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伏旱的天气里去卖一件棉衣
在伏旱的天气里去卖一件棉衣
——论《赢家》的导演创作构思
在看《赢家》之前,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抱着很高的期待。因为大半年前筷子兄弟给我们最为真挚和纯粹的感动。虽然在看这片子的同时,我尽力不去拿它和《老男孩》对比,想要有一个客观,冷静的观影态度,可是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我想对于《赢家》的初步定义大家基本有了一个共识:
技术性层次,比如画面,剪辑,音效,特效,叙事方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却没有《老男孩》带来的那种直接的感情宣泄。当然,不可否认《赢家》也表述了它想表述的东西: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态度。关于主题种种,说的条条是道的人大有人在。同时,这片子也肯定会遭受一大票质疑和拍砖,例如文艺小青年和学院派,前者因为不屑这种片子的草根性,而后者,就是学院派,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能把自家学院出来的导演和作品贬低的一无是处。其实冷静分析,肖央的确不如他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广告导演专业的同班同学做的强大,李蔚然拍了《决战刹马镇》,乌尔善拍了《刀剑笑》,即使这俩哥们拍的东西很让人匪夷所思,但是人家的确是拍出了电影味道……好吧,扯远了。
从《老男孩》横空出世后,肖央就已经确立,或者被确立为草根阶级,平民的导演代表。所以甭管什么片子艺术与否商业与否,观众看着喜欢就成。这本是一个正确的定位,但是这个定位无疑带来了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局限表现为刻意主动的去迎合观众,关注当下生活。可这同时也会使片子显得过于轻浮,导致观众没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老男孩》片尾的一句话让人觉得感同身受,可是《赢家》片尾的那句话让人觉得苍白无力。当然,谁也没说一电影必须就得让观众看完往死了琢磨,但是起码,不该是主动地,直接的,赤裸裸的告诉观众影片想说什么,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思考,最主要的,导演把影片主题直接告诉了观众,那么就等于观众被剥夺了观影的思考权。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文学或者电影,优秀的一部作品,仅仅表达了某种价值观,或者阐述了某思想,是不足以称为优秀的。优秀,是人们在看完这样一部作品之后,能被这个作品刺激那么一下,从而思考到了除了影片之外的其他方面,或者,看完某作品后,能从作品里的人物或者事件中找到和自己的交集,哪怕时代环境社会背景不尽相同,但是优秀的作品,总是能让人们看完后觉得和自己有关,自己是主动感动,而不是被感动。
以自身为例,我是90后,在看完《老男孩》后,我想起了自己初中的兄弟们,我的哥哥(80后)看完后想到了自己年少曾经有一个漫画家的梦想,而我的父辈(70后)看完觉得一下想起了很长时间没有想到的自己年轻的那会儿,我们都被它感动。所以,从受众群体上来说,《老男孩》是一个巅峰。在比较《赢家》,我看完后虽然能感觉出肖央想表达什么,也能感受得到肖央作为导演在这个片子里所加进的自身的情感诉求,但是我完全没有撼动感。而我联系我的哥哥,我哥哥说,《赢家》让他觉得对未来(工作,爱情,亲人)这些方面有了一些触动,可是结果很消极。而我的父亲,看《赢家》只看了一半就回屋睡觉了。我想我很能理解我的父亲,他经历的感情生活,事业矛盾,生活周遭都和《赢家》有一定交集,但可能这些事表现在影像上就显得相形见绌,或者说,人们往往都不愿意面对现实,更喜欢沉浸于没有烦恼简简单单的往事。
我只能说,《赢家》像是一件棉衣,能够给人温暖。可是现在是很热的夏天,穿上它只会让人觉得烦躁和苦闷。
2 ) 活出精彩,你便是赢家
任贤齐有一句歌词:赢得了天下输了她。
这也许是筷子兄弟最新短片《赢家》的最好注释,虽然赢家说的是我们要珍惜平凡的幸福。
世界本没有输赢,就如本没有得失。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任何人的一天也只有24小时,做什么事情都是由你。
各自有各自的精彩,不必要用你的精彩衡量别人的精彩,更无须用你的幸福去断定别人是否幸福。
做好你自己,活出精彩,你便是赢家。
3 ) 不好意思,没法跟风叫好
本想寻找能代表下一代精神和独特风格的作品,结果看到下一代以上一代口吻为自己的堕落找借口和安抚的作品,非常遗憾。电影角度来看,故事线太少、人物关系太粗糙、感情太单一、层次不丰富,缺乏控制与含蓄,故事主人公主角人格不完善(似乎对环境只有被动反应的能力,没有自省自律的习惯和内心更丰富的感受力,镜头也是对他非常的spoil),朋友说镜头剪辑不错,不过我感觉到的是节奏的拖沓,一如过分抒情的主流作品,商业赞助的命题感明显,遗憾未看到走向世界的潜力。
4 ) 《赢家》,很认真却无所谓
看完赢家,总觉得不释然。
这部短片中能看出肖央这一团队的局限性,最明显的就是业余演员王太利。刚出场不久就采取了夸张的面部表情渲染“吵架”。脸部扭曲得让人有点没法接受,“神似”无法追求,只能追求“形似”了;其实这部片子在表演上能看出肖央的认真,喝醉了吐酒这一场景中其实完全可以紧闭嘴巴,口中含着酒,模仿从胃里出来的,但肖央采取更真实的方式,硬是把酒从胃里挤出来。即使肖央认真,王太利的表演也不会尽善尽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影片整体格调。为了与《老男孩》一致,在讲述学校里故事的时候延续了夸张的表演风格,但如此一来就与整部影片格调不符了。
肖央拍这短片看得出是下了大功夫,画面明显比《老男孩》干净漂亮。因为不但用了更好的设备,还花大功夫调色,做特效。个人觉得有些地方快门速度太快,让画面有闪烁感;有的地方,比如肖央救人在草地上的场景,调得过于漂亮,甚至让人感觉有点青春片的味道。剧情结构上来说虽然能让人看懂,但是比较乱。有些桥段,比如递玻璃球有些老套。
作为短片来说《赢家》做的不错,但其肯定无法复制《老男孩》的成功。
首先在剧作上,老男孩是一直发展,在最后到达高潮,而赢家没有观众的兴奋点。中国大部分观众属于被动接受剧情,很少有主动思考,把自己带入进去的,因为那样很费脑子。(比如所有中国人都说阿Q正传在讽刺什么什么样的人,就是不说在讽刺自己)想打动中国观众你不但要明确地说出来,还得大声喊出来才能惊动他们的神经。
《老男孩》45分钟其实赢在了最后十分种。那首给力的片尾曲唱过的人肯定知道,后半段几乎是一直在扯着嗓子唱高音,这么高音调肯定能带动观众气氛,不信你让一个人看《老男孩》刚要唱歌就停,你告诉他后面的剧情,看他还感动不。所以《赢家》你光在片尾做个字幕说明主题是没用的,不痛不痒。我看了也不释然。 如果再多拍一些王大利病好了,炒了老板的鱿鱼,做出一系列人们想做不敢做的事,会起到更大的效果,观众看了会觉得爽,过瘾,然后看完片子回去闷头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其次两者的目的不同。《老男孩》是追忆,追忆以前的梦想。人们看了后泪流满面说我也有过梦想,泪流完了就好了。《赢家》是让人们重视身边的亲人,把事业放轻。人们肯定不干,说我还没奋斗好呢怎么能这样呢。人们都是,很明白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可真正要改变的时候就乱了阵脚。《赢家》是不能撼动中国人的。
最后,题材选择上其实就不太合适。选择成功人士作为题材大多用在商业片里,说说成功人士的美好生活,让梦想成功的人过过瘾,比如近期的《单身男女》,肖央选成功人士是想找个典型,说“这样的人都能醒悟,想过平常的生活,咱老百姓现在的生活就很幸福”,但就像那个上山下山的故事一样,老百姓们还是会说“等我们成功了再醒悟一下吧”。
还是顶一下肖央,从《男艺妓回忆录》我就开始关注他了,希望他能做得更好。
5 ) 幸亏我20岁的时候看了,不然等我30岁我会后悔的
这真是一步很好的微电影,筷子兄弟的作品总是容易让人引起共鸣。为了金钱,人们绞尽了脑汁想方设法,背叛、利用、诱惑,甚至于忘却了自己的本性。人总是追求着富裕的高档次生活,但往往却根本不理解什么叫快乐什么叫幸福,请珍惜你身边所有珍贵的感情。
6 ) 苦逼的人生也可以有赢家
人到中年万事休。就是说人到了中年,基本上每一件事情都处在下坡路的阶段,从那时开始你可能就要面对每天上级的训斥,回家妻子的抱怨,亲人的离去,孩子的渴望以及秘书扭动的屁股,怎样面对这些诱惑这是一个问题。
王大利就是这样的一个中年人,事业算有小成,但是当他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时,却遇到了许许多多令他应对无暇,焦头烂额甚至后悔莫及的问题。先是因为正在开会而没有接医院的电话,于是难产的妻子失去了第一胎;然后因为在千里之外不能及时赶回家,弥留中的母亲在没有见到儿子的情况下孤独地离去(这是最感人的一段,正在赶回家的飞机中,母亲的病情加重,王大利只能从手机的视频中大声地呼喊着“妈妈”,但是他的妈妈再也听不见了);居民肖二宝抗拒拆迁,爬上房头誓死与自己的房子共存亡,这是王大利及时出现,宴请肖二宝并摆平了拆迁难题,但却因此而遭受良心的考验,当场拿起个啤酒瓶就往脑门上扣;因为工作的失误,致使老板损失惨重,老板当着大家的面把文件摔在他的脸上,呵斥道“马上给我滚”;因为经受不住风骚秘书的引诱,在办公实里正口时被妻子抓个正着;与妻子吵架,妻子一气 之下摔车而去,在追妻子的途中,王大利被卡车撞伤,弥留之际终于有时间停留下来回忆之前的美好生活和思考人生。
回忆主人公的青春时代是导演肖央的拿手好戏,老男孩中的各种经典片段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但是冷饭不能天天吵,吃多了还是会腻人的。追小女生这样的东西还是得有,没有狗血的泡妞经历的青春怎么能算是给力的青春,怎么能给中年人以刻骨铭心的记忆呢!
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地往前回移,先从91年的情书,再到80年代的无忧童年,这些美好的经历与现在的狼狈不堪和疲于奔命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想咆哮,他想呐喊,他想挣脱这样的生命,他想逃离这样的苦逼生活。
当他醒来时看见妻子,坐在床边由于操劳已经沉沉入睡。他不忍心叫醒她,抚摸着妻子的发梢,追悔莫及,发出想重新做人的感慨,可是人生永远也不可能回到从前。
我想现今广大的上班族和王大利一样,每天刷着电脑屏幕看贴吧露骨的直播,闲暇时莫不是抬手看表就是抱怨上司的苛刻,公司的待遇不好,或者YY一下老板的秘书,当大限来时就只能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在经历愤怒,怨天尤人之后定会夹起尾巴安静下来,看着下一波人也一样地经历愤怒,怨天尤人之后夹起尾巴安静下来,然后让时间来稀释这一切所谓的罪恶,或者说是责任!
那何不从现在起就慢慢地学会从容,学会享受生活地点点滴滴,看见一颗弹珠,不是看见它平淡无奇的表面和与珍珠天差地别的质地,而是学会看见它里面金灿灿的光芒,这样的你就迈开了成为人生的赢家的第一步了....
剧情薄弱,剧本是在知音上的么?总要拍长片的吧,总靠一些细节的奇技淫巧不行啊。是不是筷子兄弟在创作上话语权不均衡了?
当我们懂得珍惜平凡的幸福时,就已经成了人生的赢家~
昨晚上喝多了,酒醒了以后睡不着,天没亮的时候看的这个短片。我估计这片子的口碑肯定要折了,导演终究要战胜自己才能前进,希望肖央下一个片子能够放下一切包袱重新来过
当我们懂得珍惜平凡的幸福时,就已经成了人生的赢家。
Need More
我总觉得没跟心爱的人在马路边上吃一次砂锅,就不叫谈恋爱。
人生,怎样才算是赢家。喜欢筷子兄弟,他们就是传奇。
珍惜幸福,珍爱身边人。但是,奔着这个主题,就应该顶礼膜拜。
猛煽情,忘了好好叙事……
结构是越来越好了,各个方面都比以前显得专业了,故事差一点点意思。总是没让人失望。
要想成为赢家,就要别怕牺牲;放弃得越多,得到的也将越少。
never break apart...哭鸡毛啊
很不错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66275/的电影版!筷子兄弟也许是无意间发现了他们可以走的路,他们发觉人性中被人忽略以致遗忘的美好光亮。电影多数时候是讲一个故事,可是给我们一点可用的启示,我们不是可以收获更多吗?
这部一般
什么叫有钱人,就是有了钱你才能算是个人!王大利,你装什么逼啊?当我们懂得珍惜平凡的幸福时,就已经成了人生的赢家。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wNDA0ODY0.html毕竟是中国的,毕竟是筷子兄弟的。。
如果说《老男孩》是我们自己感动了自己,那么在《老男孩》之后,肖央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让片子本身感动我们。要想拍长篇的话,还得琢磨琢磨。
好好过日子,有钱了也别胡作
挺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