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能在这种电影里看到爱情, 可是依旧机器一样的在扭曲那些怀着憧憬和希望的80年代的青年们。 战争和爱情, 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或许本身这种畸形的产物就不该出现在这种电影里面。 我想你知道这种指的是什么。
如果说里面的战斗情节是科幻片的话,我更喜欢形容它为喜剧片。 我想那种战斗方式不需要多么精准的武器, 用长矛和弓箭足矣。
80年代是当代青年追求性解放的初期阶段, 电影里居然也稍稍展露了当时的这种风潮, 这一点实在让人佩服。
最后一点不得不提,张铁林在里面的表现充分标明, 他不演琼瑶剧, 实在可惜。 皇上吉祥。
<图片1>
很多人都喜新厌旧,而我却更钟情于“老”事物,比如老电影、老歌曲、老照片、老书、老村落。在我现在的感受中,“老事物”总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它们比当下社会的“新潮”事物更加深刻、厚重,更能激荡我心。
自从——不知什么时候萌芽的——我这种喜旧疏新的意识觉醒后,自然而然也就发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更多时候我会刻意寻找经典的“老事物”,让它们来指引我的生活道路。以致我现在会常听钢琴曲、轻音乐;观赏中外上世纪(或者更久远)各个年代的电影;搜寻翻译优秀的世界名著来阅读。不过,也正因为怀有这种不太客观的“偏见”,不免要错过当下一些出色的新事物。我常常觉得生命的易逝和短暂,终其一生也难“阅尽”人间沧桑,所以我就更偏爱那些与生命本身十分亲近的东西。当然,任何一种偏爱和选择都是没有对错的,只要自己感到舒心就可以。
好些日子之前,我在网上随意找电影,看了不少对我触动很大的电影。有一部电影叫《年轻的朋友》比较独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年轻的朋友》脉络不是很复杂。讲述了在1979年国内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汽车运输排长郑冰与未婚妻赵丽丽、卫生兵赵真真之间的故事。其中有个叫刘小佳的漂亮姑娘,热爱唱歌,在一次敌人炮击我方救护所时,为解救一个伤员,不幸中弹身亡;青年何建武非常孝顺,常想着战争结束后回家给母亲盖一座漂亮的大房子,在前线时,口袋里始终揣着一张描画心中房屋样式的图纸,他在一次敌方特工伏击我方车队,致使油罐车着火面临爆炸的危急时刻,为了保全大家的生命,毅然决然开走了油罐车,他也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部电影让我联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部苏联老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两者有着共同性。其一,两部电影都是以自卫反击战争作为背景的;其二,两部电影中都充分表现了青年人热情向上的生活风貌与爱国主义精神;其三,两部电影都使用了对比与反衬的艺术手法。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往往给国家、民族造成巨大的损伤。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便是最热情激荡的生命。不论是《年轻的朋友》还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年轻、热情的生命都被战争裹挟而去了,而我比较喜欢的几位主角如刘小佳、丽达、热妮娅,她们美丽、勇敢、善良、聪慧。两部影片中青年人身上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挠、果敢勇毅、机智敏慧、热情善良的品质是最吸引我的,他们恰如一团团燃烧正旺的熊熊烈火,不仅照亮了自己的生命,也照亮了别人。
价值观是什么?每个人不尽相同。在《年轻的朋友》中,这点表现地非常明显。年轻人中有人过着五彩奢华的生活,却将为国而战、为人民谋福的事业看做虚无缥缈的东西,充分体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思想。他们的人生价值是狭隘的,甚至是建立在别人的牺牲之上的。也有另一群人,他们的生命如火焰,他们积极热情、不避艰险、拥抱苦难,他们是海港的灯塔,宁愿舍小我而成就大我,这种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人活着为了什么?就我目前的经验来看,人活着绝非只为了自己,至少,人生的使命和格局应该可以更加宏大一些,我们不需要多么崇高,但绝不能只活在自己虚无缥缈的狭隘城堡中。《年轻的朋友》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两部电影在这点上体现出了一致性,对年轻人有着深刻的教化意义。相比而言,《年轻的朋友》要轻松一些、圆满一些。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则显得更加紧张、沉重、感伤、深刻一些,为了阻止一场德寇不轨的图谋,五位姑娘活力四射的生命全都陨灭了,但她们的无私精神却活在了我和更多人的心中。
《年轻的朋友》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使用了对比和反衬的艺术表现手法,只是两者偏重有所不同。《年轻的朋友》通过郑冰、赵真真与男医生、赵丽丽两方面在战争面前所做的选择以及对人生的看法,考量和展现了不同的人生价值,给与我们很大的反思。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则借助几位女战士的回忆,通过黑白和彩色的影像比较了战前战后的生活场景,充分体现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毁灭。从深刻和厚重两个角度来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远远胜过《年轻的朋友》,或许我根本不应该将两者相比。
最后,我想从电影的艺术方面来谈谈《年轻的朋友》。我读过两部中篇小说——路遥的《人生》与沈从文的《边城》,两者都以悲剧收尾,从而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电影《年轻的朋友》的结尾与两部小说一样,都没有展现甚至也没有简单的说明,只是暗示了我们,但其结局依旧不够明确。姐姐赵丽丽远赴边疆医院、意欲成全妹妹和郑冰两人的爱情;而妹妹赵真真也为了姐妹情义,说出了对姐姐的祝福语。电影就在这个悬而未决的疑惑中落下帷幕。
我对小说的热爱使我明白了一点:一切壮观、美好的事物都没有真正的结局。《年轻的朋友》也是如此,在这点上,它将电影或者类似小说的艺术充分表现了出来,因此,在我心中,这是一部出色的电影,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当我再次回想起《年轻的朋友》这部影片时,耳边便响起了那首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曲——《年轻的朋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旋律,虽然现在觉得剧本到表演都不无缺憾,但放在当时的确是感人的,也是真实的。我看这部电影时才七岁,但时至今日却历历在目。我在十八岁时也是为着这种电影里宣扬的理想背着家长偷偷报考了军校,以能上C9院校的分数进入了一所名头也颇能震慑人的军校。
尽管二十多年来有太多理想的破灭与现实的失落,但青春的颜色永远保留着青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也是报着能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为国尽忠的强烈意愿,当然这并不妨碍我在今日的大学讲台上告诫学生不仅要热爱祖国,更要热爱自由与独立思考。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并行的一对范畴,其实并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凡人永远没有必要去辨识谁对谁错,因为那就是生命的一部分,缺了哪一个都不完美。一个没有理想的青春永远也催生不出不畏强暴的自由心灵!
可以,贼强
老李的压箱底,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苏桂敏好看!
挺好的 特殊时期的爱情
除了潦草到胡逼的扫射和轰炸,丝毫看不到这是一场两个国家间爆发的正规战争,大篇幅的写信+唱歌+洗澡,插空还背俩英语单词,偶尔路遇俩地头上持刀的瘪三,拳脚过招的段位还以为是课间打闹,即便当作十年浩劫之后开启新征程的样板戏来看也是粗制滥造的制品~
需要用到越战讲献身的时候就用,后来越战老兵闹了,就再也不提了。厉害了。“1979年春天,我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了。汽车运输排长郑冰到某地方医院向他的未婚妻--医生赵丽丽告别。他们在对祖国的安危和个人幸福的看法上产生了分歧,由此他们的爱情也出现了裂痕。郑冰带着苦恼奔赴前线。在去前线的途中,他和赵丽丽的妹妹--卫生兵赵真真相遇。郑冰和战友们来到战地救护所,执行运送伤员的任务,救护所决定每辆车派两名护士随车照料伤员,没料到派来的卫生兵就是他在火车上遇到的赵真真和那批调皮的女战友。随着战争的进展,这群年轻的朋友在前线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女兵们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抹之不去……
1981年
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浪漫,很小的时候对这部电影和主题歌记忆深刻,穿上绿色军装,去实现浪漫理想成了我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孜孜不倦的追求。此中滋味自有感受。不过时至今日,依然对穿军装的青春与纯真的80年代无限怀念!
4.11想看。
《战争与爱情》之内地版,铁林、里京、方舒之年轻版。
看过留痕
尚有十年革命遗风,长于抒情,情溢于心但看过《雷场相思树》后,里面对战的内容就不够真实、过于理想化了。
太难看了,对待战争完全是理想化的,一群女兵嘻嘻哈哈仿佛是去旅游,而且也不懂为什么都81年了要拍个黑白片,周里京好帅啊我受不了了!
祖國,是我最老的朋友,也是我最年輕的朋友。
一切壮观 美好的东西都没有结局 祖国到了 我也该死去了
外战叙事,越战题材,前半部分异常欢快的女性叙事确实为影片整体提色不少,而且还是81年的,几个主要角色形象都非常鲜明,虽然后期有点落入窠臼,对于小知识分子式的伤感同样也做了批判,好在最后也上了前线,女性是独立的,女兵是独立的,似乎也是无性化的
歌神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歌曲还是很棒的!不过这改变不了是一部忽悠年轻人的电影的事实,色魔张铁林好年轻啊,方舒又高又美丽,周里京也很帅。
年轻时的张铁林
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