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违命 剧照 NO.1 违命 剧照 NO.2 违命 剧照 NO.3 违命 剧照 NO.4 违命 剧照 NO.5 违命 剧照 NO.6 违命 剧照 NO.13 违命 剧照 NO.14 违命 剧照 NO.15 违命 剧照 NO.16 违命 剧照 NO.17 违命 剧照 NO.18 违命 剧照 NO.19 违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05:02

详细剧情

  罗尼特(蕾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摄影师,这一天,她意外的收到了父亲的死讯,因此赶回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一个位于纽约郊区的正统犹太教社区。实际上,罗尼特曾经被从社区里给驱逐了出去,因为她和同性女友的艾斯提(瑞秋·麦克亚当斯 Rachel McAdams 饰)的恋情曝光了,在东正教里,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一晃眼多年过去,这些年间,罗尼特和艾斯提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当罗尼特再度回到社区时,发现艾斯提已经和当地的教会继承人结婚了。久别重逢的两人虽然在言谈举止之中有着明显疏离,但隐藏在两人心中的爱火很快就再度熊熊燃烧起来。

长篇影评

1 ) 硬币的两面(We're disobedient to the novel——Rachel Weisz)

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故事都是以角色驱使着。这是我最爱的叙事方法,角色不再是为剧情服务,他/她们是剧情的主导推动者。导演Sebastián Lelio前两部作品亦是如此,有人会说剧情的缺失是他的死穴,但对我这种更愿意和角色一起体验电影的人来说,Lelio是块宝。

《违命》的背景设定,很容易拍成一部——说好听是经典,实际是老旧俗套——的故事,这没什么不好,我也爱这样的电影,去年的《水形物语》便是这样一个换了传统主角的简单童话故事,这不妨碍我爱它。但《违命》的切入点却不一样,剧情上的戏剧冲突被淡化,该发生的事直截了当的发生,处处避免着以为马上会到来的抓马。在这里,宗教不是敌人,男人不是坏蛋,甚至连告发戏都毫无作用。因为所有的重心都放在角色上,他/她们的感受、心境、挣扎、矛盾——每个场景,每句台词,都在刻画着三位真实、复杂、矛盾、立体的角色。你需要做的,就是去感受她/他们。

电影关于爱、自由、身份认同、反抗、服从,选择、家——它们融合在三个角色中,串通在同一个故事里。她/他们所挣扎对抗的,是自己的内心。三段旅程,三个不完美的人,三段成长。这是电影很巧妙的地方,你几乎能感受到三个人在能量上的转换,从Ronit开始,Dovid结束,核心是Esti。她/他们彼此作用于对方,最重要的是,Ronit与Esti,像二重奏般,谱写完整的奏章。

-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to love.

-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to be brave.

想用这句话来代表Ronit与Esti之间的联系。

Ronit与Esti,两个不完整的人,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像是硬币的两面却又紧密连为一体,因为彼此,完整了自己。她们的命运似乎冥冥中注定会发生,如果当初离开的是Esti,那嫁给Dovid的或许就是Ronit;如果离开的是Esti……那在Hendon等待着的,或许就是Ronit。爱情里,她们没有别的人,她们是彼此The One。

电影的前半段,属于Ronit的旅程。Esti在Ronit的故事里,是更主导的存在。

Ronit Krushka,离开家乡Hendon后把名字改成了Ronnie Curits。她说这是她的Professional Name,但谁又知道在纽约还有其他人知道其实她姓Krushka吗。Ronit就是这么一个跟自己的根、文化、所爱的人们、整个过去隔绝的人。现在时隔数年,因为一场葬礼再次回到Hendon这个将她流放、遗忘的地方——本地报纸的悼唁里赫然写着“伟大的拉比膝下无子女”,父亲的遗嘱里甚至没提及她的名字,感觉她唯一存在的地方只有别人的闲言闲语里,还有Esti。而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Ronit,内心所需求的,却是重新拥抱这一切——想让世人知道她是他父亲的孩子、想让已世的父亲知道她爱他,想让她爱的人知道她爱她。

(不知道算不算是个彩蛋。Ronit给自己挑了Curtis这个姓,与Joy Divison自杀的主唱Ian Curtis同姓。Ronnie Curtis,光从名字就充满着离经叛道的味道)

电影里的Ronit被Rachel Weisz诠释得可爱又令人心碎,你能看见她小心翼翼的不去冒犯这群正统派犹太人,却又处处在破坏规矩;也能看到她被触及底线后争论着女性刻板守旧的职责,反差感碰撞出不少笑点。实话说这个如刺猬般充满着不削与叛逆的Ronit看得蛮享受且有丝丝快感,而且每次Ronit做/说出什么出格得事/话,镜头都移到Esti一脸宠溺的笑,看着Ronit好像在说,是的,这还是我的那个Ronit。

通过Esti,我们也才见到Ronit的另一面,一个破碎、柔弱、需要归属、需要被爱、被认同以及表达爱的人。

是的,回来的目的是为了缅怀父亲。但在这片不属于她的地方,她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缅怀,或是如何告诉一个死人,她爱他,请原谅她。Ronit带上面具,让自己看上去更坚强,却从Esti进入眼帘的那刻起, 乱了手脚。

Esti对Ronit来说,可以比作是家的存在。Ronit得知父亲遗嘱中把房子捐给教会,戴着正统犹太已婚妇女都会戴的假发走上街,Esti默默尾随着她。(两个背影,一段路程,想到的是Esti在没有Ronit这些年里,或许也曾看见与Ronit相似的背影,她默默跟在后面,不忍把梦叫醒。) 但现在Ronit回来了,Esti叫住前面的人,询问假发。当我以为这又是一个可爱幽默的时刻,Ronit却再次流露出我们在影片开头看到她应对父亲死讯时,一脸迷茫的表情。

这时候我也才get她不是在卖可爱,她只是想Fit in,想重新感受下做个正统犹太人是什么滋味。Ronit的情绪持续低落,那种无奈、委屈、难过又生气的样子,被诠释得处处到点。她不知道这个地方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所有的事都在与她作对,甚至是老房子的门。《Lovesong》响起的时候,Esti跟着旋律哼唱,用尽全力享受着和她等了那么久的人独处的时光;Ronit这一刻却是那么破碎。眼前所爱的人,是他人妻子;父亲临终病床的日子,毫不知情;从小长大的房子,不属于自己;父亲的遗嘱与这片长大的土地上,没有自己的痕迹。这一刻的Ronit真的好弱小,真的好想给她一个拥抱....... “Esti,你觉得我该提前离开吗?” 一分钟前还毅然决然说要改机票离开的Ronit,又犹豫起这个曾改变她人生的问题。留下来的意义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但她还是犹豫了,对着眼前这个人,或许只能问眼前这个人—Esti,是发小,是朋友,是爱人,是家的联系。

Esti走到Ronit的跟前,亲吻她或许冰凉的手、把手放在她的胸前,是的,这是个心在跳动的活生生的Ronit,Ronit真的回来了。一个在胸口的触摸,打开了Ronit尘封心。Esti抱住Ronit,像是把整个生命都放在Ronit身上“No.......”, “No, I don't think you should leave at all." 我无法衡量Ronit有多需要这句话、这个拥抱,Esti像是胶水把这个破碎的孩子拼凑好。对Ronit,她找回了家的联系,找回了她以为丢失掉了的爱。她对Esti说:"Thank you, Thank you.”。

旧爱在老房子里重新点燃,更准确的,Esti,让这段旧爱重新燃烧。她们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亲近自在的聊天,重温着属于她们的老地方。树底下,是Esti主动亲吻Ronit,还是树底下,Esti主动牵着Ronit的手;从白天到天黑,最后走在羽毛球场上,Ronit的正面,Esti的背影。现在Ronit,真是太美了,她倒着往后走,因为眼睛一刻离不开Esti。醉在爱中,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吧。然后她靠着栅栏,等着Esti来亲她。

------------------------------- ------------------------------- ------------------------------- -------------------------------

Esti带上帽子匆忙逃离,电影开始了她的旅程。Ronit在Esti的故事里,是主导,也是旁观者。

Esti Kuperman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安静(话语+形体),守规矩,做着一个已婚犹太妇女该做的事——买菜做饭洗碗招待客人,每周五晚的嗯.............= = 其实看书的时候很多次想朝她大吼为啥要这么安于现状啊喂!后来才明白,她是一个有很强inner strength/credit的人。在她为上帝放弃表达真正自己的表面下,有她的一整个小世界,装着的是Ronit与工作。所以于我,与其说Esti是宗教的牺牲品,不如说是爱的信徒——想象Ronit在纽约的房间,算着时差什么时候Ronit醒着,什么时候Ronit睡了。电影里有一段Esti说Ronit离开后她病了,Ronit:"What sort of ill?" Esti:"In my head." 理一下,Ronit离开,她病了,所以和Dovid结婚了。这样一个决定,从最初就不是理智的。

对Esti来说,Ronit即是爱的存在,爱Ronit是最简单自然的一件事,是她勇气的来源。现在Ronit回来了,也重新给了她勇气去disobey。

从校长办公室出来的Esti,气冲冲的责怪自己像小孩一样,她想要停止,却又无法让Ronit离开。Ronit用手整理她额头凌乱的刘海。一个细小的动作,将矛盾化解,将Esti慌乱的心重新平静。Ronit带她离开Hendon,地铁上深情看着她,马路上主动牵着她的手,突如其来的,将她壁咚在巷子里亲吻她。Ronit在为Esti展示她可以拥有的生活,只需要几站路的距离,就可以自由的与喜欢的人手牵手。Esti让Ronit引领她,脸上带着些许克制与慌张,直到酒店房间门打开的一刹那,所有的压抑与欲望随之释放,我们也才看到一个真正的Esti,狂野、幽默、自在、深情。事后,Esti讲述她对Ronit的感情,Ronit拿出相机为她拍照,这是Ronit对爱的表达。Ronit镜头里的Esti,是她最美的时候。

在书里大概排第二操蛋的场景,Ronit告诉Esti她要离开

Esti: “Leaving again, Ronit? Why is it, do you think, that you’re always leaving or planning to leave?”

Ronit:“Why is it that you never ask me to stay?”

Sometimes I think that if she’d asked me, even once, to stay, I would have stayed forever. The Rabbis teach that we each hold worlds within us. Maybe both these things are true. But she never asked. And so I had to leave.

因为她从来没问,所以我必须离开。wtf is that?!!!!!!!! (BTW,第一操蛋的是Esti爱了Ronit一辈子,在最后move on,不爱了,选择留在Hendon和Dovid一起,即使她喜欢的是女孩子。)

但在电影里,她们当初分开是被Ronit的爸爸发现。这一回,Esti一次次让Ronit留下,Ronit也一次次为Esti留下。这大概是我最欣慰的地方,那个我熟悉的书里的Esti只在影片开头出现,现在有Ronit在旁边的Esti更加的有血有肉,仿佛内心的小宇宙一直在蓄势只等着爆发。她会在别人评论Ronit改姓氏的时候替Ronit说话,被Dovid对峙真相时,几乎毫不犹豫回答“I kissed Ronit”。在Esti以为Ronit离开后,她半夜又去到酒店,似乎是去寻找Ronit的痕迹,去找回点Ronit的勇气。再次见到Dovid,她是那么的坚定与理智,“请让我自由,我没有选择,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有。”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Esti内心很强大的一点,她当然知道自己喜欢女孩子,留在Hendon嫁给Dovid,是她的选择。Ronit的回归,不一定是她追寻自由的所有动力,却是她在追求自由的路上不可缺少的勇气来源。这让她的违命,更加的有价值。那她还是个虔诚的犹太教吗,我觉得是的,用小说里Esti说过的一句话:if God wishes to punish me, so be it; that is His right. But it is my right to disobey.

------------------------------- ------------------------------- ------------------------------- -------------------------------

We're disobedient to the novel——Rachel Weisz

这是在之后的采访中看到的一句话,真的是很喜欢了,因为这部电影修补了我对小说所有的控诉,修补了小说里最bother我疑问:Ronit对Esti到底是啥感情? 所以这里值得一大段来说电影里Ronit对Esti的爱。

去年在推上问小说作者这个问题,她回答:I don't think Ronit knows whether she loves Esti or not.

你写了段爱情故事然后没有交代主角的感情,真的很伤害读者。

但在电影里,我没有片刻怀疑过Ronit对Esti的爱。像上文所提到的,Ronit是个封闭缺爱的角色。Hendon与父亲将她流放,她只能将这一切尘封起来,才能停止受伤害,停止对家的感情。在纽约看似自由、快乐的Ronit,重来没有真正的自由快乐过。

能走进她内心的,只有Esti,没有其它人了。

得知嫁给Dovid的女孩子是Esti,她手抖着拿着烟。老房子被Esti告白,她从疑惑到热情的亲吻她。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她推开她说对不起,却在下楼后又情不自禁的再次亲上去。第二天,她为Esti留了下来,乖乖在学校门口等着她下课。Esti说:“我们不能这样下去”,她回复:“那我明天就走”,Esti说:“我不想你走”。于是,她牵着她的手,带Esti逃离Hendon。

Ronit对Esti的爱,一点不少。“为什么你不离开,Esti?为什么不跟我去纽约?”这句话可以用作当年,也可以用作现在。Esti问她:“离开对你来说就那么容易,是吗?” 她低下头,“不,一点不。” 一句话,道出了Ronit所有的苦。

离开,更正确的问法是,为什么不离开。Hendon是她所有疤痕的来源,在纽约不意味着伤痕会愈合,却能忘记伤痕的疼。她开着玩笑说留在Hendon不如自杀。

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她为了Esti,一次又一次的留下。她爱Esti,这个理由足够了。

“Ronit is bisexual or she’s gay for Esti. She loves Esti. It transcends definition. Esti is the love of her life and she happens to be a woman.”

Rachel Weisz在一个采访中如是说道。Esti是Ronit的一生所爱,这样的爱打破了界定。Ronit的性取向标签在这里无足轻重,因为Love is Love,她爱Esti,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

亲爱的Rachel女士,你不知道这是多么重要的一句宣言。Ronit的爱不存在在小说中,电影里的表达也内敛且细微,因为Ronit从来不是能轻易表达爱的人。

在Esti和Dovid周五例行完公事后的第二个镜头,她高调穿着皮裙+丝袜下楼。是她在昨晚听到了什么吗?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看到的是,随后的祷告中,她的眼睛直勾勾的望着Esti,眼神里全是怜悯。她在Esti和Dovid吵架对峙的时候,就坐在房间外的阶梯上,所有的内容,她都静静听着。“我觉得你应该离开他”,她随后对Esti说,语气里有难过却又坚定直白。她在Esti请求Dovid还她自由时,试图劝说Dovid,话没说完却被Dovid打断:“别来插手”。 是啊,这是人家的家事,她不过是个外人。但她收获的是Esti那句:“你回来了。”

当我想到Ronit,最难忘的是她的那双眼睛。从开头在工作时的热情与专注,到酒吧里、厕所隔间、溜冰场上茫然与忧伤,到每一次充满无限温柔、怜爱、渴望的眼神看着Esti。在这些之外,时常还种距离感。某种程度上说,Ronit在Hendon确实也是这样的存在,只是个旁观者,局外人,无法融入,也无法离开。直白的说,很多时候,就是没用——无法去联系一个死去的人,无法将自由给她一生所爱的人。她在Hendon,只是引来麻烦,然后站在那里,无能为力的,看着Esti与Dovid各自挣扎。当Ronit在机场候机的时候,电影似乎穿越回到过去,悲剧历史就要重演。Ronit在机场椅子上睡了一晚,拿着行李,回去找Esti了。她的违命是留下,多么的普通,却又艰难。

------------------------------- ------------------------------- ------------------------------- -------------------------------

电影的最后,是Dovid的秀。

Dovid在电影里,是Ronit的朋友,Esti的丈夫,同时也是宗教的象征、父辈的象征。而《违命》区别于其它传统剧情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在于Dovid这个角色。他是善良的,并且性格里散发着一种女性的阴柔感。

Ronit回来后,他邀请她住在家里,在别人指手画脚时,他站在Ronit这一边,他和Ronit也是有感情的。但随着Ronit的回归,Dovid也察觉到Esti的变化。在浴室慌忙的Esti,房间里突然凑来亲他的Esti,拒绝周五历事的Esti。那种努力隐藏,假装一切都没事的状态被Nivola诠释得特别到位。他所有的举动,只是出于想对Esti好,因为他看到了当初Ronit离开后Esti是如何“病倒”,所以在知道真相后他对Esti说的是:“Do you want to get hurt again?” 。

而对宗教,电影传达了宗教是个学习的过程,我们看到Dovid和学生们讨论《旧约全书》或者Ronit说父亲以前总是呆在书房读《旧约全书》然后看书评然后看下一本书评。不同的基督教派别有不同版本的上帝,不同的人对教义也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当我们随着Dovid的视角来到教堂,看到他对信仰的质疑,对去爱一个不能够爱自己的人的悲哀,对Esti与Ronit无法自由的爱彼此,对Esti无法自由的做自己,对Ronit无法在父亲的历史里留下自己的痕迹,所有的铺垫,都引领到这一刻。心,跟Dovid悬在一起,他谈到老拉比最后的讲话,关于天使与恶魔,他们没有选择。而行走与天使与恶魔之间的人类,我们被赋予了选择的自由。“你(们)自由了” ,Dovid顺理成章的说出这句话,没有意外没有惊喜,却让我如负释重。这时候的Dovid,也不仅仅只是个男人的意义。他是朋友、丈夫、宗教、父亲。这时候的Dovid,成为了更接近上帝的人。

------------------------------- ------------------------------- ------------------------------- -------------------------------

一个采访里,编剧兼导演Sebastián Lelio讲到他为三个人写了三个结局,即使这样会制造出一点毛病,但有着这样三个好角色的电影,是抑制不住不这样做的。看,Lelio就是这么个以角色为中心的导演,如果你碰巧也爱她/他们,那真的觉得被Lelio照顾到了。

Dovid的结局,是在教堂外与Ronit、Esti相拥。Dovid对她们的爱,不再单纯的被“男女不可触摸”这样的规矩所局限,他也自由了。

Esti与Ronit的结局,是去追逐爱的人,以及不再是逃亡的离开。OST里,这段音乐名叫“For Love”。这一次Ronit的离开,是我能想到最好、最轻松、最没有遗憾的方式离开。Esti穿着睡衣跑出门追Ronit,Ronit捧着她的脸,眼里都是泪水,这是她在影片中第一次流下眼泪。她对Esti说:“You're brave, and beautiful, I love you.” 每次想到这个浪漫又悲伤的结局都会让我情绪化,因为无论是Esti为自己的爱争取,还是Ronit说出我爱你,对她们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Ronit说:“你会告诉我你以后去哪的,对吧”,Esti点点头。

对Ronit,她带走了母亲的烛台,在父亲的墓地上为他拍下了“肖像照”。拍照,是Ronit的方式表达爱。她来Hendon最初的目的是缅怀父亲,现在她也用她独特的方式,做到了。

电影结局了,她/他们的生活还没有。三个人的未来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我觉得和电影一样,这也是一个充满善意的结局,他/她们的未来取决于观众。我想象的,是她们以后有个大HE。这么多年的分离,她们都还是疯狂的为对方着迷。现在终于能自由的相爱,还有什么理由能让她们分开。我希望她们将来一起在某个地方养孩子,就在Hendon或者Hendon旁边吧,我不认为Esti会抛弃她所爱的这片土地,如果她离开,不就变成Ronit的后果。在这里,一起做一对“叛逆”的couple,震撼这个社区。Dovid也经常来探访,三个人又像是小时候。

------------------------------- ------------------------------- ------------------------------- -------------------------------

关于那场著名的床单、口水戏

Ronit与Esti,是两个对女性之爱、对彼此的身体都不陌生的旧时爱人。这里不需要小心翼翼的试探彼此或其中一方的第一次,不需要将衣服脱掉,也不需要唯美、观众友好/男性视角的镜头扑捉。这场床戏属于Ronit与Esti,是野性与爱意的共存,是欲望的释放是对彼此的渴望。这是两个人对对方疯狂到想要占有的状态,到了用舌头挖掘爱人口腔的每个角落,到了将口水吐在爱人的口中,并且渴望的接住,一次,又一次。你看着她们驾轻就熟、一个姿势接着一个姿势的变化,都是那些年她们爱的见证。小说里,两人小时候划破手掌做blood sister;电影里,她们交换唾液做lover。这是只属于Ronit和Esti的行为,独特且深情,一点不恶心。

后续:

Nivola透露导演安排口水戏的意义:Esti和Dovid这么多年的婚姻、周五历事没有让Esti怀孕,但在Esti与Ronit分离后的第一次sex,Esti怀孕了。可以说,口水是让Esti怀孕的比喻。Ronit让Esti怀孕了。(导演的大脑太强大!喜欢!)

对三位演员的表白:

小说是Rachel Weisz在众多Lesbian文学作品中的选择,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将小说搬上银幕。作为电影的制片人,她在前期剧本开发与后期制作方面投入很多精力,片场上她只是演员。这部电影对她的意义很大,不仅是因为她付出了很多心血,还有这部电影对她的私人意义。哪怕是在我看小说时,就能看出她和Ronit很多相同的地方,在她重新诠释下的电影里的Ronit,更是自带着致命的吸引力。电影宣传期,看着她怀着孕,LA、NY各种宣传,screening Q&A、电话采访文字采访视频采访,一样不少。接下来6月还要去巴黎宣传,年底去英国宣传。觉得她为了这部电影付出了太多,真的就像自己的宝宝一样,一定要努力陪它到最后。

电影出来后,评价不错,票房也不错。大家有夸她的、另一个Rachel的、 Alessandro Nivola的。我想她应该是最开心的一个,因为当初想要改编这本书的最主要目的达到了,凸显三个好角色。给您比心,希望您继续下去,找更多有趣的题材和角色,为自己也为其它好演员,制作出走心的电影。

对Rachel McAdams,从来觉得她是很会演戏的人,特别是喜剧和爱情片,个人觉得这种类型要拍好比拍剧情片难。所以对所有惊讶于她在片中演技的人,只想说,你们从一开始就低估她了。Esti,确实是个好角色,有着非常棒的角色弧,这样的角色不多见,把Esti演得如此有层次感的更无法想象还能有谁。希望她今年也能借机有个提名……

Nivola,就真的是一直被人低估无视了。他在采访里说自己以前都是挑角色不挑导演,以至于最后他比电影好。说话有点狂,但可能真的大部分是这样吧。他现在就开始挑导演了,哪怕是演小配角。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便是《至暴之年》里一个只有两三场戏的配角,说明是管用的。挺不担心他以后的事业,实力在这,方向也对了,人长得还很好看=。= 感觉以后颁奖季会看到他。

更新一个自译双语字幕请品尝 (带犹太教注解)

度盘http://t.cn/EAypWOo密码: nt0d

外拐http://t.cn/RguBIZu

2 ) 重逢,是救赎还是深渊

半夜被猫咪推倒杯子的声音惊醒。大抵本来就因为电影带来了不安的情绪,现在清醒的不像半夜三点。这篇影评大概还会更新。不知道迷迷糊糊写下来的,明天看到会不会后悔。

看完预告片就心里一咯噔,果然看完电影自己又双叒叕哭了。总说看电影不要戏那么多代入感那么强,可揪心的疼就像又回到了辰离开的那天,觉得空气被抽离了自己。

有的评价说感情戏来得突然,没有由头,可这种一点就着的情愫,又要怎么解释多年来深藏在心里,幻想过几千遍的重逢。看到最后,恍然大悟,这一切都是Etsi主动选择的。她自编自导了这一出,小心翼翼确定了心意。坚持太困难,选择结婚,大概是懦弱和屈服,没有离开的勇气,只能苟且偷生。选择喊她回来,真的是自私了。自私的想试探自己的内心。幸运的是Rotni的不顾一切,可这样,却让Rotni又失去了一次。失去一次已经够痛苦了,再失去一次的时候,至少知道你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多少宽慰了一点。

宗教带来了太多的压抑,但至少是以宗教之名。生活中的这些压抑,又是什么强加来的呢。

3 ) It's all about obedience and disobedience

虽然电影的封面是双Rachel的亲吻照,但电影所表达的是更广泛的违命。电影里着力描写的三个主角Ronit,Esti,Dovid都有着顺从、觉醒与反抗。一如Rachel Weisz在采访中所说:It's all about obedience and disobedience。

感谢北京国际电影节,让我有机会不出国门二刷这部不会在国内全面上映的电影。第一场在三里屯的美嘉欢乐影城,影院贴心地把座位套换成了彩虹色,第二场在五棵松的耀莱影城,巨幕的效果震撼。

虽然电影的封面是双Rachel的亲吻照,但电影所表达的是更广泛的违命,Ronit和Esti的感情是后面一切的导火索。电影里着力描写的三个主角Ronit,Esti,Dovid都有着顺从、觉醒与反抗。一如Rachel Weisz在采访中所说:It's all about obedience and disobedience。

Ronit

Ronit在父亲去世前就离开封闭的社区去往美国。从后面的剧情看,应该是她和Esti的little secret被她爸爸(社区犹太教的领袖人物)发现后不辞而别的。在封闭的社区里,她和Esti的事情传播地无人不知,这是传统犹太社区所不能忍受的。即使她爸爸去世,没有人想通知她回来,报纸的卜告也写着她爸爸没有子女。在Ronit与Esti独处的时候,Ronit多次问Esti是不是不欢迎她回来,她是不是应该离开。其实她的内心还是个孩子,害怕亲人与爱人的责难和嫌弃。

对于Ronit来说,她的违命可能是远走他乡,改名换姓(摄像师的化名)。到纽约后,她把故乡的事情封闭在一个盒子里,并未打开。但当他回到故乡后,盒子再次的开启,让他重新面对曾经逃避的一切,在Esti的爱情和Dovid的亲情及宗教释义,最终让他成长并勇于面对一切。

片尾在去机场的路上,她绕道去了她爸爸的墓地,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帮他爸爸拍了照片,弥补了她的遗憾。

Esti

Esti的人物塑造接近于大众,她生活在犹太社区,爱上女生并被曝光,留在社区,嫁给Ronit爸爸认为适合她的Dovid(Ronit表哥)。她是一个表面顺从,内心波澜,不懂声色、循序渐进地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的人。她在草坪的大树下,第一次亲吻了Ronit;她告诉Ronit她的父亲去世,希望再次见到她;她在女校当老师,希望可以教育和启发孩子们。Maybe she didn't plan for all, she just follow her heart.即使她没有离开封闭的犹太社区,她依旧做着自己的努力,试图改变自己和改变下一代。

电影详细描述了Esti从觉醒到反抗。一开始,她顺从长辈的话,嫁给了所谓适合自己的Dovid,过上了传统犹太妻子的生活,假发、服装甚至每周定期的性生活。Ronit爸爸去世,即使在所有人都不联系Ronit的情况下,她依然联系了Ronit,因为她希望见到Ronit。接着Ronit回到故乡,虽然Esti还与Dovid进行着定期的性生活,甚至在非定期的时间,Esti也试图亲吻Dovid来挽救。但只要与Ronit一个眼神的对视,她就清楚自己的内心了。在Ronit爸爸的房子里,Esti主动亲吻了Ronit,这段在青春期戛然而止的恋情像一团烈火熊熊燃烧。她们逃离社区,追寻自我。宾馆的床戏简单粗暴并不柔美,但能体现他们强行停滞多年后再次相遇的张力。

当他们再次回到家中,Esti已经不是原来的Esti了。她向Dovid坦白自己主动亲吻Ronit。在Dovid抑制不住自己咆哮的时候,她大声而坚定地说:It has always been this way with me. No other way. I think I will never be any different than this.她已经渐渐成为自己的小英雄。当发现自己怀孕后,她要求Dovid give her free,希望可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生活环境。

Esti的违命,是身处犹太社区依旧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从最初的摇摆不定,到最后怀孕依旧选择离开,这是我心中隐忍而坚强女性的模样。她在一步一步自我认识中,走上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

Dovid

虽然电影宣传和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两位女生的感情上,但Dovid这个角色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传统犹太教义下长大的孩子,他十二三岁就在犹太领袖的身边学习,生活传统而波澜不惊。儿时三人玩耍,随着Ronit离开,变成了两人同行,继而结为夫妻。他是一个善良,包容且希望改变Esti的人。当Ronit回来后,Esti与她愈发明显的感情发展,让Dovid自我怀疑。

追悼会上,Dovid爆发,他说到Ronit爸爸在去世前所提到的自由,并在所有人面前,给了Esti自由,并强调大家都是自由的。作为一名丈夫,他在应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值得尊敬。

对于Dovid来说,他的违命来自于对传统犹太教思想的反抗。与传统思想不同,他最终接受不分性别的爱情。

结局

Esti最后冲向出租差亲吻Ronit,Ronit声泪俱下地说“I love you”。Esti没有跟随Ronit去纽约,也没有与Dovid一起生活。

他们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生活在世界上。

4 ) Ronit到底爱esti吗?

Esti真是非常让人心疼。自从Ronit回来后,她的目光就无处安放,不是在躲避Ronit,就是在追随Ronit;太清楚自己对Ronit的迷恋,反而要在她面前故作镇定,甚至疏远;但是每当Ronit说要走,她都不知所措,只会说what。

但是Ronit呢?为什么可以那么潇洒,可以说走就走?她对Esti是爱呢,还只是缅怀过去,亦或是对传统社区的反抗而已?她和Esti的那场床戏和她在知道父亲去世后在酒吧里和一个陌生男子的宣泄,是一回事吗?好吧,那肯定不是一回事,不过这件事的意义对Ronit和对Esti似乎是不对等的。我可以理解Ronit在Esti问“我能去哪儿”后保持沉默,但是后来,她为什么又要Esti搬去纽约和她在一起呢?我在Ronit身上看到很多矛盾的地方,也许Esti也看到了,所以决定暂时不跟她走了吧。

我想,Ronit是爱Esti的,after all,what is there not to love? 但是爱,对每个人的分量是不同的。对于Esti,她爱谁,定义了她是谁,Ronit曾经是她整个世界,她一直在等Ronit回来。对于Ronit,自从年轻时候被放逐纽约,虽然可怕,但也自由了,她的世界从那时起就一下子变宽广了,她自力更生,已经小有名气(家乡的人也见过她发布的照片),她拥有很多朋友,身边总是热热闹闹(“i am hardly alone, i have a lots of friends"), 最重要的是,她可以斩钉截铁地认定自己在纽约的生活是快乐的,Ronit从没想过会再见到Esti。所以虽然Esti等待甚至计划了两人的团聚,对于Ronit而言,这是个意外。Ronit顺着Esti的节奏让一切发生,是有对过去的缅怀,也有对压抑社区的反抗,甚至有帮助Esti解放天性的意图,但我愿意相信, 更是因为她再一次爱上了Esti。

只是当Ronit意识到自己对Esti的爱的时候,Esti也成长了,她们的爱让她变得勇敢,获得了自由,但是那份迷恋却也因此不再是Esti整个的世界了。也许她们最终还是会走到一起,还有的是时间。

5 ) 推荐

三人相处的局促尴尬,饭局上两人的眼神交汇,从一开始的不安、惊讶、震惊、愤怒,到最后转变成久别重逢时对对方的渴望,两个女孩的恋爱已经成为了一首诗。中间夹杂了宗教世俗的迫害,还有自己的无所适从、逃避、害怕,但命运的齿轮终将会让真心相爱的两个人重逢。我创造机会只为与你相遇,当然舍不得你离开。

6 ) 一本正经的假装都会玩崩

一本正经的大拉比讨论着经书里的选择和自由的命题,不一会儿他一本正经的死了,在这个一本正经的犹太社区里那是很重要的事情,凭借着人人都一本正经的爱着这个拉比,就可以在这个社区里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做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一旦看见别人抽烟烫头取乐,就会各式各样以老天代理人的嘴脸去评判,甚至还可以忽略不计大拉比有一个叛逆女儿的事实。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假装的职业化并最后玩崩盘的故事,电影刻画的一本正经可以说是连社区老老少少的发型和穿着都一致,就是这么严谨的犹太郊区的小镇,大拉比的女儿一本正经的爱上了一个女人,因为这段自由恋爱史,女主被迫出走小镇来到了纽约做了职业摄影师。当她回到小镇参加她老爸的一本正经的葬礼的时候,这个小镇因她的纽约范而隔离她,连留下遗嘱的老爸都未曾提到她,作为一个一本正经的大拉比可以假装这个女儿不存在。这一假装不要紧,大拉比倾注心血带的徒儿在他的葬礼上,一本正经的回答了他敬爱的导师and小镇全都爱的死了的大拉比,他决定不装了,他因学识浅薄无法继承他的衣钵!因为他也装不下去了,他娶了大拉比女儿爱的女人,人家也是假装嫁给他,为得也是方便混迹这个一本正经的社区。其实,假装这种事情是装不了太久,大拉比好不容易装到死,结果在葬礼上还是被残酷的现实真实揭开了棺材板。女主是英国大美女雷切尔,另一个是小甜甜瑞秋,看两大美女出演看的时候请自备凉茶,还必须一本正经的配备大屏幕。关于假装这个话题其实有很多了,这部影片仅仅是导演的一个视角,正如一本正经的小病毒路过,就揭开了很多假装休假在家、假装按时按点吃饭睡觉、假装一切都发生在门外、假装管理有序一切都平静如水等等。在一个假装的世界里毕竟可以掩盖一个真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并没有那么精彩。

7 ) 违的什么命,违命完成了吗?

感觉电影没有很好的把违命展现出来。

Ronit是思想先进的女性,早早出逃,虽然跟Esti有感情纠葛,好像促使Esti“完成违命”,但她在影片里更像个旁观者。

Esti的违命是影片的中心,但遗憾的是,爱人的劝解以及自身的渴求都无法让自己逃离,反而是这段错误婚姻中的意外得子,让她最终决定追寻自由,从这方面来说,虽然她最终得到了自由,但是这是以“为了孩子的自由”以及“Dovid的认同”为前提,她的自由不是自己的违命,而是他人的。如果没有这个孩子,没有Dovid在仪式上那番决绝的告白,她还会获得自己想要的吗?而她最初的想法呢,是希望Ronit回来永远留在他们身边是吗?孩子和Dovid的认同或许是推动她违命的一个助力,而她能自由也是必须得自己心里有这种渴望,但是这始终不是她觉得自己有这个自由而自由,她并不完全自由。好绕。但是这个角色不断想向自由靠拢却又囿于世俗而把自己限制的一些神态表情倒是展现得很好。

而Dovid,一个在教会培养下竟没有什么野心的谦谦君子,着实让人意外,更意外的还是最后三人的和解。说实话他们三个这种复杂的关系放在现实里我是觉得十分狗血的。而这种关系放到现实中也大部分也不会有和解的走向。他放下身上被要求的重任似乎也算得上是一种违命,但是这一部分就浅浅的过去了。

电影一整个感觉比较平淡,跟电影的名字形成鲜明的对比,看这个电影感觉整个过程都是憋着气看完的,没有一个能让人情绪爆发或者释放的点,包括Esti要求Dovid让她自由,以及Dovid在仪式上爆发。整个电影都是显得阴冷低沉的,让人觉得这个违命还没有完成。电影的故事倒是说得很清楚,虽然对宗教相关的事都不甚了解,但是电影里还是有些细节能看出他们的情况,比较能补充背景,但这也是影片看了一半多了才认识到影片前半部分一些场景发生的原因。整体观感一般。

8 ) 三个人的违命

小说剧透➕电影剧透

随着追悼会末尾Ronit、Esti和Dovid相拥,Ronit和Esti十指紧扣,这个三人组完成了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两重违命。

三人内部:

过去的Ronit面对这段感情,她的处理方式是逃跑,重回Hendon重拾情愫后的Ronit想要再次逃跑,但是这一次为了寻找失踪的Esti,她选择留下,Esti指责她总是也只会一走了之,她回答离开“并不简单”,但是留下才是她的违命:在几乎没有隐私的社区走进一家咖啡厅,坐在窗边,不再理会旁人的眼光;牵着Esti走过一户户人家;追悼会上,在正统犹太教徒们面前和Esti出双入对,不再在意周围的侧目和议论。她对Esti的爱可能只是过往的在现实中的闪现,但是对于这个喜欢离开的人而言,留下,留在Esti身边,留在Hendon就是她的违命。

Esti始终是两人关系中更主动更勇敢的一方,从年少时树下的初吻到再相遇时的lovesong之吻,穿过哀悼的人群是Esti对Ronit毫不掩饰的渴望,重逢的第一眼就想吻上这个熟悉的陌生人。小说中老Rav说Esti需要找一个给她空间的男人作为丈夫,比如Dovid,电影中她说既然一定要嫁人为什么不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 她的违命是什么?她在履行妻子的各种义务之后,终于决定向Dovid提出分手,无论这个男人多么爱护她理解她体谅她,承认她始终只fancy woman的事实,喊出“I’VE ALWAYS BEEN THIS WAY!”就是她的违命。

老Rav对体弱的Dovid(小说中Dovid的头痛定期发作,严重时会导致晕厥,某一次他因病提前离开教会回到家后,见证了Ronit和Esti的事后温存)说要找一个对他要求不多的妻子,比如Esti,他遵循老师的教导,努力当好Esti的丈夫。Dovid在小说和电影里都是大好人,尽管电影里有在发现Esti和Ronit旧情复燃的事实之后的爆发,但是在Esti真的提出要带着肚子里的孩子离开时,他彻底向她们相爱的事实妥协,Dovid对妻子的放手,放弃治愈Esti“脑病”的执念,拒绝养儿育女繁殖小莫西、小约拿的宿命,这就是他的违命。

三人外部

Ronit和父亲的关系始终是她生活的一大命题,她只能暂时逃离,但终究要去面对。料理父亲的后事本是Ronit心中自己的本职,但是回到Hendon的她只是亲友们眼中的不速纽约客(意料之中地),在所有人眼中,她是老Rav最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她在报纸上读到父亲childless后去墓地告诉父亲的学生“这是我爹“;从父亲留给教会的房子里带走母亲的烛台;参加本不欢迎她的追悼会;到最后回到父亲的墓地,只为自己所爱拍照的她为父亲拍了一张照片,Ronit用自己对父亲的爱颠覆他人眼中的父女关系从而完成违命

Esti在提出分手时说:“我生在这个社区,我不曾有过选择的权利,但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权选择。”在社区人们的眼中Esti是回归正途的Dovid之妻,她尽力符合他人对自己的预期,为Dovid料理家务努力受孕,在宗教学校教授英文课程,戴着精致(吃藕)的假发在各种社交场合保持微笑,直到Esti在追悼会上,对颂歌摇头;扔下假发戴上毛线帽一个人去买验孕棒;对Dovid要求自由,不只是她自己的自由也是未出世孩子的自由;甚至片尾Esti丢掉假发,穿着睡衣和外套追上Ronit离开的出租车,Esti突破Hendon给自己的既定人设完成违命。

Dovid是老Rav最得意的门生,可以算是他的spiritual son,在讲解《雅歌》的课堂上Dovid的身上满是Rav的影子,他一定会是一个好Rav,他有学生的敬仰,同辈的钦佩,长辈的期许,所以他默认了接替Rav职位的宿命,他将要成为Hendon的新一任宗教领袖、精神领袖。而他在追悼会上放弃推敲琢磨过的讲稿,转而大呼你们是自由的(对着Esti说“你自由了”),毫无先兆地放弃Rav的职位,并称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Dovid拒绝强加给自己的头衔完成违命。

关于哈托格叔叔

小说中哈托格叔叔的戏份很重,算是头号反派,他是社区最富有的人之一,并且负责管理教会财产,其中就包括老Rav留下的房产和其中的全部物品。他先是允许Ronit去房子里寻找自己想要的遗物,随后又把Ronit收好的物品带走,并更换门锁,就是为了贿赂(开出高额支票并提供追悼会前一天的返程机票)并威胁Ronit,不许她来参加父亲的追悼会。电影减少了他的戏份但并没有削弱他的可恶程度,加分。

关于烛台

小说中烛台是Ronit唯一想要的遗物,烛台承载了她年少时关于家的全部美好回忆,她在老房子里搜寻多日无果,直到哈托格叔叔提出交易条件也没有找到烛台,后来Esti告诉她烛台老Rav已经提前把烛台交给了她,万一Ronit真的回来,她可能会想要这幅烛台。拿到烛台后的Ronit再也没有任何向叔叔妥协的理由,自然而然地在小说最后,Ronit出现在追悼会并成为Dovid讲话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电影中Esti帮Ronit收起烛台,因为她知道烛台对于Ronit的意义,好阿姨Fruma也提醒Ronit要去带走烛台,Ronit后半段再次回到老房子时发现那里已经被一洗而空,由此可见Esti收起烛台的重要性,结尾处Ronit在东西不多的行李箱里小心翼翼地放下烛台,带走她儿时的全部美好。

关于《雅歌》和《奥赛罗》

电影中Dovid给学生们讲解的是摩西五经中讲述欢爱的《雅歌》,关于夫妻与真爱与最大的欢愉,一切和Dovid与Esti的婚姻生活无关;Esti给学生们讲解的是《奥赛罗》中关于通奸的片段,书中的罪行是莫须有,Ronit和Esti所做的也是无可非议。

关于结局

小说中Dovid和Esti一起完成追悼会的讲话,他们向整个Hendon宣告他们的婚姻会继续,即便Esti和Ronit相爱相交融,他们向没有选择没有自由的生活宣战,与其说是违命不如说是革命;电影中对于Ronit和Esti这一对,不是BE不是HE,对于RED三人,他们完成了各自的违命也完成了共同的违命,足矣。

短评

多年以后,大概Rachel会永远记得,自己演员生涯最有感觉的一场船戏是和另一个Rachel一起拍的吧(两人看上去都很用心/力的样子)。整个犹太社区的气压好低,丈夫那个角色很“圣父”了。

4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2017.9.15 tiff。是在文艺片界HE会没面子吗???女主们的颜实在太符合我的审美了,两位性冷淡风。颜值五星,结局扣一星。|2019.1.2 二刷,我又心梗了T T

6分钟前
  • Orangedietc
  • 推荐

“Whenever I'm alone with you, You make me feel like I am free again. ”

10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有幸在多伦多电影节看到了这个片子 两个Rachel的演技简直是炸裂 情欲的压抑与释放选择时候的纠结 是我今年看到过最好同性题材的电影之一 整个犹太社区的压抑而又虔诚的气氛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12分钟前
  • Carey Hao
  • 力荐

鲁尼特请务必把我按到墙上热吻我

14分钟前
  • 汤泡饭
  • 推荐

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所有的一切都只为找到它,哪怕付出忧伤代价。

1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能把les片拍成犹太教宣传片影史上应该只此一部了 周围哭成一片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们是被难看哭的

17分钟前
  • 库不理你
  • 较差

餐桌一场,对切镜头将景别变小的同时,不断减少Ronit这侧的人数,直至特写镜头里只剩她一人,以此呈现她与小镇的对立。的确有些像《阿黛尔》,R与E两人阶级的不同使得在对待自由的态度上R更高阶,E则需要被施予。结局把影片往上拔了不少。

20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You are going to be brave and beautiful. I love you. I love you."

22分钟前
  • zy_
  • 力荐

3.5 感觉可以被任何一位Rachel掰弯【为什么Ronit拍照都不需要调焦

26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女同题材电影早该这样去拍,两位女主彼此之间所有的欣赏、迷恋、情欲和甜到戳心的相处方式都建立在两个如此独立的精神之上。离开的是独立,留下的也是独立,连最后的放弃都是,独立的不近常理,独立的闪耀着理想主义爱情的光。

29分钟前
  • 小茶sama
  • 推荐

第一次知道犹太妇女要戴假发

30分钟前
  • 貓小三的意思其實是如果先生
  • 还行

两个Rachel非常有火花,喘得我都坐不住了。可惜剪辑实在太烂。

33分钟前
  • 夏予川
  • 还行

不管是同性恋亦或是异性恋 最最关键的还是要长得好看 我算是想明白了 颜值真的具有决定性

34分钟前
  • kevinzaghi
  • 推荐

北影节中国电影资料馆午夜场观影 看得人笔直的一部姬片 但平心而论 瑞秋·麦克亚当斯的表演很好 将迷恋 压抑和爆发都诠释得非常到位 但是另一位瑞秋真的太渣了 人生真的不要被这种没有责任感没有归途的人启蒙啊 这种人真的都只爱自己

38分钟前
  • 绿毛豆儿
  • 还行

请问这是犹太习俗的宣导片吗?为什么我觉得剧情这么不合理呢?为什么两个这么美的人上床上得让人看了这么不适?为什么?

40分钟前
  • 饮歌
  • 较差

双Rachel都太棒了,不枉我为了看部电影飞趟北京

45分钟前
  • SteadytheBuffs
  • 推荐

不是完美的故事,但满屏流动的荷尔蒙让我两小时里面红耳赤

47分钟前
  • 一苁二白
  • 推荐

“我有想过你在纽约的生活,我幻想过你的房间会布置成什么样子。我一直都在关注时差,这样我就知道你什么时候醒着,而什么时候该睡了”

50分钟前
  • 天腐之国
  • 还行

Esti 才是 love as vocation 啊,沉默着的伟大和牺牲。相比之下 Ronit 多次以离开来逃避问题与责任,潇洒的外表和性格用于掩饰内心的绝对脆弱。对 Ronit 来说 Esti 是 attraction,对 Esti 来说 Ronit 是 destined life,这可能是两人最大的区别。

54分钟前
  • tosk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