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八角笼

剧情片中国大陆2018

主演:魏小欢薛祺张帆王美英赵诗朦龙昇王心海

导演:程远

播放地址

剧照

八角笼 剧照 NO.1 八角笼 剧照 NO.2 八角笼 剧照 NO.3 八角笼 剧照 NO.4 八角笼 剧照 NO.5 八角笼 剧照 NO.6 八角笼 剧照 NO.13 八角笼 剧照 NO.14 八角笼 剧照 NO.15 八角笼 剧照 NO.16 八角笼 剧照 NO.17 八角笼 剧照 NO.18 八角笼 剧照 NO.19 八角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4:45

详细剧情

女拳击手韩冰由于赛前对手的挑衅,在比赛中击打对手后脑勺犯规被红牌罚下输掉比赛,赛后遭到解约。激战搏击馆由于拳手离去面临降级危险,馆主霍白羽邀请韩冰加入,帮助激战搏击馆保级...

长篇影评

1 ) 导演王宝强,Respect!

观看《八角笼中》的过程中,我数度落泪。

为孩子们的坎坷命运,为大山人民的贫穷闭塞,为向腾辉的无奈处境,为追寻理想的艰难跋涉,为幸福生活的遥不可及。

更为了王宝强的真诚、拙朴,以及坚守。

很多年来,我们一直没在大银幕上,看到如此简单真诚的表达和讲述。

不套路,不煽情,不刻意,不浮夸,只有踏实稳定的讲述节奏,像推土机那样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段讲述,推倒每一处障碍,在现实困境中腾挪周旋,一点点接近自己的目标。

这样质朴的导演方式,可能只有王宝强会选择。

也只有王宝强能拍出如此扎实沉厚的《八角笼中》,平视苦难的真诚坦然,追寻理想的热血励志,还有细致铺排的良苦用心。

六年时间悉心打磨,王宝强终于一雪《大闹天竺》的前耻,而我们终于也有了一部深刻厚重的体育电影。

01. 够实诚!质朴讲述拳拳到肉

除了王宝强,很难再找出一个导演会用这样的“笨办法”讲故事。

影片直接从视频热传而身陷争议中开始。

43岁的向腾辉经营着砂石场,一个鱼龙混杂的江湖地带。

他有过格斗冠军的辉煌过去,也经历了从高峰跌落谷底的人生挫败。

细节都没讲出来,王宝强坐在那里,观众便已经看到了背后的这些故事。

他在“树先生”的角色中,已经展现过自己的贴切演技,特别是有关这样的底层人物。

看起来似乎格格不入,可是几秒之后,又显得自然契合。

接下来,则是大泷山的贫瘠山野,和孩子们的放任散漫。

我们都知道,大泷山就是大凉山,孩子们用石头拦路,抢劫过往的汽车,没有父母管束,没有固定居所,甚至不偷抢就没有一顿饱饭。

家在哪里?在陡峭山脊的土坯房中,要花半天时间才能爬上去。那里还有虚弱的姐姐,她过早婚嫁,难产伤了身体,还有导演隐藏起来的悲剧,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山区,女性的命运从来都无法由自己掌控。

影片中的这些,与曾经真实的凉山州,简直如出一辙。

拦路抢劫,重男轻女,放任自流,都是真实发生着的生活场景,至今仍然让很多人心有余悸。

王宝强没有掩饰,也没有夸张,而是如同纪录片一般叙述出来。

向腾辉也不是圣人,他只是个普通的商人,市侩、势利,曾经的格斗理想和对人的怜悯善意,像火星那样被深藏于心。

然后,王宝强开始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加上无数细节,推动着向腾辉的良心发现。

一开始是利益驱动,找来流浪的孩童,完成最初的格斗训练。结果因为金主入狱戛然而止。

可是,他的格斗理想被再次点燃,他的怜悯和善意也被面前的贫苦所激发。

向腾辉决定做点事情,为孩子,也为自己。

片中的王迅问他:我们这样子混下去,还像个人啊?

是啊,生而为人,总该做些与利益无关的事情吧?

于是格斗的事情还得继续,对于这些孩子,“格斗就是唯一的出路”。他也在努力斡旋,希望为孩子们找到合理合法的身份,希望得到更大层面的支持,尽管这一切困难重重。

片名“八角笼中”自然是指拳击格斗的八角笼,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牢笼困局”,处处都有限制,不得不隐忍周旋,力求安稳出场。

向腾辉如此,王宝强也是如此,身为导演的他,也在面对着自己的困局。

导演首秀《大闹天竺》口碑崩塌,被各种嘲讽讥笑。说这个“傻根”自我膨胀,以为导演等同于演戏,结果彻底搞砸;

口碑崩塌,票房滑落,意味着难得再有资方相信你的导演身份,拿着剧本就再难找到投资。

还有被前妻出轨背叛,更被卷走大部分资产,还要靠好友陈思诚接济才有钱交税费。

可是王宝强什么也没说,不诉苦,不解释,默默开启《八角笼中》的筹备,用了六年时间,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实诚,而且还是在喜新厌旧的演艺圈?

因为他是傻根,是唯一亲自领取“金扫帚奖”的导演。

他没有变,经历了一大堆背叛、纠纷、低谷、嘲讽,王宝强还是站在那里,默默完成自己的事情。

这份勤勉务实,这份真挚敬业,值得我们心怀感念。

实诚的王宝强让《八角笼中》也显得无比贴切。

比如正宗四川话,仙人板板、假打、光勾子、锤子、巴适,几乎不会有出戏的时刻。

比如细致伏笔,卧床的姐姐成为重要的情感支撑,最后坐在观众席上;还有打水漂的隐喻,最后由片中的苏木亲口说出来。

比如认真对待每个镜头,《八角笼中》非常典型地轻演员重幕后,很多行业大咖都在默默付出,做音乐的王宗贤,担纲摄影的罗攀及团队,都是经验丰富的专业能手,让《八角笼中》有了超越均值的厚重质感。

于是很多画面都堪称经典,比如向腾辉和孩子们站在卵石堆上,月光在物体上映出了银白色冷光,王宝强和孩子们相对站立,仿佛都在等待着命运的回答。在那个重要的选择时刻,生出了某种神圣感。

而正是这份朴实沉稳的讲述,让我们感受到故事本身的质感,也感受着影片不断传来的现实力量。因为任何套路也代替不了真诚,而任何花招在实诚面前也显得虚弱空洞。

02. 够热血!挣脱困局全力追梦

和片中的孩子们一样,王宝强自己也亲身经历过全力追梦的拼搏阶段。6岁开始习武,8岁成为少林寺弟子,13岁只身北漂,开始自己的群演生涯。

身无分文,没有退路,只有在北京咬牙硬撑。直到被导演李杨相中,参演《盲井》,从此有了正式作品。

他非常理解追梦路上的坎坷艰辛,懂得光芒和成就背后的痛苦辛酸。

这也是他选择“恩波格斗故事”的重要原因。因为他明白这些投身格斗的孩子,以及背后的组织者,一定有他们自己的苦衷,有值得书写的故事。

事实和王宝强预想的一致,这是一个类似于《我不是药神》的困局。

如果没有人关注,孩子们就会在底层贫苦中自由生长,偷窃拦路都还是起步,违法犯罪、身陷囹圄是大概率的下场。

投身格斗,打出成绩,是他们寥寥可数的出路之一。

可是这又触及到更多的规则约束和社会道德,向腾辉不得不直面这些冲突。

也正是这些冲突困境,让追寻理想的过程更为热血澎湃。

因为一帆风顺不成为故事,真正的理想主义,是在认清了现实真相后,依然保持热爱。

向腾辉决定放手一搏,为了孩子们的唯一出路,为了他自己的格斗梦想。

向腾辉在片中真正出手过两次,一次对欺骗他服下禁药的教练;一次对冷漠无情的商人。

他也哭了两次,一次面对母亲,痴呆失忆的母亲认不出儿子,却心心念念要变卖家产支持他的梦想。

还有一次面对孩子,懊悔于将他们转手给唯利是图的俱乐部,结果害得苏木断骨,马虎再次走上拦路抢劫的歧途。

辗转回旋,他终要对孩子们负起责任来,因为是他带领他们走上格斗之路,孩子们都把他当作干爹,再生父亲。

还有两句让人破防的台词促使了向腾辉的转折。

肖央饰演的无良商人对向腾辉轻笑道:大泷山的娃儿,你管得他们咋个办?

利欲熏心,冷漠无情,唯利是图,根本不管他人死活。

王迅则提醒他:你不想有一天,你再隔着这层玻璃(监狱)看那些娃娃嘛?

向腾辉不能,他还有一个人最起码的良知。

于是他带着孩子们喊出口号:生如野草,不屈不挠;中华格斗,威震四方。

那段场景像极了《摔跤吧爸爸》里面的训练段落,也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什么叫作体育精神,那就是心神合一,专注精进,只问前路,不管成败。

这份热血慷慨,又何尝不是王宝强的亲身写照?

他不甘心《大闹天竺》的失败口碑,拿着金扫帚时,感觉自己辜负了信任他的观众。

于是坚持要将“恩波格斗”的故事改编出来,而这个事件涉及到各个方面,他都需要去沟通。除此之外,还要亲自投身到凉山州,去切身体会那里的生活,大山中人们的贫困苦难,以及孩子们真实的内心诉求。

王宝强独自做完了这一切,然后发现自己没有钱完成这部电影。

当他花掉了自己全部的钱,结果拍摄工作还没有完成。

陈思诚二话不说,直接转账保障他的后续拍摄。

自助者,天助之。王宝强的实诚换来了真心的情谊。不仅有好兄弟陈思诚鼎力相助,当年与他合作的刘若英、刘德华也现身演唱主题曲,更有肖央、李晨、王迅、刘桦、王大治、赵亮等大批圈内好友的友情参演。

影片的最后一幕,苏木终于站上了格斗冠军的拳台,挑战卫冕金腰带的巴西拳王。

这一场戏,很容易拍成洒狗血的套路结尾,在《霍元甲》《叶问》等等前作中,类似的结局屡见不鲜。

但是王宝强没有选择取巧的方式。

他将画面处理成《愤怒的公牛》那样的黑白色与颗粒感。慢速黑白画面与彩色记忆场景交错切换,追梦路上的点点滴滴,成为支撑苏木反败为胜的关键。

苏木不仅是为自己而战,为看台上的姐姐,为铁窗里的马虎,为暗影中的向腾辉,也为每一个梦想着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舞台的孩子。

他和向腾辉一样,和王宝强一样没有退路,他们都见识过阴影,都体验过挫败,都经历过曲折起伏的人生走向,当理想就在触手可及的前方,他必须不顾一切,全力搏击,才能不辜负自己夸下的海口,才能真正对得起信任和关爱自己的人。

苏木成功的时候,向腾辉点燃雪茄,转身从赛场的一角走入阴影。那一刻的他深藏功与名,竟然有了《教父》一般的深沉与肃穆。

03. 够用心!意蕴内涵饱满深刻

扎实讲述,热血展现,最终堆积起《八角笼中》的沉厚与深刻。

人性的复杂已在前文书写,逐利的商人也会心生怜悯,伪善的校长更懂得随时变脸。

还有更核心的命题,那就是公众舆论究竟是客观记录,还是随意的道德批判?

突然爆发的网络舆情,将向腾辉推到漩涡中心。国家政策、社会民意和现实真相,究竟该如何权衡?

而当事者孩子们的真实诉求,又是否有人真的关切和理解?

向腾辉在电视节目上的暴走和倾诉,与马虎表演的双簧,正是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

向腾辉在镜头前的诉说话糙理不糙,所有人都站在道德层面指手画脚,都搬出规则条款来絮絮叨叨,可是有谁考虑过孩子们的出路?有谁真心想保证他们的生存,满足他们最基本的诉求?

在这之前,出现了全片唯一一个写意镜头。那就是大街上出现的变脸和喷火表演。

脸谱映照在向腾辉脸上,也喻示着这个男人内心的复杂变化。

纸上谈兵何其容易,真正要在社会上做成一件事情,我们是不是真的要在八角笼中游走?是不是真的要准备好各式各样的脸谱,随时准备变脸?

这是电影对每位观众发出的拷问。

还是到影片结尾,所有的人凝望着苏木,等待着一个预期中的胜利。

这时,却出乎意料地响起了莫西子诗的吟唱。莫西子诗同样来自大凉山,以音乐而非格斗走出了大山,音乐与画面搭配,引发了更深远的思索。

回归人性,回归山野,也许是解决如此困境的道路之一。

荒野群山、天地日月,都在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有时,何必纠结和顾虑那么多的东西?

就像向腾辉,就像王凤,就像苏木,我们只需要忠于内心,抱持最纯挚的信念、道德和热忱,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便能像王宝强那样,最终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与钦佩。

2 ) 史今让三呆子明白了生命的价值,这一次轮到向腾辉!

今天跟朋友聊电影,问我有什么推荐的影片?我思考过后说:八角笼中。朋友大笑,认为我在为配音打广告,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告诉他我是在非常中肯的给他推荐电影。

朋友问我原由,我说:“我去过宝强大哥的家乡,对他也有一些了解,其实大多数人羡慕刘强东,不如多看看王宝强。”

2003年,22岁的宝强出演了自己人生第一部电影《盲井》,在经历过三次高强警报意外塌方风险之后,电影终于圆满完成。把得到的2000块片酬寄给母亲1900块,用仅剩的100块买了一部二手手机,刚刚走出手机店,他被四个混子围了上了,要他交出手机,王宝强说:“我身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给你们,就是手机不行,这是我的命。”

经过一场激烈的交锋之后,王宝强满身疼痛衣衫褴褛的回到了自己的出租屋。他自己回忆说,那一夜是他这一生最难煎熬的一夜,他想了很多很多,在泪眼婆娑中他慢慢睡了过去。

第二天,他接到了冯小刚的电话,邀请他面试出演《天下无贼》,接电话的时候宝强浑身上下物品中只有那部二手手机是完整的。

机会这个东西,只有命运不怎么眷顾的人才明白它的珍贵,恰如希望是“死”过之后的人才能感觉到的一样。

史今把三呆子从下榕树“骗”到明白了生命的意义,这一次,轮到向腾辉成为他们的史今了。

7月6日,八角笼中,宝强大哥加油,顶你!

3 ) 用双手去打出属于自己的未来吧

大家好,我是演员史彭元。电影《八角笼中》上映了,这段时间跟随八角大家庭一起在全国各个城市路演,感受到观众们的热情。每一站路演,每一场见面会,都是大家对电影的支持。除了感激外,触动很多。还有一个月我就18岁了,对于一名新人演员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成为了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节点。从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逐渐有了更坚定的信念,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八角笼”,我也在不断的寻找那个出口。

当收到剧组的正式邀约时我非常的激动和兴奋,我从小就看宝强导演的戏,不管是《Hello!树先生》还是《一个人的武林》我都反复看过很多遍。还有就是我一直都热爱散打拳击,综合因素使我对剧组生活十分期待。但当我为了角色开始训练的时候才发现热爱与痛苦并存,一切并不容易。高效减脂与力量训练,在那个时间段成为我要迅速解决的难题。一开始我还有点小自信,自以为觉得有点底子,应该问题不大。但真正开始训练之后,我发现差距是巨大的……

第一阶段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是叠加着来,配合体能训练塑形必须吃减脂餐,每天只敢吃两顿,每顿也是少量。因为影片中苏木主攻地面技术,所以针对技术训练要求拳击和地面同步进行,每天四个小时的训练,两个小时是拳击,两小时是地面训练:从空击到动作定型到实战,这需要我抛开一切浮躁,耐住性子去一点点学习,保证精准。

第二阶段转战场馆,就开始进入到与教练们的实战阶段,当时成都炎热的夏天,心和身体一起煎熬着。每天至少4个小时先固定练习一系列基础动作,然后实战、实战、不断地实战,保证每一拳的速度和爆发力,目的是为了在拍摄过程中能够更加真实。不止是我,永胜哥也一样,甚至有时候我觉得累到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他还在继续挥拳,每一拳都像狠狠击打在我的心脏上,激起我的战斗欲,这段共同的经历让我们戏里戏外的默契像一根隐形的线连接彼此。

其实我一直很担心身材问题,离专业格斗运动员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但也只能逼自己拼尽全力去控制饮食、提高训练强度。有时候晚上12点收工后,我就再练到凌晨2点,第二天起来继续拍摄,在没有戏的时候也泡在馆里。能想到的方法基本上都尝试了:登山、跑步机、腹肌撕裂、椭圆仪、跳绳、暴汗服,结果是脂肪和肌肉一起掉,肌肉线条没达到理想状态,直到拍摄最后一场戏时,依然对自己不够满意。

影片中最后一场戏,因为宝强导演力求真实,所以拍摄时基本上就实打实来。最开始得知我的对手演员是一位来自巴西的专业综合格斗运动员时,一方面我很担忧自己的能力是否完全支撑的下来;一方面也和很多观众网友一样存在困惑,感觉苏木和对手的体型差很多,正常生活中,两个人应该不是一个量级,打不到一起去,为什么会在片中这样安排?

直到我经历完这段拍摄,看到最后影片呈现出来的时候,完全能理解到苏木这个角色:他的人生,为了自己,为了一路走来的教练和兄弟们,最终靠信念以弱胜强,为他们的人生打出了色彩。人生的“八角笼”不只是那场格斗擂台,更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生活也许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强壮的地方,战胜它!

幸福的是,我身处在八角这个大家庭中收获颇多,在现场能感受到宝强导演对青年演员的耐心以及关切,也被宝强导演在现场对待电影认真严肃的精神所打动;永胜哥像哥哥一样,给予我充分的鼓励,我们并肩战斗;我的四川话多亏了迅哥的指导和帮忙,在现场高强度的工作中还幽默风趣的给我们加油鼓劲;祎曈姐戏里戏外都像姐姐一样关照我,给我温暖的鼓励。还有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幕后老师们:摄影指导罗攀老师、造型指导吴里璐老师、动作指导庄元章老师……从拍摄至今,大家一直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奋斗着。

电影上映了,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观众的反馈,无论鼓励还是批评,我全部都接受,没有呈现完美状态,这是我非常大的遗憾,这些声音会转化成我继续努力的动力。感谢这段珍贵的经历,我和苏木共享了一段成长的时光,和自我“八角笼”的搏斗中,有战胜困难的欣喜,也有不那么满意的沮丧。幸运的是当时16岁的我和团队的哥哥姐姐在那段时光遇到了这个剧本,与苏木相识。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苏木,如果他的人生中有某一时刻是最想留住的,我想应该就是预选赛冠军的时候,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在身边,无论走到多远,苏木也想带着这个大家庭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最后,再次感谢《八角笼中》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为我付出心血,感谢所有观众的鼓励,无论之后我的人生中还会遇到多少“八角笼”,我都会带着这部戏、这个角色留给我的珍贵记忆,坚持下去,努力前行!

4 ) 只是又一个"人之子"的生命被糟蹋

本片自立项至开拍至在上影节展映,一直都处在我年度期待的国产电影序列前端,但期待中依然怀有各种忐忑,担心这个题材会在经历审查的过程中层层受阻,担心王宝强第二次执起导筒可能还是过于青涩,担心现实议题会被迫走向励志和燃向叙事。

很不幸的是,我所有的担心最终都被鉴证为真,《八角笼中》亦在八角笼中拍,但是我仍然看到了影片很多桥段中乍现的可能性,它并没有因现实因素而在以上方面下坠到谷底。

片中孩子们在砂石场跑步的时候曾经喊过“生如野草”的口号,而整部戏展现的生命的状态,人的可能性,甚至这部戏本身,也呈现出一种野草的姿态。他们或许都不得不接受一次又一次被修剪地整齐的宿命,但倘若雨疾风骤,他们瞬时间绽放的自由与野性的生命力,会盖过曾经异口同声的“太平”的高喊。

我看到原野上两人争斗在赤身裸体

故事的发端是江湖骗子肖央想蹭08年奥运会的热度,准备自己搭台,让前格斗冠军男主角来唱戏,成立当地唯一的少儿格斗俱乐部,为他自己的品牌招商引资。于是男主将计就计,“黑吃黑”当地喜欢在公路边扎车抢劫的孤儿帮派,把他们集体拉进俱乐部训练格斗。结果俱乐部刚成立,肖央就因为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被捕,金主落网,但男主也不忍让孤儿继续过回小偷小摸的日子,于是将计就计带领这群孩子继续格斗训练,想要打出大山。

不同于传统体育片“打怪升级”的主线套路,《八角笼中》从头到尾没有树立任何核心反派角色,主角并不是以在某个阶段打倒某个强敌的方式成长的,因为对于主角团而言,最大的反派就是大山、是生活,是可见的笼网,是无形的屏障。

因此随着主角不断练拳提升格斗技巧的过程,他们一直在挑战自己生活的上限,他们作为“大山里的野草”生命的上限,这才是本片的叙事主轴。

格斗为主角的生活第一次带来真正的转机是男主带史彭元和陈永胜去朋友的娱乐厅打假拳给顾客助兴。第一次被带进八角笼,被带进公众视野展示格斗的二人最初非常局促,假拳的假把式也挥舞地十分生涩,但是随着老板和男主逼迫的呐喊,两人为了挣到这离开山村之后的第一桶金,拳脚渐渐变得生猛。

最终男主角带着鼻青脸肿但收获颇丰的二人去洗脚店洗脚,三人虽露出如释重负的惬意表情,但是逼仄阴暗的包房也在提醒着他们,从山村走到县城这还远远不是他们最大的可能性,他们的天空远不止如此低矮。洗脚店通常也作为小镇青年破处的符号,他们又在八角笼中见了红,不过这是他们和黄土与大山的初次交手,是他们与残酷的生活的首次交锋。

后来两个孩子的格斗事业一路上升,一路打到全国大赛的预选赛冠军。

但好景不长,因为男主角的俱乐部最初的建立动机是训练孩子们在地下打假拳盈利,现如今被人举报后在媒体发酵,组委会便取消了两个孩子的参赛资格,男主角也一夜之间成为大街小巷人人喊打的地下黑拳头子。

很多人穷尽一生都难以摆脱原生环境在自己身上打下的烙印,尤其是当他想要自下而上完成阶级跨越的时候,他原本出生的阶级在自上而下的凝视中往往带有原罪,于是上层人会轻易地调动起一切在他之上者对于那些伤疤和烙印的歧视,将他再次推向深渊。

于是男主角不得已只能解散俱乐部,把曾经的学徒都签进城市中更优良的训练中心,自己重新回到乡镇做棉花生意。

而一次回乡送货的过程中,男主角偶然发现在这一年间陈史居然因为遭到霸凌而不得不逃离新俱乐部,又一次回到山村乡道边抢劫。在陈永胜被逮捕后,男主又重新下定决心,将自己燃烧殆尽换得了史彭元得以再次站进八角笼的机会。

在第三幕的决战中,史彭元走进场馆时的第一组镜头里,声、光、电的表现力都被做到极致,震耳欲聋的音乐与呐喊,耀眼闪烁的灯光中史彭元披着红色的拳击斗篷走向赛场。但是当比赛真正打响,一切的画面忽然变成黑白。

在最需要调动情绪和强化视觉感染力的一场戏王宝强却选择了最克制的表现方式,因为这场战斗的核心并不在敌我的格斗动作本身,史彭元此刻真正要战胜的“超量级”的对手也不在场上。

这是在男主角已经为他完全牺牲自我之后,他作为这个大山里的俱乐部走出的“独苗”,为整个山村,为所有“山里的孩子”,为这一路而来走散的所有战友们,为此刻在散场通道焦急的注视着赛场的男主角打破生活与现实压迫他们的最后一层阻力的一战。

这场比赛的每一拳每一脚都浓缩着他从砂石地走进塑胶场途中全部的血泪汗水,面对正统练习过巴西柔术的“科班出身”对手,他最终使用最擅长的地面战术逆转战局完成KO,又是一次“自下而上”的反抗,并且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我回以赤练蛇、猫头鹰 和冰糖葫芦

自《我不是药神》以尖锐的现实题材在大陆口碑票房两开花之后,想要复制其奇迹的创作者首先效仿的就是其中“勇哥”式的人物角色,本片中王宝强饰演的男主角也不例外。

一开始王宝强以只贪图物质的既得利益者身份出现,为了获利才同意肖央开设俱乐部的做法,但是当利益迅速的消失,留下的一地鸡毛却引起了他心底的善良与同情,决定依然接过俱乐部带领孩子打出大山。

其实我认为王宝强在此片中开启这段征程的发端要比药神中的徐峥可信的多。

除了在王宝强前往陈史二人家中发现只有残疾的姐姐操持家事,出于物质上的同情想要出手相助以外,他自己也在这群孩子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他曾经也是从这大山打进城市的一份子,但是却被城里他所陌生的阴险游戏规则戕害,重新跌入谷底。

他看着这些孩子如果继续当下的生活,大概率只能在若干年后从事着和他一样的职业,一生在破败的棚屋或阴冷的窑洞里度日,因此他想要在孩子本身上尝试种下希望的种子,再现当年自己的奇迹。同时陈史二人卧病在床的姐姐也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们都想要为自己的弟弟/儿子能够脱离这片土地自由地生活而呕心沥血,但也都被现实击垮躺倒在床,可即便身体不再支持,口中不停地碎碎念也时刻不离他们牵挂的人。

因此男主角再次披挂上阵,不只是带领山里的孩子冲破牢笼的征途,也是一个曾经即将站上巅峰的底层人重新向上层阶级复仇的过程。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但此时此刻它将是战歌,识破百蝶巾遮罩的谎言,醒悟山中的泥土与它并不相容,当男主角重新站回赛道之时,仍是以一个小镇青年,一个斗士的姿态迎战,和当年一样。

但男主角的人物完成度也有很多令人不能满意的地方。

首先是和《药神》如出一辙的一个剧作误区,就是当男主角“由人变神”,即当他的生意不再能获取任何物质利益的情况下,内心的推动力其实并不能从现实上支持他继续这项事业。也就是在史彭元和陈永胜离开镇子开始全国比赛,而王宝强继续在俱乐部教课的这个过程里,他们不能打假拳赚钱,王宝强原本的生意也结束了,但是俱乐部扩建了,还加入了文化课教学,难道这些自己都可以靠陈史二人的比赛奖金支持吗?

那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父母一拥而上让王宝强把他们的孩子都收下的时候就是看中了他的俱乐部包吃包住包学习还教格斗这一点,但是现实是很多真正的福利院、孤儿院在没有名人捐赠和政府大力扶持的情况下硬件设施都很紧张,王宝强这样的处境又怎么可能支撑他完成这样的事情呢?

从人物成长的角度讲,其实王宝强这个角色本质而言在本片中几乎是不存在任何成长的,因为他进入这故事时就已经是经历过一套完整的、标志的人物成长路线的状态了,他已经认识到社会规则的残酷,上层阶级的残酷与丑陋,他是用他曾经成长、跌落的经验来教导拳馆的孩子。

所以这也让故事的主线失去了很多生动性,在绝对的主角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层面的成长的情况下,王宝强似乎也没有任何交出主角的接力棒的意愿,全片几乎从头到尾无时不刻霸屏出演,把其他所有角色的发挥空间全部牺牲了,使得所有的配角也没能建立起任何属于他们的独立成长空间,甚至人设都非常模糊。

戏里带格斗班子走出大山,戏外给自己疯狂加戏叠光环;对于这些戏里的青年格斗选手是扶植,对于戏外的青年演员却是挤兑,这样割裂的行为也会反噬到作品本身,让他本人出演的这个正义形象说服力严重降低。

整部戏写到结尾曾经俱乐部里除陈史二人以外所有的群像都被写丢了,早都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杀青”了,只剩光芒万丈的王宝强和他勉为其难分出两口圣餐的史彭元与陈永胜。

以至于第三幕要做主题和情绪升华不得不安排一场格斗戏,需要让史彭元完成这场决战时,观众的情绪一定都是接不上的,叙事的视角和主角的接力棒忽然交到史彭元手中,而观众在前期几乎没有机会和这个角色建立任何的共情,这使得最终这场战斗拍得再好也不可能“燃”,因为其中的“柴”是过去一个半小时一直在阴暗角落里受潮的“柴”。

《摔爸》和本片是相似的叙事动机,男主角也是相似的人设,但是《摔爸》在影片中段通过女儿上大学这个剧情转折把父女俩个角色在时空上分开,丝滑的将叙事主体转换到了女儿。

但本片无时不刻都要强调男主角为俱乐部为孩子不断收拾残局,四处打典,生怕少拍一场戏观众就会忘记孩子们能走到今天是多亏了他这个圣人,因此只能在第三幕生硬转折,把疑惑留给观众。

这还好歹拍的是格斗题材,但凡是个门槛低一些的运动,王宝强估计真的有很大可能性就在第三幕让自己上去打了,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给自己贴脸特写加光环的机会啊!

很理解演员转做导演喜欢给自己推特写、加戏的毛病,李政宰的《狩猎》此类的问题甚至都同样多,但是《八角笼中》对配角的牺牲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献祭青年演员的表现机会是王宝强老师实现导演梦必经的一环吗,我们观众也是你play的一环吗?

我看到"神之子"被钉上高架

在文本层面我认为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借此片提及,那就是关于本片对于所有相对于主角而言的上层阶级的刻画,仍然走进了这类题材片常见的刻板僵化的误区。

首先从对于这些“反派众生相”角色风格的呈现的角度上讲,本片是绝对以“首部拍摄此类题材的现实主义电影”作为核心卖相的,而且事实上在大多数篇幅中,主创还是努力去抓马化的,在陈史得到预选赛冠军之前的情节处理地都相对低情节浓度一些,那这就是很明确的让本片观感和气质贴近现实的做法。

但是离开山村碰到的每个人都又蠢又坏,都穷凶极恶,这种强行制造情绪锚点的尴尬设计瞬间就打破了前期铺垫的所有气氛。这让我想到此时另一部院线片韩延的《我爱你》中那场饭桌戏,突如其来的全员恶人严重损害了影片原有的清淡的现实调性。

尤其是作为自媒体工作者必须得借此坦诚一件事,国产影视作品长期以来将媒体工作者塑造成功利主义的、人性泯灭的,见到热点如同苍蝇见到粪便一般一拥而上的丑恶形象,是一件有着漫长但深刻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媒体在所有试图建构“众人皆醉我独醒”叙事的创作者笔下向来保持着恐怖组织一般的面貌,一般承担向主角提出刻薄的采访问题,影响主角正常生活,以及传播主角相关的谣言的工作。

这个社会固然有传谣甚至造谣的媒体,比如刘学洲案的始作俑者新京报,但是最终这些谣言得以被破除,重新给予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机会的依然是媒体,从来只会将媒体套入剥削者身份的创作者是狭隘无能的。

尤其是别忘了在本片设定的09年,今年另一部现实题材片《不止不休》中记者还在拯救世界呢。描述同一年代的作品却会看到同一群体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模样,这到底是有人过度赞美了还是有人心胸狭窄了。

影片中男主角的最后一个戏剧动作就是上电视节目,通过将计就计把自己的人设一黑到底的方式换取社会对这件事重新的关注。

他第一次真正来到属于上层阶级的聚光灯下,做的却是自己的谢幕演出,在群众的目光与唾沫中“自焚”。

但是整场戏为了作戏而作戏的痕迹非常严重,主持人从开口到结束全程字字诛心,对男主角由质疑转为嘲讽,还时不时带台下观众的节奏讨伐男主角。试问哪个电视台的主持人会是这种职业修养,整场戏哪一句台词像是一个专业的调查记者会面对大庭广众说出的话。而最可笑的还要数王宝强大抵是害怕这场戏作为自己角色的谢幕会破坏他一以贯之的圣人形象,所有本应该起到“自我毁灭”作用的男主角自白台词都写的毫无力度,如此这般叙述究竟怎么能引起滔天的声讨?

就男主角在台上半推半就自我抹黑之后的这个形象,会引起的民愤可能还不及马蓉当年一半的多呢!这直接导致这场戏的分量被严重削弱,在结尾的比赛前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男主角的最后一战,因此结尾突如其来的主角转换就显得更僵硬了。

更滑稽的是如今回看这场戏的剧作逻辑,主创为了前期铺垫情绪还在其之前加了一场模仿《药神》痕迹极其严重的,王宝强和王迅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遇到吐火与变脸表演的戏。

生怕观众看不懂紧贴车窗的吐火表演暗喻的是死死紧逼的舆论与现实的压力,切换自如的变脸表演是预示王宝强即将在公众面前以另一幅嘴脸示人,甚至还给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脸谱透过灯光映射在王宝强脸上的镜头。这种贴脸输出低级表达的戏剧时刻,在今年的观影体验中还是头一遭。

只剩下投枪和我颤抖的手

而本片在文本层面也有我认为非常具有突破性的地方,那就是直到第三幕之前,其实整部影片有在尝试构建一套反类型叙事。

影片于我最具冲击力的就是当男主角发现陈史二人寄给姐姐的明信片邮戳依然在本地县城之后,在曾经被二人带领的丐帮打劫的公路又见到了重新做回劫匪的陈永胜。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这部戏后续会像传统体育励志片一样,安排陈史二人在最后一场决赛前和男主角重归于好,并再次在其教导下取胜。没想到不仅人物关系的大团圆不存在,连通往大团圆的陈史二人的阶段性成功都是假的。他们也像宿命一般,和男主角当年一样,刚刚摸到上层幻境的边缘就被一脚踹回了深渊,史彭元残废卧床,陈永胜为了弟弟只能重新抢劫。

这次青春热血励志梦忽然的破碎残酷性超过了全片此前构建的任何一层困境,当男主角下车看到手握匕首的陈永胜,突如其来的无力感几乎将他击垮,他悲哀的发现虽然自己的失败已经过去了数十年,但是社会规则,阶级的壁垒仍然没有任何改变,上层人仍然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让“小镇格斗家”瞬间跌进这片砂石地。

于是两人随即在月光下的麦田里疯狂的追逐,男主角的步子慌乱且踉跄,他在月色下看清陈的脸的瞬间生出的不解、愤怒、难过、恐惧在此时一股脑爆发。

月下的麦田在镜头中饱和度极高,极其鲜亮的绿和黄在这个无比明亮的夜晚显得十分梦幻。此前另一个接近于梦幻的场景是男主角在肖央被捕后回到砂石场解散俱乐部,那是他和这群孩子第一次以教练和学员的身份正式接触。当时月下的砂石场被月光照射地像是月球表面一般浩瀚无垠,每一粒石子都反射着璀璨的光,空气中的尘埃也依稀可见,孩子们在石堆上玩闹,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在片中展现出无忧无虑的面貌。

两组镜头中的砂石场和麦田被拍得像是科幻片中展示的外星球的生态,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主角在其中摸滚打爬显得十分突兀。

因为和男主角因为一段“孽缘”而相识,从此走上了靠格斗打出大山的征程本身对于他们而言就如梦似幻,这样的热血主人公叙事居然会降临在大山里一群孤儿身上,这是所有人此前未曾设想的可能性。而在当下主角又被击落回大山,这场梦终究便还是碎了,一切都被陈又在公路边挥舞起的匕首划破了。由此情节也开始急转直下,致使男主角最终不得不走上了自我献祭的高架。

因此除开最终的比赛决战,影片后半段其实构建的完全不是“励志”叙事,而是“毁灭”叙事,曾经冉冉升起的新星被上位者以当年对待男主角同样的方式毁灭了,于是男主角意识到他们这样的以下犯上者只有将自己全部燃烧,才能换得一人的出人头地。

这其中不存在任何燃的情节,也不存在任何机械降神或为爱发电的神迹,只有一个再次被宿命击败的失败者意识到唯有牺牲才能换得片刻黎明的悲凉。这样坚定的、唯一的自毁式叙事虽不及《百万美元宝贝》中的残酷和冲击力强大,但是在体育题材片中依然是少见且可贵的写法,尤其是放在国产维度中更是具有绝对的突破性。

包括最终虽然史彭元获得了胜利,但是男主角站在散场通道默默看完比赛后脸上没有露出一丝喜悦,因为他太清楚为了让史彭元在今天这个八角笼中摘得桂冠,这一路上牺牲了多少又献祭了多少,一座大山、一个小村、一个俱乐部,最终只有一个孩子成功完成了阶级跃迁,站在了他永远梦寐以求的舞台,苟且的现实与生活其实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俱乐部里其他的孩子要么中途被父母强行带走继续在乡村过留守生活,要么当时被签到城里的俱乐部接受黑暗规则的调教如今也未有成果,而那其它的崇山峻岭间无数连进八角笼这样的机会都没有的孩子们更是过着不曾有亮光和希望的生活。

因此男主角在自己看来他完全没有成功,这片刻的璀璨要靠大山里的万把柴燃烧殆尽才能发出,在底层人的生活里从来没有爽文叙事。

而与此同时我们在观影中也能很明显的发现,为了符合审查本片做了非常多妥协,第三幕不得不热血的剧作处理又是经典的“懂的都懂”的存在,因此这也让影片最后一幕王宝强望着舞台点起一支烟后转身走进散场通道的镜头别有意味。

他们"太平"的高喊声堵住我的口

虽然本片由于主创的创作考量与外力因素最终呈现效果差强人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仍然是一次国产片维度对于现实题材和体育题材片强有力的探索,希望终有一天,我们的作者和观众也可以一起走出八角笼。

“能够独立、自由的拍电影,放电影,看电影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5 ) 中国电影不应总是回避现实

现实总比电影精彩,因为现实比现实更惨,也更有张力。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父亲曾经告诉我,“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想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拥有那么多优越的条件。”——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现实,才是文艺的源泉 中国电影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很多时候,想去电影院看部电影,却怎么也找不到一部合适的。不看还罢,看了后更难受——题材窄化,叙事套路,滥用特技,低级煽情,演技浮夸——非常“膈应”。就拿2022年国内票房前十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独行月球》《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人生大事》《万里归途》《奇迹笨小孩》《侏罗纪世纪3》《熊出没之重返地球》《阿凡达·水之战》《神探大战》),其中有8部是中国电影,少有直指现实的力作,缺乏深入人心的力量。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这些电影所引发的讨论,远远比不上一部电视剧《狂飙》。而《狂飙》所引发的热议,除了剧情和人物的塑造外,不也正是百姓对直指现实的艺术作品的强烈渴望吗? 或许有人会说,几十块的买张电影票,就是为了轻松,为什么非要去看那些沉重的东西呢?高高兴兴进去,快快乐乐出来,不好吗?或许也有人会说,电影是最烧钱的艺术,不考虑市场需求,能行吗? 我无力对这些问题一一回应,但我想说的是,多元才是艺术生态的生命力的呈现,无论是对电影技术的发展,还是对叙事方式的开掘,抑或是对现实的洞察,等等,只要有一个方面做得好,都值得肯定。并且,人作为人,不仅有轻松愉悦的需要,更有深刻庄严的需要,前者是人之为人的装饰,而后者才是人之为人的关键。 艺术最大的敌人就是“重复”,而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恰恰就在于“重复”,题材重复,故事重复,人物重复,技术重复……之所以会重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那些电影工作者,尤其是导演的“妥协”(用米兰·昆德拉的话说,就是“媚俗”),对自我的妥协,对政治的妥协,对市场的妥协。这也恰恰暴露了当代文艺,最缺乏的东西,那就是“追寻”与“坚守”。电影毕竟是艺术,而不仅仅是捞钱的手段。有了对艺术理想的追寻,才会有对艺术本质的坚守。在一个平庸盛行的时代,平庸固然是个体的自由选择,但显然不能以此来为庸俗辩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宝强导演的《八角笼中》是一部让人惊喜之作。

生如野草,只能不屈不挠 《八角笼中》将2017年引起热议的“格斗孤儿”事件搬上大荧幕,直面现实,呈现悲苦底层的勇气令人倾佩,故事的完成度较高,起承转合都比较到位,对有过像大凉山孩子一样的艰辛生活经历的人,会很容易催泪。 人天生就喜欢运动,对运动能力强的人有尊崇的心理,这是漫长进化中潜藏在人类基因中对“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这也是运动电影能够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运动也能将人内在的精神品质,人通过努力,通过一幕幕场景呈现出来,战胜更强大的对手,登上更大的舞台,赢得更大的荣誉,每一幕的设计都容易营造强大的戏剧张力,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电影中的泪与血、放弃与坚持、输与赢、机遇与挑战等等,也能在更广泛的社会其他领域给予启示和鼓舞。

一个社会能否搞好底层百姓的福利,考验着这个社会的治理体系和福利制度;一个文艺工作者能否去替底层发声,考验着这个文艺工作者的良知和勇气。在电影中,向腾辉说,“这些孩子,除了我,连骗他们的人都没有。”大泷山的孩子们,生活贫困,没有上学,有的甚至还是孤儿,挣扎着生存,为着基本的温饱,游走在犯罪的边缘。这其中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原因,电影没有也无意对其进行分析,只是将其进行了略微的呈现,就是马虎、苏木一家的呈现,姐姐卧病在床,还收养了几个孤苦无依的孩子,生活仅仅靠姐姐的手工,还有马虎他们在公路上设路障,拦路抢劫过路车辆来维持。在向腾辉去马虎家要赔偿两车沙子的800元时,屋外是4个在泥地上玩耍的小孩,衣服裹着厚厚的泥土;这是一个男的慌张地从姐姐的房间跑出来,苏木要追上去打,以为是来要账的,而姐姐说,是来送土豆的。这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情节,但如果了解大凉山的一些新闻,曾经,那里吸毒、贩毒、卖淫等案件,发生的比率要比国内其它地方高很多。 “生如野草,不屈不挠”,这是电影中格斗少年们在训练时喊的口号。有人曾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在我们常规的话语中,常常把贫穷落后与人的懒惰不上进等同。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两位作者通过他们15年来深入五大洲18个贫困人口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从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等等多个方面,探究贫困的根源。他们指出,贫穷的人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成,而无法正确决策;没有对抗风险的能力,而只能及时行乐;缺乏向上的路径,而自怨自艾。而仅有的福利,在温饱之外,不能有更多的帮助;贫乏的教育,仅仅够识字算数,缺乏发展的技能培训。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呈现了这些贫苦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以及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因此,当他们在向腾辉的训练下,可以用格斗来赚钱养家,甚至能改变命运时,他们就像溺水之人抓住了一个浮标,用尽全力,不惧艰辛。2018年,一则“冰花男孩”的视频让我们注意到,有的孩子,不到十岁,就要早早起来,步行4.5公里的山路去上学。让我们知道,求学之路对有的孩子来说,竟然如此艰辛。 根据相关的新闻报道,现实中这些孩子从“恩波格斗俱乐部”走出了数百名孩子,有的经商,有的成为特警,有的成为散打冠军。这也就说明,当这些孩子有合适的发展路径时,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材,改变贫穷的命运。而社会,在进行福利或慈善活动时,是否也应该多多着眼这些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适当培养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乌合之众,矛头指错方向 《八角笼中》有意将矛盾聚焦为向腾辉与黑心商人、不良媒体和社会舆论,这固然是由于电影叙事的需要,同时也巧妙地回避了更深刻更沉重的矛盾。 和现实中一样,是舆论将“格斗孤儿”推向风口浪尖的,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电影着力刻画这一矛盾,并以向腾辉接受电视台的专访的方式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在电视专访时,他翘着二郎腿,直面观众,表情不屑,甚至有些刻意地挑起观众对他的批评和责骂,以此引起舆论进一步的关注,从而达到澄清事实的目的。 电影名为“八角笼中”,不仅仅是马虎、苏木等大泷山的孤儿们身处生存的八角笼中,为更好的生活,向对手,更向命运挥出拳,踢出腿。其实,也是教练向腾辉向命运和世道发出的抗争,从被人陷害误服兴奋剂,到现在成为众矢之的,他一直都只能选择承受。直到他知道,苏木和马虎因为在新的俱乐部被逼吃药,不服被打,苏木被打伤腿,马虎重操旧业,拦路抢劫。这时他才明白川剧变脸变脸给他的启示,只有奋起反击,才有胜利的可能,选择承受,就只能堕入深渊。 所以,他直面之前曾躲避的媒体,聚光灯照在他身上,记者咄咄逼人,他身体放松,摆好架势,做好了格斗的准备。直到他挑起观众的情绪,面对失控的辱骂时,他站起身,一脚踢向了舞台上的格斗训练假人,观众安静了下来。这时,他展开了反击…… 但事实上,在不同的叙事话语中,群众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革命者那里,群众是合法性的来源;在管理体系中,群众是权力的名义;而在思考者那里,群众是乌合之众。从来,群体是由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构成的。群众的舆论一直是维持社会良好运行的必要的监视器,但最近几年,似乎“网暴”反而此起彼伏。这一方面,是由于民众缺乏理性表达的训练,或是在现实中积聚了诸多怨气而无处宣泄,于是在网上肆意表达。另一方面,也与新闻媒体行业的式微有着重要关系,人总是要寻求合理解释,真相总是晚于谣言,而当真相被屏蔽,谣言便会取代真相。 所以,电影将矛头指向舆论,是指错了方向。社会监督,让每个人都要在法律和道德的限定下为人做事,而只依靠权力机构则难以有时间和空间上全面的覆盖性。每个人既是围观者,也是被围观者,既要谨言慎行,又要敢言敢行。既不要将舆论污名化,也不要放大舆论的影响力,要用理性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捍卫权益。因为,有的人,非常希望将舆论污名化,让群众成为乌合之众。这样就会,黄钟沉默,瓦釜雷鸣。

6 ) 电影创作的真假与虚实,写实与写意

宝强宣布拍摄第二部导演作品时,我并未多在意,格斗孤儿的新闻当年也看到过,并不觉得是多好的改编素材。不太理解,也未看好过他当导演的执念。 后期电影节放映口碑发酵,我也才思忖“王宝强回归现实题材”宣传语的真诚分量。看过《消失的她》走出影院,工业文本和满满的商业算计让我身心不适,第一感觉就是我太想看部真正的现实题材洗洗眼了。(我无意拉踩,说的是真实的个人感受。) 但真正看到《八角笼中》,还是和我想得不太一样。 影片中第一次让我动容,是向腾辉抓着马虎和苏木回家,看到他们破烂的家,病卧在床的姐姐,被满眼贫困震惊,更说不出口要钱。反扯谎说两人在他沙场打工,给留下工钱。真实的困苦场景,现实无奈,冷静倔强的女孩子,与向腾辉悲悯的眼神,就让人湿了眼眶。而向走到山坡上回看两个少年的目光坚决,风尘仆仆衣装叉着腰的宝强,就让我感觉真的太帅了,好有魅力好高大。 第二次动容,是在向腾辉回老家看母亲,而道出尘封往事,向母求着领导给向机会。一个母亲对儿子命运的关切,世事无情,向听着母亲喃喃算账滑落的眼泪。再一次击中心底柔软。 这两次动容,是电影给的,也是现实的影子给的。全在于现实题材的力量。我原以为这部影片是由新闻事件前后延展,讲现实事件,也呈现综合格斗运动的发展。但我想错了。 影片第一次转折处理的生硬草率,是俱乐部的格斗表演在省城首演,来人砸场子,也不铺陈原因,就是质问,打起来,一场港片式的动作戏调度:向腾辉面对冲过来的打手,干脆利落一拳一个(可能是宝强要过动作戏的瘾)。接着又是死党冲出来舍身解围的见惯剧情。这个转折是必要的,但处理得不好。 剧情最大的冲突点“格斗孤儿”事件的爆发,对一场新闻事件的刻画,影片没能更写实的力道,而采取了些记者围堵,网络泄愤跟贴,伪当事人落井下石等等比较常见的略潦草的手法。可能也只是不符合我期待。但之后的影片的确是走向了我未料想到的方向。 当一场故意决绝不欢而散的晚餐成了告别。谁 能预测两位少年之后的命运呢。当蒙面持刀抢劫的歹徒落荒而逃,追过月色里那片麦田,惊呆的向腾辉一如惊呆的我,“一个人重操旧业很惊讶吗?”,泪滑落的少年,怎么让人恨不起来,眼中有哀痛,无法怒其不争。而再见到苏木,昨日的希望新星废了,像丧家犬被人打断腿,无力再与命运挣扎。史彭元的哭戏太厉害了,这个孩子仿佛真的一尘不染。影片到这里的悲剧走向,让我始料未及,而其实影片也已经开始远离了真实原型事件,而更单纯地靠近电影创作。宝强开车去讨合同一段,噙着泪目光射火,很有感染力。他奉献了很多如此精彩的眼神戏。 上访谈节目。向腾辉和马虎的隔空对簿,马虎的怨恨、“忘恩负义”,两人的反目与互相攻讦,反类型耐得品咂的意味,一度让我惊喜。(当然随着剧情发展揭晓这不过是演戏“炒作”。大概人物与剧情本该如此,没得遗憾。) 早先,我以为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会是MMA 推广的体育电影。完全是想错了。影片的压轴戏,一场真正八角笼中的综合格斗对决。也距离这项运动的真实面貌远矣(甚至运动名字都用了化名FMA)。而这也是一部电影纯粹的造梦段落。黑白画面,格斗少年绝地反击,亲手捧起了自己的梦想,鲜血与眼泪横流。见证一切的向腾辉则转身离去欢呼的现场。谁又没同苏木一起落下眼泪呢。这个氛围是电影给予的。一场写意的与命运抗争胜利的画面吧。 影片在莫西子诗《在星空望自己》响起时而止,这首歌真的很好听很契合。一定程度弥补了影片配乐的相对缺位。在歌声中停留座位看完片尾的观众也是我见过最多的。诚然,影片问题很多,有佳章但整体节奏不是很流畅,一些情节在用力渲染情绪却不能感染到人。但这部影片还是让我看到电影该有的复杂创作,倾注感情的镜头表达,纯粹真实的人性光芒,感人振奋的抗争,悲怆,与造梦感。宝强,你真的很酷。

7 ) 导演王宝强,合格了吗?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修改版比我的好)

点映破纪录地收揽四亿票房、豆瓣开分7.6且暂时屹立不倒的《八角笼中》,真的有让王宝强杀出八角笼。

抛开身世、经历的对照,王宝强的八角笼,是因由他本身的审美与能力,在执导第一部电影《大闹天竺》后凸显出来的。新作里头的满天星酒吧老板,第一次看到孩子们打拳,就批了一句「假」,那样虚浮乏味的假把式,只能激起旁观者的取笑,甚至反胃。

同理。

但从金扫帚奖加身,坦然出席领奖,到现在被创始人程青松喊话退还,难免有扬眉吐气的意思。扬眉吐气不是不行,毕竟华语电影和华语电影人在当下还能进步,都很值得鼓掌。

就是坊间太多关于「进步神速」「质量飞跃」这类辞藻的堆砌,甚至星爷都说,「宝强是我见过(的)最优秀演员之一,原来更是最优秀导演,服了!」不免让人想去戏谑前作烂得彻头彻尾,好歹是为这部的口碑起飞深谋远虑了一回。

不过不管怎样,客观来说,《八角笼中》是及格的,作为导演的王宝强,也是及格的。

如果说及格的基准,是能够提供完整、流畅的叙事,能够准确调教演员,让他们对号入座地发挥特色,并且能够让不错的立意,言之有物地表达、落地,甚至生根发芽,那么上次完全没有办法近身沾边的王宝强,这次上道了。

经过六年时间,王宝强是开窍了吗?答案是必然的。其中最为打紧的窍,是对位、对劲。

为什么会觉得《八角笼中》对劲,那得从王宝强的两面性说起。

《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大红大紫,凸显了王宝强作为喜剧演员的一面,甚至是主要的那面。连带着此前《人在囧途》《人再囧途之泰囧》《奔跑吧兄弟》《道士下山》等等喜剧片的积累,外界想到王宝强的时候,第一印象往往是疯痴、愚妄、聒噪、乖张等等风格化,或者说刻板化的形容。

《人再囧途之泰囧》

演艺圈有标签似乎要比没有标签好,至少那意味着能被人记住。但这种近乎自毁式的表演定型,也往往摊薄了王宝强作为另一种电影人物的可能。

关键是,起码在当年,王宝强也很认可这样的位置,这样的价值。一个导演对首作题材、类型的择取,有再多的商业考量,也必然有他自己的偏好以及信心基础。

完全可以说,《大闹天竺》就是这种定位的影视化延续。

整部电影的艳俗、廉价、扰攘、幼稚甚至龌龊,代表了王宝强和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电影创作者对喜剧的理解,而七亿票房的夸张收入,也印证了普罗大众对这套营销的甘之如饴。

《大闹天竺》

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里面,被消耗并且愿意自我消耗的王宝强成了一种典型。喜剧之路当然不是错误,但当他沉醉地把自己置放在八角笼中,那就模糊了报答与救赎、悲戚与狂欢等等界限。

兴许更要命的是,太多低劣的喜剧成分,已经遮蔽了、祛除了王宝强作为草根乃至作为现实代表的可贵一面。

大多观众对不可复制的王宝强的喜爱,或者说怜爱,是从他最初的作品倒推回身世的。

在《八角笼中》客串陈校长的导演李杨,最先慧眼识珠地把王宝强从群众演员当中挑出,让他担纲《盲井》主演。那正好是二十年前的事。

《盲井》

王宝强也争气,浑然沉潜到农村少年元凤鸣灵魂里,凭这部高分作品收获奖项,并在影坛崭露头角,随后又借冯小刚贺岁大片《天下无贼》,在更多人心中落下质朴、憨厚的美好印记。

这个时候,他此前的经历被检阅,励志的味道就愈发醇厚。很多人都记得这个出生在河北邢台的农村穷苦孩子,六岁习武,随后在少林寺当过六年俗家弟子,勤学苦修。再后来,他被李连杰的《少林寺》激发出电影梦,二十岁便在各个剧组里做武行,跑龙套。

能够跻身电影界,自然是王宝强的运气,而这么一位勤恳、顽韧且有实力的素人成为演员,也是电影界的运气。

不是说演员理应在一条路上走到黑,只能跟一种角色终身捆绑,不多做尝试,但是王宝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动甚或主动地抛下现实这一面,是很可惜的。

再说了,相比喜剧上腻歪的表演,王宝强一旦跟现实接壤,往往能有不容小觑的效用。也可以这么说,他的喜剧很难在真实土壤中扎根,但他的现实题材故事,天然根深叶茂。

《八角笼中》是他调整自我的一个重要动作,那不是对《大闹天竺》的超越——毕竟没什么好超越的——而是在更得心应手也更浑然天成的领域,好好出发。

这是一个天然残酷的故事,因为背景是大山里走不出去的孩子。他们想象过、憧憬过外面的世界,但现实只需要轻轻一推,这样的幻想就会不吹自灭。

苏木、马虎跟他们的姐姐,就是这样的代表。父母早就不在了,或者在,也顾不上他们,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徒留下偷抢拐骗的野蛮,这样的命运,在各个雷同的地方周而复始。

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曾经也是这类被困住的底层人物,直至打拳打出了冠军,又被队里的人陷害,一夜之间名利双失。在历经惨淡世事过后,他不经意间,成为了引渡这些孩子的灵魂人物,也成为了打破这一宿命的唯一关键。

可不只是泥菩萨过江,要做这般善事,又需要自己不断地投入身家、名誉。最初,他需要以买保险的名义,哄骗这些想学习格斗的孩子签下契约,继而把他们推上打拳之路,甚至让他们获得了窥看外在世界的机缘。

但又因为哄骗这一事实,曝光后被媒体发酵,又让他背负了经久不散的骂名,而当树倒猢狲散,走出去的孩子又回到了老路上。

王宝强很真诚地摆出了很难调和的困局:有没有出路?怎么找到出路?出路能有多长?踏上出路还会折返吗?出路的尽头是什么?

进一步则是,只看单面的舆论风评,是解救还是谋杀?只顾高尚的社会,是否还能「藏污纳垢」,是否能够真正救人于水火,是否反过来在做大面积的谋杀?电影是否还具有启迪的作用,人是否还有启蒙的必要?

正是这些天问,构成了《八角笼中》不可忽视的声量。王宝强由己及人地,看到了社会的本质钻营。

他是大山中的、八角笼中的孩子,饰演马虎的马虎也是。如果我们还记得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拿下最佳纪录长片大奖的《棒!少年》,那就不会忘却体育竞技对穷困孩子的门票价值,不只是走出去看一眼,单是「走出去」这动作,就代表了胶着状态中的一线生机。

王宝强请他出演这个角色,也是在糅合自己与马虎,与戏中人的故事。当中强烈的情感波动,连带着戏曲演员在堵车时的惊艳亮相,亦梦亦真地揭开现实创口,让人看到王宝强的内伤,还有慈悲。

这是他理所应当的胜利,即在《盲井》《Hello!树先生》等等现实题材佳作之后,他继续用更能让大众接受的方式,呈递并承担现实之痛。

《Hello! 树先生》

他大概率是想把在现实题材上作为演员的沉厚积累,过渡、沉淀到导演身份,做一个转化,而不是拿另一面的所谓喜剧经验,再去捯饬同类题材,再度流俗献媚,甚至脱离根基,冒巨大风险,去挑战一个其他类型或者题材。

放在很多相对优渥的导演身上,拍摄这样的底层题材,难免要招惹一些投机取巧的质问。这样不是说王宝强就完全没有,重要的是,他更有资格去回顾、转换自己的某种过往,而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在为这些人群寻找发声机会,这多多少少打消了功利与表达的边界。

但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指涉,这么多的深思,结局失真的圆满,会对电影带来不可估量的荒谬喜感。我们当然希望苏木们能够赢下比赛,能够迎来生机,但是他在最后一战打赢对手,从身形到身手,都实在缺乏可信度。

为了圆梦而圆梦,为了励志而励志,现实在被拔高后,就不再那么现实。王宝强无从直面现实的怜悯就有了虚假的成分,对故事高度的舍弃是他的困顿,也是这类掺杂味精、糖精的剧情片抵不过纪录片的地方。

这会连带着放大电影本身按部就班甚或亦步亦趋的堆砌、转折与所谓升华,放大王宝强审美的局限,放大国产现实题材电影临门一脚的胆怯。

下一部会很犀利地转变吗?不太可能。但是下一部会更好,并不是没有可能。

我当然会很好奇,已经合格了的王宝强,日后会变成更有胆魄的作者,还是会变成更加精明的商人。

短评

海报就感觉很有意思

6分钟前
  • 素狸狸的桔子
  • 还行

狠狠期待了!還是對王寶強很抱有希望的。

7分钟前
  • 空舟
  • 还行

宝宝,《盲井》、《天下无贼》、《士兵突击》、《天注定》、《树先生》、《泰囧》、《唐人街探案》,在我心里,你是中国这一批最好的中生代男演员,期待你的新作,相信你的惊喜。

9分钟前
  • Dew
  • 还行

2022年拍摄

11分钟前
  • 晓思丽英
  • 还行

感觉是取材于恩波的故事?正好让更多人了解综合格斗这项运动,这要是请宋亚东来客串或者演本人多好

15分钟前
  • 光头怪蜀黍
  • 还行

看编剧,预计只是一部俗套的体育励志片。浪费好题材

19分钟前
  • 八角
  • 还行

题材很吸引人,相信王宝强能拍好

20分钟前
  • filmino
  • 还行

不要拿摔跤吧爸爸来做对比!#强烈推荐#电影《八角笼中》不管王宝强这部电影拍的好与賴,请各位朋友们不但自己要去看,也要想办法推荐更多的人去看,去了解这部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 恩波格斗一家慈善公益的格斗训练学校,带着一群大凉山穷苦孩子们训练格斗术后故事,曾经被质疑过,但在中国武术格斗俱乐部,一直是顶尖的存在…

23分钟前
  • sunshine9177
  • 还行

体育励志片?是逆袭还是骗局?

28分钟前
  • 不再是酱油妹啦
  • 还行

现在应该不至于再像大闹天竺那样了吧。

32分钟前
  • 白封
  • 还行

就题材比大闹天竺好多了,希望把这个事件拍完整点

33分钟前
  • 管理 员
  • 还行

我艹这海报一看就是黄海,希望宝强能有进步吧,题材很喜欢

36分钟前
  • 内啡肽✌
  • 还行

恩波格斗吗?先小小的期待一下。

38分钟前
  • 班玛夺基
  • 还行

之前略微了解过,这个题材蛮适合宝强,希望会是一次返璞归真的尝试

40分钟前
  • Movie Fan
  • 还行

故事真的好看,只要不瞎拍我觉得都不会太。。。难看

41分钟前
  • 梦行30
  • 还行

不知道为啥,就是莫名有点想看。我好像也没太关注王宝强,但就是希望他能打个翻身仗(导演方面)

45分钟前
  • 湍悬永华
  • 还行

根据真实的凉山格斗孤儿事件改编!

50分钟前
  • 恋影
  • 还行

一个敢去领金扫帚奖的男人,我不信他的第二部作品会是烂片

53分钟前
  • 离我远点
  • 还行

好想看,感觉宝强能拍好

56分钟前
  • 海岸链
  • 还行

佳作不抱希望,看到进步就行。谨慎期待,宝强加油。

57分钟前
  • 一瓶鹤顶红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