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虽然是戏说,但应该算是对林冲正面描写的最有逻辑和人情味的一部戏了。
单纯尊重原著,无论怎么矫饰也没法表现林冲所谓的盖世英雄的豪情义气。林冲号做豹子头,应该是极为冲动的典型,但事实上非常窝囊,怯懦,媳妇被人调戏,但因为对方是上司的养子,自己也就罢了。陆谦设计让高衙内调戏林娘子,他不去找高衙内复仇,而把满腔仇恨发泄在陆谦身上,砸了陆谦的家,揣了刀子满世界找陆谦。这都是很卑微怯懦的行为。被高俅陷害发配后,与林娘子离婚,断绝关系,其意也只能说是自保。林娘子没有了自己的婚姻羁绊,再被高衙内侮辱索欢,自己也再无关系。连鲁智深多年后见到他的第一句就问嫂夫人现下如何?而显然,林冲虽然身负血海深仇也已经对这段感情彻底放下了。一生都在被人驱使当枪使,即使有火并王伦的冲天一怒,也是在吴用的蛊惑算计之中。纳投名状投了晁盖,最后又倒向了宋江,在宋江手下也不为心腹,郁郁寡欢。战功最多,却再无晋升。最后高俅被擒,自己也只是怒目而视。连鲁智深后来也不再把他当做铁杆兄弟,林冲的悲剧,是一个职场中产阶层小官僚的悲剧。想升官和安逸而不得,落草为寇,心又不甘,且得不到大佬信任。你弑过主子,即使主子再有万般错,你这也是背叛的卖主求荣,为江湖所不齿,谁还敢重用你?
本部戏为林冲的卑微怯懦找到了一个合理的搪塞,虚构了一个当权宰相,能和高俅硬杠。而实际上那时候的宰相是蔡京,才是万恶之首。林冲有了个虚拟的靠山和理想官员寄托,那才是他当官报国的全部希望。有人生理想,忠于爱情,一身傲骨,一诺千金,武痴成魔,还有生活情趣,敬重义气,绝不妥协,有福同当,有祸我扛。这个林冲才像是戏剧《夜奔》里描述的那个盖世英雄。
虽然这个人物和水浒里的林冲相去甚远,不过,也颇能让许多叹息林冲一生的读者们有一些心灵慰藉。梁家辉的影帝级表演也非常精湛,人物既有沉静内敛,又有当仁不让的豪气。上乘武功说是以退为进,但实际上他在职场上,恪守自己的信条,从不让步,不管是和插翅虎决斗,私了高衙内被俘的事情,还是在高俅寿宴上,被高俅所激要和陆谦比武,都表现得非常有底限,绝不妥协。所谓以退为进,大概是主创对文学作品中林冲生平的一种美好矫饰,知轻重,识进退,大概只属于成功人士,而盖世英雄,从来没有以退为进过。都是项羽,冉闵,高宠这种一往无前的硬脑壳。
戏份上虽然增加了与林娘子的很多互动,但本片还是着眼于兄弟情深义气深重的江湖豪情。对于与林娘子分离以及林娘子之死的片段,都没有太多笔触,显得头重脚轻了。
增加的仇五报信的段落,林冲还在骄阳下无动于衷恪守被罚的原则。片子里交代是他不知道是仇五,其实大可不必,要么,你就拔刀9人未果,要么你就干脆恪守教条不为所动。放弃这个心理冲突而变成不知情,就显得非常含糊没有立场。外敌入侵,你要不要抵抗,亲朋冒死报信你要不要固守义气立场?大是大非面前,不应该是含糊的。这个处理无疑是败笔。
徐锦江塑造的鲁智深,近期自媒体多所用来裁判经典性。这个鲁智深确实是生动很多,在较小篇幅内呈现出,鲁莽、武痴、天真、正义,不谙世事又是非分明,宁失面子不失兄弟,对兄弟粘性过重,对友情有狂热依赖和独享占有欲。而对林娘子的由衷喜爱,这一点与原著倒是一脉相承。香港电影在武侠类型片中的人物虽然过于标签和粗糙,但是有些细节处理是非常动人的。鲁智深对林娘子说话的那种惊为天人的贴服感,很让人信服。当然这是小篇幅的人物处理。而林娘子对鲁智深还差一点体贴善意的母性温柔。如果有,会让这种关系更耐人寻味。
关于阴狠钩沉的陆谦和贱萌作死的高衙内,评述已经很多。陆谦借刀杀了林娘子,不能不说客观上也有不忍林娘子被糟践的狐悲的怜惜感,陆谦扶冠而亡,也有主创对于他出身微末一生钻营于官场升阶的嘲讽与叹息的双料情感。高衙内的“我现在死了,你又能拿我怎么样呢”也是一句金句,在无厘头盛行的年代,有划破天际开启脑洞的顿开之寓。
虽然只是个勉强7分早期香港类型武侠的电影,还是很有意思的可堪玩味之作。
那是我还在童年的时候,记忆里应该还是读小学的时候,那一年我坐着长途车从北疆乌鲁木齐来到南疆的巴楚县城,到姥爷姥姥家过年。
那是20世纪90年代的边塞小城,南疆的冬天更加温暖和晴朗,姥爷家住在土坯平房的大院儿,后院养着很多的鸡。那时候的南疆街道没有流行音乐,但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的汉子骑马赶集。
我和我的表哥常常一起一大早的拿着镰刀和编织袋,骑着28车到县郊的地里割苜蓿,在晴朗而又凌冽的冬季上午,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烧枯草的烟熏香味和割青草的生涩味道,我们很快就割满了各自的编织袋,然后躺在苜蓿地里看着清澈的蓝天,晒着慵懒的阳光打个盹儿,这对于我这个在北疆油田生活区长大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从未去体验过的生活。醒来以后我们回去的路上会路过表哥的维吾尔养母家,我们可以顺路去他们家的葡萄园子里摘葡萄吃,还能吃到表哥养母做的羊肉揪面片子,那是我吃到过的最好吃的揪面片子。
我的表哥家住在县电影院大院儿,父母是县电影院的职工,他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所以把他寄养在一家维吾尔族家里长大,他的维吾尔养母给他起名叫做艾山江。
吃完揪面片子以后,我们骑着28车,驮着苜蓿草回到姥姥家,开始剁草,边剁草边往里面掺些包谷渣,碎鸡蛋壳,剁好之后就可以拿去喂鸡了。姥姥家后院那时候有一个四五层高的鸡圈,我从没有数过到底有多少只鸡,反正有很多,鸡圈里满满的都是鸡,还曾经因为生出几个葫芦型的蛋上过县电视台的新闻,当然是听亲戚们说的。
其实我并不在乎那些鸡,我更关心每天干完这些以后,姥爷姥姥能同意我跟表哥一起去看电影。
表哥的家就在县电影院大院,大院旁边是一个露天电影院,荧幕其实是一个二层小楼的侧面刷成白色的墙,座位其实是一个斜坡,上面用木头做成的的长凳拍成一排一排。
作为电影公司的员工子女,我和表哥进露天电影院当然是不需要买票的,可是我们不会进去看。因为,第一,露天电影从不打扫卫生,那一排一排的座位当间儿的空档早就填满了各种垃圾和排泄物,臭味冲天,第二,当然是他们家二楼顶上的位置更适合观看,所以我们每天都急着吃完晚饭,等七点半天蒙蒙黑就拿好板凳,爬上楼顶,等着八点档露天电影开始。
这一天放的就是这部英雄本色。
这是一个非常晴朗的夜晚,南疆的冬天并不寒冷,我们也没有爆米花,坐在小板凳上,看着对面小二楼的白墙上倒映出的影像和声音,我们笑的好开心,王祖贤说,臭男人臭男人,不臭怎么能叫男人呢,徐锦江说,哦,那我就不洗澡,洗完了不臭我就不是男人啦!
那个时候我们根本不懂电影,我们不懂声光电,不懂蒙太奇,更不懂那些奇奇怪怪的剧情。我们只是在那样一个晴朗而温暖的南疆夜晚,在露天电影院的播放中尽情的笑着,那些悲情的剧情毫不阻碍我们快乐的模仿剧中人物的对白,在那一片温暖而充满恶臭的空气中欢乐,在那一片晴朗透彻的动机夜空下欢笑。
那个时候的刘青云只是一个配角,在电影的末尾出来,没几分钟就被砍掉了头。那个时候我们甚至不认识那个演员叫刘青云。
那个时候我们甚至根本不知道这是一部充满了悲情的英雄主义的电影。
那个时候更不知道,香港电影竟然已经达到了如此的高度。
如今已年近四十,见证了香港电影的繁荣与没落,看了那么多年的电影,我依然记得那个时候的南疆,那个时候的露天电影院,那个时候的快乐,和那个时候的快意恩仇。
你问我有快意,但恩仇何来,我可不会说与你听。另外说一句,王祖贤真的很美。
梁家辉版的林冲不是帅那么简单,也不是能打这么肤浅。
他能把“义气”演绎到让人热血燃烧、热泪盈眶。
八十万禁军教头谦逊低调,但是背地里却会重演沙场获胜一幕,自己给自己点赞,铁汉私下就是个大男孩。 王祖贤太美了,高衙内太贱了。 “西门庆专业户”单立文扮演的高衙内,演出了任何人看见他都想打死他那种贱嗖嗖的喜感。
片子林冲和鲁智深结拜时所说的:有福同享,有祸我当。
这种看起来不公平的关系,是水浒传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江湖特色语境里的朋友观、义气观,称为“义气”。
义气成就了舍己为人、舍生取义。
而在一片中,这句话成了一个预言。
鲁智深的鲁莽豪放,越发显得官场中的林冲迂腐、婆妈。
但是,能成为知己的并不在于是否性格相似;英雄惜英雄,兄弟情深和酒肉朋友是有区别的。 他们一起泡澡,通宵切磋——那时的男人戏,还不会让人觉得暧昧基情。
在忠诚和背叛的强烈对比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义气的力量。 武侠片之所以能够吸引和感动观众,是因为观众愿意相信,一个人,无论出身贫富贵贱,他们都能平等的享受到兄弟义气所带来的欢愉和幸福。
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巅峰时期,也是武侠片的黄金年代;梁家辉版的林冲,是我关于兄弟、酒、义气、江湖最美好的记忆。
太好看了,很多小桥段都很有意思也穿插得很自然。林冲是我小时候心目中的英雄的样子,一身正气又窝窝囊囊,让人心生无数怜爱。梁家辉饰演的林冲成为了经典,以至于大陆后来拍水浒传选林冲的演员都照着这个模子去选了,胡东的小眼睛跟梁还是很像的刘青云客串了一个卖刀者,三场戏,但是我记住他了,尤其最后送信一场。刨去夸张的动作部分,这部水浒电影的义气神髓找的很准。
与《三国》的史实气息,《红楼》的典雅风韵不同,《水浒》的精彩就在于街头巷尾,市井人情,假如拍得过分正经,反而失去了那一番草莽英雄的江湖气。
正如港台剧大多难以细细考究,内地的王扶林一代大导大多文气比较重,剧本功底也较为深厚。但是《水浒》这剧,考究反而成了最不必要的东西。
无论是林冲还是鲁智深,早已成为了人人熟知的文化符号,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不同,我们铺台子,是为了看角儿。在中国的戏台子上,一根竹竿便可化千军万马,一个演员可以演出两军交战。
很多细节剧情我们早已印刻入心,于是在这里最大的惊喜是武打,是美术,是摄影,是音乐,是梁家辉,是王祖贤,是徐锦江。
中国电影在香港黄金年代,居然如此接近传统戏剧,在牺牲了很多细节和逻辑之后,你仍然能沉浸其中,绝对的戏剧化和留白,让人有一种在看舞台剧的感觉,但角儿们又能将这个壳子撑起来,并且把留白处绣上不同的花。
徐锦江因为这部电影还提名当年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可是我却想起了那句评论香港电影的老话——“尽皆过火,尽皆癫狂”。港产片鼎盛时期还真是自成一体,现在来看,有些微的不可想象
最可爱的鲁提辖,最美丽的林娘子。那时候的梁家辉也是帅的掉渣啊
小时候最喜欢看有点小色情的香港片了,但是电影里面最美的人永远都不会露给你看,因为光是她的脸就已经让你如痴如醉
鲁智深那句“为了兄弟,没面子就没面子了”虽然知道是为了效果可还是有被感动到……另外我绝对不是腐女但这片真的是为了搞基的吧!牺牲了多美貌的小贤啊!就为了你们两个大男人搞基啊!捶胸啊我的小贤啊啊啊啊!!!!
这部看过很多次,每次都觉得挺好看,最后把陆谦钉死的那个镜头一直印象很深刻啊,其次就是徐锦江的鲁智深也是非常传神。
虽然这个人物和水浒里的林冲相去甚远,不过,也颇能让许多叹息林冲一生的读者们有一些心灵慰藉。梁家辉的影帝级表演也非常精湛,人物既有沉静内敛,又有当仁不让的豪气。上乘武功说是以退为进,但实际上他在职场上,恪守自己的信条,从不让步,不管是和插翅虎决斗,私了高衙内被俘的事情,还是在高俅寿宴上,被高俅所激要和陆谦比武,都表现得非常有底限,绝不妥协。所谓以退为进,大概是主创对文学作品中林冲生平的一种美好矫饰,知轻重,识进退,大概只属于成功人士,而盖世英雄,从来没有以退为进过。都是项羽,冉闵,高宠这种一往无前的硬脑壳。鲁智深对林娘子说话的那种惊为天人的贴服感,很让人信服。当然这是小篇幅的人物处理。而林娘子对鲁智深还差一点体贴善意的母性温柔。如果有,会让这种关系更耐人寻味。早期香港类型武侠的电影可堪玩味之作
精彩!精彩!精彩!豪气干云,英雄本色。看了许多遍总是百看不厌。这才是古装动作片,真正的演员,真正的动人心弦。豆瓣只给了6.8分,有差吗?有那么差吗。究竟是哪里不好,谁能来告诉我。
大年三十重新刷一遍,最早是小学时学校组织在电影院看了一次,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版本的鲁智深和林冲,对男性情义的描写要好过吴宇森的那个英雄本色。导演陈会毅武指出身(居然还拿过一次金像奖最佳造型的提名),他应该挺喜欢日本片,有很多横幅的造型运用。单立文的贱演法特别。结局太草率了
念念不忘的是王祖贤的一颦一笑,梁家辉的英雄气概,徐锦江的重情重义~每每都会怀念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受特殊待遇,电影院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看这部好片时的美好时光~
王祖贤怎么总在各种电影里被单立文调戏,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猿粪?
梁家辉饰演的林冲成为了经典,以至于大陆后来拍水浒传选林冲的演员都照着这个模子去选了,胡东的小眼睛跟梁还是很像的
本来原著中林冲妻子被杀没什么感觉,但是王祖贤演的妻子被杀好心疼啊。梁家辉在这里面帅出天际,还有少见的刘青云古装配角。
刘青云客串了一个卖刀者,三场戏,但是我记住他了,尤其最后送信一场。刨去夸张的动作部分,这部水浒电影的义气神髓找的很准。
90年代,香港武侠片的巅峰时代,大大小小的制作都随之奔涌而出,本作也是其中之一,改编自“水浒”中脍炙人口的林冲的故事,阵容强大,但实在没什么内涵,纯粹的商业化作品,由头打到尾,而打戏的观赏性并不太高,大都是高频率剪辑构成的典型蒙太奇制作手法,看多了实在乏味。还有,祖贤姐第N次花瓶了
小时候常在六套看这个电影,每个角色都很准确,但情节就有些流水账,也比现在的我商业电影要好看一些,没有什么出彩的武打段落,倒是梁家辉优柔寡断眷恋官场把握的不错。王祖贤是真美。
林冲写对联之前练功的音乐,像极了笑傲江湖琴箫合奏曲的部分,果然是胡伟立,偷懒啊哈哈
小的时候受这片子影响太大了,一直以为鲁智深打不过林冲,武艺差他很多,其实哥俩相差也不大
单立文除了大官人之外最享有盛名的角色就是高衙内了吧。电视上放了无数次,但我完全不记得惠天赐和刘青云。梁家辉扮相英气逼人,红缨枪耍得似模似样。鲁智深倒更像李逵,虽然总是说去梁山,但都不说圣上不对。祖贤的林娘子也属于她不多见的类型,《叶问》也是这种夫妻设定。林冲这个优柔寡断对体制抱有幻想的形象在港片中也是异数,表现得很好。三年前在釜山街头还看到这片子的DVD
最美林娘子
动作和剪辑比徐克电影更凌厉夸张,大开大合,可惜略显粗糙。结尾大战惨烈堪比张彻电影。角色都很准确,单立文把一个飞扬跋扈的贱骨头演得淋漓尽致。刘青云的仇五像先秦侠客,士为知己者死,如豫让。梁与王真是和谐夫妻的典范,不比《大内密探》里的周与刘逊色。梁家辉说:我不是怕老婆,是尊敬。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