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指纹 所著的小说、网剧剧本构造了一个较完整的白夜宇宙世界观。 从作品出行的顺序分别是:《刀锋上的救赎》《白夜追凶》《重生》(下面用《刀》《白》简称,《刀》是小说,其他两部是网剧)。 而有趣的是,时间线正好是反着来的,按照故事的内容,应该是《重生》到《白夜追凶》,再到《刀锋上的救赎》。 故事发生在津港市,目前已知有长丰支队关宏峰、周巡,北部海港支队赵馨诚以及他的兄弟韩彬,西关支队秦驰、胡一彪,而南部的人是小说里没有交代的,而在《重生》的第一集里提到了一个人,南部向阳支队萧闯,而这个人在第四集里跟着关宏峰一同客串《重生》,至于以后还会不会有向阳支队单独的故事,就看 指纹 勤不勤奋了。 其中《刀锋上的救赎》是写海淀支队(影视剧改为 海港支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北京(影视剧改为 津港),小说写了刑警支队支队长赵馨诚在心理画像博士袁适以及律师韩彬的帮助下,破解一起前后牵扯十数年恩怨的案子的故事。 小说中出现了具体年份,在零几年,而《白夜追凶》里面也出现了具体年份,并且《白》的年份比《刀》要晚,但是故事确实是《白》先于《刀》。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结合《刀》和《白》,我曾经还记录下来过几处变化。 变化一:赵馨诚在《刀》里已经结婚,而在《白》里失踪时,是赵的女朋友找到周巡说赵馨诚失踪。 变化二:赵馨诚在《白》里是副支队长,而在《刀》里,却是正队长了。 变化三:此处为个人感觉,赵馨诚在《白》里显得有点憨,在《刀》里已经非常成熟了。 还有些出入我忘了……小说是两三年前看的,记不太清。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刀锋上的救赎》因为结局原因,赵馨诚和韩彬根本不可能再出现在《白夜追凶》里,除非——《白夜追凶》的故事线先于《刀锋上的救赎》,既然如此,小说与影视剧的年份冲突只不过是些可以忽略的点了,一点都不重要其实。 在17年新星再版的《刀》里,作者加入了一篇短篇小说《放逐》,讲的是《重生》中的人物胡一彪和夏雨瞳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重生》之后,在交代了胡一彪、夏雨瞳两人的结局下,又暗示了秦驰、路铭嘉的结局(嗯,是的,我相当于被作者剧透了《重生》的主线),其中还提到了长丰支队关宏峰因为弟弟的案子辞职、周巡跨级当上支队长,就这一点来说,《重生》的时间线位于《白夜追凶》之前。 目前《重生》播了5集,关宏峰作为长丰支队支队长的身份出场,也恰恰表明《重生》在前,《白夜》在后。 《放逐》里提到夏雨瞳离开了司法系统,《刀锋上的救赎》里夏雨瞳只在赵馨诚的思考里出现过,因为她在那时就已经离开了司法系统,离开了指纹犯罪研究团体。另外《放逐》提到了胡一彪在上楼找夏雨瞳时看到了“无事”的赵馨诚,胡一彪与夏雨瞳的聊天也提到了韩彬,内容以及语气完全不像经历了《刀锋上的救赎》的样子,这亦是印证了时间线的问题。 如果《重生》以后有希望从剧本改成小说的话,希望直接把《放逐》那一篇当作结局放进去吧。其实我个人感觉,《放逐》的内容在网剧《重生》里有可能作为结尾,因为恰好接上了《白夜追凶》,让整个白夜宇宙在影视剧这一块联系得更加紧密。 结语: 时间线:关宏峰丢失配枪,患上黑夜恐惧症->714枪案,秦驰幸存->《重生》主故事->213灭门惨案,关宏峰辞职->《放逐》->《白夜追凶》主故事->《白夜追凶2》->《刀锋上的救赎》 最后再说一些个人猜测,现在《重生》播到第五集,关宏峰介入了714案件的调查,也许之所以会发生213灭门惨案,有可能就是因为关宏峰查出了眉目,幕后大boss才会想要除掉关宏峰……
张译主演的刑侦剧《重生》,是“白夜宇宙”的一部分,跟3年前火爆的白夜都是编剧指纹的作品,因此一开播就受到广泛关注。《白夜追凶》中潘粤明饰演的关宏峰也在第四五集客串出场了。
作为一部刑侦剧,刑事案件的侦破自然是故事的主体,悬疑和推理构成刑侦剧审美魅力的重要来源。《重生》亦然。它采取大案件套小案件的故事框架,即一个大案件贯穿全剧始终,同时每隔2-3集又分别侦破一个刑事案件。这一叙事框架,可以有效地把控故事节奏,同时丰富故事的悬疑元素。
贯穿《重生》始终的案件,无疑就是“714枪案”,而张译饰演的秦驰正是被牵扯其中的重要任务。
秦驰是一名专业素质过硬、能力超群的刑侦警察,侦破过不少重大悬案。在“714枪案”中,他与刑侦队的五个兄弟一同出警,与九个犯罪分子在一个仓库内火拼,犯罪分子全军覆灭,自己的五个兄弟也壮烈牺牲,只有他活了下来。但因为脑部弹片残留,他也丧失了关于枪战的大部分记忆。
作为“714枪案”的唯一幸存者,秦驰不免也被人怀疑是黑警——为什么只有他幸存下来了?剧名的“重生”,指的既是张译寻回丢失记忆、寻得自我重获新生的过程。作为一个刑侦爱好者,看完前五集之后我猜想,对“714枪案”真相的破解,应该将是贯穿全剧的主线把。
悬疑,就像是钓鱼的钩子。湖面风平浪静,湖底下的钩子等着鱼上钩。而这鱼钩的弯曲度、这鱼钩上的鱼饵,都大有讲究。鱼钩的弯度不够,悬疑元素也就不够,观众一眼看出破绽、得知真相,那就也别指望观众会上钩、继续追接下来的剧情了;同样的道理,这鱼饵更是得精挑细选,有些鱼饵入口性差,命中率低,不招鱼也不诱鱼,观众看得不够劲,也会半途弃剧、一哄而散。
对于《重生》来说,“714枪案”就是这鱼钩。秦驰需要在这个悬案里“洗白”自己,对我们观众来说,如何找到枪案的真相,就造就了足够的吸引力。接下来,该如何一点点释放出鱼饵?又该如何一点点地完成案件的拼图,让观众可以逐步捕捉到案件的信息量,牢牢地被诱惑住?
就当前播出的5集来看,《重生》已经丢下多个悬疑的鱼饵了:
第1集,秦驰去找海港支队的赵馨诚(《白夜追凶》的角色),说当时要不是他来增援自己就完蛋了。秦驰问他当时去的时候还有别的人吗,赵馨诚说没有,因为周边很快就被封锁了。这时,赵馨诚补充了第一个疑点:秦驰身上有两处枪伤。而赵馨诚记得他离现场大概几百米的时候听到两声枪响,他们警员用的是制式手枪,但他听到的两声枪响明显更沉、更闷,肯定不是警枪。
那么,问题来了,现场没有别的人,这两声枪响是谁打响的?
第2集,市公安局召开的“714枪案”专案会,督查专案组的老邱又放出了第二个疑点:这次西关支队抓捕行动并没有书面资料对“714枪案”进行佐证,而失忆的秦驰接受的多次询问,都未能提供对当天行动及事发状况的说明。
换句话说, “714枪案”确实存在诸多疑虑,但作为观众的我,却并不清楚“714枪案”背后的动机与详细的背景知识。围绕“714枪案”的主线制造的悬疑感,从第一集开始就足足的。
散会后,老邱又跟市公安局的路局说起第三个疑点:现场勘验发现枪战过后有人补枪,有九颗子弹是从九个人的头部垂直向下射入的,而且地面留有弹孔,三个西关支队的刑警和六名犯罪嫌疑人是被同一支九毫米口径的手枪补射的。所以,到底是谁补射的?为何补射的是九个人呢?
来意不明、新到任的西关区刑侦支队队长胡一彪,也对秦驰的前妻潇潇说出了他的困惑。他还告知她,市局没有解散“714枪案”专案组,这也意味着秦驰并没有摆脱嫌疑。但另一方面,支部级别的干部任命,秦驰被任命为西关区刑侦支队副队长,必须有市局批准。既怀疑秦驰,又提拔秦驰:市局为何给出两种完全相反的安排?
这是“714枪案”的第四块悬疑拼图了。
第3集,编剧继续扔出鱼饵:秦驰接到神秘电话,电话里有人直指,“我知道你是干的,你设计了他们所有人……自己人也不放过,这事没完呢”。第4集,神秘人接着打电话,电话里放出一段录音,录音里秦驰的声音说,“我保证没人能活着离开”……
这个神秘人是何许人也?这一切似乎又是在暗示,秦驰有没有可能就是“714枪案”的幕后黑手呢?
接着第5集,督查组老邱对潇潇提出的疑点,也进一步佐证了秦驰的嫌疑:朝向警员射出的子弹,秦驰中的子弹最少,防弹衣也几乎没有破损的迹象,他所中的两枪来自于枪战的最后阶段。在这样的激烈火拼中,子弹似乎在避开秦驰,从道理上,这确实也说不通。
至此,我们来复盘下“714枪案”已知的线索:
1,秦驰有两处枪伤,赵馨诚几百米听到的那两声非来自警枪的枪响,是谁开枪的?这两枪,是否就是射向秦驰的两枪呢?
2,行动当天为何没有留下任何刻意追溯的记录?
3,补射的九枪是谁开枪的?现场有15个人,为什么补射的是九枪?
4,神秘人是谁?为什么他信誓旦旦“714枪案”是秦驰设计的,并且的确拿得出录音证据?
5,为何射向秦驰的子弹最少,子弹似乎有意避开他?
不得不说,《重生》在悬疑的营造上是相对成功的:
第一,编剧准确把控放料节奏,不是一股脑和盘托出,也不是拖拖拉拉、毫无章法,每一集都会有新的疑点,可以让观众一点点接近真相。
第二,《重生》并没有将主人公神化,剧中主人公的站位与观众的站位是一致的,只有如此,观众才能享受到推理的快感与智识上的乐趣。
第三,编剧充分运用了“障眼法“。当前所有疑点指向秦驰,但根据常理,秦驰绝对不会是主谋。在接下来的剧情中,秦驰身担了双重任务:不断破案,同时洗刷自身的冤屈。观众代入的是主人公秦驰的视角,秦驰“蒙冤”也会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与情感投入。
“714枪案”是《重生》的悬疑主干,而每两到三集的一个案件构成了枝干。这些枝干的悬疑感也丝毫没有敷衍。
比如第一起灭门案,三代同堂的医学世家,老夫妻和他们的儿子在不同房间遇害,儿媳在客厅和歹徒搏斗后从阳台上跳下身亡,唯一的幸存者是家里的孩子郑鑫,这两天他参加学校的秋游活动不在家所以幸免于难。
灭门案的悬疑设置,是一个不断的推翻与重建过程——郑鑫是嫌疑人吗?毕竟一家人只有他活着。但之后警方查到,郑家早就把财产做了基金委托,郑鑫继承不了一分钱,所以郑鑫并没有杀人动机。
但之后保险公司打来电话,郑家四个大人均买了意外险,郑鑫成了受益人,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郑鑫似乎又具备了杀人动机,之前的推论被推翻。
那凶手会是是郑鑫的“生父”吗?十几年来他遭到郑家的打击报复,他身上似乎也有复仇动机。
但直到真相揭晓,作为观众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是郑鑫的母亲吴晓芸的“自导自演”。十多年来,她在这个家庭中绝望活着,遭受来自家庭肉体与精神上的各种暴力凌辱,由此滋生的恨意导致她杀害了丈夫与公婆。
但俗话说得好,恨的另一面是爱,她担心自首后郑鑫一无所有,所以利用她在法证中心工作的经验,干扰警方断案,重新设置案发现场,制造了一家人被灭门的假象。所谓“犯罪必留痕”,这个“痕”又是如何被破解的?编剧的构思精巧,我在这里就先不剧透了。
《重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刑侦爽剧。按照总制片人张为为的说法,“这是一部具有文艺气质的悬疑涉案剧”。
它的案件够写实、也过硬,但并不止于案件的惊险刺激,而试图通过每一起案件,探讨它们的社会性,比如灭门惨案中渗透出来的家庭暴力、女性权益等等话题,都是极具探讨性的。
另外,通过秦驰等人第一视角的内心旁白,我可以更直接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希望与绝望、爱与恨等主题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
目前来看,叙事节奏很细腻,悬疑感十足且留有余味。第四、五集潘粤明的客串,对我们这些白夜迷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惊喜。总体来说,这部剧是很值得追下去的。
烂就是烂! 如果没有张译、白夜四个字,这十足一个大烂剧,昨天有个朋友说得好,bug多的就像老太太的破袜子。 12集看到一半,我感觉可以弃剧,虽然主线故事还没弄清楚,但是不想再受到支线案件的洗礼了。各种逻辑漏洞与现实不符的情况,案件交代也不清楚,草草结尾,就算是为了过审,但是剪成这样也确实说不过去。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只想看看大结局怎么样吧! 男主,就这样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还能上一线,而且抓捕毒贩不带其他支队成员,带个老太太,还被老太太耍了;李伊人连续过失三次,而且俩人都是撞一下后脑勺就人没了,看到这,我也要没了,有点生活常识也知道没这么容易吧,谁没撞过后脑勺吗;李伊人在车里怎么会什么痕迹都没留,就算是戴了手头没指纹,也得有点头发啥的吧;小卖部夫妇的行为就不说了,有人可能会说是害怕,但是就那个环境,老板娘怎么一年就指认出撞死环卫工的是李伊人;保持9年的案发现场、带着口红印被拍了照但是没有带回警局的睡裙、过水就进水的手表、临时拆的确没被察觉的扶手、扫雷高手秒变直觉神探的路铭嘉...... 或许后面的剧情会提起来,但是就目前这个状况确实是无力再追。或许有人会说“爱看不看,不看就gun”,得嘞,拜拜。 PS:今天看到评分已经降到7.2了,昨天还是7.3,然后看短评里近应一个小时,全是四星五星的,一片夸。但是一个小时以前的,两三星居多,批评的也有,这样的比较是不是说明了什么?   “不合理”在这部剧中变成了常态。 “烂尾、不了了之”那是每个案子必须的结尾。 “不必要的角色”过多,包括陈蕊、前妻、娄颐义子,甚至陈蕊那个胖子哥哥,甚至莫名其妙强行出场的关队,各种各种… 剧情糊里糊涂,口白尬到天际,12集坚持不住了。
本来是打算写个短评就拉倒的,结果一不小心字数超标了,索性就多说两句。重生打着白夜追凶姊妹篇的幌子本来一直是我比较期待的剧,照理说应该是一开播就看的,但为了不想重蹈追白夜追凶时候等的抓心挠肝儿的覆辙硬是等了一周再看。结果相当失望,早知我会五集就被劝退就该早点儿看,放下心中的一桩事儿。
以下的吐槽可能造成,剧粉,演员粉和部分原著角色粉的不适,建议此类人员点×,谢谢!
-----------------------------------------------------以下是吐槽的分割线-----------------------------------------------------------------
作为悬疑剧粉,非原著党,我会选择这部片子来收看最根本的原因是希望看到烧脑的案件分析,快节奏的案件推进,而不是中老年黄昏虐恋(还特码是前妻)以及不断闪回的大案片段的。
忘了是哪个导演说过,现在的网友对于剧集的选择性非常多,一般一部片子,前三集没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要想后期翻盘难上加难,所以一部剧,可以说前三集定输赢也不为过。那么我们看看这部重生,前三集讲了什么相关内容(目前快进看到第五集弃剧):
剧集一开始就是男主的大案闪回,作为非原著党,我能够大概了解到男主可能得了PTSD,为男主的性格特征做了铺垫,但此段设计实在难以引起观众的同情和共鸣。之后就是升职现场,引出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这里吐槽一下男主的行为。公安部门也属于纪律部队,就算你有大功于警队也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对于直接在公开场合让领导下不来台以及无视领导命令的行为,根本不能凸显男主的冷、酷,反倒是显得相当不接地气。
第一集已经过去大半,我真正期待的案件才算是正式登场——灭门惨案,现场没有尸体,没有太多血淋淋的画面,冲击性显然不如白夜追凶第一个杀人分尸案。男主到现场一轮脑电波扫描,就拍拍屁股,收工走人,逼是装圆了,留给观众一脑袋问号!
回程的路上出现了我最想吐槽的一幕,男主半路下车,就在我以为有什么特别线索要出现的时候,居然插播了一段男主和前妻的树林追逐戏,说实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已经想摔门走人了,考虑到宣传中关队会出现才快进跳过继续观看。再之后的剧情依然乏善可陈,一番例行调查之后就因为女死者手臂上的抵御性伤痕和手上的非抵御性痕迹的矛盾就侦破了第一个案件的神操作简直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看到观众弹幕里留言:关队是验尸,秦队是验人。就想说一句,秦队验人高明不高明我们是不知道,但是如果一个队长没有自己验尸的本事是否应该给队上配一个靠谱的法医呢?这种不负责任的尸检报告随意给出的法医不立马开除,难道留着过年吗?
此剧悬疑部分最大的问题就是观众和主演的信息不平等,这样的操作不能让主角显得高级,只能让大家觉得他是在装逼。其次,我们观众来看这样的剧不是为了来享受被主角智商碾压的“快感”,而是想感受一个案件被层层剥开的乐趣。事实上看到的却是一个对男主来说半集就能告破的案件被各种破事儿、回忆穿插的支离破碎,乱七八糟的内容仿佛是给观众脑子里灌满了大海水,和白夜追凶那干货满满的前五集相比,这部重生可以说完败的相当明显。
当然,也许会有人说,你才看了五集就在这儿各种叫嚣、吐槽很不负责任。我想说,对于一个不是非吃不可的东西,我如果尝了第一口就已经想吐了,为啥非得强迫自己把一盘都吃完呢?
相信也会有人说,你处处拿着重生和白夜追凶来比较很不公平。那我想说,既然你打着白夜追凶姊妹篇和白夜宇宙的幌子开了这部剧,为啥不能把两部剧放一起比较?当然白夜追凶也不是完美的,各种bug也不少,但我们总不能要求国足踢出世界杯决赛的水平吧?
到目前为止,重生的豆瓣评分7.6,也算比较高的,相信也有很多豆友喜欢这种风格的剧,本人只是从个人角度来看不吐不快,也算是恨铁不成钢的痛惜吧。言语中如有不合理之处,望大家轻拍!谢谢!
事先声明,这篇稿子写于第六集到第八集开播之前。
当时根据前五集还有一定期待,但第六集到第十集开播,这部剧是真的定性了。
而本人作为一名自媒体工作者,警匪悬疑剧,与灵异奇幻作品爱好者。算是有一点点自己的观察,因为张译和《白夜追凶》异常的期待。
所以才会连续写了几篇技术性的分析稿子,这篇是从镜头语言分析的。
但看到十集,感觉后面可看可不看,长稿可能也不会写了。
真的让我个人感到失望!
下面是原
文|令狐伯光
张译《重生》开播已经有几天,评分从开始的7.9降到了7.8分。
由于《重生》宣传是《白夜追凶》的兄弟篇,自从开播起就难免有所比较。
这部剧是周播,在这周四(今晚)更新最新的剧集之前。目前五集呈现出的质量,已经盖棺定论了,希望后续剧集能够提升。
《重生》《白夜追凶》电视剧的故事结构,刑侦破案方面的分析。
伯光已经撰写过两篇稿子,已经大致分析过一番。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自行前往观看,也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这篇稿子,便大致分析一下造成两部剧差距的原因吧!
答案是两部剧导演团队的不同,造成了拍摄手法和风格的截然不同。
《白夜追凶》镜头语言国内的顶级,《重生》拍摄手法的守旧
2017年,《白夜追凶》的横空出世不但让潘粤明重回演员巅峰,也将国产警匪悬疑剧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部剧不管是在开播的时候,还是在我们事后的回忆。
有一点和同时期的警匪剧《无证之罪》一样,都是受到观众和业内的一致同意。
那就是堪比英美剧的影像风格!
我们就单独分析《白夜追凶》第一集的开头,那个长达8分钟的长镜头。
本剧开场八分钟的长镜头真的非常惊艳,至少体现出导演团队好几个野心。
一是彰显了剧组对于摄影,画面构图等的用心。
二是需要演员的演技展现,还有高效的配合。
第三,也是警匪悬疑剧最重要的一点,以大量“认真专业”的镜头语言,告诉了观众大量“专业又精彩”的故事内容。
最终,既镇住”吹毛求疵“的警匪悬疑剧迷,又吸引到”看看热闹“的普通观众。
我们这里回顾一下吧。
《白夜追凶》一开始,以塑料袋里的尸块开始。
这是交代发现了命案,从分尸程度看凶手的残忍。
镜头开始向外推移,注意是从人物的特写,慢慢拉升到全景。
这是交代了凶手弃尸的地点环境,这是一个繁忙的建筑工地。
这里完成了第一个镜头内剪辑。
镜头推到现场外的警车位置,后面警车的响铃背景音。
此时主角们齐齐登场,支队长周巡、菜鸟女主角周舒桐和周巡的助手小汪。
这个镜头的构图,角色的站位,充分表面了三人在警队的身份关系。周巡正中间是核心,小汪是助手距离很近,女主角小周距离较远比较梳理。
镜头穿过警车后向现场移动。
在女主小周和周巡的问答下,引出本剧最重要的男主角关宏峰。
双方交谈的台词当中,不但介绍关宏峰的能力。同时还透露一个重要的信息,关宏峰和开场电视机里播放的杀人犯“关宏宇”,关系并不一般。
镜头重新回到队长周巡,继续告诉观众支线案件的细节。
这个时候,女主角菜鸟小周意外发现电线杆上的”通缉犯“关宏宇。
这既是帮助观众回忆两人的关系,同时也是仿佛暗示两人关系的不一般。
与此同时,镜头外背景音响起汽车的喇叭声,助手小汪用眼神引了导观众。
又完成了一个镜头内的剪辑,开始调度观众看向来人。
果不其然,前面铺垫良久的男主角关宏峰正式登场。
关宏峰的出场,与前面周巡等人的出场,镜头的语言完全不同。先是关宏峰脚踏出车门的特写,此时还响起了背景音。
这既表明关宏峰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又用镜头语言告诉了观众关宏峰很厉害。
这种镜头怎么就表现出他厉害了呢?
举个例子:
2010年前台湾偶像剧巅峰时代,偶像剧霸道总裁的男主角出场,基本都是如此。
先是车头标志直接怼到镜头的仰视,再给到车门一双锃亮皮鞋的特写,然后再给主角一线帅气脸庞的大特写。最后是主角穿着帅气的装备,风风火火走向目地的,用无数旁人烘托主角身份的厉害。
这里的镜头语言有些相似。
主角关宏峰的表现亦是如此,下车根本不看跟班小汪,淡定的走向现场。
此时镜头移动变成了中景,助手小汪讨好似的恭维,女主角小周初入现场在那里呕吐。
这组镜头里面,周巡和关宏峰是同时在俯视小周,同时两人相互对峙的站位,代表了三人此时在警队的地位关系。
剩下镜头详细分析跳过,因为导演团队同类处理太多了。
最后的一组镜头是,关宏峰和小周站在了一边,而周巡和助手小汪站在了一边。
这个导演团队只用开场镜头,就将角色后面的关系交代清楚。看过剧的我们都知道,后来女主角小周陷入关氏兄弟当中。
周巡和关氏兄弟一直亦敌亦友,小汪从头到尾都是周巡的小棉袄。
《白夜追凶》除了开场这8分钟的长镜头,本剧所有的拍摄手法。即使不是什么长镜头,都用严谨的镜头语言表达剧情信息,传递人物关系等等。
除了这种镜头的调度,另一大特点是美术、构图和光影的讲究。
比如这种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冲撞,光明与黑暗的对峙!
比如这种黑色与白色的对立,真相与阴影的暗示。
《重生》开播后,为了详细比较两部剧的镜头语言和拍摄技法。
伯光有重新观看《重生》和《白夜追凶》前面几集的拍摄手法,最终发现了一个问题。
2017年,当时追《白夜追凶》的时候并没有仔细在意,现在重头去看发现《白夜追凶》类似开场8分钟的长镜头,比比皆是。
比如我们看看下面这组镜头。
背景:周巡让女主小周跟着关宏峰,结果关宏宇灌醉了小周,支线命案现场的事情上了网络。
第二天一大早。
摇晃的镜头,快速的脚步,匆匆路过的两名警察。
只是匆匆的一个背影,我们都能看出周巡非常的生气。
周巡一把大力推开了房门,不管大家吓了一跳,立刻狂躁的骂人。
周巡也不是平白无故的骂人,一边事件起因经过都交代了一遍。
当助手小汪搭话后,一边还用了反讽的手法。
注意:和周巡同级的法医高亚楠,手上端着水杯一脸冷漠。她虽然周巡方式不高兴,但也没有任何理由反驳。
只有周巡的跟班小汪一边在解释,一边去端水劝周巡消气。
开始镜头是围绕着两人,小汪倒开水时移动和跟随。
周巡发完火过后发现了”华点“,关宏峰居然没有在队里。听到小汪的提醒过后,转眼发现小周正趴在桌子睡觉。
周巡过去大力一拍桌子,吓得小周跌下桌子爬了起来。
周巡拎起小周就是一通乱骂,在周巡骂在最狠的时候。
后面法医高亚楠听不下去了,于是淡淡的提醒了他一句。
最后在周巡又骂又攘的过程中,大家开始查案工作。
这几分钟的长镜头,既交代了这起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人物角色的性格,这间办公室的等级关系,与他们的做事方法等等。
还有小周吓得跌下桌子,起身这种让观众会心一笑的轻松时刻。
什么叫做镜头会说话,这个就叫镜头会说话。
我们再看看张译的《重生》。
呃——
怎么说呢?
本剧真的没有什么太值得分析的,因为五集里同样精彩的几乎没有。
《重生》导演团队在美术、构图、光影构成等等。这种制作层面的工业技法,与《白夜追凶》的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点。
比如《白夜追凶》的各种长镜头,本剧基本就没有。
我们从镜头对于角色的塑造来讲好了。
比如两部剧同样重要的角色幺鸡:
《白夜追凶》幺鸡被周巡拎着扔了出来,微微摇晃的镜头中,切到关宏峰和小周。
幺鸡看到关宏峰过后,打着招呼对于两位队长点头哈腰。
特别是那句“来,抽烟!”
幺鸡圆滑且生活化的小混混形象,立刻形象又具体。
《重生》里幺鸡演员是同一样,表演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旁边同样还坐着关宏峰。
但两部剧镜头的处理,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先是主角方介绍幺鸡,让幺鸡讲述事情经过。
幺鸡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
镜头对于环境空间和人物关系的处理是:
什么美术构图、明暗关系、光影层次——全程没有任何的变化,拍法始终就是正反不停的切,反复给角色脸部的特写。
这个幺鸡呈现给观众就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刚开始演员还没有进入状态,后面剧集有待观察。
《重生》除了对于角色们的拍摄方法不太讲究,对于支线案件的拍摄方法,更是警匪悬疑剧的大忌,拍摄方法只有两个:
一是凶案现场移过来游过去的镜头。
二是主角破案时不断闪回的镜头。
比如现场尸体的状态、现场的惨烈程度、犯罪证据和破案线索等等。
这些破案细节始终没有多少正面且完整的镜头,命案现场靠秦驰脑补的视角的进行表达,破案则靠秦驰脑补的镜头闪回——
这种拍法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相互比较就非常的直观。
《白夜追凶》能让警匪悬疑剧迷挑不出毛病,普通观众也觉得游刃有余,硬中带柔。
《重生》的差距确实不止一筹,并非单纯的节奏慢。即使影视工业顶级的美剧,《国土安全》和《真探》等的节奏也很慢。
简而言之:这都是美术构图、明暗关系、光影层次等技术层面导致的结果!
这个造成《重生》和《白夜追凶》差距的根本原因,则是两部剧的导演团队组成不同。
传统电视台团队的守旧,与80后新生代团队的先进意识
两部剧导演团队全部都已经更换了,唯一的相同点只有编剧都是指纹。
在指纹编剧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之下(指纹和女友争夺过《白夜》剧本)。但是从《重生》目前五集内容来看,没有直观的差距。
这里便仔细讲讲,两部剧不同的导演团队。
我们先看看《重生》的导演团队。
本剧总制片人是敦淇、张为为。
敦淇是中国金牌制片人,作品包括:《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甄嬛传》等。
张为为履历同样的辉煌,作品包括有:《大男当婚》《我爱男保姆》,最新一部电视剧是《九州缥缈录》。
《重生》的导演杨冬是演员出身,参与导演的作品包括:《刑警使命》《苏东坡》《一代大商孟洛川》等等。
本剧整个幕后团队,都是拍摄生活剧,年代剧和古装剧为主。
国产传统电视台剧幕后团队的组成,一般而言分成两种大情况。
1、不太讲究“镜头语言”的导演团队
他们的出身比较复杂;演员,编剧,场工、导演系毕业的都有,姑且称为作者导演。
这种导演团队或许能够讲个好故事,也能将演员和角色都拍得出彩。但他们的镜头语言和拍摄手法往往不怎么严肃认真,经不起专业的解析和研究。
作者导演拍摄的电视剧。
比如2017年大爆剧《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是很典型的传统电视台剧出身的大导演。
比如本剧开场主角侯亮平,与侯勇饰演贪官的戏份。
本剧拍摄方法基本一样,镜头固定来回的切,演员面部不断的大特写。光影构图和明暗层次,没有多少讲究。
这部剧导演团队虽然不太讲究,但好歹态度非常的诚恳,有多大能力做了多大事。
与那些不管有没有能力,都选择磨皮和抠图相比,已经非常的良心了。
2、十分讲究“镜头语言”的导演团队。
中国这种大导演往往都是摄影出身,尤其是中国的电视剧导演。
这个团队不但为观众贡献了大量的视觉盛宴,而且在2010年后“阿宝色”盛行的国产剧时。他们不但拉回了国产剧的审美,更是推动国产剧“影视工业”的升级,开始追赶超英美日韩剧。
摄影出身导演的电视剧。
张黎《大明王朝1566》开头午门庭仗一幕,冲击力令人头皮发麻。
孔笙,李雪,张开宙,孙墨龙等全是摄影师和副导演出身。正午阳光对于国产剧“审美水平”的推动和升级,相信不用赘述。
曹盾导演的两部古装剧:《九州海上牧云记》和《长安十二时辰》。
虽然有点滥用技术的嫌疑,但这个团队将国产剧的制作水平,提升到了不逊色英美剧的世界水平。
中国摄影出身的大导演有哪些呢?
张艺谋、顾长卫、张黎、孔笙、曹盾等等。
其它中国电影大导演,比如如陈凯歌,姜文,冯小刚等等。
他们和发达国家的“作者导演”相同,虽不是摄影师出身,但背后有最顶级的摄影师,幕后团队的保驾护航。
镜头语言一直非常讲究,甚至推动影视工作的升级。
但区别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除了不入流的团队主流里面是常态。中国的影视工业除了最顶尖的那一批,主流里都广泛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
国产电视剧领域尤其的集中。
原因是小荧幕电视剧的消费者,中国观众的组成过于复杂。
观看传统电视台剧观众绝大数是50后、60后、70后和部分80后。这几代人接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审美的鉴赏能力普遍不高。
部分80后,90后和00后:
代表全世界影视工业最高水平的英美日韩剧,在中国广泛兴起是2010年后网络时代。
2010年到2020年,中国影视产业迅速发展的10年。中国影视工业变革当中,主流大众“文化审美不高”是混杂在一片。
审美要求不高的观众是主流,无关年龄。审美要求高的是小众,集中在精英阶层的青少年。
否则,这就无法解释大量制作粗糙、审美稀烂的国产偶像剧,在国产剧市场持续的火爆。毕竟,中老年观众并不消费这些文化商品。
《白夜追凶》的监制是五百,导演是王伟。
监制五百:
1980年出生,2015年拍摄警匪网剧《心理罪1》,2016年《灭罪师》《画江湖之不良人》等。
2015年,五百成立了一个影视行业人才聚集的组织名叫“弧光联盟”。背后还有一家公司,名字叫做“五元文化”。
导演王伟:
1988年出生,今年32岁,正是五百创立“弧光联盟”的成员导演。
这位王伟导演也是摄影师出身,五百倒不是摄影师出身。
但是《白夜追凶》的监制五百,导演王伟,再到整个“弧光联盟”幕后的拍摄团队。他们都是2010年后,随着国产网剧迅速的发展,一同崛起的中国青年导演。
他们青少年时期是看香港电影、欧美电影、日韩电影和英美日韩剧长大的。
这群创作者对于作品的镜头语言,拍摄技法等影视工业技术,不知不觉有着较高的追求。
这种不知不觉的意识,与他们作品的类型题材相同。基本都是一边学习发达国家的剧种(国内电视台少有的剧种。比如警匪、灵异、奇幻、轻科幻等),然后融合和本土化,这个过程中逐渐推动和建立了,国产网剧的影视工业。
除了五百“弧光联盟”的一票青年导演们。
《河神》的导演田里86年出生。
《无证之罪》的导演吕行也是86年出生。
当然,中国网剧也有大量制作并不讲究的,传统电视台剧的导演除了摄影师出身的,作者导演里也有很多讲究的。
但从《重生》和《白夜追凶》出发,再延伸到整个国产剧这个方面。
目前传统电视台剧的导演,摄影出身的导演比作者导演讲究。新时代网剧出身的青年导演,比传统电视台剧的导演讲究。
当前中国影视工业已经越来越好,如果不好便要讲个好故事
《白夜追凶》节奏明快,悬疑推理专业硬核,角色塑造性格鲜明而又出彩。
《重生》的镜头语言则问题较多,已经影响到警匪嫌疑剧的观感上。
一言以蔽之:《白夜追凶》和《重生》镜头语言上的差距,大概就是英美警匪悬疑剧,与传统国产警匪刑侦剧的差别吧!
但是,现在《重生》毕竟只播出了几集。
如果后面剧情能够节节攀升,同时注意主线故事和支线命案平衡。
《重生》口碑质量,人气和话题都有迅速提升的机会。
国产剧都请加油吧!
《重生》和大家见面已四周有余,路铭嘉也开始披挂上阵独立办案,愈发的有警察模样,真好。
最开始接到路铭嘉这个角色,便十分打动我。他年轻,热血,渴望成长。却又受限于客观因素,不得不将那份少年气沉埋于胸中。
长达六年的边缘工作,每日扫雷游戏、划水摸鱼,温水煮青蛙的闲散会耗损一个人的信念。可是路铭嘉没有。首次同秦驰的合作出勤现场,陈述案情经过,及人物关系时他信手拈来。每每也能在秦驰的点拨之下,迅速领悟直击案件症结核心。如此敏锐的嗅觉,绝非天生,也不可能是朝夕练就。他真的每日都在扫雷吗?
谁中途动摇信心谁就是意志薄弱。而被搁置了六年的路铭嘉,从未忘记初心。
路铭嘉身上,是有光的。
想要精准的表现人物,就要挖掘他的内心。前期表演时我着重于表现路铭嘉的内心矛盾,那种踌躇满志与郁郁不得志的碰撞很纠结。我当时还想,这要换个性格内向的人真容易就此消沉下去,但好在编剧善良,让他乐天专注,多年扫雷依然心存梦想,一旦给他足够的阳光雨露便开始茁壮成长,这也就是这个角色的可爱之处,打不垮他的就都能变成他养分。
剧里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场戏,是女团案件勘查现场,路铭嘉和秦队关于714案件对话的其中一段“我是不在,是我不想在吗?咱们中队都去了,只留我一个人在队里头,人家去了的是生是死都是英雄,而没去的是什么?怂包!秦队,你觉得我像怂包吗?”
短短9句话里,对现实的无奈,对规则的愤慨,对施展自我的渴望,让路铭嘉这个人物瞬间丰满起来。实在是太有意思了!路铭嘉对我来说就像是洋葱一样,尽数拨开之后,你会看到潜藏于他内心之中的,有关梦想、信念、无奈、挣扎、压抑、躁动等等。因为优缺点都有,人物塑造就更加可信。
所以我喜欢路铭嘉,喜欢这个蓬勃不屈的角色。或许和我自小相信,一个有信仰的人,跋山涉水必将抵达终点有关吧。
小路作为本剧的“解说员”,能够有机会用旁白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感觉还是不错的。除了路正刚之子,他更需要以路铭嘉的身份表达真实的自我。
至于路铭嘉的感情线,自恋的说我觉得他还是很百搭的,似乎和谁都能有cp感,比如,击锤!
再比如和胡队的捏脸杀,拍这段儿的时候真的有些意外。这个举动在走戏时并未提前设定,但效果十分惊喜,他这个动作恰到好处,也使这场戏变得更加饱满。
拍摄重生让我在角色中成长许多,感谢与小路的相遇。祝你未来百战不殆,加油啊,路铭嘉!
我觉得喜欢看破案神探的观众可能不太适合看这部剧。因为这部剧的侧重点与白夜追凶不同,他的侧重点在于心理。主角秦驰甚至在很多案件中都没有给队友太多帮助,而是在他队友的死这件事上一直走不出去,现实中的人民警察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在击毙歹徒或者看着战友在身边死去时心也会颤动!
大多数电视剧很多观众看到的更是人民警察英勇搏斗最后为国牺牲的剧情,其实有时候活下来的人不一定比牺牲的战友容易。姑且不谈这部剧的其他情节如何,我认为这部剧的出发点是很好的!
在结局张译饰演的秦驰靠在桌子旁脸上流的是血与泪,这次真正的想起了自己,在这之前一直认为自己曾经可能是懦夫是一个一心想往上走的警察并为当初只有自己活下来而内疚自责,直到此刻他回想起来了。
回想起自己没有,从来没有当逃兵,没有畏缩而是与自己的战友并肩作战同生共死。
他真正的从愧疚中走出来了,真正的“重生”了。不管最后秦驰生与死他都真正的“活”了。
我想这可能是重生的含义吧!
瑕不掩瑜,彩!
张译我可以!表演细节,看起来剧的质感还不错
剧情味同嚼蜡。为了张译还是把四集完整看完了,深感编剧能不能写点逻辑正常的、会说人话、有点人情温度的"人"的角色。男主因为创伤失忆,行为举止不合逻辑也就算了,在男主有杀害同事的嫌疑下警局还给男主升职你品品,一个未成年少女用拙劣的手段屡屡跟踪刺杀男主,一个心理医生全程敷衍的态度僵硬的举止,看到男主被刺受伤仿佛内心毫无波动,一个警察还带着枪在大街上被两个混混暴打,你爸就算是李刚也不至于毕业几年来只会扫雷和打蜘蛛牌吧,一个办公楼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被调查的时候还仿佛对你一无所知,整个剧目前几集都是这个问题,明明是现实主义题材剧,没有真实感、毫无生活气息。对于主线7.14案件一直故弄玄虚,穿插的另一案件推理……等等,这能叫推理吗?除了剧情槽点太多,这类剧很关键的bgm也缺失严重,看得很无聊。
看完《白夜追凶》就迷上了作者指纹,难得在国内写硬汉派推理,后来又找了他小说《刀锋上的救赎》来看,这次《重生》的编剧仍是指纹,那应该还是有保证的。后来查了下,《白夜》是2013年开始做的,2017年才播出。2015年指纹开始写《重生》,剧本就写了一年,5年后才播出……再加上张译主演,第一集串串店拿账单手抖的动作,没有过多冗余的表演,但就让人想哭。和《白夜》一样,通过无数案件串起剧情,充满悬疑和反转,同时主角又有个最大的案件背负,令人牵挂。每个人物都精彩而复杂,从张译的秦驰到身边的路铭嘉、总在吃东西的胡一彪……哪怕是娄颐,都感觉不简单。很快就见到了关队,忍不住赶紧来留个言!看来指纹这是要搞个“白夜宇宙”啊!只是,潘粤明你要减肥了哦,关队这身形越发稳重啦!
这前三集,节奏太慢了,情节也不抓人啊。就靠张译演技了(其实,也没啥好演的)。这可照《白夜追凶》差远了。
《白夜追凶2》迟迟不出,好在,《重生》对得起这块招牌。白夜宇宙,未来可期。
三星给张译,优酷居然也要开始超前点播了,虽然想骂它,但是毕竟其他两家都这么干了,看着别人有利益,估计也不平衡
编剧指纹的笔触很有冷硬派的风格,一方面是人物塑造,不仅做到了基本的血肉丰满,更将男主角复杂而又微妙的内心拿捏的精准,之前的关队如此,如今的秦驰亦是如此,秦驰的困境至少有两点,明面儿是军火案幕后的种种,实际上还有内心深处关于记忆碎片的茫然,也即自己处于虚实之间的围城,这就是秦驰每集自白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是指纹的叙事,将悬疑和犯罪两大类型元素结合到一起,从第一集开始到如今,一路草蛇灰线地进行布局,并以客观和思辨精神展示破案过程之中的跌宕起伏。正因为指纹对这两点的坚守,让其笔下的故事颇具观赏性,一旦沉进入,可能就会欲罢不能。
水准不错。延续了《白夜追凶》的优势。一是,案件扎实,悬念层层推进。悬疑感来自于主角先于观众的敏感和警觉,小细节遍布,看着过瘾;二是,人物塑造好,一开场秦驰就患了PTSD,陷入了记忆了迷区。在刑侦的过程中,他还要一步步完成人格的拼图。此外,这剧还铺设了一个内外交困的局。PS:那个女心理医生双商也在线,如今在国产剧看到这样的女性角色,很难得了。
奥利给,实力派的张译,期待这部电视剧好久了
看了几集一上来就咣咣的砸了一堆悬念然后遮遮掩掩。要杀人的小朋友也太莫名其妙了吧?另外,第一个灭门案也很傻逼了吧...啥年代了,家暴还不做正确引导的?
前五集阅毕,估计最终评分位于7-7.5分左右,内地版《遗忘刑警》,故作深沉,旁白太琐碎太说教。剧情案件感觉都没《白夜追凶》来的有意思,节奏拉跨拖沓,硬派动作场面几乎等于没有,推理性也比较弱鸡。真心苦了张译老师接了角色,真的从《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红海行动》不难看出,张译老师其实隐隐约约彰显出影帝级别的实力演技,但指纹老师给他安排这比关宏峰还要苦大仇深的角色,我真的不能接受。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现在的探案电视剧的侦探人设,总是离不开身体某个部分有残缺,要么腿惨要么脑残要么面瘫,好像不搞些苦大仇深的人物设定,就难以塑造人物形象一样。不过为了白夜宇宙,为了关老师,我还是会看下去。烂倒是不会烂,只怕节奏再这样拉跨,恐怕也吓跑不少白夜粉丝。
白夜追凶的姊妹篇可以看起来,看了大半集,张译的演技真的挺不错的,细节把握的挺到位的,赵今麦有点青涩,但是还ok
目前两集过来以后,感觉不对劲儿,张译太端着了,其他人演技太刻意,剧情推进白开水,悬疑性一般,先2星,后面如果有改观马上改星
现在的人,连看一部剧的耐心都没有了。你不经历前期稍显平淡的铺垫,哪来结局反转的惊艳?才开播就一棍子打死,怼天怼地,简直浮躁到了极点。
白夜追凶衍生剧?看了一集感觉剧情尚可,好奇女主设定。悬疑气氛足,,张译演技加分。
“演技加成型帅哥”就是张译这种演员吧
质感和白夜差太远了,匹配不了张译的演技,婚庆一样的摄影和灯光,案情重现的拍摄手法业余至极,本子能看出来想走慢热的节奏递增路线,但导演驾驭不了,2020年了,还停留这种“谁说话录谁”的镜头水平上边,家长里短这么拍行,犯罪悬疑还这么搞。
第一集的任务是吸引人看下去,这部剧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悬疑设置的非常不错,节奏也很好。张译演技好好啊
节奏不行,太散了,不抓人,继续观望吧。不用观望了,越来越崩,我弃了。
现在看了一集,剧情上虽然不如《白夜追凶》紧凑,但是这部剧应该更注重“死去”失忆后如何重生的过程,看起来却还是挺吸引人的。张译腿部中弹下楼梯的动作细节不错,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