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最喜欢的是第六集.
故事很简单,是说一个海王,孤身一人,游戏人间。他对待女人,简单直接,就是利用,性爱的关系。他通过其中一个女人,伪装成一个求医的病人,混入墨西哥一家昂贵的医院,调查里面的黑市干细胞交易。这个过程中,他碰到了一个来自美国为儿子求医的母亲,并且爱上了她。这位母亲的丈夫号称是罗曼诺夫后裔(和系列联系上了)。她身边的丈夫,亲戚,都劝她不要这么激进。但是她孤注一掷,抓住了干细胞这个救命稻草,背着丈夫带着儿子一搏,最后伤心离去的故事。
整个故事从发生到结束,不过2周不到。海王一边调查医院,一边带着母亲儿子游览墨西哥,其中没有什么剧烈的冲突,平平淡淡。
不知道为何,一直很难忘记这个故事。我对它的喜爱,超过了这个系列里最广泛的第一集和最后一集(当然,最后一集我也狠喜欢。还为此很想买一个candy用的graceful手袋)。
最近突然听到brutal hearts这首歌,这个故事又涌向了我的心头。同时还有在墨西哥迭戈的壁画展里看到的一副画。一个巨大的裸露上身的女子,占据了整面二楼的墙。这个女子几乎要冲出画面.。当时去旅游的时候,对这种风格的画,根本谈不上喜欢,无从欣赏。现在,这幅画又让我反复的回想。我很想找到这幅画,却怎么都找不到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墨西哥,发生在片饱受蹂躏的城市,放大了整个冲突。结束的时候,海王一个人,和壁画里的人,虚虚实实,出现在墨西哥广场,那一幕,深深的打动了我。
我想,这个故事,以及这幅画,还有我现在的年龄,让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关于残忍的故事。
残忍和不残忍,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和朋友讨论,她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为了和平、我们的幸福、永恒的和谐,为了它们基础的牢固,需要无辜的孩子流下哪怕仅仅一滴泪水,我们是否能为此找到一个充分的理由?他回答:这一滴泪水不能宣告任何进步、任何一场革命,甚至于一次战争的无罪。它们永远都抵不上一滴泪水。 仅仅是一滴泪水……
但是,又怎么去定义无辜呢?剧中无辜的美国小孩,命运无疑是残忍的,然而,他的疾病,需要墨西哥人的干细胞,对墨西哥人又是残忍的;海王,对待身边的女人是残忍的,然而,他又是对医院倒卖干细胞,是愤概的;母亲为了小孩,心力绞碎,然而,她对她的丈夫,又是残忍的。
这一切,又让我觉得很多思辨,是没有意义的。也许真的就是好像Brutal hearts里面说的儿一样,Are you the Brutal Heart? That I've been looking for. ... So useeeeeee me, I don't mind at all. .... So we are the brutal heart ...
去年底刚一听说马修·韦纳(Matthew Weiner)在筹拍《罗曼洛夫后裔》(The Romanoffs),我就开始期待。这完全是《广告狂人》给我的信心,马修·韦纳怎么会让人失望呢?
看完第一季全部八集,尽管零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小火花,例如第三集里于佩尔的疯狂表演,酒后忽然俄魂附体,大段大段地飚俄语,演技酣畅淋漓,让人直呼过瘾。除此之外,整体上看,只有第七集《断了香火》(“End of the Line”)算得上佳作。
一对美国夫妻,安卡和乔·盖纳尔,经过多年的努力而未能成功怀上自己的孩子之后,飞往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中国人叫的海参崴)去领养一个婴儿。
就是这么一个故事,美国观众看了,可能会觉得阴冷,异国的难以捉摸,加上一些戏剧性的滑稽,就像段子里的故事都成了眼前现实的这种荒诞。而我,随时感受到的,是熟悉的不寒而栗,以及明知道背后有猫腻以及什么猫腻,却说不出口而只能任人宰割的愤怒。这样的熟悉,是一种在俄国、祖国以及旅游时去过的捷克之外,我没有在任何别处体会过的气氛,然而一踏上这三个地方,它就扑面而来。
乍一看,你会误以为这又是一部调侃不同风俗礼仪,加上美剧里常见的对共产主义的讥讽,与盖纳尔夫妇想要组建一个完整家庭的渴望相对比的老调重弹:一路过关斩将交买路钱一样地塞现金(你都不知道塞给了谁),美国买的婴儿连体服被交代千万不能剪去商标和价签,安卡和他们在当地的联系人艾琳娜两人不断地提醒乔,不要乱对人笑,因为这儿的人,尤其是那些带枪的,会以为你有病。
一连串插科打诨式的搞笑之后,盖纳尔夫妇在第一次见到他们准备领养的女儿时,猛的一下,被突如其来的现实狠蛰一口。 网络视频里那个活泼的婴儿不见了,眼前的孩子无精打采,不哭不闹,不动不笑,解开衣服,浑身覆盖着可怕的红疹。这时一连串特写镜头带着我们,从婴儿身上缓缓地移动到盖纳尔夫妇的脸上,他们的快乐和期冀一点一点让位给恐怖,我们跟着他俩一起,一边怀疑一边害怕一边肯定地意识到,哪里出了岔子,一个可怕的岔子!镜头缓慢得像凝固了一样,要把这个痛给每个人在心里给扎结实了。
这时,这一集,甚至整个这一季的最精彩之处来了,盖纳尔二人当天回到酒店的那场撕破一切面具的争吵,成为此剧中唯一一场达到了马修·韦纳的《广告狂人》水平的戏:那亲密关系之间,以亲密关系为武器的一触即发的战争。
分歧很简单,但恰恰越简单,好像理解对方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安卡觉得她被耍了被戏弄了,她的希望破灭了,她不想把这个一动也不会动的婴儿领回美国;乔,充满了同情和责任感,他回想起童年的经历,被抛弃的记忆,他感受到上帝的温暖和力量,他无论如何也要领养这个孩子。
先是围绕着这个孩子本身,她的名字和女性人称代词一瞬间从安卡的谈话中彻底消失。那婴儿不再是“奥柯桑娜”,或者“她”,变成了“那个婴儿”,甚至“它”。紧接着,夫妻俩进一步敞开了地撕。安卡指责乔,“烈士综合症”泛滥,只知道为自己的崇高而感动,根本不懂得妻子日复一日在不孕门诊所经历的小白鼠一般的遭遇后的感受。两人怒火越烧越旺,乔开始揭妻子的短,他指责安卡要来俄罗斯领养,一半是她的种族主义本性,不想在美国领个黑宝宝,另一半则是因为她想续上那一缕莫名其妙自欺欺人的罗曼诺夫血缘香火,说到这里尚觉得不过瘾,赶紧补一刀,“其实罗曼诺夫根本就是德国人”。她针锋相对,说他来俄罗斯,其实怕的是以后孩子的亲身父母现身。
但在这一切之上,悬挂在观众和盖纳尔夫妇心里的,是这个婴儿的命运。她很可能会在孤儿院里度过短暂、痛苦、被彻底忽视的一生,因为我们看到那里的管理人员和保育员们受贿、做黑市买卖(前面不让剪商标的美国婴儿服装的伏笔在此揭开),以及另一个领养母亲在孩子身上发现的,遍布大腿的烟头烫过的疤痕。
至此,我们几乎就要站在乔这一边,他要不计精神代价地照顾这个孩子,做父母不正应该是这样吗?但真要如此,他就得强迫妻子接受他的思想,把经历、时间、银行账户一遍又一遍地掏空。安卡当然能意识到自己某种程度上的自私,但是支撑她一路走过受孕、怀孕、领养这个艰辛旅途的,不就是一个机会,能够让她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吗?这是安卡自己在头脑中,与正常的、没有经历过此等挣扎的父母之间所设定的一个公平。
这一夜,他们险些分道扬镳。乔信步出门,冰天雪地里遇到一只流浪狗,安卡在酒店的吧台边遇到一位应召女。这两桩看似摆拍的际遇,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让他们唏嘘没人关心的生活和没有选择的人生。
终于,乔妥协了他的价值观,在最后关头,当艾琳娜和孤儿院女领导摆出臭脸要开始斗争时,他站出来替妻子出头,准备好跟她一起逃离海参崴,逃离孤儿院门口雪堆上的死狗,孤儿院里平白无故空出的椅子这些意象带来的恐惧和悲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眼见滞销品推销失败,艾琳娜和园长变戏法般地抛弃了几日来的长篇大话,给了他们一个健康的宝宝。
结尾呼应了开头对共产主义文化的调侃姿态,乔和安卡在领养听证法官面前宣誓,慷慨陈词,一通壮丽感人的胡说八道之后,带着小的坐上了回美国的飞机。
最后一个镜头,乔从安卡和女儿身上移开视线,望着舷窗,收起笑容,今后的路还长,对前一个婴儿一辈子的内疚,激愤之下对妻子说过的足以毁掉婚姻的狠话,一切一切,都会在以后漫长人生的每一步像鬼魂一样浮出来,让你不得安宁。
《广告狂人》七季追过来,别的不好说,Matthew Weiner绝对知道怎么写令人讨厌的男性角色。
这辈子大概是找不到有比《广告狂人》更得我意且伤我心的剧集了——从高中到如今大学毕业,正着看倒着看跳着看,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十遍,我喜欢它就喜欢到这种地步。剧中SCDP办公室里的那群男人,以Don、Roger和Pete为首,渣人烂人小贱人,发光者仰赖者自欺者,虚伪之人懦弱之人此情可待追忆之人,哪一个我不是感同身受又视若己出,可谓未孕先衰、老母亲般对角色们表示理解与关怀。
然而若问其中有没有任何一个吸引我的角色,我的回答一定是“Hell no”——要知道Jon Hamm这种自带“Marry me I may be a lie”光环的极品型男,Pete的扮演者Vincent Kartheiser更曾经是花容月貌的美少年(不相信的赶快去看他的豆瓣影人页),我这么看脸下菜碟的人理应是万万抵挡不住的——Matthew Weiner笔下的60年代男性群像之可怜可恶,罪竟至此。
这次编剧大人亲自操刀主导全局的新剧《罗曼诺夫后裔》,千盼万盼说来就来(“咿其实也没等多久”),第一眼觉得Matthew Weiner死哪去儿了——名字倒是挂在片头放了三遍,没用,内容莫不是被Woody Allen灵魂附体。第一集上来就是噼里啪啦的法语,明暗可疑的社区医院,法国贵太和她的美国侄儿,罗曼诺夫的血缘一系上,倒没有艾伦老头儿欧洲观光片里的美国游客那么格格不入。然而,巴黎俏艳房东女票和秀眉大眼穆斯林少女的角色方一出现,简单直白的类型脸谱,又觉得回到了伍迪艾伦晚期作品中会念台词会动会笑的人形背景板。
接下来的情节更显灾难性——主仆线进展如卫星水田,老太说晕就晕,遗嘱说改就改,根固一生的种族歧视说消融就消融,前一刻还七窍生烟地让你人丑滚蛋、下一秒收了你遛狗顺道带回来的法棍就把你当亲闺女打扮;感情线这边更可怕,巴掌还没拍呢炮就打了,一夜之后也不知道是你利用了我还是我辜负了你,两个在各种意义上没有交集的人居然因为一句表白相爱了,参演影视剧果然是将ONS喜当爹妈的概率提升500%的最佳方式。另外啊,不会游泳也不会刨的狗子,我还是第一次见。
这都,什么玩意儿。
看似欧·亨利式的巧合短剧,却全然不具前者的轻盈烂漫——没错,在命运的漩涡中,小人物既身不由己、又是蛮不讲理的,这是生活之痛亦是生活之美,因而才笑中带泪;但《罗曼诺夫后裔》第一集的众角色除了一人一张纸糊面具,根本没有「自己」——论其行为,没有动机;论其转变,更不要说什么道理。
整个人物形象空空如也,一团白豆腐花儿似的猪脑,让命运之手也无从涮起啊。
因此第一集 The Violet Hour 看下来,总觉得Matthew Weiner是被外星人绑架了、脑子被吃掉了吧,这剧难不成是罗曼诺夫家族的鬼魂又绑架了外星人,用没消化干净的韦纳脑子划喇出来的?
然而到了第二集 The Royal We,关于《广告狂人》的怀旧情结都一一浮现出来。男主 Michael 的扮演者 Corey Stoll 有着深沉悦耳的声音,一上场坐在婚姻调解室的沙发里,一身干练成熟的气场,疲惫虚无的态度,简直分分钟令人梦回2007。接下来的人物细节也无不让人想起Don Draper——男主的职业是教育咨询,虽然比起麦迪逊大道的广告精英差了八辈子的修行,但进入工作状态时那副收钱当大爷的非主流服务业招数,几乎与Don如出一辙,而且也在刚出场没多久就对一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传授了人生的经验;此外,他还有一位温柔甜美的金发老婆,偏偏也只喜欢褐发女郎。
然而受到一集一篇独立故事的限制,如果真按Don Draper的设定展开,男主Michael这一集下来都做不出什么大动静来——当年《广告狂人》里SCDP众人躺在沙发上抽一支烟、倒半杯威士忌的功夫,隔壁剧组可能人都死了俩、还生了个娃。为了加快故事节奏,《罗曼诺夫后裔》里Matthew Weiner终于将“讨厌的男人”这一天赋值点到最高,做出了一项惊人之举——
他把Pete Campbell和Don Draper合在了一起。
在男主Michael身上,除了一开始就可以看到Don的影子,Pete的痕迹也愈发明显起来。同样是婚外情,Don是轻车熟路,虽然不算深以为耻,还是带着不自知的罪感的;而Pete则是急于通过婚外情来证明自己,至于他图个什么,单纯的性吸引力也好、刺激与自由的中二理想也罢,由于太过饥渴,最后总是吃相难看。这里的Michael也是一样——在等候陪审团正式选拔前打发时间,玩的居然是一款叫 Panda Pop 的弱智手游,这跟Pete偷偷退掉结婚礼物、换来一把玩具猎枪实在没什么本质不同。他窥视幻想对象Michelle的方式,也和道貌岸然的Don截然相反——Don总是不自觉抬起下巴,一脸的疏离冷淡,居高临下地打量女人;Michael和Pete才是那个放在学生身上算羞涩可爱、放在大龄已婚男士那儿则形容猥琐的偷窥狂。
怎么说呢,一个可恶,一个恶心,恶恶相加,全叠在Michael身上了。
最后Michael竟偷袭妻子将她推下悬崖,其实一点儿不奇怪。《广告狂人》用了七季的时间,向我们展示了一群人是如何慢慢走向变态,又由变态回归正常,还可能再次滑入变态的过程,不温不火、循序渐进,有的人万劫不复了(比如 Lane Pryce),剩下的人,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就是永恒的圆周运动,永劫复归。
长周期上的稳定态,短周期之间的慢节奏,大量细节的填充让任何转变都不显突兀,让观众能够轻易地接受角色在“变态/不变态”之间的摇摆——七季,八年,92集,足够向我们描述一个人来自什么地方,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最终去向何处。
相比之下,一个半小时的长度,要讲完男主从仅仅是对婚姻失去热情、到头脑发昏谋害妻子的过程,调快46倍速也不够。因此作为观众,我只会觉得Michael这个角色除了猥琐就是蠢,他的激情不要说想正当化他的行为,就连单纯讨论其情感的来源,都很难令人信服。
接下来六集的质量如何,暂且观望。前两集再如何不满意,这毕竟是Matthew Weiner,至少还让我有看下去的欲望——无论怎样,你爸爸还是你爸爸。
***
另外,虽然MW在2015年被曝出曾对下属女编剧有言语上的性骚扰行为,进而影响了新剧的宣发,但看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一个顶一个地清醒迷人、活得明白,真的是魅力无限,完全没有传统影视工业对女性的刻板形象——因此,即使指控是真的,还是很难讨厌他呢。
E03
Jack Huston真的好帅,口音好好听,人设好油腻(。还是帅)
这集一开始他饰演的Samuel和Olivia晚上在片场散步,看他自己在剧中剧中的角色Rasputin结局——中枪(shot)后被人绑住塞进轿车,抛尸运河;临近结局时他的戏份即将杀青,最后一夜在大街上喝醉,则是被剧组人员强行“绑架”进车子,拍完(shot)就又被急匆匆地送往机场、一声道别都没有地离开了。考虑到剧中剧里Rasputin对于Alexandra既是打破她生活死水的骑士、又是试图强奸她的强盗,而Samuel对于Olivia也是这个阴沉怪异的剧组内相对温暖的存在、却又屡次对她进行性骚扰,加上Rasputin的死亡、Samuel的消失——演员饰演的演员,与演员饰演的演员饰演的角色之间,又是一段非常刻意地映照。
当然了最绝的还是Christina Hendricks——她自己,与她剧中饰演的演员Olivia,以及Olivia在剧中剧里的角色Alexandra,才是真正被迫着人戏不分三位一体。其实还蛮期待Christina能跨出MM里Joan的框架的……可惜这一次MW并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另外,于佩尔最后一次华丽登场的造型绝了,简直Ozzy Osbourne。
E05
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集,也是外媒评价普遍最差的一集。Vulture只给了两颗星,滚石甚至直接形容其为 “astoundingly bad episode”。当然了,如此差评也可以归结为 The Romanoffs 开播以来观众们怒气值满条爆出的附加效果。人人都知道 Matthew Weiner 有能力给出更好的,于是人人都在等,兴许下一集会有惊喜出现——怨念累积到第五集,等到的依然是一个故事造作、情节生硬、人物空虚的小品,人们不掀桌才怪,两颗星已经是情分了。
然而这不影响我终于开始欣赏到此剧的好处了。正如我在上面定义的,这是一部 “小品”,更确切地说,是一部 “寓言式小品”,抱着对 Mad Men 式长篇作品的期待,必定感到极度委屈。寓言的特点是什么?简练;寓言的核心是什么?教育意义;我们最熟悉的现代寓言形式是什么?样板戏(说黑镜的看我不敲死你)。
真是令人深痛恶绝喔,Matthew Weiner 何等惊才绝艳的笔触,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其塑造之人物尤此——于生活的苟且与混沌动机中潜埋至深的灵魂,也不剖白,也不说破,脉系庞大枝须交错,直到终尾一个群像亮出,才拖泥带垢地连根拔起,还是饱满,也因饱满而暧昧不明。
不得了。评论区有朋友说看 Mad Men 像看红楼梦,就是这个道理。
这样一个众望所归的天才编剧——我更愿称其为“作者”,毕竟电视艺术可以说是21世纪叙事文学的一大进展新方向——如今来拍第一集教导年轻人要善待老年人、消除民族偏见,第二集警示未婚人士不要踏进大猪蹄子刨下的婚姻坟墓,第三集痛斥功利主义价值观下对人性之脆弱的践踏,第四集我还是个宝宝没弄懂讲了点儿啥,第五集告诫世人滥用METOO不可取……的样板儿戏?
拖拖拖拖出去,乱棍打死,统统零蛋,什么东西。我要是剧评人,真的白眼儿要翻上天去,每一集的主题都如此粗暴而显眼地填塞给观众,隐藏的解读空间不见了,剧评还有什么意义?尤其是第五集,气死算了,Matthew Weiner 当然自以为是METOO 的受害者(“说我言语性骚扰十几年前的女下属,你们有石锤么!”),因此才如此高调地抬出整整一集的三人成虎老掉牙故事,来让人们反省一下自己搬弄流言、把旧日情分都喂了狗的丑恶嘴脸——连剧情中钢琴老师David讲尴尬的黄段子、据传给未成年学生“买酒”的行为,都与现实中MW被指控的言语性质相对应(“如果‘你应该给我看你的裸体’只是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呢?”)。
当然了,故事里的钢琴老师也并没有可爱到哪里去。他说谎,吹牛,占小便宜,热爱约炮,言谈举止极度浮夸,讲的笑话也确实都不怎么好笑——除了“呕吐的凡尔赛宫”这个梗,太妙了,尽显毒舌女王本色。
但在他弹钢琴的时候,每一次,是女主角陷入回忆的每一次,我们都会忍不住将他猥亵学生的可能性抛之脑后。这就很有意思了。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的专业性而忽视其作为“人”的种种其他方面,然而这一集却反其道而行之,David“人性”的光亮反而是从其专业的钢琴演奏中得以透出。即使是护子心切的母亲,都无法在这样的光彩面前坚持怀疑。
这可能偏离了主题,但既然很多人乐于批判《罗曼诺夫后裔》把每一集的主题如大字报般示众凌迟,为什么不直接转而发掘作者无意间加入的隐藏信息?当然了,有意为之的MW风格小槽点还是遍地可拾,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嘲讽(女主角与丈夫去听歌剧,后排观众镜头五秒、全部睡倒)、对传统美国家庭父权教育的不满(丈夫Alex的童年回忆里,父亲两手叉腰,以审讯的姿势居高临下地批评Alex对“异装癖”小伙伴Alan的好奇发问,实际上小Alex的问题根本毫无恶意、小Alan也丝毫未感到冒犯,却促使Alex长大后变成了一个有原则的恐同人士,并对自己的孩子做出了与当年父亲姿势、内容都一模一样的所谓教育),看着还都挺亲切的,若说缺点,那就是少了 Mad Men 里的不着痕迹。
另外我比较服气的是MW对音乐的品味一如既往://www.tunefind.com/show/the-romanoffs/season-1,这里收录了每集歌单,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前往收藏。这集拉二用得格外动人,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却只是当个钢琴老师,唉。
***
另外,关于部分网友一直在抱怨的 “这集跟罗曼诺夫没什么关系啊”、“新的一集关系更少了”、“这集除了姓罗曼诺夫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了”……提一个小小的思路。
既然是寓言短篇集,“罗曼诺夫后裔” 这个标签可以仅仅是把这些独立的故事串在同一个剧集中的形式而已,这一层功能我相信大部分朋友都能理解到,不做探讨;然而,还有另一层可能的用途——Mad Men中Don Draper是一个没有 “身份” 的人,生母是妓女、难产而死,父亲是个嫖客、在他少年时期也去世了。他的空虚、逃避,他对人生意义本能的怀疑,似乎都可归咎于其生命 “根源” 的缺失。童年家庭,赋予其存在合理性与安全感的依据,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也导致他一生都渴望建立家庭、赋予自己意义,却因为无法真正信任这一依据的可靠性而屡次失败。
那么,以Don为例,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人生的悲剧性来自于根源身份的缺失?
最妙的是,答案可以是否定的。
跳出Don的个例,《罗曼诺夫后裔》中每一个主人公,背负着 "Romanoff" 这么声名显赫的身份、意义深重的家族历史,面对的依然是鸡毛遍地。
死是否有重于泰山我不知道,但生,恐怕注定轻如鸿毛——管你姓罗曼诺夫还是姓赵,用叔本华的话讲,都 “不得不在生活的广泛细节中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些委琐的喜剧角色”。
所以叭,这个标签用得挺好wwww
第一集觉得,一点小缺陷。。应该表现得Greg坚决拜拜他女票然后思念Hajar才对,不然会搞得他一心为了房子对姑妈好,然后最后怀孕的Hajar和她妈以及他前女友一起对质的时候,那简直就是说我们只是打炮我不爱你你也不爱我,然后女方说她喜欢他的时候,那一脸懵逼无辜表情说我不知道你喜欢我,然后老太欢欢喜喜让出了房子,感觉Hajar的形象顿时就傻很多。 第二集很棒,男女出轨的区别,Michael 沉迷于短暂的出轨不能自拔,为此可以抛弃一切,甚至还想杀妻,Shelly其实还是努力修复他们的关系,甚至没有很出格的表现,出轨对象也是享受这么短暂的自由,知足了,就回到婚姻里。 第三集emm没看懂,灵异嘛? 第五集一般,好人不会因为随便的指控就毁了别人的生活。“有些人很不同但是那不关你的事”老爸太酷了。 第八集复仇故事超棒!
其他几集无感
首先,介绍一下罗曼诺夫这个统治了俄国三百年的专政王朝
简略做了一张图,只列了当过沙皇的几位
一开始做了个特别详细的族谱,后来发现这剧并没有涉及那么多,就改成简单的了。
每集片头被枪决的画面,就是历史上最后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结局。
第一集 the violet hour
老太太名字叫 安娜斯塔西娅 ,与传闻中尼古拉二世一家枪决后,侥幸存活于世的公主同名。(所以侄子的女友有句抱怨:公主又病了。)
一直有传闻这位公主和小王子阿列克谢没有死与枪决,阿列克谢正是老太太养的狗的名字。
老太太告诉哈贾尔,这栋别墅最初的主人是保罗大帝的私生子罗曼,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其实目前三集里,每个所谓后裔的祖上都存疑。)
老太太最想要的传宗接代,在之后两集里,每个与罗曼诺夫有关的人都有着狂热的生殖崇拜,这是因为历史上的罗曼诺夫家族一直人丁稀少且寿命短暂,嫁入他家的媳妇们也大多死的早。
这集名字violet hour,出自于老太太说的她儿子死后,巴黎的天空变紫了(在第一二集里,两位后裔都自我介绍家人都死光了,罗曼诺夫家族凄惨的身世还在延续?第三集导演没有明确说这方面。)
第二集 the royal we
船上的部分很精彩,是三集里花了最大篇幅讲述罗曼诺夫历史的。
女友在船上听讲座,看到的几个图片,确实是真·历史人物图片,除了最后那张长得跟他男友一样的(所以其实男友血统也存疑)
剧中反复出现的这把枪的图,就是历史上处死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枪,之一。
晚会上,女主落座的那桌都是所谓的罗曼诺夫后裔,所以那对老夫妻也很“罗曼诺夫”的关怀女主生不生孩子。
侏儒们演的那场戏,和第三集女演员拍的戏是一样的。
这集名字里royal we用法的历史渊源也挺有意思,感兴趣可以自己查下。我的理解里,这集用这个名字指的是男主的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残忍血腥的习性,和罗曼诺夫皇室一毛一样。
第三集 house of spacial purpose
导演中邪时那段自我介绍,是在说她就是历史上那位叶卡特琳娜女皇,所以在女主最后不拍走人的时候,她说了一句“我嫁给了一位皇帝,成就了一位皇帝”,指的就是她丈夫是彼得三世,儿子是保罗一世。
上一个退出的女主演是嗑药过量精神失常,这个女主演在最后一晚也吃了上一位女主演留下来的药,所以,她最后是单纯被吓死的还是有药物作用,尚且存疑。
女主刚进组第一次换装时,工作人员说她穿着合适,之前那位太瘦了。因为历史上的这位皇后就是有点胖的(虽然女主是胸大不是胖)
左边就是传闻中存活下来的阿列克谢小王子,他确实患有血友病,因为罗曼诺夫家族近亲结婚造成的,拉斯普京就是留在身边为他治病的。
这集的官方总结是:一位电影明星和一位导演就什么是真实的而争锋相对。女明星显然是以为剧组闹鬼。而导演,到底有没有真的中邪,还是一切都是她在吓唬女主,就看各位观众自由心证了。
这集的名字house of spacial purpose,指的是女主居住的酒店,在电话里,拍戏的男主演也称酒店为城堡,称女主为皇后,大家都入戏挺深的哈。
这个城堡,我猜测,指的应该是叶卡特琳堡。历史上,尼古拉二世一家在十月革命后被苏维埃政府转移到了这个城堡。
第三集里投资人的老婆说过一句“每个人都声称自己是罗曼诺夫后裔,但没有一个是真的。”正是这句话让我开始回头去求证前两集后裔的真实性,目前来看,这三位都是假的。
这就让我觉得这部剧其实想讲的是一群自以为身份尊贵的人,吹嘘着虚幻的背景,模仿着历史人物,做出些可笑荒唐的举动。或者是,一群本来就有种种恶习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坏找个合理的借口,就想到了把一切推脱到祖宗血缘上去(尤其是第二集男主)
不管是哪种,在我看来这都是一部挺好的讽刺剧,虽然被诟病与罗曼诺夫家族关系不大,可从细节上还是能够看出剧组有用心的~
剧中一代妖僧拉斯普京的还原度也很高,这个人的一生非常传奇,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再出现,感兴趣的也可以看看他的历史,很神奇。
其他的,如果有想起来的我再补充。
男主是美国人,在巴黎从事着修理工的工作,唯一的寄托是仅存的亲戚姑妈。姑妈是本集的罗曼诺夫后裔,一人独居于偌大的公寓中,数次上演急救时刻,摇摇欲坠却就是不坠,请来的仆人兼护工却是总不如意。男主的女朋友等待姑妈圆寂时候久矣,似乎这也是她的唯一动力。直到新来的穆斯林小护工,不管姑妈如何种族歧视,如何撒泼打滚都不以为动,慢慢赢取了姑妈的心。
男主是美国人,在巴黎从事着修理工的工作,唯一的寄托是仅存的亲戚姑妈。姑妈是本集的罗曼诺夫后裔,一人独居于偌大的公寓中,数次上演急救时刻,摇摇欲坠却就是不坠,请来的仆人兼护工却是总不如意。男主的女朋友等待姑妈圆寂时候久矣,似乎这也是她的唯一动力。直到新来的穆斯林小护工,不管姑妈如何种族歧视,如何撒泼打滚都不以为动,慢慢赢取了姑妈的心。
故事会叙事法还是适用于电视剧
平行叙事、身份困惑、婚姻谜题,这些在《广告狂人》里静水深流的手法和戏剧冲突,被搬到这部剧里就变了味。我想原因主要有三点:1. 每集人物不同,只能抓典型动作、没法深挖;2. 聚焦当代,却没能超越当代人的一般境界;3. 好编剧不一定是好导演。韦纳用电视年代剧的经验拍当代剧,心法错了。
这种剧应该开单集条目
第一集真是爱上巴黎的理由
这么牛逼的剧说不好看的都是看什么长大的??!以及配乐最有品位的剧之一!
整体非常“文学”!喜欢!!//看了三集,太好看了吧!非常高级的crazy,剧本都很有意思,全是腕儿而且用的都很到位
我的妈,第一集狗血得也太好看了。
前几集还不错,后面就成了故事会。1.午夜巴黎的巴士上有芙芙的“Bonne Pomme”海报!3.阿姨真是腹黑且任性。5.像前几天看的《水中真相》但有趣得多,因为人物众多每个人在获得同等信息、跟多信息时反应都不一样。
伍迪艾伦上身,MW大大怎么了?以及,片头曲太棒!!
真的太伍迪艾伦了!话痨,神经质,有点小狗血,可惜故事还是单薄了点撑不起一集的量。
简直是我看过最无聊的短剧系列了
精美绝伦。
真好看,一部比那些喜剧还要黑色幽默的正剧!
爽剧
woody-allen-wannbe
看完第三集,在心里尖叫鼓掌:这也太精彩了吧! 不算热门的一部剧,却意外的过瘾。罗曼诺夫王朝陨落后,后裔散落世界各地,此剧每集以一个自称与诺曼诺夫家族有关的人为主角,讲述她或他的故事。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有的懦弱,有的强势,有的奸佞,有的勇敢,,但有一个共性,不达目的不罢休,令旁观者唏嘘不已………算不算是对俄罗斯人的高级黑……又或者,导演是想表达,其实人人都是诺曼诺夫的后裔……。 八集全部看完!越来越精彩,特别是第八集,已经荣登我心中2018最佳的宝座。
Mad Men下岗员工再就业?//1 种族阶层男女家庭交织的冷幽默喜剧 2 asshole蠢货的现世报 3 基调出乎意料地有趣,又灵异又艺术。。于阿姨和CH姐对手,女性与女性,女性与职场bully,现实与艺术追求,宿命的悲剧感和黑色荒诞的喜剧感强烈碰撞,很有意思。4 狗血伦理剧。。。but authentic cynic neurotic NYer 5 整集都槽多无口的别扭。。did he do it? Did we really know about everything of everyone’s story? 6 That's right it's poem and it sucks. 对墨西哥的一腔柔情让人不得不被打动。7 要不要这么黑俄罗斯阿。道德困境。极左与极右的对决?8 复仇
第一集太经典太狗血,但是添上北非移民的时事元素,竟然变得有趣起来。古老欧洲王室的最后一个男丁是个美国人,传宗接代的灰姑娘是穆斯林移民……导演是想笑死我吗
看的时候数度放弃,但为了这群演员以及补完《广告狂人》后没有消散的热情坚持了下去(事实证明,最后一集等到Hugh Skinner小哥挑战变性造型+肉戏也算值了)。无论是涉及的“晦涩”主题(ep7 道德困境,ep3 演艺乱象,ep5 指控与偏见)还是庞大又贯穿彼此的故事架构,细细玩味能感受到Weiner的精巧设计。但在具体呈现时,部分集数里又给出了太多的背景戏和无关紧要的副线故事,导致单集体量太大,结构散乱又节奏紊乱。属于那种“哪哪都好,但就是拼不在一起”的水平。
每集一个独立故事,但因为主角都是罗曼诺夫后裔,之间有着遥远细微的联系。也因此导致故事质量参差不齐。哪个缺德的把译名从后裔改成家族了?(第一集的小女仆好像魏璎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