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了解过中国航空事业,但是每次坐飞机的时候我都由衷的佩服机组人员,因为他们永远在给我们“安心”。 空军更是,给予我们安全幸福生活的更大“安心”。 从影片一开始外国空军在我国领空挑衅,我就在想:我们经常在互联网上调侃的海防空防就在眼前啊,不同以往仅仅看到的官方发布的飞机利炮,空袭、音爆好恐怖,入侵者好嚣张。 雷宇作为一个典型的成长型主角,一点点从一个有点激进的知识型空军转换成一个稳重的全能型试飞战士。 不出意外这份成长是带着血泪的。张挺无法跳机的那一瞬间我满脑子都是81192,现实和影片的重叠,熊熊烈火中我看到了无数在这个过程中牺牲的英雄们,也看到了转折、进步的希望。毕竟有意外才会有改进。 邓放真的很酷,意志坚定的样子真的很让人着迷,在他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到另一种传承。不过作为年轻人他也有很多不成熟,不过最后也成长了,和雷宇成了好搭档好僚机。 套路肯定是有的,无套路不成剧本,但是《长空之王》还是让我很惊喜,不仅是因为演员,更因为他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让我看到了中国空军的艰辛,前人、今人以及后人的努力。
被粉丝举报几次关小黑屋后这篇文章又回来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公道自在人心啊
1.禁止骂人和扣帽子!否则举报删评拉黑送走不谢!我尊重表达权利,但这不是没有边界的。
2.闲暇之余随手写的,不涉密,内容浅显谈不上有多专业,欢迎指出问题,理性讨论。
3.“官方背书,权威认定”≠好作品,空军背书的《空天猎》至今还是不及格,火箭军背书的《号手就位》连评分都不敢开,东部战区背书的《王牌部队》也反响平平。归根到底,军事顾问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不保证作品质量。
4.“细节不重要”……个人阅片量2000多,不算多也不少了。我觉得任何优秀的作品在细节上也是相当严谨的,细节体现的是创作人员的态度。况且本片的很多细节已经到了让观众误解军队形象的地步了……
5.“细节完善会泄密”,这是刻板印象,如果有这种想法,可以看看球2太空电梯空战片段,细节比本片丰富不是一样公映?差就是差,别拿保密挽尊。真正秘密是内部设计和飞行数据,不是几个外部镜头。在军事新闻,珠海航展等场合近距离高清图片、视频数不胜数……
6.“观众看不懂/不在乎”,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种观众,你个人也没法代表所有观众。有些观众,他们可能是军迷,航空迷,相关从业者,关心我国国防建设的人,我相信这些人不在少数,他们看的懂,他们在乎,但是他们没粉丝那么大的声音,没人能听见他们的要求。这些潜在观众本可以去贡献更高的票房的。
7.本片也是有优点的,但是其他文章讲的很详细了,我就不再赘述,主要谈问题。综合考虑,我给三星。我很少打五星,给《地狱尖兵》《西线无战事》这类佳作也只打四星,三星已经是不错的评价了。
8.禁止比烂,某些作品拍的比这还烂不是你拍的烂的理由......仿佛有了权威背书,站在爱国的道德制高点上,就可以罔顾事实
9.平时比较忙,回复不及时还请见谅
10.以上九点都没看过就开喷,同样送走不谢。当然再怎么苦口婆心,还是会有复读机复读那些耳朵听出茧子的话术,对此我只能说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一、歼10,2005年服役,单引擎、全天候、多功能、鸭式气动布局的中型第三代多用途战斗机
歼-10B/C会被归类到3.5代战斗机里(下文歼-16同样),俗称三代半,指三代机(比如歼-10A)的升级型,在气动和隐身方面没有大改,对航电和其他电子战系统进行了大幅升级,作为四代机全面服役前的过渡机种,具有性价比优势。当然也有少部分战机在研制时就采用四代半规格,这里不做展开。有朋友对分代问题有疑问,那我就补充这一段。
分法不同,国际上的四代对应中国三代,五代对应四代,两种分法都没问题,个人更习惯用五代分法,但为了和电影一致,改用四代分法。
某中将说“四代机打三代机就像拳王打初中生”,这就纯纯的误导观众了,剧组做功课的水平实在是无法恭维……差距是有但不至于如此悬殊。如果是片中驱离敌机的近距离接触场合,四代机最重要隐身性无法发挥优势,面对升级过的三代机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各国的四代都有在近距格斗中被三代击落的案例。
二、歼-16,2016年服役,3.5代重型多用途战机,最大的特点是具备远距离超视距攻击能力和强大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
所以电影工业和武器装备都更先进的中国,花费数亿投资,用着同系列的飞机,画面还不如两个小国电影,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洗这只是个别镜头不代表全片……名字都给了不信就自己去看呗
三、歼-20,2017年服役,中国空军最新锐的战斗机。单座、双发、鸭式气动布局、歼-20是继F-22和F-35之后世界上第三款进入量产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也是世界上首款拥有双座型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
超音速掠海飞行,对隐身战机的作战定位来说,不是不可以,而是没必要。就不怕没注意手滑了,或者一个浪头打上来,连人带机摔海里去?
而且海面一点波纹都没有,这是什么两毛五特效?
截图来自预告片,确实没波纹,遭到广泛质疑后在正片中补上了。同样还有导弹脐带电缆没连上问题,后来也修正了。知错就改,这点予以肯定。
四、F-35,A型2016年,B型2015年,C型2019年开始服役,单发、单座、第四代隐身多用途战斗机,目前服役920+架,除美国之外,包含韩国、日本在内的十余个国家均有装备。
这里的急速转向现实中不可能做到,F-35的定位是“多用途战斗机”,不是狗斗夺取空优,所以没这么强的机动性。就算飞机能做到,飞行员身体也受不了。
超音速挑衅平民,只能说是创作人员自己臆想的,丑化敌人。
还有人洗不是超音速,是没长眼睛还是没学过物理?台词说的视而不见,音爆云视而不见,玻璃先碎飞机声音后至视而不见
前面铺垫了这么久,最后创作人员又臆想了一次胜利。F-35和无人僚机编队直接向本方战机发射导弹,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宣战行为,完全有理由把敌机全部击落,结果本方雷霆反击却只击落了无人机,让F-35跑了……
就这还有人帮忙洗,平时群情激奋网上口嗨打仗捐钱捐命让敌人有来无回,真到关键时刻就是“爱好和平”,“考虑国际形象”,“已经离开”……逆来顺受是吧,这都能“赢”回来是吧?
五、关于性格
男主作为一个军龄10年以上的少校正营级军官,却始终不知道什么叫服从......
在天上屡屡不服从命令导致险情,在工作场合和战友打架,被上级停飞就赌气要回原部队,孤僻骄傲,脾气暴躁,爱耍个性。参军第一天起就反复告诫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被忘到九霄云外,这样的人又如何在一个强调集体的组织里生活10年?还从中尉升到少校,拿到王牌飞行员的标志“金头盔”?现实里轻则调查质询,重则军法从事的违纪行为,放到电影里就云淡风轻,这真的不是在黑吗?
六、关于称呼
人民军队内部代代相传的称呼是“同志们”,代表为了共同的信仰而战。在比较严肃的工作场合(比如上图这种飞行事故评议会),在称呼上也更为严谨。
当然在非正式场合,可以称“兄弟们”表示亲近,而不是“弟兄们”这种江湖习气称呼。“弟兄们”这种称呼常见于旧军队(比如国民党军,国民革命时期还常见“同志”称呼,腐化之后变成了“弟兄”)
称呼虽小,但这体现的是一支军队的精神风貌,这次口误说明创作人员疏忽大意,没有认真考察军队情况,脱离群众。
这位是试飞局的韩局长,胸标显示其为特级飞行员,大校正师级干部,这种话从高级军官的嘴里说出来就更不应该了。
我给了这么多限定条件还有人杠吗?
第一:工作场合;
第二:严肃话题(飞行事故);
第三:军官之间(大校与少校);
第四:本片承担了形象宣传职能
看不懂的先学好阅读理解再来杠,别搞的只有你懂军队一样。私下场合关系融洽随便叫,张挺在家招待下属一口一个兄弟我有说什么吗?军官为拉进与士兵的距离偶尔也可以叫,战场上奄奄一息了想怎么叫怎么叫
还有人拿片尾录音出来洗说有叫兄弟的,不说录音还好,越说越来气。已经被扒出来录音大部分都是剧组自己配的,真实性堪忧……
七、关于飞行头盔
这个放在最后,属于与现实不符,但可以接受的艺术加工。电影看不见演员就没意思了,《壮志凌云》也是一样的。
识别图不如奇葩言论大赏有意思,某瓣原本是文青社区,但是近年的用户下沉速度超乎我想象……
骂就算了,骂完直接拉黑让别人不能回复,敢做不敢当,又是什么怂货操作啊
写在前面:如果导演想要以个人成长体现国家发展,将个人英雄主义融合到宏大叙事中,无疑他是成功的。
《长空之王》可以看做是一部战斗机和一代飞行员的成长史。电影选取了隐形战机和隐形战机的试飞员雷宇作为关键点展开。是一个有传承、有发展、有困极思变,有突破,最终成功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中,其中体现的大国气象,知耻而后勇的精神,非常让人动容。
电影用了很大篇幅,表现张挺和雷宇的传承。胡军扮演的张挺是资深试飞员,智慧、勇毅,一点点风趣,他挖掘了雷宇,并在雷宇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雷宇的出场还是比较典型的初生之犊,年纪轻轻便有骄人的成绩,聪明而肯专研,然而冲动好胜,张挺仿佛捡到一把利刃的欧冶子,留其锋而锻其韧,这个过程温馨而热血,情感表达不落俗套,不刻意不煽情,但是其中洋溢的坚韧、宽阔和大爱,会让观众不自觉的联想,就是这些人,也唯有这些人,能飞出最好的隐形战机。
张挺呈现的是一位成熟的试飞员的样子,而通过雷宇,观众可以感知到,他是如何成为如今的卓越和伟大。张挺陪着雷宇飞两次,一次让雷宇直面自己的短板——认知上和精神上的,另一次点燃了雷宇的潜能,重塑他的精神力。张挺的怀表,雷宇的红绳,是有血有泪的记忆,也是百折不挠的传承,而小朋友的望远镜,红领巾,10号球衣的背影,让他们的付出具有了具象的意义,也让我们被电影激发的澎湃的激情,有一个现实而明媚的着力点。
雷宇的成长,也是试飞事业的成长。电影中,雷宇的成长线明显,其中两次关键飞行,体现出电影中从未说出口的精神——他因珍惜自己的生命而失败,又因顾惜他人的生命而成功。这两部分,一个风趣充满笑点,一个悲壮而荡气回肠,可以说,导演是懂节奏感的。即使明知道这种电影不可能给一个悲剧结尾,也是在全场观众的屏息中听到自己砰砰砰的心跳。而当飞机擦着雪山重新冲出的那一刻,真血脉贲张。
除了节奏感,导演也是玩弄故事线的高手。主线节奏紧凑,其他线索前后呼应,张弛有道,收放自如,影片中邓放欠雷宇的敬礼,前后对于敌机骚扰的反击对比,热爱足球的小男孩失而复得的晴空和庇护,一切布局,仿佛这部电影给人的安全感,激动,紧张,澎湃,最后是此心安处。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结尾和彩蛋,一个激扬扬我国威,一个温暖庇我家园,非常催泪。扬我国威的战机出场,充满机械感和星际感,以及,会引起你最大的民族自豪感。
关于演员的表现。王一博这一次,又成功藏在了雷宇身后,无论是前期的桀骜和冲动,还是后期的成长和成熟,都表达得恰到好处,其中他站在越野车顶的样子,黄沙落日,平野苍茫,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的奋发图强在此刻融而为一,是让人走出影院也会回味的画面。并且他这种逻辑型的演员,遇到严谨的剧组,非常的互相成就,并且他本人的信念感和力量感,可以说,如果想找一个年轻演员来体现大国气象,体现百折不挠,他真的是不二选择。
关于胡军,要说,他内娱大总攻的地位,仍然稳稳稳稳,张挺在胡军的演绎下,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角色,强大、风趣、智慧,以及伟大。表演可能是很难解释的东西,但是呈现是大家都可以感知的。这一点上说,雷宇和张挺,在选角上,已经赢了。
周冬雨仍然适合这种淡淡的感情线,内敛而美好,距离山楂树这么多年了,她那种笑容仍然可以让人心动,两人相对而立那个瞬间,真的太美好了。
电影上映第一天,不剧透太多了,要说的是,一般我衡量一部电影的优劣,会以他裹挟我的情绪时长衡量,可以让人走出电影院还沉浸其中,不自觉的激动,不自觉的去思量其中的情节以及情节衍生的喜怒哀乐,从这个角度讲,《长空之王》可以说是成功的,他完成了他的叙事,并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深入了你的思维。
对了,故事不复杂,主题积极向上,底蕴丰富,战斗机炫酷,表达手法上佳,是可以带孩子看的佳片。
从前线“战斗员”到后方“试飞员”,电影《长空之王》以雷宇的成长和国产新型战机解决“心脏病”形成最终战斗力双线并进,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却极吸引人的故事。 吸引人的点在于:几乎不为人所知的试飞员群体,真机实拍的歼-20、歼-16、歼-10C等多款我国现役最先进的战机,试飞员与战斗机,都是我们日常难见的“隐秘的角落”。陌生=新鲜=好奇,就如已经cinity120帧、杜比全景声、巨幕、普通2D各种版本看了个遍的我,依然想继续体验动感4D和IMAX版《长空之王》有什么不同。 果然是不同的,当身下座椅随着战机直上云霄、瞬间俯冲而晃动摇摆,不知从何处吹来的风忽大忽小掠过身体,我只能紧紧扣住左右扶手任寒毛竖起丝毫不敢松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银幕,嘴角紧抿唯恐自己叫出声而影响了他人,这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新奇体验,怎一个刺激了得!诚如雷宇第一次试飞装上新发动机的歼-20时所感叹的:太爽了! 影片一开头,就是高燃的极限长空竞速,明明敌机已被锁定再进一步就能……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发动机罢工空中停车了!眼睁睁看着敌机脱逃,自己还得靠参数、拼技术想办法把战机飞回去,这让憋着一口气的雷宇耿耿于怀,也让张大队一句“想不想飞 隐身战机”成功诱(拿)惑(捏),心甘情愿地到试飞局报到。 “隐身外形 复合材料 还得有个好发动机”。眼界宽广、理论知识扎实的雷宇,是“会飞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新一代“专家型”试飞员的好苗子,心心念念着“泰山”发动机能否如期装配隐身战机,列装部队好到前线“报仇”,这一点“执念”让刚进试飞大队还没完全转换身份的雷宇不可避免地犯了错。停飞的年轻人被派去学习包降落伞,申请调回原部队前飞最后一次,自己包的伞救了他一命却与亦师亦友的张大队天人永隔。“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即使已经看了几遍,冲击力不再像第一次看时那般强烈,中国军人舍己护民的牺牲精神依然让我每每忍不住湿了眼眶。 看首映时最震撼的是张大队的牺牲,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试飞员是和平年代距离死亡最近的人”的含义。重刷再看时的关注点则更多地转移到雷宇回答父亲的话上来:“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人失去的不仅是尊严,还有自信,以前失去的,我们这代人要拿回来”。非常喜欢王一博这几句台词的处理,举重若轻却掷地有声,简简单单的一个“拿”回来,内含多少九天风雷,只有真正的试飞英雄们才能体会。 九天震风雷,王者惊寰宇。电影《长空之王》吸引人之处,当然还在于几近占据片长三分之一的试飞+“空战”。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每一帧都足够精彩,而这,却是我国内地电影大规模应用LED虚拟拍摄技术的一次全新尝试与挑战。今日《长空之王》官方微博发布的幕后特辑中提到:搭建700余平米的U型屏、269平米的O型屏,还原机舱,模拟真实操作……以诚意与敬意,展现我国最先进战斗机的巍巍英姿和试飞员们波澜壮阔的试飞经历。
//weibo.com/7735797737/4899063416226190而参与《长空之王》虚拟拍摄指导的经历,让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时光坐标传媒科技创始人、电影视效指导陈奕写下了相关论文:《长空之王》 虚拟摄制中光影运动的创作探索。
《长空之王》虚拟摄制中光影运动的创作探索 qq.com国防科技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在《﹤长空之王﹥:国族叙事与时代文化表征》一文中提到:中国空军电影还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本片在影像语言、电影质感、特效制作等方面已展现巨大进步,展现的歼-20、歼-16、歼-10C等中国战机极具现代感、科技感甚至科幻感,空战镜头调度利落、剪辑犀利、特效逼真,虚拟拍摄实现了战机动作、演员表演与空地环境的有机融合,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美感和震撼性的视听冲击,也为空军电影创作探索了宝贵经验,中国空军电影前景可期。《长空之王》:国族叙事与时代文化表征 qq.com
王一博的演技,真的还要多练练!这样的题材,一般都不会忍心打一星,可是我实在看不下去啊!就是实力派也拉不起来,一看他就出戏!一听他说话就出戏!共情不了!
不过影片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震撼,真实还原了试飞员在高空中的惊险和刺激,让观众感受到了战机的速度和力量!
一句话,还是选角色很重要,看到他,我老是觉得假,能理解这种感觉吗?
如果5星的话,一星给王一博意外的不出戏级的演技,一星给我国航空人。
主要烂在特效了,飞机的运动轨迹感觉就是个动画一年的实习生k关键帧k出来的。
文戏还凑合,就是煽情没有及时收,腻住了,国产电影通病,抓着一个泪点使劲挤。
题材很好,说实话之前不了解试飞员这个群体,看完我有所了解了,希望以后会有好的导演把这个题材拍出来好的电影吧。
《壮志凌云》的拍摄经历,当初是经过美国海军的支持和合作才去空军基地进行拍摄的,里面的飞机还有航母都是实拍,发射导弹也是真枪实弹的导弹,导演托尼.斯科特拍过萨博喷射机广告,而且导演明确表示不想使用特效,在拍摄时就是要找帅哥美女,拍《壮志凌云》拍的不是军事电影,他是想拍一部运动电影,拍成空中的摇滚音乐,所以看起来才会那么的有动感,演员在拍摄之前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全部都要学习真正飞机员主要做的工作,要接受弹出座椅和所有的训练,才可以坐F14,跟真正的飞行员一起上天,至于网上说的《壮志凌云》拍的是空军招募宣传片,那是无稽之谈
《长空之王》的预告,CG特别明显,很多场景过于干净,就是冲着军事题材去的,一部军事影片如果拍的太正反而有点担心,再加上某些演员的演技,预告片里出现了几次一言难尽一成不变的脸,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
《壮志凌云》摄像机装配: F14战机 三部摄影机 F5战机 一部内置摄影机 一部利尔喷射机外围拍摄 租金: F14战机 一小时7600美元
航母:
企业号
为了光线让航母掉头五分钟 25,000美元
《长空之王》如果做这么细致就应该不会差
两部电影都是描述英勇胆识,忠义和荣辱 观望吧!
无聊的人物,乏味的故事,粗糙的电影。
还不错,比想象中好。当然编剧给王一博的人物性格塑造出了问题,可能就是根据他的戏路写的剧本,其他六名试飞员塑造也太单薄,都沦为了背景板。
作为一个主旋律ptsd患者来说,比我想象的好太多,没有太刻意煽情,也没有很硬的笑点,空战很过瘾,男主的成长线符合逻辑没有英雄主义,感情线也意外的清纯有好感。国内导演电影处女作里算是不错的了,可以看出他对战斗机的挚爱。主旋律应该拍成这样,才有让人观看的欲望。
演员演技就不说了,从剧情来看,前后呼应,起承转折都不错,结构完整,属于直线型叙事。一些小设定很戳我,比如揪小辫呀。但人物刻画不够鲜明,不管是雷宇、还是师傅张挺,从一开始就大致能猜出之后的情节走向,完全可以套用西方英雄模式。战友等人也都过于纸片化,不够立体鲜明。最大的作用可能是向观众展示了试飞员这一职业吧,可能有些地方还不够准确。估计军迷看了,会批评地更厉害。虽然如此,但作为一个观众,看到073无法返航,依旧会哭得稀里哗啦
文戏太难看了西八,胡军和最后啵啵的两段飞行还不错
主题党日活动看了这部电影,国产的歼20威武!电影节奏还是把控的不错,主旋律电影刻画的群像很多都让人印象深刻,舒克最后明白了,军人的性命加使命才是他们的生命。试飞员就是用生命在推动国产战机的革新升级,挑战极限,一往无前,只因为他们有信念,有家国情怀。胡军是稳定发挥,王一博还得磨练一下。
1.算是五一档里唯一稍稍值得进电影院的电影,但也只值到银护3来之前2.观感仍然不够它的噱头,有很多CG画面表现的飞机姿态是匪夷所思的夸张,你要是看多了一些纪录片或者汤哥的壮志凌云,甚至只玩过一些空战游戏就能明白,夸张的机动会造成极大的失真感。为什么壮2那么成功,就在于观众能在真实驾驶舱与真实天空共振的翻滚里一起屏住呼吸、期待完成下一步新的飞控动作,用CG和极限耍帅画面来代替这种共同体验简直过于浮浪。对个人演员无感,但对这部电影背后透露的工业逻辑很失望
胡军演完的后面更没什么看的了,爱情线塞的莫名其妙的,王一博演的角色………整部电影一堆bug就连我妈这种爱看打仗的都快睡着了,这是哪边都没做好啊
的确是有被科普到「试飞员」这一职业,就像隐藏在幕后的工作人员,隐秘而伟大,更值得被人们尊重与了解 但是,电影剧情稍显老套,远没有真实录音「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带来的感动 从胡军饰演的大队长牺牲之后,剧情就差点意思。王一博的演技还是不行,和航医莫名其妙的感情线真是大可不必。只能说,整部电影有它的价值,但远没有《红海行动》此类电影带给我那般震撼。真是可惜这个题材,可以表现的更好
别人送的票,本来想去电影院里睡一觉的,结果因为精力太过充沛而看完了全片。这部电影如果用高中作文体来评价的话,那就是,它描写了军人保家卫国的壮举,展现了兄弟情,亲情,战友情,家国情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如果用自己的话来评价的话,emmm,算了我还是不评价了。
就很像口水话作文。
之前朋友极力推荐说上映去看,今天去看了一下,首先特效方面很多地方不行,道路bug也有很多处。其次男主前期人设是一直犟嘴,然后他和男二的冲突的剧情也很老套,别说比不上壮志凌云,连之前的空天猎都不如。难看,不知道评论区怎么只有一水的好评,大家看的难道不是同一部电影吗?
开头结尾出彩的平庸之作
有幸看了首映,王一博的表现中规中矩,一个像样的演员,胡军很赞!有一说一,特效是真的一般
上映就去看了,算是科普了试飞员这一职业。煽情还是比较多的,毕竟高危职业,这个情怀志向本身就是卖点。虽然我猜到队长要死,但是这个弹射失败的原因一言难尽,感觉还不如弹射成功但是降落高度不够。而且这些设备的细节问题,比如弹射失败、降落伞割不断,比发动机这些科研技术难题要简单多了,为什么不把控好这些细节问题,试飞员的生命安全不是更加得到保障么。是一部成长型电影,不光是试飞员个人的成长,也是中国飞机和航天事业的成长,没有《中国机长》那种成熟的飞行员的惊心动魄,但是最后意外确实体现出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电影院里 国之重器轰鸣声听一响便是值回票价
影片节奏紧凑,剧情很燃很泪目。感谢《长空之王》将我国空军取得的进步呈现在了大荧幕上,向飞行员试飞小队致敬,他们不愧为刀尖上的舞者。现场主创团队分享了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一幕,胡军超可爱,说大家太能吃了,都把火锅店老板吃傻眼了,王一博帅帅的,之前不太了解,没想到演技还不错~
身在阎良的我,家里人都在航空工业上班,长空之王还是在这里拍的,所以第一场就来看了。长空之王拍的真好,完全是我心中试飞员的样子!战斗机太帅了!整个电影非常的刺激~炸裂~燃~还有搞笑和感人~试飞员太伟大了,队长牺牲了,哭得我呀~ 有好几个片段看得我汗毛都竖起来了,每一秒都超级吸引人!
国产主题剧里只要是出现了为煽情而煽情的画面一般都有点……一个牛逼哄哄自信爆棚的年轻人总是有点桀骜不驯然后被老选手九死一生拯救回来,把自信心揉碎再乖乖学习的老套路一成不变,在多少电影里看过了。
剧情稍显老套,大飞机很燃。全家适宜。王一博一点都不拉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