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土耳其亲情音乐片《爸爸的小提琴》在豆瓣上评分不高,反正觉得是一部感人的影片,虽然情节比较简单,内容也比较套路,表现手法也比较一般,但并不影响对观感,片中大量的古典音乐融合画面非常动听动情。特别是片尾欢快的小提琴曲一下子把观众代入共情,可惜不知道曲名,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片中反映出来土耳其政府对孤儿收养监护制度之完善,对儿童保护之严格,对监护人监护能力的规定之明确,对公权力介入监护的举措规定之具体,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对儿童保护之到位,真正体现了国家才是儿童的首要责任人和最终监护人,都让人感概不已。几年前去过伊斯坦布尔,在那座充满市井烟火味,连接欧洲新城区和老城区,横跨金角湾的加拉塔大桥上,凭栏而依是密密麻麻的钓鱼的人,蔚为壮观。很想再次造访,可惜不知要猴年马月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旋律,你应该学会如何去倾听。”这是电影《爸爸的小提琴》中,父亲带着女儿在躲过警察的追捕后,被问及为什么要逃跑时,父亲用自己的琴声表达着周围那些陌生人的语言,所说的一句经典台词。
亲热的闺蜜、争吵的情侣,他们的脸上带着不一样的情绪,爸爸的琴声中也传递着不一样的旋律,琴声可以表达语言,情绪是在诉说情感。
有些情绪和想要的情感是一致的,比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当他们感到饥饿就会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当需要被满足时就会露出香甜的微笑;但有些情绪和想要的情感却是相反的,比如在影片中小女孩的叔叔,明明深埋着对哥哥的思念和需要,对于伴侣的爱慕和欣赏,但却要用拒绝、冷漠、隔离、转移去表达,将自己的情感用反向的情绪去表达。
叔叔心解被打开的那一刻,正是小女孩以为自己要被亲人抛弃在树下用琴声表达叔叔内心的那一刻,当一个人的心声能够被他人听到,他才会愿意打开自己去真实表达,被倾听的同时就会被治愈。
青春期的少年也是一样,他们因为生理变化给心理活动造成的冲击,情绪的表达经常处于过度强烈的状态。因为对自己身体、外形的格外关注,就会认为他人也对自己的变化和形象有严苛的要求与评价,带着这种不确定的矛盾心理就会将情绪借助那些看似不相干的事情去释放。
在自我矛盾的心理之下,内心又极度渴望得到亲人的关爱和理解,希望对自己的身体变化给予积极的关注和细心的呵护,希望对自己的表达给予积极的肯定,希望对于自己的情绪给予包容和理解。与此同时,为了保护自己认为的“我已经长大了”的自尊心,又不愿意去承认这种需要,所以会用愤怒、攻击去表达。
他们的旋律有时舒缓、有时激烈,有时轻快,有时却是狂风骤雨,这时的孩子需要父母学会倾听,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恐惧还是担忧,是气愤还是矛盾。爱他们不是只给予物质条件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精神世界的接纳与理解,包容与尊重。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被认真的倾听过,那个人可能是他人,也可以是你自己。
中规中矩,看个乐呵
可爱小南瓜。
@Netflix【6/10】大叔配萝莉,标准的暖心鸡汤配置,但兄弟情方面没有呈现好,不过旋律与家庭的结合不错。整体中规中矩,且剧情十分套路化,没有什么惊喜,但听一听小提琴曲还是不错的。
m2215:感人!误会需要解铃人,感情要多珍惜!原声很赞。最后一首有一点点像Tolga Çebi - Overture (Sahne Müzikleri 1-2)/ Gloss Musik GmbH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孩子更重要
大白话式的套路电影,有些感人之处,但也确实谈不上多优秀…网飞全球各地采购的电影整体偏平庸啊…
跟会拉小提琴的人一起看少了很多乐趣也多了很多乐趣,比如吐槽手势不对,比如感人刻字场面某人叫了出来“竟然在琴上刻字?!”,比如最为致命的是在结尾跟我说“其实这么大小孩根本拉不了这么大的琴”……虽然但是也知道了插曲都叫啥名字……
……..有够老套家恶心的剧情
情感动人,音乐美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旋律”......
小女孩是灵魂,可惜最基础的兄弟反目设定有点次了,完全可以解释清楚的问题,就是为了剧情发展不给解释。。。
羡慕有爱的家庭。
出乎意料的好
冷门佳片
剧情平淡,为感人而感人的结尾真是太稀松了
接下来要演什么都知道,但依然感动。
原声太棒了。演员很不错
音乐还不错,剧情太敷衍了。
配乐一流。
剧情套路,角色转变生硬,叙事节奏有点乱。但影片还是有感人之处,电影原声也很好听,是加分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旋律”。套路又中庸的剧本表现,角色转变太过生硬,小女孩是唯一可圈可点的灵魂人物,原声不错,可惜浪费了伊斯坦布尔的绝美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