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一年的《西乡殿》终于完结了!最后一集也成为全剧最催泪的一集。如果单从剧情上来看应该是三星,还有一星献给追这部剧的这一年。
个人最喜欢的部分还是少年西乡篇,西乡侍奉岛津齐彬的那几集每次看的时候都感觉热血沸腾,少年的迷茫与武士的信仰,还有对国家未来的宏伟构想互相交织,使每一集都充满张力。之后的爱加那篇看起来就有点狗血言情剧的味道,剧情偏向玛丽苏。。最后的明治维新篇看得很揪心,看着两个挚友从少年时期毫无保留的信任与互相扶持,渐渐的因为政见不同而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最后相背而行甚至兵戎相见,实在是太心痛了。。我宁愿相信他们的友谊并没有破裂,只是互相成全了彼此的理想,一个成全了对方的结局,一个成全了对方的抱负。
但是,如果从客观上看,《西乡殿》终究是一部影视作品,个人感觉西乡隆盛的形象在这部剧里被刻意地拔高了。比如西乡从政坛隐退后为武士们创办了私学校,这似乎为之后的造反埋下了火种,将一群头脑发热又对当时的政府不满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每天干得最多的事情不是看书学习种田,而是操练兵器,这种做法,自然会引起掌权者的忌惮,何况西乡又是一位威望极高的人物,当时的政府会担心他拥兵自重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相信西乡只是为了教书育人,用知识感化这群叛逆青年才是强人所难吧?包括最后西乡造反,剧中为我们展现的是西乡为了满足这群武士最后的理想抱负,为了向大久保传达他们的声音,而领导他们拿起武器,勇敢地斗争,而西乡个人从一开始就是极力反对造反的,甚至多次呵斥了要他反抗政府的武士们,但是现实中的政治往往没有这么多豪言壮志,有的只是对权力赤裸裸的争夺而已。所以看完只能感叹,果然只是电视剧吧。。
不知不觉从第一集追到了大结局,与《真田丸》不同,看《西乡殿》的时候心情没有太多的大起大落,更多的是充满温情的笑和泪,还有贯穿全剧的西乡咚想要向后世传递的情感:敬天爱人。
已至年末,今年的大河剧《西郷どん》终于完结了。转眼又追了一年。
约50集长度的剧,在国内很常见;但在短小精悍的日剧里,这是数倍于一般剧集的长篇幅。
大河剧便如此,50集的鸿篇巨制,才足以反映历史时段的长度,时代潮流变化的广度,以及详加剖析的深度。
一部大河剧拍得好不好,我就是从这三个尺度去衡量的。长度与广度,通常由选题决定,一个历史小人物是很难体现出这两者的;而深度,就体现编剧的功力了。
《西乡殿》这部作品,选择的题材占了大便宜。东京(江户)、鹿儿岛(萨摩)、冲绳(琉球),横跨大半国土,从地名的更迭也正反映出正是时代转变时刻。
因此,整部剧的时代感是很强的。
第一集岛津齐彬超前的敏锐视线便看出了“武士揣着两把刀过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到最后一集最后西乡死亡,望着天空说道“ここらでよか”,正式宣告了武士时代的终焉;从落后的农业国,到被迫开国再到主动西化;当然还有主演铃木亮平的体重与气场发生的巨大变化,都令人感到了浓浓的时代潮流变迁之感。这让这部剧站在了及格线上。
但是,全剧并没有深挖时势,只不过是按部就班地拍出了该拍的历史事件。
主角普遍个性单薄,配角更是几乎没有存在感与识别度,人人纯真善良爱国坚定;推动重大事件的发生,仅仅靠真挚的情感打动对方就完事儿了。整部剧看下来缺乏惊鸿一瞥的灵感创作,不会有百看不厌的精彩桥段。
总而言之,看《西乡殿》,有助于了解历史,引人入坑;但少了一分历史厚重感,不足回味。
不过看到最后一集,仍然还是哭惨了。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有踏浪前行之人,顺流者昌;自然也有无法激流勇退之人,迎接灭亡。
总有固执的人,不愿被新兴事物所支配,凭什么他们要来革我的命,夺我的权?于是,他们便拿起手中仅存的武器,用自己一介残命去抗争。
他们不是盲目,他们只是不服;你说他们是守旧的顽固造反势力,其实他们是一群比任何人都热血的青年。
拔刀,冲锋,死亡,这是他们选择的路,一条绝路。
这时候突然发现,西乡隆盛的“敬天爱人”有着这么一层涵义:
敬的天,便是时势,是历史的进程。
英雄如西乡隆盛,不可能不认识到未来的发展,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他不愿主动去反抗,只有敬畏。
爱的人,却是他的追随者。
英雄如西乡隆盛,不得不保护那些视他如领袖、如神明的反乱志士。于是,他终于选择站在激情与理想的一方,拥抱他的追随者,与他们共存亡,用战争与牺牲开启和平的新时代。
英雄如西乡隆盛,注定是英雄的死法。
他用个人的牺牲结束了武士的时代,结束了波乱的局势。
呼吸声与炮火声一起终结,死神与和平一同到来——
「ここらでよか。」
西乡隆盛和坂本龙马是日本近现代以来的两大偶像。龙马是司马辽太郎一手打造的,我一直觉得龙马的形象过度符合资本主义价值观,司马老头不愧是国民作家,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日本人的自我认知。而西乡,说实在的,这个人的魅力已经弥散在历史迷雾中,本世纪已经看不懂了。上世纪初,日本人描述龙马的意向放在“马”字上,我记得近代郭立国会图书馆上有本书名是“千里驹”,而到了10年大河剧片头已经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了。04年大河剧《新选组》甚至让西乡成为龙马暗杀的主谋,可见两人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位置已经彻底掉了个个儿
当然西乡比起同时代的其他人还是饱受敬仰的。我个人比较偏爱拿公款吃喝嫖赌(好像没有赌,赌是岩仓的专利)的长州那群熊孩子。长州在大河剧史上有2部,《花神》和《花燃》。13年知道15年要拍什么的时候,我想日本人其实还是在以自己的角度反思历史的,他们永远不可能拍那些和近代军国主义有密切关系的人,比如伊藤之类,哪怕是《花神》总集篇5集中间3集的主角高杉,因为是长州阀军队的源头,也不可能成为主角。《花燃》的名字显然是继《花神》而来,但选名不见经传的人当主角,可见日本人的态度。起初我觉得这也没什么,反正大河剧都是群像,但看着看着就发现主角是谁影响挺大的,连我这个长州粉都觉得不行,《花燃》收视率自然也就不可能行。
萨摩主场大河剧历史上有3部,包括《笃姬》。《花燃》信息出来之后我就想,之后应该快轮到萨摩了吧。但我没想到又是西乡,西乡的魅力现代人已经难以解码了,别的且不论,他是个胖子啊,在当代人眼里“胖”是和“没有意志力”紧密相联的。堤真一可能是史上第一个据演大河剧主角的演员,原先我以为他只是觉得大河剧档期长收视又连续走低,对事业发展不利,看了剧才后知后觉:演西乡得增肥,堤叔岁数不小了,之后减不下去咋办?至于亮平桑,因为是日本周杰伦,我身为中国人还是蛮有好感的,但他演西乡对我的不利之处是:他五官比较平淡,我得费点劲才能从满屏角色中认出来。
《笃姬》是近年来唯一收视率高的大河剧,不过说实在的,我对这个片的一些情节不太认同。笃姬最后的确把自己定位为德川家的媳妇,庆喜也并不适合做力挽狂澜的将军,但一开始齐彬是要求笃姬扶庆喜上位的,庆喜最初也被视为难得的人才,笃姬在还未感到德川家族、家茂魅力的情况下就反水,这不道德。大河剧过去的主要受众是中老年男性,我怎么感觉他们是看到这种“儿媳妇死心塌地为婆家”的情节感觉受到心理massage,才把收视率抬上去的呢?家定的情况就更莫名其妙了,国家危亡时刻,你身为政府首脑一句“没有人能够做到”就可以当甩手掌柜装疯卖傻丢脸丢到美国公使面前?国耻!《银魂》将家定塑造成贪婪恶毒的小人,我觉得就是对此剧的态度。
长州的剧出来之后,我想轮也该轮到萨摩了。果不其然,《西乡殿》登场。这剧是有原著依托的。我个人感觉大河剧近年来对收视率已经哀莫大于心死,编剧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有原本,至少挨骂程度会轻很多。《毛利元就》原著是《毛利元就和他的女人们》,于是剧里一群花花绿绿的女性来来去去,这要是原创电视剧早就被口水淹没了。不过,作为小说家自由探讨西乡魅力的奥秘还好,顶多浪费点稿纸笔墨,拍成电视剧那注定血本无归啊,何况,早在演出笃姬劝家定收养庆喜的那一刻起,这剧收视率就注定godie。
身为长州粉,我不免要多关注长州角色。长州第一美男子、幕末数得上的帅哥桂小五郎因为经常逃跑,群众印象十分不好,即便在自家主场的《花神》里颜值也十分糟糕,这几年为了收视率多请明星出演,但帅如谷原章介在《龙马传》里居然化妆上刻意扮丑,于是我对他在剧中的颜值再也不抱希望了。这里是萨摩主场,桂小五郎的形象却是从外在到内在都十分的不错,甚至有所美化——其实他不可能照顾的好西乡在东京收养的那几个孩子,他连自己的骨肉都不承认。更意外的是《花神》主人公大村益次郎先生还出场了一下下,并告诉观众西乡打仗不咋地,不过这么比较也没什么意义,以大村先生为参照的话,恐怕连板垣都成了不会打仗的,何况西乡那两把刷子。不过大村先生出场只是为了之后由岩仓转述他被暗杀了,进而接上岩仓遭遇袭击的剧情,最终照应大久保之死。至于高杉,照样是只出现在别人的话语中(此次由伊藤提到),他存在感太强,出场会抢主角戏份,《花神》就是典型。《龙马传》和《花燃》他是不出场不行,其他幕末剧都只出现名字······井上指挥艺州口攻防居然也被提到了,考虑到这人一辈子就打过这一场仗,这是长州依赖武器优势的铁证,使得大村和高杉的军功大为减色,不过我们也可以自我安慰说大村和高杉的水平无需担心,只有井上能不能打赢需要汇报给盟友······然后井上在作为政府官员出镜几次后就成了一点也不冤的贪污犯,至于山县,估计所有人都赞同不拍他最后为西乡而哭的情节,他确实不配哭西乡
剧本身,2个亮点成了2个槽点。鄙视久光其实原本也是西乡的一个槽点,日本人倾向以保守为美德,在阶级差距大的时代,西乡因为敬慕齐彬就说久光不行,过于自负。这部片子处理成久光崇拜大哥,想继承大哥的事业,以至于忽视了自身在阅历和社交网络上缺乏齐彬的优势,这本来是非常好的想法,因为这些不足是相对客观的,不损害久光“四贤侯”的声誉(四贤侯究竟是齐彬还是久光,我两种说法都见过),西乡指出来也不会损害他的忠臣色彩,但一般人被暗示称土包子又肯定会生气,可以说是历史上这个结点的完美处理。但没想到,剧本干脆就把久光设定成心胸狭隘的笨蛋了。要知道,封建时代同父异母的兄弟其实根本没有感情,如果有利益冲突更是敌人,如果久光崇拜齐彬,说明他有是非眼光,即使不把他描述得多么睿智,至少也应该有他和反对齐彬的父母冲突的情节吧?说到底,剧本就是因为塑造“比最聪明的人差一点但也很优秀”的角色很费劲,才会为了省力把久光塑造成白痴。
另外一个亮点成败笔的地方是庆喜。德川庆喜这个人,说实在的,没人能搞得清他在想什么,即使是他当大河剧主角的时候。98年《最后的将军》正是大河剧末尾播出“纪行”的起点,似乎正是为了弥补剧中对主人公心理塑造的不足,最后成了一个值得继承的优良传统。这里面庆喜起初是一个流连花丛的浪子,不取消防队长女儿实在可惜,因为可以和京都大火对比,加一个姑娘青梅竹马在救火中牺牲的情节之类的。但为了和主角西乡对照,只好让庆喜身边的女性是游女,因为只有游女这个职业才可能从萨摩乡下移动到高位者身侧。浓墨重彩的描写庆喜的浪荡时代后,我本来期待剧会怎么刻画他在高位时代的形象,结果就是个害怕西乡的胆小鬼。虽然最后说明了他是在躲法国公使,但之前吓成那样,如果只是演技,应该交代清楚。庆喜虽然挂靠公家,毕竟还是武家血统,怕死也不会怕得那么明显。武士道对领导的领导态度不明确,但也不能在领导的领导命令你切腹的情况下反过来拿刀威胁对方吧?而且,害怕日本同法国关系破裂也不能解释庆喜对打长州那么起劲啊。有弹幕说庆喜是强行洗白,我看正好相反,编剧是因为早就准备好了洗白的方法,才在之前肆无忌惮地丑化角色,其心理可以一句话总结“反正最后会洗白,之前怎么黒都没关系”,当然,塑造坏人与塑造立场、价值观不同的好人相比省劲多了,日系文艺总这样投机取巧的话,也难怪会在鄙视链上居英美剧之下。(不过日本人不关心中国人的鄙视链结构就是了)能与主角道不同而风度气概不落其下,也就龙马有这待遇。
其他亮点的话,比如年轻的茂久是个挺有主意的人,虽然最后也没有机会伸张。比如中村半次郎终于找了个小帅哥来演,《宛如飞翔》里感觉本来是让他和那个穷学生、姑娘之间搞三角恋的,但最后没有进行下去。最吸引我注意的一个细节是:西乡命令杀死来岛老爷子以迅速结束战斗时,半次郎跃跃欲试,以他的水平自然不成问题,但川路一梭子子弹解决了,这个对比形象地说明了剑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川路在武士的战场上用子弹解决对方大将,不能说不道德,但可以反应他缺乏武士精神,要不人家怎么能顺利当第一人警察领袖呢,警察可是彻底的官僚机构啊。再联想起半次郎当初在萨摩枪械训练时抱着刀坐在旁边一脸落寞:自己军队都要舍弃刀剑,他能跟谁置气。其实半次郎和川路这样的人设真实情况更可能是互相看不顺眼,但剧里安排他俩是好友······哎这是第一次浓墨重彩地刻画俩人形象,已经不容易了。
最后我终于说到了题目中的马赛曲。村田新八在前2/3频频出现但又没什么重要戏份,他的主场在最后,在于说出“欧美不是只有那群考察团看到的富丽堂皇,更多的是角落里的贫苦大众”,在于让《马赛曲》飘扬在即将谢幕的西乡的生命中。拥戴西乡起义的大部分士族主要还是家计没有着落,地位下降和贪腐的高层相比更是不堪,村田站在这群人中,其实明白他与一同赴死的战友在乎的东西并不一样吧。历史上村田新八是否有此觉悟已经不重要了,川口雪蓬是否曾举着“革命”的大字挥舞也不重要(那年代“革命”还没有以后来令人谈之色变的含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是如今拍的剧,总要有那么一两个人是超前的吧。
虽说,在一切大河剧里时不时冒出来的主角的爱民台词和忠于天皇其实是矛盾的
就让西乡隆盛这个人的魅力,留在穿不透的光阴迷雾中吧
看《西乡殿》的几个月里,刚好读过了《宛如飞翔》和相当于两者后传的《伊藤博文》,正好一并谈谈。
在幕末还是个模糊的概念时,总会觉得日本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接触西方文明后能够立刻无缝融入,在开始现代化历程后几十年后又能成为列强之一,相比之下中国现代化之路却如此崎岖。
但了解越多后发现,首先世界上国家大多和中国相同,甚至远不如中国,只是日本的成绩太过耀眼,作为隔壁邻居文化又一脉相承,才成为了我们心中“别人家的孩子”。
其次,发现日本的近代化历程和中国一样是摸着石子过河,并不是一条大路走到头即是光明。仅仅就在《宛如飞翔》和《西乡殿》里出现的能人来说,就发现不同的能人对日本的前途和实现这一前途的路径有着不同的见解。同样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同样知行能力俱佳的人给出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神风连复古、岛津久光守旧,但在生产方式改变后这肯定是错误的道路。但如何现代化,大久保、西乡、幕府、乃至胜海舟、龙马给出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最后前进的方向也是磕磕绊绊、外加主观和随机混合的结果。
而如何评论成功又有不同的标准。以当时的标准来看,萨长主导的帝国主义政府无疑是成功的,但这种成功不仅给日本、也给整个亚洲最终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即使帝国主义国家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日本也几乎可以算是最黑的一只,并最后被美国完全击败和重塑。几乎所有志士都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气和能力,但这样的结局想必是他们意想不到的。但这样的结果是日本国泰民安,大多数人安居乐业。从大多数人吃不饱饭的幕末到今天,这样的结局是好还是坏?
最后说道西乡。西乡这一辈子获得凡人欢乐的时光不多,不是在受罪、嘬瘪、就是在拼死奋斗,甚至最后渴望隐退而不可得而不得不在城山讨死。其家人也被“附带伤害”不少(弟弟吉二郎和小兵卫分别战死),其余人也因为西乡“不为儿孙买美田”的志向而在物质上得不偿失。
西乡所为在志士中并不少见,大久保树敌无数却随身不带保镖,伊藤博文年轻时即勇于冒死出海,而这仅仅青史留名的人的事迹。志士中尽是能力出众却随机死亡的人,如龙马即是维新之后许久才被挖掘。从这个角度而言,西乡获得声名、成就已经是幸运之辈。
“不抛弃、不放弃”成就了西乡,让其成为“日本东北”第一号大哥,但最终让他走上了西南战争的不归路。但死后西乡成为了“最后的武士”,那些被萨摩人和政府军伤害的百姓却鲜有人提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这一切对西乡来说,或许早就释怀,毕竟他追求的是“踏正道推至诚”,也用生命诠释了“丈夫玉碎愧砖全”,虽然孰是孰非错综复杂,但尽力做到“敬天爱人”即可。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我认为大河剧的主旨是围绕“时代”展开的
当然这部《西乡殿》也不例外。
一
不过,我们可以稍稍地和近年同样描写幕末到明治时代的《龙马传》对比一下:二者虽然有着相似的时间线,但是《西乡殿》主题已非诸如“进步”,“新的日本”如此的机械和线性。首先交响乐片头主题就有很大不同:《龙马传》的片头主题组成一个是大海和龙,一个是日本接触西洋文明的浮世绘相交辉映,龙马在长长的海岸奔跑;《西乡殿》的片头则是充满传统风格的热情洋溢的相扑、战国时代的装束、鹿儿岛当地风格的“傩戏”(实在不知道日语中这种戏剧叫啥),西乡在田间挥汗如雨的劳作(明治篇),西乡不动如山地注视着大海,以及大量美景。。。从片头就能稍稍看出时代背景相似,主角立场相近的两部剧承载的主题是不一样的。
二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说,《龙马传》的主题是“一个全新的日本!”,《西乡殿》的主题就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日本...吗?”
“一个全新的日本...吗?”这也是这部剧最想给观众留的思考题,反复出现在剧中:
吉之助少时手臂受伤,终身无法挥刀,向岛津齐彬哭诉,岛津教育他:“武士凭借刀剑的时代要一去不返了,今后你当保护弱小之人”
龙马被暗杀后,阿龙哭骂西乡隆盛:“如果这就是你们想要的新的日本,我宁可不要”
吉二郎死在吉之助怀里,吉之助痛不欲生,旁白响起:“那之后,会津 庄内 箱馆,戊辰战争仍在持续中...战争之中,日本走向了明治之世...”
废藩置县开始时岛津久光对西乡的抱怨:“这就是兄长想要的新的日本...吗?”
这种类似于娜拉走了对不对的反思,是很值得观众细细品味的所在
《西乡殿》不加隐晦的展示了戊辰战争的大量血腥场景,甚至于使用了修昔底德式的白描手法书写战争的残酷(镇压彰义队),指挥官吉之助对面前的血腥,脑海里闪过不忍,但依然竭力地嘶吼着要全部镇压。关于人性描写也有一定的涉足:知晓庆喜本性的吉之助决定铲除德川,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政变和战争,尽管他本人厌恶战争;第35集,得知哥哥消灭德川计谋的信吾不敢置信道:“恶鬼啊,大哥已经变成战斗的恶鬼了”,吉之助面无表情地答道:“对啊,所以你也给我拼死战斗”。
这些白描似的手法,加深了这种问题的深刻程度。是啊,为了一个全新的XXX,家人、爱人、同仁、信任、人性,到底需要人们付出多少?幸好剧中的西乡吉之助,为了新时代,为了信念付出了许多,却在伤痕累累的维新之后,并未摘桃子给自己吃,高官得坐。而是用自己的身躯背负起了他所破坏的东西,为战死的萨摩武士负责,背负起了时代的痛苦,辞官回到了鹿儿岛,直到再次入阁--征韩--下野--西南战争。
三
对于维新,该剧并无太多的表现日本与西洋的碰撞,至于福泽谕吉在自传里曾经说过的风气一新,也根本没有着墨。而是从侧面进行了描写:明治之世,官员贪腐盛行,废藩置县和版籍奉还使得大量的武士失业,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的武士们开始筹划一场场的暴动;岩仓使节团的出访使得朝内政治斗争不断,外交问题又引起征韩论之争,朝野成为了火药桶。这个战火中建立的新国家依然风雨飘摇,以至于西南战争爆发,西乡隆盛为了安抚愤怒的士族们,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踏上了上京的不归路。
历史是需要进步的,而进步的代价往往被人们忽略,甚至被一些人当做是必须的牺牲。而《西乡殿》,应该是对这种观点是有所保留的。所以尽管西乡隆盛是为了维新而奋斗,但这部剧维新的元素相当的不是那么多。一个时代进步,总有落伍者,这些落伍者总会被大众所憎恨、批判,被社会抛弃;一个时代的进步,也总有牺牲者,这些牺牲者会被大众遗忘。一个全新的世界总是伴随着一个被时代遗弃的世界,而走向新世界的过程则是惊人的牺牲。这些人就该被遗忘、被无视、被践踏吗?《西乡殿》借助明治篇的最后几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这也应该是西乡殿所含蓄表达的一个主旨,也是作为一部时代剧,思想最为深刻的部分。
所以西乡隆盛回乡种地了,入阁又下野了,开办私学校,带领士族讨说法,最后战死。
我平素不喜欢空谈道德,只愿:
敬天爱人
12月16日,《西乡殿》最终回播出,2018年大河剧就此落下帷幕。众所周知,今年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今年的大河剧选择西乡隆盛作为主人公,其意不言自明。出于对题材的兴趣,这一年,笔者怀着期待追完了剧集,然而整体观感是失望居多,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西乡殿》是一部“鸡肋”之作。
何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众多幕末维新人物中,西乡隆盛是除了坂本龙马以为应该最为日本人熟知的历史人物之一,上一次以他作为主角的大河剧《宛如飞翔》已是20多年前的事,虽然此后在《笃姬》《龙马传》等大河剧中他作为重要人物都有登场,但是毕竟是配角。所以,新版的西乡隆盛会怎么拍,笔者起初很是期待,毕竟他一生能挖掘的故事实在是很丰富。但结果,《西乡殿》拍出的西乡隆盛只能用“平庸”形容,而到后期还要加上一个“脸谱化”,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惊艳的地方很少(并非没有),而家长里短的日常在全剧占据了大量篇幅,令笔者一度怀疑这还是“大河剧”吗?
《西乡殿》这部剧的结构清晰,笔者就根据个人观感漫谈各个部分(仅代表个人观点,西乡隆盛本人和大久保利通的刻画后文会专门叙述。):
1.萨摩青春篇
这部分主要讲述西乡少年和青年时期在萨摩的故事,更用很大篇幅描绘了西乡和藩主岛津齐彬之间的君臣之谊。
作为全剧的开篇,这部分还算合格,并不难看。其中,第5话《相扑吧!相扑吧!》就令笔者印象深刻,这集年轻气盛的西乡不理解岛津齐彬的做法,在相扑大会上挑战并战胜了藩主,还算比较好的刻画了西乡真性情的一面,另外笃姬这集初次登场也有惊艳之感。
这部分几个主要人物的刻画还算比较到位。岛津齐彬算中规中矩,依然是明君贤候。笃姬的表现个人觉得在整部剧中来看,算出人意料的好,虽然她的戏份不多,但每次都性格鲜明,尤其是得知自己要嫁给将军德川家定,那种外表故作坚强,但是在西乡面前还是露出了软弱的一面,最后依然做出觉悟,这一系列过程都表现都比较到位,没有违和感。
2.岛流篇
这一篇章主要是讲述岛津齐彬死后,他弟弟岛津久光控制萨摩,与西乡发生冲突。而西乡卷入将军继承人之争,在京都拥立一桥庆喜失败,之后被两次流放小岛。
这部分笔者认为是整部剧最无聊的部分,大量篇幅描绘西乡私人生活和情感,对当时的历史和政治的描写极为克制,可以说点到为止。笔者并不是说家长里短,感情戏不重要,但懂得适度才有更好的观感。大河剧并非一般日剧,是“正剧”,我相信观众收看大河剧更多的想看到当时的历史,政治,风云激荡,而不是像普通日剧一样的日常故事。
西乡隆盛作为日后的维新三杰之一,他的成长是离不开生活的滋养,更离不开在各种政治风云中不断考验,不可偏颇。
人物中,岛津久光算是印象较深的角色,虽然不一定符合历史,但是青木崇高版的岛津久光演绎得很有特色。
3.革命篇
这部分不用多说,当然是讲西乡隆盛参与明治维新的故事。按道理,这部分应该是全剧的一个高潮,也是重头戏,但是一路看下来,依然充斥着大量家长里短,日常生活。以至于革命篇开篇第26集《西乡上京》令人感到突兀,西乡从流放重回京都,怎么就天下闻名?怎么就受万人敬仰?前面相关的铺垫太少了。这部分笔者觉得不错的是《禁门之变》和《江户无血开城》。
《禁门之变》整集节奏把握的不错,从政治戏到战争戏都比较到位。桂小五郎和西乡的交涉,再到冲突爆发,整个过程不会让人看着觉得无聊。(相比之下,后面的萨长同盟剧情,真是一言难尽)《江户无血开城》则是那个圣人般的西乡罕见露出杀意,要除掉德川庆喜而后快,也算是让人看到西乡不一样的一面。
这部分历史名人出来不少,小栗旬演绎的坂本龙马算是一个惊喜,和西乡的政见冲突刻画的还算合格。再就是胜海舟,依然延续远藤宪一在《真田丸》里的萎靡风格,个人不是很喜欢。另外值得一说的,就是德川庆喜,虽然整个剧刻画了德川庆喜从逃避现实到走向政治舞台,最后和西乡决裂的转变,但是过分抹黑了德川庆喜,甚至有他与法国人达成协议割让萨摩的剧情。
4.明治篇
这部分应该是笔者最喜欢的一个篇章。过去的幕末题材大河剧,大都写到明治维新,而对维新初期的历史或一笔带过,或简而述之。而《西乡殿》用了9集的篇幅,比较详细讲述了明治政府的政治斗争,这算是该剧的最大亮点,同时也是西乡脸谱化最严重的部分。
不过,最后的西南战争部分个人不是太满意,虽然最后两集都是写这场战争,但是真正的战争部分并不多,让人比较失望。这部分主要就是西乡与大久保的对手戏,其他角色不谈也罢。
对于结局,个人还算满意,西乡之死和大久保被暗杀,一度触动了笔者泪点。
5.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
这两位应该是贯穿全剧的人物,所以着重说说。
首先笔者要说,全剧在两人的刻画上,大久保利通更胜一筹。
西乡隆盛的形象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太大变化,除去革命篇短暂的黑化和岛流篇短暂的失落,其余时候大都是一副圣人形象,永远仁义,永远伟大,永远大无畏,虽然据历史记载西乡是有这样的一面,但是如果只展现这一面,作为人物是“失真”的。最明显的美化,就是征韩论引发政治冲突的剧情,整集看下来的感觉:西乡是“好人”,大久保是“坏人”。
反观大久保利通,萨摩青春篇的热血青年,到革命篇的沉稳重臣,再到明治篇独裁权威,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都得到了充分展现。在描写与西乡的关系逐渐破裂的过程中,也描绘了大久保情感变化,这样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好看。
总的来说,《西乡殿》没有达到笔者的期待,充斥着大量“食之无味”的剧情,但如果因此弃剧,错过“明治篇”,则又“弃之可惜”。
假面又增肥了啊!为这身膘肉先给个四星吧!然后锦户六是第一次大河吧?期待吧
平成最后的大河剧,聚焦西乡隆盛纪念明治维新一百五十周年,延续了几年来幕末大河剧对从幕末到维新这一段历史中伤痛的强调。主角西乡为国为民磊落真诚又朴素,人格魅力爆棚。该剧中有近年来对西乡大久保木户岩仓胜这五人最生动最贴近最有血有肉的刻画,也和选取的视角有关。德川庆喜得到了个守卫日本忍辱负重的光辉形象。胜海舟向西乡说多亏了西乡才有江户无血开城,才能再赏上野樱花,上野公园应有西乡铜像——调皮的写法。西乡与大久保分道扬镳的明治篇中,将政治分歧表现为个人矛盾,想要凸显的是两个人的故事。另外,在剧中我们看到了儿时的“小吉”,进入幕末动荡的“西乡吉之助”、流放海岛的“菊池源吾”、明治政治家与“最后的武士”“西乡隆盛”,却不见“西乡南洲”——除了一首和歌,几段教孩子的戏,其余的“南洲”只能到“纪行”里去找了…
第二次立志看完的大河剧,因为年末年初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铃木亮平…(#゚Д゚)
一年来一周追一集看下来还不错,但是一口气的话未必能看下来,演员塑造都不错,铃木亮平一年来随着西乡殿增肥也太拼了,现在大河剧总有种把历史事件简单化的感觉,也是大势所趋了吧
片头大气磅礴,堪称九州宣传片。第一话就安排了多次少年西乡与岛津齐彬的感人互动,将来也就是一个萨摩藩撑起近代日本半边天。希望后面的尊王攘夷运动、倒幕战争和西乡人生最后的西南战争不会因为剧组经费问题又出现不少旁白或单个场景一笔带过的现象。觉得有望能超过前年的「真田丸」。
值得追的大河剧!看完第一集真佩服日本的子役
熬过中间10到20集,用力过猛,老好人的西乡以后,前10集和20集以后,是真的好看,有好几个部分,都让我感动得想哭,对于故事的叙述也不拖沓 后期的明治篇才是巅峰
大河剧这搞法确实是药丸。无限洗白拔高主角,抹黑其他人……
西乡殿是一部神奇的大河,黑木华,铃木亮平,都是细腻至深的演员,这剧能整得他们仿佛不会演戏,学校话剧汇演一般。在天皇料理人中的两位多出色。
配左传+1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敬天爱人;一个匪夷所思的大义,今番有事欲询问政府,想活的投降,想死的跟我去死,亲手埋葬那个时代。
看到预告片时,眼泪不禁流了出来。西乡隆盛的一生告诉我们,生命没有那么重要。一个人一生可能富有或贫穷,可能显赫或默默无闻,可能锦衣玉食美女相伴,也可能饥寒交迫死无安葬。但这些都不是生命的理由~
故事进度和人设都牵强 改编也不算高明 长的像姐夫的主角拍伟光正气场欠点 但是断断续续还是追到大结局了 差不多完全靠的是西乡隆盛个人事迹的魅力 就当是历史补课了
四星全给铃木亮平!看着他胖了那么多,真心佩服!
庆喜背锅剧。
在一幕日本大河剧里,看见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精神气质。背靠明治维新这一日本最重大历史变革期,视听语言和叙事却能如此纯真质朴、自然昂扬。和《走向共和》比,很明显看出中日两国知识份子的精神气质差异。
铃木亮平演技真不错。剧情不狗血。我相信西乡大久保之间的友情,后期理念不同分道扬镳可以理解,这不影响两人的牵绊。
看完了第一集。子役演的真好。尤其是饰演主角西乡隆盛幼时的子役渡边苍。长得还有点像fuma。看着更喜欢了。可惜看预告第二集就下线了。期待后续cast和剧情。希望今年可以看完一部完整的大河剧。
大河剧总算能拍一点真正的历史名人了
又是一年大河终结时。陪着西乡殿走过一年,期间还去了鹿儿岛朝圣,最后一集看得很感动。眼看着铃木亮平跟着这个人物在成长,蜕去青涩和鲁莽,逐渐变得沉稳霸气,最终让我相信他就是西乡隆盛。这个人物的人生轨迹挺不可思议的,由一介草民变成开国功臣,最终以被镇压的反叛者收场,但死后却被所有日本人敬仰。敬天爱人,他身上的人格魅力太强大了。西乡隆盛死后,日本再无内战爆发。看每一集都没有跳过片头,富贵晴美的OP太好听了。
2018.06.28【B】变壮的铃木亮平 越看越像小肉柴 忠诚坚定的肉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