中没有任何的铺垫或解释,这就有点突兀。其次,原著和剧本中提到:“这次抓阄是联谊,如果大家接触之后发现不合适,也不强求。”我认为影片中如果体现了这一点,更能为观众所接受,也符合当时政策的初衷(不过可能这样拍也影响后面的剧情,比如路华对团长最后的质问。亦或导演有意批评执行中的过激行为)。此外就是细节,例如团长从44年到50年代初,居然一直是团长,这对于一个战斗英雄、留苏高材生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原著中,他在整个二战期间在苏联留学并参战,解放战争中回国,从连长打到团长,而一同留学的前妻在苏德战争中牺牲,我认为这个设定更为妥当。顺便说一下,他留学的伏龙芝是中高级军官院校,那么他在国内怎么也得是营长了,因此学校也应改为基层军官学校。但瑕不掩瑜,它打动了我,将我深深带入到剧情里,久久不能忘怀,因此,这部作品无疑是成功之作,如果未来有人在翻拍或借鉴的时候,能够填上这些坑,也许可以像《芳华》一样,引领人们追忆革命年代的军垦往事。
就像西南那个文工团承载了刘峰、小萍、穗子他们的芳华,伊犁河谷、建设兵团,也承载了这一批人的芳华。他们献身新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金韬先生和刘凡先生谨以此片 ,致敬最可爱的人们,和他们远去的芳华。的确电影中的一些行为和观念,不适合被今天的人接受,但是,请永远铭记他们的贡献。
我的妈呀~毁三观
风光片,人物剧情忽略会好一些。
能在主旋律作品里开车,难得!
历史值得记录,但电影真一般
你破剪成碟。伏龙芝军事学院就是高
我要围着篝火跑一百圈(裸体)
有一说一,看着贼尴尬,谈情说爱的片段拍得极其生硬。不过一些台词甚好:没有战争的日子里,英雄就是普通人。要想成为英雄,先要做好一个普通人。一些画面也甚好:你拿着冬不拉,我牵着马儿,一起唱着《可爱一朵玫瑰花》,仿佛没有硝烟,一切岁月静好...但是这片子拍得实在是。。有一种诡异的抽离感,让观众觉得:我在看什么片?
《伊犁河谷》和《伊犁河》是两部片子啊,豆瓣给混为一谈了。我看的是《伊犁河谷》,讲男女兵婚恋屯垦戍边的故事,拍的太过现代了,五十年代初的男兵女兵应该不会那么开放吧?还光着身子跑圈这是啥风俗啊,大着肚子还去救别人,结果自己搭上了命,这剧情可真不咋地
铃铛6,跑圈6,怀着孕乱跑6,可惜了美景和美人,这导演瞎几把玩
昨晚电影频道看到的Emmmmm原来绕火圈跑100圈可以和爱人百年好合抓阄可以分配对象那个团长和向他叫姐夫的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醉醉的 讲清楚爱不爱真难哦还有最后非要挂掉一个人哦 还唱了一首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醉了
这剧情真是夸张吧?美丽的风景美丽的人,拍摄各方也够品格,就是这剧情呀,吓人呐
新疆风景不错,当作风光片看挺好。故事本身还行,有些情节有点夸张,拍摄也是,想走唯美路线,但是效果太差,比如女兵误撞男兵洗澡,以及最后解悄然死的时候,以快乐反衬悲凉的手法太闹了。
我看的第一部写回族女性的故事,写的不错。
正在看《伊犁河谷》,题材非常好,符合历史事实。1、部分情节不适合出现。2、有人说关于兵团女兵的粗俗的话,非常不赞成,历朝历代,屯垦长久之计就是扎下根,如果你是当时的决策者,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历史要放到历史中观察。
真的看不下去
其实这段历史是值得纪念的,但拍的太烂俗了,故事没讲好,应该感人的地方没能感人,不该渲染的乱渲染,总的来说就是意识先行了。
国民党军装才脱下来几天,我笑了
不敢苟同的价值观。但是演技好评,特别是女连长。跑圈有点雷人。
新疆风光
我都不好意思打新疆和伊犁的标签,身为伊犁人,真觉得这种狗血剧情能不能不要糟蹋我们美好的东西。脱光了衣服跑一百圈,傻啊,那么大的篝火在山里真的不会搞出山火吗?在山上打野战也就算了,还滚下山坡,您俩命真大,该不会是化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