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例外,试着写篇100%全剧透的影评,看看有没有本事把这片子里的故事复述出来: C罗,哦不对,Diamantino是足球界的天皇巨星、葡萄牙的荣光、人类的希望。他年轻,美丽、性感、干净(还是个童男,迄今没被任何男女糟蹋过)、淳朴(他的大脑开发利用率只有10%,心智理解亲和力相当于10岁男童)。他除了踢球屁都不会,每次上了场脚下带上球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只看见一群巨型的毛绒绒的大狗狗在玫瑰色的云雾中蹦蹦跳跳撒欢。D罗这时心里就会很放松,每球必中。 2018世界杯决赛,D罗在葡国落后一球时罚点,狗狗不见了。不中。Diamantino成了千古罪人。 C罗,哦不对,D罗有两个双胞胎姐姐。这对邪恶双生姊妹花无恶不作:她们害死了D罗的老爸经纪人,秘密把家里摇钱树赚来的巨款转账海外洗钱,预备把D罗卖给一个秘密机构做人体试验。对了,她俩还会杀猪。 一对smoking hot lesbian cops用无人机天眼监视D罗。她们伪装了打入D家,调查D罗海外账号洗钱的不法勾当。公的拉子警察伪装成莫桑比克难民男童,被D罗收养了去当干儿子。母的拉子警察妆成圣母堂里的性感嬷嬷,穿着修女袍子高跟鞋风驰电掣地骑在电机车上。 一个坐轮椅的性感女纳粹掌管了葡萄牙宣传部,她逼迫一个叫“兰博坚尼”的女科学家以D罗做基因试验。因为D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克隆人基因控制的最佳人选。她计划秘密建个D罗基因的克隆人球队在世界杯上夺冠,因为看球的民众是最容易被煽动的民众。按计划D罗主演的宣传片播出后,葡萄牙就会脱欧/筑墙/赶走难民,恢复殖民地时的声望,"Make Portugal Great Again"。 人工智能提醒兰博坚尼博士说给D罗接种小丑鱼的基因会出现副作用:小丑鱼是雌雄同体的,基因会导致男性乳房发育。 恶战之后当然皆大欢喜:Diamantino在夕阳中挺着一对D杯罩的大乳房,和新扎的拉子姘头在海滩上戏水。他不但露着结实性感的大屁股,鸡鸡蛋蛋都像我以前写的黄色小说一样随着水花上下飞舞。毛绒绒的巨型大狗们也回来了,它们蹦蹦跳跳地上了天堂。 I shit you not. All that shit actually happened in this movie, for real. 阿莫多瓦20多岁时参加群交天体趴喝醉酒嗑了五六种相冲的毒品后,估计能写出这么个本子。开演不太久后D罗动了解救难民领养难民的慈悲念头,人家问他那领养哪里的难民呢?他认真想想道不知道吔,我对这些事不是很清楚,加拿大?全场笑翻。 问答时编导两个小愣头青站在台子上,观众里头一个问题就是:我就想知道C罗看过你这张电影没有。观众又是哄的一声。愣头青2低头嘎嘎嘎笑了起来。愣头青1正色道C罗是谁呀,不认识,不知道你说哪个。 欧洲人在这些地方比北美有幽默感的,承受力也高些,不像被Sacha Baron Cohen调戏羞辱的那些政客排着队要打官司。这片子在戛纳还得了个奖,C罗要自己看了估计哈哈一笑也就完了。
这个影片名复杂的我差点读不出口,这法国拍的电影着实让人扣脑壳,说句老实话我没看懂,实在吗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这搞到最后还是退出了足坛去谈恋爱去了,我想弱弱的问一句这是个喜剧片是吗哈哈哈哈哈这还要140个字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去评论这个电影,5毛钱特技吗能不能再多一点,我真的服了。
葡萄牙电影看得不多,但是最近几年看的几部作品,不论风格和题材有多迥异,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当下欧洲的政治事件、社会热点以及性别话题,戈麦斯的《一千零一夜》三部曲与罗德里格斯《鸟类学家》都是兼有作者化表达与社会政治批判的影片。而这部在去年戛纳“影评人周”单元获奖的作品更是令人瞠目结舌,用极尽讽刺与挖苦的口吻,以接近邪典片的情节和影像风格炮制出一部五味杂陈的荒诞喜剧。 剧情在观众绝对想象不到的各种类型题材里随意切换驰骋,从体育明星揭秘发展到科幻惊悚情节,再由非洲难民过渡至女同情色,最后让人大跌眼镜地接连冒出脱欧话题、右倾保守主义、父子乱伦以及雌雄同体的性别元素,噱头十足的内容令人目不暇接、脑洞大开。B级片的情节充斥着无聊荒诞,以及偶尔一针见血的社会政治讽刺内容。影像风格在现实与未来感之间徘徊不定,大部分人物角色都带有一种濒临崩溃边缘的性格特质,特别是双胞胎姐妹和坐轮椅的女官员角色,像是从阿莫多瓦的影片里走出来似的。 这两位导演的处女作长片能用如此高级的实验形式表达出对葡萄牙社会的现实诉求,相当值得鼓励,然而眼花缭乱的内容主题无法就一点深入探讨,只能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实在可惜。最弱的是男女主角感情线发展缺乏铺垫和情感逻辑,简直就是为了打包这些炙手可热的话题而生编硬凑出来的光怪陆离情节,错愕感一直延续至结尾。
文 | 马陈义雪
在看《迪亚曼迪诺》之前,请务必记住以下几条忠告:这部电影绝对没有影射C罗,男主角绝对没有罗总帅,这电影跟足球绝对没啥关系。
尽管影片一开始就打出了“本片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声明,但是男主角迪亚曼迪诺(暂且称作D罗吧)那乌黑锃亮的偏分短发,闪闪发光的耳钉,当制服穿的阿玛尼白色小内裤,以及在2018年莫斯科世界杯上跟北欧某国的对战中鬼使神差地丢了一个点球的经历,无不使观众想到、且只能想到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葡萄牙人没有之一的——C罗。但是别急别急,球迷和罗总的粉丝们,请你们不要兴奋得太早。导演加布里埃尔·阿布兰特斯和丹尼尔·施密特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在创作剧本时,他们希望写一个“调侃像安吉丽娜朱莉那样的名人领养难民孤儿的故事”,而C罗“恰好是最符合条件的葡萄牙人”,于是借鉴其身份创作了D罗这个角色。能得到如此“殊荣”,真不知道罗总本人是觉得荣幸,还是倒霉呢...
鉴于本片的剧情实在是一波三折,啊不,九曲十八弯,任何的剧情简介都难逃剧透的嫌疑。为了不影响大家的观影体验,此处仅限温馨提示:在所有常识告诉我们“不出意外接下来会这样演”的地方,毫不例外都会出现神转折。请大家在观影过程中务必托好下巴,以防脱臼。
的确,乍一看,《迪亚曼迪诺》真的确实太不正经了。除了脑洞大开的剧情,影片的类型也无法归类:单纯的“无厘头”已经不足以概括其石破天惊脑洞之大,导演简直是把所有你能想到的影片类型都各自切一块拼一起,来了一个很有葡萄牙特色的马赛克拼贴画。贯穿始终的主角旁白像是传记片;关怀难民孤儿像是剧情片,巨煽情的那种;爱情戏和科幻戏都要来一点儿,黑色喜剧元素不能少,时不时再向五十年代的老间谍片和恐怖片致一下敬;双胞胎姐姐平添了一丝cult气质,而在蒸汽波烟雾中奔跑的、可以给飘柔洗发水做代言的巨型长毛狗(是的请相信你的眼睛),在萌翻你的同时,会让你彻底死了给影片分类这条心。难怪影片在戛纳上映时,曾有观众因无法忍受“在一个严肃的电影节看到如此不严肃的电影”而提前退场。
但《迪亚曼迪诺》类型上的大杂烩并非是导演缺乏对影片的整体把控所致,而是刻意所为之举。两位导演指出,在影片中杂糅多种类型元素的灵感来源于他们每天一刷手机,各种各样的大量信息就一下子涌进来的那种“信息爆炸”的感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已成为当今在全球都很普遍也被广泛关注的现象,但是拍一部有“刷朋友圈”既视感的电影来探讨这种现象,《迪亚曼迪诺》还真是首创。对于平日里喜欢抱着手机“喜刷刷”的朋友们来说,又多了一个观看本片的理由。
看似荒诞不经的《迪亚曼迪诺》之所以能捧得今年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单元的大奖,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影片“不正经”的外表下,对于葡萄牙民族性的正经思考。D罗和双胞胎姐姐夸张的人设,也是对整个葡萄牙民族和历史的隐喻:这个民族既有D罗所代表的温和善良、天真又孩子气的一面(葡萄牙在二战中是堪称模范的猪队友;事实上,直到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比起发展经济,懂得享受生活的葡萄牙人还是更喜欢沉浸在艺术和美食美酒中,葡国也荣幸地被封为“欧洲四猪”之一),又有姐姐们所代表的唯利是图、狡诈凶残的一面(葡萄牙早期以拓张海外殖民地和罪恶的黑奴贸易获取暴利,还曾从中国拐骗了数以万计的苦力,强迫他们在其南美洲殖民地工作)。而不论是D罗还是姐姐,都有相似的以自我为中心和愚蠢,被人利用而不自知。这其中是否也隐含了导演对于葡萄牙作为欧洲老牌强国的一员,盲目自大心理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其如今不得不在各种强大力量的裹挟中生存的担忧呢?
影片中高举“脱欧”大旗,反对接受难民,甚至打算沿着国境线修一堵墙来保护民族纯粹性、“让葡萄牙再次伟大”的葡国政党,很难不让人想到某国和某国,以及其背后在全世界呈蔓延趋势的民族主义。导演丹尼尔·施密特是正宗的美国人,加布里埃尔·阿布兰特斯是有葡萄牙血统的美国人,在《迪亚曼迪诺》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第一世界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文化入侵、操控人们的意识形态、乃至左右国际局势这一企图的清醒认识和毫不留情的嘲讽。除此以外,如果你愿意分析,会发现影片对于性别问题、难民问题、少数族裔和世界政局都有不少影射和大胆有趣的见解。现实中的世界,跟影片中那个荒诞的世界相比,其实界限并不分明。
男主角D罗的扮演者当然要对得起原型人物罗总,于是两位导演找来了葡萄牙最优秀的青年男演员之一的卡里托·科塔。他此前出演的大多是一些苦大仇深的角色:主演了米格尔·戈麦斯大受好评的《禁忌》,与蕾雅·杜赛和梅尔维尔·铂波合作了《秘境里斯本》,甚至还演过耶稣。此次在《迪亚曼迪诺》中扮演大脑只开发了10%的D罗,也算是个不小的挑战。虽然导演把D罗写得很飞起很倒霉,活脱脱就是三好青年C罗的反义词,但是卡里托·科塔的表演却让你不但不会反感这个角色,还会情不自禁喜欢上他。
影片在视觉上也是可圈可点。鲜艳冲撞的色彩、荒诞的人设和诡异外壳下单纯美好的核心价值,使得这部电影就像是八十年代的阿尔莫多瓦、从良的约翰·沃特斯和放飞自我的吉尔·德·托罗聚在一起喝高了捣鼓出来的。具有典型葡萄牙风格的庄园、仿佛置身于丛林之中的实验室等一系列场景风格独特,人物的造型和服装(尤其是双胞胎姐姐)浮夸又诡异,值得一提的还有D罗家的床单被套枕头套,这得多自恋才能做得出来啊!美工设计成功地增强了影片的荒诞效果,电脑特技也给视觉增色不少。有时特别壮美,有足以匹敌任何好莱坞大片的浪漫星空和浩瀚大海;有时搭建出梦幻般的想象世界,比如在棉花糖烟雾中蹦跳的长毛狗;有时故意做得特别粗糙,营造出六十年代老电影的怀旧感。即使你跟不上剧情一个接一个的神脑洞,也毫不妨碍你享受一个愉悦的观影过程。
《迪亚曼迪诺》很像一件达达主义的艺术品——比如杜尚的《泉》和小胡子蒙娜丽莎——不喜欢的人毫不掩饰地称其为亵渎艺术;喜欢的人则由衷地赞叹它的颠覆,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出其深意。它当然算不上一部伟大的主流影片,但是它很有潜质成为一部被未来的影迷津津乐道的另类经典。“理智是无法解释爱的理由的(love has reasons that reason can’t explain)”,D罗在独白中说道。这句话同样可以适合解释我们对这部怪诞、可爱又不失深意的独特电影的喜爱。
欣赏不来233 一部疯癫又可爱的神奇烂片 罗总看了想打人
#2018欧盟影展#被坑了,听说这部很好看于是特意买了电影票。结果这是什么大烂片……不知所云。不知道为什么会得戛纳的影评人周单元大奖。看完发现还有带孩子来的,这会儿大概肠子都悔青了吧……
这片除了胸还有什么能看的?没有引人的情节,没有明确的价值,没有逼真的特效。作为喜剧,笑点不多也质量不高,也就涮涮川普,没什么意思。
笑得很开心了哈哈哈哈
???您想表达什么?
爱是有原因的,不能用理性解释。于是裸着上身穿白内裤的足球金童,宛如天使般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真稚子,就这样爱上了女扮男装假扮难民的黑人同性恋女孩。把球场当成教堂穹顶没问题,把足球当成米开朗基罗画出的信仰也没问题,可是迪亚曼迪诺做梦为什么梦到的是有彩色气泡的狗狗啊,他不是明明喜欢猫么?
巨犬奔腾蕾丝特工人体改造葡萄牙脱欧计划之不伦难民寄养问题……貌似C罗球迷梗片,对于非球迷看完有点?????
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简直是主题大杂烩:c罗足球难民脱欧葡国梦LGBT,这样一整还是很符合queerlisboa的,在里斯本圣乔治影院Mdo大厅已经坐不下了,开了个小厅又被坐满,官网发推说超1k人来看了呢…
一度想离场…
不知道c罗是不是也把其他人看成小狗。视听满分,卖弄扣分
戛纳影评人周新片。讲述知名球员在遭受世界杯决赛罚失点球和父亲去世的双重打击后寻找自我的故事。Diamantino很明显意指C罗。令人意外的是这居然是一部萌系喜剧,粉色烟雾中巨大的毛毛狗来回蹦跳,让人大笑的同时也感到丝丝诡异。情节与节奏都极不常规,但恰恰是这点让它成为我印象最深刻的电影之一。
从小时候的故事旁白起手,真是很老旧意大利片的调调,直到最后才出现了一点点其实是巴西新浪潮的痕迹(对人物的推拉镜头、剪辑方法、情节设计以及脱线程度)不愧葡语系……喜剧的部分还可以,总体上玩脱了但又不是很酷很飞,基本上是玩砸。主角以及故事都很幼稚,对船戏的耐心程度还挺撩的。球场戏份的特效至于吗……还蛮省钱。含金量很低了。
就这结束之后还有人鼓掌呢?不觉得费手咩?
前半部分的孤独感还挺动人的,很快卧底女同性恋来了,阴谋还是克隆,片子很快成了那种WTF的蛇精病电影,类型片俗套和难民时政被各种拿来揶揄和恶搞,就像用深情和单纯的态度拍了一部《周六夜现场》的恶搞大电影,最后男主角终于把穿了几乎整部电影的白内裤脱了,彻底的放飞自我,我们也算是high回票价了。
学院派的胡逼
從足球巨星到移民、基因改造;從性少數群體到脫歐,將一切熱門話題一股腦兒囫圇吞棗般雜糅在一起,配以毫無邏輯的「奇幻/迷幻」效果,空洞形式主義大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也不知道我看了个啥。欧洲热点大杂烩套了个类型片的壳,外挂一堆开脑洞特效。讲真这片就是用来意淫C罗的吧~~~~~~~~~~~
C羅黑粉必看,黑的是現實人物,粉的是本片又傻又甜的主角。非常鬧和瞎的政治足球性別喜劇(開場就,零號球衣,勾勾贊助⋯⋯是公投的勾勾,「大腦利用度只有正常百分之十」的巨孩在球場上看到的是「跟狗狗一起玩」,點球失敗是憂心難民 etc. etc.),諷刺什麼在後來脱線後沒那麽重要,但是可以感受到創作者對於自己的主角是真愛:把影射的天之驕子貶到不行,又讓他從酷兒cult裡頭重生,(生理上)一男一女的愛情變得怪誕,而有點美妙。(那個飛吻傳球的『兒子視角/女友視角』,直讓人想跪下叫他爸爸。)
This doesn't make a whole lot of sense but hahahaha
画风惊奇构思怪异,用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这个人物特点变身拼贴混搭了各类型片元素和时政热点。戈麦斯的御用男主不仅像C罗还像J罗扎卡桑切斯,虽把足球场比作当代教堂,但世界杯决赛前夜游艇救难民和比赛时粉雾下奔跑的巨型哈巴狗,就一下让你惊呼WTF啦。葡萄牙脱欧基因改造伪高科技一本正经胡诌,人物更是那种漫画式的,双胞胎姐妹同性恋间谍雌雄同体,拷贝了火花的结尾,最后还是落在了单纯的超LGBT的爱情上。欧盟影展百老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