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弦上的你和我

日本剧日本2019

主演:波瑠中川大志松下由树樱井由纪铃木伸之

导演:金子文纪竹村谦太郎福田亮介

剧照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1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2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3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4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5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6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13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14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15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16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17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18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19 G弦上的你和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0:04

详细剧情

小暮也映子(波瑠 饰)即将和相恋多年的男友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为了婚后能够更好的照顾家庭,映子甚至提前就辞掉了工作。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映子却被男友告知他有了其他喜欢的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映子失去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两样东西。   万念俱灰的映子彻底陷入了颓废的情绪之中,就在这时,她偶然听见的《G弦上的咏叹调》的现场演奏成为了拯救她灵魂的最后一根蜘蛛丝。为了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演奏出这样优美的乐曲,映子前往成人小提琴班报了名。本以为这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意外的映子,却意外的在小提琴班里收获了打开紧闭的内心的那一把钥匙。

长篇影评

1 ) 《G弦上的你和我》:喜欢的台词和场景整理

第一集
最后一集

喜欢这部剧的緩い的氛围,就和这三个世代,性别,社会背景都不一样的人所构建出的緩い的关系一样。没有什么深刻的大道理,也没有什么英雄般的人物,但是这三个人所创造出来的温馨的小小世界,却让人如此向往。人间关系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深刻的羁绊,可以是患难与共的真情,可以是放不下的牵挂,也可以是温柔的人間愛。

2 ) 《G弦上的你和我》:三人成曲,但音乐和人间爱都无法治愈。

鸡汤不能果腹,精神无法干煸现实.

单相思哥哥前女友的理人,失婚失业的小暮,受着老公出轨、婆婆碎嘴夹板气的幸惠,是命运,不,更准确地说,是小提琴将三个愁肠百结的人集合成《G弦上的我和你》。

未满20的大学生、奔向30的前白领和超过40的家庭主妇,这奇妙的等差数列中,又包含着各种刺激的排列组合——

主妇和大学生,是春风和煦的“女人不哭";

前白领和主妇,是迫不及待的“想见你”;

大学生和前白领,是神魂颠倒的“谁先亲上他的“;

这些程度和意味不同的情感,都含有指向双方的真切关怀和亲密无间,所以被统称为——人间爱。

这该死的人间爱!

太令人上头、入梦、飘飘欲仙!明知是虚构的故事,却无法抑制心脏的快速跳动,以及嘴角的兴奋上扬。

若追溯这人间爱的源头,是三个人在困惑烦恼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将小提琴当成了救命稻草。

有了小提琴,生活就会好起来吗?

答案是不会。

理人参加暗恋对象教授的小提琴课程、拼命练习,并不能增进彼此的关系。小暮有学习小提琴的经历和对音乐的热爱,也无法获得与之相关的工作。幸惠再怎么认真地拉琴,刺耳的话语都不可能变成动听的音乐。

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学费不菲又消耗时间的小提琴根本帮不上忙。

那有了人间爱,生活就会好起来吧?

答案还是不会。

理人有小暮和幸惠的支持,勇敢地表白遭到无情地拒绝。有干劲十足的理人和幸惠做伴,小暮愈发觉得自己无所适从,只有满心失落。幸惠被两个年轻人接纳,和家人依旧矛盾重重。

人间爱并不能战胜一切。

那么,小提琴和人间爱的存在有意义吗?

有的。

绝望和痛苦的巨浪铺天盖地时,近在咫尺的小提琴就是救生圈。

零基础的蹒跚学步痛苦至极,但攻克难关的喜悦会使痛苦值回票价。小提琴的世界比现实世界单纯得多,更容易获得“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积极反馈,这不仅会催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美的感知,更会触发直面现实的信心和勇气。

宽容的小提琴也不乏严厉,给三个人提供喘息的机会,也附带一本正经的教训。懒惰的时候琴声是噪声,勤奋的时候琴声会越来越动听,毫无掩饰地反映着三个人的态度和水平。但不管如何努力,缺乏系统训练和出众天赋的成年人都达不到专业水准。——小提琴礼貌而冷漠地告诫着业余爱好者,客观事实不会随主观意志而转移。

质疑和责难的寒流不期而至时,相互扶持的人间爱就是防寒服。

人的年龄越大,成见就越顽固,也越不容易敞开心门。理解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是有市无价的东西。三个人在情感、事业或者家庭上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他人即地狱”,是不理解和不被理解。

而“人间爱”的核心恰好是理解。在这里,人既可以披露真心也可以找到共识,快乐加倍,焦虑减半。更重要的是,有了亲切感的铺垫,背景不同的人可以愉快地交流心得,轻而易举地拓展视野和视角,互相搀扶着迈出舒适圈,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人间爱是美妙的“他人即天堂”。但再要好的人也终有一别。千般不舍万般无奈还是要各自上路。

小提琴和人间爱都会带来伤感,但更多的还是给予人成就感、掌控感、归属感、幸福感和边界感等正面体验。这些是可以用来对抗残酷现实的武器,也是用来区分温柔与无情、明理与愚昧、优雅与庸俗的分水岭。

上述三个问题和答案各自成立且互不冲突。

因为,帮助三个人摆脱烦恼的关键并不是小提琴或者人间爱,而是他们自己。

被小提琴或者人间爱所救赎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他们先主动选择了小提琴,先主动对身边人表示出关心。

如果原地不动、漠不关心,他们就不可能和小提琴邂逅,不会建立起彼此的深刻联系,也就不会有随之而来的领悟和改变,那自身的脱困和重生也就遥遥无期。

先有自救后有被救,顺序不能颠倒。陷入泥潭的时候,不管向前还是后退,都要自己先动起来。

说穿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奇异的恩典,也没有从天而降的奇迹,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

今日的果实源于昨日的耕种,所有收获都有根据,就连爱情都是开始于被打动。所以,别低估每一次行动的价值。

人的挫败感可能来自外界的入侵,也可能是内生的。“找不到重要的、能将自己占领的东西,很痛苦,可是又不得不这样活下去。”

对于能思考的人,只是漫无目的地活着,不能全情投入地生活,实在是痛苦。如果周围人又都是沉浸其中的状态,那这种格格不入更会使自身的痛苦变本加厉。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找不到真正沉迷的东西”,“大家只是没说出口罢了”。人生的意义模糊不清甚至无迹可寻是常态,没必要大惊小怪,这于生活并无大碍。

明确自己的需要,按部就班地执行规划,没有工作就积极应聘,想要对象就努力相亲,对小提琴有兴趣就去学习,好奇身边的人就走近了解。该干什么干什么就好。没必要过分纠结人生的意义,无病呻吟。

也可能,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都是人后天构建出来的。

小提琴原本没什么意义,是三个人在学习中经历的酸甜苦辣使小提琴对他们产生了意义。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本来毫不相干,因为偶然的契机相遇以后,一起度过的时间和其中的点滴把陌生变成熟悉,赋予这段关系丰富的内涵,让他们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替代的存在。

这些是较为理想的状况。还有时候,努力的结局却是颗粒无收,根本看不到意义。

就像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他需要把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沉重的石块总是半途落下,使他前功尽弃、必须从头再来。

这永无止境的劳动看似是惩罚,看似毫无意义。但加缪说过:“攀登山顶的拼搏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心灵”。西西弗斯通过左右石头来左右自己的命运,释放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决绝和毅力,无论结果如何,他不断向高处挣扎的这一行为就是意义。

神话毕竟是飘渺的蜃景,再说回真实的人间。巴赫大费周章地采集各地音乐元素,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曲谱创作,然而在世时却未能以作曲家的身份被广泛认可。

夸张地说,巴赫这是死不瞑目啊。

那他的奋斗是无意义的吗?当然不是。他走得太快了,以致于很久之后人们才认识到他承前启后的伟大,才发现他的遗作将巴洛克音乐推向了巅峰。没有巴赫的努力,就不会有脍炙人口的《G弦上的叹咏调》,也不会有这部《G弦上的我和你》。

有的行动马上就能产生意义,有的行动要很久之后才会看到意义,有的行动本身就是意义。没有哪种行动是徒劳无用的,但只有行动起来才会有意义。

小提琴架在肩上,琴弓一动,音乐就萦绕耳畔;伙伴们交换眼神,互诉衷情,愉悦就填满心房。“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小提琴、人间爱,包括电视剧都是如此,它们最受欢迎的特质是超脱现实的致幻功能,而不是催人上进的鞭策作用。

但酒精的麻痹只在一时,音乐总会停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早晚要直面自己的问题,要和各种麻烦单打独斗。

兴趣嗜好也好,电视剧也罢,如果不能用来振作精神、激发斗志、鼓舞行动,那就是在浪费生命;如果被拿来逃避现实,那无异于作茧自缚、饮鸩止渴。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游蓝达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侵权必究

3 ) 看到第六集突然有种脱力感

女主这么任性,男主到最后真能爱上吗?

前面五集,其实还挺好看的。

可能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过了好几个月,女主还没有找到工作吧。

职业介绍所不是说很容易吗?怎么拖这么久?

一个还在打工的男大学生,会爱上一个没有工作的28岁姐姐吗?

而且,音乐的拯救力对女主也显示不出来。

可能因为她的运弓实在太差了吧。相比之下,男主的确专业好多。

不相配啊。

台词快听厌了,波瑠估计也很无奈吧,这种人设。

4 ) 一无所有=213万存款(且不算零头

#g弦上的你和我#

是这样的,女主被准备结婚的未婚夫抛弃,并且离职了,第一集最后点题说“我已经一无所有了”。

但是波瑠啊!(只记得演员名字)你的卡里还有213万(日元)存款啊!!离开了没那么爱的男人和没那么喜欢的工作,人生仿佛重新开始了!这简直太棒了好么!

另,小奶狗(估计这么称呼,大概是这么设定,但是并不是能接受的长相)表示哥哥的未婚妻在哥哥让别的女人怀孕后,还求哥哥让对方打掉孩子跟自己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喜欢。不愧是19岁的小朋友,渣男就应该一脚踹开嘛。

居然写了这么多字,我去豆瓣发个文把(´͈ꄃ `͈(转自我的围脖)

5 ) 音乐作为爱好的意义

西西弗斯所有静默的快乐都包含其中。他的命运属于他自己,他的石头受他左右。——加缪《西西弗斯神话》

对音乐占有一定戏份的故事,暂且不谈其他,这里只以此为引子谈一下音乐及音乐带来的影响。

这部剧目前我看了7话,对我一个听音乐和演奏音乐的爱好者来说,觉得这部剧给出音乐的意义最终大概会落在:音乐可能让人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可以不顾外界纷扰的暂时全情投入,从而建立对人生的意义感与掌控感。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音乐达到专业演奏水平,做到对音乐演绎表达的独特乃至创新,但是在学习音乐、挑战音乐技巧、全情演绎音乐过程中的快乐远大于苦涩。一方面音乐可以是逃避现实生活的挡箭牌(虽然最终我们还是要面对生活),另一方面全情投入去做一件事情本身或者说借由音乐进入的心流/专注/投入状态本身就是会建立起生命坚强的意义感以及对一件事情的控制感,从而延展出疗愈心灵的作用,从而更有力量面对生活。从前7话来看,这部剧应该不会深入探讨音乐技巧学习练习过程中的折磨与收获,而只是放大音乐投入带来的力量,音乐在这部剧中更像是推动剧情和人物情感的媒介。

这段对白其实并没那么重要,但是对于音乐本身,我想大概作者已经在这里给出了答案。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演奏音乐,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总有一些事情在做的事情可以沉浸其中,而不去在乎其他一切发生的事情,对于爱好者来说,学习演奏的过程就会有很多这样的瞬间。原本我以为全情投入是每个人的常态,后来才发现,就像这段对白:对于大部分人,让人全情投入的东西是找不到的。也因此,音乐或其他作为爱好才有了独特的价值。

我是非常业余的音乐欣赏爱好者,是一年听10场以上现场音乐会的业余爱好者。虽然多少能分辨水准高低却无法从专业客观角度分析(和弦对位等分析无力),所以我也会认同音乐很多时候靠的是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和逻辑。但是我知道音乐有相当一部分结构的严谨性,我也坚持认为抛开基础技巧谈音乐的情感表达不是逃避技巧不过关的掩耳盗铃就是一种对乐理了解不多妄下结论的自以为是。毕竟——

我也是非常业余的音乐演奏爱好者,从初中开始自学洞箫,一直在面对自己音乐细胞的各种制约,听音准耳力不行,打拍子节奏感不在线,演奏动作上肢体不协调,好在气息控制马马虎虎。但即使这样,我从初中坚持到三十多岁的今天,音乐已经成为我生活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在演奏上也能够不至于难听甚至偶尔给人些感动。自学乐器演奏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过管乐最初缺氧的痛苦,吉他手指出血的折磨,打拍子读谱迟钝的绝望,动作僵硬双手协作的崩溃。在努力向一个目标行进时,对于我这种没那么有天赋的人来说进步并不快,尤其因为我儿时是自学且处在互联网远不及今天便利而几乎无人可问无处查资料的时代。但是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音乐对我的意义,最开始自学的时候便只是“随便玩玩”,正如剧中的几位如出一辙。

女主角把音乐当成了救命稻草紧紧抓住,对于我来说,成长过程中音乐一样是。最初只要演奏出一点点旋律就非常开心,然后开始希望分享,因此我也经历了非常轻度的校园暴力:每当渴望分享我喜欢的音乐的时候,总有同学们恶语相向并挥舞拳头,毕竟在我所处的环境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器乐作品远不像谈情说爱的通俗作品那么直观且具有吸引力。但是音乐本身仍然带给我很多控制感,自己也渐渐有了适合自己的自学方式,在这样的自我钻研练习进步的过程中也给了我面对残酷校园生活与学业竞争的力量。

我相信剧中的主角们开始并不知道音乐会带来什么,但是最初《G弦的咏叹调》会让他们感动就已经建立了投入和热爱的前提,这就像一颗种子会一直影响他们。

“开心就好”,这也是我最初自学音乐的最单纯的动机。但是当我学习了一段时间,我会好奇为什么没有别人演奏好听,每次研究都是一种进步,次数多了也就形成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虽然是不一定正确的理解,这也是自学和有老师带的区别。自我思考会带来更深的理解,这个理解会给自己很强的信心坚持下去甚至面对生活中的其他挫折,但同时自我理解也可能并不正确从而在乐器演奏练习上走了弯路。当我的演奏稍微能听的时候,慢慢我的目标不再是“开心就好”,而是希望自己能够演奏的更好,这种坚持背后便是最初一如剧中人物来自《G弦咏叹调》的那种感动。这里说起来云淡风轻,但是看过《爆裂鼓手》或者《四月是你的谎言》等作品的朋友们一定多少能够体会在音乐技巧的研究、练习和精进上需要面对的困难和压力。

最近,我通过线下小班课程学习新的乐器,也有了上面和自学差异的感受。我也真切的遇见了很多“去不去都无所谓”的同学,但是和其他事情一样,我会问自己的初心。如果最初对音乐的感动一直在,即使经历了创伤,那么随着岁月流逝无论如何是放不下音乐的,这是音乐的魅力,也是对自己最初感动的重拾和交待,或者也有把音乐作为救命稻草的部分原因。所以虽然我没看过漫画,但是相信真於老师是不会就这样彻底放弃小提琴的,就像《四月是你的谎言》公生即使经历了那么大的创伤最终仍会回到钢琴一样。

对于线下小班跟着老师学习乐器,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之间的对比,每个人的音乐天赋各不相同,大家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而理解音乐和肌肉学习的速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人不需要接触谱子就能记下旋律和节奏,有的人拿着谱子都打不好拍子(嗯,这个就是我),所以这里也存在较大的心理冲突。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之前说的,即使受到挫折,对音乐的热爱和自己的感动仍然会给自己希望让自己再次出发,即使学得慢但是在基础技巧部分,一定量的练习是一定能追上其他人的,这也给普通音乐爱好者学习音乐一个很强大的奖励。同时,学习音乐也是个小世界,你会感受到不同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以及对一件事情投入程度的差异。从而当你走出音乐的世界面向现实的时候,也能够明白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对一些人也能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也就是构建起生命的价值感,这个意义远远超过获得音乐演奏技巧或者分享几首音乐作品。

有人问,有了音乐作为救命稻草生活就会好起来吗?对于我这样曾经试着把音乐作为救命稻草的人来说,不会,肯定不会,甚至我从未奢望音乐能够改变任何事情,也知道自己这一生都没什么可能做音乐相关的工作。但是——音乐作为爱好,攻克困难的技术很痛苦,但是跨越了每一个困难之后的喜悦会让你觉得之前的痛苦都是值得的;学习音乐的过程也是痛苦的,尤其对于天赋没那么高的普通人,但是每一次进步都带来无限的欢愉;你学习的是音乐,但是这个过程也是你面对自己的过程,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怎么弥补自己的缺点达到设想的目标,怎么分享你对音乐的粗浅理解,又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有怎样的差异,进而明白每个人不会挂在脸上的情绪与内心。对于我来说,学习音乐是和自己沟通的过程,是全情投入绽放自己的过程,是聆听他人发现不同从而慢慢变得宽容的过程。音乐不会让生活变好,但是短暂的,一旦跨越音乐本身的难题,我可以在音乐的世界里暂时逃避现实,我可以在音乐的世界里安心的做自己,我可以在音乐的沉浸中获得力量,这一切都让我能够有勇气去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

——每个人或许多少都有事情能让他放弃一切不在乎结果的去投入,有的人喜欢烹饪,有的人喜欢绘画,有的人喜欢唱跳,有的人喜欢篮球,对于我们这些不以此为生的普通爱好者来说,这些事情会让生活好起来吗?不,我们从未从希望生活因此好起来,我们喜欢这些事情只是因为我们喜欢这些,没有任何物质回报也会继续去做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带来的全情投入本身就充满了意义。

对于音乐或艺术,基础的技巧是绕不过去的难题,这个过程痛并快乐,快乐就像《交响情人梦》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收获,痛苦就像《闪亮的风采/Shine》崩溃了的演奏家,现实中就像拉赫玛尼诺夫经历过的无力。

同时音乐也是表达,也是一种语言,《Once》《海上钢琴师》等故事构建了以音乐为语言的人们,这里也可以用那句话:“语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的开始”。

在演奏给他人时,对于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都会面对《四重奏》那深刻的拷问:“按照客户要求来的是一流的工作;尽自己最大努力的是二流的工作;开心的做事是三流;有志向的三流就是四流了。”我们对音乐的态度其实就是我们对自己对世界的态度。

演奏给他人的同时,音乐也是演奏给自己的,有时也是寂寞的,一如《她比烟花寂寞》。同时也就有了希望他人理解的奢望,高山流水的故事才会如此动人,像电影《Like Sunday, Like Rain》这样跨越年龄之间的心灵相惜才会充满魅力,或许在艺术或理念上找到相互理解的朋友会比实际中找到对生活态度如出一辙的朋友简单。

音乐还有探索还有创新还有先锋实验还有和其他艺术一样的无限可能性,从John Cage到坂本龙一,从节奏变迁到十二平均律之外的世界,从我们自己几千年的音乐到其他国度民族的无限音乐类型……无限的可能性就像哲学一样探索和讨论不同的未知。

单单作为爱好,音乐或许并没有意义,但更深层次,人生同样没有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我们自己构建的。如果我们也曾有类似剧中人物对《G线上的咏叹调》的感动,那么这种感动本身就已然弥足珍贵。

6 ) G弦

因为自己也在学习拉小提琴,所以看起日剧G弦上的你和我。和很多日剧一样,G弦很温吞缓慢,不过没有过分夸张的表演,至少女主还是比较生活化。拉琴的戏份不多,也没有美化初学者的水平。女主很可爱,被种草了眼镜。KTV里传送带送出三杯啤酒,男主问谁点的,女主承认的表情太萌了。

男女主一上场就被说有小小CP感,我当时还没有留意到。第四集看着并肩前行的两人,我说他们两个的手放中间好浪费。未过一分钟,两个人的手突兀的牵了起来,我张嘴呆在那里。其实说没来由,但是气氛早就烘托到了,暖暖得黄色 灯光,眉目干净的男女主,圣诞气氛的街道。我早就知道那两个手放在中间不对劲。

这是今年以来难得的少女心。晚上想着 “哇,真好啊”。琢磨着“真好的”是什么呢?是暧昧的情愫,上升沿冲击的悸动。那些是不是只是青春才有的东西。虽然离20岁也没过几岁,但是美好的爱恋已经不属于我们了。“所以说已婚的大家,也都会觉得百无聊赖。” “或者在电视剧中找到甜蜜感。” “或者有机缘的话就出轨了”。为什么甜蜜的封印着么早,30岁以前就结束了。我们离20岁也没差几岁啊,之后可是几十年的封印人生。要不要我们集体把“中年人”的入门门槛后移啊,移到45岁。我们可以继续浪了。

“年轻真好啊” 。一直想着青春好,但是一想自己的过去,好像没有剧里的甜蜜故事。“就算回到过去,也没我什么事情啊,我没有女主设定啊。” “可能美好的感情只属于漂亮的女孩子?” “漂亮的女孩子也只有有限次的机会。” “还要加上失败感情的痛苦。” “和单相思的酸涩。” 所以那样的感情是不是只存在在剧里。

第十集的时候,男女主一起看租房的广告。“如果他们住在一起,之后也就没有那么甜蜜了吧。” “应该是吧。” 就算是电视剧里的男女主也无法走出的定律。那就希望女主一直可爱下去咯。

7 ) 给亲爱的人

G弦上的你和我讲述的是一个相互救赎的故事。一个被悔婚的大龄失业女青年,一个被家庭束缚的中年家庭主妇,一个苦苦挣扎在暗恋中而且爱情无望的男大学生,表面上是学习小提琴让他们联系在一起,其实是彼此的相互鼓励,让他们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和爱情。小提琴不是他们心灵栖息的场所,爱才是。

人间爱是贯穿全剧的主题。诚然学习一门乐器,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音乐可以带来心灵的慰藉,但是我认为,真正拯救他们并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超越小提琴存在的人间爱。作为一个成年人从零基础学习一门乐器,这个过程是很漫长而且枯燥的,除非你有很强烈的意志和很强的自制力,否则生活上一点点琐碎的小事就可以打断你的计划,久而久之将很难坚持。所以作为大龄学习乐器的人,一起练习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尤为重要,不管年龄性别如何,只要能够互相鼓励互相依靠就可以,这就是一种人间爱。有人质疑为什么这三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完全没有共同语言的人可以一起聊天一起学琴,因为他们由于失意走到一起,彼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扶持。我们需要可以无须顾忌,对他畅所欲言的人。就像也映子说的,学琴不是为了以后能拉的多好,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只不过是溺水的人,看见一颗稻草都会去抓而已。人生有太多的苦恼,我们有时很难对身边亲近的人宣泄这些负面。但只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发泄的出口,哪怕这个人是陌生人也没有关系,只要给我一点点安慰,我就能鼓起勇气继续前行。这种相互救赎的关系,就是我所理解的人间爱。一种超越身份地位年龄性别,超越爱情和友情的人性关怀。

也映子鼓励理人去追寻爱情,理人鼓励也映子走出失婚失业的阴影,理人和也映子帮助幸惠从沉重的家庭生活里解脱出来,幸惠撮合理人和也映子的爱情......他们之间的关系很难解释是谁拯救了谁,谁帮助了谁。我只想说,在你向他人释放爱的同时,别人也一样会用同样的爱回报给你。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在岔路口的时候,一句温暖的话或者无意识的举动,可能就将别人从深渊中解救。感激那些即使与我们毫无关联,但依然用善意和温暖我们心灵的人。我很羡慕他们三个人的关系,他们见证了彼此人生低落,狼狈的时刻,支持鼓励着一起走过艰难的日子。他们可以无话不谈,畅所欲言,互相吐槽,甚至会吵架,再一起努力,互相安慰。曲终人散的时候,也许将来不再有交集,但仍会在某个瞬间回忆起对方,然后会心一笑。

即使生活在压抑的家庭依然活泼开朗,温柔暖心的大姐幸惠,唠唠叨叨,性格直爽,积极向上的平凡女孩也映子,傲娇毒舌,实则很有担当的单纯善良男大学生理人......他们三个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动听的乐曲,也描绘了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好画卷,剧里的每个角色,他们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真实而鲜活的。你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可以看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这个故事,这些美好的瞬间,将留在每一个陪伴他们的观众心里。

给亲爱的人,即使你已经成为了很出色的大人,但你仍旧可以偶尔的任性,去做你喜欢的事情。你可以偶尔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找到一个让心灵栖息的地方。你可以偶尔卸下厚重的面具,吐露你的心声尽情展现最真实的自己。你可以不用要求自己任何事都尽善尽美,只要你努力过了就好。你不用感觉到自卑或者沮丧,因为在你爱的人眼里你就是最棒的。你会找到理解关怀你的人,和他一起说说一路走来的故事。亲爱的人,即使我们不再见面,爱仍旧会超越时间,穿过距离,不远万里来到你的身边,给予你继续前进的勇气。

8 ) 夏天已至,有果可食

豆瓣上有个问题讨论是“你是如何对抗人生的荒谬的”,这个问题其实我思考了很久,都没有答案。

克里希那穆提说:“弄清楚我们想做什么是世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不但在青少年时代如此,在我们一生中,这个问题都存在着。除非你亲自弄清楚什么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否则你会做一些对你没有太大意义的事,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十分悲惨,正因为你过得很悲惨,你就必须从戏院、酗酒、阅读数不尽的书籍、做社会改革的工作以及其他事情来让自己分心。你一旦发现真正爱做的事,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会有能力、信心和主动创造的力量。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爱做的是什么,你只好去做人人羡慕的律师、政客或这个那个,于是你就不会有快乐,因为那份职业会变成毁灭你自己及其他人的工具。”

看《G弦上的你和我》会觉得有点意思。根据《G弦上的咏叹调》改编的电视剧不少,但这部又有不同。其实看这部戏有种创作的冲动,因为它是一部看似非常简单的戏。故事是普通人的烦恼,只不过有三个年龄阶段,不同的理想和追求,也有不同的悲喜。大学时是求学和初恋的烦恼;社会人时是工作瓶颈和结婚的烦恼;家庭主妇时是配偶出轨和家人生病的烦恼。这些烦恼的描写都“浅尝辄止”,不深入,不因烦恼的过度宣泄来冲淡主题。在G弦上浅唱低吟,生活还是一律向前。从这点来说,这部剧有点像是一篇小散文。上帝嘲笑人的阿Q精神,但人如果过多地考虑在生活中的烦恼和郁闷,有可能就无法前进。如顾随在《顾随讲曹操·曹植·陶渊明》所说,我们是第二种普通人,需要通过外物来减少和免除烦恼。这三个人各需疗伤,又能借由音乐达到消愁的目的。不能不说是种领悟了。

奇妙的是这首曲子,先开始听觉得是哀伤的,不能阻挡地一并袭来,仿佛生活的重压你无处可逃。在经历了攻克挫折之后再听就越觉得这曲子又有种达观的感觉。一曲百折千回,多少感悟藏在心中不得张扬。学过一阵美术和音乐,总觉得艺术的老师不但要有专业的领路,还要有点哲学的体悟在其中。不仅要教人如何模仿和创作,还要教人如何去观察这个红尘俗世。所以从这点看,艺术高于生活并非虚谈。

只是我并不喜欢社会人和男学生谈恋爱的戏码。这种事情有极低概率发生,特别是发生在男学生尚未踏入社会之时,心性未定,谈何关系的确立。我原来寄希望于这三人能好好地维持这段友谊。毕竟成年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大家不太会有友谊,有的只是各种利益的交换罢了。在中国这个原本就注重血缘关系忽视陌生人情义的社会里,旧的社会准则被打破,新的社会准则尚未完整建立时,能够有部电视剧反映陌生人信任关系的确立,令人神往。

在30+的年龄迷茫,正不正常?我曾经以为只有自己迷茫,后来发现自己是个普通人。幸好。看《G弦上的你和我》,看到大家也在迷茫。我大胆地猜测,这三个人就是编剧的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而已。如此感同身受的片子,怎么能不多温习几遍?

我们在这样的日常的戏码中寻找自己的影子,也从一种旁观者角度来评判一下自己。我们从各种戏剧的冲突中感动自己,理解这可恶又可笑的人生。这也是对抗人生的荒谬的一种有效方法,观察。

短评

琴作心聲, 以樂會友最浪漫不過, 就算拉出殺雞之聲都浪漫......大名鼎鼎的福爾摩斯也拉小提琴.....波小姐長髮加眼鏡, 文青味太正.....

9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所谓人生啊,无论在怎样的年龄都是满脑门子官司。但人也会通过彼此互换烦恼而得以解脱,共进共退。似乎萧伯纳那句名言需要再添一句:你有一种焦虑,我有一种焦虑,彼此交换,我们谁都没有焦虑了。挺好的,虽然这几年日剧追得渐渐少了,但波瑠主演的剧却总能不知不觉地品完。可能她太有百姓生活的样子了,所以总是给我很强的代入感。烟火气也有,仙气也没差,闷声成女神!

14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推荐

很真实、细腻,所以虽平淡却动人。松下由树真是个好演员

16分钟前
  • お猫さん。
  • 力荐

福士苍汰和中川大志分别在周二和周五出现给观众考试。独生子女就没有这种爱上亲哥哥女友的危机了。。

21分钟前
  • reneryu
  • 推荐

10(完结)看得让人很放松,偶然相遇的缘分却产生了深深的羁绊,还萌生了爱情想想就觉得好神奇,中川大志和波瑠真的太可爱了,壁咚和电梯吻超级心动,幸惠姐也超级八卦超级可爱,好想培养点兴趣这样人生也不会无聊了罢

25分钟前
  • 褪色的蝴蝶结
  • 力荐

虚假的失业失恋:27岁,长得很漂亮,留下了足够存款可以学音乐,还能遇到帅气大学生和可爱的阿姨。真实的失业失恋:27岁,头发快掉光,啥事不干每天躲着看剧打游戏,没有一个人会来找你。不过我决定以后不这样想了,要不然看剧没意思。以后应该带入进去,做做梦也挺好的。看个肥皂剧就别想着批判了。

29分钟前
  • oba horse
  • 还行

本季必追之一!看见波瑠我的所有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波瑠对我有种超级治愈的魔力。而且她在这剧里的表现十分自然,和中川大志,松下由树组一起居然还有种不错的化学反应。剧情轻松愉快,不狗血,不勾心,节奏也不慢,下饭必备日剧。

34分钟前
  • 梵顿Kirin
  • 推荐

这部剧真是波瑠哭戏最多的剧。虽然都是一些看起来没有多严重的事情,但是很真实。生活就是这样啊,往往压倒自己的不是什么大波大浪,而是那些看似微小的情绪堆积,能流泪说明还有治愈的可能,如果哪一天连哭泣的能力都没有了,那要玩完的风险就急剧加大了。稀碎的日常,生活的压抑点表现的赤裸裸,又好笑,又感动,又心痛,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也被治愈了,但那首g弦在心头真是挥之不去,就像主角说的,这首曲子像在准备一场复仇,被生活折磨的暂时爬不起来的人们,将各种复杂情绪凝聚在一起,转化成无需名状的悲伤,暗淡的释放着释放着,最终慢慢挣扎着站起来的情形。正如生活中的我们,都在快乐又痛苦的在这不轻松也不天真的世界里勇敢的坚持着,坚强着。

37分钟前
  • youlu7
  • 力荐

平凡人的心旷神怡,高雅艺术脱了马甲的温暖,向前一步的羁绊,2019秋季档并列最佳。

41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力荐

Ep01弃。

44分钟前
  • 某茶君
  • 还行

波瑠在这部剧里可能是最最最自然的一次了!戴眼镜好——可——爱!全程北河阿姨同款心情,尤其是看另外两个谈恋爱(姨母笑)。中间是有点拖,有些部分台词反反复复写得累赘,但其实也是另一种真实,不是每个人在生活里都能讲出那么多精悍的小道理的,反复又琐碎,不断咀嚼又纠结,有时话说不好,说不对,说不出口,这才是人类日复一日的一天。

46分钟前
  • parachute
  • 推荐

看到了真善美

50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力荐

很治愈系的剧,要30代左右的女性才有感触的剧吧,美好爱情事业成功只是人生赢家们的生活,普通人能找到一个生活的间隙喘口气都真的很不易了……现实又治愈,台词都好有共鸣,第一次get到波瑠,还是这样的角色适合她

54分钟前
  • taso
  • 推荐

这个剧最让人感动的是没有美化小提琴初学者的水平,听起来普通,其实国产剧大多数都做不到。虽然情节看起来松散却很轻松,最重要的是亲切感,好似这些事情就发生在身边,产生“生活中有如此美妙的涟漪,真是太好了”那样的感觉。另外,第一次发现中川大志也可以如此可爱。

55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推荐

目前本季最佳

56分钟前
  • cider
  • 推荐

整体发挥还是意料之外的,有遗憾,但留念的成分还是更多,因此给个加成给5星(给4会比较中肯些)。要是它能再稍稍细腻些(指角色打磨)、再稍稍丰满些(指冲突),我甚至愿意给出比大饭店更高的评价。故事结构上乘、细腻流畅,从少有“人工感”的起承转合上看,应该发挥了安达大妈的平均水准,但由于故事底子很棒、主配角发挥令人开心,因此对我而言观感很好。波瑠的发挥令人想到gakki,如此的“波瑠味”,却又如同做自己一般自然妥帖,说实话正中红心。

1小时前
  • Einheriar
  • 力荐

个人很喜欢。作为一个拉过小提琴的人,开头的一分钟就被深深吸引了。别觉得她们练琴三心二意,小时候拉琴也是这样,喜欢归喜欢,半小时练琴中有20分钟在喝水上厕所。到现在都快三十路了还有“把小提琴再捡起来吧”这样的想法的我,也很能理解那种把音乐当做落水时的稻草的感觉。另外波瑠演绎的角色很不错,或者说是有进步,很像身边认识的某个真实可爱的女生。感觉会按时追完的一部剧。

1小时前
  • 静流
  • 力荐

安达奈绪子这次的脚本真是稳步且轻盈。各有苦恼的三个普通人因为音乐相遇,但却也充斥着各种生活琐碎,时隔两年断断续续的见面,但彼此的羁绊绝不至于如此,人类爱这个说辞真是精妙,这怎么能是我不喜欢的脚本呢?波瑠可以荣升我喜欢的恋爱生活剧女优了,甚至连苦大仇深的中川大志都能get到苏点。

1小时前
  • Weirdgirl
  • 力荐

想看普通人在原地打转的生活就还得看日剧。

1小时前
  • 唐书钰
  • 还行

“老姐不容易”系列

1小时前
  • 历史理性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