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欲

日本剧日本2007

主演:松本幸四郎深田恭子北村一輝

导演:藤田明二

播放地址

剧照

生之欲 剧照 NO.1 生之欲 剧照 NO.2 生之欲 剧照 NO.3 生之欲 剧照 NO.4 生之欲 剧照 NO.5 生之欲 剧照 NO.6 生之欲 剧照 NO.13 生之欲 剧照 NO.14 生之欲 剧照 NO.15 生之欲 剧照 NO.16 生之欲 剧照 NO.17 生之欲 剧照 NO.18 生之欲 剧照 NO.19 生之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4:47

详细剧情

一个得胃癌晚期的模范公务员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遭遇的种种。当他回到家中时,却听到唯一的儿子和媳妇想利用他的退休金及储蓄,到外面另组小家庭。伤心的渡边望着亡妻的照片老泪纵横。在一位年轻的女部属的帮助下。他打起精神,亲自督促建设社区公园。但所有的功劳却为上司所夺。最后渡边决定在公园里渡过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以表示他的抗议与愤怒。   导演将人在生命尽头生存意义的思考、对家庭问题的反映、对官僚机构的讽刺浑然融为一体,使人看后精神为之一振。影片中一些小道具的运用则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境况,这种隐喻平实而生动,丝毫没有晦涩之感。

长篇影评

1 ) 生之欲

建议想要自杀的人看过这部电影以后再做决定,但想不到拍出这部杰作的黑泽明自己后来却也有选择过自杀。后半段再度演绎了一次罗生门,人物群像刻画的很鲜明。正如电影中的主角虽然死了但他为市民做的贡献会永远被人铭记,黑泽明早已离开这个世界但几千年后只要人类还存在还是会有人感谢他的电影。看完好想去荡秋千,电影的魅力就在此,只要人类存在,就会一直有许许多多的人看到同样的荡秋千画面,与我看到的丝毫不差,并受到同样的感动。
垂垂老矣、行尸走肉般的人生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也看不到黑暗尽头的光芒,以人生来折射社会,犹如毒瘤一般的病毒已经在体内扩散,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得救,但岌岌可危的社会依旧意识不到危险,沉迷在权利斗争和自我陶醉的世界里勾心斗角,在混乱和绝望之中走向灭亡。充满了哲思的剧本,充满了讽刺的角色,表演太戏剧化,但反思汹涌。

2 ) 佝偻侠的故事

“一个还能活75天的男人的故事”黑泽明让桥本忍写剧本时只撂下这么一句。
一个驼背,畏畏缩缩,甚至神情神经的男人遇溺了。前半段的寻找多少像《樱桃的滋味》里的中年自杀者,军人告诉他惯例和死亡恐惧,神学院学生告诉他宗教信条,教授告诉他生活中鲜活的感触,告诉他樱桃的滋味,于是他游移了。
渡边也是四处寻找帮助,首先是他的儿子,他深夜等候在儿子房间,期望来个彻夜长谈。只是忘了儿子早已有家庭,早已是被自己击出的本垒打。无奈被严酷的话烹煮。
再是披着披风的庸俗小说家,他提供中年解决方案。纵情酒色,身体在狂欢的战栗中沉醉。这披风侠,被奇遇激励,竟泛起了超级的同情,自我走向高潮,并把渡边茫然无绪的生欲引向喷发。渡边在自我摽榜和擢升中,扩大了自己的苦难,比如第一次唱人生苦短就要比结尾人生苦短要惨情许多。而这一种消解方法也只是暂时的,于是天一亮披风侠消失,渡边依旧佝偻。
然后是那个女职员,黑泽明几乎双倍扩大了两者的年龄差距。她提供的是青年的解决方案,她提供游戏的乐趣,女性的撩拨。多次出现的食欲对比,证明了二者的错位。于是渡边的死之将至女孩只能表示义务的同情。本来期望的性欲喷发变成了对活力羡慕的表白,或许要达到内心模糊的完成。渡边必须先回到青春找回性欲方可,两人距离愈见遥远。这里女孩提到的从日常琐碎行为中找到喜悦,为渡边所不能,为渡边之后老年的如牺牲般的解决埋下伏笔。众人望着他的背影,众人望着她的面孔。Birth and death,可悲可叹。
从此,渡边找到了新路。因工作的无聊与无力他厌恨生活。因工作的积习他失去女孩,他重复地把她带到享乐场所,把偶遇变成义务。于是他明白,要干掉工作对生活的蒙蔽,非直入工作不可。这是无比酣畅的一击,如《低俗小说》布奇那一拳,如《内陆帝国》对模糊魔王的枪杀,如淋漓的中出。
黑泽明如此果胆地让渡边在影片过半便死去。
之后便转入对官僚体系的大讨论。一边是佐罗式的正义骑士,一边是坚守部门体系的守门人。他们自己都无法否认各司其职的低效,而渡边更似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却实现了部门的价值。官僚们被触动了,哭了,但毫不意外地回归了庸碌。
日常性是如此的消磨,以致我们需要不断打断。如同影片本身就提供断层,如披风侠的消失和渡边出门直接跳接到葬礼。省略度直逼小津
最后渡边选择荡秋千,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人生样板,绝不要看似前进实则彷徨的办公室生活,要么一往无前,要么仅仅呆在原地,爱抚自身。

3 ) 回看经典:生之欲(1952)

影片从一张胃部造影开始讲述,旁白介绍起主人公渡边勘治,看上去垂垂老矣的他坐在市政厅的中间位置,像个木讷呆滞的机器般重复着盖章这一个动作,他捧着这个许多人觊觎已久的“铁饭碗”干了三十年,从未请假,不敢逾矩,麻木不仁。

就像很多人说的,有些人活着实际早就死了,不过是像行尸走肉一样在消磨时间罢了。直到渡边获悉自己得了胃癌后,临近的死神激发了他对于生存意义的思考和觉悟,在年轻女职员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处世态度的引导下,渡边利用所剩不多的时间排除万难,终于履行了一次身为市政厅市民课长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难以想象这是七十年前的电影,对于生死的深刻思考,以及腐朽的官僚体系和社会缩影的展现,现在看来依旧具有重要的反思意义和参考价值。就像最后大家借着酒劲扬言要像渡边一样办事,结果第二天照旧开始踢皮球,当下也并无差别,大部分人只想也只能做个循规蹈矩的“木乃伊”,拿自己小小的饭碗与强大的体制对抗,犹如以卵击石,被视为愚蠢至极,但这样的人生真的值得过吗?

回过头来像渡边一样回望过去,每天都很忙,但实际上什么也没做过,虚度了一生,反观现实,不少人还未到渡边的年纪,就已经体会到工作堪比螺丝钉的枯燥乏味。很多人都说黑泽明太过理想主义,实际黑泽明理想的微光在现实面前始终都是稀缺和罕见的,他往往都是在展现阴暗、丑陋夹杂着悲凉、残酷的现实处境时,注入些许大家明知渺茫却依旧渴望的希望。

《生之欲》的剧本算是近年来我看过最棒的,没有技术层面上花里胡哨的精雕细琢,更多的还是讲究以人为本的原则,片中对于群像的刻画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比起对于构图和光影的精益求精,这片更能表现出黑泽明对于剧本的看重,其设计的心思侧重于对于本文的构想,尽显巧妙的编排。

全片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来看,笼统概括为前半段是看似活着实际已经死了,跟随渡边的视角和身影,在他得知命不久矣后,看着他无所顾忌的去尝试另一种从未踏足的生活圈子,但那些也不过只是虚妄短暂的浮光掠影,转瞬即逝,内心依旧苦闷难受。后半段是实际上已经死了但不失为一种重生,透过他人的口述来塑造渡边转变后的形象与经历,从而达到将死亡视为活着的一种延续的价值体现。

片中唱生日歌的一段天才而精巧,这里不失为黑泽明极度明确的说明,当渡边从女职员那得到启发,决定做出改变时,一边的人在欢快的庆祝生日,这场祝福实际也是给渡边的,暗示他从过去死气沉沉的生活轨迹中脱离出来,重获新生。

以渡边生命突如其来的戛然而止为界,黑泽明运用了文本结构上的灵活安排,先出结果,再以闪回的形式拼凑出“五个月”的经过。并未按常理出牌的平铺直叙,而是玩了一把《罗生门》式的叙事结构。不过我个人觉得这片还是稍显冗长,特别是后半段,虽然通过口述能表现出不同层面的“渡边印象”,但有意而为之的痕迹和略显过重的“演技”还是多了些,私以为还能更精简。

黑泽明对于志村乔的看重不低于三船敏郎,作为黑泽明的御用演员,志村乔贡献了不少被人津津乐道的精彩表演,在出席志村乔的葬礼时,黑泽明曾对其表达出深深地感激之情。这部电影中志村乔“全力以赴”的表现太过令人难忘,他那张悲催醒目的脸,看完电影后依旧在脑海中频频闪现。

无论是犹如象征符号般带有鲜明特征甚至刻意倾向的表情,嘶哑的声线和缓慢的语气,还是佝偻着身体颤颤巍巍的肢体语言,加上散发出极度压抑、沉重、边缘化的气质,塑造出一个十分立体饱满的形象。对于片中在舞厅鼓着眼珠流下眼泪的痛苦演唱和最后在下雪的公园里荡秋千时的松弛坦然,虽唱的都是“人生苦短”,但心境已截然不同。

讽刺和尴尬的对比是后半段葬礼部分的经典,就像渡边说的,他的儿子就像溺水后身在远处的父母,如同事不关己的外人。除了和妻子讨论渡边的退休金和财产之外,对父亲毫无关切之心,并还妄加揣测。最后葬礼的部分,冷漠的儿子和那些虚伪自私的官员简直就像一丘之貉,与那些怀着感恩之心跑进来痛哭的居民形成鲜明的对比。

渡边通过苦求和奔波,以及软磨硬泡的耐心换来的排污建园,最终的名声和功劳都被那高高在上的官员收入囊中,心安理得的坐收渔翁之利,但大家实际都心知肚明。就在大部分人歪曲事实、睁眼说瞎话、敢怒不敢言时,只有一个稀罕的同事敢于表达“真相”,强忍着悲愤和痛楚,但最终依旧是有心而无力。

这片没有《红胡子》那么理想,看到最后内心是惆怅而伤感的,在一如既往被荒诞、阴暗和丑陋笼罩的社会中苟延残喘,大部人都只是活着,从未真正走进生活。安稳麻木的随波逐流在固有观念里才是不二之选,无关对错,只是难以动摇和改善的大环境背景下,个人终究太过渺小。

即便临近死亡,试问又有多少人会像渡边一样敢于做出改变?实际大家内心都明白,但真要付诸于行动,代价太大也太难了。或许对很多人来说,偶尔能抽出时间抬头看看夕阳或落日,已是对一成不变的生活可以做出的最大改变。

欢迎关注 | 首发公众号:yuchishangjiu

4 ) Gill Delueze在《电影1 运动与影像》中对黑泽明以及《生之欲》的评价

吉尔·德勒兹(法语:Gilles Louis René Deleuze;1925年1月18日-1995年11月4日),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四日,德勒兹在巴黎十七区寓所跳樓自杀,終年七十岁。

《生之欲》是黑泽明最美丽的影片之一,他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人被判定只有几个月的生命时,该怎么办?但这是真正的问题吗?一切要视情形而定。能否这样解释:怎么才能最后体验到快乐?这个惊恐不安的、笨拙的人玩遍了娱乐场所,酒吧和脱衣舞女。这些算是解答一个问题的真正依据吗?它会不会是一种掩饰和遮盖问题的冲动呢?
当这位男士对一位年轻姑娘表示强烈爱慕时(注:我不这么觉着那是强烈的爱慕),他才从她身上明白这根本不是一个迟到爱情的问题。她讲了自己爹例子,解释说她制造了系列机械小兔,她高兴地得知这些小兔将分给一些她不认识的孩子们,这些小兔可以遍及全城。这时这个男人才明白“怎么办”这个问题的依据是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的依据。
于是,他重新实施他的公共公园计划,在临死前,他克服了所有遇到的障碍。或许,人们可以认为黑泽明给我们传递出一个非常平淡的人道主义信息。但影片并非如此:它通过情境对问题及论据进行执着寻找,并且随着寻找的深入,最终发现答案。唯一的答案就是要重新提供论据,重新论证世界,尽可能地或至少让某种东西动起来,以便通过这些新的或更换的论据,制造和宣扬一些不太残酷、更加愉快、更接近自然和生命的问题。
黑泽明的作品洋溢着决斗和战争的气韵。这种气韵是由单线条表现的,既是作品的综合符号,也是作为黑泽明的个人签名:我们可以想像一条粗壮的垂线从上到下贯穿银幕,然后被两条较细的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的横线拦截。在《影子武士》中,信使的优美下降经常被移到左边和右边。黑泽明是表现雨的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在《七武士》中,瓢泼大雨从天而降,而那些落入圈套的强盗骑马从一个村子飞奔到另一个村子。取景的角度经常构成一个扁平画面,突出那些不间断的侧面运动。无论扩大或缩小,如果人们联系到日本拓扑学,就容易理解这个重要的气韵-空间:一般不用个体来表现一个门牌号、一条街道、一个街区、一个城市,而是反过来,先从内部、城市入手。
黑泽明的影片经常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一个构成缓慢展示,一个展开任务的紧张和突然行动(《野良犬》、《天国和地狱》)。所以,黑泽明的空间可以是一个缩小的戏剧空间,主人公掌握眼前一切情况,并针对它们采取行动(《大嫖客》)。

5 ) “趁热情还没变冷……”

生命多短促
  少女快谈恋爱吧
  趁红唇还没褪色前
  趁热情还没变冷
  谁都不知明天事
  ……

  黑泽明的《生之欲》,讲述的是一个老人如何由死而生、生而赴死的故事。志村乔的表演,堪称炉火纯青。

  一、 他面临死亡

  渡边勘治是市政府市民课课长,他病了,是胃癌。这个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工作的政府职员,被突如其来的死亡预警吓着了。

  二、 他早已死了,死在一个僵死的庞大机构里

  其实,在电影开始,画外音就告诉观众:“这个人已经死了,死了二十年。”这个死亡,自然不是身体的死,而是心灵的死。
  在这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里,似乎只能是循规蹈矩,敷衍塞责。一群妇女来反映居住区臭水沟的问题。她们的问题像踢皮球一样从市民课推到土木课、公园课、卫生课……,一直又转回来。
  渡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早就变成了一个死人。如果说年轻时候他还有些活力,那么,二十年前,妻子去世,他为了儿子不再续娶,此后就是死气沉沉一成不变的重复了。

  三、 他想活,糜菲斯特也无济于事

  他不想死。死亡来临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那么恐惧死。他想寻求帮助,可是,儿子却推开了他。当他坐在儿子的房里等待儿子归来时,在黑暗里听到的是儿子和儿媳要用他的退休金盖房子,听到儿子说“难道他要把钱带到棺材去”。他沉默了。
  他想结束生命。可是,终于还是没有吃那瓶安眠药。他在酒馆遇到一个陌生人,于是向这个人倾吐苦衷,一向节俭的他要花掉五万块,他想尝尝另一种生活的滋味。后者是个通俗小说家,他被渡边的痛苦感染,他为渡边希望“享乐”的转变而兴奋,他要充当一个快乐的魔鬼,带领不会挥霍的渡边去“生活”。
  灯红酒绿。舞女歌伎。万头攒动。群魔乱舞。可是,这些喧嚣都显出一种死亡的气息。
  在脱衣舞场。渡边盯着晃动的肉体,几乎眩晕。一旁的庸俗小说家喉咙发涩地喊:“这不是艺术!可是比艺术更直接!”那是生命吗?那更像是躯体溃烂处红肿得艳似桃花。
  渡边和小说家来到高级夜总会。那一对对缠绕拥抱的跳舞男女,仿佛都是没有灵魂的躯壳。钢琴手在弹着靡靡之音,“点一首歌吧。”醉意朦胧的渡边想起了一首老情歌,他唱了起来,唱得暗淡而绝望:

  生命多短促
  少女快谈恋爱吧
  趁红唇还没褪色前
  趁热情还没变冷
  谁都不知明天事
  ……

  四、 复活,或者死得其所

  市民课里暮气沉沉,里面一位年轻的姑娘终于不能忍受下去。她要辞职。她要找课长渡边在辞职信上盖章。她来找旷工的渡边。她不知道这三十年没请过假的课长发生了什么事。
  渡边从姑娘身上发现了他所艳羡的健康与活力。他陪她出去,送她东西,请她吃饭。他更每晚邀请她出去。
  姑娘终于不耐:“你要干什么?”
  渡边道出了原由:“我羡慕你,为什么你这样有活力?”
  姑娘说,自己只是吃饭、工作,很简单,她拿出自己在玩具厂做的兔子玩具,“你应该找一件事……”
  餐馆里响起生日歌,有人过生日。渡边抓起兔子玩具,冲下楼梯。过生日的女孩儿上楼,和渡边擦肩而过。
  渡边回到市民课,他要冲破重重阻力,解决臭水沟的问题,在那里建一个公园。
  公园建成了。渡边死了。

  五、 生是如此艰难的事

  在电影后半段中,黑泽明把场景设在灵堂。渡边的同事在守灵中开始了冗长的辩论、争吵。尽管那些受惠的妇女一起来为渡边上香,他的同事似乎并不以为公园是渡边建成的。只有一个中年人,一直没有喝酒,为渡边流下了眼泪。
  他仅仅尽了一个职员的职责?
  有人说,没有议员、副市长要竞选,不会有公园的计划。结果,事实是副市长是实在扛不住渡边坚持的提议,不得已同意。而黑社会还要挟过渡边,因为他们要建饮食街。渡边更一次次去督促、请求其他科室参与公园建设,加快进度,不惜对每个职员鞠躬相求。
  那么,渡边为什么这样做?
  连他的儿子也不知道。他的兄弟还以为是渡边有了女人才性情大改。虽然尸体解剖是胃癌,但是大家都以为渡边不知道。因为,他连儿子也没告诉。
  可是,慢慢地,同事回忆起了往事,明白了,渡边其实知道自己得了绝症。
  那就对了!那么,我们都会像渡边一样吗?
  不!当别人都这么说的时候,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同事喊:“你不会!你不是渡边!”
  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渡边。喝酒的男人们沉默了。终于,他们开始激动说,“嗯,公园是渡边的功劳。我们也要像他那样。”
  在同事为渡边守夜的晚上,最后一个见到他的人也来了。那是一个警察。寒冷雪夜里,他看到一个人在公园的秋千上高兴地荡来荡去,唱着一首歌。

  六、 生命多短促

  第二天,市民课里又来了投诉时,办事员依然是——“请到土木课。”
  庞大的官僚机构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曾为渡边流下眼泪的中年同事,第二天看到依然故我的市民课,他所能做的也不过摔了一把椅子。最后,他还是扶了起来。下班了,他来到新建的公园旁。孩子们在公园里玩耍。余晖满天。渡边曾经在这里说:“真美啊,可是我没有时间欣赏了。”
  当母亲把他们叫回家吃饭时,只剩下渡边曾经坐过的秋千在来回地荡,似乎还能听见渡边那晚上高兴地哼唱的那首歌:

  生命多短促
  少女快谈恋爱吧
  趁红唇还没褪色前
  趁热情还没变冷
  谁都不知明天事

  生命多短促
  少女快谈恋爱吧
  趁黑发还没褪色前
  趁爱情火焰还没熄灭
  今天一去不复来


  2005年8月5日

6 ) 怎么能拍出这么好的故事片呢,远在60年前。

在happy birthday to you的祝福声中,渡边又接近了死亡一步,但是同时他却获得了思想的新生。木乃伊似的渡边浑浑噩噩在市政府机械地度过了30年的时光。30年的“磨砺”让渡边熟知职场的规则和禁忌,他变得低声下气,目不接人,佝偻缩肩,工作只是成了踢足球和盖章而已。只有这样他才能30年不休息获得表彰,爬到科长的位置。胃癌只是思想早已死的他的身体也将死亡的宣告。

只是渡边不甘心,自己就这么死去。首先是为了自己心爱的自己付出大半生的儿子,他想活下去。但当他听到儿子和儿媳一心想要得到自己的退休金,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他渐渐地死心了。他才发现自己所珍视的父子情只是镜花水月而已,他的努力仅仅是让幻影更加美好,却一点也增加不了真实性。渡边喃喃道自己有件事告诉儿子时,儿子竟相信自己会找别的女人从而厌恶自己。他彻底绝望了,在他心里儿子已经死了。

里面的两个女性角色塑造真是恰到好处。渡边的儿媳,一个自私的小市民形象。在渡边的葬礼上,竟没有哭,还不如素不相识的大妈们,理屈的她在丈夫的注视下低下了头。另一个是以前的职员小田。刚开始时,小田因笑话大笑起来被同事侧目时,我还为她的不喑世事和破化氛围而反感。但她却是唯一活生生的人,第一个有勇气辞职去从事体力活也不愿整天无所事事地呆在政府。最为令渡边艳羡的是她的活着的态度,不管是干什么,她总是一脸笑容。即使是吃饭睡觉和制造玩具,她也生活认为是有趣的,工作时仿佛与孩子们在交流一般。

另一个理由是渡边认为自己还没好好活过,为了儿子,他省吃俭用,没有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所以落魄小说家带他一起见识了花天酒地以麻醉自己。可是欢乐中悲伤总是不由自主地浮现,沉醉也让他更快地接近死亡。所以他放弃了这种享乐。

他变得想要和充满年轻与活力的小田粘在一起,不是爱情,只是把她最为死前的最后一根稻草,抓住不放,期望留在人世。当他意识到自己可以用别的方式重新活过,他毫不犹豫地进行了选择。

架起眼镜,抱起一摞的文件,他决定从自己死过的地方重生。属下的怀疑,其他部门的不配合,上司的无视,黑势力的威胁对他都起不了作用。因为他是将死之人,早已无所顾忌。他熟悉机关内的手段,他不惜以自己的低声下气来求得协助,甚至鼓起勇气冲撞副市长。

影片的后半部分通过葬礼上那些生前与渡边接触的人的表现对比突出了,那个在花圈中照片中的人并没有死,围着一圈的那些醉汉其实才是真的行尸走肉。

即便渡边的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早已经死了,信誓旦旦地约定:记住今天的心情来勉励将来的自己。可是回到工作岗位一切又回到原样。

什么才是活着,什么才是死了,黑泽明给出了他的感想。

短评

《生之欲》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即便抛开电影对当日日本政府麻木现实的剖析和批判,从人性苏醒的角度也一样伟大,而单就电影结构而说,也足以是一部伟大的电影,继承了《罗生门》开启了《十二怒汉》。主题歌“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趁红唇还没褪色前/趁热情还没变冷/谁都不知明天事”悲观而积极

2分钟前
  • 黑刀
  • 力荐

再健全的体制如果没有人的热心、人的激情,就会变成物的罗网,使一切“可为”变成“不可为”,而个体和社会都沦丧为“木乃伊”。我们随时都可能死去,”谁也不知明天事“,请为”生之欲“谱”留芳颂“。那空洞骇人的眼睛化为快乐的秋千,黑泽明通过倒写《公民凯恩》在官僚体制内和生命本质坦诚相见。

4分钟前
  • xīn
  • 力荐

#重看#世上最会拍群像(调教演员)的导演之一,龙套也充满故事,后半段借用「罗生门」模式,众口闪回,开启室内群口先河,官僚机制之陈腐虚伪与人心之自私丑陋,半世纪验证经典普世意义;剧本绝佳,演技超然,已成志村乔忠粉;生命虽终究寂寞,在死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焕发另一种「新生」。

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电影演到一半他死了,电影演到一半他重生了,happy birthday to you!电影开始时他已经死了三十年,电影结束时他却伴着每一次秋千的摆荡得到了永生。形式结构经典,前半段如木乃伊独自苦寻生的意义,后半段升华后静静俯瞰众生死相(并由此将生死之意从个人过渡到全社会),有如将死生顺序颠倒,与主题相合。以温柔的姿态做出最犀利的现实批判,令在场之人哑口无言。伟大的电影。

11分钟前
  • 神仙鱼
  • 力荐

【B+】叙事方式非常大胆,即便放到现在也不会有几个导演敢这么拍。主题简单动人又不乏深度,既有对个体的思考又有对整个社会的拷问,看的人阵阵心酸。不过若是藏的再隐晦一些,我相信会更好。

12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一个低头弓腰言谈卑微的人,他活着时,灵魂已经死了三十年,他孤独地死去时,却在价值满足中得到永生。朝闻道,夕死可矣。从声色犬马的短暂快活中挣脱,背负使命涅磐重生的时刻,所有人都在身后应援高歌。黑泽明打破叙事逻辑,悲凉却又辛辣地呈现灵魂的复苏和官僚体系的僵化。自古实事高层懒得做,底层做不动,当一人跳出来以螳臂只身推动人浮于事的巨大官僚机器时,他值得所有白雪温柔相送。少为碌碌无为找借口,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4k修复。

13分钟前
  • 喻鸣
  • 力荐

很大胆,不到三分之二处突然拿掉主角,后一个小时真的有与《M》的异曲同工之妙!人无论生死,都是存在别人的记忆里,像一个拼图,拼出完整的故事。里面讽刺各种部门先不提,光是这种“不知为何而活”的悲凉,就无法言喻...

1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身患绝症的公务员决定在死前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然后他幸福的死去了。

15分钟前
  • Yolanda
  • 力荐

(9/10)因为《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而知道了这部影片,看了一遍后才知这部1952年的片子对后世作品的影响之大。而作为早期的讲述绝症主角的故事,却是最反俗套的一作,我原以为这个故事会终止于老人和女主一起玩快活地度过剩余时光、或者以建完公园作为故事结局让主角在满足之中闭上双眼,但结果却都不是……黑泽明真的是大师。相比之下,后世的同类作品,却在不断拍出黑泽明在本片拼命回避掉的俗套片断。另外这部作品也让人感叹二战仅过去了几年,日本社会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20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前半段,对生命的思索和拷问引人深思。后半段,看导演抽丝剥茧的功力。

25分钟前
  • 2013
  • 力荐

志村乔的表演已经很像《乱》的仲代达矢了。黑泽明喜欢把原本应当高潮迭起的“动”的部分,用相对的“静”来表现。仿佛一颗悲悯的心,在静静旁观。黑爷是喜欢讲道理的,他觉得电影应该简单易懂,而且生动有趣。我喜欢黑爷,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坦荡,不故弄玄虚。“道理”不会因为你讲得深奥就加深了价值,“道理”是要让人们接受的。中井朝一的摄影无可挑剔,早期黑爷的最爱。

29分钟前
  • 力荐

前半段是自省,后半段是讽刺。重要的在于很多人是无法教化或感动的。不过儿子的戏很有意思,悼念整场都无话可说,虽然是父亲,却一直是个陌生的家伙。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竟然用了后50分钟来质疑、猜测和怀念死者,黑泽明太自信了,按正常套路可能是用成倍的卖惨来博取观众的同情和眼泪,但导演却让渡边的故事线在中段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群与已逝主角有相似身份的人,当然,活着的人,而主题也在吵闹中深刻起来。主角的心理和《新女性》中服毒自杀的韦明有共通性。

35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志村老爷爷的眼睛快要瞪出来了。好孤独。

40分钟前
  • 七 仔
  • 力荐

个人心目中黑泽明最杰出的电影,同行朋友评价说“后劲太大”。这种电影,看一部少一部,看到就是赚到。世界没有进步,电影也没有进步,我无法相信一部讲故事的电影,能做的比《生之欲》更好。说理蕴含在叙事中,因此显得格外通透。每个人都能从电影里看到自己,思考如何抵抗庸俗的生活。当你的生命只剩半年,你会怎么做?——这是每个人都听过但无法给出确凿回答的问题。黑泽明不仅提出问题,他还给出了答案,这答案不仅领先于观众(叙事技巧),而且每一层次的回答都是对之前的超越(主题)。从后悔到享乐再到认真生活,最后落在对政府及个人辛辣无情的批判。每个人酒后都振臂高呼继承遗志却无一改变,而真正觉醒的人无非也是独木难支、黯然神伤。不是理想主义,而是现实主义。人生的真相就这样向我摊开,印证了心中所想后也难免要陷入深深的失落。

45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父亲节观影。占据画面中心的失语者:没有诉说的欲望,没有诉说的必要,就算诉说了也得不到理解,就算诉说了也不再有人听到——生命的解释权终将留予他人。在车流中穿行,在舞池中失神,爬行着登梯追忆,佝偻着奔走乞求。拨开一切前景所遮挡的,是他窘迫但不愿闪避的双眼,而后景是被生机勃勃的假象笼罩的现世。魂魄在秋千上一直荡,荡去他所向往的落日天空,他终其一生也未曾留意的自由天空。

5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志村乔的表演令人感受到一种五雷轰顶般的震撼,但就是很容易跳戏到吴孟达....不太喜欢后半段的室内罗生门步步传递出的“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主题,显得说教味太浓太直。总之,还是我私人的黑泽明前三,太多触动人心的时刻了。

54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其实这也是两种自由的选择问题,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理性思辩相比,黑泽明则显得稚气说教。打破现实藩篱去追求灵魂自由固然值得赞扬,但依附于规则来换取具体领域的自由,也是一种饮食男女的人生态度。大丈夫立身于无常世间,只要忠于内心的权衡决定,就要直面得失而无怨无悔【8】

55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生之欲!一部关于人生、人性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电影中,黑泽明达到了他精神世界的巅峰。对于生死的精神界定,对于政府的强烈讽刺,对于人性的深度剖析,对于人生的彻底反思,都那么地深入人心,淋漓尽致。个人认为这部片子达到了黑泽明电影的最高峰,我庆幸可以看到如此震撼心灵的一部经典,志村乔的表演理应受到和三船一样高度的评价,这也是三船从开始和黑泽明合作,到最后结束共事为止,唯一一部没有参与的影片。即使是50多年以后的今天,这部电影依然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芒,时刻照耀着你我内心深处的面孔。

60分钟前
  • 润物
  • 力荐

1.内容太丰富了:直面死亡与生之意义(沟通,纵欲狂欢,爱恋,献身事业),官僚体制的臃肿低效,家庭问题,激励与惰性... 2.独特叙事结构:全知顺叙+跳跃留白+旁知视角与闪回。3.志村乔演技入木三分。4.独自下楼的生日歌=涅槃重生。5.景深镜头的细节,街头镜面反照,知晓噩耗后的无声空白。6.秋千结尾。(9.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