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粤语

香港剧香港2012

主演:陈豪张可颐黄德斌岳华雪妮陈山聪高海宁陈茵媺张翼罗兰张国强钟绍图萧正楠何芷姗袁伟豪龚嘉欣徐荣沈可欣杨证桦赵永洪余子明梁嘉琪邓永健麦子乐梁珈咏李海生

导演:李添胜

剧照

天梯粤语 剧照 NO.1 天梯粤语 剧照 NO.2 天梯粤语 剧照 NO.3 天梯粤语 剧照 NO.4 天梯粤语 剧照 NO.5 天梯粤语 剧照 NO.6 天梯粤语 剧照 NO.13 天梯粤语 剧照 NO.14 天梯粤语 剧照 NO.15 天梯粤语 剧照 NO.16 天梯粤语 剧照 NO.17 天梯粤语 剧照 NO.18 天梯粤语 剧照 NO.19 天梯粤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5

详细剧情

  深山中,年迈的老夫妻苗天(陈豪饰)与长他八岁的妻子顾新月(张可颐饰)隐居于此。为了方便妻子上下山,苗天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条长达六千级的天梯,名为“爱情天梯”。几十年前,广东二牛村。药农苗天年少时初见正要出嫁的新娘新月便一见钟情,毕生难忘。二十年后,已为贺世章(张国强饰)妻子的新月与苗天重逢。然而世章与侍婢田爱娣(陈茵媺饰)有染,新月忍辱负重,直至世章病逝。接手管理药行的新月在家族的操控下心力交瘁,此时苗天挺身而出,全力帮助新月度过难关。苗天埋藏心底多年的真情打动了新月,新月终于决定与苗天搬到深山隐居。  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推出的25集民初电视剧《天梯》根据重庆江津区中山古镇高滩村一对男女“爱情天梯”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监制李添胜,由张可颐、陈豪、黄德斌及陈茵媺领衔主演。本剧集为2012年无线电视推介的六部重头剧之一,也将会是张可颐在无线的告别作。

长篇影评

1 ) #伦敦电影节#《天梯》——蔡国强与他的爆破艺术



伦敦电影节的处境很尴尬。伦敦作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城市之一(基本可以与巴黎还有纽约组成艺术铁三角),伦敦时装周的影响力比电影节大得多。电影节的风头完全被同时期的时装周盖在下方。同类型之间比较的话,风头也完全被同时期的纽约电影节甚至釜山电影节遮盖。尴尬的处境掩盖不了历史,对影迷来说也盖不了好片子,最多就是票丑一点,首映与艺术家看到的少一点罢了。

对于学生党影迷,处境一样尴尬。只能周末找较为便宜的场次去,《海边的曼彻斯特》虽然好评如潮,但30镑大概够看其他三场电影,够我两周生活费,不如改换其他片。最终选定《天梯》与《西葫芦的生活》,前者大量中文,后者语言法文但有英文字幕,比英文听力好理解多了。

凯文麦克唐纳早有耳闻,他的《浮生一日》也算是我最爱的纪录片之一,果然《天梯》拍出来成品很像样,非常流畅,早年经历与采访加上爆破表演三者结合得毫不生硬。


蔡国强也早有耳闻,听说是“中国的爆破大师”,算是中国的先锋行为艺术家。本科毕业论文中还写到过他曾经的作品,在巴黎完成的“ONE NIGHT STAND”。他从世界各地征募而来的50对情侣,在塞纳河的一艘观光船上做爱。蔡国强送给每对情侣一只灯笼,通过按钮控制灯笼明灭,观众便可知帐中进展。这个作品当时在国内的反响大多是难以接受,毕竟中国观众看行为艺术已经习惯于将道德嵌入艺术的框架里面去评判去分析。但问题在于,体会作品,个人的解读与参与很重要,若是批判者当时也在巴黎感受这一场表演,兴许也会深受感触。在个人的解读与参与中,道德观是要同艺术隔离开的。

看完《天梯》,对蔡国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幼年在中国沿海渔村的经历,他童年对文化大革命与MAO的记忆,长大后学习绘画对美术史的理解,成长过程中到日本与美国生活的经验,都属于构成这个“他”的部分,也属于构成他的作品的部分。就像蔡国强在最后Q&A对外国人的问题“你认为早年在中国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中说的那样,要说确切的影响真的很难讲,而且要讲的话其实会非常刻意,但这些经历都是组成他的一部分啊,都说不出孰轻孰重,也没有好坏之分,所有经历都无法同他分割开。
有幸见到蔡老师本人以及邓文迪。


所以电影后和朋友讨论那段文革的影像,影片中明确地将文革同蔡国强的爆破艺术联系了起来,都是关于“DESTRUCTION AND CREATION”,都是关于“摧毁与再造”,很可以被理解。但是这到底是不是一种刻意的过度解读,这是仁者见仁的问题。电影的解读也只能算是一种理解,蔡国强的作品本身才是最客观的。

蔡国强的性格也算是我很欣赏的艺术家性格类型,不装不高调不高冷,底子非常厉害但对过往与作品没有任何自夸,对于别人的要求与问题永远微笑着思考然后理性作答,包括对作品的准备与实施,态度也是非常理性的。

艺术家没有必要都是长发络腮胡,没有必要经常把住所与自己搞得乱糟糟,也没有必要永远固执一方很浮躁地不接受建议觉得自己最棒。蔡国强的理性思维自然帮助了他自身的思考成长,也帮助了作品的成功实施与传播。作为当代艺术家,作品大而震撼并有创造力影响力,不说主观的内容理解,蔡国强已经很成功了。而《天梯》作为纪录片来说,除了经历与作品的主观联系,其他部分都非常理性客观,算是凯文又一次成功的纪录片。

2 ) 天梯 蔡国强的艺术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借2015年完成的作品“天梯”为切入,讲了蔡的家庭生活、成长、艺术历程和背后的创作幕后,原来是有奥斯卡获奖的记录片名导和《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创作人加持,全片紧凑有如不断绽放的火花。蔡式语言,也是听得让人感受到艺术家语言的乐趣。为了百岁奶奶完成的回家之作,更是让本片亲情切切,感人动心。

3 ) “当你去投入世界的怀抱,其实是一种回归”

那时候,天天远行宇宙,想着和外星人对话是什么‘语言’?……跟外星人都能沟通了,自然就能对话人类自己……一路乘着故乡的风筝、驾游人类童年的宇宙船浪漫天涯……初心、本心,那些格局和无畏,作为宇宙中的人,艺术家和作品的本真,和与另一个无见世界的同在……还能拥抱得住吗?
蔡国强 《阅读笔记的笔记》
总在想婧刚来浙那会儿在西溪主持观影,这课放片子会不会是一种遗存

从第一次知道蔡的作品到现在已经有五六年了,晚上和一百多人在窄窄的教室里看到《九级浪》的三幕焰火仍会不自觉地掉眼泪。个人对片子的观感其实普普,但它毕竟还是拍到了令人动容的片段,蔡在与女儿谈起父亲给后辈留下许多书时的哽咽,还有《天梯》终燃尽消散后他的妻子面对遥遥海面泪流不止,他笑着走过来陪着她,拍了拍她的后背,再和她一同往天际望去。私心觉得影像相比之下是最无法承载蔡作品重量的一种载体,现场观看自不必说,烟火表演本身的意义之一即是无数人共同参与一场宏大的“阅后即焚”,并在各自的记忆里留下不甚相同却灿烂各异的一帧——在短暂一瞬间有着这样多灿烂的时刻。去年在MAP看《远行与归来》,无论是策展抑或导览都可以说几乎二度创造了蔡作品的意涵,火药燃烧后除了逝去还能剩下什么?混乱、失控、弥散的余烬,复调般地对“瞬间”的艺术开展了一段崭新的叙事,蔡说,“到底这个光影是真实,还是光影后的时空才是真实?”展览竟然能重构一件艺术品,还原出蔡国强在“走艺术之旅”时的不安,观展人于走动间沉浸式地旁观了他盛大的创作生命,仿佛一条河流源源不断地流动、碰撞、徘徊,于是晚上方觉影像原来也是扁平的、无力的。


影片中其实也提到,“When you haven’t gone very far, it’s easy for you to pick one step, you’ve been to a place where you’ve never been before. But if you’ve gone as far as him, it’s harder to take one more step out.” 且不论作品是否在创作完成那刻就不再为创作者所拥有,“创作的自由”这件事也必然随着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扩大慢慢脱离创作者本身,但当代生活中艺术家又如何逐渐丧失了对自己作品的话语权?阶级固化发生在世界范围内各色的社会图式之中,资本捆绑话语早已不是新鲜事。这样的境况随传播媒介的迅速更迭而不断加剧,成为无论哪个产业都需正视的结构性困境,遑论仰仗资本过活的当代艺术。与此同时,文化工业的供需错配广泛存在——平台层出使个体表达的地位不断被抬高,作为主角的人出于对“自身主体性”的捍卫,主观上不会允许艺术有喧宾夺主的可能;即使个体表达拥有了此前无可比拟的平等性,反观每个个体的发展,却是滞后、蹩脚的。

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很难甘于制造贴合市场需求的残缺作品。之所以说残缺,是这种作品势必要抽掉脊梁骨般的主体性以配适其次要位置。而艺术本应能够脱胎于创作者成为独立的作品,饱含内容,并拥有传达的力量,其存在即讲述。但,艺术从来就是高成本高耗能活动,如果缺乏必要的转换机制,形成并保障某种良性互动,即对作品的感受、使用、延伸与社会交往和资本积累间的互动,基本没有前途,所以艺术家、某某家的形象很可能比作品更有价值。人们往往以为艺术是一种不需要言语交流的表达方式——实际上当代艺术不是这样。艺术家人鱼公主一样以作品获得双脚走入公众视野,代价却是被剥夺了话语权。言语早就作为发声论证被评论家群众瓜分。


蔡国强在《远行》展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是,“他有自己的骄傲,但自己还在等待,这是为什么?”他的创作之所以如此触动我,在于他通过火药这种毁灭性的事物表达,但恰恰是这种表达里,那种原始而纯粹的,或许能被称作“生存意志”的事物得以被安放。这样直觉式的、即兴般的艺术创作中,生长出种种希望、自由、解放、治愈的力量,它似乎就是让我们去相信失控,去捕捉灵性的东西,从而能与本真相连。我想,人类创造了艺术,同时创造了美,艺术之所以存在,正因为艺术的美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自我感动,它明明不与万物共通,但却是人类独有的,向这个世界表达我们这个物种“爱”的方式。或是呐喊,或是愤怒,或是哭泣大笑,这些在生活中叫做日常的行为,当它成为艺术的瞬间,人类的条件反射就不再是对应的吃惊,暴力,或者悲哀欢乐。当它以一种艺术的表达出现时,便成为了一种我们生而为人孤独与渴望的外化。艺术的意义,就是人类终其一生追寻的——在孤独里寻找表达,在表达里寻找共鸣,在艺术短暂的共鸣和高潮里,得到生而为人的,短暂的安全感。艺术不是堆砌与夸饰,或误以为某个词是天生具有“诗意”而其他词只是尘土。当下愈多人认为理性的计算能够产生出一切当代艺术商业体系里需要的配菜,但最纯正的艺术家出于赤诚的审美之心,滔滔吾往、勇毅进行艺术实验,渐渐被声名漩涡的目的论所裹挟,这着实是悲哀的。


他在外远行了数十年,最终回到家乡,二十年前的执念得以圆满。福建沿海人骨子里对“看不见的世界”的“信”,带着他去与未知相遇、与宇宙对话。然而他说,“当你去投入世界的怀抱,其实是一种回归”,若是这样看,远行与归来,大概是一个意思。

4 ) 从烧书到点亮天梯

1

天堂近在咫尺。

蔡国强最享受的是遭遇困难,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越兴奋。

制造天梯,要达到天国的理想,他从1994年在英国的巴斯,因为气候恶劣而取消。2001年在上海第二次尝试,因为911取消。2012年在洛杉矶第三次尝试,因为野火风险而撤销许可。

他说他感到自己不可能去宇宙,挺伤心的,但艺术就是他通向宇宙的通道。

他的装置作品,凸显了对环境的关心,包括他的全是动物的九级浪,包括水墨,关心水污染的问题。

九级浪在上海,2014年的精彩绽放,一层又一层。

他的家乡在泉州,他谈到了宋代的历史。谈到他的父亲,在书店里花完了所有的钱,他说我虽然不养家,但是给你们就是永远的精神财富。

但是到了文“革的时候,他们必须烧书,特别是在晚上

,然后立即就来了,柏林爆破·印象之二,2006年在柏林,就像在家里面烧书一样的感受。

他开始爆破画面,他的天梯研究,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吃的爆米花。

他在日本的艺术更加纯粹,因为他想摆脱东方和西方的这种界限,他说就像一个桌上摆着中餐和西餐一样,他想把那个桌布给抽掉,所以他那时候对宇宙也有了探索,包括他去访问了霍金

,那么这个天梯的想象的原点是奶奶家的小渔村,在2001年他去访问过那里,他要寻找那种神奇感,

却被现代的开发所取缔了,

看到了蔡国强的父亲。现在已经在病床上了,在弥留之际,然后他又去看他一百岁的奶奶,也已经不能思考了。

2003年中央公园的爆破计划。

内嵌的电脑芯片能控制时间,设计如果再天衣无缝的话,就能创造精彩的大型抽象影像。

2002年,纽约的,瞬间的彩虹。

2013年在巴黎的一夜情

,很多策展人认为他是顶级的艺术家,,可以和达米恩赫斯特,村上隆,奥拉佛艾里亚森。

然后就是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虽然遭遇了很多国际上的质疑,但是,他还是在2014年再次和中国政府做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 的开幕式

,他说赫斯特不是也给英国政府做奥运会开幕式吗?

他说不再依靠人山人海,敲锣打鼓,他要开一个玩笑,讲一个故事,帮助中国形象,感觉更开放。

被阉割也没办法。张艺谋的访谈。

和业余的泥塑艺术家合作,他喜欢他们那种原始的朴实和冲动,因为现在世界太商业了,然后采访刘小东说,这个名气越大,越会陷入非常非常危险的境地。

他老婆红红说这个事情很烧钱的,而且烧了钱还不能让别人来看,不允许记者来报导,不允许人山人海,才会想说,在这个天下哪能让你干这样的事情呢,要不然我们就撤走,然后他开始烧香祈祷

,但是他这一场演出是为奶奶看的。然后这一天到了2015年,6月15日,早上5点…⋯

21年,在世界走了一圈没办成,回家把这个天梯送到了天堂里。

It is the most distant course that comes nearest to thyself.

The traveller has to knock at every alien door to come to his own.

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反身回到你自己。

旅人敲遍了陌生人的门,但最后一扇是自己的家门。(泰戈尔【Gitanjali】12)鹤隐译句

2

他的魄力就是破力,

烟花就是破与立,

在便宜旅店里把一个一个烂电影,连接成艺术的土地。

化腐朽为神奇,满是灿烂与耀眼。

带来的黑烟如同阿里阿德涅,希腊式的巨大悲剧,浓厚与无根,弥漫式浸透

慰藉在哪里?

最后要解决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

需要破与立。其实与材料关系不大。

ELYSIUM is as far as to

The very nearest room

诗与远方,就在脚下一米见方。(【Dickinson】政㵆译狄金森句)

5 ) 全世界最会“玩火”的中国男人,连奥斯卡导演都来为他拍电影

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研究火药。 不过那时研究火药的目的,是为了制作长生不老药。 古人发现这种“药”会爆炸燃烧,于是就将它名为“火药”。 后来,人们又将这一发现应用在娱乐上,并给予了它一个很美的名字:“烟花”

烟花,永远是最吸引人的表演之一。 黑夜中簇然炸开绚烂无比,又转瞬即逝。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烟火,至今仍令很多人记忆犹新。

29 个巨大的焰火脚印从 15 公里外,准确无误地以每隔 2 秒一步的速度,沿着北京中轴线走向鸟巢。 这一幕,在今天看来依然震撼、绚丽。

人们没想到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竟然可以如此美丽震撼人心。 这样的设计,无论形式和意义都令人折服。 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位艺术家的努力——

蔡国强

当谈到奥运会开幕式那次设计时,蔡国强说道,希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能更艺术化,也希望这个东西能做好,帮助国家和民族。

去年的国庆70周年庆典,蔡国强的烟火表演再次震撼了世人。 他用70根光柱,将人们的目光集中到天安门。 现场烟花拼出“人民万岁”、“70”字样的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北京奥运会焰火总设计师的蔡国强,在国内鲜为人知。 说起他的名字,大概的印象也只有“那个在北京奥运会上放烟花的人”。 实际上,这位中国艺术家早就蜚声海外,作品被世界上大多数美术机构收藏。 可谓栖身世界顶级艺术家之列。 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创作,那就是“震撼”。 而火药爆炸的火焰,是他最钟爱的表现形式。“我的作品有时就像罂粟花。它具有近乎浪漫的一面,但同时也代表着毒药。”

除了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大脚印,蔡国强还有一件引人瞩目的烟火作品。 2015 年 6 月 16 日凌晨,福建泉州。 安静的渔村小岛升起了一座 500 米高、25 吨重的燃烧的“天梯”,直入云霄。 绚烂的烟火沿着“天梯”,嘶吼着攀升,直奔宇宙,其视觉效果只能用“魔法”来形容。 而这是蔡国强送给奶奶的百岁生日礼物,这个作品名叫《天梯》。 此次爆破的视频一发布在网络上,全球点击率超过1.5亿次。

当我们形容一件事难度大时,总爱说“比登天还难”。 而《天梯》的这次登天,也历经了无数考验。 这是蔡国强少年时代仰望星空的梦想,二十多年来在世界不同地方屡试屡败,却从未放弃。《天梯:蔡国强的艺术》记录了“天梯”的诞生过程。

本片由奥斯卡金奖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耗时两年拍摄,讲述蔡国强 80 年代从泉州出发,30 年来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间成长,并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享誉全球的爆破艺术家的故事。 1957年,蔡国强出生在一个笃信风水的渔村——泉州。 风水在中国人的理解里,就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这个城市特别信风水,信看不见的力量,我从这里出生,所以从小我的艺术里面,都在寻找看不见的力量。”

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过遨游太空的梦想。 对于蔡国强来说,艺术就是他连接太空的桥梁。“小时候在家乡,人家告诉我500米高就可以摸到云彩和星星。” 这个触摸云彩星星的梦想,一直埋在他心中。 500米,正是《天梯》的高度。

其实《天梯》成功之前,蔡国强就在世界不同地区尝试过多次,均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是1994年在英格兰,但因恶劣天气而失败。

第二次是2001年在上海,因911事件带来的影响而取消。

第三次是2012年在洛杉矶,由于火灾隐患,烟火许可证被吊销……

蔡国强渐渐明白,对于大型爆破艺术来说,“悄悄干更容易成”。 仅 400 人的故乡惠屿岛,无疑成了最佳选择。 于是天梯兜兜转转之后,最终回到了故乡。 “我感到(惠屿岛)海湾的气脉很好,有种「神奇感」”, 蔡国强说。 他的作品展现的场合都须有此条件,“当一个艺术家能跟一个场所的能量连系一起时,作品才能被带动出通灵的瞬间。” 蔡国强直觉地意识到:“在这儿,能做成《天梯》。”

而《天梯》这个作品,背后更深的意义,其实是送给奶奶的一件礼物。在蔡国强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常常说,他将来一定是了不得的艺术家。 蔡国强内心也像个小男孩般想要证明这一点,为他最爱的奶奶。

天梯不仅实施难度高,还是个烧钱项目。 从热气球到500米长的烟火天梯,费用高昂。 然而,蔡国强还坚持要秘密实施。 事先不宣传,不让民众来看,摈弃一切商业可能。

2015年6月15日,清晨4点59分。 蔡国强和泉州惠屿岛的 400 位村民,仰望着海湾天空。 一颗装载了6200立方米氦气的白色气球,屏息以待。 可惜奶奶因为病重,无法来到现场观看。 蔡国强用手机现场直播给奶奶看:“强要做个作品给你看啊,准备开始了喔!”

随着倒计时数到1,蔡国强深吸一口气,用打火机点燃了天梯。 第一排的火药迅速燃起,一阶一阶,喷耀出的金色火花向天空攀升。

看着天梯的成功,已经年过半百的蔡国强在奶奶面前,就像是一个渴望得到褒奖的孩子——“阿嬷,你的孙子很棒喔!”

蔡国强终于实现了他做了21年的梦。 “我感到这不是我的(作品),是跟神的合作…… 他形容创作时的自己:“就是一个小男孩,做着自己爱的事”。 30 天后,奶奶去世了。

我的奶奶去世一年后,父亲也去世了。 我小时候常坐在他的膝盖上,看他画那些山水。 他把故乡画在火柴盒上,那些火柴盒给了我很多体会,也是它带着我走向艺术世界,站在世界舞台上。

《天梯》于他,是一条承载着对祖母和家乡爱意的时空隧道,连接着地球和宇宙。

小时候感觉奶奶一直不会死,但去年元旦庆祝她百岁生日时,我感到她真的是老了…… 我在很多地方做大型作品,但奶奶从没看过,我感觉到要做给她,要快。

除了烟火艺术,蔡国强的其他作品也十分精彩。他喜欢用仿真动物,去营造一些壮观而奇特的画面。2014年,蔡国强的作品《九级浪》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展览。 一艘来自蔡国强家乡泉州的破旧渔船,装载着99只仿真动物沿着黄浦江漂流,在2014年7月抵达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外的码头。 这些姿态奄奄一息的动物,令人想起了诺亚方舟。

2006年在柏林展出的作品《撞墙》,由99只真实大小的仿制狼,向障碍物玻璃墙猛冲,然后碰壁。 这个作品是有关柏林墙的历史背景创作的,群狼义无反顾地不断排着队冲击那堵玻璃墙,摔下跌倒却仍旧循环往复。 玻璃墙的高度,和当时柏林墙的高度一样高。 一方面象征了那段历史,柏林墙易倒但是无形的人与人之间,文化之间的隔阂却难以消除。

而在作品《传承》中,99只来自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仿真),聚集在一片白色沙滩环绕的湖泊边饮水。 据说,源自他在参观过史翠伯克岛(Stradbroke Island,布里斯班沿海的沙岛)后得来的灵感。

从这些动物题材中可以看出,蔡国强是个十分注重环境和动物保护的人。 他也用环保材料,制成即便白天燃放也毫不逊色于夜晚的炫丽烟火。 2014年8月,蔡国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外黄浦江面,完成其在国内的首件“白天焰火”作品。 彩色焰火在空中爆破炸开的那一刻,只能用壮观唯美来形容。

用这种方法,蔡国强还创作过史诗般的作品《City of Flowers in the Sky》,在佛罗伦萨制造壮观绝美的白日烟花。

在蔡国强之前,火药是婚丧嫁娶时的烟花爆竹,是杀伤性武器,他却想到用火药来创造艺术。 并且将这种源于中国的古老发明,以美的形式,绽放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天空。 在蔡国强看来,“做火药就像谈恋爱,又爱又怕,撒多了一片漆黑,撒少了点不着,小里小气。”你越是想控制火药,往往越无从入手。 创作的结果永远难以预测,而这正是最有趣的部分。

在我眼里,火药的精髓包含宇宙的能量。 即我们和宇宙,都来自于混沌之初的爆炸。

*本文作者:RAMA

6 ) 差评

虽然纪录片看的不多,但是真心觉得这部拍的很差:
1)没有主旨,影像之间的联系很弱,感觉就是很少的素材东拼西凑攒成的;
2)似乎对中国和中国政府有很深的偏见或者恶意,尤其是对张艺谋、马文的采访以及蔡和政府官员关于apec的会议的那几段,非常有断章取义之嫌。我觉得蔡或许真的遭遇阻碍没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片子甚至没有交代这个想法是什么,观众甚至没有机会自己判断一下这个想法的好坏/可行性。另外,艺术家们在其他国家和政府合作的时候就没有一点妥协吗?蔡自己在谈论奥运会的时候也说到了这一点——似乎就因为是中国人所以妥协或者其他负面的东西就要被无限放大。
本来想通过这个片子进一步了解蔡国强,结果这个目的完全没能实现。差评。
P.S.《九级浪》这个作品真得很震撼!给我留下的印象比天梯还深刻。

7 ) 泉州·火药·神明

宛若外星语言的闽南话,以及影片最感人的艺术落叶归根,让我不能忽视泉州这个“天高皇帝远”的东南小城。

提及泉州时,影片着重突出其对风水的迷信。旁白中泉州双塔的“鲤鱼破网”,画面上频繁出现的寺庙、香火等宗教元素,似乎整个城市充满了唯心主义气息。寻找和印证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继而与之来往联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正是如此,世界天南海北的不同民族、文化却不约而同地发展出宗教。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体会到自身的局限与渺小,促使人类不得不寻找与叩问某种无限、强大的力量。这一浓厚的宗教氛围影响蔡国强老师对世界的看法,正如他在纪录片中提到:“我个人就是从这个地方出发,在这里长大,所以从小我的艺术里面都在寻找跟看不见的力量的关系”。《天梯》的灵感源于对宇宙的探索,他的作品实质上是对这种宗教追求的艺术化呈现

泉州小城中的家庭里,奶奶温柔开明,对长孙的艺术之路充满希望;父亲博采众长,腹有诗书,为长子带来数不胜数的精神食粮。古朴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让年轻的蔡国强对艺术有无限的畅想。

以上,是蔡国强老师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世界观。在这一世界观影响下,他选择“火药”作为自己的创作材料,有三个主要原因。

其一,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影片对泉州市井的描绘,离不开街边的烟花爆竹和寺庙的虔诚香火。可想而知,“火药”在蔡国强老师的生活中十分常见,甚至随手可得。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能发现一些世俗生活元素对蔡老师的影响,比如用香火点燃引线。在他眼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并不存在,仿佛艺术不是艺术,而是一种不寻常的生活,生活也可以看作一门独特的艺术。

其二,出于对宗教未知力量的追求。宗教形成的原因和目的,离不开对未知力量的探索。香客们来到寺庙,在雕像前与神明面对面,虔诚地祈祷。蔡国强老师的追求则更辽阔,他的征途是遥远的苍穹宇宙。火药的每一次爆破,对天空的每一次冲击,都是一次与神明的对话

其三,出于对本我的释放。蔡国强老师在纪录片中提到,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保守的人,绘画时一板一眼。然而,世俗间流传着一句话:“艺术家都是疯子。”性格孤僻的梵高喜欢画朝气蓬勃的向日葵,渴望被人欣赏。在纪录片中可看出,蔡老师骨子里透露着叛逆的气息,和年轻时的外在表现截然不同。或许,他在绘画时受到各种约束,于是一直在寻找一种材料,可以破坏禁锢本我的保守主义。于是,他想起了生活中的火药,充满活力和爆发力。

学术垃圾搬运完毕

感谢看到这里的您 (T▽T)

8 ) 升天的路 自家始

nyt报道截屏

8月中,纽约时报T-magazine的art专栏推出《An Architect and an Artist Walk Into a Barn》,其中挂出了一段1分半的视频,记录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在美国新泽西工作室的一天,短片结束时,蔡国强骑着他改造的三蹦子花车,扭着身体唱着歌,载着小女儿,“招摇过市”。

我对当代艺术有不可理喻的偏见,但很喜欢这部关于蔡国强的纪录片《天梯》,也是摇晃的、空间充盈的色彩,火药飞上天空,爆炸,开出好看的花。

原本被中国人寄予解决长生不老问题的火药,部分替代性地给死亡的节点和指向,作了酣畅淋漓的了结。

蔡国强上海个展,第一章《挽歌》截图,被炸开的烟雾遮住的160米高的上海气象景观塔,温度显示25摄氏度。25度是人间的温度,河上腾起的是末日图画。在爬升的路上沉思静默、百感交集、回光返照,最后烟消云散了。

天梯项目,蔡准备了很多年,最早从英国巴斯开始,再到洛杉矶、纽约、上海,计划一一落空,而且一落便是二十多年。

电影开头,蔡说:我知道我去不了外太空,摸不到星辰,觉得很难过。(大意)我在姥姥家的山坡上看过星空,是一样的感觉。

2015年6月15日04:50,泉州惠屿岛,秘密行动,一条500米高、5.5米宽的绳梯,被气球垂直拉升至夜空,点燃,蔡构想20多年的《天梯》成了。

升起天梯的岛叫惠屿岛,这是泉州出生的蔡的家乡。以任何可以言说的事物为标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可以找到更好的,唯独一种与我们出生的关联,故乡,是无法主动做出选择的。

蔡的爱人吴红虹哭了,在渔港的凌晨,又高兴又委屈。蔡的奶奶因为身体原因最终未能到海边,天梯成功后,蔡在视频对话中跟在家的奶奶说,看,看不好看?你的孙子厉害吧!

如此的话,我想蔡在任何其他场合也不会说了。

有一年假期陪妈妈回家看姥姥,在一条乡间公路的站点下车后,要经过一段大约两里地的爬坡路,才可以到达姥姥家的场院。那是夏日黄昏的林荫道,我问妈妈累不累,妈妈说,在回家的路上就觉得心安。

黎明的庆祝会上,蔡家乡的人对他说,在世界做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回来做成了。

蔡国强对彩色火药的探索,我觉得也他绘画探索的一部分。2016年,他没有再做新的大型现场,他说,他想重新梳理他的绘画阶段,解决当代绘画的困境。

转瞬即逝的常驻心中。摇摆犹疑的在故乡获得片刻的平衡。

原文参考

1.//www.nytimes.com/2017/08/18/t-magazine/cai-guo-qiang-house-frank-gehry.html

2.//www.nytimes.com/2016/10/14/movies/sky-ladder-the-art-of-cai-guo-qiang-review.html

短评

看得心情很复杂。不过很高兴看到这么好的纪录片。当代艺术可以是单纯的,可以是本源的,可以是踏实的。在新中国一个诚恳执着寡言有教养的艺术家要经历多少苦难才能走到这一步?可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2分钟前
  • Sally?imdb9?9
  • 力荐

一个情感的动机就是一场焰火的引信

5分钟前
  • blueshadow
  • 推荐

很幸运在机房看过原片,为了送审还翻译过字幕,来来回回看了十来遍,每一次都很佩服蔡国强的坚持,好的艺术家总要有种追求,如果再加上天赋,那当然是极好的

8分钟前
  • 归去何方
  • 力荐

拍纪录片是凯文·麦克唐纳的绝活了,他很擅长拍人物传记,这次拍的不仅仅是蔡国强,还有他为什么成为了今天的蔡国强。

1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未删版)蔡先生的疯狂和执着,沉重的人生经历和对自由的向往才是一生动力,蔡父W.G烧书对他影响终生。“在G.C.D的天下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可见天梯项目的出产,除了很烧钱,也是面临着种种政治风险。(未删版的)片中不可避讳的涉及中国政治体制和创作自由问题,蔡先生着实可敬。我一闽南人听到乡音真是倍感亲切。8.5

1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除却大艺术家的光环,纯粹的少年心智与梦想真美好。天梯项目终于实现后,妻子五味杂陈的泪水,给百岁奶奶直播的喜悦,还有回忆中从不给家用却留下珍贵藏书的父亲,四代同堂相依相守的片段最动容。值得玩味的一点是,身为中国艺术家只要与ZF合作,就免不了质疑与尴尬,是否也是被西方强加的“原罪”?

20分钟前
  • broken flower
  • 推荐

“抓住一种艺术,把它拥有成你自己的”在蔡国强的表现艺术中,灵魂可以得到慰藉。

2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又温习了一遍九级浪,花又开一次,又垂败一次,黄浦江特别温柔,魔都还是这么美。最喜欢蔡的作品是黑色爆破,沉默、疾速,像黑色的鹰忽然撑开翅膀,撞墙也好看,性子烈,然而表达方式是克制的。艺术家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保持融洽的状态特别好看,最后看到梯子冲向无垠天际,窝也不禁眼眶一热(。

25分钟前
  • 煮蓝
  • 力荐

Psycho Qiang

30分钟前
  • Yuruky
  • 推荐

蔡國強真的太強了!他的先鋒性 前瞻性 對藝術理解 以及他的藝術人格都在這部片裡得到了非常完整的展現 整個影片從拍攝 敘事 音樂 都太棒了!這也是我人生中最棒的觀影體驗 沒有任何人看手機 片尾兩次鼓掌!電影節以這部電影收尾 真是無憾!!!

31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最大的遗憾可能是没有对“天梯”(Sky Ladder)本身的艺术指涉(即为什么如此构思这件作品)进行表现——它包含着对中国哲学中“绝地天通”/“人副天数”这个主题的深刻思考,而不仅仅是一场抖机灵的焰火表演。当然这可能是西方观众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不能对拍摄者求全责备。

34分钟前
  • 甚小望远镜
  • 力荐

#LFF#kevin的纪录片一直很像样,虽然文革之类的部分有一些刻意,但可以理解。看了片子之后对蔡国强有了更深的认识,很欣赏这种更愿意just express myself by art的艺术家。不装不高调不高冷,很有底子很厉害。

38分钟前
  • SHINE
  • 推荐

Sky Ladder: The Art of Cai Guo-Qiang (2016) 連接著大地與天堂,他的火焰,一個做了21年的夢,最終還是回歸了少年時代的質樸與真摯。

40分钟前
  • springjournal
  • 力荐

爱我泉州。

4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看到天梯点燃着往虚无的天空爬,看哭了

50分钟前
  • 力荐

他在仰望自己的作品时,依然有孩童式的惊奇。

51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总有些可爱的煞笔在一些不知道的地方做些混蛋事!艺术就是让你动容的东西,拥有感情的艺术才是艺术,只是单纯的美感,像糖水片一样无聊!

55分钟前
  • 阿席达卡
  • 力荐

一个把天烧给奶奶看的人

58分钟前
  • 杜鹏
  • 推荐

这片排片极少,一大早去电影院看了,竟然也看哭了。触动我的泪点的是片中蔡国强2014年在上海搞的那个白日烟花表演视频,其中的“追忆”,似乎真的就是昔日亦真亦幻的回忆的高度抽象。这之后的“慰藉”也似乎真的有一种抚慰人心的魔力。全片看得感慨万千,想起了我自己太多太多错误的选择……

59分钟前
  • 丁小云
  • 力荐

以第四次天梯装置为契机,勾勒出蔡国强艺术生涯小传。如何在院线纪录片环境中不做出虚伪低劣的政治表达呢?《天梯》用一种微妙的蜻蜓点水化解了“龙标式尴尬”,冰山般地将艺术家与政府的纠葛,靠剪辑与零星言语欲说还休、点到为止地展现出来,并辅之以磅礴的煽情。结尾的庆祝与哭泣则将观众拉回现实。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