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暑假,《欲望都市》全六季,《老友记》前六季就被我这么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虽然《老友记》还有漫长的四季但是我再不发泄我的思想,它们即将要么卡在喉咙里面让我嗓子发言每天三罐王老吉,要么就要卡在大肠里让我便秘每天三杯蜂蜜水了。
众所周知我是个蠢女人,蠢女人看到的东西自然也就是蠢者见蠢了... ...所以我的那些思想啊,还是关于男人,女人,男人女人。并且这个蠢女人总是以偏概全以小见大,用自己的触角去感受别人的世界。她倒是对这种扯淡乐此不疲... ...
电视里看到的,美国人民感情生活的步骤分的很清楚,约会,恋爱,同居,结婚,(必要的话应该加上离婚,然后再,再重复若干次)。
约会的两个人,可能见过可能没见过。可能是自己邂逅的,也可能是别人介绍的。这是两个人建立印象的重要一步,每个人都尽量会把自己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如果这一次没有建立双方的好感,那么接下来的见面机会基本上也就不存在了。你可以说你喜欢或不喜欢你的约会对象。但爱通常是不会这么说出口的。如果你想把对方吓跑的话试一下也无所谓。第一次约会就上床的人,嗯,那个,要进入下一个环节应该不太容易吧。除非两个人在约会前都YY对方好久了... ...
通过若干次约会,两个人都觉得自己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那么他们就Be in love了。恋爱关系也因为这简单的四个字母确定下来。可见爱不是所以急火攻心啊,一见钟情啊之类的事情,是双方对彼此都有了全面了解之后才能对感情下的结论。不是所有约会的人,就要一起过情人节,2.14是献给有爱存在的couple的。在恋爱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偶尔会在彼此家里过夜,会一起消磨很多时光。这些都会让他们在熊熊爱火中了解对方更多,此时便是一个危机潜伏期,大多数不能走到最后的情侣都止于此。他的家人、习惯、态度、行为等等方面可能会让你觉得TA更有吸引力,但是大部分的案例都是会产生许多不满。能否协调,适应,便是这段Relationship是否能持续下去的关键。
同居在一段Relationship里看来,是双方都愿意向婚姻这一终极目标努力的伟大尝试,它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慎重决定的。看起来美国人喜欢换工作,喜欢搬家,但是并不以相同频率地喜欢同居。在同居关系中,除了对方这个人之外,还可以对这段关系的现状及将来了解更多。比如,在同一空间下,如何界定两人的交集和空集;在这段关系的不同层面中,两人是各有所长各有千秋。一旦这个过程非常愉快,问题解决的迅速,双方都分别有尺度的迁就,那么婚姻便不是一件遥远的事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隐患问题,通常也会成为婚后不快的缘由,乃至离婚的导火线。
婚姻就不说了吧。现在全世界都一样,除了天主教国家,到处都是离婚的。不是说顺利走到结婚这一步就高枕无忧了。它只代表一时的承诺,而不是说来生还要一起走。只要记得曾经为此心动的感觉,并努力维持这段已经被称作Marrige的 Relationship就够了吧。这世上有过一生一世的例子,我唏嘘着羡慕但不奢望;这世上有相信一生一世的人,我不看好他们却不强求他们改变。毕竟让他们认清现实是一件太过残酷的事情。
而中国人么,喜欢一表白就说爱,并且一恋爱就要说一生,到头来弄得自己越来越失望。恋爱和同居之间的差别太小,以致于在细致深入地了解对方之前忘记先留一个客观冷静的空间。可能一冲动就分手不求挽回,或一冲动就结婚不管未来.... ...
毕竟,找一个适合过一生的爱人就跟买一双合脚又好看的鞋子一样,是不大可能一次就正好撞上the perfect one的,这太难得一见了。所以,别在我面前装纯情,什么决定为谁一个人而活;别在我面前装深情,什么Baby你就是我的唯一;别在我面前装多情,什么女人如衣服,你说你敢裸奔么?
任何一种畸形的爱,比如偷窥,跟踪,虐恋,干扰,等等都不能算是爱,该叫变态就直接叫变态。爱有伤害但不能全是伤害,爱有浪漫但不能全是浪漫。如果沉重压抑的伤害或不切实际的浪漫占了一段relationship的全部,那么该Quit就Quit吧,毕竟,正常人都是需要在某天找到某个人Settle down的,
本文只是在说,现实,现实,现实。请不要与文艺片,文艺小说,流行歌曲,以及热恋中的情话对号入座。谢谢大家的配合。
Hey you ,早安。
(貌似没剧透。不过给这篇写时尚大剧的小文章配上几张图,就突然觉得很土炮了,哈哈)
1998年6月6日,HBO开始播放这部至今依然带有先锋色彩的作品。
一直到2003年,统共播了6季95集。
再往后,《欲望都市》(2008)和《欲望都市2》(2010)这两部衍生电影一解粉丝相思。
又过了3年,主打年轻观众市场的CW电视台推出了前传《凯莉日记》(2013-2014),回顾了凯莉的高中生活。
只是剧集口碑不佳,制作了2季26集之后便被砍掉。
在此之外,处在时尚尖端的《欲望都市》,也算得上《绯闻女孩》(2007-2012)的探路者。
而在这漫长的IP开发中,最经典的仍是最初的剧集。
《欲望都市》本是坎迪斯·布什奈尔所写的一本书,辑录了她在报纸上的专栏文章。
那时为了保护隐私权,她还用过凯莉·布雷萧这个笔名。
当这本书被改编成剧集,凯莉(莎拉·杰茜卡·帕克 饰)自然成了主角。
这名颇有名气的纽约专栏作家收入不菲,但身为一名时尚精,因为对昂贵的鞋上瘾,也有不少拮据时刻。
但怎么样都好,卖文为生的人,对于人情与世态,都有非常敏感的观察力。
而她和三个姐妹的经历与见闻,构成了这部剧的主体。
姐妹之一夏洛特·约克(克里斯汀·戴维斯 饰)是一名艺术画廊的经理,甜美,高雅,多少带一点理想主义。
而米兰达·霍布斯(辛西娅·尼克松 饰)则刚好相反,作为一名律师,常年留着短发的她干练而强硬。
年纪最大的萨曼莎·琼斯(金·凯特罗尔 饰)开了一家公关公司。
外向的她非常善于交际,也热爱交际,而且她是姐妹当中观念最开放的欢场老手。
她们关系相当密切,围坐闲聊是经常的事,而性与爱更是自然而然地张口就来。
那么多种形态与观点,都被她们用言谈与行动关联起来。
而对于自我的认同,态度的包容,思想的革新,都建立在这种认知与交流中。
编剧达伦·思达有着非常敏锐的触角,他知道这样的内容吻合当代都市人的需求,却无法在公共电视台尽情表达。
乐于探寻新鲜表达的HBO给他和《欲望都市》提供了一个大展拳脚的平台。
在那个热捧情景喜剧的时代里,思达等主创舍弃了爆笑的煽动性,而起用了一种诙谐却深刻的喜剧形式。
这种形式很符合《欲望都市》的属性,使它可以横跨喜剧与正剧,有了更广的接受度与更强的生命力。
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剧集等大奖拿到手软,也足以证明它受到了业内的高度肯定。
在《欲望都市》里,身为专栏作者的凯莉不仅肩负了叙述的责任,而且承担了探索的作用。
她是纽约这座繁华大都会的深度参与者,熟悉这里的一切规则与禁忌。
她也是一个深刻而敏锐的观察者,通过自己和姐妹的情感经历,还有延展开去的人脉,看到了情场的种种表现与走向。
有趣的是,正因为她们四个有着迥异的性格与观念,于是对各种事情,天然地具有不同的见解。
但很可贵地,彼此的不同没有引起假脸姐妹花般的狗斗,反倒是催生了最大程度的包容。
反正没有作奸犯科的勾当,许多抉择与看法都没有绝对的对错。
由此,《欲望都市》让人看到了多元的表达与需索,也让人看到了共生的自在与刚强。
比如在第一季第六集里,她们谈到了约会多少次才该上床。
夏洛特觉得,如果在乎对方,就不会在第一次约会时滚床单,至少该在第五次后。
米兰达对这种“约会守则”嗤之以鼻,但也觉得不该第一次就上手。
萨曼莎更是指斥提出这种理念的人,本身就找不到做爱对象。
而且假如对方因为第一次约会就上床而甩掉你的话,第十次同样有可能。
这又涉及到真情与假意的命题。
夏洛特认为,到第十次了,人可能已经付出真情了。
萨曼莎则说,心碎前看看性趣是否相合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很多善意的争辩,比如勾搭20岁小男生、一夫一妻制、做女人与做女神等等话题,放到今天看仍然颇有意思。
而许多看似禁忌的问题,我们直到今天也未必能够自由酣畅地与朋友谈起,但在她们嘴里,并不存在这样的困惑。
秘密的消解,让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得到了充分的发散思考,没有谁要盖棺定论,更没有谁非要说服对方。
每个人都可以好好地做自己,可以自在地探索自己,取悦自己,而这样的境界,2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让人向往的空间。
特别是在大多数人所习惯的环境里,幸福生活与美满家庭是有范式的,而即便面对自己的身体与幻想,也有许多规矩。
于是在某种程度上,女性观众甚至男性观众都能从《欲望都市》中找到一种释怀的力量。
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看这部剧,你都能找到自己心中某扇大门的钥匙。
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以这些女人为主导的自由与先锋,也未尝不是一种平权宣言。
它可以尖锐,可以过火,但在相对压抑的大环境中,它一定是有代表性、话题性,甚至有启发性、革命性的。
因此男性观众也很应该看看,假如真正读懂性解放表象下的平等和尊重,兴许世上也就没有所谓的直男癌了。
就像萨曼莎说自己是“试性恋”那样,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尝试一下。
或者,至少尝试去了解一下甚至理解一下。
在这个和而不同的人际社会里,大家都需要这样的共情与距离。
说到底,在时尚与观念上走在前沿的《欲望都市》,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某种融合。
哪怕过了20年,它非但没有过时,反而腾出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原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
如果你并没有打定主意要独身,并且整个二十几岁的年华都不断的尝试Relationship的话,三十四五了依然没有找到Mr.Right,其实是很悲哀的事情(对于女性而言)。
看着电视剧里这群独立自信,并且显然非常专注于感情生活(她们好像没有感情和鞋子以外的其他爱好)的女人在自己的三十岁中期,成天探讨感情经历,抱怨男人的缺点,我就纳闷起来:她们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干嘛?我奇怪的是,她们怎么没有点老大徒伤悲的感概?偶尔出现的对未来的惶恐也只是由软弱保守的Charlotte在早餐桌上嚷嚷几下就过了,Carrie的劲敌--年轻的Natasha也被设计成一个没有智商只有身材的“木棍”,仿佛长江后浪永远也不可能推翻这群热辣智慧的老女人前浪,自我感觉良好着呢!
其中最让我觉得反感的一个细节就是Carrie在Big和Natasha订婚时,为了自我安慰,把自己解释成The Way We Were中那个政治狂热分子Katie,说自己是个复杂的女人,男人无福消受,Natasha则是个简单的女人,因此Big才选择了她。殊不知那部电影里,其实那个简单的女孩就Carrie这种只关心时尚和个人感情的女孩子,其实Carrie和Natasha一样都是这类简单的女孩,只不过,Natasha比她年轻十岁罢了。从没见过这么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人,这安慰法跟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得一拼。
其实这部电视不过施加了很多性噱头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元素的言情剧罢了,可偏偏还要装出一副很深沉有见地的样子,让一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时尚女人带着作家的光环,煞有介事地用专栏分析纽约人的腐败生活,来增加自己的权威感。
其实她们不过是传统的简单女人罢了,和琼瑶小说里眼里只有感情的小女人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年纪大了点,只是自我感觉出乎意料地良好了点!标榜自己很Complex,实在是让人感觉恶心
《欲望都市》第一季中,凯瑞和Big先生相爱了,Big的家族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很大的家族产业,Big是衣食无忧的富家公子,而凯瑞是一个自由撰稿人,靠给时尚杂志写sex方面的专栏过日子,但是Big觉得凯瑞是个很聪明很有灵性很幽默很有趣的女孩子,而凯瑞觉得Big很有魅力,而且成熟稳健。他们就这样进行着时吵时好的恋爱生活。。。
直到Big要去巴黎工作一段时间,他们终于还是分开了,Big似乎是一直不希望凯瑞成为他的妻子,一直认为凯瑞平凡的身世让她无法被高贵的家庭血统所接受,但是Big又仍然对凯瑞难以忘情无法割舍。于是第二季中,Big有了年轻漂亮的妻子。凯瑞很受伤,她甚至很久都没办法恢复过来。。。
然而,,,当凯瑞终于可以鼓起勇气,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时候,当她有了一个优秀的家具设计师男友的时候,Big又出现了,就像恶梦一样的出现了。凯瑞一开始还想要抵抗住旧任男友的诱惑,因为他是有妇之夫,但毕竟,毕竟还是旧情复燃了。在Big一次又一次厚颜无耻的追踪下,新的恋爱关系还是打破了,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婚姻关系也打破了。。。
我真看不懂,不知道西方人的爱情观念是什么样的,怎么会这么混乱呢?Big究竟爱不爱凯瑞呢?看上去好像还是应该很爱的,爱的很深的,否则不会维持这么旷日持久的爱恋,他很欣赏凯瑞骨子里的那种自由,欣赏凯瑞的才干。但是他却无法接受凯瑞成为他的合法妻子,也许他认为凯瑞嫁为人妇这件事情本身会很古怪,他的每个周日去教堂做礼拜的家庭和他自己无法接受这样一个爱人,这样一个写性爱专栏的妻子。
但即便是这样,我觉得Big和凯瑞维持情人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们相爱,但我们没有婚姻的约束,我们给彼此自由。我们是情人外加红颜知己。这种关系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偏偏Big要去结婚。偏偏新娘是一个年轻美貌却才学欠缺的单纯希腊女孩子娜莎。这也罢了,你老Big终于想成家了不是?成家了你就和凯瑞一刀两断了,倒也干净,也给人家自由了,不是蛮好?
偏偏才过了小半年的,Big连小新娘子都不能忍受了,巴巴的跑回来找凯瑞了,也不管人家正爱情甜蜜着呢~~~
天哪,我觉得这个Big太也差劲了,太也混乱了,,如果他真的醒悟了,当初这个婚姻的决定是大错特错了,自个儿不能欺骗自个儿的感情,心底里还是爱凯瑞多一些的,那你也得至少对自个儿的老婆负责吧,至少不能欺骗人家,你也得先跟老婆解除了婚姻关系再去追你的旧情人吧?估计做生意办正事儿挺能耐的一个人,怎么碰到感情问题上就一团糟呢? 你让人家当第三者,人家多有愧疚心理啊,你这不是两个女人都太对不起了嘛。这太过分了。。。太混乱了。跟那位“成熟稳重”的Big真是判若两人嘛~~这都是怎么搞的呢?
不能理解!不能原谅!
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0468780
台词实在是犀利,尤其不想错过四个女人每一次聊天。Samantha赛高,Charlotte天真得可爱,Miranda酷得可爱。Mr.Big确实很迷人呀!
我嘎 九八年的剧 无论是对两性和婚姻的思想 还是时装 在现在看来都不过时 说明了什么!我国可能发展真的不快(??? 羡慕女主角们 感觉不用上班 而且没有七大姑八大姨!
每一集的提出疑问产生矛盾然后释怀,前五季慢慢变成隐形人加入她们的人生分享一切。到第六季就开始准备好随时感动大哭,错过艾登这个好男人,幸好有大人物并且到巴黎带凯莉回家。之后重看一遍电影版,除了女孩们真的已经开始变老了没人能阻挡我对她们的爱。
欲望都市是我的美剧NO.1是我的Love Bible是我的命
只有女人和同志能明白经典在哪里
Carrie这个角色很没有安全感,当然女人陷在爱情中,三五不常地没有安全感是正常的,她过于积极主动地希望将与Big的关系向婚姻方向推动,可是Big毕竟离过婚,也有权有钱,不会过多考虑婚姻的问题。我希望她能放轻松,大都市独立女性尚且如此,且不说一般姑娘了
很久以前看过一点点 我一直觉得尺度太大了 但是自从我问了我的英国朋友关于英剧skin的看法 他们说这就是很正常的英国校园生活以后 我才知道我太保守了;不敢苟同里面的一些理念 生活方式 但是我却是很希望有一个类似于Samantha的朋友 虽然bitch 但是很挺朋友。ps:Mr Big太有魅力了
之前在上海和米奇婶聊到这部剧,小时候看欲望都市觉得里面声色犬马光怪陆离的,年纪到了才发现,那其实是真正的生活
"After he left, I cried for a week. And then I realized I do have faith: faith in myself, faith that I would one day meet someone who would be sure that I was the one." 重看觉得里面各种正能量!
剧荒,老友记听烂了开始看sex and the city,有个疑问,Cerrie每次一夜情都不卸妆的吗?
真是他奶奶的庆幸自己在这种年纪才看这种剧。再早几年看也看不懂,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哎哎~~
当年看的,年轻的时候总有mr. big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人一遍遍来伤害我们,长大了可能就妥协了,或者就彻底走了。
第一遍看剧情,第二遍看Carrie与Big,第三遍看Carrie每集说的话,第四遍看Samantha如何对待男人,第五遍看Charlotte如何真诚待人,积极生活,第六遍看girls们的友谊,第七遍反思我怎么没碰上Big这样的人……
以话题构建的第一季还是比较终于专栏本身。主角不断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讨论话题,无意于构建人物性格,除carrie以外的3个角色全部符号化。darren star所写集数多于mpk,总体而言第一季是他在掌控。但carrie的性格塑造已经表现出“现代女性”在独立和不自信之间的摇摆,这种设定将一直延续。
一口气追完的美剧,怀疑看了这部所以现在比较爱无能
很多朋友说,这是教女人学坏的一个电视剧。可是个人认为是女性成长的一段经历,不论是朋友、恋人还是家人,四个女主角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成长。恩,很美好。
二十年前的剧,如今看来,其中探讨的两性问题非但没有过时,反而仍显得很前卫。
惊世骇俗的开头,结尾却大家都屈服了平淡的幸福.每个人都没有找到理想当中的,或者是在现实中找到了不同的..这是很棒的剧本.就是,但愿别再折腾下去了.跟不完美的现实妥协吧.爱情是没有完美的。
第一季的造型师简直逆天,1998年的衣服鞋子包今天看一点也不过时!
有纽约这种能把自由放大到戏剧化的大都会,才好用300多万单身男女做盛大背景,探讨那些20年后国内依然无法畅谈的性与爱。压缩了时间,各种男伴格外流水,可也像把世相走马观花了一回。爱情片看得再多,仍会觉得那些百出的状态可以如此出乎意料,可到头来,愿意相信爱情的还是可以相信,愿意随性所欲的还是可以随性,无关年龄与际遇,这才是最释然的。看了很多评语与质问,更觉得这部剧存在的意义,也突然明白了GG的排列组合,不是荒谬,或是大众看不得别人的艳福,而是没了那种高度与深度。话说小时候在周六晚上偷看明珠台,对一个一天要jerk off三次的男人印象极其深刻,过了十几年,终于与震撼许久的S01E11重逢,哈哈。以及,完全没看出跟Miranda做完就要立刻洗澡的天主男是TGW里的Neil Gr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