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战争片中国大陆1998

主演:傅学诚卢奇徐光明郭晓峰赵恒多姚居德丁笑宜古月

导演:杨光远

播放地址

剧照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1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2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3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4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5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6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13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14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15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16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17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18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19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11 04:38

详细剧情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党中央、毛主席战略决策,令刘伯承(傅学诚 饰)、邓小平(卢奇 饰)率二野及四野一部,向湘鄂黔川挺进,对盘距在西南的残敌围而歼之。南下途中,邓小平向邂逅的铁路专家询问成渝铁路的建设问题,并给南下部队及时上政治教育课,贯彻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教导。刘伯承率部粉碎蒋介石(赵恒多 饰)的阴谋,巧渡乌江,活捉敌兵团司令,突破白马山防线,解放西南重镇重庆。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刘文辉(杨次禹 饰)、军政长官邓锡侯(丁笑宜 饰)等高级将领纷纷通电起义,蒋介石丢失了他在大陆的最后屏障,无奈之下,逃奔台湾......

长篇影评

1 ) 这部电影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

这部电影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落下栈道的炮车轮。这个栈道,令我想起走过汉中的褒斜栈道。一野攻打绵阳,路上走过的是张飞入川的翠云廊,那条路上的汉柏。起义部队队列后面的五星红旗和四川的小镇老街。 胡宗南隐忍不发的不快表现得很充分。蒋介石最后的逃离,从此他就永别大陆了。一个残忍而痛苦的背影,他杀了多少党员。 卢奇充分把握了邓公简略而有气魄的说话方式,清澈而坚定。 演宋希濂的演员穿上国军军服好帅。宋希濂最后活到了九十年代,被俘后进战犯营。八十年代被释放后定居美国,组织黄埔同学会。他大概和邓公年龄相仿。1949年邓公45岁,刘伯承57岁。 贺龙进成都,二野分别回重庆和贵阳。解放军就是纪律严明,并且以政治信仰统领全军。如果是军阀,为了抢地盘,早就打起来了。 我单位有两个同事的父亲都是南下干部。他们从山西一直打到四川,然后在雅安安了家。好像他们都是从雅安市委大院出来的。

2 ) 给你张我年轻时的照片

席卷大西南为何用普通话,就这一点就要比大决战系列要差一个档次
不说方言的小平和中正气场明显就弱了 怎么听怎么看怎么别扭
但为何傅学诚说普通话我就没感觉哪里别扭?因而从人物来说反而是刘伯承塑造的最好,胡宗南的演员也很棒。

从严谨性史实资料考证上也明显不如大决战。从剧情上刘文辉卢汉都是值得多描绘描绘的显得有点虎头蛇尾,反而大段出现和进军西南无关的搞建设内容?当然了客观局限可以理解。

看过那篇《非圣人不能用间》就知道胡宗南主力未向云南逃窜的内幕了,总理谈笑间歼敌三十万,也是刘邓如何能席卷西南的一个原因吧

可以注意结尾贺老总风光进驻成都

以及剧终刘伯承自己说加不进一个顿号 真是。。。

给你张我年轻时的照片,我年轻时很帅的啊

3 ) 记录

刘邓演的没话说。

开头的排座次让我忽然对元帅们感兴趣了,查看了十大元帅的历史发现,五个有留学历史,三个大学毕业于讲武堂(有重合),两个黄埔军校,除贺龙仅念五年私塾外,可都是实实在在的高等学堂毕业生。一可见家世都还不错,二可见智商都非常高 谈判: e:十五年(从民国2年14%保守推断)。d:头发都白了。 e:你说多少年。d:我们喝酒。 e:八年怎么样。d:抗日战争才八年。 e:需要熟练工。d:给你一个军和师。 e:你说多少年。d:要一项项精打细算,先喝酒。 .... d:军令状。e:修不出来火车从我肚皮上压过去。 ... e喝倒了。d:打了一个大胜战,两年半通车。 实际上:1952年6月竣工,耗时仅两年,加上重庆解放正好两年半。 批斗一场戏也很精彩。首先是不针对于结果下结论。而是寻求谁下的结论,为什么下结论

宋希濂(对总裁):人在塔在。 宋希濂(对下属):总裁要我们打必死之战,要活命必须脱离总裁的控制。 留下画大饼让死守的其实都是弃子。上头人早就跑完了。 逢场作戏: 叛逃民国加入共产=爱国将领 起义步骤一:起义通电告知全国。 逃兵事件: 赏罚可以,但是不能作践人。

4 ) 淺談《大轉摺》、《大決戰》、《大進軍》系列

電影主要模仿前苏联70年代拍的《解放》,學得還是挺到位的:人家拍了5部,我們拍了9部,而且把人家的航拍長鏡頭也學過來了,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影片共有9部,分為:《鏖戰魯西南》、《挺進大別山》、《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大戰寧滬杭》、《南線大追殲》、《解放大西北》、《席捲大西南》。共拍了10年——1990-1999。

首先我們的學習對象就錯了,我們學的是70年代的苏联電影,當時改革開放已經十幾二十年了,苏联也已解體,所以影片從拍攝手法到思想觀念都很落後。片中用大量片段表現領導人怎麼運籌帷幄,歌頌領導人的偉大功績,具體到最重要的戰爭場面,很水,像放煙火。而且立意也沒有人家深刻。

前苏联電影《解放》,描述的是衛國戰爭,從库尔斯克會戰到攻佔柏林,是抵禦外侮保衛祖國的反侵略戰爭,炮火硝煙中女護士流露出對戰爭的厭惡,到今天看來都很深刻,體現出戰爭的殘酷。而大決戰系列拍的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是中華民族內部的手足相殘,用歌頌的方式去表現,於情於理都不合適。戰爭本身是一種災難,不存在什麼正義或者非正義,何況是內戰,打贏了右怎麼樣呢?戰爭造成的損失和傷亡部也得讓全體中國人名來埋單嗎?不能讓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這纔是後人應該記住的,而不是沉浸在前人的所謂輝煌戰績中不能自拔。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簡編》記載:在整個解放戰爭中,國軍傷亡171.1萬,被俘458.7萬,投誠63.4萬,起義84.7萬,改編29.3萬。合計807.1萬。投誠、俘虜和擊斃旅級或少將以上高級將領1686名。我軍陣亡26萬,失蹤和被俘19萬,負傷85萬,合計130萬,包含支前民兵。

電影對戰爭的殘酷性表現得不夠,通篇我沒有看到一個一槍爆頭、鮮血飛濺或者殘肢斷臂滿天飛的鏡頭,就連拼刺刀的鏡頭都是回避的。片中充滿了濃厚的革命樂觀主義,給人們造成了一種錯覺:我們的軍隊英勇無敵,只要衝鋒号一響,憑著一腔熱血,直接A過去,就能獲得勝利是的。現在只要一有什麼新聞,網上就有人叫囂著打這個打那個的,就是這些電影給慣得。

當然影片也不是一無是處:《鏖戰魯西南》、《挺進大別山》、《大戰寧滬杭》,算系列中拍得不錯的,首先電影時長控制在兩個小時,比較有戲劇張力,而且有一定的人文情懷:

《鏖戰魯西南》中,劉伯承問警衛員天氣情況,要求他正確回答,表現出我們已經不再是游擊隊,而是正規軍了,隊伍要打勝仗,就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軍隊的高級指揮員在打了勝仗的情況下,也不能忘了獲取新的知識,戰爭勝利後,烈士下葬,釘釘子那一下又一下的聲響,好像是在告訴觀眾:戰爭是殘酷的,是會死很多人的,不是RTS遊戲。

《挺進大別山》中,劉伯承有一句臺詞應該被人所記住:“老百姓不是命中注定要跟我們走的。”當老鄉告訴他邨裏有軍隊剛砍了兩棵棗樹修工事的時候,他立刻反應過來,是敵人,因為我們的軍隊不會砍樹。這並不是表明我們的戰士覺悟多高,而是因為軍紀嚴明,警衛連長剛剛因為拿了店鋪裏的一匹布、一袋麪被槍決,沒有人敢犯法。

最好的是《大戰寧滬杭》,影片用歷史膠片和老兵回憶的方式推進劇情,可以說是小人物戲份最重的一部。解放上海時,我們因為要保護市區,不能用重武器,導致部隊傷亡很大,於是戰士們想不通,提出了“到底是要資產階級的大樓還是要無產階級的生命”這種要人命的問題時,27軍軍長說的那段話,現在的當權者也應該好好聽聽:

“你們問我為啥不開炮?問我是要資產階級的大樓還是要無產階級的生命?好,我現在問問你們:如果旁邊的房子裏住著你們老婆孩子、父母雙清,一顆炮彈落下來會是什麼樣的後果?你們敢下開炮的命令嗎?你們大家都低頭看看,心口上寫的什麼?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是解放人民的。誰說大樓是資產階級的?明天就是無產階級的,上海就是我們的家。400萬父老鄉親兄弟姐妹,都是我們的親人。”他們會拿老百性當親人嗎?

5班最後一個戰士在彈雨中倒下,此時,一聲嬰兒的啼哭忽然響起,一個新生命降生了,上海也快要解放了,一個新的時代就要到來了,似乎也帶一點兒宗教意味。

最後一部是《席捲大西南》,影片最大的進步就是同期收音,著重表現劉鄧之間的友情,鄧小平和鐵路專家商議成渝鐵路的建設,預示著戰爭應該結束了,“中華名族的血流得夠多了”,片中唯一一句有分量的臺詞。

1998年,美國斯皮尔伯格拍出了經典主旋律戰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而我們81廠的主旋律電影卻繼承了20多年前落後的拍攝手法和思想觀念,絲毫沒有意識到我們已經是正規軍,不再是游擊隊了。

2007年,馮小剛拍《集結号》,找81廠做特效,被拒絕,他們認為片中解放軍不夠正面,最後特效是韓國人做的,做得很棒,可以說81廠錯過了難得的一次轉型機會。

主旋律電影一定要有人文情懷,這樣纔有人看,像《愛國者》、《光榮戰役》、《拯救大兵瑞恩》、《風語者》,都是不錯的主旋律電影—。我們也不指望內地能拍出像《現代啓示錄》、《黑鷹墜落》那樣帶有反思的主旋律電影了,《集結號》勉強算一部吧,但有一個現實是要面對的:美國的主旋律電影是拍給世界人民看的,中國的主旋律電影自己人都懶得看。

“彈棉花呦彈棉花,半斤棉彈成了八兩八,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81廠這床舊棉花,因為沒有人能彈,沒有人敢彈,最終成了爛棉花,被歷史所淘汰。

5 ) 席卷大西南

二野在一野和四野配合下,大迂回分路向西南进军,歼敌90万人,粉碎敌军偏居一隅负隅顽抗待机反攻的企图 成渝铁路,何时通车? 一无所有,如何研究呀? 你这态度就不科学了嘛。汉阳炼钢厂不是搬到成都?钢年产量,以及桥梁不都可以利用来造铁路嘛,虽然都是从敌军的陈修和那听来。(刘邓俩人都是川人,为西南建设一直贡献) 三战打不起来,偏安一隅之后还有三种选择,落草为寇,削发为僧,漂泊海外了此一生。还请各位准备多几双草鞋,往后我们没有车坐,没有马骑,恐怕连好走的路也没有啦。(宋希濂语) 校长的亲笔信还要不要保留? 说了一辈子的空话,打了一连串的败仗。 敌人不是被我们打垮的,都是被我们追垮的 西风落叶,踉跄脚步,不甘失败的蒋总裁,无可奈何地逃去台湾。(各地要求起义拥护我军) 我们流血流的太多了,只要接受改编,多一份建设的力量,就是多一份功德。(格局可就大了) 不见真佛不烧香啊。(看不到我方的全权代表都不敢拿出起义通电) 软骨头。(指通电) 阁下的骨头硬,可惜太脆了。 现在,放在我们之间的是一条长江。我去南京(办军事院校),你在重庆(西南建设)。君在江之头,我在江之尾。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之间也是不可能违背这条规律的。 是啊,真正13年了,再远的距离,再长的时间,再大的天灾人祸,都不能把刘邓分开。因为刘邓不仅仅是我俩,更是谁都改变不了的历史。(永远的情谊,即使在命运洪流的推动下)

这部延续大转折中刘邓的携手,俩人真正地解放家乡,战争戏更像是过渡,依然有流血有牺牲,但双方的态度和这时的背景(建国后的建设)显得更为关键,不管怎么说,从制度上,从建设上,从思想上,巩固而且为之奋斗终身的先辈们,在时代面前谱写的章曲催人泪下,华丽起敬

6 ) 成渝铁路 逃兵事件和刘邓情分 文戏满分

大转折两部曲 大决战三部曲 大进军四部曲 90年代后期9部反映解放战争历程的电影中,目前看了八部,只剩一部大战沪宁杭尚未及看。一个强烈的感觉,刘邓作为主要主角的《挺近大别山》和《席卷大西南》格外用心 分外好看。《挺近大别山》牢牢抓住了我们党的军队四进四出大别山,和当地群众的情深怨侬这个点,从片头大别山的远景到村头的坟地再到村落墙上“一人通共 全家杀绝”的血腥标语,草蛇灰线,发展到司务员接锅,直至刘邓探访祖孙二人,环环相扣,令人唏嘘,引人思考。大别山部队发展中段,分成前后指,刘邓分开,刘意外被围,邓发了老急;而后邓向刘发电通报发展情况,尾部一句“生日快乐”;两个情节把刘邓二人的情感刻画地深刻而可信。而这部《席卷大西南》最亮点的三处,一是邓小平为成渝铁路在火车上喝多了,几多潇洒几多浪漫,四川没有一寸铁路、天府之国要有自己的大动脉,我是娃的时候就这么梦想,深情啊;二是邓小平处理逃兵事件,来自辽县(左权县)吃不了南方苦的北方兵想逃受辱,一句左权就是穿草鞋吃大米的南方人说服了逃兵,一句你们支部谁是书记,支委是怎么讨论这个处理意见的,把支部议事的原则说了个透;三是刘邓临别,刘邓之间加不进一个顿号,如今隔一条长江,深情。剧情紧凑精彩,金句连连,第一次作为一个观众觉得拼字幕尚不足以表达某段剧情的精彩,想要搞一个甚至是多个小视频,让更多的人看到。

短评

没想到是1998年的片子,成片质量超高

4分钟前
  • tottal
  • 力荐

再远的距离,再长的时间,再大的天灾人祸,都不能把刘邓分开,现而今刘伯承葬在河北,邓二撒入大海,死后没能凑一块。宋希濂欲举枪自尽行为原来事实如此。

8分钟前
  • 云中雨阳
  • 力荐

”此人够得上我党最优秀的党员了““尚未入党””为什么?“”地主家庭出身,没人敢介绍“”有两个人愿意当他的入党介绍人,一个是军阀出身的刘伯承,另一个是洋鬼子出身留学法国的邓小平

13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开头的排座次让我忽然对元帅们感兴趣了,查看了十大元帅的历史发现,五个有留学历史,三个大学毕业于讲武堂(有重合),两个黄埔军校,除贺龙仅念五年私塾外,可都是实实在在的高等学堂毕业生。一可见家世都还不错,二可见智商都非常高谈判:e:十五年(从民国2年14%保守推断)。d:头发都白了。e:你说多少年。d:我们喝酒。e:八年怎么样。d:抗日战争才八年。e:需要熟练工。d:给你一个军和师。e:你说多少年。d:要一项项精打细算,先喝酒。....d:军令状。e:修不出来火车从我肚皮上压过去。...e喝倒了。d:打了一个大胜战,两年半通车。实际上:1952年6月竣工,耗时仅两年,加上重庆解放正好两年半。批斗一场戏也很精彩。首先是不针对于结果下结论。而是寻求谁下的结论,为什么下结论

17分钟前
  • Feem
  • 力荐

98年,全国各地城镇都在大建设,拍大战片再也没有完整的真外景可以用了,大西南的城、市、镇,连条完整街道的镜头都没有,看得好憋屈,不过呢,哪怕只是一个街角,一处院落,也好歹都还是真古迹,看着还是舒坦。

19分钟前
  • 高玉宝
  • 还行

制作上还是《大决战》更精致更有代表性,《大进军》系列没有什么大场面,主题也太直白,但在细节上的一些表达还是挺打动人的,和《红星照耀中国》一起看,能明白为什么是我军取得了胜利。ps.刘邓这对儿太可爱了!观影于2020年10月1日,祝福祖国,感谢先辈。

24分钟前
  • 轻风羽
  • 推荐

棒棒丢了狗咬人

26分钟前
  • nobita
  • 力荐

292

27分钟前
  • 晓思丽英
  • 推荐

国军衰哦

28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这算很不错的一部。

31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刘邓两个字,是多少先辈们一辈子的回忆,抹不去。我刘伯承不是李逵,不会丢下老娘自己离开。16 岁就留学法国的邓公,开了眼界,所以才有后来的改革开放吧。

36分钟前
  • 波波
  • 力荐

c6

40分钟前
  • 东哥
  • 很差

蒋恐怕是想重复抗日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占据西南腹地,但人心已失全线溃散,只落得仓皇逃离。底下的国军将领反正打不过,抵抗不如起义,晚投降不如早投降。唯有胡宗南和宋希濂等少数还还负隅顽抗。因为大多没怎么打,这一部里的战争戏是最少的。刘邓从1938年开始合作,直至1950年足足十三年时间,历经抗战、解放战争从鲁西南鏖战的大转折开端、大进军直打到四川家乡,真正的衣锦还乡。

43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课上看了刘邓离别的片段,笑得我,哦不,是感动得眼泪都出来了~教室起哄必备佳品啊!

48分钟前
  • 吃饱了撑着了才
  • 力荐

1.要感谢民间字幕组,天哪怎么会有这么天使的宝藏B站up主。2.这简直两口子。。这是我在2015年9月18日的评价,嗯,不收回,真的拍得就像是两口子,这段情谊肯定有艺术化的成分,但也让人动容。3.这一部的同期声是一个大飞跃,很能见到各位演员真实的台词功力。4.这个片子可能是整个系列里最有小心思的一部,实际上说了很多邓政委建国后的政策和风格。重视建设,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不要反攻倒算,不要作践人,要给中华民族多留一分元气,这也是整个系列里让人看着最舒心的地方,解放战争功绩再大,终究是手足相残,一昧地宣扬流血还是让人不适,该花时间说说止血了。另外,毛主席的指示有一些还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比如重庆就不是上海,刘邓就不完全是林彪。5.要是彭县那个火灾如果是为了拍电影又重烧一遍,在这个时代还是不太可取

52分钟前
  • 丑嘴唇
  • 力荐

也是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的啊

55分钟前
  • HH
  • 还行

打过长江后,解放全中国!

56分钟前
  • 禾一
  • 推荐

文戏依旧充满话剧腔~

60分钟前
  • 知心姐姐卢先生
  • 还行

制作精良,神还原历史人物。战争场面宏大残忍,真不容易也太伤国家资源了,都是国民党的老蒋的错。刘邓13年好基友,胡宗南逃跑了。现在看来唯有起义才是解放台湾省的最好方式。

1小时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力荐

演邓的同志表演痕迹太重。有些话,由刘邓本人说,就显做作,不如做旁白,会自然很多。这部比前两部要差劲哦!

1小时前
  • 九段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