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你是一位政客吗?你是一位记者吗?
“不——你只是个洗脏衣服的人。”
无一不是惨烈的对比:物质与精神,富贵与贫穷,理智与狂热,异乡人与同乡人,朋友与爱人,爱人与新的爱人,爱人与已故的爱人…
一边如此落魄,另一边却富贵迷乐,不禁想:坚守着,值得吗?Johnny身为本地人,却也落魄潦倒,偷住在废弃屋中;Omar跟从父辈来到异国他乡,却刚开始展露商业头脑就过得怡然自得…他们似乎都没有底线…:我没有钱,那便去偷;我没有房子,那就找别人废弃的住;我需要被赏识,那我便去恭维老板,为了替他做事而欺凌同自己一样潦倒困惑的人,我便愿意去娶回他的女儿…?
我不知道Omar到底想要什么:是听他的父亲去上大学,还是跟着叔叔赚钱养家?是爱着Johnny,与他共度生活,还是娶了叔叔的女儿?
惊呆了,这配乐竟然是他们做的??
2 ) 我美丽的刘易斯
这是部小而精的影片,可能是因为文化隔膜和时代差距有点严重,其实很多地方我都没看懂,但是,爱情万岁!!!
(以下都是看完电影的一些散碎感想)
片头做成洗衣机样式的字幕就很有意思,表现的是80s的英国,部分情节、场景设计以及电影整体的滤镜让人想起发条橙和光猪六壮士,DDL真的是绝顶美好,OMO的名字大写打出来好萌啊。
本片非爱情的部分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因为描写的是一个不太了解的种族在遥远英国的境况,所以我看不大懂...也没什么共鸣。
Omar一家是巴基斯坦人,巴基斯坦以穆斯林居多,但是总感觉他们不太像,我怀疑可能是锡克教人,不过这不影响观影啦。总之这是一群虽然有不小的冲突和摩擦但依然亲近的一家人,叔叔一直帮着野心很大的Omar,结尾和兄弟重逢的地方也很感人,虽然他有情人瑞秋,但我觉得他别的方面算是个好人。
开头亲戚见面那一段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亲戚聚会的温暖场面,好像我自己也在那里面似的,又亲切又半带嫌弃,聚在一起还是会开心,长大了就很少了,外婆去世之后,更少,几乎没有了。
片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人物是Salim,在Omar第一次与Johnny重逢的那个晚上,他喝得大醉在车里被英国小Punk恐吓了一下,要不是有Johnny在事情怕是要闹大,之后也是一个相似的情景下他开车碾伤了他们中一个人的脚,最终招致洗衣店被砸,在这两段情节里Salim和Punk们的权力地位调了个个。
电影里对Omar和Johnny之前的爱情经历一点铺垫也无,但是从一些对话里还是可以拼出一些过去的零碎回忆。Omar是比较英国化的新一代巴基斯坦移民,乌尔都语不会说,英国口音字正腔圆,再加上有一次他问叔叔在巴基斯坦的一些事情时叔叔让他不要问自己没去过地方的事情,可以推断出Omar就是在英国出生长大的,加上他和Johnny五岁就认识,妥妥的青梅竹马日久生情没跑了。
Papa去洗衣店的时候可以看出Johnny对他的态度很尊敬,也说了自己小时候得到过很多他的建议,但是Papa却问Johnny为什么变成了一个Fascist,Johnny哑口无言,根据对话他应该是参加了一次反移民游行,而且还是Omar和Papa在场的情况下,而这件事对Omar父子两个的打击很大,Johnny自己好像也很后悔,他和Omar可能还因为这件事决裂了。所以我觉得他对帮Omar办洗衣店这么死心塌地除了爱情因素外,可能还抱着愧疚感。
说到爱情的部分,本片真是撩到爆啊,几次调情的地方我直接看到Brainorgasm,昏黄灯光下的初吻真是太美好了(感叹),洗衣店装修时在街上的拥抱和轻舔,两人相处时甜蜜的细节(Tania该好好升级下自己的Gaydar),得知恋人订婚时的哀伤,对Tania宣示主权的“Have you ever touched him”,加上DDL的神颜,甜度爆表,我看到一半下楼去买了糖果棒。
不过人Tania又没什么错...应该对她友好一点的...话说清楚就好了嘛!
这部电影对同性问题也有一些探讨,但它不是严肃挂的,对当时英国其他一些问题也有提到,移民、阶级、Punk这些,但是都不深入,点到为止,这样其实也好。
3 ) 美好、积极、正能量
【颜值分→两个都是攻,白皮攻5分、黑皮攻4】
【一句话影评】很甜、很励志、很正能量,但,实在有点模糊,哈哈哈哈哈。
很好,但算不上经典。这个题材完全能拍得更加甜,但放到那个年代,不得不承认,已经算是甜得超标了。
其实没有很认真地看完,因为剧情稍微有点过时。以后会重温的。。。。。。。。。。。。。。。。。。。。。。。。。。。。
4 ) 我不想住在那个town
冲着Daniel才买的盘啊,当然也因为这是bl影片,嘿嘿。
1986年的影片,尺度看起来也比中国90年代后期的bl影片来的开放。巴基斯坦裔男孩Omar在上大学和工作之前选择赚钱,偶遇自己从小崇拜仰慕的伦敦街头男孩Johnny之后就邀请他和自己一起经营叔父的洗衣店。
Omar和Johnny之前有过怎样的交往影片没有交代,但是看起来他们两个之前搞不好就是那种关系,因为Omar那种理所应当的依赖和支使,Johnny那种心甘情愿的付出和容忍。
在猫看来,这才是真正的seductive love。Omar在沉默乖巧的外表之下隐藏着自己无限的欲望,他要出人头地,赚大钱,做大事业,为了这样的目的他不惜做违法生意,不惜娶自己不爱的人,不惜伤害算计他人。Johnny没有这样的野心,不想离开自己的街头流浪朋友,在本土失业人群和巴基斯坦移民之间的斗争中无法选择,然而他很清楚的站在Omar一边,只要是Omar说的他都照做。看起来两个人之中Omar是那个发号施令的人,然而当Johnny决定离开的时候,Omar的依恋不舍又让人想起孤独无依的幼兽。在感情本身,Johnny是很明显的攻方,Omar是纯粹的受方。真是奇怪的平衡,好像Johnny的顺从放纵只是他溺爱的表现。说实话,猫第一次看到Omar对Johnny大喊要开除他的时候真是吓了一跳。很难想到小受会这么强硬的命令小攻吧。
其他很多东西,种族之间的纷争,失业,贩毒,家族之间的权力争斗等等,让猫没办法相信宣传上说的“爱情喜剧”。这哪儿是喜剧啊,顶多是没有为Johnny和Omar之间的感情添很多外来麻烦而已。
嗯嗯,猫觉得后来Johnny还是没有离开吧,因为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你碰触过他以后就会不舍的离开”,这就是猫说的 seductive 的意思。
5 ) The sound of laundry bubbles
童话式的故事,同时又直指撒切尔政权下矛盾重重的边缘化的英国社会。在洗衣店滋扰生事的伦敦光头党和成功的巴基斯坦移民间存在的是阶级以及种族的对立。Omar第一次邀请Johnny进去叔叔家时说了一句值得玩味的话:
“He’s a lower class, he won’t come in without being asked, usless he’s doing a burglary.”
代表着巴基斯坦传统思想的老一辈忙着给儿子女儿安排婚事、职业,而受到西方自由思想熏陶的年轻人们努力反抗家庭束缚,为自己谋求出路。父亲看不起Omar的工作,尽管Omar坚持己见要接管洗衣店,但他还是受到了家庭观念的折磨,他想他的父亲能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这恰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Omar和Johnny有着澄澈的心灵,导演表现的两人的气质是正面的:忠诚、爱护、向上,这对同性恋人的结合消弭了一切矛盾和斗争,只留下纯净的爱情,这在当时的英国是非常具有颠覆性的。
最后,不得不提DDL那一舔真是摄人心魂。
6 ) 在洗衣店理的奇妙声音
我真的实在无法描述那个声音,有点怪诞,很有节奏,看完整片我对这个声音印象最深。片子讲述的东西我就不用多提了,介绍里面写的很清楚,影片所发生的年代(80s)倒是经常可以在电影里面看到,不过影片所关注的人群对于我来说倒是十分新鲜,一群几乎抛弃了信仰移居到英国的穆斯林(or something else),别的不说只那个英语发音就很有冲击力,关于这部电影我就说几点,首先既然是部爱情电影,那么我觉得单纯就爱情这方面讲,虽然主人公之间的感情所描述的比较到位让人感到温暖有力,不过爱情如何发生交代的不清楚,爱情主题深刻化上也基本没做,还是有些遗憾。。另外影片里面所塑造的人物很多,人物关系也比较的复杂,但是还是像我前面所提的到,全部存在人物特色挖掘不深刻的问题,所有的人物导演好像都想挖掘的更深,却又让人感觉挖了一半便停了下来,唯一我感觉相对来说还算不错的就是主人公的叔叔和他的情妇之间的感情描述,虽然对手戏不多,但是基本演都到了点上。总的来说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影片最后Johnny对于主人公的告白很能打动人,这样的被信任感和依赖感是我们每个人所希望得到的。
7 ) 知识分子的早餐
先容我说一些无关的事务。Nicholas Dirks写了很多书,在他满坑满谷的材料之中,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的,是他的主要报导人,一位生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的婆罗门。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学者遇到他的时侯,他已是家道中落。他上了年纪,双目近乎失明,博学多闻,充满耐性,不厌其烦地给学者讲述自己家乡的历史让他能写出一本五百多页的书,向他展示稀有的地方志和家谱,带他去拜访自己的亲人,并且还不允许他去联系其他的地方性知识专家。这样过了一段日子,我们的学者自然感到过意不去,提出要付报酬。但对方却拒绝了,理由是这个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他一生所爱,藉这个地方的历史牟利是一种罪。这一段描写过十年我也不会忘记,不仅是因为我对婆罗门有许多想像,这些想像来源于他们拥有获得神圣知识的特权,更是因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决心与一些东西划清界限的本能,像这部电影里面的侯赛因——虽然阶序在电影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出现过。[一个婆罗门和一个非婆罗门的爱情故事一直是我心目中戏剧性冲突的至高点⋯⋯你只要打下婆罗门这三个字,冲突就已经在那里了。]
如果你上网查这部电影,一部分评论强调里面所表现的八十年代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社会中的棘手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南亚人和白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是最明显的冲突没错。不过这背后隐含着更微妙的对比,即是撒切尔执政时期自由市场的承诺给予南亚移民的机会,正是殖民时代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关系的反转(1947年之前巴基斯坦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那时一个社会地位低微的白人可以靠在印度投机赚来的钱回到英国过上皇帝一般的生活,现在同样是一个低微的南亚人可以靠在英国做小生意,住上带花园的洋房,去奢侈餐厅消费,和一个白人女子约会。不过讲述一个故事和发明一套话语的区别在于,前者禁止你用囫囵吞枣的方式来支撑一百分钟的视觉体量,所以他十分讨巧地他写了四个个体的情感,而个体对彼此的依赖性的情感和个体所属的群体之间的对抗性恰恰是互为镜像,奥玛洗衣店里那面镜子是很不错的隐喻。这些设置因为太精巧了点,所以也没有特别震撼到我。
可以上并不是我想对这部电影说些什么的原因,它打动我,是因为我喜欢Hanif Kureishi笔下知识分子和生意人之间的对比。这个知识分子形象,是奥玛的父亲侯赛因,他的镜像是他那开洗衣店和洗车店的哥哥,或许作者也想借「清洗」这个动作来传达些什么。
知识分子的生活景况有好有坏,侯赛因窘迫的处境倒符合某种刻板印象:一个人似乎必须要付出一些代价才能使得他人相信他的理想具有不可切割的硬度。他住所的阳台离铁轨这的只有一步之遥,他原是孟买的知名记者,妻子不久前卧轨自杀,以烟酒为早餐的后果就是他卧床不起。像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他对这个世界的状况非常不满意,只不过他不愤怒,也不忧郁,更不孤芳自赏,他身上有一种吸引人的镇定和幽默感,那类洞悉世情的人才有的自制和平静。这是一种以旁观的心态为基础的洞悉,不以积累生活的技巧和策略为目的,就像列维-斯特劳斯给他的书起的名字——《遥远的目光》,他们只是凝神注视、察看,却不企图与他们察看的对象有丝毫的关系,我想这才是人们理应拥有知识的真正原因。所以我坚持认为侯赛因到洗衣店里去见奥玛的小情人的场景是整部电影当中最迷人的时刻:他的打扮和《英国病人》中的英国地理学家们一样,他走进店里,温和而自然地握着这个曾经游行示威的年轻人的手,微笑着问,你还是个极*吗?他的语气之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甚至也没有嘲讽,我想那是因为他早已透彻地明白,缺陷和负面的特质和人的心智本就是如影随形的,任何一种人类的情绪在它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不过侯赛因从来不是电影里的主角,所以他的儿子似乎没有听从他人必须要有知识的教诲,还是去开洗衣店了。
PS: I 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来接受不是每个婆罗门都会看梵语这个事实,现实是很残酷的。
II 泰米尔纳德和西孟加拉是婆罗门知识分子的大本营吗⋯⋯?
8 ) 电影书中的《我美丽的洗衣店》
第十章 意识形态-同性恋解放:
【缘起】来自20世纪60年代许多革命性团体的启发:女性主义、黑人解放运动。这之后同性恋主题电影逐渐普遍,尤其是美国和欧洲。部分愿意你是因为好莱坞工业界的制作法规被新的分级制度取代而废除,这类同性恋电影都把同性恋视为歇斯底里、性执迷和自我鄙夷的角色,结尾常不外乎是自杀。当然,也有如《热天午后》、《歌厅》、《同窗之爱》、《血腥的星期天》、《 我美丽的洗衣店》、《上班女郎》、《 迷幻演出》、《一笼傻鸟》、《蒙娜丽莎》、《长久伴侣》和《费城故事》等片。此外,法斯宾德和阿莫多瓦的电影对同性恋角色有多层次塑造。
1. 不到一百分钟的时间,涵盖了众多社会议题,新移民家族如何在英国扎根,诗人和世俗人在新世界的不同人生境遇,白人青年的失业无所事事,同性恋,婚外情等等。片子非常流畅,导演编剧技法娴熟,举重若轻。2. DDL整个就一行走的荷尔蒙,男女通吃。真的是每个细胞都能跟你调情。
被丹尼尔舔人脖子那一下萌到了啊!
将种族歧视、阶级矛盾、家族纷争、暴力罪恶甩入滚筒,旋搅涤荡出相扶相守的温柔一笑。在爱的面前,现实和未来已不重要。
DanielDayLewis的魅力也是与年龄俱增的。。。
可是丹尼尔·戴-刘易斯为什么那么帅。
Shit!丹尼尔戴刘易斯你怎么可以这么好看,赤裸的上身真是beautifully dirty!当街拥抱时舔脖子,大白天的在洗衣店里做爱还尼玛用嘴喂香槟!你这是要逼死人啊!!不得不让人想起同时代设定的丹丹龙那部美丽曲线,圆满了。。
Johnny强攻不能更酷!能干靠谱有主见,有老公在身边,Omar立刻就强硬起来了好吗?"I couldn't leave him","It's always worth waiting for Omar."哎哎内心奔腾各种@$%X~~~其他关于种族歧视的探讨只是皮毛,报复与反报复哪有尽头?声色犬马,等级分明在各个领域,如何也消除不了,珍惜自己拥有的真情吧
三朝影帝唯一gay题材的影片,看完了才发现原来还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剧本的提名,85年有此成就真不容易。剧情厚实程度还是相当有的,质量也不错:一个英国外刚内柔还挺温顺小流氓,一个巴国外柔内刚雄心勃勃年轻人,可谓天作之合。唉,想那个同性题材电影无今天泛滥的美好时代……
看色调就晓得是八十年代的作品了,很浓的种族意味~~~老爸长得和爱因斯坦样的。
#767|三十週年。巴基斯坦移民,家族糾葛,底層勞工,無業遊民,落魄知識分子,一副南安普頓速寫,遠非完美,實在大膽。情慾戲露那麼少卻那麼迷,偷舔脖子,口喂香檳,相對戲水,都太絕。DDL神乎其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藩篱要打破,情爱算是最轻的。
3.5 相比同志元素,电影想讲的更多的是移民的融入吧,主角的父亲是知识分子,因为zz原因到了英国,保存着理想却过得穷困潦倒。而他的叔叔刚好相反,是一个资本累积过程中的商人,一切都以保护自己族裔的利益为上。生活在这些矛盾中的主角,还好编剧心肠好,把DDL这样一颗巨大的糖塞给了他...
在听力课上看过...放到激情戏的时候,老师还手忙脚乱的快进...DDL一如既往的NB.
移民、种族、贫富、等级、同志、犯罪、政治、家庭……DDL的角色宛如被利用,他对那个paki还真是一门心思一往情深矢志不渝……结尾处那个出走的巴基斯坦女孩卧轨了?Paki的爸爸原来大概是学校老师,搞政治的,理想破灭后沦落成那副麻相……DDL主演的片子是看一部少一部啊,伤感
想成为演技派男神吗?快去演同性恋吧,丹尼尔·戴-刘易斯舔男友脖子的一幕让观众也跟着全身酥麻,可以轻松入影史最经典的调情场面了。强大且具话题性和爆点的种族议题和同性元素,最后还是一个甜蜜的喜剧结局,问题都给了,但结果避重就轻点到而止了,好在我是来看DDL有多嫩的。★★★☆
重看一个重要发现:这部电影编剧是汉尼夫.库雷西,我以前看过他的小说集《整日午夜》;再者就是丹尼尔.戴.路易斯这位三尊影帝年轻时是多么迷人!舔脖子那一幕,真是sexy & hot;当年英俊娇美,老来依旧风雅;另,好多长得美的小哥年轻时都演同志被关注,如我大爱的瑞凡,其后的小李子等等,都如此!
每个影帝背后都有部GAY片。DDL那一舔简直了。不过欣赏不来男主,以及没想到居然是个HE,而且,男二又专一又痴情23333
每个男明星成名的背后都有一部gay片!Daniel Day-Lewis年轻时候很帅阿!!!!!
终于看了刘皇叔的唯一一部gay片,甜蜜轻狂,心花怒放。这样一部超小成本电影居然获得了奥斯卡剧本提名,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真是单纯啊,质量过硬就能得到认可,不像现在全变成了公关游戏...
观感有点奇怪,移民、青少年问题、同性等等,电影各方面都有涉及,又都没有着重发力,以至于找不到电影重心。难忘的也就只是DDL的在颈边的舌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