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ID:huangfilm
注:本文夹叙夹议,特别介意被剧透的,建议看过片子才来读~
(2017年9月1日有增改)
每个人都不过是一个幽灵、一件利用工具、一种财产,或者是什么双重角色、信差、联络员、叛逃者,或者是同这一类人有关的角色。我们大家在某种意义上都广泛或偶然地紧密相连,仿佛是一个由流言、怀疑和私欲组成的雏菊花环。——唐·德里罗
二战结束后,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规定,战败的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而在这样的国家出现前,德国暂由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这四个战胜国分区占领。1949年,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由苏联占领的区域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由于美、英、法、苏四国的立场与利益不同,西德和东德分属于两种尖锐对立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西德)和社会主义(东德)。1990年10月,“东德”和“西德”统一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
“对于女性的意志控制,不仅需要出卖色相,还需要控制她们的理智,性交后吹吹枕边风,来获得情报。”教室里,穿着制服的男学生们认真听教师讲着这些,像是在参加“把妹培训班”。
故事发生在1974年的东德,这是一所间谍学校。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于东德和西德分属两个敌对阵营,所以,向西德政府和情报部门渗透就成了东德国外情报局的主要任务。
历史上,在东德主导情报工作的,是马库斯·沃尔夫(Markus Johannes "Mischa" Wolf)。沃尔夫在回忆录中说,“假如将我写进世界‘间谍史’里,我将是利用色诱套索情报的创始人。我是当之无愧的。”
最先主打的是女性。他们把性工作者发展为通过性获取情报的间谍,对外称“党员”。
后来,他们发现西德的男性情报工作者每一个人掌握的信息其实是很有限的。真正能看到全局的是那些递文件给高官的女秘书们。于是,东德开始转变策略为“美男计”,也就是“罗密欧计划”。他们培养年轻、英俊、有魅力的男间谍去勾引西德女秘书们,用“爱情”换情报。
东德男色间谍的筛选极为严苛,大概100个人中会选出1个。这部迷你剧的主人公拉尔斯就是一位“职业罗密欧”:25岁,自小学习成绩优异、获得过多次嘉奖、精通俄、英、法三国语言,且相貌、身材出众。
由于拉尔斯在角色扮演的课上表现出色,被导师看中,以“菜鸟”身份接受了任务。对,跟张一山演的“余罪”一样。新人间谍的好处是没有案底、一张白纸,不容易暴露身份。
身负间谍任务的拉尔斯,变身为在东德寻找工作的建筑师。以这个设定为基础,组织为他准备了匹配身份的证件、钱、房子、衣服、车子……拉尔斯进到组织安排的公寓后,摸摸这个、试试那个,虽然表情冷静,但心底显然因为物质的突然丰富受到了冲击。
1950-1970年的东德,曾跻身世界十大工业强国,被赫鲁晓夫称为“社会主义的橱窗”。听起来真不错!
可惜,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并不是一回事。东德沿袭的是苏联的发展模式,着重建设重工业、军工和国家面子工程,与国民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被严重忽视。同时,它与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实行计划经济、打压个体经济的存在。绝对平均主义的劳动报酬制度,抑制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思维创新能力。国民经济畸形发展,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也就是说,虽然国家的世界地位提高了,但是人民并没得到什么好处。
计划经济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由政府行政命令来控制企业。领导说去哪儿种什么,下面的人就跟着做。不管自然环境的客观事实。或者,政府说生产什么,工厂就做什么,不能自由选择;而这个做什么是跟人民日常消费的市场没什么关系的。例如,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全世界流行呼啦圈,东德人当然也想买。但他们无法生产呼啦圈所需要的塑料管,就从西方国家走私了很多塑料管。从东德人的角度看就是:“我们有能力生产呼啦圈需要的塑料管,但是呼啦圈是市场需求,不是计划需求,计委没有把呼啦圈列入生产计划,所以我们不能生产。”
与东德的“计划经济”相反,西德政府提出的口号是“只有生活好才能生产好”。以两德统一为历史背景的电影《再见列宁》里,东德小伙子为了瞒住还不知道德国已统一的母亲,去超市找古早的品牌回家做戏。超市里的售货员听了他要找的那些牌子后说,“天啊,小伙子,你是穿越过来的吗?我们现在用德国马克了,你还要买那些东西?”小伙子空手而归,感叹道:一夜之间,我们灰蒙蒙的百货商店变成了五彩缤纷的购物天堂。而作为顾客的我成了国王。
综上所述,回到本文说的这部剧,来自东德的拉尔斯,看到组织帮他安排的公寓时受到物质扑面而来的冲击,是非常合理的。在接受任务离家前,父亲还特地提醒他说,外面的世界诱惑多啊,你要忍住。你看的那些繁华,都是虚的、是马歇尔计划用美元堆起来的。
注:
这个“马歇尔计划”说起来还挺乌龙的。当时世界的两大强国是美国和俄国。二战后,美国就想帮着欧洲走出战后经济危机,来制约俄国。美国非常雷锋呦,不分意识形态,东德西德一起帮。但东德领导人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资本主义扩张到全欧洲的战略阴谋,拒绝了援助。西德则从马歇尔计划中人均获得了140马克。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用本国纳税人钱去资助他国的首例。(妙就妙在,美国没想到欧洲起来后,反倒对美国自己产生了威胁。)
拉尔斯要勾引的目标对象是法贝尔:西德情报机构的数据评估员,43岁,离异,有一个17岁的儿子。还记得间谍学校里老师讲的目标人物画像吗?——“孤单寂寞,缺少性经验。” 另外,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相处不和谐,也是法贝尔的弱点之一。换言之,她的生活不愉快,很容易被趁虚而入。
拉尔斯精心计划的几场偶遇,奠定了每一次与法贝尔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组织上通过间谍技术偷窥到的法贝尔的生活细节,帮拉尔斯的谈话加了灵魂伴侣的佐料。例如,谈到音乐时要讲“我更喜欢威尔第和普契尼。”
由于适婚男人多死于二战,当时西德的男女比例是严重失调的。越来越多出来工作的女性,越多越多颗寂寞的心。可以想象那些孤单的女性们邂逅好看、聊得来,还喜欢自己的男人时是怀着多么感激的心情。东德情报大佬沃尔夫曾得意地讲,“只要有间谍活动,就必然有罗密欧色诱手握密匙的痴人。”在沃尔夫眼里,1位这样精心挑选的目标女性,比10个男性外交官都更有价值。(但他晚年在为回忆录做宣传时曾反省道:这是错误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破坏无辜者的生活。)
“他看起来像我的梦中情人。当时我想,如果能遇见这样的男人,我就太幸福了。可以说在他向我走来的那刻,我就爱上了他。” 有一位曾受到“罗密欧”蛊惑的女性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位女性70年代时在美国大使馆担任翻译和口译员的工作。她被罗密欧诱惑后3个月就与其订了婚。罗密欧说自己是致力于世界和平的科学家。于是,在长达7年的关系里,这位女性为罗密欧提供了数以百计的秘密文件,以为是帮助未婚夫实现他的崇高目标。直到1991年,她因间谍罪被捕,才知道未婚夫是一位已婚的间谍,还因为对她的“工作”被授予了勋章。这7年里,女人和罗密欧一起购买的、以为他们今后美好生活会用到的物品,都被罗密欧转赠给了真实的妻子。更令她心碎的是,她写的那些情书也都在国安局的心理学家那里,以供分析(或取笑)。
男色间谍获取情报的本质是欺骗女性感情。而如此作用的结果往往是离弃背叛和心灵破碎。
曾有40多名女性因为和东德间谍的浪漫关系被西德以间谍罪起诉。
(历史真实人物Gabriele Gast,西德情报局中级别最高的女性,是负责苏联和东欧地区的高级分析员。爱上了一位“罗密欧”,20年后才知道这位男色间谍的真名,而后她更是被东德情报头子沃尔夫利用,与之建立了像父女一般的感情。后来因为出卖情报的事情暴露,被捕入狱,坐了几年牢。唉。)
用角色该用的东西,讲角色该讲的话。间谍这个工作是没有自我的,需要忘掉原有的世界,创造新生、设计策略,赢得目标对象的心。事实上,有次约会时,拉尔斯差点儿出错。咖啡馆里有人喊“拉尔斯”,他条件反射般回应。结果发现是陌生人在叫他的朋友,他也猛然意识过来他现在已经不是“拉尔斯”(不同于他伪装身份的名称)。法贝尔顿时起了疑心,“拉尔斯?”。好在毕竟是百里挑一选出来的优秀学员,拉尔斯以“那是我的小名”轻松带过,解除了危机。
在拉尔斯与法贝尔逐步建立暧昧关系的过程中,导师对他的行动是非常满意的。基本就是“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但请你继续”的态度:
就在一切渐入佳境时,法贝尔中风了。
组织改要他去勾引另一个女秘书。为了避免后续的风险,导师潜入医院杀死了法贝尔。
新的勾引对象,就是之前一直在法贝尔身边出没的闺蜜萨比娜(上图左是法贝尔,右是萨比娜)。萨比娜比较年轻,在情报部门里的职位虽然不高,但她的父亲是位高官,有料可挖。
拉尔斯与法贝尔刻意的几次偶遇中,萨比娜都在。镜头暗示了两人之间莫名的气场联结,萨比娜的妈妈也对拉尔斯表现出不寻常的亲切感。而导师在下达这个任务时,拉尔斯仿佛在抗拒,并不是很想继续。在他与萨比娜计划做爱前,甚至隐瞒组织回到东德的家中,与父亲倾吐自己的疑虑。
镜头的铺垫都指向一个悲剧:父亲跟他说母亲已死,其实并没有。当年,拉尔斯的母亲带着妹妹逃到了西德,改嫁给一个美国人——正是拉尔斯潜入的这个家庭。萨比娜就是他的亲妹妹。拉尔斯这一次为祖国献身,造成了乱伦的场面。(第一季终时,剧里的人物并不知道这个事情,只有观众知道。)
拉尔斯在与父亲见面时有个细节,他想送给父亲自己的电子表,显摆说,“你看,还会亮呢~”父亲说,我不要,我戴上扎眼,别人会嫉妒的。再说,我不喜欢电子表,电子表显示的都是过去的时间,我想拥有未来的时间。
这句台词很妙!于是,我在想,这个连见到邻居在看西德电视台都要管一管的父亲,第二季时,会不会来个意识形态大转变?
兵荒马乱中,亲人们潦草地离散。别说普通人,就连柏林墙倒塌后当选东德总理的莫德罗都同样承受着与家人分离的痛苦。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生活在西德,而他是全家唯一的东德人。
生活被扔进了更多的戏剧性。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在政治警察的严密布控下,身边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国家安全局的“非正式雇员”,记录你在放松状态下说的话。纽扣、水壶、木棍、垃圾桶、钢笔,监听监视设备无孔不入。为了信仰或钱,出卖你的甚至会是你的同事、朋友和家人。
东德1700万人口中,有600多万人被建立了秘密档案;也就是说,每3个东德人中就有1人曾处于秘密警察的监控之下。柏林墙竖起的近30年间,平均每天有8人以“破坏国家安全”的罪名被逮捕。更何况,秘密警察监控的范围不限于“敌对势力”的政治活动,从男女间的调情,到每星期倒几次垃圾,在超市买了何种口味的香肠都被记录在案。
电影《窃听风暴》(讲述了1984年在国安局高压统治下的东德发生的故事)的导演曾向政治警察博物馆提出拍摄申请,但被馆长拒绝了。馆长认为剧本不符合事实,因为在政治警察几十年的历史中,像剧本里特工魏斯曼那样“良心发现、反抗体制”的,“对不起,一个都没有”。
在苏东剧变过程中,受冲击最大、受非议最多的机构之一就是安全部门。但民众的愤怒不是针对它们的对外情报或间谍工作,而是针对它们对国内民众的控制和镇压。与政治体制相适应,苏东国家的安全机构在实施这种职能时往往与破坏民主与法制、制造大量冤假错案联系在一起。
变态的压迫下,民众的忍耐到达极限。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两个月后,成千上万的东德民众聚集到东德国家安全部,涌入这个昔日禁地。当然,闹事儿的群众中也夹着英国军情六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人,他们用手机和秘密地图指挥人群,想要趁乱从漫天漫地的文件中搞到潜伏在各自国内的内鬼名单。
德国统一后,这一体制的弊端继续发酵。基于请全民放下过去、谅解彼此的情怀,国安局的窃听档案向公众开放。这一下引起轩然大波,给整个儿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打击。人们纷纷发现了身边曾偷偷告密自己的人,引起了很多社会矛盾,简直是场社会关系解构大戏!有一对夫妻因为发现彼此都向秘密警察出卖过对方,而双双自杀。
东德不断有人跑到西德去。这种逃离,不仅仅是因为贪图西德的经济繁荣,更是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社会不公、官僚腐败、政治高压,和看不见光明的前途。就像尼克松说的,“判断社会制度的优劣,不用进行意识形态论证,看同一个民族建立的两个国家,人们往哪里跑,就一清二楚了。”
人民的出走威胁到东德执政党,也使社会主义阵营脸上无光。五十年代末,赫鲁晓夫警告德国统一社会党第一书记乌布利:“我们不能以开放的边界与资本主义竞争了!”留不住,就把你关起来。1961年8月,两德之间矗立起一道高3.6米、宽1.2米,全长155公里,配备了铁丝网、瞭望塔、堑壕的钢筋水泥墙,也就是著名的“柏林墙”。
除了男色间谍的主线,这部剧还牵了其它情节线:父母与子女间、兄弟姐妹间等……条条都不愉快(没办法啊,这个社会背景);其中包括一位物理教师的故事。
这位东德的教师是gay,工作十分认真,课余会去同志酒吧坐坐,感觉生活算是平稳,但他清醒地知道自己并没有出路。
结识了来自西德的英国情人后,这种对自身生活的不满足感,变得更多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得知了酒吧在挖地下通道的事。他找到领头人,入了局。从此他的生活有了奔头,天天对着电视节目学英文,幻想着通道挖成、逃到西德的那天。这种奔向自由的感觉远远胜过了他对西德情人的渴望。
但在政治警察的严密布控下,地道的事儿还是暴露了……
老师对情人说,“你就像半夜的灰姑娘。你溜回你的西方世界去了,剩下我,想,这里的生活缺少了些什么。虽然现在走不成了,但是我有房子住、有体面的工作,我会活得好好的,之前的事情只当做一场梦。”——这段绝望的话,伴着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 Op.95 "自新大陆",令人动容。
*此处插入乐曲: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minor Op.95(第二乐章)
*公众号里有最完整文章排版
“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西德情人也不好说什么……这时,他看到老师墙上挂的跟飞行物理相关的教案图,掏出自己兜里的新闻剪报,给老师看他自制滑翔机的事。
“谁说这世上的意外都是不幸的?” 要知道,在东德人民血淋淋的逃亡史中,游泳、挖地道、跳高楼、用重型汽车硬撞、自造潜水艇、热气球、滑翔机、弹射器等手段,可都曾被用过!
这就是这一季临近结束时,剧作者在条条悲剧情节线中唯一留给我们的光明。
♥ 感谢“FIX字幕侠”字幕组
♥ 参考资料:
知乎用户孟德尔
信力建:东德与西德:柏林墙两边的天壤之别
唐离:罗密欧们在行动
何嘉:前东德间谍头子的色戒计划
孔寒冰:间谍沃尔夫-国家利益的“隐面人”
赵晗:她们是如何变成东德女间谍的
点击下面链接 看更多关于“历史大背景下的人性”
原创:黄老师
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huangfilm)
您的转发和关注,将给我更多动力继续下去。
曾经受到感情挫伤的sabine在第二次感情再次降临的时候,逐渐卸下了感情的防备,在明明知道拉尔斯在撒谎的情况下,也义无反顾地投身爱情。 而动了真感情的拉尔斯讲了自己的故事(即他老爸欺骗他说他妈妈死了的故事)而没有根据“导师”的指引,又是一个妙伏笔——不过话说回来导师的背景也好特么6啊,人家特工老爸都查不出拉尔斯的假身份,到底导师是何方神圣,跟美帝、西德的各种势力之间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目测第二季在谍战的方面有各种“急展开”啊!
而拉尔斯也是慢慢的动摇,从一开始看到西德丰富的物质生活开始,到先后接触劳拉和sabine所遇到的一切,以及“导师”各种说教。剧里面一直在展示着他的各种迷茫的眼神,以至于在最后不听导师的话先回家透漏了自己的疑惑,然后被感情冲昏头脑,只顾上床,不问情报,惹得“导师”疯狂按喇叭。 同时剧中也一直跟我们“明示”拉尔斯的身世,看到一半就很明显了嘛,拉尔斯和sabine就明明是兄妹嘛!一开始在看到拉尔斯和他母亲相见的时候,笔者就一直在害怕,这么快就“修羅場”(战场)???不过幸好也是留下伏笔而已,真正的刺激还要放到第二季。不得不说,这条主线是真刺激,到底这对兄妹的真相在第二季将以怎样的形式得以展现也是非常令人期待。 而且希林小哥好特么童颜啊啊啊,17年的时候都已经35岁了,居然还这么帅气可爱!一头金发加上迷人的蓝眼睛,我这个男的也分分钟被掰弯啊!
一、tobias从一开始就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坑货的感觉,果然一开始就以迟到、破坏开局,也因此导致物理老师借以知道实情加入逃跑阵营;然后被秘密警察抓了之后为了尽早离开,又揭发友军,并因此致使众叛亲离,最终在双重打击下沦为了秘密警察的一员。在tobias最后的那一抹狡黠的微笑下,自我感觉物理老师前途堪忧。但在政治正确下,物理老师在第二季肯定还是会为了自由奋不顾身的,期待! 不过话说回来,你也很难要求tobias做出什么伟大光明正确的行动出来,如同后面登场的klara一家以及拉尔斯的老爸,大家不过都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罢了。英雄之所以被歌颂,倒不是说他有多么伟大,只不过是他们成为了人们“欲为而不能为之”的化身罢了。
二、物理老师是一个同性恋,但也如同他所说,尽管如此,他其实过着还挺令人满意的生活。但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他渴望得到认同,也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摆脱压抑的束缚。也正是因此,他想和英国佬一起环游世界,挣脱无形的枷锁。可也如同英国佬所言,外面的世界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诱惑太多了,你未必能保持初心。而这句话也让他们暂时的吵架而“分别”。然而,爱情的力量终究是伟大的,英国佬证明了他不是只是为了骗炮的,他是真关心物理老师的。而两人在末尾也一起幸福地开始了逃跑计划…… 不过,我倒是有个疑问,拿着个滑翔伞,怎么从市区飞跃柏林墙啊啊啊啊啊?!期待第二季“急展开”!
拉尔斯的老爸是一个片区秘密警察,在完成日常监视的同时还负责替组织发展下线的情报员。在一号情报员(那个大胡子)不干了之后,发展了二号情报员(狂热的金发小哥)。而这个小哥也是6,超级狂热,疯狂揭发,惹得老爸在好几个场合都流露出一种复杂的眼神。 (PS:其实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凡是演坏人的讲德语的演员的声调都这么高这么坏啊啊啊!) 而老爸的内心戏其实也是非常多的,很多细节都表明他一直在动摇,无论是主动去找居民警告,亦或是跟上司、下属的谈话、家人的谈话,他都一直显得很不自信。而且每每当他说着主义的好这好那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明显的看出,他自己知道没太大底来说服别人。但他是个好人,从他没有进一步迫害居民和下属,以及中间一段救助小鸟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他,不过也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东德居民罢了。 只不过他一直试图选择一条中间路线,既不那么极端,也不显得叛逆。面对居民的与下属的嘲讽,他没有理论也没有进一步迫害打击 ; 面对上司质疑他的废柴,他也对此无话可说; 面对金发小哥的疯狂揭发,他也不过是告诉他,我会打算将这些材料上交的了。或许他有些迂腐,有些无奈,甚至是无能,但我们也不得不说,其实他已经做到了最好了,他在不得不作恶的前提下,做了最小的恶。还是那句话,不完美才是人。
klara一家则更是魔幻的一家,家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人群的代表。 一、老妈跟我们中国的许多家庭还挺像的,花大力气培养子女,寄希望于儿女成才以改善生活处境,以至于有时在别人看来显得有些不择手段,让人怀疑你到底是为了你自己还是真正替儿女着想。而老妈在面对老公的质疑时,也因此无法辩解,自知理亏的他只能大喊道:我是为了我们家!!!
二、老爸这个政治老师是个有些软弱的理想主义的人,他一方面不希望女儿为了游泳过于玩命,希望她过上普通的生活,但同时也无力阻止老妈的“施教”,并对此允以默许。
而这也正与他政治老师的身份不谋而合,他一方面跟学生说纳粹多么坏(影射现实),另一方面又心甘情愿地成为组织宣传机器下一颗默默无闻的齿轮;他一方面同情因同性恋而被孤立的物理老师,约他出去喝一杯,但在物理老师说“跟我出去会被人认为无家可归”的时候,他又立刻放弃了所谓的坚持,灰溜溜的走了。
而正是这样的人物性格决定了他在稍微“硬了一下”,叼完一大堆人后,又变回了纯情小绵羊的角色,并最终再次向现实妥协,擦掉了那句“孩子有权选择自己的爱好(大意)”那句他自己写的话,鼓励和支持klara的兴奋剂游泳冠军计划了……
以上的影片为我们提供的众生百态,其实或许也正是那个时代许许多多东德家庭的缩影,其实看到一半笔者已经完全不对谍战内容作任何兴趣了,毕竟影片的精华恰恰浓缩在一个个不起眼的细节中嘛!(比如那个J8状的魔鬼山建筑,啊哈哈哈哈!每次看到都不禁笑炸!)
笔者行文至此,也不禁感慨,任何的自顾清高的自命不凡终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下,被无情裹挟着的脆弱无力的个体,到底在选择面前还能做出怎么样的选择以更好地保全自身。要更好地活着(尽管做出各种牺牲),还是要守着自己宝贵的“羽毛”以自欺欺人,亦或是勇敢地做出反抗?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值得我们当思慎思。
什么眼神教学撩妹技巧,最重要的还是要长得帅,投其所好只是加快进度条!
就是social engineering嘛。。。剧情太狗血,无关紧要的剧情太多。。。打赌要是没有汤姆希林这剧7.5分都上不了
被希林撩的要几星给几星
1、希林小天使撩妹教程2、同性伦理墙里墙外意识形态3、坚信的究竟是否是对的以及到底该怎样去认识问题4、复古喇叭裤忍不住让人想要迪斯科式摇摆
tom schilling太会撩了吧 没有第二季我就砍人了
有了高腰喇叭裤,170的希林小天使也能腿长两米八!
脑洞太大,车速太快
不同意识形态造成的国家分裂。70年代的东德西德现状。史塔西秘密警察。罗密欧计划。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的戏剧冲突。国家与个人、夫妻、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自由与经济的关系。剧作的野心促成庞大而有趣的人物网。制作精良。美术和音乐的品味极好。造型和家居也皆典范。
竟然就这么结束了!从罗密欧计划到德国骨科,同性,激素,墙的两面世界都是天差地别。
我们的父辈,冷杉溪,同样的天空,德国人民的生活也是苦难重重。其实中国又何尝不是呢?只是我们不愿意这样痛苦地回忆过去,所以中国也不这么拍电视剧。
求老特工听希林得手时心里的阴影面积
哇第一季最后的画面,希林和妹妹全裸半蜷躺在床上,像极了子宫里的双胞胎
史塔西就匀不出两个罗密欧还要重复利用?
比83年更理性、更写实,结尾用了传说的德国骨科梗,可以期待下一季编剧填坑
除了部分mirror式的ddr“现状”,啊 开车总是开的猝不及防啊啊啊啊啊
有情人终成兄妹,期待下一季
算了 知道我希林还活着就够了
看一个人入睡的样子是真爱啊,很喜欢这样的细节,其实就算是乱L,我个人觉得也不要紧,毕竟他们不知道嘛!即便知道,只要能过自己心理一关,也未尝不可。希望另一对西东恋人能有好结果,尽管很难,个人的幸福在集体的洪流下,很难苟活。
看来有血缘的人会相互吸引是真的,希林要撩妹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那个监视他的大叔听到他说“我也爱你”就炸毛了,果然是容不下动了真感情,还是说男主已经明显到被那个大叔看出来了
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