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暂且抛开不说,本来女主其实有很多的时间想对策做一些事情,可是她并没有好好利用,在逃跑的时候哭喊,在机会出现的时候说一些没用的话,这着实有为了追求文艺而过分刻意之嫌。
最大的刻意,在于女主向男人求助时男主的恰巧出现。女学生将夹在书里的照片掉在地上,这是本片最大的刻意之处。但不得不说,如果她不把照片掉出来,就没有最后很棒令人恐惧的高潮。但本片所有的恰巧未免让人觉得太过刻意,并没有让人觉得女主最后逃出来有什么难的。(其实还想说,觉得不对劲为什么不报警,而是选择自己去呢?)
但还是要说,电影结局是真的不错,女主没有报警,而是把男主锁进了平日囚禁自己的房子,这个设计还是很棒的。其实我觉得最后女主叫完安迪要锁门的时候,男主如果没有在那里站着等待的话是可以和女主抗衡的,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不过那样仿佛就变成了一部纯粹的惊悚片了哈哈,大概是为了文艺效果所以男主只是叫她开门??女主锁上门,让男主去体会被囚禁的崩溃,这个结局是电影最大的亮点了。
女学生如果不把照片掉地上,该片勉强能上6.3,照片掉地,编剧智商和女主智商也就万劫不复了……既然字数不够发布,就再凑几个:没有超级强烈的求生欲望,一直在浪费独处空间和分析研究逃生策略的时间,原来柏林综合症就是在斯德哥尔摩症候的基础上,让人格变得更加愚蠢和极不稳定。整体再压缩半个小时,人设再稍微明晰固定,一切将不至于如此尴尬。浪费我泰丽莎帕尔默如此美颜和美……
早些年,在看到实物之前,曾经对「部队火锅」怀有过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个半吊子军迷加上美食爱好者,具有这样一种名称的食物无疑是非常引人的。因此,即便对韩国料理嗤之以鼻,也不能阻挡「部队火锅」的诱惑。然而,等到一锅劳什子的玩意儿放到我的面前时,之前所有美好的向往登时烟消云散,心中一万只草泥马轰然而过。
看凯特·休特兰这部新片,确实令人想起一堆“囚禁”题材的影片。《黑暗面》大玩的脑洞;《爱丽丝的失踪》对囚禁本身非常不错的逻辑表现;《分裂》中类型套路的主线;《房间》中极端环境中现实情感的描写......
不过我觉得本片纯粹就是一部爱情片,形式上更接近于奥利维耶·阿萨亚斯近作《私人采购员》,连女主演泰莉莎·帕尔墨 Teresa Palmer都与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外形气质有相似之处。
影片将两性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嫉妒与反复都用一种略极端形式展现,不然你是解释不了女主人公种种动机,而对导演比较熟悉的人是不会认为休特兰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那只有一种解释,囚禁本身以及恐怖片的音效都是障眼法。
最近看的两部电影都让我联想到了一个词-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柏林综合症里的女孩遇人不淑,单纯的她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进坏人的圈套,在被完全控制以前都是有挣脱和拒绝的机会,一旦关上了门,系上了手铐,再想要逃脱就希望渺茫。
这部电影带给了我心里的影响,它让我感同深受,没有特意夸大,非常朴实自然,作为一个坏人的角色也不嚣张或故意露出丑恶嘴脸,因为他就是一个看起来跟普通人没有差别的心理变态的囚禁狂,他表现的很冷静,即使在女主一遍遍想逃离禁锢,甚至差点暴露他,他都没有表现的气急败坏,因为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叫。他的凶狠从不显露,但十分可怕。
观看过程中不止一遍的为女主的智商捉急,特别是她已经被囚禁了,还不知道是多大的危险、多残酷的折磨在等着她,依然以为男主在开玩笑,或者觉得这是他爱他的表现。直到她用留下的钥匙打不开门、她砸毁玻璃发现有一道加固玻璃,望向厚重的铁门才意识到了危险的来临。这天晚上她趁他回家开门之际想透过缝隙溜出去,结果被拦下,我感到了深深的绝望,在一切还没有开诚布公以前,两人是客客气气的,在女主如梦初醒后,呵呵,不好意思,你猜对了,我就是要禁锢你,没有商量的余地。从此刻开始,两人的关系已经不再平等,她不再是一个拥有自由之身,拥有摄影见解的被他欣赏独立女性了,她失去了最后的自尊,她就是像一个宠物被圈养,管理好你的情绪,对面的人已经不是昔日的爱人,他是可以对你殷气颐指的主人,我感到了被压迫的憋屈,好像自己的生活和命都掌握在他的手上,如果想过的好一点,都不敢朝他发泄自己的情绪。
有好几次,女主在要逃跑的过程中都给他捅了篓子,令我惊讶他居然没有暴跳如雷或拳脚相加,但我还是为女主捏把汗,因为作为一个别人案板上的鱼肉,现在非常被动,只能寄希望于他没有那么快厌烦我,因为一旦他发现她没有激起他欲望的吸引力的时候,她就会被处理掉。所以居住在这样的小屋看似简单与世隔绝,不用为生活操劳,但是一旦没有了危机意识,很快就会失去光彩,默默的死去,所以不抗争是没有出路的,女主才会想尽一切办法逃生。不扒层皮是无法获得重生。
果然男主动了杀心,停了水电,女主会被活活饿死,比起这些,所有痛苦的逃生经历都不足以相比。最后女主重获自由,坐在车上,享受着阳光,微风。自由的感觉真好。我心底升出对现在生活的感激之情,失而复得的更加珍贵。
Teresa Palmer这么美,要是我也会舍不得她走而想尽各种办法的。。
二小时里有情节有情绪,写得也比较合情合理,表现时间流转用是文艺片风格。东柏林的大院结构跟以前东欧电影里看到的公寓楼蛮像的,比独门独院还管用。 ps女主好臀。
女主因为形单影只的停留 被男主视为下一个囚禁目标她从天真 变得疯狂 又回归理智结尾处的反转 看的人心情紧张在一个幽禁自己的房间度过了三个季节 仿佛隔绝了世界那么久被救出来后 一切都显得那么亲切即便是触摸流动的空气 周遭吵闹的声响 注视着街上并无不同的景物 都值得感谢
女主进屋说这里好安静的时候我就觉得很不对劲了!!!穿过两个单元门才来到楼里,前后两栋楼就他一个住户,不是变态是什么啊,女主真是被男主的颜值糊了眼,妈的
文艺惊悚片,节奏慢,故事推进暧昧,密室囚禁之恋,缺铺垫,过程乏味无比,男女主角几场大尺度的亲密戏份是看点,电影的文本构想,分支线索都成了空壳摆设,没有发挥其该有的组合效应,剧本不够严谨,逻辑关系抛到外太空,智商智力可忽略不计,这种题材没有故事就别去触碰,电影仅仅是个沉闷的周旋游戏
影片啊,太压抑
密室禁闭题材,没玩出什么花样,bug太多,结尾仓促~
气氛营造和演员演出都很不错,但是感觉片子太长了点。女主角的无法逃脱的种种细节无需苛求,但是心理历程的交代不是很清晰,其实在整个过程中,出了什么事情男主角常常反过来怪罪女主角,女主角无力回击,反而产生负疚感,这一点很值得挖掘,我猜也是Berlin Syndrome想表达的意思,但是展示得不够透彻。
导演有点小野心,想在类型片上做点图破。但有两点,节奏上处理得不好,张力持续了20分钟后面照着文艺片的节奏在拍;故事支撑不下来节奏和片长,情感也处理得很模糊。
情节好:Terasa掉入MaxRiemelt(aka Wolfgang aka KayEngel)的“美色陷阱”,一场近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柏林综合症也发生了。(特别能代入--我就是会沉迷Max美色落入歧途的人【。)气氛塑造、摄影和声效都好,但光顾着吓和展示幽闭感了,没留下任何值得记忆的东西。
三星半,入题太慢,进入中部禁室培欲部分比较有戏剧性。女主太像暮光女,都是老衲不喜欢的长相,男主对情绪的把握不错,温柔细腻和皮下禽兽的两种状态切换自如,男女主之间的关系推进也是诸般复杂,从暧昧逐渐深入,到斯德哥尔摩情结等等,直到残忍撕下温情面纱后丑陋的一幕幕,很有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没事别一个人瞎跑
最早以为是惊悚,看了短评以为是爱情,结果……_(:з」∠)_音乐还是不错的,Teresa这么美的姑娘怎么一直半红不紫的,心疼。教皇说男主这么帅怎么会要用幽闭啊哈哈哈!
1,不要跟不熟的人去僻静的地方。2,没有把握逃跑之前先稳住坏蛋。3,遇到有人求助先报警,不要独自拿个手电筒就去了。女主有点像暮光女。我觉得还可以啊,为什么评分这么低,4星以拉分~
因为去年去过柏林,因为自己也是一个人在异国乱走,因为也是到处被男人搭讪。。。看了十分后怕。。。这个故事讲了被拖回陌生人家睡觉后发现被密室囚禁的恐怖故事,也许本身不算那么惊悚,不过柏林+单身女游客+被勾搭的代入感吓死了我。。。
为马儿打卡,我不管,马儿演的都好看😊马儿好变态惹快来囚禁我吧嘻嘻
竟然....竟然是谈恋爱???
前半比较引人入胜,尤其男主很有魅力。后半便俗套了。
要是女主是个美国妞儿,不仅早逃出来,还很有可能反杀(。•ˇ‸ˇ•。)
转角遇到人贩子的可能性更大,遇到爱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