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两个老女人
课上看了几个纪录短片,记录的是几个纪录片导演的导演历程。有梅索斯兄弟。片中提到了他们的一部《灰色花园〉。
只是插入影片的几个镜头。两个老女人,可爱,快乐,乐观,执著,她们吵吵闹闹的生活着。84岁,56岁,两个老女人依然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甜美的生活,追求神圣的爱情。84岁的老母继续着自己终生的歌手梦想,她仰躺于床上,然后酣畅淋漓的唱着一生都在唱的歌。56岁的女儿也继续着他的舞蹈梦想,她还是那么兴致盎然投入的跳着。
解说词这样说,几十年了,她们的生活中只是回忆和争吵。56岁的女儿至今还未结过婚,她56年都追随着自己的母亲。镜头中他在母亲面前吵闹着,她说是母亲阻止自己恋爱,是母亲让自己的幸福跑了。母亲反驳着,两个人就这样叽叽喳喳没完没了的吵着。可那不是让你悲伤的争吵,他们遮掩不住的是内心的幸福。
两个老女人,两个延续一生的梦想,两个彼此依赖的母女,两个永远串接的故事,两个彼此牵扯的记忆,两个一起温暖的身体,两颗互相爱护的心。这样的一辈子,也不错。
镜头对准母亲那干瘪的嘴唇,它有节奏的抖动着,然后你听到的是动听欢快的歌。那个女儿,她那已经臃肿的身体完全现于镜头前,可它却还能依旧舞动出年轻的神韵。她们脸上已经爬上皱纹,步子蹒跚,牙齿松脱,还依旧保持一颗奔逐的心。我,看着,涌上心的是畅快。
2007-05-15 21:27:02)
2 ) manipulate
“回家吧,我照顾你”old Edith对 little Edith说。
可我明天要参加试镜!
没关系,**先生不会错过真正有才华的人。你还有机会的。
回家吧,我需要你。我需要你和我一起腐烂在这个房子里。
外面的男人会伤害你
这里难道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吗?
你去过伦敦、巴黎,罗马,最后你还是会回到这里。
古尔德,你能告诉我今天的海是什么颜色吗?
蓝色。
宝石蓝,当然。
现在我们来放些唱片吧。
这里有回忆,一大把,享用不尽地。还有圆滚滚的浣熊和猫。
亲爱的little Edith,不要出去,这是个极大的错误。
我不认为你对自己的看法和别人一样
你是一个相处很久才能喜欢上的人
来,现在我们把电影开幕式这件事忘记好吗?
大家会看待这些年你是如何拖累我的,little Edith喊道
你不会离开的,这些年你一直在说,但你从没离开。你已经错过了你所有的机会。
她需要我
我要照顾你
我们都有完美的借口厮守。
没人能把你拴在这里。
除非你全部的希望依然像经济大萧条时代里那样
找一个已婚男人,他很慷慨也不会管制你
错过了这个,等待下一个
Grey Gardens是我的家,也是我的裹尸布
======================================================
有时候帮助别人不止是爱心,也许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
从他人身上找一个完美的借口,无私下面的真正用意在自私
还有恐惧
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不想和你分开所以用爱来操控你
我是真的爱你呢
3 ) FIFF15丨DAY7《灰色花园》:纪录镜头下的母女纠葛
第15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灰色花园》,下面请看前线戏多母女们互扯头花的评价了!
节南山:
越亲近的母女越是如此,感同身受莫过于此。
赵小毯:
比剧情片更多的视角,比纪录片更多的剧情。
果树:
用于佩尔的话说这就是“让人感觉灵魂被撕裂的影像”。
kc512: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奈何女人忌妒女人是天性,母女更是如此。
DudeLebowski:
每次看这种东西,我都在想:影像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能让我琢磨明白我会给满分,但我总是想不通。
donnie:
和当初的《推销员》相比,走入中老年女性的内心是更复杂的事,但是梅索斯做到了。没落的往昔名流、不再青春美好的肉体、与好莱坞完全不同的真实女性形象,直接电影从个体的生存状态映射到美国的社会现实。而影片在美国引起的争议又再度互文人们对女性的期待与真实女性间的差距。建议杨明明前来学习刻画本片的母女关系哈哈哈。
子夜无人:
止于记录维度的纪录片,被摄即全部。算是这几年各种相爱相杀式母女关系的电影前辈,对于衰老身体的注视达到触目惊心的效果。这个时代里贵族没有了,这个年纪里青春也没有了,只有生活仍然在,只有吵架拌嘴、一地鸡毛的事故仍然在,只有处处不满、处处发泄、却无济于事的情绪永远都在。痛苦不会一直都是生活的全部,所以在电影当中它也不是最强大的主体,后来她们都麻木了,再后来她们都死了。
DAY7的无人知晓场刊将在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灰色物语
初看此片名,只觉得花园如此明媚的词语前,添上灰色二字,竟生出一种时间的腐败气味,心中已是一阵不详之感。看完后,心中一阵凄凉与空洞。繁华之后的衰败阴暗,时间延伸的刻骨孤独,逃不出的束缚,让我心中一阵一阵泛凉。
正处于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光,我完全不能想象三十岁之后的人生,从来都没有想过我的身上出现时间的痕迹究竟会怎样;从来没有想过当父母去世,朋友散去,儿女走远,只剩我一人的时候会怎样;从来没有想过,也不能想象。而这部片子却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代表着曾经的传奇的一对母女不复年轻后在灰色花园的生活,那么赤裸裸,那么一针见血,拽着我越过时间的界限去看看那个灰色的未来。
这是Maysles(梅索思)兄弟在1976年拍摄的纪录片。
地点场景极简——灰色花园,一栋靠近海边年久失修的独立建筑。电影中一个远景,我们可以看到,相比邻居家洁净体面的花园和矮树丛,这座灰色的花园就像是童话中那个恐怖的被邪恶的巫婆诅咒的小屋。植物肆意奔放,那抹绿色令人窒息。铺满灰尘的楼梯,随意摆放的物品,保留着半个世纪以前模样的老屋,触手可及的范围内的简易餐桌、收音机。
人物关系极简——一对母女。相比于《中国》、《墨西哥万岁》《拿摄像机的人》这种反映一个国家人们生活的纪录片,这部片子简单而专注于两个人,一双母女。
但是,内容一点都不简单。我想,这种不简单来自于矛盾。虽然它是一个纪录片,是一个真实拍摄的没有剧本的纪录片,但是通过导演的选材和剪辑,这部片子呈现出了惊人的戏剧矛盾。
来源于选材本身的矛盾,这一双母女本身所背负着的矛盾,曾经的辉煌与今日的衰败荒芜。
老伊迪79岁,上个世纪的见证人,著名的歌唱家。曾经优雅如画的女人,走了将近一个世纪,却走到了一个封闭至极的屋子里。一个背负着辉煌的骄傲老人,更难以忘记过往,更难以获得平静,也更容易被虚无和孤独吞噬吧。
小伊迪58岁,跳舞,做时装表演,是30年代的时髦人物。她总是神经质地唱歌跳舞,总是在镜头前中终日带着头巾,总是对生命抱有孩童般与年龄不符的热情,总是希望搬到城市。而在灰色花园的她是被束缚的,束缚她的真是她老去的母亲。虽然她留下来了,但对母亲满腹抱怨,抱怨母亲剥夺了她嫁人的唯一机会,只因为对方才32岁。
她们每天争吵着,不时地闹着。
Maysles(梅索思)兄弟无疑是伟大的纪录片导演,他们的剪辑选择和拍摄手法都为这个悲伤物语添砖加瓦。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油画总是在镜头前出现,画中是一位穿着华服面容姣好的女子,气质出众,可谓是脱俗明丽。一开始我并不了解导演的用意,但是当镜头多次从油画移向老伊迪,我心中冒出了一句可能不大文雅的话,岁月是把杀猪刀。昔日的美丽少女变成卧病在床的老妪,岁月的痕迹是多么触目惊心。而无论我们旁人多么遗憾,都难及当事者的万分之一吧。
当老伊迪命令小伊迪播放唱片,并且紧张地重唱当年的曲调的时候,当小黑猫从那她那美丽得让人难以相信的大幅油画肖像背后露出一个可爱的小脑袋的时候,当她赶走了小伊迪的追求者,只想留着小伊迪在身边的时候,我只想流泪。很多人说老伊迪自私,自私地束缚小伊迪的一生。但是当我看到这些片段,我无法去谴责老伊迪。如果我们不站在道德批判的高台去审判她(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资格这样做),如果我们能换位想一想,看到的只是生命的荒芜和绝对的孤独,心中已是一阵悲凉,只有理解而无谴责了。
Maysles(梅索思)兄弟所选的片段都是极典型并且能够穿透人心的。从整部片子来说,他们都流露着对这对母女的尊重和欣赏。大小伊迪有时裹了毛巾在阳台晒太阳,而有时毛巾移落时,镜头会自动移开,并且导演会善意地提醒她们。我觉得,在这部片子里,她们是被赞叹着的,虽然灰色花园弥漫着邋遢衰败的气味。
这部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悲伤物语,有很强的悲剧性和宿命性,让我看了心中一阵悲凉和绝望。但这部纪录片的价值不仅于此,它让我悲伤的同时,看到了真实与未来,驱使我想到了更深更远的地方,学会用另一种眼光去审视人生。这才是它最大的价值,也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
在2009年,HBO电视台翻拍了这部经典的同名纪录片,老牌女演员杰西卡•兰格和巴里摩尔饰演一对古怪的伊迪母女。这部影片获得了金球奖电视类最佳迷你剧集。但是在我看来,总有些不对味。当然我觉得导演花了很多心思,在剧情,在人物重现上。但总有些不对味。
不同于纪录片,商业电影可达到的时间跨度长得多。这部电影穿插了很多伊迪母女年轻时的片段经历,并且展示Maysles(梅索思)兄弟拍摄纪录片的过程。在的确扩展了故事的可看性和对比碰撞的可能性,然而也折损了许多真实性。这种时间跨度是由演员创造的,一个演员可以靠化妆表演少年青年和老年。然而演员也意味着不是本人,无法完全体会本人的苍凉孤独,并且有可能出现过分的表演痕迹。我总觉得,纪录片那种触目惊心的震撼,是商业电影无法企及的。因为 这是不能忽略的真实。
现在又很多人都没有耐心去观看纪录片。的确纪录片没有商业电影那么多的刺激点。但是一部电影是靠人为的刺激点来维持观众的注意度的,这不仅是电影的悲哀,也是观众的悲哀。如今快餐文化盛行,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越来越难沉潜到一步影片的背后去思考,去品味。电影品味也逐渐趋向于追求刺激度,这是多么可悲。我不能否定商业电影也有它的价值,它也在通过影片传达思想,但是抛开炒作话题噱头,以真正的电影评价标准来评定电影的话,有多少部电影能够过得了及格线呢?在2009版的灰色花园中,梅索思兄弟说了一句话,一般纪录片和利润是不能共存的。然而,还有那么多导演致力于拍纪录片,就是因为纪录片极简却真实,具有商业电影无 法匹敌的价值。
我想,是该回归电影的本源了
5 ) 直接电影的“留白”与《灰色花园》的悲剧
《灰色花园》是一部典型的直接电影流派的作品,有着鲜明的直接电影的风格,拍摄者没有刻意干扰事件本身、没有解说词等,可以看出拍摄者尽可能避免通过人为技法告诉观众应该怎样去感受这部影片与评价影片中的人物;但拍摄者也没有拘泥直接电影的形式,导演梅索斯兄弟偶尔“暴露”在镜头下,偶尔与贝尔夫人或伊迪对话。
在一次专访中阿尔伯特·梅索斯被问到和弟弟出现在影片《灰色花园》中,影片是否还是直接电影时,阿尔伯特·梅索斯没有直接回答,他说在影片拍摄一开始就让观众看到一些电影制作者的形象,这很重要,因为拍摄者会成为场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我们要影响什么,而是这两位女士不仅是关系密切,也和我们有了某种联系——两个陌生人。”
他们出现在镜头里,也是这对母女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你踏进这对母女的生活,事实上已经对拍摄对象产生影响了,个人觉得如果梅索斯兄弟刻意避开反而会不自然。
梅索斯兄弟的《灰色花园》表面上看打破了直接电影的拍摄形式,实际上,我认为是梅索斯兄弟对拍摄者与拍摄对象、拍摄对象与镜头的关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这或许是在承认纪录片的拍摄者不可能做个单纯的旁观者,当你将镜头对向你的拍摄对象,拍摄者已经参与其中了,镜头和拍摄者都会对拍摄对象产生影响。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影响,梅索斯兄弟选择在影片中大方的表现出来,他们会回应贝尔夫人的请求——搀扶她,当伊迪问梅索斯兄弟时,他们也会搭话,但不会主导话题,感觉梅索斯兄弟在尽量减少自身对影片的影响的同时,多了些许人情味,而不是扮演冷漠的旁观者。
看完第一遍,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这对母女要过这样的生活?这部片子在美国为什么这么火?在纪录片历史中的地位为什么这么高?我看不出导演要向观众传达什么,会有一种没看懂或者没什么好看的感觉。
但换一个角度想,这种感觉正是直接电影的特点决定的。这个流派的导演对“真实”的理解,就是要杜绝“导演”成分,尽量减少“人为干预”。所以,可以看出导演没有引导观众,而是将这对母女原始的生活状态搬上了荧屏,怎么评价,观众决定。
纪录片的魅力就在此,尽可能的接近真实的生活状态,关注生活中比戏剧更戏剧的事情。
个人认为《灰色花园》还是比较真实的反映了贝尔夫人和伊迪的生活,她们在镜头下没有表演,一切如往常,相互抱怨,喋喋不休。而正是在这些生活琐碎才能表现一个人的真实。
个人觉得她们现在的精神状态不太正常,正常人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生活环境。我认为贝尔的出走对贝尔夫人的刺激很大,尽管她在影片中一直说她是为了唱歌才独自一个人搬到灰色花园的,以至于她现在好像对生活没有了渴求,贝尔夫人已经无视外界看她的眼光,只要自己过得舒心就行,现在她回想以前过得优渥富足的生活或许会觉得像是做了一场梦,她或许会觉得那时虽然有丈夫,但是生活还是不自由,在与伊迪的对话中,贝尔夫人说:“任何地方都会更加糟糕,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你不能得到自由,你是被资助的,你得到资助的时候不能得到自由。”这似乎是贝尔夫人对以前富足生活中缺少自由的控诉,她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不得不说,贝尔夫人对婚姻的最终破裂还是很惋惜的。贝尔夫人终究是不想向人展示自己年轻时最漂亮的那张侧脸肖像,以至于她和伊迪争夺时撕坏了封面,这似乎是不能接受生活巨变的表现。
回到当下梦醒了,在世俗的生活失意后,贝尔夫人转而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逃避残酷的现实。从片中可以看出,在灰色花园,音乐是她的主要精神娱乐活动,她说:“这比我有生以来做任何事情都开心。”
伊迪也是一个很悲剧的女人,她给人的感觉是活得有点恍惚。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她心中有一份照顾母亲的责任感。在谈到“资助能否得到自由”时,伊迪对她母亲说:“我觉得你不被资助的时候也不会得到自由,你要承担责任。”她在这里说的责任,应该指的就是照顾贝尔夫人的责任。而贝尔夫人说的资助对自由的束缚,或许指的就是金钱和自由二者不能兼得,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她以前过得富足的生活是不是对她追求唱歌自由的一种束缚。
赤裸裸的事实最能让人感到沉重,引发思考和反省,纪录片就是这样一种表现题材。反复的生活日常,没有设计的情节,虽然不及故事片过瘾,但在脑海印象中却是那样深刻,这才是生活啊!
6 ) 妈妈总是对的
其实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极其的无聊,灰蒙蒙的镜头,单调的剧情,时不时的那对无聊的母女唱歌又跳舞
一直到小伊迪被那个有妇之夫甩了,我得出以下两条结论:
一、女人要靠自己,这是老伊迪的教训,她习惯了被过贵族的生活,在被丈夫抛弃后自己独居在灰色花园,依然如此虚荣,从那个叫cap的有妇之夫给小伊迪打电话,就可以看出来。独居灰色花园的老伊迪基本是个废人,不会打理生活,灰色花园在她的手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灰色花园,了无生气,除了那许多的猫,而猫总是荒凉的象征吧。
二、妈妈永远是对的,或许老伊迪有些自私,想把小伊迪留在自己身边,留在灰色花园那个死气沉沉像坟墓一样的地方永远陪着她,但是她是劝过小伊迪不要和有妇之夫纠缠的,人总要吃亏才长记性,有时候吃了亏都不一定长记性。终于,小伊迪被有妇之夫甩了,“what we had between us is sex”,对女人来说多么残忍的一句话,对自己不爱的女人,男人永远做不到心慈手软。小伊迪终于崩溃,头发掉尽,没有了美貌,也只能和母亲永远居住在灰色花园里,做一对隐居的贵族。
也许小伊迪到最后终于过了一把上电视的隐----用来唤醒人们对于贵族的记忆
史上最强宅女!
life can be so ruthless當年你們都是傾城傾國,年華大好,豪宅舒適,現在你們老態龍鍾,醜陋不堪,住著將倒塌的房子,不停的爭吵真實生活的捕捉,世態炎涼的感覺,稍縱即逝的磨損比之前翻拍更具感染力
3.5.母亲节看到这片子感觉真心塞。
上帝啊。。。这就是个巨大的杯具~!!!~~~
奇异的剧情,奇怪的组合。拿下巨多奖。Jessica Lange青春不在。 Drew还是有实力了,不是光靠父辈的荫庇。
房子象征了母女的生活 及状态
不可思议的是这两个女人竟然曾经如此名流,如此美丽。母亲锁在这个灰色花园里,抑或逃避,抑或自私。女儿天天嚷着要去纽约寻求自由,却仍然心甘情愿的在这栋房子里面一待就是几十年。了无终日的争吵,并不能掩盖她们的彼此欣赏。她们的生活已有自己的模式,或许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但自己却很快乐啊。
其中有一段母亲的泳衣掉下来了,导演立刻把镜头转向了一旁,没有去拍她的裸体,看到了梅索斯兄弟的善意,而这一点是很多中国纪录片导演做不到的。
要走随时可以走,可为什么一直没有走?
贵族陨落的故事有千千种,这对死宅母女的后现代贵族生活没有跌宕起伏却也足够精彩。那种反复对往事的执念,母女间彼此折磨让人们看到人痛苦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就像花园外的野草和花园内名花匠打造的花艺连成一片成绿色的波浪,我们的痛苦都是一致的。
天哪朱同学你会不会在这片子里看到自己的未来- -
关于疏离的直接电影。
真实生活的捕捉
Edie and her mom, and an abandoned damn house. Cinema Verite. Impressed by Edie's performance as herself, presenting in front of the camera. Imagined her description of the off-screen past. 2 roads in ur life, choose one n say bye to another. Refer to HBO Grey Gardens (fiction).
记录
腐坏以及其它
宅
呼~
不喜欢,看着很乱
30岁,时光在身体里划开道口子,精致的五官慢慢漏气,挺拔的乳房慢慢漏气,聚光灯下的笑颜慢慢漏气,曼妙舞动的身姿慢慢漏气,直到某个早晨风韵全部漏尽,只剩褶皱紧贴着皮囊。60岁,时光开始缝合这道口子,……算了,编不下去了,玛德只想发泄两句,老女人一开口就很头疼,劳资跪服推荐这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