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呼啸山庄
从小说看,艾米丽勃朗特的内心还是挺狂野的。这部电影扩大了原著罗曼蒂克的一面,直接砍掉了二代恩仇,到凯瑟琳死就完了,又添加了一些原始狂野的意象,看起来狂野且带感。
它比较适合读过原著的人去看,如果没读过原著看它,会觉得意识流+莫名其妙。读过原著看它,就知道它着重的是西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年少轻狂时的那段类似SM的感情,和重逢后爱而不能的痴狂。
在禁断系少女心和虐恋情深的刻画上,艾米丽勃朗特那是鼻祖。云荒的苏摩和白樱就类似西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奴隶爱上一起长大的公主,等翻身后来向拆散他们的世界复仇。由贵香织里的兄妹养成系,多多少少也有点西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影子。
凯瑟琳本身是一个相当狂野任性,自我自私的姑娘,玛丽苏本苏是也,死了还要做男主永恒的白月光,连二代都不得安生。
当然,呼啸山庄这部作品本身也不只是言情小说,它承载的内容比言情还是有意思很多。
2 ) 讲讲摄影
影片风格化的摄影成就很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大量特写,特别是有关动植物等自然景象的特写,营造了萧瑟、怪异的氛围:
墙上的蝴蝶、蛾子,地上的昆虫和疑似屎壳郎堆的球;
仰拍倒挂的野鸡的嘴被马撞倒时的变焦镜头;
希斯克利夫深夜逃离呼啸山庄时驾马疾驰的轮廓几乎闪闪发光;
当希斯克利夫扼死野兔时,兔子得到了一个与人同等待遇的特写镜头——被摁在地上的兔子侧对着摄影机,眼球暴凸。
片中有我能想象的最美的骑马同游的镜头:
凯瑟琳骑马载着希斯克利夫时,镜头许久地注视着凯瑟琳随风飘扬的长发,和马头飞扬的鬃毛;
伴随着希斯克利夫的呼吸,他的手在凯瑟琳腿边的马肚子上来回摩挲。
另外有一些摄影手法在名著影片中显得十分大胆:
诸如希斯克利夫多次以头撞墙时,镜头跟着他身体的摆动来回平移;
影调对比极大的转场——上一个镜头希斯克利夫还在黑暗中逃离呼啸山庄,下一幕刺眼的阳光就晃白了镜头。
3 ) 《呼啸山庄》
尽管之前已听到关于本片的种种恶名,但我总更信任自己的眼睛而非他人的评论,何况自《黄蜂》,我酷爱阿诺德,每每讲课,总会推荐《黄蜂》,即使《红色之路》并非特别偏爱,但必须承认阿诺德有些才情,是这个时代已经少有的。
被戛纳无限偏爱的阿诺德,在这部影片的创作中,却似乎杂念过多,4:3的画幅比、找黑人演员诠释希斯克利夫都显出她的杂念,有些刻意剑走偏锋,赚人眼球。因为这两种做法都并未更好地叙事或表达情绪,只是尴尬地呈现在那里。倘若说4:3的画幅比也是伴随手持摄影及自然光线突出粗粝之感,但恐怕后期调色和如此现代的手持与4:3又并不同意。而黑人诠释希斯克利夫更为尴尬,显赫的林登家族又如何会同意、接纳伊莎贝拉嫁与他?
但阿诺德的才华也自然不容小觑,主人公少年时代严酷的自然景观被呈现得极为动人,像极了两人的情感,又使我想起前几日才看的安德烈泰西内的《勃朗特姐妹》,阿诺德似是也受了此片启发。
马背上,青梅竹马的少年与少女细发、马背、马鬃、男孩的手,一组特写分外动人,异常性感。
泥地中二人粗暴的嬉闹,希斯克利夫往凯西脸上、身上涂抹着黑泥,那一刹那纵使外部动作粗暴,但却有种无法言说的欢愉。
后半段,成年归来的希斯克利夫和凯西也沐浴在光与色中,但妩媚的光与色中,却再不见当初灰蒙蒙的天际下二人的动人笑靥,这种反用法也是动人。
只是惋惜了阿诺德的杂念,惋惜了她的不变应万变。
4 ) 《呼啸山庄》
和大部分能看到的影视版本一样,这次改编还是只截取了原著中第一代的部分,说实话这部分也是最令无数代读者扼腕,同时也是极有视听表达性的。这次最新电影改编突出也是成功的部分就是彻底化,最大程度降低了文本的文学特征,将原著传达的那种独一无二的气质彰显无遗。
只是这种文学改编其实是把双刃剑,因为有“呼啸山庄”的题目,扩大受众是明显的利好,但大家必定拿来与原著于自己内心的印记比较,这种比较向来难有电影的胜利,同时作为一部作者电影,因为有了原著倾向性的读解,必然带来影片的固定思维,这样也损失掉了部分电影更丰富的外延。
所以我更愿意将这部影片看做仅仅是安德里亚·阿诺德 Andrea Arnold一篇半本书的影像化读后感,并非一个命题作文,非常好的满足了一部分读者对原著的投射。
5 ) 残酷的爱情or爱情的残酷
看完几乎感觉不到原著的影子,虽然原著是几年前看过的,没什么记忆了,本以为会从电影中回忆起情节来。最后看完了,几乎没找到原著的太多影子。纳闷了...这是那个勃朗特三姐妹的惊世之作吗!导演对于影片的情感有着极强的控制欲。没有太多对白,用了大量的手持拍摄,超近的人物特写,对于英伦乡土大风大雨花鸟昆虫的偏爱,还有偶尔的空镜头,无限美好的逆光。这些画面都拍摄的极为细腻,那是看着画面似乎就能嗅出头发的味道,原野的芳香的感觉。这是原著的味道,但是情节似乎被改得大相径庭了。有时间得把书翻出来再看看!!
6 ) 脱离原著的杰出作者电影
(原载腾讯娱乐,为威尼斯电影节报道期间撰写)
看过这个安德里亚•阿诺德的短片《WASP》和前作长片《鱼缸》,如同坐着一辆醉驾前行在混乱郊区的汽车里,手持摄影带来的强烈失控感,又确凿无疑的强调着青春就是让人眩晕的。也由于这番极具个人风格化的特质,我坚信这个女导演理应是反映一个多月前英国各大城市青少年骚乱的最佳人选。于是,当她的名字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呼啸山庄》时,熟悉阿诺德的人都大吃一惊,虽说原著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不是简•奥斯汀那样的维多利亚时代小清新,但也绝对重不到得让全身携着荷尔蒙骚动劲的作者导演来重构经典吧。
带着就是要看意外的好奇心进入这个乌云遮蔽、荒草猛长、泥泞不堪的新呼啸山庄,立即就被卷入份外阴霾到消弭了故事性的氛围中,并十分入戏的跟着《鱼缸》里的青春步调悲痛前行,狂乱的原野之风将影像也打个支离破碎,却也完整满足着就是期待对经典文学差异化读解的求知欲。
就像一定要将现实伦敦郊区的骚乱少年,丢到山地草芥中血脉喷张去争斗一样,导演居然给这座新呼啸山庄带来了黑人版的希斯克利夫(詹姆斯•豪森饰),原著中被百般欺凌以至起了报复之心的男主角,也就因此在当下带来一番关于种族歧视问题的现代性讨论;而新版的女主人公凯西,也意外的采用了好评如潮的青春残酷类型电视剧《皮囊》中的卡雅•斯考达里奥,注定燃起一番拳拳到骨狂乱绽放的青春火花。
别指望导演能给你一个文学中的典雅英国,“艾米莉•勃朗特的原著充满了暴力、死亡与残酷色彩”,这是阿诺德的深刻读解,并在实际操作中克服着内心的矛盾,“面对荒野、鸟群、飞蛾、狗儿、天空,我对这些事物都心存感激,但却不能因此将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美好平和,这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山庄屋外的泥泞土坑、空镜头恣意驰骋的丘陵山地、下个不停的暴雨、雨中困得发抖的牛羊,以及雨后目不暇接又于故事脉络无关的蜥蜴、灵雀、飞鹰、鱼虫。在阿诺德的影像里,理性蒙太奇和联想蒙太奇的运用实在是太多也太过瘾了——当然我相信会有不少观众觉得是毫无节制的无聊——动物们残酷的丛林生存法则,同样也属于这个注定只能是家庭外来者的希斯克利夫。
新版希斯克利夫的童年时光,就没规规矩矩穿过哪怕一天新衣服,不是在泥土里被主人亲生子亨德雷揍个满地找牙,就是和凯西在荒原里青梅竹马的打滚。而放弃了原著时态交织并叙的电影,又以线性时间的结构将痛苦的童年拉到全片近2/3的篇幅,将希斯克利夫偶尔品尝到的甜蜜放大到最浓烈,也注定了未来时间里他对凯西的依赖,以及失去后的巨大悲痛。手持摄影携着观众注意力,一次次狠命的将希斯克利夫的肉身砸到曾经两小无猜的墙壁上,让那些入戏的观众在晕头转向间深度品尝爱情重伤。
表现主人公成年后的电影画面,突然将狂乱的手持摄影收住,也暂时遏制住了少年时的激越。婚后凯西的那套乡间别墅雅致极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和瓜果,被穿透树叶的斑驳光影雕饰得透亮极了。就连原著里带着报复欲望归来的希斯克利夫也不忍去破坏,电影在男主人公回归后的行为剧情上对小说进行了大幅删减,只留下安宁别墅生活与焦躁占有欲的强烈情绪冲突。也因此,阿诺德成为真正跳出小说束缚的人,这不再是仰仗于名著的改编作品,而是一部处处闪亮着个性光芒的真正作者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媒介,很长时间没让世人看到这种超脱而独立的艺术自律性了。
看似变得轻佻的凯西,并非那种需要艰难抉择的古典美人,而成为敢爱敢恨的现代女子。却也因怀揣着青梅竹马深情以及限于时代背景的牵绊,而从此奄奄一息。看着她最终病死在希斯克利夫怀中,两个真正相爱的人始终没能拥有彼此时,我不可避免的从内心哼唱出Kate Bush那首百转千回的名曲《呼啸山庄》。
“我回家了,我的爱人,冷酷的希斯克利夫,你让我魂萦梦牵,你是我唯一的主人。”
注定毁誉参半的神改编!从未见过如此真实细腻而又浪漫到动魄惊心的荒原景色。完全略去第二代的故事,情节、对白、配乐,甚至演员的表演都简化至极。就像剥去一切规矩礼教的文明外衣,只余下最赤裸原始的生命,最狂暴野蛮的爱欲。
名著改编的作者最大风格化,镜头的虚实调换灵动有力,运用手持特写自如,空镜头与层次丰富的声音设计,亦可打动人心。大胆的颠覆,意料之外,别出心裁。
残忍的爱
所有之前的版本,都没有像安德里亚·阿诺德那样把旷野中的风,塑造成为一个如此饱满的角色,它所代表的不安、压抑和粗暴的爱,使这部电影,超凡脱俗。多年之后,当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在苹果树下重逢,凯瑟琳嘴角那稍纵即逝的一小下牵动,也足以将你击溃。
我的天哪真的好喜欢!摄影,摄影,摄影!导演把自己的情绪和能量全部写进了每个镜头,完全打破传统的名著改编英片,太喜欢了!且不说希斯克里夫是黑人演员来出演这一点就有多大胆了,每一段狂风大作的镜头都在宣泄作品中深入骨髓的愤怒啊!凯西的演员很美
love will never end till death tears us apart....【作为颜控,真心对黑人版希斯克厉夫接受无能〒▽〒 ....
Andrea Arnold真是太会用主观镜头了,对人物心态情绪的刻画丝丝入扣,动人心魄。尽管各个人物形象都与原著相聚甚远,但组合一体却深得小说精髓,阴冷疯狂的氛围被充分发挥。这是风格化而有新意的翻拍。
作天作地之处在于,这个片子不需要用时间证明它的伟大,“我觉得好看”就行了。
一部作者性极强的电影,风格十分大胆,骨子却非常忠实原著,书中黑暗和野蛮的元素被很好的还原。电影在布景、服装、道具等方面非常精致,但却不像是一部古装片了,摄影和导演风格太现代了,古典和现实主义之间有种诡异的撕裂感。好电影就应该如此,细节上制作精良,骨子里融入主创们的世界观。★★★★
这是我豆瓣记录上所看过的第600部电影,是我最喜欢的英文小说之一,女演员Kaya也是我爱的美女……昨日我看得泪流满面,因为我止不住地打哈欠……一个如此有激情的故事,居然能拍得跟白开水一样,我只能说这真的只是一部York小清新式风光大闷片儿
改编可以,但不能改得面目全非,这完全是再创作啊。而且黑人男主设定的Heathcliff,手持摄像,那镜头晃得,故事闷得要死人了,看的时候心中不停地呼喊Oh my lady gaga, What the f...., You must be kidding me...没看过原著的可以看看,起码不会大跌眼镜。
真。的。不。好。看。
太难看了。连风光片都算不上。
大胆且野心十足的作品。作品里充满着各种打破传统认知的东西,包括黑人男主角(威廉惠勒版可是劳伦斯奥列佛)。拍摄上并没有使用常规拍摄英伦名著的方法,手持摄影、自然光,以及很多第一人称的视角。注定毁誉参半,不过虐的精髓还是延续下来了。马背上主观镜头嗅着女主角的发香,带你回到那个时代。
劲!难怪哥会激赏。
没有抵抗力o(╯□╰)o
空镜头太多,形式高于内容。长长的两个钟头只交代第一代的故事,还把房客戏给砍了。演员表演得过于现代,进不了情绪。除了大胆地把希刺设定为黑人外,导演的颠覆还表现在全然弱化凯西对耐利的坦白、本该风雨交加夜的互诉衷肠变成了大白天草草几句对白……这是个借了WH名称的现代故事。
这位女导我始终是爱不起来啊,EFFY太失望了,还是少年恋霸气,唯一好玩的就是大风吹和小动物,奸尸也,导演每次都重口。
“我回家了,我的爱人,冷酷的希斯克利夫,你让我魂萦梦牵,你是我唯一的主人。” ps摄影很美,男女猪脚的气质十分现代这不太贴合
基本上,我不大在乎改编啊不忠于原著啊神马的。但是这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