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更半夜一个人看完了这部电影,挺喜欢这种风格的,轻松加悬疑,休闲放松的佳选,画面简洁明快,有些英伦风范,配合音乐,虽然是悬疑,但并不那么紧张,却能抓住观众,整体故事情节能做到前后呼应,喜剧的笑点也比较含蓄,让笑点奇高的自己偶然也会咧嘴哼上一下,没刻意去猜想结局,所以结局也出乎预料,却也回味悠长。
下载了差不多一周了,今天才看到下载列表里还有这么一部电影没看,为什么下载已经忘了,晚上看到名字时以为是一个青春喜剧片,可能带点探案元素什么的。结果和预想的还是有点差别的。
电影一直挺丧的,中间时不时穿插一两个笑点,让人笑不出来,又不是很抑郁,莫名其妙还很对我的口味,就这么默默看了下去。也有一部分原因是 carolin小演员之前的乖巧的装扮我看着也挺顺眼,就想看看故事结局。结果到结局换装扮了。。。
感觉两个案子都谈不上复杂,严肃的侦探元素不多,可见警察确实挺废的。不过剧情需要嘛,不多说了。男主还是很聪明的,可惜少时成名让他过于自负了,高看了自己,中间十几年眼看理想与现实差距逐渐变大,一直都很颓废。不过最终那一哭,还是解开了心结。
人啊,认清自己很重要,不骄傲不自卑。可惜,很难。
下午看完了《少年侦探》。
本来以为是一部可看可不看的校园喜剧,没想到过滤掉悬疑、犯罪这些热点元素之后,它讲的是一个关于成长和救赎的故事。
天才少年侦探受到整个小镇的关爱和尊重,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似乎并没有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至少是在他人眼中。
有一句台词:
It’s difficult to accep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o you are in your head and who you are in the world.
有点伤仲永的味道,但是这个“仲永”没有放弃,他丧、沮丧、茫然,但是依然坚定。
破解谋杀案的同时,他也解开了童年伙伴的失踪之谜。
片尾他面对父母,突然哭泣——不是那种崩溃的一瞬间的大哭,而是有些隐忍而又无法抑制的哭泣
一个缠绕在心头的结,一个背负多年的包袱,还有忍受了那么多年的周围的怀疑、嘲弄的目光,在这一刻都瓦解了,泪水裹挟着这些情感、回忆、情绪冲垮了心里那堵挡住阳光的高墙,终于让这个少年侦探得到了解脱。
其实,这泪水里是不是还有感动的成分?
最后一幕是父母和男主角的谈话,和刚开始的谈话完全是两种画风:
开始的时候,父母对男主角是担忧的,不信任的,结尾的对话则是平和的,温暖的,父亲谈到了男主角登上杂志的事情,语气里有调侃但是也不失高兴和赞许,这种正面的感受和被尊重、被认可其实一直都是少年侦探所渴求的,他那一刻兴许也是喜极而泣。
从故事来看这部电影无疑是优秀的独立电影,看完足以理解剧本的扎实,全篇没有一点无用的片段。
其实说是侦探探案电影,我看更像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
多少年如主角一样,年少有那么几样在周围可以拿出来炫耀的事情,但随着长大,那份年少看起来值得炫耀的东西,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芒,除了自己周围的人早已遗忘甚至当年长你再次提出是露出鄙夷的目光。只有自己像主角那样把十二岁获取的报道挂在墙上,像溺水的人抓着救命的木板一样。就像主角说的那句话,他似乎突然之间从领先众人很多,突然落后了。这份落差,没多少人能安心承受。
里面的有些伏笔我很喜欢,小时候躲在衣柜里查案,即使被发现也会当做可爱的事情。长大后就会被当成恋童癖。、
长大后向人说,我永远不会放弃,知道抓住凶手,让受害者家属安心。
换回的只是一句:别傻了。
我很喜欢电影的结尾,他破获了案子,抓住了邪恶的校长,再次成为了明星。家人朋友所有之前看不起他的小镇的人,现在都露出了善意。甚至电影的色差都变得明亮了。但他却再也没有露出小时候破案后,那自信的微笑。
他面对着最亲爱的父母,深切的哭了出来,释放的我觉得是压抑十几年的情绪。
所有人都理所应当的觉得亚伯能够找出绑架者,这种期待也变相的的绑架了亚伯。12岁的亚伯也把绑架案当成了一份责任,压在了自己的良心上。
自己的父母来看他还带着生活用品,满脸担忧,甚至旁敲侧击的提醒他这份侦探的工作已经无法养活他,他仍然撒着谎说刚接了一个大单。或许他一直想证明自己,这么多年一直挣扎在少年侦探这个称号里。
新的谋杀案似乎给了他一个契机,他也一直在等一个契机,一个能证明自己的契机。餐桌上父亲问他,为什么还要接这个案子,他激动说,我为什么不能接受一个可以证明我还是当年那个12岁就破了时间胶囊案的少年侦探?父母只想让他放下这个沉重的包袱,而他却始终放不下。
我喜欢这个电影的部分是一些很碎片很随意的黑色幽默。花生过敏的黑社会头头,禁止携带花生制品的酒吧,多次躲在衣柜被抓包的尴尬。尤其男主对这个角色的演绎深得我心啊。就是这些小小的黑色幽默,让我认为即使他的人物角色是一个丧丧的中年失意侦探,但是却并不压抑的原因,看起来什么都不在意却尤其在意面子的行为,幼稚又好笑。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大喜大悲,虽然难过,却一如既往的在浮浮沉沉断断续续的过着。
最后说说,当亚伯第一次找到校长想了解卡洛琳男朋友时,校长首先问的是卡洛琳还好吗?并问他调查这件事是不是认真的?当他知道亚伯已经投入其中并且了解了不少,他开始担心,于是他用了当年的方法。试探。当年通过试探他认为亚伯并没有能力破案,于是他再次试探,问了关于“通宵者”的事,这次,亚伯说对了,他明显慌了,讲话漏洞百出,只是此时亚伯并没有怀疑到校长,一点没察觉。
案子结束后,他又重新得到了小镇的关注,但是他已经不再是那个12岁的小孩。当初的他因为这些关注而开心骄傲,现在却主动把这些关注从墙壁上撤了下来,把所有曾经压在他心头的东西彻底释放了。他依然是个侦探,只是不再是那个少年侦探。
他看似长大了,但内心深处还是那个孤独的小孩,敏感而脆弱。
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了长大的但内心深处从未长大。
少年侦探故事并不复杂,年少的亚伯·阿普尔鲍姆是一个年少成名的镇子上的侦探父母相信他以他为自豪,周围老师,镇子上的人都热情的待他,甚至警察都时不时的找他帮助破案,他就是小镇上的明星。直到他学校女孩的失踪,警察寻找无果,当镇子上所有人都希望他能想以往帮助他们寻找到丢失的铅笔盒一样找到女孩是,他失败了。
少年侦探开头看有点像是伤仲永的故事,少年时候达到了人生顶峰,然后眼看着同龄人
渐渐地追上自己然后超越自己回首再看,自己已经远离了他们的生活,脱离了正常的生活。
那么多年也许有人会说他有无数的机会,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但曾经作为小镇明星的他
却怎么也无法再次走向平庸,他死守着自己侦探事业直到31岁还和一个怪人合租,还依旧单身还依旧帮助镇子上的人,找找丢失的猫,看看谁的父亲是不是同性恋,做哪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显然他是知道的。他有机会可以放弃这一切吗?当然有他父母一定会在背后支撑他的,但即使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在家庭聚会甚至羞辱他。这些都没有让他放弃,
我想他一方面是不愿意放弃过去的荣光,从他墙上那些十几岁因为破案得到受到的采访可以看出来。
那时是他最美好的时光,试问谁会轻易忘记和抛弃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另一方面是不甘心,他想再次证明自己,证明自己还是有才能的,证明自己还是一个优秀的侦探吧。如果还有可能就是那个女孩,那个失踪的女孩始终让他无法抛弃过去。
电影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他从最高点落到人生最低点,人生到达了最低点便只能向上了,然后转折点了来了一个新的案子,接到无数鸡毛蒜皮案子的他,终于接到了一件杀人案,一个亚裔学习好高中生被人刺了多次死在了小镇上。
他的女友来报案。他像过去一样查案,但随着故事的进展,电影不断在向我们展现,他已经是大人了却依旧按照小时那样去查案,而悲哀的是,很多事情小时候做的时候可以得到夸奖,长大之后之后惹人鄙夷,甚至被抓,就像他小时候查案喜欢到嫌疑人家里寻找线索,偷偷躲在衣柜里面即使被发现他们也觉得是一个很可爱的小侦探,而长大后他再次这么做时候,被发现则会被当做罪犯,送给警察局。随着案件的不断深入,小时候的种种事情和人似乎有意无意都向他聚集。就像许多人常说的一句话,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而亚伯却从未从小时的那个案件走出。
被警察放出来之后他曾一度沉迷酒精毒品再次颓废,刚鼓起来的信息再次消散。
想起他和受害者父母的谈话,说自己一定会找到凶手的,受害者母亲则说,不要这样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他自己似乎没意识到,小时候也是,现在也是,正是自己给自己下达的这巨大的目标囚禁了他。
有时事情就是这样当你想要放弃时候,线索偏偏在不经意间出现,一个再次出现的叠纸让他一下联系到了小时候的案件。
在一团乱码的毛线中找到了解开一切的线头。一切迎刃而解,凶手出乎意料地没有任何反抗,似乎他早就等待这一天。
不出所料,第一次和现在都是他一个人干的,而第一次引诱他犯罪的是女孩纯洁和天真,他绑架了女孩。
而第二次则是为了保护自己心中的,他和女孩生下的孩子纯洁和天真。
电影的结尾,亚伯救出了被关了十几年的失踪女孩,从新成为了城镇英雄,再次得到所有的赞赏,父母也自豪的接受采访和他聊天,和开头父母的责问形成鲜明对比。
他还是那个三十多的侦探,身高没变,样貌没变,但似乎一切也都改变了。
听到父母自豪的语气,亚伯终于失声痛哭,这一声痛哭从他没找到女孩那天开始,一直忍到了现在。
他终于走出了自己童年时给自己编制的囚笼
在处理一些无趣琐碎的案件并且被他最初的身份感所困扰。他的父母对此深感担忧,因为亚伯对与他同龄的人最相关的事情完全不感兴趣——比如经济稳定、成家。他们再也不能强迫他相信他比其他人都特别,并鼓励他放弃自己的做法。亚伯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反而借着酒精来安抚自己的自尊心。亚伯在一所老派的侦探室里工作,当他还处于权力巅峰的时候,墙壁上挂着需要用相框装饰的剪报,纪念他曾经的功绩……
小屋就是幻梦之终结,长大以后,我们要破解的谜团,已经不是轻松可以探知
苏打甜妹神秘失踪,高才生十七刀凶杀悬案,终生免费雪糕已失去好脸色,家庭聚餐的勉励同情更加可悲,桃子与香蕉心理分析,跟踪怪车幕后爹妈,从衣柜萌娃到衣柜恋童癖,找回一个女儿丢了一只猫,来自糖果镇小树屋的32岁“少年侦探”被迫长大……明明是恶搞少年侦探类型片开头,压抑扭曲的黑暗真相却足够硬派,蛮惊喜
表面悬疑喜剧,内部其实是探讨自我认识与救赎,视角很独特的一部低成本佳作
我懂为啥女巫说有些想到双峰镇:就50年代吹波糖选曲、白栅栏suburban、过时diner摩托吧啊,虽然剧中人好像是拿出过手机但事务所又设置了电话前台妹,搞不清时代设定甚至看不出是加拿大还是美国的赶脚。其实是还挺标准的冷硬派式情节推进方法,虽说侦探并不冷硬...被害人设定为一个华裔好学生但家里管太严也并不可能像表面那么循规蹈矩啦
推理是个壳,完全就是一个小丧片呀!!!
所有人都已经出逃,只有他还困在童年的幻境里;所有人都已经清醒,只有他还在麻木,到最后这份麻木成为了打捞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气质挺独特的小片子,但是故事讲得不够到位,类型化做的也不够足,所以相对还是有一点单薄。两星半。
北美版未闻花名,挺感伤
很棒,很美,淡淡的孤独的忧伤。他的哥特前台小姐姐其实很美,他的内心其实很善良,他的前半段虽然不算好,但好在人生还很长。最后的哭泣令人动容,那是一种积压了很久,无处可循无人可说的感情。最后你坦然走在大街上,忽然发现阳光一直很明亮,你的笑容也可以很晴朗。
长不大的侦探要奋力一搏成熟起来,要回头审视小时候的自己,结下的仇人、断错的案子、忽视的线索,跟现在一一对应,是个结构精巧又质朴大方的青春探案电影。
故事挺好的,用少年侦探的设定套路,又讲了些不一样的故事。
推理过程尚可。
有点可爱。Adam Brody很适合这个困在童年里的角色。
看简介是PG-13的comedy,喜剧爱好者如我麻溜地找了个没人的影厅就去了,还心情大好地点了份炸鸡翅准备边吃边看。结果鸡翅啃得正香,赫然发现剧情走向猛的creepy了起来(让人不禁想到游戏Life is strange的某段情节),手里的鸡翅它突然就不香了……说好的喜剧呢?(掀桌.jpg)也许有点追求的喜剧永远是在披着喜剧的外衣讲悲剧的故事吧。
天才少年侦探长大后变成废柴的故事。名侦探柯南在灰原哀无故失踪破不了案后就再也没有侦破过有价值的案件,快二十年过去了,柯南长成了毛利小五郎,他陷入了对自己深深的怀疑之中。忽然有一天,一个谋杀案让他抓住了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并且他还找到了失踪多年的灰原哀。故事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只不过在喜剧的外壳下,却藏着无可奈何的悲伤,甚至有点暗黑。知道结局后,有点无法接受。我只是想轻轻松松笑一笑啊,结果看到这么个丧片。
童年理想与成人世界的格格不入,对应片中所言“whoever you’re in your head and whoever you are in the real world”的落差;无论探案或摆脱颓废,皆是“一个人英雄”的胜利
颓丧无趣的侦探片,丧属于不具观赏性的丧,黑色幽默不多,归属于喜剧片很牵强,案件无聊,或说整体呈现的无聊
伴随着片尾轻松的音乐和男主的哭泣,我沉默了,我们追寻的真相有时并不轻松,就像这个故事,人复杂,案件复杂,真相也复杂,始作俑者轻易的死去了,留下一片狼藉的后果,正义得到了伸张,但是也眼见一些美好在逐渐消逝,片头那位少年侦探似乎只活在单元剧里,他的心承受不住真实的恶意和惨淡的结果。
“《美眉校探》性转成年版”,Adam Brody冻龄有术,还能演这样的电影就代表他还是可爱的大男孩(#^.^#) 有别于侦探片的神通广大与精细缜密,查案中的一波三折;追缉过程中,也是对从前的那个“自己”完成切割与审视。角色塑造上的扎实与多面化,让它成长为一个角色驱动型的小短剧都毫无问题;甚至有些叩响了以前好的广播网查案剧的美好记忆。很得体也很朴素—这是如今太多电影没有的东西。
影20429:一次质飞跃的成长。末尾的2场“面对”戏让人唏嘘,然后再回看几场面对戏,老姜演技高。自以为是成为老姜利用的弱点,18年的被期许终于卸下了重担,值得落泪!
一部悬念埋得挺好的电影。相比一般的推理悬疑“就案论案”,本片的创想是跳脱出来,将世上多数人的成长轨迹,作为悬疑的谜面与谜底,少年与成年两段人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导向的结论也丧得很不寻常,普通人的所谓理想,成为了不断伤害自己与身边人的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