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每一集都令人扼腕,短短的六集故事浓缩了太多的情绪,两个失踪女孩家庭的种种情绪,让人看到人性的善与恶,勇敢与退缩。两位受害女孩生前截然不同,一位洁身自好,一位自甘堕落。两家人比邻而居,但共同的悲伤没有拉近他们的距离,反而产生心怀愧疚的隔阂。
两个失去女儿的家庭有着不一样的故事,都是离异重组的家庭,好女孩的妈妈伊莲似乎困在了生活里,除了乳腺增生怀疑癌变、失眠、抑郁之外,还有始终不敢去直面另一个失踪女孩的妈妈。而坏女孩的妈妈凯伦却充满了勇气,不断的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权益,为失踪的女儿呐喊,为停职的警察Steve Fulcher奔走。两个妈妈的表演非常出彩,衰老的面容,疲倦的表情,生动的展现了失去女儿之后的悲痛,看他们的样子,真的让人在恍惚间以为那就是现实中的母亲,现实中的煎熬。
坏女孩的妈妈凯伦对失踪女儿满满的是思念和爱,而前夫却完全是一个不明事理的衰人,正是因为他的投诉,使得警司Steve Fulcher最后被停职处分,前夫对找到失踪女儿尸体的警察的痛恨远远超出了对杀人犯的仇恨,如此的混沌和不明事理或许在很多年前,会令我难以相信,但是当生活的阅历给予我们太多教育之后,早已经接受所有的不可能,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如同这部源自真实故事的电视剧一样,一个疯狂不明事理的父亲促成了英国警察办案历史中的典型案例,将一个力求拯救两个女孩生命的警司的职业生涯生生的葬送。
职业道德、追求真相、和个人的职业生涯、声誉相比该如何选择?华生在这部剧里扮演里一个睿智尽责的警察,他办案的目的就是与时间赛跑,力求找到活着的失踪女孩,只是事与愿违,为了也许是一个并不能称为是错误的决定,葬送了自己的事业和声誉,看到对他的审查,深刻的感觉到他的无力感,每一个在制度中的人都被困在制度里,你必须服从于制度,无论你作为个体是怎样的优秀,国家不会在乎你一个两人的人生走向。
这是一部值得思考的侦探剧,它被定义为侦探剧,实质上却是在探讨一个国家的制度、作为其中一个个体的抉择,同样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开头第一集为了快速铺垫好背景所以两家人的镜头比较串,对脸盲及其不友好,但是过了第一集就好很多。剧集内容也很贴近名字:a confession,很快的讲好了可以拍很多集的搜索过程然后进入重点,和Halliwell的对话以及后面扯皮的过程。整个剧还挺压抑,看着花生在追逐正义的道路上被不停的抹黑甩锅抢功劳真的很让人难受,更难受的是想想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也不断的在发生。
开篇剧集就不断的在强调This is a true story,剧中每个人的反应都是真实存在的,的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去断定一个人的选择是对是错。Sian的妈妈没有Becky的妈妈强大所以事情发生后选择躲避而不是站出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我们大家的共识,各种选择都无可厚非旁观者没有权力去评价她们。所以虚构探案小说里那一套就派不上用场了,我之前就一直怀疑真凶是那个飞行员来着,真的伏笔太多了,车上广播里那个突发心脏病的飞行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因为伏笔太多导致期望太高,所以打了四星♂️
前一部分搜索的过程很燃,便衣那一段也太专业了吧,完全不是那种无脑直追、从不跟丢的那种。一切都神清气爽直到那个女法官的出场,我并不是诋毁女性当法官,但是她确实有点太感性了。他们完全被Halliwell那边带了节奏好吗,PACE的问题是PACE的问题,murder是murder,在那一场里完全就可以判定完Sian的案子,然鹅完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再后面那一段真的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越看越气。。后面Sian的案子还是被解决了但是Becky那个混乱老爹又出来搞事,然后可爱的花生就走上了一路被黑、背锅的路。
这件事里我很佩服Becky的妈妈Karen,她真的很果断很明白。从混乱老爹骗她说有联系到发现不对,她对女儿的态度从来是乐观的等待着女儿回家过生日。如果说为母则刚的话,她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变成了钢铁侠!日复一日的为了案件奔走寻求支持,即使Sian的妈妈没有勇气面对她也是:My door is always open.对Steve的态度从来都是感谢与支持,最后终于得到公正的判决以后Karen和警方的那个镜头切的真的绝了。
然后是混乱老爹,完美塑造出一个容易被带节奏的小市民形象。开头第一次出场就是在说Karen花她现任的钱,说只有女儿记得他(酸溜溜);然后他的重头戏就到了对Steve提出意见,为警局官方甩锅提供机会;最后结尾前被Halliwell带节奏又开始新一波怀疑攻击。这种糟心的人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但是剧集中矛盾更加突出所以他这个形象更让人喜欢不起来。
全片都在强调是真实故事是因为现实中Steve仍然没能得到公正的对待,法案的问题也没被改正。在他的办案过程中我感觉确实有点激进,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是该选择法度还是生命?法度被创造出来不就是为了保护生命的吗,为了保护加害人的人权而使被害人没有办法得到正义就真的是搞笑啊。。[其实想表达absurd和 ridiculous,不知道该怎么写]本来查案抓嫌疑人的过程就是很混乱的,非要按法度走未免太过死板苛刻。想想Soul Goodman怎么赚钱,就知道这样的制度有多少空子可以钻了。一心想要做好警察的一定都是血气方刚、追求正义与真相的人们,在遭受这样的待遇与打击后又能留下多少真正能够办实事的人呢?如果警局里只剩下一些划水怪白嫖怪,这就很难受了。
同时,本片故事就是Steve Fulcher本人写的,故事里不排除里面有一些个人的情绪在里面,也许警局的确只是在安抚群众的情绪,但是对他来说,真的是被抛弃被甩锅的意思了。再bb一句,Fulcher和Fauci发音真像。。。
有的时候很难看到真相的全貌,但这不能成为打击那些追求正义的人们的理由。
周末在家,一口气看完了这部英国迷你剧。这么精彩的剧集居然只有几千人看过,实在震惊。如果不是《真相捕捉》页面的关联推荐,或许我也错过了这部好剧。
故事并不复杂,一位出租车司机杀死了一个女孩,在警官steve逮捕他的时候,他主动坦白了另一起命案并带去了藏尸地点,但是由于没有事先进行米兰达警告,他的供词不能作为合法证据,法庭只对杀害女孩sian的案件判了25年,同时steve因为所谓的“渎职”而丢失了工作。
随后接手调查的警察在附近水域打捞起60件女性衣物,包括sian遇害时穿的,又获得一个妓女的供词,她称杀手与becky有过情感关系,这与杀手所称的不认识becky的描述不符。彼时换了一位对证据合法性采纳更为包容的法官,案件审理时警察局邀请了当时他们甩锅并抛弃的steve,而他为了实现正义毅然出庭指证。最后becky案谋杀罪名成立,25年刑期改为终身监禁。
第六集,当宣判“guilty”时,我真的浑身鸡皮疙瘩竖起,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脑子里只浮现一句话: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位了实现它,多少人赴汤蹈火,身败名裂,当杀手带着警官steve去那个偏远的山坡上坐着,如同像神父忏悔般说出自己的罪行时,steve并不知道这一刻已经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但是我相信,即便他知道后果如此,他依然会选择这样做,因为有的人他内心是有信仰的,那是一种坚不可摧的东西,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部剧由真实故事改编,我想真实事件有时往往比影视作品更吸引人,而这也是一部非常值得人们思考的作品。正义,分为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而当这两者发生冲突时,到底应该如何平衡。比如案件中,米兰达警告的初衷是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避免警察过度使用公权力而侵害公民的利益,因为为了获得嫌疑人的供词,难免会存在一些威逼利诱,甚至严刑拷打。但是,如果过度保护人权,导致公权力的实施受到阻挠,这样的程序正义还应该维护吗?
正如影片最后,steve参加一个新闻访谈节目,当主持人提出类似的问题时,他反问对方:如果受害者是你的女儿呢,如果遵守了程序规定,那杀手一定会闭口不谈,而你的女儿只有一个结局,死亡。对于他的行为的处理,只会暗示后来的警察遇到类似事情时选择明哲保身,对于可能导致的受害者的死亡,他们也只能来一句,so be it。
断断续续的在疫情中把这部2019年拍的电视剧看完了,开始吸引我看这部电视的动力其实是男主(谁能说没看过福尔摩斯呢,当然还有男主在真爱至上中优秀的表演),开篇的3集以为这是一个犯罪破案片,可是后面三集却把剧情集中在了英国国内的法律问题上了,看了一些评论说不喜欢becky的亲生父亲,其实这只是一个引起后三集剧情的人物。前三集中讲诉了男主破了案,顺带还发现了becky的遗骸,后三集确一直把剧情聚焦在男主破案程序的合法性上,主要可以归结为没有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和进行米兰达法则告知,所以后三集还是讨论的还是司法界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即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哪个更重要,还有引申出来的程序正义的边界在哪里的问题,对于一个学习过法律的我来说,毋庸置疑我知道程序正义很重要,不管是辛普森杀妻案(毒树之果)还是本剧的剧情都无一不清楚表明了此观点,但始终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因过度追求程序正义而导致的公平正义无法得到伸张都颇有非议,本剧也有此寓意。我在这不想过多的深度讨论这个法哲问题,只是想就本剧的一部分剧情来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首先针对剧情中男主没有按照正当程序告知犯罪嫌疑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而导致自己丢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不解的就是在这里男主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有按照同事的规劝去按规则行事,剧中的说法是男主为了解救被害人,但未尝不能让人发散去联想男主或许是为了争取一个更大的功绩或业绩,这就是他不遵守规则而能让人在法庭和私下里攻击的地方,因为他作为一个高级警官理所当然会了解该遵守规则的意义;其次对于剧中描写的becky母亲通过自己选区内的议员帮助,发动广大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请愿活动,到头来确得到了一个官员层层推诿,最终无疾而终的结果,这让我觉得所谓的民主和所谓的特色主义又有多少区别呢?尤其是剧中出现的卡梅伦的议会质询的画面还有提及当时内政部长的特蕾莎梅的话语,更让我因过于接近和真实感到了一丝魔幻现实主义的风采。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年轻时觉得民主和自由是多么的重要,但现在更让我时长想到的是裴多菲的那句著名的“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加上最近几年国内的经历,越发的觉得社会只有阶级的区分而无论东西之分。最后想说一下剧名“A confession” ,看完本剧觉得这个剧名点题了,整个故事都是从一个坦白开始的,同时这个剧名又让我想到了另一部英国电影“A education” 同样是一部好片,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去看一下。
越来越有这种感觉,法律这东西,大部分是很荒唐的.太不靠谱.法律是体现阶级意识的,而在司法或是执法过程中,阶级意识永远大于公民权利.
有了只顾自己而不愿与其他受害者家属分享分担的群众.自认为可以依靠法律保障权利的搅屎棍,
政府才有更多的自由打太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又变现的鼓励了利用案件谋职务的官员.
而这些永远不会变.
最后你会发现,那些被牺牲掉的,对于看清这个世界才是最有价值的.
真正有是非观的群众和职业道德的官员,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
说真的,如果不是野外突击询问,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两个女孩子了。带Christopher回警局,要求有律师,然后C就可以永远躲在No comment的后面,对所有问题一概不回答。
Fulcher真的是个好警探,直觉准,敢于行动。事实证明他之前大规模搜寻Sian,派人跟踪C,这些策略都是正确的。他对待C态度适中,既没有威逼,也没有软化。
C问,You think I did it. 而他直视C的眼睛回答说,I know you did it.
C坐上车后,Fulcher替他系好安全带,还细心地问了问,紧不紧?
应C的要求调高车内空调温度。
之后还递上一支烟。
正是这种态度让C放下警惕,不但交待了Sian的藏尸地点,还坦白了另一个女孩Becky的谋杀也与自己有关。虽然因为年代久远,Becky的所在地记得不太清楚,给警方找寻尸体稍微制造了一些麻烦,但C对Fulcher的无保留,是令人印象相当深刻的。他还问Fulcher,我一定是什么地方出毛病了,一般人是不会就这样走出去杀人的。这段交心令人惊叹。
想到Fulcher之后会因为这件事辞职,真是痛心,体制就这样失去了一个优秀的警探。
马丁-弗里曼还是一如既往地演技精湛,如果不是他的脸辨识度太高,我真会以为这是一部纪录片。有人说马丁没有突破,可是为什么总要突破?就这样给观众带来一个又一个精彩又经典的表演,不是挺好么?
C的演员也很棒,他就是那个变态。
两个妈妈对坏消息的反应,处理得也不一样。本剧在制作上很精心。
外景也美,尤其是直升机上的俯拍,配上音乐,如果不是案子让人纠心,还是挺让人心旷神怡的。
在每一集开头都会出现字幕“This is a true story. What follows is a dramatization based on research…”既强调故事的严肃性、又为大家留有希望。这个故事确实很压抑,正义姗姗来迟,好人也没有善终。我的心情就像主人公Steve的生活一样缓缓下沉,憋屈又无奈。这种不安在倒数第二集结尾达到了顶峰:一连串的打击和来自各方的压力逼迫Steve离开了自己热爱的、终生奋斗的岗位,还在他快退休的年纪。前面的路怎么走、最后一集还能逆风翻盘吗?我很揪心、很害怕。
Steve作为主人公,和一般电视剧里神采奕奕的探长不太一样。像神探夏洛克(Sherlock)中,不管遇到多厉害的敌人,我们都相信Sherlock一定能破局、逆转形势。因为我们和Sherlock一起沉浸在他的世界中,聚焦于一个目标、谋划布局,很少考虑周围环境的变化和阻力。但Steve面对的局面很复杂:他只有在探案时是绝对的主人公,统领众人、所向披靡。当他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罪犯,而涉及多方利益时,在漩涡中心的他成为了各方斗争的牺牲品。纵使Steve探案上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但现实却要求符合规则、看重平衡。当正义和公众意识产生冲突时,毅然选择前者的人被称为英雄,但很可能是个悲剧英雄。
Steve把犯人抓回警局时,所有人都在祝贺他;于情于理、于常规来说,做到这里就可以收手了,但他心里并不满意、并不安宁,因为他找回了两个“一个都不想见到”的尸体,心里盘旋着罪犯“两个还不够吗”的怀疑和恐惧。他的敏感细致和正直善良使他成为一个天生的警长;但命运弄人,一个出格的行动宛如蝴蝶扇动翅膀,一步步将他拉入了混沌的深渊。
作为观众,我们和主人公站在一个角度,自然觉得憋屈、无奈,正如面对现实的不可掌控和无力感。我们无法控制其他人的思想、无法干涉每个人的行动;我们只能选择自己的人生,唯有继续前进。生活不会停止,也许前方更精彩。
注:
1、 文中所涉及其他剧只为举例说明,无意比较好坏;作者列出来的都很喜欢。
2、 观影建议:剧中涉及人物众多,前几集又有很多群戏,容易看晕。建议多留意人名和人物关系,但不用太细致,后半部分只有几个主要人物经常出现,很容易理清。
在Charing Cross地铁站里看到巨大幅海报了
和真探有一拼
比真相捕捉还好看
真实事件改编。欧美法律真的是绕啊绕把人绕到沟里去了。嫌疑人的人权当然是要保护的,但受害者呢?受害者的权利在哪?法律工作者首先要把自己的立场站好才对,你们不应该是普通的官僚,你们应该是维护正义,保护弱者的英雄。想想如今香港的某些废青,真是可怜又可悲。个人评价:A-
感谢贝基妈妈为她女儿申诉的坚持,感谢史蒂夫在司法系统漏洞的面前,用人性化的处理方式跟高智商罪犯博弈,牺牲了的自己事业帮助了两家人。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就像片尾男主说的那样,如果这是你的女儿,你会站在怎样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不通情达理只考虑个人得失,规章办事的结果是让罪犯逍遥法外,请问法律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相信这剧名不止形容于那位罪犯。
以为是侦探剧,结果却…算是一部社会剧情片吧?
一方面很frustrating但同时也非常reassuring - 暂时没有完美的体系,那么维护/监管现有体制的运行高于个人命运
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只愿意按流程办事,不愿多做一步的原因。平庸但绝对安全…跟职场一模一样,看得心里拔凉拔凉的。
从警察,家庭和邻居家庭多个视角刻画了一个女性失踪案,镜头的晃动刻意营造了纪录片的质感和第三者的观察角度,呼应了这是一个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电视剧。以及又是一个符合马丁叔气质的角色~
第三集,嫌疑犯主动坦白出第二个尸体,立刻改口供。本集出现两位悲伤的母亲,听到噩耗后一个沉默一个瞬间崩溃,乌姆里奇演技炸了。第五集,明白了,剧情梗概应该这样,嫌疑犯向警察坦白第二件罪案后否认坦白事实,对受害者家属以及警察的生活和职业生涯造成严重的影响。第六集,坏女孩妈妈几年来苦心为女儿寻求正义真心了不起,对比之下好女孩妈妈长时间不直面现实,懦弱太多,这点比较像大部分的妈妈。
出乎意料的好叙事,开场稍嫌保守,但因为节奏刚好,所以反倒把悬疑控制在一个微妙的程度上。细节很到位,有落地感,由小的事件渐渐变大,这种故事虽然保守,但很考验创作者的节奏感。
这么喜欢这部剧大概因为它打中了我的点吧…Steve的所有不甘委屈无奈有Karen看到…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到赢…最大的打击从来不是失败甚至不是冤枉不是委屈…是无视是冷漠…那是让人真正失去希望的…可以打垮一个人的东西…
这实在是一部让人掩卷长叹的冷门好剧。从找寻一位失踪少女,在一座安详的小镇掀起一个越来越大的旋涡,这个旋涡透析着人性的极善与极恶、职场(警方)内办公室政Z、乃至对一部已实施三十年的法例触动到英国庙堂之上的重新评估。以小见大管中窥豹,最有力的敲打,是对于一条残旧的出警法例,与把索取案件真相还被害人及其家属一个说法需求的对比,到底孰重孰轻,却没有标准答案,留给观众思考,这是该剧最精妙的一个处理。
光是看到我潮演了一位detective就够我哭泣。而且是一位如此刚正不阿、认为真相和正义应该凌驾于死板的条框和不合理的法规之上的、有温度有人性光辉的detective。一位甘于用自己的事业、名誉甚至一生去对抗罪恶势力的detective。法律条款和案件簿是冷冰冰的,可是案件中的受害人曾经都是鲜活的生命,人们真的该通过真实的案例去反思法律有时候到底是在保护些什么人的权利?
警察叔叔可怜……
对这种偏纪实性题材不能自拔,正义的尺度到底如何衡量,对犯罪一方权利的矫枉过正,是否是对受害方的二次伤害,那么那个真正的平衡点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的话,那么到底倾向那一边,正义都不能在所有尺度上的得到伸张。
配乐加画面配合拍摄手法,营造的阴森氛围加上空调,真的一身的鸡皮疙瘩,第一集会感觉人物关系混乱,坚持看到第二集就清晰非常多,近期的惊喜英剧,很喜欢这类题材
那个勇敢作证的黑人女孩真的是有勇气 镇定 头脑清晰,反驳有力,变态问她他的眼睛是什么颜色时,她反问:贝琪的眼睛是什么颜色,感觉她的证词才是对陪审团起了影响作用的
4集过后改打满分,非常写实非常冷静,没有任何花哨的虚头,这就是UK探案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法律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仅是为正义服务,真正为正义服务的是人的良知与品性!潮爷很适合演这种外冷内热的警察角色。Imelda Staunton和Siobhan Finneran再一次证明且代表了颜值普通但演技优秀的女演员。
庆幸最后司法还算是公正的,至少还死者一个迟来的公道。变态凶手满嘴谎言,如果不是碍于法律漏洞,早被判决了,哪里还有机会上庭自辩,以为自己很厉害似。这剧拍得紧凑无冷场,让人忍不住认真的看,认真的追。这世上犯法的人很多,烂警察更多,Fulcher的执着算是当中异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