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

大陆剧日本2019

主演:苍井优竹内结子松原智惠子山崎努蒲田优惟人中村伦也北村有起哉杉田雷麟清水久留巳仓野章子不破万作冈山一池谷伸枝藤原季节小市慢太郎松泽匠

导演:中野量太

播放地址

剧照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1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2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3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4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5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6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13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14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15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16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17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18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19 漫长的告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1-07 16:38

详细剧情

本片改编自中岛京子同名小说,讲述原是中学校长的父亲(山崎努饰)被确诊为认知障碍后,他是如何和妻子曜子(松原智恵子饰)及两个爱女(竹内结子、苍井优饰)度过接下来的时光的。

长篇影评

1 ) 观《漫长的告别》有感

从患老年痴呆到死亡,七年的时间,家人们见证了他变得越来越苍老、记忆越来越模糊的过程。而对本人来说,也会感觉到与家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真的是“漫长的告别”。 电影中途几度泣不成声,因为我的姥姥于年初去世了,所以现在对亲人离世比较敏感。

电影中的父亲,应该一直是可靠的存在吧,芙美和麻里生活中遇到过不去的坎儿,都喜欢找父亲谈心。父亲也特别看重家庭,老年痴呆后,一直记得芙美感冒了,记得要去游乐场送伞。 电影中一直在下雨,与父亲手中总是拿着三把伞相呼应,同时给人一种悲伤的氛围。一直出现的用作书签的黄色树叶,暗示着人将迟暮、暗示着别离,影片最后的绿色树叶,代表着未来。

我感觉电影的主题在说告别,但其实一直在讲“爱”。爱让人脆弱(所爱之人的离开、所爱之人的“遥远”都让人心痛不已),爱让彼此亲密、幸福(东一家、麻美与丈夫),爱让人坚强和振作(母亲手术后仍去找父亲,麻里回国前与丈夫的对话)

但是,芙美的事业线和小崇的故事让我有点没太看懂的感觉,所以打了四星。

2 ) 燃烧雨中火焰

2017年夏天,我回合肥参加外公的葬礼。骑车穿过熟悉的城区,随处捡拾一些散落的记忆光点。从家门口的城隍庙出发,路过市人民医院,来到逍遥津。旁边是童年我常去的泳池,曾经它有多深不可测,如今就有多清浅可掬。一头扎进25摄氏度的水中,摆臂,换气,循环往复,少年记忆便在此时趁虚而入:斜跨肩膀的硕大泳圈,整箱赤豆棒冰,红黄蓝三角旗,图书大厦的冷气,爬树粘到手臂的瓢虫,抽屉里的稿纸和樟脑丸,表哥和我的捉迷藏,迅疾而过的电车,一往无前,一往无前,一往无前。伴以对未来的期待,时间有如万花筒惊奇尽展,又在我伸手时消失眼前,来不及吞咽个中滋味,秒针已拨向下一刻度,只剩水花堆叠起的无穷泡沫。太阳就要落山,浮光点染水面,像光阴融化后流动的霜糖。物理课本里说,这些光来自1.5亿公里之外8分钟以前的太阳。这样的8分钟于我有无数个,它们不曾停顿地扑面飞过,旋即消泯在空无水面,不必费力打捞,一切早已不复存在,只剩鼻腔弥留的氯水气息渺远又真切。

外公是长辈口中二十世纪中叶青年的成长范本,从长草间的乡村考到复旦大学读中文,毕业后成为新闻记者,满世界奔波写稿。直到晚年身染脑梗,父母将他接到北京调养。有天他挥挥手喊住我,“炜炜,我想不起来了”,他说话时嘴唇哆嗦,喃喃自语地问,“我现在是在合肥还是哪里,怎么会到这里来的?”

那之后,他被确诊阿兹海默症,脑海中的时空方位在五年中逐渐丧失。很多次吃完晚饭,他会去门口伫立良久,从裤兜里摸钥匙,要去找远在扬州的亲戚串门。我们如常搀扶他回房间,告诉他此刻正身处1000公里外的北京。人生最后那些年,他的全部空间感被压缩成一张小小的纸片,写着姓名和家庭住址,塞进外套口袋,以防走失。

中野量太在电影《漫长的告别》呈现了似曾相识的情节。影片开头,苍井优饰演的小女儿芙美发现,父亲因为脑萎缩竟然不认识她了,一场漫长离别就此展开,那之后的七年里,父亲的记忆被一点点剥落,先是忘掉汉字的写法,然后忘掉自己的婚姻,最后忘掉住过35年的家。他总是长时间面对墙壁茫然无措,偶尔叹一口气,说,“一切的人事物都远去了”。当记忆被抛诸脑后,每一天的世界都比昨天更陌生,唯有夺门出门的念头越发强烈,他无数次腋下夹着雨伞离开,可没人知道他要去哪。太多时候,潜意识将他推进陌生的街道,像放逐一颗孤形吊影的游魂。

电影由此抛给我们的,是尖刺般所寄无物的乡愁情绪。当人们在时间桎梏中无处委身,想要尽力抓住些什么,却只有空无一物。不等大脑机能完全衰退,虚无的蔓草早已肆虐横行。从妹妹优酱鼻青脸肿的爱情、姐姐结子支离破碎的婚姻,到母亲祈求不要离开、父亲却反复动身寻找的家,这样的情绪贯穿始终,如同拷问:倘若怀旧无法带我们回到过去,记忆是终究徒劳的吗?当所有痕迹都将在洪流里消逝,凭吊是于事无补的吗?

电影里的父亲又一次离家出走了。他乘电车来到游乐场,一言不发地站在旋转木马旁,准备接记忆里幼年的女儿们回家。那一年他四十岁,撑起伞像栎树将雨幕温柔遮挡,他想到往昔很多事,孤单地笑了。在此,电影终于交代他试图寻找的“家”的谜底,而我也终于明白,同样的一个雨天,为什么外公掏出口袋里的纸片,念到上面陌生的名字和地址,颤抖着哭了。当意识的闸门逐渐失灵,人难免会手足无措,但在历史站台彻底坍塌前,他会毫不犹豫地走向前去,颠簸返回蒙尘的雨夜。他一生挂念的全部,就寄付在撑起雨伞的轻轻一瞬。在那场永劫回归的暴雨里,他一再投入着本真的存在。

看过《寻梦环游记》的人,会记得亡灵世界的一幕,埃克托去找好友奇查隆借吉他,发现他在床上颓然摇晃,直到被风撕成了金色的粉末。即便在现实彼岸,亡灵仍然根植于在世者的记忆,而奇查隆的消失,是被世界彻底遗忘的结果。当与他人的最后一点儿关联被切断,灵魂成为纯粹陌生的孤岛,身份也就失去了仅存的根据。在记忆消泯、通道闭合之前,这份羁绊得想办法延续下去。电影给出的答案,是让小男孩回到现世,给祖母哼唱那首父亲写给她的歌:

Remember me,
Though I have to travel far.
Each time you hear a sad guitar,
Know that I'm with you the only way that I can be.

在这里,歌词中的“与你同在”无疑出自一种虚构性的宽慰口吻,我们也很难说清让人流泪的究竟是对逝者的眷恋,还是虚构本身所催生的伤怀情绪。王家卫说当你不能再拥有时,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忘记。正如Coco记得父亲将她高高托举的兴奋,优酱也并未忘记父亲伞下的余温。那些生命初始体验的集合体,就是我们世界的起点和来历,我们也因此淌入他人记忆的支流,在彼此温情交错中看清自身。记忆无法将我们带回旧日的温床,但洪流也没能真的掳走我们的感受,别怕,当脑海中的相框被重新擦亮,那是一切未曾消散的确证。

导演中野量太显然不满足将告别的落脚点置于纯粹煽情,反之,他在《漫长的告别》里揉入了丰盛的笑料。在同学葬礼的一幕中,认知失调的父亲突然在静默人群里大声问道“中村已经去世了吗?”,让女儿不得不将他难堪地领走,边走不忘挥手高喊“得分!获胜选手是中村”,仿佛区区癌症只是老同学的一次发球失误,下次比赛他会扳回一城的。同为苍井优主演的《家族之苦2》,我们能找到类似的戏谑式解构:同学留宿家中意外身故,老爸却没心没肺地在棺木里塞满他生前爱吃的银杏果,火化一瞬间,银杏噼啪作响,原本庄严的告别就这样变成荒诞不经的喜宴。

回到电影所提出的问题。告别只能是伤感的么,沉痛一定比坦然更真实么?面对那些终将瓦解的结尾,你会选择长歌当哭还是嬉笑面对?唯一确知的是,我们都需要以这样孤独的方式摸索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而无论戏谑或是挂念,那便是我们与过往最本真的关联了。

外公葬礼的前一晚,我彻夜剪辑着他生平的照片,想象追悼时播放的场景。记不清最终我怎样走出殡仪馆的大门,只知道工作人员要来收走投影的幕布,我们只能匆匆告别,我也该勇敢地走进盛夏的阳光里,走到淮河路尽头的小卖部,去吃一根赤豆棒冰,尽管常常买给我的人已经不在了。

在电影最后的告别式,优酱展现了精湛的演技。她坐在父亲插满肺气管的病床旁,挣扎着屏住呼吸,父亲弥留的伤感快要让她放声哭出来了,忽然她决定抬起头,擦去脸颊上半干的泪痕,“那就来过生日吧”,声音里重燃着热忱和乐观。彩色三角帽在镜头前飞旋,这是父亲提议下他们一贯的庆生仪式。在这样的告别式里,青灰的往昔和银白的未来短兵相接,敲击出轻盈如许的节拍。

时间并不理所应当给我们答案,但长大后的我或多或少习惯,凤梨罐头是因为会过期才叫人留恋,伊瓜苏是因为奔流即逝才值得投注深情,下午三点的1分钟陪伴正因为太短,才值得向屈指可数的未来庆祝此刻的同在,正如每一次微笑相逢的照面。

2019年生日的前几天,我去香港看影展,路过文华东方酒店的侧干道。碰巧是愚人节,酒店大门如往常宽阔通畅,门外的另一侧却挤满了雏菊、玫瑰和吊唁的人群。他们大多安静,有人低头在哭,有人弯腰捡起掉落地上的花束。最让我惊讶的是有很多信,挂在花圈上,写着无法送达的抬头和注定没有回复的落款,在追怀张国荣已被视作刻奇的今天,这种意念仍然以一种无须辩白的方式进行着,而它所承载的思绪,像烟火燃烧,跳升,直插向蔚蓝而空荒的24楼上空。

千禧年的“热情”演唱会,在他用沙哑嗓音唱《共同渡过》之前,早已数度哽咽。时隔多年后的传记中记载,那会是他最后一场演出的终曲:

曾在我的失意天
疑问究竟为何生
但你驱使我担起灰暗
勇敢去面迎人生
没什么可给你
但求凭这阙歌
谢谢你风雨内
都不退愿陪着我

我想到那只无脚鸟,曾经我觉得时间就算不挥霍也要溜走,无脚鸟应当不停飞,去掠过昨日与未来的永恒分野。现在的我会说,长河总会奔流向前,那些共同落脚之地或许才是永恒的堡垒。无论如何,在一次次留恋与憧憬中,我们都完成了各自的道路。假如在某个寻常的日子里,你和朋友一起看了部好电影,那就举酒碰杯吧,趁大雨将我们的存在洗刷殆尽前,时间会绽出这一瞬酣畅的,永不褪色的火焰。

2021年4月1日

3 ) 当有一天你最亲的人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你会如何做?这部电影真的是教课书式的回答

每次看到街上有老年夫妻手牵着手经过时,羽蒙就很羡慕。究竟是什么让这对夫妻能够相濡以沫,相守了一辈子却相看两不厌呢?随着离婚率的升高,我越来越看不懂了,真有长长久久的感情吗?不管是爱情也好,亲情也好,当重大事件发生时,你还能心平气和的去应对吗?

日本电影《漫长的告别》看一次泪目一次,原来我的泪点在这里。一个日本的普通家庭,一对老夫妻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由于丈夫工作调动的关系,常年居住美国,两年才能回国一次。二女儿(苍井优饰)三十多岁了,一直有一个开咖啡店的梦想,可是总是事与愿违,感情的事也颇为不顺。就是在这样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在父亲七十岁生日之际,母亲用尽各种办法让家人齐聚一堂,告诉了大家父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事。

我们都知道,人终有一天会离开的,很少有人会平静的在睡梦中离开,大多是会伴随一些病痛离开,而阿尔兹海默症算是病痛里比较让人头疼的一种。随着症状的加深,病人会慢慢忘掉以前的事,渐渐的还会大小便失禁,会慢慢退化成一个急需人照顾的“大小孩”。

而在电影中的大女儿虽然自己的生活都一地鸡毛,当她几次听到父亲的事时,她还是会放心不下,出于责任,出于对父亲的感情,她即使跟丈夫吵架,她也会毅然回到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而二女儿不管是事业也好,感情也好,好像老天总是在跟她开玩笑,她没有当成老师,她就连开一家咖啡店的梦想也总是事与愿违。在母亲生病,父亲生活不能自理的当下,她还是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她跟母亲保证“我会加油,加油处理父亲的大小便,加油照顾父亲”。

影片最让我动容的除了女儿们的孝顺,更多的还是那个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他不苟言辞,有时候又有点过于严厉。即使在记忆逐渐消失情况下,他还是惦念着曾经在游乐园玩耍没有带伞的妻子和女儿,他还是会再次在火车上跟妻子表白:“曜子,是时候带你去见我父母了。”听到这句话的妻子笑着笑着就哭了,她的内心应该是很复杂的吧,原来丈夫的病情已经如此严重了,他已经分不清几十年前的回忆和现在了,或许她又有点感动,丈夫始终都爱着自己,生老病死,不离不弃。

以死亡和家庭关系为主题的电影并不鲜见,《漫长的告别》的独特之处在于,表面上讲的是“告别”,实际上讲的是“重逢”。在父亲生命余下的七年里,母亲和女儿不仅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光,也在对家庭关系有如“重逢”般加以审视。电影强调了记忆的作用,记忆某种程度上等于过去的人生。而父亲饱受健忘症困扰,他在生命最后阶段努力打捞回忆的姿态,令人动容。该片是典型的日式治愈系电影,缓慢、平静、温柔,细节极其用心,值得回示的镜头俯视皆是,极易让人泪水决堤,可惜仍未摆脱此类电影煽情过度的通病。

即使这部电影有它的通病,但是它依然好哭。人类的感情就是这么共通,看他人的家庭,审视自己的家庭。如果真有那一天,我还是希望会是圆满的,没有撕逼,没有悔恨,更多的是尽心尽力。就像这部电影《漫长的告别》,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都只有美好,没有其他。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

4 ) 漫长的告别

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吗 很喜欢这种缓慢的 娓娓道来的家庭故事 时常看得泪眼婆娑 剧情很简单严肃的校长父亲对女儿也不曾表现出特别亲近 在去世前七年得了老年痴呆症 母亲一直乐观地毫无芥蒂得照顾父亲 两个女儿一个在美国照顾家庭 和搞科研的老公话也不多 自己也未曾融入美国 生活在自己的一方天地 一个一直在创业不曾成功 感情也是付出过没有回报 每两年四个春夏秋冬一家人会聚在一起 找父亲念叨的回家 回到了老家谁曾想父亲的回家只是一家四口曾在游乐园接回妻女的时刻 虽然话语逐渐消失 记忆慢慢消失 但是父亲始终是那个女儿们有了心事迈不去倾诉的对象 父亲说悠悠地 是慢慢地总会好的意思吧 看着大女儿借酒浇愁和外孙默契地挥手 父亲知道女儿们一切都会更好 最伟大的是母亲 七年不曾离开父亲无微不至的照料失能的父亲 最后一刻也不曾放弃 其实这样严肃的父亲可能是大多数的父亲形象 但是在严肃的外表和语言下藏着一颗有爱的心 突然就代入了我的爸爸

5 ) 《漫长的告别》: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直往前走,就好

朋友:

在夜深人静的十分,你会不会在某一瞬间思索,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在难过失落,绝望时,你会不会也会困惑,既然我们终将面对死亡,那么苦苦挣扎着生存又是为何?

在亲人情人的遭遇生老病死,在无法避免离别时,我们是用怎样的表情来应对?是哭着流泪,还是笑着面对?

我,其实一直很困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既然活着终归是要死的,那么与其辛苦地活着,为什么不选择轻松的死去?

那时候,不知道啥叫哲学,却常常脑子里闪现这样带有几分哲学意味的念头。

最近,这段时间几度遭遇生死,亲人的,情人的,自己的。反正,只要活着够久,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生老病死的话题,定是绕不开,或早或晚,终会遇见这道“人生必答题”。

很巧的是,我无意间邂逅了《漫长的告别》这部电影,虽然豆瓣很多的影评,对它的评价并不很高,但并不影响它对我的吸引力。

不可否认,最重要的缘故是,我自身经历和这部《漫长的告别》实在太为相似。

我想知道,不同国度的人,面对同样的命运,是做出怎样的答案。与其说,看电影,不如说我在对同一份试卷的答案。

1.

面对阿兹海默,最终的离别

不久前,我的奶奶因为阿兹海默症,卧床将近七年的时间,去世了。面对死亡,不同于爷爷的漠然不语,姑姑(奶奶的女儿)的痛哭流涕,我更多的是安静地去接受这个事实,就像接受一片枫叶,红够了,就会缓缓飘落一样。

当我知道奶奶死讯的那天,我和我爸是第一个到医院的,我爸当时大脑已经处于停滞的状态,医生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那一刻,我仿佛发现,父亲也是个“假装的大人”,我逐渐要成为家里的大人。

于是,我尽量平静地按照医生的叮嘱,帮奶奶找衣服,给她换上,让她走得体面;平静地收拾好奶奶的行李,联系车辆,尽早把她送到爷爷身边,让他俩见走后一面;然后一个个拨打电话,告诉家里的姑姑伯伯,医院的情况,让外地的他们不要太急,要安全的赶回来,见奶奶最后一面。

哥哥们也都从外地赶回来了。他们见到我时,我们已经回到奶奶的老家,老人家总是想落叶归根回故土的。

哥哥们说:“落落,你和奶奶感情最好,从小就在奶奶身边长大,为什么你没哭啊?”

对啊,其实我也想知道,为什么我没哭?

是因为一早,在奶奶生病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结果,在漫长的告别中,早就接受了这个事实?还是因为我没有感觉到奶奶真的走了呢?或者,是我生性凉薄?其实,我一直也没想明白,也很自责。

电影中,阿兹海默的父亲,在两个女儿和妻子陪伴下,最后一次戴上了生日帽,过了最后一个生日,静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电影的镜头里,她们也没有痛哭的镜头,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悲痛,以平静而温情地方式,与他告别。

镜头的最后,没有刻意渲染悲伤,而把包括远在海外的孙子在内的大伙儿对离世的父亲的浓浓的思念和牵挂传递给到观众。我们知道,他虽已离开,但未消失,而是以记忆的方式或深或浅地存在于每个亲人的脑海里。

那一刻,我或许通过电影治愈了一点点,也许,我真的从未觉得奶奶离开。她真的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我的身边,就像早年看的动画《寻梦环游记》想表达的一样: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

电影最后,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七年啊,时间真的很长,算是漫长的告别吧。记忆会慢慢消失,慢慢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电影中,阿兹海默被比喻成漫长的告别,这让我对这七年,有了全新的角度,可以去看待和认识。

2.

初遇阿兹海默,时而混沌时而清醒

现在想来,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现奶奶患了阿兹海默的呢?

大约是她把菜挂在了邻居的家里,以为是送到了我家?大约是偶尔几次,奶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过了老久才回家?大约是奶奶自已都所察觉,有所预感,有点惶恐地问:“落落,若是奶奶把什么都忘了,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怎么办”的时候吗?。

那时的我们,一边安慰着奶奶“不,不会的,不会这样的”;一边既是担心又是恐慌。

事实上,不论是多大年纪的“大人们”,也是生平第一次面对阿兹海默的威力啊。

他们也会害怕应付不来,害怕出现意外,就像害怕人生所有的其他未知一样,害怕着阿兹海默的未知。

电影里的两个女儿——麻里和芙美,在知道父亲得了阿兹海默,会一点点慢慢的记忆消失后,一面是大女儿麻里带着一丝惶恐而担心地说:“那怎么办,之后会变得很辛苦。”一面是二女儿美芙说:“没事的,因为爸爸头脑那么好,没事的。”

真的,这个电影细节像极了得知奶奶阿兹海默后的我们家,虽然心理难受又不得不接受,去面对。

没有经历过的人,也许很难有这样的感同身受。很多点评说这部电影种种失实或者矫情,但在我看来,电影里的很多细节,真的和真实经历过阿兹海默的我家,惊人的相似,很多情节如出一辙。

3.

遭遇阿兹海默,回到最初的自己

电影镜头一转,到了2年后的2009年夏天。电影里的父亲,病情相较之前,严重了许多。他总念叨着要回去,尤其是在下雨天;经常明明待在家,却还说要回家。母女三人商量,也许父亲想回的是自己从小到大生活的家,就千里迢迢带着父亲乘着火车回到农村老家。可是,父亲刚到吃了两块西瓜,就又说要回去了。不回去就发脾气,可谓是孩子气十足,任性至极。

大约也是2年左右吧,2014年的奶奶,也像《漫长的告别》电影里小崇信里写的那样,我的奶奶也忘记了很多事,但她本人和电影里的父亲一样,不再难过。

奶奶,在生病后,也常念叨着要回家。大家一不注意,她就就往山上跑,老是急坏了家里的大人们,漫山遍野地找奶奶,生怕她遭遇意外。

听爷爷说,以前奶奶的老家在山上。可是,现在的山上,除了荒草丛生和肆意生长的灌木,啥也没有,哪里还有从前家的影子啊。

只是,以前一向温顺的奶奶,现在会发脾气、会骂人、会哭泣,会不顾一切的往山上去,让人担心着急却又仿佛回到了值得被人疼爱的小姑娘年纪。

她,说话迷迷糊糊;她,不再是我从前印象里,那个勤劳能干、一手拉扯大全家的奶奶;而是需要人疼、需要人照顾,有自己的小任性的小孩子。

4.

照顾的七年,冥冥中“家”在凝聚

因为奶奶总是,一次次往山里跑,后来摔了,摔得不轻。所幸发现及时,捡回半条命,但是却中风了,她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

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奶奶独自跑出去,找她不见了;她也再能独自去寻找她的“家”了。

对爷爷而言,照顾奶奶的事,更难了,也更艰巨了。

同电影里的母亲曜子一样,我的爷爷不愿假借护工手,总是要亲力亲为才放心。我们小辈们,每逢周末,不论在哪里都尽量回到老家,帮照顾奶奶,给奶奶洗澡擦身,帮爷爷打扫家里。

以前,大伙儿都个忙个的,如今,因为奶奶,能来的都来了。大伯在美国硅谷是回不来,二伯从每周末奔波于宁波往返杭州的高速,姑姑坐着城乡小巴也是坚持每周回到老家。

每周一聚,成了惯例,一方面照顾奶奶,陪陪爷爷;另一方面大伙儿交流也多了,我们的“大家庭”较以前凝聚得更紧密了。

电影《漫长的告别》中,大女儿、二女儿长大在外,各有各的艰难,也各有各的心酸,难过时,看看这个忘记一切的父亲,才能撕下假装坚强的外衣,痛哭或得到温暖和慰藉。

其实,某种程度上看,虽然每周末,大伙儿都赶过来,主要是为了照顾阿兹海默的奶奶,其实也有治愈自己一周的难过和不快。

周末,兄弟姊妹几个聚聚,相互谈心治愈,笑一笑,然后,再继续面对生活给予的种种。

5.

和她告别后,仍要勇敢向前走

奶奶走后,我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更频繁了。父母在一天天变老,自己其实只是个“假装的大人”,曾经大人们逐渐从成熟变得幼稚,脆弱,需要人陪;而自己没有成长到足够成熟,能够承担生活带来的种种变故。

当然,会告别,就会有遇见。

2020年,与奶奶告别;2020年,也遇见了哥哥的女儿,我们家的首个小侄女儿。

时间给予的,好的坏的,我们都要承受。告别后,仍要勇敢向前走,把伤口酿成收获,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

就像《漫长的告别》中,母女三人多次哼唱的歌词里写的那般:“一人孤独的夜晚,幸福就在云端上,幸福就在天空上,就让我们昂首向前,别让泪水轻易流出啊。”

嗯,就让我们昂首向前,别让泪水轻易流出。

今夜,因为一部电影,感慨良多。

是我。

6 ) 最后只留下最赤城最清澈的爱

记忆被抛诸脑后,每一天的世界都比昨天更陌生,唯有夺门而出的念头越发强烈。山崎努前辈无数次腋下夹着雨伞离开,可没人知道他要去哪。太多时候,潜意识将他推进陌生的街道,像放逐一颗孤形吊影的游魂。可他曾经是令人敬畏,爱戴的校长,是女儿心中骄傲的而不可忤逆的严父。 父亲希望芙美可以拥有一份体面的令人尊敬的工作,从小对女儿严苛希望她可以像自己一样成为一名老师,后来没如父亲所愿开起了快餐车,偶然间在寻找出走父亲的路上第一次正式小心翼翼把自己工作介绍给父亲,父亲听完后若有所思呢喃道“有出息”,芙美惊愕以为父亲会失望,创业受到的心酸与苦楚得到父亲认可的她高兴的哭了。阿尔兹海默症在剥夺父亲记忆匣子的同时也是稀释父女矛盾一个很好的契机,经过时间过滤筛选最后剩下父亲对女儿厚重的疼爱。 阿尔兹海默症夺走不了山崎努前辈对老伴的爱,连时间和死亡也不行。在回老家的动车上,记忆机能大幅衰退的他却对老伴说:“是时候了,我想把翟子你正式介绍给父母。”那是初次带翟子见父母的场景,此去经年,无论对这个世界多么陌生,无助,我想他对翟子的爱与依恋都已经刻在了骨子里。以至于把一切熟悉的人和事抛诸脑后了还会不知觉地再现当年的场景,他对翟子老伴儿的爱以凌驾于本能之上。 当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人们在时间桎梏中无处委身,想要尽力抓住些什么,却只有空无一物。他们就会反复动身寻找一切与内心深处契合的重要的东西,比如像父亲反复动身寻找家以及与家人有关的一切。在旋转木马那里母亲和女儿找到离家出走的正在玩旋转木马的父亲,旁边摆着三把伞,那是小时候放学下雨时去接女儿用的伞,母亲回忆说,小时候麻里和芙美放学后会和妈妈一起去玩旋转木恰逢马下雨了,爸爸来接他们,然而他就只来过一次…… 阿尔兹海默症就像一个粗细不一层层叠叠的大筛子,无情地把与自己生命轨迹里重要的人和事一遍又一遍的筛选,让被病魔吞噬的人与亲人与世界脱节,甚至连本能的吃喝拉撒都脱节,最后只留下了最赤诚最清澈的爱。最后我想说,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告别,抓住可以抓住的,用力给父母最好的结局,别爱的太迟,常回家看看。

短评

大女儿一家在美的生活就像是传统日式家庭片的畸变,一种想要打破常规却最终失败的可敬也略显可怜的尝试;永远不曾期盼的地震海啸总会不期而至,一直翘首以盼的新东京奥运在本片首映后一年遁后一年,我带着口罩在影厅里突然感觉仿佛银幕内外的时空在某个节点交接在一起。

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的確讓人感到漫長了

5分钟前
  • misty
  • 还行

金鱼用下垂体适应咸水淡水,人类用爱适应月圆月缺。他的记忆力衰退,仍记得说该把曜子介绍给父母;她的视网膜脱落,仍能准确摸到他所在的二号床。和他一场漫长的告别,还来得及戴一次尖顶生日帽,这是不成文的规矩。来得及学一下汉字,毕竟他是大师。看着导航里的圆点喊加油,因为他是我们一生的挚爱。

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我多希望,我们能像你和妈妈一样” 雨天去游乐园接女儿的故事、妈妈低着头找爸爸床位、工作日白天下雨飞机晚点都来接你、爷孙俩视频里的隔空挥手、病房里戴起生日帽…都是既温馨又泪目的瞬间。“他们管老年痴呆,叫漫长的告别。他们渐渐失去记忆,一点点离开…”只要他想活着,那就开心的活着。长达7年的告别,苦中作乐,生活的酸楚变幻成家人的幸福。“无论我多么努力,都无法胜过他的家人”

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差不多……差不多是时候一起去见我的父母了吧,曜子”这一定是2019年我听过最美的情话。

13分钟前
  • 杨艾歌
  • 力荐

#BJIFF2019#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呀,漫长到用一生的时间来和你的家人和一切来告别。故事写得体面,电影拍得从容。力求克制但情感饱满。好多细节都很好,比如树叶书签,比如手帕,比如加了葡萄干的土豆泥,比如从来不回日本看望丈人的女婿。这个是最真实的哈哈。

14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苍井优的蛋包饭

17分钟前
  • 九個9
  • 还行

能将家里有一个患有认知障碍症的父亲的生活拍得如此恬美,只有日本导演了吧?!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非常典型的温情系作品,所有的感动其实都在标题里了,家人的羁绊,漫长的告别。整部电影做的很细腻、很温柔,一种缓慢的感动。一家四口全员出色。

2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误打误撞在#HKIFF43#看了全球首映。典型的日本温情电影,用含泪的微笑抚慰观众的心灵。认知障碍天生就是一个极度催泪的题材,“漫长的告别”是慢慢的遗忘,更是迷失在回忆里的老人奋力打捞宝贵瞬间的过程。山崎努爷爷那些很轻又很准的表演都有够动人,某些段落里影像和情绪确实流淌起来了。体量颇大,还容纳两个女儿的故事,回想起来略显冗长。不愿像《东京物语》般直面琐碎残酷的现实,而是温柔到没有叩问,用一双无形的手轻柔抚摸我们都曾有过的伤痕,编剧的痕迹之重则让电影失去了更进一步的力量。

29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片子本身没有太突出的亮点 基本就是工工整整四平八稳 但这类题材实在太狡猾了 一旦你代入自己或家人 基本上就是哭崩的节奏 山崎努演得太好了 凹陷的两颊都是戏 苍井有种回到08年那时候的稚气 好神奇

30分钟前
  • T.V.Zoe ி
  • 推荐

中规中矩的日式家庭片,套路感太强缺了表达的真诚,大女儿一家在美国生活中的白人角色脸谱化的让人尴尬

31分钟前
  • 没有烦恼的少女
  • 还行

BJIFF. 三把伞、冰西瓜、读倒书、挥挥手。典型的日式生活片,以细腻动人。逝去的枫叶,似最好的回忆,新生的绿叶,是明媚的未来。人生无限好,莫被死亡扰,这漫长的告别,着实温暖。

34分钟前
  • SleepWalker
  • 推荐

用两个小时讲完了《都挺好》40多集的故事。

35分钟前
  • psyduck
  • 力荐

【北京电影节展映】一个严肃的父亲形象在失忆症中逐渐远去,伤感温馨的题材,催泪场面比比皆是。但后期也显得节奏略拖沓、煽情较过度。缺乏适当的克制。山崎努老爷子连神态和步态都彰显出演技,让人为之动容。首尾呼应的游乐园旋转木马一场戏真是全片最大的闪光。以孙子作结尾是最大的败笔。三星半

37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北影节第4⃣️场@天幕新彩云丨好久没哭成筛子。看似是一个威严父亲患老年痴呆的故事,其实却是对身边女性的温暖抚慰。尤其是30+的我们,无比动容。你没结婚。你的感情似乎也总无法顺遂,终得一人,无奈还是敌不过他的前妻和孩子,以及曾经家庭的牵绊。你有一身厨艺,梦想开个饭店,却最终因要照顾父母而无限搁置。可当话都说不出的爸爸一口气喝完你做的汤,满足感确是无法言说。你结婚了,有了孩子,搬到美国。大家以为你一定过的很好,其实早就跟丈夫无话可说,甚至分床分房。你看着感情甜蜜美满四十年都嫌不够的父母,心情岂是羡慕二字所能表达。你的儿子早恋,逃学,拒绝交流,你却连跟他老师沟通的能力都没有。原来有女儿的父亲,越老才越懂得表达宠爱,而这迟来的宠爱,已足够支撑这漫长的告别,和自己未来的一生。愿一地鸡毛中也能见阳光。

38分钟前
  • 杨欢喜Metiche
  • 力荐

三星半,按理来说应该是很打动人的电影,我没有为其所动,可能是今天自己的心情不好吧。很多细节都是直给,编剧的痕迹有点重。开场不久有些画面组接上有一点点不连贯,比如上个镜头用筷子从土豆沙拉里挑葡萄干挑了很久,下个镜头的盘子里葡萄干却没几个。

41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还行

很美,是熟悉的日式家庭片。但太电视剧向了,台词和角色风格像是想象出来的,非常缺失实际元素。国外一家人线也尬尬的。

43分钟前
  • 阿亚
  • 还行

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所以人生就是不断的告别。

4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太可怕了。导演的坏品味在结尾那段狗尾续貂的孙子戏里暴露无遗:煽不动,硬凑戏的感觉。山崎努老爷爷要多活几年啊,整个片子都靠老爷子和优酱才勉强撑起。

49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