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居然真的有围绕good place、bad place的剧,这其实就是我们中文所说的天堂和地域。但是因为剧中探讨的就是善恶的问题,所以善地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
第一季可以说是步步引人入胜,第二季开头不断重复实验那边有点稍微疲劳,后面反转开始之后就简直停不下来。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最后当四人小分队总算如愿以偿进入真正的善地之后,却发现众人都是呆滞的傀儡,因为善地满足了一切,人逐渐退化。而Eleanor发现,正是死亡的如期而至才让生命变得有意义和有趣。
在世上,会常发现大家都把长生不老当做终极目标,包括古代的历朝历代的君王等,但长生不老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或许你会说长生不老就能想干嘛干嘛,当世人都为生老病死所困时,我可以永葆容颜balabala。但事实上剧中的Michael告诉我们,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作为人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才是不枉过这一生的价值所在。
同时,我们也都知道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由此才有因为贪、欲造成那么多的凭一念之差而尽毁人生的种种案例。但是在剧中所描绘的天堂,真正的善地中,人的欲望是有限的。当然对比与现实,可以理解为在善地中有限的贪欲在人间却是无限的,因为现实中有太多不可知因素,人们往往仅为了一个贪念而耗尽了一辈子。这也是本剧很好的一个观点,之前还想大家都顺利进入善地了可是接下来还有好几集,之后的故事会是怎样。结果就来了这么一个反转,非常好的又提升了一个境界。看到这里的时候,不自觉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磨难可以使人成长而有所成就,而人在世就是不断蜕变化蛹成蝶的历程。而所谓的极乐世界,那些夜夜笙歌,最终应该也都会变成善地的了无生机的模样吧。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无处不在。
接下来贯穿全剧的一点即人本性是善还是恶。古代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而在西方,性恶论成为普遍的观点。由此剧一开始就是从the bad place的视角,恶地的魔鬼为了折磨人的灵魂而创造出新的折磨形式,认为把人放在一起,通过对其性格等的分析,让其互相折磨,因为人性本恶,生前属于恶地的人,死后也依旧会作恶多端,为何不将其捆绑折磨,而不只是单纯的刑拘手段,毕竟正如Shawn所说,一开始会非常兴奋,但是几千万年之后就无聊透顶,一尘不变的手段,人都是追求新鲜的个体,恶魔其实也是。
之前我都是认为人性本善的,但是高中的某个时期突然意识到其实人性本恶,如果在那些弱肉强食的原始世界,没有一个会为了帮助他人而致自己于死地的。正如很早之前的那部著名奇幻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结尾那些船上的动物,其实都是真实的人,只不过最终还是互相残杀。而我们现代所谓的文明世界,是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标准,上有道德的压制,下有法律的裁决,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会随大势地想展现出自己善的一面而压抑住自己恶的一面。千百年来针对本善和本恶的讨论无休无止, 但是剧中告诉了我们一个新的角度。本性的善恶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周围环境的潜移默化,但也正如环境决定论,重要的是当你被其他人待之以善时,你是否有向善的心理和能力。剧中自从最新的实验开始之后,数千万原本属于恶地的人进入了善地,这就是向善的力量。而也让我们反思,是否个人的力量就是渺小的,亦或是个人的善意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影响了一个,就会形成一连串的善意传递效应。
接下来人物中有点感同身受是Chidi ,选择困难症,犹豫不决,虽然剧中是极端的行为,因为犹豫而致死的,算是从小事中带来的想不到的冲击吧。而与此同时刚好Jason又是个从来不考虑后果的冲动的人,六个主线人物塑造可以说是很不错。而Chidi身在其中所以不自知犹豫给其生活及周边的人带来的巨大折磨,反而认为杏仁奶是自己在恶地的原因,典型的捡了芝麻掉了西瓜。所以应该也是侧面提醒我们,很多时候不要一个劲儿地关注外在,而是要向内,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才能愈臻完善。
Tehani真的是一开始就不是很喜欢的角色,自大,炫耀,又没本事,但是在帮助新一轮四人中,她在和Jeanet抱怨自己无法让John变好,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世界差距太大,说John在底层社会很爱炫耀,不讨人喜欢,没朋友,而说到自己时,也是在上层贵族社会很爱炫耀,不讨人喜欢,没朋友…其实他们俩是有共同点的,这段太好了。只要用心去对待,其实没有人是完全的孤岛。
最后的Jeanet,感觉真是人工智能演变的写照,一人分饰这么多角色,太厉害了,而且还承包了巨多的笑点。而其实对待所有人,都应该用Jason对待Jeanet那样,虽然not a girl,但是依旧会认为是一个girl,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其实每个人做出的选择决定各种行为背后,都有过去的影响,不能武断的评判,也就是judge people,而是要用心的去感受,耐心的相处,到最后会发现那些影响他人的事情可能超出你的想象,如果你在他的处境中,未必会做得比他好。
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欢乐的一部剧,确实在这里结尾是最好的ending。
There's no answer.
希望我们都有向善的力量。
以前总觉得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只是别人死而自己孤独而已。看完这个剧,开始想是不是其实反了,我怕孤独是因为没想清楚自己活着干嘛,而这个又是因为没想清楚死亡,所谓未知死,焉知生。
要说宗教、世界观,就还是像刚养猫的时候想的那样,我就还是相信从小听到大的轮回。这个剧也有点这个意思。但是一些细节上我还没想通,比如按照佛教,难道人类的死亡一向就不是被(生理和技术限制)逼迫的,而是ta自己不想活了?比较不能想象。那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轮回的意义仍然还是“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吗?搞得我要再回去看一看最后的good place设计方案了……
意识流上,那些博物馆里迷人的死人,那个迷人的电影“入殓师”,或者没有好好读的宝藏民族志,都提示我这件事令人着迷。而“着迷”这个不理智的词或许说明不可能从世界观,或任何语词来好好解释死亡这件事?搞得我想回去看一看eleanor也为之着迷的拗口的kierkegaard……我深深地记得为外婆穿寿衣的殡仪馆工作人员,我不喜欢那些密不透风的寿衣和被子,不喜欢最后非常假的化妆,但我仍然被他们的工作迷住了,特别想回去和他们聊天。
但是因为“神秘和信仰”的那一面,既然我不喜欢他们的工作结果,那肯定是信仰上有冲突,因而除非我自己坚定了,是不可能产生研究课题的那种社会关怀,亦不可能成为“朋友”,所以就暂且算了。这又扯回了我怕孤独,就是因为这么别扭:既想要认同(或者爱),又挑剔。所以呀,不管是朋友、家人还是政治,都无法让我完全不孤独,所以就还是得多想想死亡。
时间一旦遇到生命体验,就有点扭曲得像jeremy beremy. 某一瞬间或许会觉得自己是几十年前某一个瞬间的自己。但是看看这身皮囊呀,还有与之相关的身心体验,就知道岁月还是留下了痕迹。这种痕迹是生命的意义吗?要说是,它们也是会随着死亡而堕入虚无的。要说不是,即便在世间留下了再不可磨灭的功绩,这种个人体验仍然不可被替代。于是就会想到最初养育我们,给我们的个人体验以温床的家人。当然同样的温床遇到不同的灵魂还会生发出不同的体验。但这种养育功能的延续使人少了一点虚无感而多了一些踏实感。
(2021-2-24)
很久没有看完一部剧的空虚感了,上一次还是看完都市女孩的时候吧。我也不记得了。
打开豆瓣,焦急的寻找下一个替代品填补。眼和手飞快滑动,心中默念无数遍再找一部想看的就不找了,可能这就是看完一部好剧的感觉。
一开始真的是被喜剧吸引,很久没有看一部剧能大笑了。E的成长真的是有目共睹,包括所有人的成长都能说明生活太多烂事太多变数,让人的定性变得很复杂。你不能轻易就对一个人下论断,你也无法保证ta未来会遇见什么事变成什么样的人又能持续多久。
我想可能身为一个人类真的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吧。我们是如此的特殊,重要的就是享受每一时刻。用你喜欢的享受方式,可能会后悔可能会庆幸,不过这些所有都是属于你自己的。
Bye,everyone.It's so glad to meet you guys.
Eleanor生前的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的影响。父母都没有什么道德意识,而且也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关爱。Early attachment style可以影响一个人成人后的道德水平。Eleanor生前自暴自弃的原因是看到或做出“好”的行为让她感觉很没有安全感。Eleanor在假善地学习伦理学,成为了进步最大的学生。她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有了同情心和愧疚感,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有研究(Davidson,2012)表明同情心和对他人的关爱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出来,有一些机构(Mind & Life Institute, the 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re)专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Eleanor作为一个生前没犯过重罪但是小恶不断的普通美国白人女性,最后成为了拯救全人类灵魂的大救星。这一点到最后甚至已经难以使我信服了。只能说本剧对普通观众也寄托了这样的愿望。伦理的复兴(还是它从来没衰落过?)能改良现代美国社会吗?巧合的是,上面提到的两个机构都base在美国。
Chidi,本性善良,伦理知识导师。Chidi 过于在意行为的结果,认为世间一切问题都能通过学习伦理找到答案。他过于追求完美的选择以至于永远无法做出选择。Chidi就像是超我(super-ego),通过传授伦理学知识对四人组其他人本能、自私的欲望进行压制。而Eleanor正是因为受到Chidi感情上的牵制(他们之间的bonding)而开始学习变成更“好”的人。
Jason 进入恶地的原因是他无法克制自己的冲动(impulse),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像Chidi,甚至大部分正常人一样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框架下,Jason代表的似乎是本我(id,原始欲望、本能冲动)。但是他的形象非常像一个holy fool,虽然说话幼稚没有逻辑,行为看似智商不在线,但总能在危机时刻被其它伙伴理解出别的意思,最后救大家于水火(例如扔燃烧弹救大家,还有几次说的话点醒了Michael和Eleanor)。他的“假”身份是一个僧侣,而最终季他是第一个意识到人生已经圆满的人,而Janet发现他变得像个僧侣,只是他自己也意识不到。
其他有意思的问题:
Janet--人工智能(Janet似乎又不是人工智能??)的多次迭代获得了人类情感
“善地”社区是一个剔除了复杂因素让你一心学好帮助你做出符合伦理的选择的社区。法官不了解“人类社会已经变得异常复杂“,买某种三明治,代表你恐同,买非有机生产番茄,代表你剥削工人云云。
Mortality is the biggest blessing.
昨晚把這部劇看完啦,終於。記得去年2020的MCO也是看了這部劇的第三季…雖然知道第四季很早就結束了。可是還是等到網飛上了才看的第四季。 最終季啦,一直抱著很舍不得的心態看最終季,很是喜歡13集Chidi對Eleanor比喻的大海論,The Conception of Death。很虐卻也是最好的安排。 也是在那裏Eleanor對Chidi說,在她還沒醒過來之前離開吧。我心想不行啦,這樣就看不到他最後一面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可能因為我真的不擅長離別場面,會覺得因為是離別所以更想把對方所有的最後舉動,表情,說話,都記得一清二楚,不想錯過。 一直以為Eleanor走的時候,鏡頭會讓我們看到他們其實只是又去到了另一個世界,又會再相見,結果結局出乎意料的,並沒有這樣的安排。仿佛在說:嗯真的結束了,沒有了,沒有另一個世界,他們都不會再相聚,只是回憶永遠不會變也不會被遺忘。
昨天一網友說:被留下來那位一定很傷心,對,說著的Tahani,她擁有自己的夢想,永遠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麽,她曾經一起共患難的朋友們都選擇了離開,而她選擇了留下來,成為建築師…也許當她完成了這個目標,她也會隨著朋友們的腳步選擇走向那道門?
說到這又要淚目了,真的好喜歡這麽有愛的一部劇啊…
不应该只有我不太喜欢结局。啊不对,我挺喜欢这结局的,但不太满意。
说实话,TGP其实很难结束:让所有人去死?他们已经死了!一起永远快乐地生活下去?Michael Schur拍办公室的时候用了这结局,加上TGP这么有想法的一部剧大概也不会烂尾成这样。
有点可惜的是,我们刚刚看到“天堂”(姑且这么叫吧)的由于其过于完美而导致的不完美,就到了大结局,有种“刚吃了顿美餐有点撑,这时候上了个世界上最好吃的甜点,我勉强吃了一口觉得味道不错,结果吃了没两口你说我吃饱了不让我吃了“的感觉。
本来以为结局会比较魔幻:比如穿过那道门之后他们都投胎去了,Eleanor 2.0长大后在街上偶遇Chidi 2.0,Michael在远处看着他们,身后是Jason 2.0在大街上跳舞/卖原创EDM专辑,Tahani打开显示屏看着自己的朋友跟Janet相视一笑。不过这结局也挺好的。
TGP永远无法交出一个完美的答案,没办法,很多好的电视剧都是这样。不可能说,“他们幸福快乐的永远生活在了一起”之后还加上“天堂其实很糟糕啊”。没法结尾了。但也正是因为这结尾让我意识到,人生的有限才是它最好的地方。
这也不对。大部分人可能还是想永远年轻下去、永远有12岁时的活力、永远精力充沛,不过剔除了生活中的不美好,就像剔除所有鸡骨架,剩下的只有完美但扶不起来的一摊好肉。人果然是无法满足的,做个能思考的生物真是难受啊(误)。
TGP的结局,让我想到它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比如,火车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就像我们的生活:怎么样才是最好的——永无烦恼总有一天会变得无聊,可遇到问题就想逃避也是无法避免的。就像玩Sims4的时候,我总想让小人过上最好的生活;可当他们技能满分、富可敌国、一次又一次年轻时,我又觉得缺点什么。
罢了罢了,大家不过是凡人而已。等我把剧情忘得差不多了,再打开看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还能被Eleanor的自恋逗乐,一边同情一边讨厌Tahani。生活就是因为有不美好才好。
不过还是少点不美好吧。
依我说,这是公共电视网络最珍贵的遗珠。从一个简单但新奇的设定开始,在嬉笑怒骂间轻快地展开故事,同时暗付深思。人类有变好的可能吗?这部剧乐观地回答:是的,一定。纵然这部剧实际上趋于保守(核心角色没有任何非异性恋身份认同、整个世界的架构相当「第一世界为中心」、以及过度依赖本土文化),但它仍然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议题。回想当初看到这剧的预告片时的激动,真的恍若隔世。
可以确信,广播网以后都不太会再有这么创意和睿智的剧集了—除非Michael Schur某天再灵机一动想到什么。经过了每季的颠覆与反转,高深话题的加持,最后所有角色在这个平凡又完美的大结局完成了最可贵的进化。“人之初,性本善”, 珍惜关于收信、为节日倒数和接受无聊的小小喜悦,拥抱无数扇“门“背后的惊喜与奥秘;遭遇危机时,“善”会是最好的力量与武器。会常常被剧中代入的各种讨论,而感慨它的深沉;也会因为Michael(Ted Danson)最后完成了对《干杯酒吧》的致敬还请到了自己老婆Mary出现陪伴弹吉他,兴奋成狗。【全剧首集说Beyonce是104%的可爱,剧终是借Maya之口再次为没有任何提名的Carrie Coon和《守望尘世》声张正义;好的,我最后的笑声都给贡献出来了。】
塔哈尼太可爱了 整部剧的氛围都好棒 这么好的剧竟然只有四季 不过其实可能也是好事 想想发展受阻的第四季第五季 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油然而生
這種充滿著溫柔的善意的劇太稀有了!
說再見總是不容易,奇迪跟艾宜諾道別之際,感傷還是難免,開局是詼諧惡趣喜劇,結尾有些佛學意味。當人生失去了目標,世間萬事都已經歷過了,活著彷若也如行屍走肉,雖然活著就得面臨死亡,讓人活著總帶著一股哀傷,但沒有盡頭的生命,就無法活出生命的可貴,當你感受到一股平靜,就走過那扇門,離開永生之地吧。
聚散终有时 the wave returns to the sea… 最后一集确实有内哀而不伤的味儿 整季的话 没有以前的精彩 但我也很高兴 见证了这个奇妙故事的开端和收尾。
大结局哭死了
最终集,随着每个人的离去,追寻了四季的死后天堂却也不是每个人的终点。如果死后世界真的是每个人都有如此的机会去拥有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机会就太好了。最终的一切太梦幻,人最终会回归美丽的天空,融入广阔的海洋,达到生命最宝贵的平静。
vacations are only special because they end.
天啊 这个结局 哭得我人都不好了 这哪是喜剧啊 这简直是神剧 我笑到肚子痛过,惊叹到脑洞全开,最后却哭成了孩子。。结局将西方宗教天堂地狱 和 东方轮回的理论完全结合,简直神剧好吗 “也许某天在摇椅上,回忆为我们照相”
颇有意思的剧!做人一旦懂得知足,天堂地狱也不再是问题了吧。。
真是舍不得
虽然又是被影视中爱情感动的一天,但后期确实很无聊啦啊。
最后一集还是挺震撼的。善地这部剧起点就高的不得了 能顺利完结已经属实不易
人之所以总是有一点哀伤,正是因为知道会有死亡,这也正是活着的意义。很久没有看过一部这么幽默风趣又温暖深刻的剧了,比起一些宗教对人最终归属的虚空解读,剧里对生命和世界的解读更加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真的大爱!向全世界推荐!
小天使Phoebe当然不会下地狱了!
这季,最大的呈现出,什么是自度度他。另外,如果你为了要到善地(天堂)而去做善事,这意图本身就不善了。西方哲学贯通全剧,最后东方哲学画龙点睛,中西本为一,完美。结局也说明了,每个人皆有变善的可能,也就是佛陀说的,人人皆有佛性。更巧妙的是,每个人圆满后,回归到宇宙,成为帮助人间的善种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经历些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经历?我们要到哪里去?你可以从这部美剧中get到。看完结局,只想说: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完美的結束。這個劇也確實不宜太長,幾個人物的退場都很有意義,這部劇真的很善良。想不到輕輕鬆鬆就幾年過去了。它確實寫出了一些人生意義,好像活著也沒有那麼可怕了。
这一季真的有点疲软啊,四星是友情分。一共十四集,但是内容有点拖沓。人生的乐趣在于未知与有限。虽然细节是西方的普世价值,但核心却是东方的那套,尘归尘土归土,聚散终有时,得放下我执。没有人喜欢孤独,和别的生命有牵绊时其实感觉很好。但是,我突然发现人生的修行是什么了。人生的修行就是,鼓起勇气从自己的孤岛走出,与其他的生命建立联结,在这之后却要学会放下这些联结,让尘归尘土归土,不舍时也能祝福。就是这么一件事:你害怕失去,所以不去握住。所以那时你的功课是去努力握住。等到握住以后,你想永远拥有,不要变动,那时你的功课就是,学会放开手。人生的修行真是一件艰难的事啊。
没有前两季那么惊艳了,但是依然是我最爱的喜剧之一,每个角色都太可爱啦。唤醒Chidi记忆的那一段绝对是本季最佳。最后为Eleanor和Chidi的爱情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