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艺片的创举
如果你冲着西藏风光来看这部电影的话,那就让你失望了,不过这是一部能带给你绝对惊喜和收获的文艺片,诚意佳作,在小时代电影圈钱的当下,静心做文艺片的导演不易啊,片中他突破了人好坏的极端化,首次创举,前所未有,男仆整片倍感压抑,他正义与勇气的大爱等到最后都未出现,或许他只是一个自私无情的俗人,倒是以前农奴主绝对是坏人在这首次改变了,韩庚在里面演的少爷超赞,最后这审核过了也真奇迹。电影院一共六人在看,很多空旷的坐位与稀少的陌生人在电影光下默默的交织着,伴着电影跌荡起伏,酸甜苦咸的人生历程一同经历着不同的时空,好喜欢影厅里能有这种美好神奇的感觉,都是有品味的观众啊。用心在看电影的人。也是熟悉的陌生人。
2 ) 关于宗教,关于变通
这部电影让我更了解西藏的历史,解放后当地人和汉人的矛盾,佛教,
但是因为长辈们对宗教的不合理理解和运用,让普布无辜的成为丹增的替身,一辈子都在为主人祈福,修行,而没有自我,普布不是没有自我,是被深深的埋在心里最深处,直到刘医生的到来,让他开始有“我”的概念。说道宗教,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对于宗教的态度要正确,不能盲目追随,有宗教是件好事,如果不好好认识它,就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甚至成为一种诅咒,失去自我,所以我们需要研究他,认识他,像那些达赖错误的运用宗教,等于没有宗教,我觉得佛教的存在是让人觉悟的,不是借着佛教的名义伤害他人的,盲从很容易造成这样的局面,影片中,反共党,不分青红皂白就烧毁别人住处的,殴打汉人孕妇的,这根本不是宗教的本意,是有些权柄怕失去权力去伤害无辜的人,活佛在去世前也说道,仇恨是痛苦的延续,他自己也否认了之前的许多行为。
丹增也是在佛教的家庭环境生长的孩子,只是后来留过洋,接受了更广的教育,虽然他也是一贯的服从,但是对于“替身”一说,对于活佛的话是否永远是对的都产生了怀疑,人是要有怀疑精神的,这样就是一种进步。
另外,我觉得每个人要学会变通,普布的一生有时候觉得特别可惜,他是个善良的人,小时候他对很多事都充满好奇心,对主人照顾有加,让我看到小时候的他们有着非主仆关系的深厚感情---友谊。我一直觉得活佛和其他喇嘛灌输给他的东西,最后成了他的诅咒,一直箍着他,让他胆小懦弱,思想固执不化,别人对他的伤害很让我同情,但是一直活在仇恨和痛苦中也是他的选择,丹增性格和行为也有很多不合适的东西,甚至还强奸了普布的妹妹,最后被普布从山上踢下去,但是他最后忏悔了,没有仇恨普布,还决心回西藏做一名老师。他在性格上还是个积极,能变通的人,还有普布的妹妹最后也被丹增的真诚有点感染,强奸是事实,他也确实是喜欢央金的,回来的时候给他们母女买了很多东西,申称要照顾他们,如果我们一直抱着他是个强奸犯不放,心里充满了怨恨,不肯原谅他,自己同样会不快乐。
3 ) 《西藏天空》:一部史诗“未遂”的好电影
一九九八年,一部充满灵气的《尘埃落定》让藏族作家阿来名噪一时。十六年后,印着“阿来编剧”的《西藏天空》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影片以西藏解放和社会改革为背景,讲述了一对主仆几十年的情仇纠葛。少爷丹增和农奴普布少时情同兄弟,对于权威(小时候是对活佛,长大了是对解放军)有着旺盛好奇心的普布因冲撞了活佛和山神而要被挖去双眼。行刑时普布的痛苦反应在了丹增身上,于是普布被作为丹增的替身送去寺庙修行,为丹增积累善因。从此,两人的命运深深地纠缠在了一起。解放军的到来打破了西藏农奴制的经济基础及政教合一的上层建筑,在时代变革的激荡中,丹增和普布经历了背叛、仇恨甚至死亡的历练后终于一笑泯恩仇,并成为了真正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尽管有着一般主旋律电影的特征,影片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一味地用歌颂或批判的态度去处理事件和人物。人物塑造手法是去脸谱化的,不论是少爷丹增、农奴普布,还是活佛多哲、解放军杨医生、奴隶央宗,个个有血有肉。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不单单成功建构了很有说服力的人物关系,更侧重于描写人物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的矛盾、纠结、痛苦、抗争,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和不一样的生命力。主要人物丹增和普布,两个人即不同又相似,不同的是尽管丹增出身自奴隶主家庭,但是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他在和共产党的交往中逐步接受了人权、平等的思想,而成为喇嘛的普布虽然也受益于新社会(西药缓解了他的头痛),但在精神上却受困于作为主人替身的身份,迷失了自我;相似的是两人的人生都经历了从特殊身份的人变成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普通人的过程,丹增是从奴隶主变成了普通人,普布是从奴隶和喇嘛变成了普通人。两人之间基于普布被控制、被剥夺人权的仇恨,在普布开始想要寻找自我的时候产生,在丹增背叛他的时候发展,在丹增侮辱了央宗后达到高潮,最后在普布得知丹增替他承担了伤害杨医生的罪责以及央宗为了救丹增而死后消融。两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人之为人的自私、脆弱、暴力,最终却在时间的洗礼中化为了宽容和博爱。
不足之处在于,傅东育导演尽管已经拍了一部有分量的影片,但是整个故事给人的感觉还是像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的浓缩版。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看得太累,很难去真正融入。观影后的感觉是影片拍得很棒,也打动人,但缺少史诗般的震撼力。就将其与《尘埃落定》相比较来看,后者将土司制度的瓦解讲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西藏天空》对农奴制瓦解的描述流于表面、不够深刻;又如,《尘埃落定》中傻子二少爷和桑吉卓玛之间的爱情纯粹而诗意,《西藏天空》中丹增和央宗的爱情则过于突兀和理想化。客观而言,《西藏天空》是一部史诗“未遂”的好电影。
---------- 欢迎关注本文作者新作:
4 ) 终于有人讲出来了
在林芝看的第一场电影。从看到不再是黑白照片的那时候的布宫周边景象就开始被触到某根记忆深处的神经,从头哭到尾。终于有部国内拍的像样点儿的西藏题材电影了。编剧非常聪明地把那些事件都串起来了,但还是不够完美。杨医生在文革中揭发普布、央金死去的梗尤其突兀。多哲活佛是那谁的代言人吧,喜欢最后小活佛吐槽没时间玩,解构老活佛的苦大仇深的梗。 59叛乱中普布的处境也是314中大多数僧人的处境,终于有人讲出来了。
5 ) 只为途中与你相遇—我看《西藏天空》
只为途中与你相遇—我看《西藏天空》
电影艺术的魅力在于,导演用他的内心、领悟、技巧诠释着一个故事,而观影的每个人却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们爱上某部电影,也许只是爱上了影片中那个自己或他人的影子。今天的上海,潮湿闷热,可是走出影院的心情却是清澄明净,因为喜欢《西藏天空》。
历史的洪流轰轰烈烈地往前簇拥着,相对而言,个人力量实在过于薄弱。所以尽管影片对农奴制度、和平解放、叛逃事件、文革运动等等,大部分时间在轻描淡写,但还是看到了背后的凝重与不安。只是如果不过分带上政治烙印、宗教问题、民族矛盾,可不可以说,这部片子只是纯纯粹粹地讲述了两个藏族男人40年的爱恨情仇,充满文艺情调,更何况藏地天空这样蓝、星光这样亮、风景这样美!
40年前的少爷和仆人虽然基于年岁相当,互为友爱,但是表面上的功夫也需做足。主子高高在上,仆人言听计从。身份的悬殊,导致两个人渐行渐远。少爷继续过着富足的生活,而仆人则以少爷替身名义出家修行。当解放军入藏后,他们两个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虽然少爷的改变略有突兀,但我暗自猜想是因为剪辑的缘故)少爷开始同情解放军,也愿意慢慢融入新社会;仆人起初则是一味愚忠活佛,为修来世不断诵经祈福。然而在发生一系列的事件后,两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转变。原本愚忠的仆人终于恨得要举枪击杀少爷,仇恨让他忘记了曾经固守的等级观念。无奈中,少爷只得远走他国,仆人则还俗恢复本名。也许日子原本可以这样平淡渡过,但是故事总是需要不断冲突与制造煽情点。于是为了喜欢的女人以及意外出生的女儿,少爷重返家乡执教。尽管女人、仆人都未曾真正原谅、接纳他,但是他还是默默地支持下来、渡过了一次次难关。其实对于他的做法,说是渐悟也好,顿悟也罢,谁又能说得清。
最后的结尾,是两个男人重新站在了当年的山坡上,穿过四十年的风尘岁月,越过四十年的爱恨情仇,再次坦然面对布达拉宫,而仆人在少年时曾许下的来世愿望早已实现。
纵观整部片子,我觉得其实少爷才是亮点,才是中心。他的出彩演绎,把原本是主角的普布也压了下去。我身边的朋友也低低地说,丹增一定可以拿影帝。
仓央嘉措曾经说过“世间事旧得不能再旧了,却依旧落花流水。”诚然,很多时候,你只是回过头时,才会惊觉你曾经经历过的一切,都是人生中美好的过往。而更为美好的是,身边始终有人陪伴。我们总是逃不开一些东西,比如在憧憬爱的岁月里邂逅莉香;比如在日渐成熟的时光里遭遇《西藏天空》。
我一路行走,只为途中与你相遇,而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6 ) 导演太棒了。这是一部政治相关的片
影片故事情节符合正常逻辑思维,围绕藏独展开的汉人与西藏人情感的矛盾与升华让观众深刻认知到信仰与迷信给人类带来的福与祸。最最让我惊叹的是影片里的成年的少爷长得几乎和初恋一模一样,不过时过五年了,心里面没有任何的起伏波动,看来时间真的是人类情感!非常喜欢这类题材的电影,通过两个藏族人和一个汉人解放军讲述了西藏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时间跨度很大,几乎全程藏语,其中片中主角仆人普布和他主人丹增甘丹身上关于替身的讨论也是观后值得细思的地方。
烂片预警,看片会看的,一下进来好多人,是单位布置的学习任务吧。浪费了好题材,拍的太难看,非常破碎,一场戏接着一场戏,太用力,情感断裂,完全没法共鸣,里面角色老是在哭,情节莫名其妙。看在这是难得的讲藏汉历史的,加一星,其实我想打1星的,不要进电影院看
130分钟的观影过程,仿佛一场生命旅行。质感的画面,风情万种。分明的节奏,流水行云。虽然,阉割的片断让故事的连贯性略打折扣,但纠心的剧情仍然牵动着观者的每一处神经。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站在简单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的角度,而是将艺术和人文完美融合,用真实的立场还原最初的人性。经典之作
重點在哪裡呀重點在哪裡?把主題定的寬泛且具有政治色彩的結果就是一會兒說家族恩怨 一會兒說兒女情長 不明所以。
双主体性
拍出了旧拉萨市容,拍到了“印度某地”,用了福祸双生的佛教因缘观来讲兄弟情谊纠葛,全片藏语对白,有史诗电影的跨度,都是给人好感的亮点。让人不痛快的地方,一是各种敏感话题将片子的情节切割得支离破碎,二是意识形态限制了反映现实的厚度和深度,如果说这两者实属不得已,那么第三点,为啥一个“干坏事”就要去推孕妇下台阶?一个不想跟家庭逃亡就要去强奸女奴?就真是让人莫名奇妙的剧情了。这两个人物就算有诸般缺点,总还算是天良未泯吧。
不正经来说,这就是一对主仆四十年来相亲相爱相杀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纠葛故事。但置身于1944—1980雪域高原的时代变迁中,就看山不是山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自我觉醒,政教矛盾,信仰冲突,信仰回归,大部分历史事件徘徊在意识形态边缘,以至于难以避免被阉割的命运。少爷才是这部影片的灵魂人物
東土人士拍攝的西藏題材影片註定只能囫於主旋律,表面上想通過兩個階層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際遇探討挖掘人性之解放,實際只是拿了鏟子做了個意欲深挖假動作,不過在地上划了幾道淺痕,還是友人概括得好,影片講述的就是少爺房祖名和農奴陳柏霖糾結了兩小時"我是誰"的故事⋯
每次切换语言时真要笑死好吧好像是谢晋西藏班的那倒是演得不错 两位男主的名字音调和好爱演表情深深在脑海!!!
看得出导演是忠实的墨菲定律拥趸,其他还可以,想表达的太多反而,不用我说了。
听了一串串的藏语、英语,没想到最后会出现的竟是沪语(而非汉语),一整个惊喜?!说实话,拍得还真不错,看得我眼泪横流。内容仿佛是《西藏秘密》的精华浓缩版。
5.5。有些镜头略奇怪。有些台词出现在大银幕上算进步吧?
对阿来的期望大了,所以有些失望,但总算没有沦为一部西藏风景片。情节上的硬伤就不去说了,故事还ok,除了故事其实阿来还想表达一些其他的,但是受制于一部电影所能容纳的内容有限,感觉没说清楚。当然了,说清楚了就未必能公映了。。。
没有风筝的追风筝的孩子。导演说,筹备了4个月,拍摄了4个月,审查了8个月…所以真没必要去盲目黑它了。
两个男主角,一个房祖名,一个马景涛的即视感。在天朝,难得有部电影,大家都等着字幕放完再走。
狗血洒得多了就猎奇了。
要是有好点的纪录片就好了 前半段拍得太玄 后半段还行 就算套上那个时空背景 实在不出彩
它像是赛德克巴来,也像是功夫!给我们展现了许多即使自己去西藏再多遍也无法体会的藏族文化与传统!在其中还编制了两个主人公之间寻找自我的心酸过程!期待它在夏威夷,多伦多电影节上的表现!
近几年,讲述关于西藏农奴解放题材的文艺作品不算少数了,《西藏天空》里可以看见原著的影子,更多的是在阐释关于人性自我寻找的过程。
由于涉及到太多敏感话题,因此这片被剪得七零八落让人失望也不足为奇,不过如果换个角度,当做BL片来看竟然毫无违和感,除了央金线十足多余外,在西藏社会变革的历史大洪流背景下,丹增少爷和农奴普布相亲相爱相恨相杀一生的故事真心让人动容。★★★
太多的藏族电影都是主创带着优越感拍出来的,利用了那些夺目的风景和质朴的脸庞,却没有走进他们。《西藏天空》是近年唯一一部“平等”的西藏电影、史诗巨片。竟然是导演的大银幕处女作,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