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爸, 我回来了
中午吃完饭的时候我说:爸, 把你的茶叶给我喝一点.
妈说: 你就去喝那个别人送来的啊.
爸说:那个是留着送人的,自己喝了多可惜.
我说:那好吧, 我不喝了
接着我进房间看了这部电影
-------------
如果说好的电影是能达到4到5星的话, 那4星和5星的差别就在于那一点点的共鸣.如果说共鸣是一种生活对另一种生活的作用力的话,那么这部片就像是镜子一样,真实, 确切, 不温不火, 毫不做作的看到我们和我们父母的相互影响历程. 套用<幼儿园>开头的话: 或许是我们的父亲, 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frank对小david说: 你以后要当的是画家,不是粉刷将. 我们的父亲,不会像frank那样拥有两双儿女.他们会将所有的期望寄托在我们身上.爸爸从小告诉我说: 你以后要做国家的栋梁.爸爸还告诉我:在哪里摔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frank记忆中david骑脚踏车的样子应该类似于我爸爸记忆中我乖乖上补习班的样子.想象不出他对我究竟有多大的希望,也想象不出那时候的他期待这时候的我是个什么样子. 而我知道的是现在的他和片中结尾frank一样终究意识到其实孩子开心才是最好.
亲情比友情和爱情更容易受到价值观的冲击. 不合拍的恋人甩了即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朋友不做也罢.但父母不可变, 矛盾也好,和谐也好,冲突,误解必然伴随妥协贯穿成长的过程. 慢慢发现父母是最亲的人, 却不是什么都能诉说的对象. 两地相隔,开头语都是: 你好吗? 结束语都是:我很好. 中间省略掉的"good news"也许就是实际生活的反方向吧. 从期望到现实, it's hard for both of us.
这部片也似乎就是frank这个独居老人从期望到现实的过程, 每个孩子都号称过的很好,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everybody's messed up. 老人的期望渐渐变成失望, 老戏骨深邃的演技透露的点点无奈和失落就像那被踩碎的药丸, 或是遗留在机场的行李箱. 庆幸的是最后对现实的接受换来的是皆大欢喜.
绝望主妇最近一集中gaby说:my kids are my calling card, they are what i have to show for myself. and whatever happens-if they succeed or they don't succeed, it's because of how i raise them. 父母也许并不了解他们对我们的影响也许比期望还要大. david的最后一幅画就是最好的证明.
---------
看完电影走出房间,发现爸爸不在家. 妈妈说: 你爸生自己的气,出去了, 说不该不让你喝茶的.
刚到家的时候我给爸打电话说: 爸, 我回来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给爸打电话说: 爸, 你回来吧.
2 ) 老头子的自我意识
原以为是家庭喜剧,进入主线后发现是寻亲公路片,看的时候想起杰克尼克尔森的《关于施密特》,也想起以前看过的篇《美国人羡慕中国人什么》提到的观点:“尽管美国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老年人在情感上与后代失去联系,感到孤独,享受不到天伦之乐。”
片中罗伯特德尼罗与子女的疏离也并非事出无因,他是典型的自我意识人设。主观地定位另子女在压力下造成双方交流裂缝,最后演化为断层。
有几组场景比较在印象中,虽都是细微事件,但也可以从另外一方面反映老头子性格处事上的自我意识:
1.老头在列车上让对座女性猜测自己的职业。在妇女无法做出正解从茫然到显出回避性表情的过程中,老头子始终处在闲情逸乐之中。他的反复提示没有产生交流中的愉悦,带来的却是对方尴尬中的无趣。
2.画家与粉刷工。不只一次出现的对白,老头子并不以儿子的兴趣为前提定位他们。虽然那段对话出现在孩子年幼无知时,但老头子对儿女形成的压力即使在儿女成人后也显而易见的呈现在荧幕中。
3.对流浪少年的施舍。本是善意的行为,但老头子一句话说教却使欲要离去的少年暴走。“你应该说声谢谢”,可惜他单方面没挑准时宜和对象,要知道叛逆年龄中无家可归的少年无论说不说谢谢都属于正常现象,若他即不敏感叛逆也勤于说谢谢也不至于夜不归宿中接受别人施舍。
对子女生活工作近况皆不了解、子女常年中亦无法对父亲坦诚,老头子的各种自我意识暴露或隐藏片子大基调中,虽然家庭关系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责任,但老头子却是片中整个家庭事件发生的根源。因此对片子只提到感动的部分是不够的,影片作为对现代美国家庭关系的励志,但另外的目的也希望观影者能从中得到自我反思。
3 ) 如果你也在累的时候,习惯说“我很好”
在电影中,揭开一句简单的“我很好”,背后是一大家子人各自生活的一地鸡毛。
年迈的弗兰克曾经是一位给电线裹保护层的工人。
妻子在八个月前去世后,他就一直独居。一天,弗兰克正兴冲冲地为周末的家庭聚会做准备,但儿女们纷纷电话留言说自己有事情不能回家了。巨大的失落使他更加深了对儿女们的想念。
弗兰克觉得,妻子在世时和孩子们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联系,孩子们什么话都会告诉她,现在情况却很不一样。
于是,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带着药踏上了看望儿女的旅程。
一路上,他骄傲地向遇到的每一个人介绍自己的四个孩子以及自己的工作,一个包电线工人教育出的儿女们这么优秀可爱。
弗兰克的第一站:纽约,大儿子大卫的家。
他在楼门口等了整整一个晚上,按门铃、打电话却始终都没有人接。
离开时,忽然在街道一家艺术画廊看到了大卫的画。
他想起了小时候和大卫的对话:
“我想成为一名油漆匠,做我喜欢的画。”
“不是油漆匠,油漆匠在墙上作画,狗在那墙上撒尿。你要成为一名艺术家。你会让我为你感到骄傲吗,儿子?”
“我会努力的,爸爸。”
直到隔天早上,大卫还是不见踪影。父亲从门缝里塞了一封信,告诉儿子他本来想制造个惊喜,但家里却没有人,稍后再电话联系。
于是弗兰克动身前往第二站,住在芝加哥的大女儿艾米一家。
与此同时,弗兰克并不知道,大儿子大卫在墨西哥出事被捕了,而儿女们打算先隐瞒弗兰克。
晚餐时,艾米的儿子与她的丈夫互动充满了敌意,夫妻二人也很尴尬。
弗兰克提出想在女儿家住一两天,但是被婉拒了,艾米说公司有大项目要忙,丈夫、孩子也都不在家,实在没有时间照顾父亲。
弗兰克只能无奈地答应了,并告诉大女儿自己接下来会去找二儿子罗伯特,特地嘱咐她不要通知他。
第三站,弗兰克来到了在丹佛工作的二儿子罗伯特的乐团。
但原以为是指挥家的儿子,却仅仅是个无足轻重的鼓手。
他觉得儿子一直很有天赋,打鼓有点可惜了。儿子坦白道,自己现在过得很好,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压力小,能旅行,从中赚钱,没有负担,偶尔也可以练习指挥……
当父亲提出想和儿子住两三天时,儿子却告诉他乐团当晚就要飞欧洲,下午就要收拾行李。
因为时差,手表没有及时调整时间,弗兰克错过了一小时前就已经开走的火车,只能到附近的旅馆留宿一晚。
经过地铁过道时,看到一个和儿子年纪差不多大的年轻人躺在地上瑟瑟发抖,他给了他钱去买食物。
年轻人不仅不感谢他,还想要抢走他的钱包。两人推搡的过程中,弗兰克的药瓶掉在了地上。
被激怒的年轻人为了报复,无视弗兰克苦苦的请求,直接一脚踩到药瓶上,使劲碾碎每一片药,转身就跑。
没有任何备用药的弗兰克只好把地上的粉末都收拾在衣兜里。 晚上,他从药渣里仔细挑出衣服纤维再喝掉,连手心的粉末都舔得干干净净。
第四站,弗兰克来到了生活在拉斯维加斯的小女儿家。小女儿似乎是最期待父亲出现的人。
她早早得知了父亲要来的消息,租了炫酷的加长跑车载他,还给他准备了大大的卧室。
当他们正要去八十层的旋转餐厅吃晚餐时,女邻居有事情要外出,拜托他们帮忙照顾孩子。
原本说好傍晚前接走孩子,结果因为事情耽搁,孩子不得不留下来过夜。
萝西在照看孩子的时候,弗兰克无意中听到了书房里答录机的留言,他发现女儿的大房子是为了迎接父亲,专门管朋友借来的。
弗兰克似乎意识到,他为女儿添了不少麻烦。
当晚,他们在家一起做了晚餐。萝西坦诚但婉转地对父亲解释了为什么一直以来儿女们不怎么联系他:
弗兰克望子成龙,总向孩子们夸夸其谈自己的付出和期望。而他们去世的妈妈却善于倾听和理解。
饭桌上,弗兰克说自己已经出来太长时间,药也不够了,所以明天就回去。
然而搭乘的飞机意外遇到雷暴天气,没有吃足量的药加上颠簸不已的飞行,导致弗兰克心脏病发作。
在昏迷时,弗兰克做了一个梦。他梦到孩子们都是小时候的模样,坐在一起,告诉父亲自己过的很好。
其实弗兰克在一路旅途中,其实就已经发现了儿女们口中的“我很好”是谎言,他只是看破不说破而已。
大女儿艾米的婚姻根本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幸福。弗兰克注意到艾米丈夫早晨上班穿着和昨天一样的衣服,他早已经不住在女儿的房子里,当天只是被叫回来演场戏给弗兰克看。而在火车站碰见的女儿的男同事,才是她现在的伴侣。女儿怕他身体不好,所以故意设置“偶遇”,让他们见一面。
丹佛市里面贴满了乐团的演出海报,演出地点分明都是当地,根本没有儿子口中所谓的欧洲巡演。
关系最好的小女儿萝西也有所隐瞒,“帮忙照看”的婴儿根本就是她自己的,而女邻居其实是她的爱人。
弗兰克想不通的是,明明孩子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情况和麻烦,为什么却都不告诉他呢?
在医院醒来后,他发现孩子们全都围在病床边,却还是没有儿子大卫的身影。
现在,他只想知道大卫发生了什么,不要再欺骗他。
孩子们告诉他,大卫在墨西哥因为吸食毒品过量已经去世了。
他不愿意相信。孩子们告诉他,一直以来,他都太过严格,他们害怕父亲失望,什么都不敢讲。尤其是儿子大卫,父亲对他的期待最高,他承担的压力最大。
晚上,病床上的弗兰克终于在梦里见到了还是小男孩的大卫。
在梦里的这一刻,他告诉大卫,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为你感到骄傲。
出院后,弗兰克正视自己和孩子们的沟通问题,意识到自己教育孩子时太过自我,终于与孩子们和解,也与自己和解。
来年的圣诞节,弗兰克又早早来到超市采购,而这一次,谁都没有爽约,一家人真正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过得不错。
弗兰克到了最后终于发现,孩子们不应该是为了满足自己期望而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
不想当艺术家去当个油漆匠也不错,婚姻也不一定非要那么美满,在乐队里当一个小鼓手也很好,喜欢同性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的选择。
弗兰克终于意识到了:“只要孩子们过得真正开心就好。”
我们因为独立生活,而不可避免的和父母产生了疏离。可能因为我们的爱之真切,却有着无可避免的代沟;也可能因为我们独自奋斗的压力下,逐渐对家人这类本应最坚挺的支持系统,关上了心门。
原来,和家人一起,共同面对困难或不太理想的处境,不必把“我一切都很好!”挂在嘴上。
4 ) 真实的电影。
12月在美国上档的一部电影。不是什么大制作,所以在之前并没有太大关注。无意中看到有dvd版下载,IMDB分也挺高,就下了。
看完之后很感动的一部电影。说起美国的家庭片,如《my sister' keeper》那种,人伦思考很强很催泪,终究你会觉得这样的事情离开你生活太远了。又如《阳光小美女》之类的,太积极太”阳光“了,虽然乐观,但总觉得像喝咖啡放太多糖,只有甜味了。而这一部,则相对真实很多。
老父亲有四个儿女,自从太太过世之后,这是他们第一次一起回家过周末。结果一个个打电话来放老爸飞机。于是老爸不顾自己多年职业病留下來的纤维肺的身体问题,不顾医生的劝告,决定去一探究竟。于是,这部老爷爷的美国公路片生成了。老父亲一路寻访,画家儿子不见了,成功广告人的女儿家庭破裂,以为是著名指挥家的儿子其实在乐团里是大鼓手,而小女儿,性向不明且未婚有个女儿。大家极力隐瞒假装没事,其实老父亲心里都门儿很清。最后事情终于在爸爸得了心脏病之后爆发,画家儿子因为服毒过度死去的真相终于揭开。大家达成了和解,其乐融融过xmas。
听上去很平淡的剧情。可是我却看得这么感动。和昨晚看《拆弹部队》的轻松自在不一样。这部电影,这些情绪,每个人都会遇见。无论是中国的家庭还是美国的家庭。我也会是习惯性的报喜不报忧。其实我的忧,爸妈或许都知道。有时候周末和老爸电话,看他小心翼翼的用各种技巧旁敲侧击我的工作我的生活,而我也机智的一次次把生活里的亮点展现出来。无论那天是不是不开心,工作是不是真的那么喜欢。因为我害怕父母心疼的说,不行咱就回来嘛,多养你几年又如何。那个是我的泪点。为人子女,也是希望他们能为你骄傲的。
说回电影,儿子david小时候说自己想成为油漆匠,爸爸说,不行,你要成为画家。做一样的事情,但油漆匠只画在狗狗撒尿的地方。我想,这样的引导是每个尽职的家长很自然的反应。号称教育专家的李开复也曾在节目中说起这样的引导理念。在电影中这倒成为孩子们埋怨父亲的借口了。这个我是不甚赞同的。
电影的配乐很好,真想把那几首歌找出来,可惜我对歌曲实在不熟,估计出原声的机率也不大。
电影细节处理很好。比如父亲可怜的没分清时区而错过班车(美国人太麻烦了,五个时区啊!),没有打任何一个子女的电话,却靠一个黑人陌生人来指路。比如他经过地下隧道,看流浪汉可怜,给他钱,那一句你的父母知道你在这么,很好的表现了他作为一个父亲的那种感觉,却会因为人家没说谢谢而训起人家来,也导致最后的被人抢钱,还被人踏破药瓶。老父亲把那瓶被踏碎的药再包起来,偷偷的服下的那幕,显得那么无助。很多很多的这样的细节。就这样感动着我。
overall,是部好电影,适合过年在家和爸妈一起看的电影。
5 ) Take care, just for me.
爸爸,你知道吗,看着电影里frank总是在想象中跟孩童时期的四个子女对话谈心的时候,我就明白你为什么会在每个深夜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房,看着我小时候的照片入睡。 我记得小时候,我就是静不下来的孩子,每个夜晚不能自己躺着入睡,只有你抱着我在卧室来回来去的小跑很久,才能入睡。妈妈说你腰病的原因除了长时间做手术劳累之外,这个或许也是其中之一。 你是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妈妈总是埋怨你不会说好听的哄她,可从小我就看见你总是把好吃的先往她的碗里夹。你从来也不告诉我每天中午下班后一回到家,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MSN,看看远在太平洋对岸,有14小时时差的小女儿在不在线。有时碰上作业的deadline或者考试,我会连着几天不上线,我就能想象到你看着我离线的灰色头像的失落。 你是农村长大孩子,你告诉我你从小的梦想是走出那个村子去外面看看。所以你想尽办法,努力学习。有次太好奇外面的世界,就躲在进村演戏的戏班道具箱里想跟着戏班走出去。爷爷没办法,到处打听,让你去镇上学了医,后来参军当军医,走出了那个小村。你也像frank对小儿子david期待一样期待我可以让我走出那个小小的城,能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步,千辛万苦送我出国念书。可我明白你对我的不舍和想念,不然你就不会每次在机场送我出关时背过身去偷偷抹掉眼泪。 Frank在子女回家聚会前,总是去超市精心挑选牛排红酒和烤肉机。我记得你在陪我逛街时候,看见一件昂贵的风衣,对我说:“以后我女婿来看我,我就来买这件,穿着精神。”又或者你总会说,你收藏了好多好酒,等我领男朋友回家和出嫁那天拿出来喝。走在路上,看见谁家的可爱的宝宝,你也总会像妈妈感叹道,咱老两口什么时候才能抱着咱家晓儿的孩子出来遛弯啊。 爸爸你知道我有多爱你,尽管我的脾气上来会跟你闹别扭。暑假在家时,有时深夜醒来,我会特意走到你的书房门口,看看你,听见你熟睡的打鼾声,你知道我会觉得多幸福吗。有时看见视频里你疲劳的表情,我也总会责怪自己这么大了还在靠你供着念书,而且人生中的大事至今一样都还没解决。因为这半年的种种不顺,我严重失眠,经常顶着黑眼圈和疲倦跟你视频,所以让你担心的了吧。 Frank完成的那几万里的电线保护层为4个孩子编织了童年的梦想和期待,爸爸我也为你骄傲,我从小就爱大声的告诉小朋友们你是外科医生,我也想过以后找男朋友还要以你为标准。 David用自己生命最后的画笔使父亲手中的电线在雪中无限延伸,相信那是他对父亲的歉意和爱。所以爸爸,我总在想,我们父女的缘分也会像那根电线一样一路延长在我们彼此生命旅车的窗口。请您一定要好好地保重自己。 Ps,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从头哭到尾,在Frank突犯心脏病,在梦里跟四个子女对话的时候,觉得自己快哭的崩溃了。人生有好多无奈吧,父亲总想让孩子们出息成材,但孩子们都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父亲的期待,甚至完全让人失望。不过,幸好父亲在,就有了一切,在那个温馨的圣诞之夜,生活的无奈和偏离似乎都不重要,相片墙上去世的David跟母亲看到这一切,也会笑着保佑他们吧。
6 ) 老父亲的探亲地图
电影不到100分钟,联系起了老人和四个子女的所在地。看完电影,笔者和绝大部分观众一样痛哭流涕、泪流满面。老父亲在途中有多少艰辛?刚看完影片,观众可能只存在一个感性的认识。然而,通过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将其更为具象地表现出来:
这幅图取自美国铁路公司Amtrak的官网网站,是Amtrak铁路系统的示意图。我想国人在进行影评时,估计大多不会想到用这张图。其实,影片中的父亲是坐火车出行的,用此图来看他的出行路线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说来有趣,笔者想到运用这幅图,是因为笔者曾在美国生活过半年左右,并且也曾计划过火车旅行)
其中,打红色五角星的是父亲家所在地,纽约州的Elmira,一个具有典型新英格兰风格的祥和的小镇子。
1号为“画家”大儿子的联系地址纽约,但正如影片中所展示的,父亲没在纽约找到大儿子。
2号为“家庭和睦”大女儿的所在地芝加哥
3号为“乐团指挥”二儿子的所在地丹佛
4号为“单身贵族”二女儿的所在地拉斯维加斯
之后横生变故,老人只能坐飞机返回(这幅图恰好也解释了老人不能坐火车返回的原因)。不过也正是因为是坐飞机,所以目的地机场应当也在1号,纽约市。
从0到4,父亲几乎从美国的最西北角走到了最东南角,所经过的路程,宛如从哈尔滨前往昆明。
光这一项,就值得令人再次落泪。
7 ) 感动不过是一部简单的温情片
有没有那么一类电影,你不那么在乎演技,故事节奏,情节中的Bug...不管别人的评论多么差劲,它总能勾起你想看的欲望,且哭点很低,动不动就流鼻涕抹眼泪?
我的死穴就是“亲情片”。就算是随意看到的地方台小电视剧,碰到那些有关亲情的段子,我还是忍不住眼泪打转。而《幸福窝天伦》(又名《天伦之旅》)就是这样一部我的死穴片。
没错,这部片子是不够完美。结局不太尽人意,节奏感也不强,噢对,它还是一部翻拍电影。可这丝毫不影响我的观影效果。一样眼泪在好几个细节上乱飙,看完之后依然意犹未尽。
父亲弗兰克在超市为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买下的烧烤机。
他询问超市员,“我要一瓶贵些的酒,给我的孩子们。”
他告诉小伙,“不,今天我不要特价肉,因为我的孩子们要来。”
为了见到孩子们,他独自一人穿越美国。一路手拎着一个原本可以用拉手滚动,只因他不知道使用的旅行箱。
你看,这多像我们的父母亲。即使用只需按一个小按钮拍照的数码相机,在母亲看来也觉得很难学会。
是啊,即便弗兰克不懂拖拉旅行箱,他却懂得察言观色。留心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发现了他们藏住的谎言。
弗兰克在外孙面前好强的表现自己,纵使高尔夫真的没有外孙打得好,也要说“我今天特意让着你呢!”
他在去每个孩子居住城市的旅途上,可爱的“炫耀”着自己从前的工作,那些包裹电线的pvc,他拿出钱包里孩子们的合照给陌生人看,他特意告诉售票员“我今天是要去看我的儿子,他是个画家!”
他在街头看见孩子的演出海报,让路人给他拍下来。他每到一个孩子家,都要用胶卷相机,开着闪光灯,拍下他们工作的样子,他们家的样子...即便,那时候的“孩子们”显得有些尴尬。
然而,这就是父亲。一个真实的父亲就是这样的。如同我的父亲,如同每个人的。
拖拉着发出叽叽喳喳的旅行箱,上下台阶时也不拎起,任由噼里啪啦作响。
在车站看到无家可归的男孩,给他钱后没想到遭抢劫,当男孩把弗兰克的药踩碎时,谁不心痛?
当弗兰克无奈的捡起地上粉碎了的药片时,当他从衣服口袋一点点倒出药碎片时,当他将口袋里最后的一点药粉倒出时,哪忍得住眼泪?
Perry Como的歌曲配上去刚刚好。音乐给这部影片增添了不少色彩。至少,影片结束后,我特意把喜欢的歌曲再重放听了一遍才罢休。意犹未尽。
去电影院看了两遍《全城热恋》,觉得最好看的就是张学友饰演的爸爸和女儿那段。
女儿问父亲每天工作赚多少钱。“一个小时50块。”
“那可不可以给我30块?”
“又要钱!我还以为你心疼老爸辛苦。”
女儿生气的回到房间,父亲偷偷从门缝塞入一张20元和一张10元纸钞。
第二天,父亲的床头放着20元和10元的纸钞,以及一大堆小额硬币。
女儿留下纸条说:“老豆,这里有50块钱,能否买你一个钟?我今天在学校有朗诵表演,好想你来看。”
两次看,都被感动。
前几天居然被一则广告给弄哭了。短短的几分钟,同样是讲述的亲情故事,真人真事,一位不懂英语的六十多岁母亲,独自乘坐飞机去美国看刚生完宝宝的女儿,她在这途中所遭遇的一切,真是让人看得心酸。
如果是我们的母亲,是否也会被如此对待?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yMzExMjg0.html
8 ) 仅仅因为我爱你
因为《缘分天注定》,疯狂的迷恋上了凯特贝金赛尔。从《美国往事》起,就一直喜爱着德尼罗,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这部两人合作的片子《天伦之旅》
德尼罗一改往日的风格,饰演了一位刚刚丧偶,有着4个儿女的花甲老人。再不是那个能百步穿杨的杀手,也不是那个气势如虹的黑帮头目,这一次,德尼罗把内心深处的柔情献给了这些喜爱他的影迷们。也是第一次,德尼罗让我泪如雨下。
父爱如山。已经离家在外的我真的能深深地体会这个词的意义。尤其是当他孤独地守着一个偌大的房子,干着平时经常干的活,想着远在外地的几双儿女,历经沧桑的他才如此的想念他所爱的儿女们。于是就算天涯海角,就算身染疾病,他也坚定地踏上了这次天伦之旅,一次爱的旅行。那呼啸而过的列车,代表着他的心情吧,是迫切的期盼,是想带一份惊喜给他的孩子们。那些悬挂在高空中的天线,对他而言,是曾经奋战的岗位,如今则成了串联心灵的线路。
父亲的爱简单,就像片中最后一句说的那样,他希望大家都很好;父亲的爱真的很简单,圣诞节能回来看看他足矣;父亲的爱简单到了极致,孩子们忙就来一次旅行,看一眼留一张合影,寒暄的问候拥抱便匆匆离去。仅仅因为他是一个父亲,仅仅因为他爱他的孩子们,别无所求。
一眨眼,2010年的春节到了,中国的春节就相当于西方的圣诞,是一个家人团聚喜气祥和的节日。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此时正有一双或两双期盼的眼神温情脉脉的注视着你,他们是你的父亲、母亲,他们在等待着你回家。
抽出一年之中很短的时间,值此佳节来临之际,用你的年轻之旅带给他们天伦之乐,不为别的,仅仅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
仅仅因为他们爱你
关于生活关于家庭的反思与自省。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一个家庭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总是试图对远方的亲人报喜而不报忧,或许是避免担心或许是因为难以言表。电影处处充满着温情,几首原声也曲曲动人。但那些电线与电线杆却总是感觉和电影格格不入。★★★★
2009不容忽视的佳片。从电影里能感受到《天水围的日与夜》式细腻,《在云端》式孤独,《心的方向》式疏离,不过,到最后都能转化成《阳光小美女》式一家人窝心的幸福,这便是最美好的。“大家都很好”亲情间最善意的谎言。2009好莱坞电影节最佳男演员-Robert De Niro
真正关心你的人不会问还在上学吗?大几啊?考研吗?有对象吗?单位怎么样?一个月挣多少钱?而是会问:你快乐吗?幸福吗?
如果不是强忍 泪水一定要决堤 Robert De Niro演技太棒了 幼年时孩子的穿插也很赞 最后拿出他儿子的那幅画时 简直是T T
德尼罗这黑帮小子,一直硬汉形象,我很喜欢他的笑容,原来也能够饰演好一个谈笑风生的慈祥父亲。只能感慨,做个好父亲,实在太难,和下一代的子女,总是多少会有些隔阂,谈话间保留着一分距离和客气。亲情无价的后一句,是冷暖自知
这个何以评分如此高?主线都绕乱了,头一次觉得嘟噜巴里摩尔老了,光鲜漂亮的德尼罗也能变成满脸疲态的老爸爸了,最后温馨大结尾蒙混过关了,其实还能再好点儿
比预想的好很多,很讨巧的题材,即使你再讨厌,总会有些细节触动你,德尼罗终于接了个好片子
1.看完这部片我萌生了回家的想法。2.这部片对亲情的诠释超越了Big Fish。3.我们都曾对家里说过无数谎言,而大多数谎言都是因为不想让他们担心。4.片中一个段落还启发我们不要随便怜悯任何一个看起来可怜的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5.宝贝我爱你,这片子温暖的就像你是我的小太阳。
看到主角的药被那人踩碎的时候。心里好难受~
因为不想看到“慈父”式的德尼罗而迟迟不舍得看,终于看了还是被他折服了。片尾幅画忒推泪了。
赶着明天看《一切都好》之前,方便对比先刷一次较容易看到的美版。自从看完Intern再倒过来看De Niro,会发现老爷子太刷好感了~全片每一次场景切换的音乐和对白过渡得平稳又自然,Paul McCartney的曲子也在最后加分不少,是双倍的温暖。
失落的爸爸就像德尼罗不再是哪个黑帮小子一样让人悲伤。
生活就是冷暖自知。无可挑剔的演技,全是泪水。
家庭的温暖
Rob De Niro 在这部戏里的扮相让我想起《UP》里的老爷爷。结尾里David的画实在逼人掉眼泪。
硬漢已老,而老又有什么不好?安心安穩地接受當下的生活,兒女幸福自知,他們已不是當然的孩童,他們有自己的路,他們必須自己去走,去經歷,去承受,去幸福或者悲傷,然后長大。
看到后来开始飙泪,我以后也要生很多小孩,死了一个的话还好有其他几个。
看到他打电话回家听已故妻子的声音来平复病痛时,我忽然很想哭。
还有比德尼罗更帅更可爱的老爹吗
Kate Beckinsale的头发太好看了!片子还特地写了句台词赞她头发///这电影的受众群应该只有各主角的大粉丝吧,否则真的一点可看之处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