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杂感
这是个根据真人真事编拍的电影。主人公彭彩金于1992年出生于广东梅州一处山区,出生后不过30来天便被养父母抱来抚养了。彩金的养母是个残疾人,全家仅靠养父耕田、干些杂活来挣钱养家。后来,彩金的养父因意外摔成重伤,更使苦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老人家担心小彩金以后无人照顾,托人叫来小彩金的亲生父母将女儿领回去。但是彩金放心不下年迈且行动不便的养父母,她选择留在了他们身边,种地、做饭、洗衣、捡柴、照顾两老……但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倒她,彩金她自信、开朗、勤奋、上进……2010年,她光荣成为广州亚运会的其中一名传递火炬手。
看电影的时候,我落泪了,当然,我相信,彩金的生活远比这浓缩的几十分钟电影要艰辛、要感人!
就电影本身,我觉得:
一、《孝女彩金》这名字本身不够大气,甚至有点“俗”。“孝”字本身并不能概括彩金优秀的品质,而且主题太外露,失去艺术意蕴。对比一下前两年的灾难大片《2012》和近段时间正在上映中的国产电影《一九四二》的名字,不需要额外加上“世界末日”、“大饥荒”之类的字眼的,反而能包含更多可供观众想象的内容,以及带给观众更强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或吸引力。
二、《孝女彩金》的制作手法我觉得是比较陈旧的,我觉得它像部电视剧而不像电影。尽管作为一部低成本而且纪实的电影,我们不能苛求它剧情和效果能比肩数千万甚至上亿投资的大片,但不客气地说:该片在剧情方面是缺乏高潮的,视觉效果方面是缺少冲击力的。虽然内容本身很感人,但如果在剧本提炼、手法处理上能更适应现在观众的审美潮流的话,电影的所表达的意义会得到更广泛和深刻的传播和认同。
三、我看了这电影后不久,有一次和朋友聚会,向她们推荐。她们说没听过这样一部电影,我说很感人,值得一家人去看看。后来,其中一位朋友给电话我,说没找到下载。我有点不相信,自己亲自上网找,果然,不管是百度还是优酷、酷6、乐视……都只有关于《孝女彩金》的新闻片、预告片,而刚上映不过几天的商业片已经有TS版甚至有高清版了!我想起2010年上映的由娜仁花主演的主旋律电影《额吉》,据说也是非常感人的电影,但时至今日,网上还找不到完整版的下载或观看,甚至在影音市场,也找不到有影碟出售。为什么好电影会没人知道呢?为什么好电影有人想看却没找到可以看的渠道呢?因为这是一些商业价值不高甚至没商业价值的电影吗?市场经济下真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完全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
为什么一部好电影的推出会没多少老百姓知道呢?缺少宣传,这原因地球人都知道。虽然这些电影因为资金的问题,不能像大片那样进行铺天盖地的轰炸式商业推广。但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宣传部门有否真诚地帮忙宣传一下这些有公益性的电影呢?省、市级的电视、广播、报纸都是宣传部门所主管的媒体啊!真心实意地跟进报道一下有关电影的情况并不是难事,甚至简单地推出几条公映日期的小广告也不会对这些媒体的收入造成多大影响。为什么就没人宣传下呢?
网络传播是当前很多很多电影的传播渠道。电影制作、发行方是否可以主动把电影压制成流行的视频模式,发布到网络上,供想看的人下载或网上观看呢?
最后,作为一个观众,我真心希望,孝、义、礼、信……这些优秀的品德不要成为社会的典型!
2 ) 《孝女彩金》是一剂道德迷药
《孝女彩金》是个悲情的影片。可是,如果不把家庭的悲剧归结到政府对社会底层的社会保障上,而只鼓吹孝道,无疑于是一剂麻醉剂。在使人相信了人间自有真情后,放弃对产生这一悲剧的追问。这无助于解决类似的问题。如果社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当大家再一次呼唤真情的出现,已经透支的同情心,还会去温暖别人吗?
在影片里,通过彭孝诚的话,我们知道政府对他们一家是有帮助的,到底帮助了多少呢?彭孝诚和他的妻子在盘算家里里的开支时,透露了一点信息。他们一家要用不到两千块钱应付半年的开支,这两千块里就有政府的补贴。影片里没有说明到底有多少政府的补贴,但从二人的愁苦表情里,我们知道了他们捉襟见肘的生活。
在网络搜索“彭彩金”的词条,可以找到佐证上述观点的材料:“在养父母家里,除了当地政府每月40元特困补贴外,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在政府缺位的情况下,主动来给彭孝诚打针的医生出现了,彭彩金的老师和同学出现了,乡亲们也来了,旅居海外的侨胞也来了。
在社会的管理者缺位的情况下,彭彩金一家依然得到了周围人的帮助。这种帮助延续了基层社会守望相助的千年古训,这是应该鼓励和赞扬的。
如果社会的管理者也加入鼓励和赞扬的行列,就应该怀疑它,因为它没有在困顿中的人们处于最于艰难的时候出现。当困顿中的人们的处境刺痛了社会的神经,并已经开始往好的境地转向的时候,管理者加入了进来,利用掌控的资源鼓励之、赞扬之。这不是我们应该怀疑的吗?
冉云飞在《像唐诗一样生活》里评价孟郊的《游子吟》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孝道固然有其一定合理性,热爱父母乃人之天性。但当统治者将孝道当作治国方略时,这里面除了一层道德迷药外还有更重要的经济勾当。普通老百姓纳了税,但当其年老后,政府却不能负担养老,还要其子女独担赡养之责。更有甚者,政府还制定法律来逃避应有之责。”
现如今,我们不能苛求《孝女彩金》没有批判社会的这种不合理。它只是不自觉地呈现了几千年来统治者的隐晦想法,这种想法包裹在廉价的眼泪里。人们在流下同情的眼泪之后,往往就忘记了统治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孝女彩金》的迷惑性就在这里。
如果演的都是真实的,我会感动。当遇见那些看着最艰苦的镜头发笑的00后我总觉得教育局还有他们的父母很脑残。感受不到丝毫的感恩之心,还是因为时代已经改变,很多过去的艰难都已经让现代人难以体会。
感动
在沙河大街挂着一条让我觉得无奈的横幅:看孝女彩金,早一点开启孝亲之旅。那个无奈啊!神马狗屁广告。
回想起来当年学校强行要求全员自行去平安大戏院看这部戏了,所以还没看之前主观上就打少了一星。剧情方面就是我小学的时候都略嫌狗血俗套的苦情励志戏码,印象中没有什么很能戳中我的点,甚至还一边看一边跟朋友一起吐槽。只能说有时候生活远比故事更狗血,我尊重也敬佩生活中经历过这些的彩金,但确实不适合改编放上大银屏。
好刻意好刻意,苦难数之不尽,最后还是he,但还是泪崩,没办法,泪点低。正能量电影拍的好假大空啊,加上刻意的情节,拙劣的演技,观感不太好。看到梅州,再扣一星。看这种客家片,还不如去听潮剧呢
一个没吃过苦受过穷的导演才能把一个虽俗不可耐的穷苦电影拍成了这样假大空假惺惺那个制服女教师是哪里找来的群演一个优渥长成的小女主又哪里来的苦难标记鳏寡孤独/穷苦/重疾/生与养……都是苦题材信手拈来的元素,真实改编不重要,只是信手拈来太普遍
单位发的电影票,于是一天看了两场电影,老腰都快断了。因为一开始没抱什么太大的希望,结果意外的感觉还好。至少故事清晰,没有故作玄虚,色彩分明,赏心悦目。
初中圣诞节老师放的...
唯一一次学校组织看到电影,都是回忆啊。小学的时代一切都很美好。
客家人真的保留了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致敬!
学校组织观看…剧情略狗血,还行还行吧
人生来就是受苦,愿好人好命,就电影来说制作团队的水平大抵也只能这样了
我是来看看有多少同乡的
真的改编的,不过有个那个好的女儿真的是上天赐予的福报
孝道都需要来宣传是一种悲哀
学校组织去看的,剧情真的是老套庸俗
中国烂片瑰宝。
胜在真人真事,政治教育任务;乌龙观看,村娃孝女。演绎较假,无端煽情;
补上 初三时组织观看,虽然情节略俗,但是莫名其妙就落泪了
为啥都打一星,明明那么感人,关键是真实的故事,凭什么打一星啊啊啊啊你们没有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