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们,以报恩为信念,以生命做代价,却只是充当了棋子,个个很悲惨。TVB的剧集,用他们擅长的爱情和亲情,强化了悲剧。
鱼肠剑、图穷匕现,都是藏剑的故事——为了剑,刺客和大王都机关算尽,比如搜身。可是,刺客一定要用兵器吗?既然甘愿为隐藏兵器付出巨大代价,何不训练武功更高的刺客,至少力气更大是很容易做到的。
另一方面,以当年的金属加工工艺,剑,不可能非常锋利。除非深入心脏或咽喉,一击,不可能致命。刺客们,不可能忽略这个关键问题,却只是绞尽脑汁设计如何把剑带入。
以此来看,《史记》把复杂的行刺,进行了纯艺术的简化。剑,是一个非常容易吸引读者的道具。每次行刺,司马迁都会强化这个道具。不断的重复,把刺客塑造成了“一根筋”——有剑就能刺杀成功,没剑就必然失败。
不止刺客,嬴政都被塑造为头脑简单——见陌生人,大王不先派一个官员吗?无论陌生人带着多大的诱惑,大王也不必第一轮就接见。古代的礼仪,非常复杂,大王直接见一个无名无份的江湖人,不是自损颜面吗?而,没有大王命令侍卫不得进殿、秦国的剑太长拔不出来,必然都是司马迁的闭门造车。
至于张艺谋的《英雄》,更把“一根筋”发展到了纯粹的愚蠢。剑,是唯一的杀人方法;靠近秦王,唯一的方法是让很多人死;最不可思议的是,秦王身旁没有一个侍从。
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情节已经不属于人类思维了。剑没了,荆轲立即放弃进攻,束手就擒——但满面带笑,且长笑不绝,荆轲的目标好像只是为了过一把明星瘾,足以含笑九泉。
首先看到很多人质疑这几个故事里都有或多或少的戏说成分,那先来说说这个问题。
荆轲这一段,吐槽的无非是“徐夫人”,徐锦江的造型之类。实际上,我想奉劝一下,静下心想想,人家拍最后的刺杀戏,连“扯掉袖子”“绕着柱子跑”“剑拔不出”“剑推到背上”“医师拿药箱砸”这些细节都按照《刺客列传》去拍了,还能不知道后世普遍认同徐夫人是男子??你以为就你聪明,人家都傻子?
首先,要较真就来较真,因为本就没有明确的“真”——“徐夫人”原文中本就没做解释,出处就是《刺客列传》和《战国策》,原文都是一句“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本身是男是女,是什么人,都没有说明,凭什么就不能是女人?你说那时代女人不能铸剑,不好意思,又是谁告诉你他是铸剑的??只说从他那得的,告诉你是买的还是铸的了??(何况莫邪是干嘛的??)某个姓徐的女子拿来了家里不知道哪得来的匕首,不行??只不过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引里说是姓徐名夫人,谓男子也,做了拍板。也不知道隔了近千年,是怎么考证的。铸剑就更不知道从哪传出来的。现在徐夫人的百度百科直接就说他是铸剑师。只能说叫徐夫人的男子,铸剑出身的说法比较合乎常理,但也毕竟没有证据。
所以本就是个不确定是男是女,不知道什么职业的,这句原文的正统翻译只能直译为“得到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所以什么男性,铸剑师职业,还不都是一样都是猜测和戏说??就许你戏说,不许我戏说??
何况,这段感情戏并不是为了拍而拍,刚成婚就要生离死别,她为了不让荆轲有牵挂,新婚之夜选择自杀,更让这个故事增添悲壮气氛,这种把本就有争议,不确定的事情,做合理的艺术加工,无可厚非吧,人家本就不是历史剧,而且还是那话,就算历史剧,你怎么拍徐夫人?性别,职业,年龄,都是没有明确证据的猜测而已,随你弄个什么样的人出来不都是脑补?再说,你觉得弄个路人甲交完匕首就去领盒饭好,还是加进故事里,多这么一段死别更好??
而徐锦江的造型,看上去浓眉大眼五大三粗,却要演出斯文的样,初看是让人一愣,其实何必先入为主认为他只能演三级片和鲁智深这种粗人??本身荆轲在原文里的记载就不是单纯的武夫,原文说他爱击剑和读书,所以田光推荐了他跟太子丹商议国事,注意,是商议国事,不是一开始就以刺客的身份被推荐的。可以说他本就是文武双全的人物,同时,原文说他性格沉稳,但是又有粗犷豪爽的一面,在燕国市井和狗屠,高渐离结交,爱喝酒,在市井又唱又笑又哭,本就是个性格很复杂的人物。诚然,以徐锦江以往的戏路,这个人物确实不是为他定做的,但他的饰演,并不违背原文的人设,演的也很不错了。只能说选角让人意外,但是,这部戏本就不是tvb主打作品,基本上都是些绿叶演员来撑起,所以才有了徐锦江饰演荆轲,郑则仕饰演专诸。郑则仕的扮相岂不更怪?一个胖子饰演武艺高强之人,相比之下,徐锦江的荆轲,算还行了。再说,还是那话,你非要较真,那你是见过专诸还是荆轲咋的???
荆轲这一段,让我很感慨,港片瞎扯起来是天马行空,认真起来,是真的认真,这个故事里,连太子丹嘱咐田光不可泄露,田光因此自杀,这种小事都完全照搬原著,一切都烘托出一种悲壮的氛围,还有荆轲要等盖聂,被太子丹催促,也是基本符合原文,原文是含糊的说荆轲要等人同行,连高渐离是被“熏瞎”而不是“刺瞎”这种细节都是严格按照原文设定。
而刺杀那场戏里,撕掉衣袖,绕着柱子逃跑,剑拔不出,医师拿箱子砸,荆轲拿匕首掷嬴政,剑推到背后才拔出,砍断荆轲的腿,这些细节都按照正史记载拍摄。只不过顺序上稍微做了点改动。
在原文里(原文不贴了),是嬴政先绕着柱子跑,一群侍从们赤手空拳上来拖着荆轲,医师用药箱砸荆轲,给了嬴政喘息机会,然后侍从们大喊“王负剑”(把剑推到背后,方便拔出),然后嬴政就拔出了剑,砍断了荆轲的腿,荆轲无奈之下只能用匕首掷嬴政,不中,完蛋。
这个记载其实很写实,但是若真按原文这么拍,观众会觉得荆轲太菜了,几个赤手空拳上来阻拦的侍从,嬴政拔出剑就能立刻反杀。看起来很无趣吧??
其实呢,现实中哪有什么武功和剑法?他这样的刺客也就是善于剑术(可不是武侠小说里的剑法),沉着冷静,可能力气也大些,有勇气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超人或者武林高手,拿的又是短柄的匕首,再被几个人拖住,被本身也是勇力过人的嬴政拔出了长剑,反杀不是很正常么??你试试被一群人拖着,再来个拿长刀的,这特么不死才叫日了狗吧??而且原文的记载,荆轲是想劫持嬴政,逼他定一些条约,所以没下死手,所以一开始图穷匕见没一击即中就是这个原因。
另外,原文开始介绍荆轲时,提到荆轲曾与盖聂论剑,盖聂瞪他,荆轲走了,盖聂说荆轲是怕了,不敢再留下来了。又与鲁勾践搏斗过,鲁勾践斥责他,原文直接说荆轲悄悄逃了。在刺杀失败后,鲁勾践评价他说,可惜,荆轲不讲究剑刺的技术,等于就是说荆轲剑术并不如何高超。所以根据原文看来,荆轲这些事迹能完全照搬么?本就是个奇怪的人,更加不是什么剑术超群的武林高手。
但是电视剧是按武侠风格拍的,结尾就不能轻易被嬴政反杀,所以只能做些改动,改为了荆轲被一帮侍从拖着,已经知道没机会再近距离刺杀时,情急之下提前就掷出了见血就死的淬毒匕首赌运气,被医师拿药箱砸了(这里确实不好,过于想贴合原文,又保留医师拿药箱砸,又保留拿匕首掷,但是顺序都已经改了,这样强行保留反而别扭。)自己成了赤手空拳状态,所以只能去冒险捡匕首,这才给了嬴政机会,凌空砍断了腿。
所以还是那话,拍剧的都知道原文了,连细节都照搬了,还会犯那种低级错误??别众人皆醉自己独醒的态度去批判,要想为什么。这段刺杀戏确实也有问题,也是无奈之处,它又要按历史记载拍结尾,又要当武侠故事拍前面,矛盾自然就来了。只能说他这里面牵涉的武侠成分还算克制,毕竟不像真正的武侠小说里一样上下翻飞,剑法,武艺之类还算比较朴素。
喜欢荆轲这一段,就是喜欢这个故事对主题扣的很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正贴合主题曲里的“熊火千载不朽,光辉在舍我葬身后,英雄但求曾经璀璨便足够”。而这个单元的主题“薪火相传”,也是完美诠释,本身刺客列传荆轲这一篇就在写完荆轲后,特地又写了高渐离用筑砸嬴政的这一段,电视剧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拍出了这么个“薪火相传”的故事。荆轲死前,留下了像诅咒一般的遗言——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奋起抗秦,在最后高渐离和嬴政的对手戏里,那对白可谓字字珠玑,“荆轲之后有高渐离,高渐离之后会有更多的抗秦义士,其志不灭,杀之不尽”“荆轲未尝一败,若荆轲已败,何以会有盖聂,武平,高渐离先后为他舍命?民不畏死,愿意效法荆轲者继往开来,荆轲,嬴政,孰高孰低已是昭然若揭,想必你也心中有数。你权倾天下,可以尽骗天下人,骗得了自己么?”一番话,怼的嬴政不是愤怒,真的是让嬴政感到一种面对荆轲那句诅咒一般的遗言的无可奈何。
这段廖启智和罗乐林的对手戏我是百看不厌,没事都会翻出来看看,那时候tvb剧的中文配音也是铿锵有力,台词也比所谓正统的大陆历史剧更有古风的多,加上配乐,化妆,古装剧就得这么演才有味道。
结尾的设计也很妙,嬴政去荆轲的坟上屏退左右,承认荆轲有过人之处,但他依旧没明白真正能薪火相传的是什么,他只是替荆轲惋惜“英雄如你,也要借着朕名垂千古,你得到的只是个虚名,而朕拥有千秋大业,永垂不朽。”狂笑声中,字幕打出,嬴政不过以始皇帝之名在位12年,传位二世而亡,而荆轲却传颂千古。
最后,这故事,不要站在什么什么历史哲学角度去谈论,比如说荆轲死前指责嬴政吞并6国,最后高渐离的话贬低了嬴政云云。你非要说荆轲的刺杀和指责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是让历史倒退,贬低堪称千古一帝的嬴政是歪曲历史,拜托,你是来看电视剧的,不是来写历史论文的,我倒是想起高中学这篇课文时,那恶心的引读特地指出,荆轲这种恐怖主义的刺杀行为是不可取的。我特么真是边骂边笑,看个刺客列传还怕我们去玩人体炸弹么?
这部剧,这个故事,要表达的就是刺客们舍身忘死的精神,没人想跟你谈别的废话。站在荆轲的立场,他懂什么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么?他只知道要回报太子丹和田光的知遇之恩,他认为嬴政侵略他的国家就是不对,他就要反抗,有错么??高渐离为故国,为好友报仇,面对秦始皇对荆轲的不屑,他当然要捧荆轲踩嬴政怼回去。难不成高渐离要说,我承认你是伟大的秦始皇,但是荆轲刺杀你,也是大英雄,你们都伟大?这么说有力道么??你特么是临死前怼人的,还是来劝架的??
荆轲刺秦不好看!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秦始皇对统一中国有功,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混战局面!这剧完全是黑秦始皇的,荆轲智谋不足,量小无格的一介武夫又怎会懂天下大势?就算侥幸杀了始皇,燕国只会加速灭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统一的战车谁也阻挡不了!螳臂当车,跳梁小丑!
荆轲你只不过是燕太子丹的一颗棋子,本来并没有想去刺秦的决心,被太子丹这个大忽悠骗的团团转,而去行刺了!见了秦王,秦舞阳又怂了,荆轲只能硬头皮着上!注定的结局!
豫让也是个蠢货!顽固迂腐愚忠!智瑶并非明主,智瑶攻打赵无恤本就是一场不义之战,最终导致众叛亲离,身败名裂!豫让一根筋,忘了被囚冰库吗?三次刺杀都失败,注定的!要不是赵无恤宽宏大量,他早死了!好不容易得了个贤惠的妻子,却不珍惜!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何必执着,冥顽不灵!所以算不上四大刺客!漆身吞炭毁容,也只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
“女为悦己者容”,何其简单!“士为知己者死”,谈何容易!
錢小豪,就是我心目中最型的張文祥。後來我看史記的時候,專儲的魚腸劍藏著的不僅僅是對吳王闔閭的忠義,臨了為了刺殺吳王,伍子胥無力流淚的場景,以至於我看史記都是想到鄭則仕和潘志文(個人最喜歡的伍子胥)之間那份士為知己死惺惺相惜的情意。
古天乐的tvb的时代,不过最灿烂的武侠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
古... 颜... 美
只看过古天乐那部分的
烟花杀手,古仔的无人能比的颜也像烟花一样短暂
聂隐娘的故事太好了,梁小冰也太美了吧!!!
为白古的古装加一星
古仔的古装好看得没边!
看了,古龙的剧本都不好改,因为很弱。
烟花杀手宇文轩。
TVB的优势在于痴缠婉转爱恨纠缠,于细致微末映衬大节,方显得余味悠长凄凉三叹——所以《聂隐娘》、《吕四娘》以爱恋为始,以死亡为终,命运纠葛悲欢离合,无数阴差阳错导致步步皆错,愈发衬出刺客之路孤独痛苦,一旦踏上,便与人间挚爱生死离别、再无回头之路。相比之下《刺马》比73年版反而落了下乘,马新贻太多苦衷,曹二虎太多无能之处,张文祥太过于义气——剧情冲突到顶点时,反而心头一口鹃啼碧血无处诉。《烟花杀手》虚无缥缈,《荆轲》、《鱼肠剑》和《豫让击衣》的历史成分稍重,顿时暴露了TVB的短处。
刺客列传
这部剧在TVB中算是相对小众的了,贵在题材找得好,当然戏说比重也相当大,尤其烟花那个单元完全虚构,不知其原创的意义何在。
除了古天乐那么帅我已经说不出什么建设性的语言了
烟花杀手篇绝对五星,那时的tvb真好,五集就能给你一个断肠的江湖故事,配上古天乐的神颜,真是烟花一样绚烂。
鱼肠剑……
刺马 秀如被曹二虎买下来 以为跳出了火坑 却又走进了另一个火坑 鱼肠剑最古色古香 郑则仕傅明宪居然能组起西皮不愧是爱点鸳鸯谱tvb 吕四娘集数最多剧本却显粗糙 胜在演员给力 张兆辉市井之徒演得王者之相亦演得 剧中各刺客的刺杀场景都拍得高光 布景简朴却烘托出了古时代的热血悲壮
看了几个片段 , 很老的手法
主题曲听着听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最喜欢专诸刺王僚的故事,一开始还用专诸的师傅做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引子。也是这个故事最能体现古人的以身殉义,伍子胥赏识他敬重他,他就命也不要地去为伍子胥杀吴王僚。后面的豫让击衣,就有点”为了虐而虐“了,还反复用《勇敢的心》的配乐。三观不正难怪被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