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闲人

剧情片大陆2012

主演:管新成张金元杨淼李洪臣郑福山

导演:郑大圣

播放地址

剧照

天津闲人 剧照 NO.1 天津闲人 剧照 NO.2 天津闲人 剧照 NO.3 天津闲人 剧照 NO.4 天津闲人 剧照 NO.5 天津闲人 剧照 NO.6 天津闲人 剧照 NO.13 天津闲人 剧照 NO.14 天津闲人 剧照 NO.15 天津闲人 剧照 NO.16 天津闲人 剧照 NO.17 天津闲人 剧照 NO.18 天津闲人 剧照 NO.19 天津闲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5 20:03

详细剧情

  抗日战争前夕的天津卫,有那么一群闲人,他们平日游手好闲,靠招摇撞骗生活甚至升官发财。苏鸿达(管新城 饰)就是一闲人,混迹天津卫街头,梦想着有一天成为侯四六爷(张金元 饰)那样能在天津卫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在天津卫苏鸿达这样的闲人不少,例如放鹰的俞秋娘(杨淼 饰)、开报馆的严而信(李洪臣 饰),他们和苏鸿达结交到了一起,企图诈骗侯四六爷等名流。岂料,苏鸿达竟意外发现一切竟是侯四六爷的计中计,他们都成了其投靠日本人的棋子。  一场小小的骗局后面竟藏着更大的阴谋,苏鸿达等三人该如何抉择?  电影《天津闲人》根据林希同名小说《天津闲人》改编。

长篇影评

1 ) 当真小人遭遇伪君子

所谓闲人,就是以欺诈为生的人。

天津有两类闲人,一类是以苏二爷为代表的真小人,靠蒙骗几个小钱为生,一类是以四六爷为代表的伪君子,以道貌岸然的外表欺骗广大百姓,从而达到位高权重的境地。

当真小人遭遇伪君子,我们方知真正的祸国殃民者,不是街头的小流氓,而是道貌岸然、位高权重的“大人物”。然而,这类大人物卑劣的真面目,不是底层百姓见识得到的。

在影片结尾,真小人怒骂伪君子以后,只能无奈地走向毁灭,沦为窃国大盗的祭品。两害相权取其轻也,这时候,导演郑大圣也开始怜悯真小人苏二爷,痛斥伪君子四六爷,但于事无补,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2 ) 闲人不闲 圈外有套

金老师作品,邀我去MOMA看。作为一个天津人,更体会出这部片子土生土长的天津味道。嬉笑怒骂分寸节奏掌握的颇好,最后一段二爷和四六爷正面交锋
据金老师说当初研究了好几个版本,最后荧幕上的这版分寸拿捏的刚刚好,二爷穷途末路后发出的嘶喊和对四六爷代表的权威阶级的发出的挑衅,值得玩味 。
二爷与说书人的抢白,与哑巴的对话也让人不免唏嘘。
更多的细节就有待各位观者大爷评说了。

3 ) 哪有忙人做神仙

这部片 从影片的结构到表演、拍摄手法到故事性,都属国产上乘之作。

由老说书人充满天津独有的诙谐开场,穿插进老照片,由黑白调无缝转进彩色。结尾老说书人说的书中人,闯进了说书人的场子,拿起穷摔一摔,接下来说的,就是这部片子的眼:我说的是实话,为什么你们都不信呐!我说的是瞎话,你们为什么都信呢?

主演管新成到现在也不红,但把苏二这个又怂又市侩,但还有几分情义和节操的小人物演的是入木三分。还有“香糟”大哥,明面上是社会大哥,暗地是四六爷养的打手,只用一双绣花鞋表现的清楚明白。还有“闲人”这个特殊的时代和地方的产物,不着痕迹的就讲明白了他们所依附的时代和环境。天津方言非常好听,值得一看,可惜网上资源比较少,豆瓣存了许多年,刚刚找到资源。

故事里的人跑到讲故事的人面前,对听故事的人说,这个故事是真的。讲故事的人却说,我讲的故事是假的,真真假假之间,就说明白了讲故事的人,听故事的人,和那故事里的人,都是“天津闲人”。

4 ) 天津多闲人

天津多闲人,古往今来皆如此。为什么茶馆儿文化在天津长盛不衰?因为闲人多。没事儿喝茶听曲儿听相声,一下午一晚上就这么嘻嘻哈哈地过去了。或者闲来无事,坐下来和邻居熟人闲话一番,将街坊四邻、三姑六婆通通说上一通,再从家事说到天下大事,从国内新闻说到国际快讯。最后,回家坐在饭桌前,吃上一顿打卤面或者韭菜馅的饺子,还得总结说:那谁谁谁真是闲得慌,没事儿总瞎惹惹什么呀

5 ) 郑大圣:历史是我表达现实的一种方式

此次后窗放映的前两部电影都是导演的长片处女作。与他们不同,郑大圣导演在独立电影界闯荡已久,早在2000年就推出了电视电影《王勃之死》,而此次在南京卢米埃影城展映的《天津闲人》和《危城》已经是他的第四部和第五部长片作品。
郑大圣出身电影世家:外公是戏剧电影大师黄佐临,外婆是舞台银幕双栖明星丹尼,母亲则是著名的第四代导演黄蜀芹,父亲郑长符也是影坛屈指可数的顶级美工师。或许是受家庭的影响,与其他独立电影导演多关注现实题材不同,郑大圣的所有作品都取材于历史,因而有媒体把他称为“反潮流的英雄”。5月25日中午,在《天津闲人》和《危城》的放映间隙,这位在独立电影界颇为“特立独行”的导演接受了《江南时报》的独家专访。

历史题材更利于自由表达

问:与大多数独立电影导演喜欢关注现实题材不同,您的几部电影均取材于历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题倾向?
答:我是一个历史故事、历史风物的爱好者。我喜欢读历史当中的故事、人和一切东西,尤其喜欢搜集历史背景中被淹没在宏大叙事之下的小人物、小故事,也就是被称为“私历史”的材料,比如民国时期人物的书信、账本,家族的日记、照片等物件。这些“私历史”特别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是一个历史故事、历史风物的爱好者。
其二,对于我来说,借助历史题材和历史故事,我比较容易表达对现在时事的一些看法和感受,而出于种种原因,这些感受是很难直接借助现实题材来表达的。用历史来做表达,对我来说更有创作空间,更自由,也更容易表述。

问:据我了解,您目前已经有五部长片问世。您能否谈谈对自己这些既往作品的看法?
答:都是不断地在尝试。我的这几部作品,无论从选题、语言风格,还是要表达的东西来说,都很不一样。我一直在寻找中辨认,在辨认中尝试,没有某一种固定的风格。
我希望自己的每部片子都有新东西,都有新的长进,如是而已。

问:你影片关注的人物从《王勃之死》里的唐代著名诗人,到《廉吏于成龙》里的清代著名清官,再到今天放映的《天津闲人》里一个无名的破落户,这样的人物身份转变有没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答:这种转变并没有必然的内在逻辑。他们是什么身份、什么社会角色,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更吸引我的是他们的性情,他们在各自的时代背景、生活舞台上有着怎样的遭遇。

民国与当下有暗合之处

问:今天放映的您的两部作品——《天津闲人》和《危城》,都是关于民国时期天津发生的故事。能否谈谈您对民国和天津这座城市各自有着怎样的感受?
答:对我来说,民国时期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代。它之所以丰富多彩、淋漓尽致、光怪陆离,就是因为东西之间、新旧之间,古今中外的各种矛盾和碰撞,全部集中在那半个世纪。而我对民国如此有兴趣,也是因为最近的三十多年,也就是我们亲历的这个年代,似乎仿佛又有了古今中外各种矛盾碰撞在一起,充满活力又充满混乱的这种感觉。
有时候当我对当下的事情感到迷茫之时,我仿佛能从民国的历史中找到对当下的答案;而反过来,当我的电影在表达民国人物、民国故事和民国风情时,我实际上传递的,很多正是对当下这个时代的感受。
至于天津,这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非常早,1862年就开埠,成为通商口岸之一。当年它有九个国家的租界,比上海的租界还多。所以这座城市在非常早的时候,其城市规划和文化生态就既有非常西方的东西,也兼有非常本土化的元素。中西文化的各种元素一百多年间在一个城市里勾兑,所以它撞击出来的火花和光彩特别醒目,所以一直有“百年中国近代史看天津”这样的说法,因为它实在太丰富多彩了。

家国情怀往往存于民间

问:回到《天津闲人》这部电影。电影中本身有很多的戏曲元素,而其核心情节又让我想起南京观众非常熟悉的昆曲《桃花扇》,无论是电影中的破落户苏二爷,还是《桃花扇》中的妓女李香君,在国家兴亡的年代,恰恰都是这样最卑微的人物承担起了民族大义的重责。您想通过这样的表达来说明什么?
答:我没有什么预设的判断和概念,只是一个朴素的认知。首先,关于国人的麻痹和冷漠,我们今天并不比民国年间进步多少;而民间的那些朴素的草莽气和家国情怀,在中国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这种民间的爱国主义,在某些特定时刻会表现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骚动;而在个体身上,则体现为一种很难用逻辑解释的热血和冲动。对于这种行为,我不会去做价值判断,仅限于自己朴素的观察而已。

问:《天津闲人》里对于人性的刻画还是非常丰富的。还拿主角苏二爷为例,您在片中就展现出,他与汉奸四六爷的决裂,除了民族大义的因素外,也跟四六爷夺其所爱有重要的关联。这种处理很具真实感。
答:对,这点我是有意设计的。因为对于平头百姓来说,虽然你有家国感,但是这些事情如果没有伤及你个人利益和感情时,你还是很难做到挺身而出的。在时代的大潮下,大多数普通人都是被裹挟着前进,他们信奉的哲学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而不是做时代的英雄。

把两部电影当作姊妹篇来拍

问:今天放映的另一部片子《危城》,很有传统戏曲里才子佳人故事的感觉,也让人想起民国时期流行的新鸳鸯蝴蝶派小说。当年张恨水和张爱玲等人的作品对您有影响吗?
答:他们的小说我只是匆匆看过一遍,没有深读和精读,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印象。我个人不喜欢他们的作品。

问:《危城》的结尾,为什么会选择一种开放式的结局?
答:因为在拍到片末时,我跟其他同事对结局的处理产生了分歧:有的同事觉得应该以悲剧收尾,让女主角二嫂郁郁而终;而另一些同事则觉得,应该让二嫂活着,给她以和老三团聚的希望。因为两方意见不下,我们就采取了开放式结局:让二嫂在弹完一段古琴之后消失,至于她是悄然逝去,还是离开侯家寻找老三,都任由观众去想象。

问:《危城》与《天津闲人》同样讲述民国时期的故事,两部作品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我个人就是把这两部作品作为姊妹篇来拍的:《天津闲人》更浓烈,《危城》更清淡;《天津闲人》更荒诞,《危城》更雅致。我希望这两部片子呈现出阴阳互补的感觉。
而在拍摄的时候,我们也是在上海的同一个拍摄基地,前22天拍《天津闲人》,后20天拍《危城》,前者关机到后者开机之间仅仅隔了五个半小时。摄影机后面的人都没变,而摄影机前的布置和演员就全变了。
这两个片子在风格、气质和诉求都完全不一样。它们在故事情节上也没有功能性的连接,只是借助一个在两部片子里都出现的说书人角色串联起来,呈现出一个弱相关的关系。同样是在1937年的天津,城市的两个角落里的不同人群却发生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东西。

(本文发表于2013年5月28日的《江南时报》文艺范周刊,见报时略有改动。)

6 ) 挺敢玩的导演

昨儿晚上在MOMA看的,之前并没看过郑大圣这个导演的片子
我没什么电影知识也不太懂术语,瞎说几点,很可能会有词用的不准:
1.导演很爱玩——开篇的手持摄像机,贯穿始终的黑白历史幻灯片,双屏幕,整幅画面移入移出的蒙太奇方式,万花筒式的特写(就是每集猫和老鼠最后的那种画面),闺房里对着镜子拍,色彩的突变,闪回,慢镜头,停格特写,多次很短时间的双线穿插对照着叙事,包括最后法庭上客栈老板一人分饰二角表演沏茶倒水时画外补充的声音,郑大圣的这部片子(当然其他的我也没看过....)有那么点炫技或者实验的意思,个别地方使用的可能有点出戏或者做作,但并不是生搬硬拽和装b,也没有让我心生厌恶
2.更倾向于使用舞台或者说戏剧的表达方式,追求戏剧冲突——好吧,这点我说不清楚,因为压根就不懂戏剧,只是在看电影过程中强烈地这么觉得
3.有几个很魔幻错乱的点,我非常非常喜欢,这估计也是导演的G点,我了解这种创作冲动的模式,郑大圣很可能也是先在脑中有了一幅画面或是一段影像,然后才渐渐补充扩散完整到整个故事——先有G点,后有创作
几处不和逻辑的G点:女主角在桥头哭夫,上一个镜头还是朗朗晴空,下一个镜头就到了晚上,同样的色彩变幻还有好几处,比如二爷被流氓小队追上,回头的一刹那天空变成了昏黄;二爷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之时,回头看看街头,整个天津卫空无一人,这个地方我极喜欢,那种恐惧和无助被瞬间表达到位;二爷逃着逃着命,竟然闯到了说书人的台上!一下画内人闯到了画外,画外人进了银幕,而二爷被抓走之后,说书人又继续说1937年的77事变,导致了一种时空的错乱感——这种戏中人和叙事者互动让我觉得很奇妙(或许这是致敬?我看的电影真的很有限....);还有最后在街上二爷被四六一帮人堵在中间以及“你说我是爷?”的那两场戏,这两段倒并不怎么魔幻也不错乱,但这两段高潮表现力也很不错

为什么要打5星呢?如果单看这个片子其他什么都不管的话至多也就是3星半
我对国产电影很宽容,只要是不恶心(一般是指过分的恶搞),有完整的符合逻辑的剧情,支撑剧中人物的动机情感有信服力,不把挂着“情怀”的名义去商业做的太过分,不试图玩弄和操控观众的情感,叙事既能让人看得下去又能让人看懂(排除智商因素....),只要能做到上述这几点,我就很很很满意了,天津闲人基本是符合了这几个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很好
另外,能感觉出来,导演是一个喜爱电影的人,拍电影可以有两种情怀:一种是对电影的内容有情怀,比如我对年轻时的一场恋情念念不忘始终萦绕在我心头然后我把它不管进行什么加工拍成了一部电影,这里面一定有我真实的情感或者是一定有我想表达的东西;第二种情怀是对电影本身有情怀,郑大圣有没有第一种情怀我不知道,他可能并没有多少经历和情感寄托在内,可能只是想表达一些idea,但他一定有第二种情怀,他热爱电影,认真地去对待(尽管方式可能不是那么认真),实验各种新的模式和技巧,尊重观众而不献媚,从这一方面来说,郑大圣就比已经烂掉了的张艺谋强百倍,在现在中国都是商人玩电影的环境下,能看见些可贵的东西,我就给天津闲人5星吧
ps.我其实更喜欢老老实实讲故事的方式,比如侯孝贤的风格,但这个电影里的郑大圣显然不是最终形态,我觉得他玩了一圈之后肯定会抛开这些东西拍另一种电影吧
pps.对了对了,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觉得,二爷(主角)很像chairman Mao、四六爷(第一大闲人)很像孙中山??他俩在饭店后门楼梯上相遇暗中较劲的时候我都燃了....郑大圣不会是故意的吧....
ppps.四六爷是“天津卫第一大闲人”这个说法实在是太讽刺了太有对比了,绝赞
pppps.对了对了,还有一个意外的笑点,我忘了是哪一段,说书人正在说“堂堂五尺大汉”,我不小心看到了字幕,里面是“a 165cm man”,当即笑场...

7 ) 他是中国最会拍戏的导演

闲人事多,儿女情长。乱世天津,国之民众。

1

最近,郑大圣导演的《村戏》获得了第九届电影导演协会2017年度表彰大会特别表彰。

我觉得可以用四个字评价:

实至名归

这部从2014年就开始酝酿的电影,光是剧本的打磨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而为了寻找真正能演出“农民味儿”的演员,剧组更是在田间地头跑断了腿。

正所谓慢工出细活,电影行者郑大圣,用这一部制作精良、风格鲜明的作品,为2018年的华语影坛带来了最大的惊喜。

《村戏》自3月17号在大象点映以来,好评如潮。众多电影媒体、影评人自发地为电影争相打call,将它列近年度十佳(例如《青年电影手册》)。

而在汇聚众多影迷的豆瓣上,《村戏》这样一个看似“不耐受”的艺术电影,在点映当周以8.2的高分成为周口碑榜上的冠军,也成为许多影迷心中年度最好的华语片。

说《村戏》,那就一定得说村中的“戏”。

影片一开头,便是村里要重排老戏《打金枝》,由此开始,一段尘封十年的旧事慢慢浮出水面。结尾又来了一出《钟馗打鬼》,以戏中戏的形式照应了主人公令人唏嘘的命运。

“戏剧元素”的融入,让“历史大幕下的人性悲剧”这一宏大而沉重的主题显得张力十足。

2

说《村戏》,不能不提到“戏”;而说“戏”,也不能不提到郑大圣的另外一对作品《天津闲人》和《危城之恋》。

为什么说是“一对”作品,而非“两部”呢?这还得从影片的拍摄讲起。

《天津闲人》和《危城之恋》几乎是同时同地拍摄,拍摄周期一共42天,前22天拍《天津闲人》,后20天拍《危城之恋》。两部影片的拍摄间隔只有4个半小时。

这么紧凑的拍摄周期,并非是玩什么先锋实验,而是因为真的没钱,多拍一天就得超预算。

在千万级别大制作已经成常态的今天,很难想象这两部电影长片一共就花了不到300万。

不过,这两部几乎同时拍摄,同时剪辑,同时上映的影片,在风格上的差异可以说是天南地北。

《天津闲人》剧照

《天津闲人》顾名思义,讲的是天津市井里,没有正经营生卖拐讨巧的“混世由”,放在北京叫“跑合”。他们操着一口津腔,手持一把折扇,摇头晃脑,招摇撞骗。到哪儿都能参一脚,哪儿都想捞一把。眼睛比老鼠贼,主意比狐狸多。

就连河边出现的一具无名男尸,他们都能闻到油水味。

闲人苏鸿达自称是死者的朋友,蹭了前来采访的报馆主笔一顿饭。无独有偶,风尘女子俞秋娘冒充死者妻子,也想趁机讹诈一笔。而唯恐天下不乱的报馆主笔野心更大。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无名尸的“冤魂”刚好成了绝佳的素材,在这个谁都说不上干净的地界上,这脏水泼给谁,谁都得心甘情愿背黑锅。

这三个精明人,一搭上线,一番辗转腾挪便财路大开。他们将一具死尸玩出了花样,殊不知他们自己也在别人的股掌之中。

和深入街头巷尾的《天津闲人》不同,《危城之恋》则推开宅门,讲述了一段高墙之内清澈而隐秘的不伦之恋。

危城之恋》剧照

出身书香门第的婉儿,在家道中落后嫁给了侯家的二少爷。但品性顽劣的丈夫,在新婚之夜便夜不归宿,后来更是公开与交际花同居,终日不归,但凡回家都得闹个鸡飞狗跳。

而与丈夫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的同胞弟弟萱之,一名仪表堂堂的大学生,不仅性格积极向上,还文采飞扬。这样一位少年才俊,成了一道照进婉儿深宅大院生活的光。

不难看出,这两部影片风格迥异:一部夸张滑稽,一部小家碧玉;一部戏说插科打诨的丑角,一部细描深闺女子的愁情。墙内墙外,一张一弛,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勾勒出乱世之中的天津卫。

3

天津卫就是这对影片的戏台。

影片的背景都设定在卢沟桥事变前夕。国难当前,时局动荡,阴霾之下,暗流涌动。

而“近代天津作为北方第一商埠,五方杂处,商业繁盛,军阀云集,逊清贵族扎堆,外国势力蜂聚,帮派横行,强民嚣张,各种势力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权力制约关系。”(李永东《市井生存与民国政治的沟通:想象天津的一种方式》)

好一个天津卫,成了乱世之中的“乱市”,也成了“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的天然戏台。

《天津闲人》剧照

《天津闲人》和《危城之恋》的故事就改编自“津派”小说代表人物林希老先生的作品。这也是导演非常喜爱的作家。不仅如此,导演自己也与天津城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在小学之前都生活在天津,到现在也能说一口地道的天津话。

戏台一架,大幕一拉,人物便纷纷登台亮相。

《天津闲人》和《危城之恋》里的主角,看似毫无关联,一个在藏污纳垢的街头巷尾坑蒙拐骗,一个徘徊在深闺大院里黯然神伤。真的可以说是“一个津门,两种人生”(《北京晚报》)。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面对的都是双重的悲剧宿命。

一重源于时代。他们都恰巧位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他们都是大时代的小人物,面对时代的洪流,无法选择更无从选择,注定被淹没。

一重源于生活。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被动者”,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容他们挣扎的空间都极其有限。闲人苏鸿达,脑袋再灵光,也只能在乞丐面前称“爷”。而腹有诗书的婉儿,丈夫再出格,也不敢打破伦理,只能将一场暗恋揉碎在自己心中。

双重悲剧注定了人物的命运充满戏剧性与宿命感。

除了浓厚的地域色彩,悲剧的人物宿命之外,这对电影还有一个相同的标签——生动的戏剧元素。

《天津闲人》中直接以“说书人”的讲述串起了整个故事,。

在展现市井闲人坑蒙拐骗的桥段里中,故意借用京剧的程式化表演,将市井小人可笑的嘴脸彰显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形式也是一语双关:本就是在人前做戏,那就干脆假戏真做。

《天津闲人》剧照

而《危城之恋》对戏剧元素的融合则更为内敛,影片将“婉转含蓄、一唱三叹”的气质融进了血液。

昆曲元素,不仅体现在配乐上,更是成为了影片的风格。

比如,婉儿愈加强烈的暗恋和复杂的情绪变化,只能含蓄地通过女主角眉宇之间的细微变化来表现。

暗恋本就婉转,女子更是含蓄,一段情隔了两层纱,但这样还不够,导演还得让她背对着观众,只留下镜中的影像。

在画面上,也大量使用了门、窗、墙这样“似隔非隔”的场景,来写意地描绘忽明忽暗,就在齿间却难以出口的情愫。

传统戏剧元素的加入,极大的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形式,也让电影有了古韵有了诗意,也有了“中国味儿”。

但这“中国味儿”究竟是个什么味?这是个玄学问题。近几年流行的无论是中国风、民国风,还是最炫民族风,许多都显得不伦不类。

其实郑大圣的这两部电影就是一次电影语言中国化的探索,也可以给我们很深的启发。

所谓的“味儿”,并不只是依葫芦画瓢的皮毛功夫,而是哪怕将“旧瓶”打碎了回炉重造,依旧保留的文化和艺术风貌。

想要重现一个时代、一座城市的正确打开方式,并不是是通过模仿以求完全逼真,而是要让它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艺术的世界里的旗帜鲜明、屹立不倒。

《天津闲人》、《危城之恋》提供了一种可能,也是一个绝佳的范本。

4

从《天津闲人》到《危城之恋》,再到《村戏》,郑大圣关注的人物都是“被大历史所湮没者、所忽略者”,不管是《天津闲人》中坑蒙拐骗的苏二爷,还是《危城之恋》中锁在深闺的婉儿,抑或是《村戏》中状若疯癫的王奎生,他们都是身处大时代下卑贱如蝼蚁、微末如草芥的小人物。

他们改变不了世界,但他们做了自己的选择。

英雄。传奇。小丑。

生存。尊严。爱情。

家国情怀。

我们在不同的故事里,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捉摸不定。

假如把我们置身于电影中的时空,我们又将作出怎样的选择?

这是这三部电影一同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8 ) 《天津闲人》——混混也有坚守

刚听到这个电影的名字的时候,感觉是一部国产三流电影,不过看完之后感觉还不错。影片有悬念,有深度。我觉得是国内一流的。
我找了下百度的介绍:“天津闲人苏鸿达、俞秋娘、严而信合谋,诈骗名流侯四六爷。侯反以此为掩护,勾结日寇卖国。苏发现侯计,欲揭发。严将苏出卖,反被灭口。苏与俞相约逃走,但为侯所获,苏为其人生最后的尊严与侯抗争。”


图片:t2.jpg[设为封面] [删除]

图片:t1.jpg[设为封面] [删除]

影片以一个说书先生开始,先生说到哪,故事就演到哪,时不时地回到说书先生,像是讲点旁白,补充下内容交待。影片中很多场景就是穿插的,这边的骗子在想着设局的时候,另外一边的骗子也在同样设局,两边说的同一件事,穿插着表现,非常写实,也让观众身临其境。
主要的几个演员我都不太熟,不过都表现得比较精彩。相比之下,女主角表现非常好。很多夸张地表演,给人带来喜感,同时也通过她与男主角半真半假的感情,透露出人性美好的一面。男主角也不错,混混时的嘴脸,对女主角的痴情,以及发现四六爷与女主角暧昧时的愤怒与退缩,最后为了坚守,在生命最后的抗争,这些都演得很好。其他演员也都还好,就是晨报的记者,我觉得演得一般。
影片对片中的很多语言都经过处理,特地把一些人物的话变得稍微快一些,前后两句话说得很紧凑,也是一种幽默的方式。
影片后段,男主角被逼无奈,冲到说书先生处,本来作为旁白的说书与影片的剧情接轨,真实与虚幻混为一谈,男主角作为混混是没有威信的,他说的真话也就成了瞎话,四六爷是钱多权大,他说的瞎话也就成了真话。此处主人公绝望地被人从说书处拉回到与四六爷的正面交锋中,做各种动作、说各种言语,极力嘲讽眼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小人物被大人物抢了女人(其实没被抢掉)、抢了尊严,只能最后在被抢生命的时候,用滑稽的方式去捍卫自己的坚守。
影片最后女主角还是被男主角的诚意感动,拿着船票痴痴地等着已经横尸街头的男主角,让人不免唏嘘。

短评

津味好浓,有很多曲艺元素在里面,与其说是看电影,更像是在看戏,虽然可能有好些笑点没能抓住,但还是很喜欢这个故事。故事格局很小,但野心很大,一开始还以为是像宁浩那种很注重格局的黑色幽默,但看了开头没猜到结尾,没想到故事最后会那么悲,特别是最后苏鸿达闯进戏院时反差的效果讽刺意味十足。

7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一个旦角,一个丑角,一个生角,一个用刀。俞秋娘第一眼不入目,看下去却是一身玲珑骨。秋娘哭尸和哭庭是声声喝彩的亮相;晨报蒸发一幕是经典的荒诞和自我认知消失的恐怖,秋娘一声应和便成了还魂的召唤。叙事交错和节奏把握得当,音乐太现代了。

11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

两个屌丝的爱情,特话唠,风格外放,靠浮夸表演带着走,套入说书、相声和京剧等国粹文化,布景还原旧时代风貌,质感不俗。技术上运用好莱坞黄金年代和默片年代的技法,过于花哨,也让电影显得驳杂不纯。

14分钟前
  • 大灰狼
  • 还行

6分 今年貌似流行各种抗日戏说,此片略胜过黄金和匹夫。地域特色、老照片插入剪辑及末端穿越戏都是亮点,但配乐和部分色调也算是遗憾。

19分钟前
  • 水怪
  • 还行

被der逼宇推荐了!

24分钟前
  • 波塔斯基
  • 推荐

噴了,噁心程度已超越泰囧

29分钟前
  • 冰山李
  • 很差

传统如百足虫,式微而不死,死而不僵,僵而不断,断而不蹶;李翰祥后继有人。

30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我说的是真的、你们干嘛不信呢、我说的是假的、你们干嘛信呢!报纸都登了、能假的了吗...

34分钟前
  • 玛丽莲教父
  • 还行

学学天津话,就是没光棍。

35分钟前
  • 神与野兽
  • 推荐

http://wenzhai.baike.com/article-862059.html

36分钟前
  • 南团
  • 推荐

结尾的黑色绝望甚合吾心,国产片中有亮点

41分钟前
  • Arcadia
  • 推荐

吊死鬼开窑子

44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相当有质感。

47分钟前
  • bloom
  • 推荐

刀子嘴豆腐心的《天津闲人》真可谓忙得不亦乐乎。又耍刀又玩火既要温和又要辛辣,实乃艺高人胆大。大圣大概看过不少天津卫的 “相声TV ”,他化此形式而来的这部作品显然是一幅借古讽今的漫画。尽管有着一看就假“闹着玩儿” 的表演,但影片里“假作真时真亦假” 的历史观诚然又很特别。它的特别在于时代面貌。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又是孙儿又是爷。伶牙俐齿一顿折腾,反在热闹之余楞楞地杀出一口凉气。这风雨不改的乡音,听得我迷醉而又入心。

51分钟前
  • Muto
  • 推荐

哪里差一点的感觉。

53分钟前
  • 沈济源
  • 推荐

低成本小制作的佳作。虽然布景少格局小,但导演利用天津话和说书等特色元素,拍得毫不矫情做作,洒脱自如。很多特色台词非常绝妙。把故事讲好,这已经不易。还能讲出特色,更是难得。男主角和说书者遇到一块儿简直是神来之笔。男主角把天津闲人的小聪明和贫劲儿特点拿捏得很到位。缺点是有点俗套主旋律

56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也许是艺三代和海龟身份的奇妙化合,原汁原味的老天津卫以眼花缭乱的后现代镜语呈现:黑白照片,二维特效,夸张的俯仰,升格镜头,笑闹演出,街头巷尾三教九流,开场眼前一亮的感觉。对传统曲艺的把握,对时代风貌的还原,打破叙事空间,听众哈哈大笑。后半段稍弱,半星鼓励,总体来说别具一格。

5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有想法,镜语花哨,填补类型片空白,小人物大历史,哏都旧风貌以相声展现,主人公闯进叙事空间,妙。有文化底韵的郑大圣,值得期待,希望他能获得更多成本施展拳脚。遗憾的是音乐慢镜头和调色。舞台艺术对其影响深刻,黄佐临到黄蜀芹,第三代有了传承,感慨。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影片讲述了一个吊丝在追求女神过程中发现高帅富的秘密,妄图逆袭高帅富但最终被镇压的故事。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本身的故事很有趣,又借着说书人之口带出戏说的味道。管新成很和这个角色,蔫损坏的劲到位。最终是小把式斗不过大势力,小混混玩不过大流氓。结尾那一场闯书场很有趣,打破封闭的叙事。有些搞笑和抒情的地方用得怪,不过郑大圣仍是有自己风格的。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