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剧透】(改了很多遍,每次重温又加了新的东西,逻辑可能有些混乱,希望大家原谅)
10月27日,我独自飞到了阿德莱德,看了《卡罗尔》最后一场电影节的点映。平息了一晚上激动的心情,整理了一下思绪,想把此刻的感受留下来一点。
1.关于电影对原著的修改
电影对于原著的修改大部分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比如 Therese的职业从舞台设计师变成了摄影师;Therese第一次跟Carol产生联系,不再是因为傻乎乎地寄了贺卡过去,而是因为Carol把手套忘在了柜台;而Therese和 Carol互换的圣诞礼物,也从昂贵的手包 /刻着Therese 姓名首字母的旅行箱,变成了更有情调的唱片 /相机(及无数胶卷)。这些在某种程度了弥补的原著中对于两人感情线索描述的缺失。
然而关于改动的地方,不满的在于滑铁卢告白段,基本全部删掉,原著中 Carol淡定而温柔的那句“ Don’t you know I love you? ” 多么经典,以及第二天早上那种欣喜的久久拥抱,全都没有了。只保留了床戏的那一句, ”My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 。
在私人侦探的那个部分, Carol没有书里的那种勇敢坚定赌一把试试的决心,只有慌乱和不知所措。最后在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时候,Carol并非只因为Therese而放弃,而更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放弃,把母亲的身份放大了不少,而减弱了那份她勇敢追求“非凡”爱情的勇气。这些算是比较不满意的地方。
说起滑铁卢告白这一段,因为最喜欢原著中的这段,反复读了很多遍,一直以为会原样保留在电影中,所以看到 Waterloo的路标出现的时候,心里就激动的不行。可惜的是这一段并没有保留下来。两个人在滑铁卢时是新年夜,互诉了一下因为有彼此陪伴就不孤独之类的鸡汤话之后,凯特就把浴衣带子解开,然后低头吻了 Therese。吻之前那呼之欲出的暧昧情欲非常抓人,吻得那一刻我深吸了一口气。虽然床戏很美很动人,但我更喜欢原著中那种更加克制的表达。
原著中的 Therese在那一天困得不行了,仿佛马上就要睡着还一直睡眼惺忪地看着 Carol,看着看着感情就堆积到了喉咙口,一张嘴,就倾泻而出了。那样的自然而然,让我非常感动。而 Carol更是沉默而淡然的继续收拾着行李,收好后,走过来按着Therese的肩膀,给了她一个吻,“仿佛他们已吻过了千百遍”(Then she kissed Therese on the lips, as if they had kissed a thousand times before),然后Carol说,你难道不知道我也爱你么?
而且第二天早上,电影中的 Therese从床上醒来,看到立在床前的 Carol问她这是哪里,Carol说这里是滑铁卢,然后表示,(竟然是滑铁卢,)这是个多糟糕的事儿啊,大笑。这里也更喜欢原著中的情节,第二天早上, Therese买了份报纸回来,看到在浴室中的Carol,于是把她从头到脚地认真看了一遍,有种很美梦成真的欣喜感。而Carol只是紧紧地把她搂进怀里,两个人深深地拥抱,“就像她们再也不会分开”。
书中,跟侦探对峙之后Carol本来铁了心决定跟Therese继续旅行下去,但后来迫于无奈先回去解决抚养权的问题,承诺了会回来找Therese。而Therese一个人逗留在她们分别的地方打工,跟Carol保持通话、通信,等待Carol。电影受篇幅所限,Carol直接不辞而别地回去了,剩下老朋友(兼旧情人)Abby善后,只留下了一封信,有点儿“渣”地说,你寻找问题的答案,只因为你还小。总有一天你会长大,寻找到新的幸福,到那时,我希望你想象我也在那里祝福着你。但我们不能再联络了....诸如此类,说的很冷静而有距离感,显得既不真诚也不深情,只是一些漂亮的话。书中描写道,正是这种与距离感的冷静,深深地刺伤了Therese。
但是反而是这样快速的转折,让我们看到了整部影片中一直没有说出“I love you”的Therese的深情。一下从幸福的高空摔到了现实冰冷的地上,Therese就像主心骨瞬间被抽走一样,整个人狼狈不堪、失魂落魄。坐着坐着车就跑到寒风中去呕吐不止,一个人坐在床上恍恍惚惚,对着电话默默呢喃很多遍 I miss you,在暗房冲洗着Carol的照片看的出神……
书中的Therese是比较主动的,虽然一直是Carol在约她出去吃饭,邀请她去旅行,但是Therese在感情上是毫无保留的,但凡是Carol邀约,绝不拒绝,毫无保留地赞美Carol,表达自己对于能见到她的欣喜,甚至主动地说了那句我爱你。但是影片中的Therese则是显得比较弱势的一方,基本上是一味地接受Carol。书中的Carol是表现得比较淡然的,以致于Carol刚开始邀请Therese旅行的时候,T直接拒绝了,因为她觉得Carol只是出于礼貌地询问她而已。而电影中Carol基本上一出场,语气神态中就带着一股挑逗的感觉(可能也是阶级导致的习惯性放电?),从始至终她对Therese都是很主动而强势的。而从Harge对Carol一开始的指控来看,他都能感觉到Carol一开始把这个售货小姐带回家,就心怀不轨了。
关于性爱的部分。书中的Therese和男朋友Richard有过几段性爱,但是都不太愉快,所以让Therese觉得这感觉很不对(直到跟Carol滚了床单才觉得“没有比这更对”),而Carol一开始则是鼓励T去多加尝试。但是在电影中,从T和Richard的对话中,暗示出了T还没有跟Richard发生过肉体上的关系。所以Therese是将她最美好的一夜留给了Carol,并阻止了想去关灯的Carol,说“我想能看着你”。无论是在书中还是电影里,Therese都是一个很用力在感受的人,比起跟Carol聊天,她更喜欢沉默地感受、记忆着此刻的那种感觉和心情,即使是床上的这一刻也不例外。
影片将本来是在滑铁卢应该说出的“I love you”放到了最后,似乎能感觉到导演的用意,大概是让本来还拒绝同居的Therese突然的回心转意显得更有说服力些。因为Therese本身是拒绝的,大概是报复Carol之前对她的放弃,然而在听到Carol终于说了那句我爱你之后,便开始一直魂不守舍,最终去寻找Carol。屏气凝神的对视,太美了。
2.关于电影本身
除去对原著的感情,单看电影,感觉最深的就是美。
配乐,色调,拍摄手法,无不透着一股复古而简约的气息。故事也是主次分明,基本都在拍摄两个女人,剩下的诸如前男友、旧情人、侦探律师还有女儿的戏份都精简到了极致,甚至Therese全剧都没有跟Carol的女儿互动过。
看电影前最期待的是沉默的戏份。因为书中Carol和Therese在表白之前,对话是比较少的,基本都是Carol在讲,而Therese则在飘飘乎神游,感受和幻想关于Carol的一切。采访时候鲁妮说这些沉默其实是很重要的,所以电影里都有所保留,虽然话语不多,但其实是暗流汹涌,推动着两个人的关系的。所以,一直很好奇电影会怎样处理这些沉默的戏份。
看完后觉得,在第一次Carol接Therese去她家的那一段沉默,处理得非常美。直接把Carol说的话和一切别的噪音切到了次要的音轨上了,就像来自另一个世界般遥远,而主要的轨道在播放着缓慢却欢快的音乐,镜头停留在望向窗外的Therese的脸上,带着甜蜜的笑意,在重新感受这个世界。
二刷之后,有一幕在第一次看时没有特别留意,这次却格外触动:在他们被侦探发现之后,Therese把枪扔掉往回走,却看到Carol已经在电话亭跟Abby亲密地讲电话倾诉,她那时的眼神特别的失落而无助。我想Therese一直很想参与到Carol的生活当中,想帮她分担,想为她在寒风中买香烟,希望能够改变她失去领养权的问题,但她什么也做不了,当出现大事时,Carol第一个求助的依然是旧情人Abby——她无法成为Carol的依靠,所以这一切是不是仅仅是一场露水之缘。在她们第一次吃完饭,她见到Carol上了Abby的车就开始放声大笑,那笑是Therese没见过的,那一刻她就已经怅然若失了。
这时,又觉得海因斯将那句“I love you”放在影片最后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因为Carol之前没有表达过这份感情,所以Therese在Carol不辞而别后一定是对她怀疑的,她没法去相信Carol对她的感情是爱,而不止是那脆弱时期的精神和肉体的排遣。所以最后两人约见时,Therese的眼神从未有过地咄咄逼人,那眼神里有拷问,有愤怒,有幽怨,也不服输,不愿意和Carol对视的时候败下阵来。而这场势均力敌的对视,在Carol说出我爱你后,慢慢地倒塌了,Therese的眼神又变得惊讶,犹豫,无措,可还没来得急犹豫出一个结果,这一切就被打断了——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这一刻一定是万分揪心的。
虽然对于电影对原著的改编,以及对布兰切特的表演,都有点小小的失望。但是对电影本身,却是无比满意的,那种美感营造的非常好,以至于我看着看着就不自觉地笑,觉得很满足。最棒的大概就是音乐了,在还没上映前,听着流出来的配乐就觉得已经要哭了。那种感觉啊,又甜蜜又心酸。
叙事手法上,采用的是倒叙,先拍的是久别重逢的两人,然而才引入的故事本身。这个地方,一开始不是特别懂他的用意,后来被科普到实际上首位两段机位不同,也算暗藏玄机,而开头看似平淡的吃饭场景在结尾处方揭示出原来暗波汹涌。据说这个开头在致敬《
相见恨晚》,由第三人的视角来进入故事。二刷之后我也感觉到,观众让第三人慢慢领进这个只属于两个人的故事,感觉很美妙,而在Therese坐上车,突然忆起第一次见到Carol的场景,更是让人一开始就被丰沛的感情所冲击,猝不及防,又紧张万分。
3.关于演员
看完书的时候,就觉得布兰切特简直就是Carol从书里走了出来。成熟,优雅,神秘,连对外貌的描述都一样:金色微卷的头发,眼角的皱纹,灰色而极具洞察力的瞳孔,还有充满秘密的声线。
所以,一开始我觉得无论如何凯特都不会是让我失望的那一个,但是结果却是有些失望的。布兰切特对Carol的诠释,或者说海因斯对Carol的诠释,在我看来有点过了。我心目中的 Carol是温柔而坚定,自信但又内敛的,但电影里的 Carol却带着一股咄咄逼人和漫不经心。在玩具店的谈话,用脚推着箱子给Therese送礼物等等场景,都有一些挑逗的意味在里面;即使是最后邀请同居后说出的那句“I love you”,都不是我想要的感觉,因为语气不像是思念牵挂,更像是一种拿出最后筹码孤注一掷的决绝,还带着一点小小的自信。
但通过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的解释,又觉得布兰切特或者说导演本人大概也是对书中的Carol有了另外的一种理解吧。粘贴一下小站君的评语:“因为鲁尼演得很柔软,所以布兰切特就要演得很张扬吧,这种迎合型表演其实也是导演追求的效果。那种高高在上的端的感觉就像是赋予她的坚强外壳,让她可以面对外面世界的蜚短流长。只有在 Therese面前你能感觉到她的柔化(但依然还会维持 apperance)。最后一个镜头就非常明显,在上流晚宴中她和一堆男人交谈自若神采飞扬,可是和 Therese一个对视整个人立刻沉静了。”
也许本身不是凯特演技的问题,只是我心中的Carol并没能跟她想演出来的Carol所重合吧。不过,像和律师对峙,和女儿告别,以及失神落魄的那几场戏,还是很精彩的,在《蓝色茉莉》中就挑战过落难贵妇的凯特,对于这些大概早已驾轻就熟。
<图片2>
凯特最精彩的表演,就是分手后在车上看到了蜕变后的Therese的那种表情,怀念,惊喜,心痛,很多复杂的感情,都交织在那充满了秘密的灰色瞳孔里。她目光里那种不着痕迹的找寻,终于让她最后放弃抚养权和勇敢追回Therese的转变有迹可循。
我心中的Carol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想没有比下面这张图片能更好地说明了:温柔、从容、内敛。对我来说,也许布兰切特本人比海因斯的Carol,更像Carol吧。
<图片4>
最想说的是鲁妮·玛拉,她的表演相当精彩,堪称惊艳。毫无疑问应该是明年奥斯卡影后。我相信每一个在十几岁的时候深深暗恋过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获得共鸣。不管是紧张而甜蜜的羞涩,还是失望无助的哭泣,都相当的引人怀想。几次玛拉的那种痴汉表情,都逗笑了电影院里的人,十分可爱,又让人心疼不已。
一开始我觉得凯特像是Carol从书里走出来,但看完了电影,觉得真正从书里走出来的,其实是Therese。从第一次看见Carol那种被吸引的样子,到一起吃饭时候略显局促的小动作,包括船戏时候的紧张期待,被Carol抛弃时候的失魂落魄,被最后被告白时候的恍惚……等等等等,都把一个19岁少女的复杂而青涩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1>
想起鲁尼·玛拉曾用颤抖的声音说,13岁时候看了《伊丽莎白》就爱上了布兰切特,排队买票看她的电影,也正因为她走上了演艺之路。30岁的现在终于和自己的偶像一起拍戏了,我想拍戏的时候她是真的爱上了布兰切特,才能把那些心情那些眼神表现得那么真实,她一定也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以才能勾起我们对青春岁月的怀想。
暗恋的感觉太久远,但全部都被鲁妮的表演唤醒了,于是我对鲁妮除了欣赏,也多了一份感激。之前流出Therese偷偷拍Carol的那段clip时,就有一个朋友豆邮我,说她看了这一小段就感动的要落泪的,还说,但凡你也曾这么痴汉地看过一个人,就一定能懂的。我觉得期待着这部电影的豆友们应该都有过这么一段感情吧,所以,我相信大家都能从鲁妮的表演中收获那种感动。
观影后记
从小站君那里得知阿德莱德电影节正在放映《卡罗尔》之后,心里激动地不行,经过了短暂的犹豫,就订了机票去成为全球首批观影者了。
适逢期末,身上压着好几个论文没写,又花了不小一笔钱,还一通舟车劳顿。可在看完电影之后,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片尾曲响起来的那一刹那,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毕竟是期待了这么久的电影呀,去之前我就在想,即使正片只是把预告连放20遍,我也依然会觉得欣喜与感动。出了电影院,已经晚上11点多,在几乎没有人的街道上边走边跳,一直在傻呵呵地笑。
从来没有这样期待过一部电影,从来没有干过这么疯的事,也从来没有这样满足过。冷静下来想,其实影片有很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可是就连这不满意的地方,都让我觉得是完美中必备的小小遗憾。
睡了一觉醒来,我跑到阿德莱德市中心的公园里,突然想起来很多年前曾经看过的一篇小说,叫《边缘》,觉得跟《卡罗尔》给我的感觉略有相似,忍不住找出来坐在公园里默默地又读了一遍,依然收获了当年的那种感动。抬起头来已经下午四点了,看着阿德莱德一尘不染的天空,心里好多种心情,说不清楚,但最多的还是幸福。
现在我正在阿德莱德的机场等待回家的飞机,觉得活着真好啊。希望我的飞机能平安落地。
——————————————2.5日更新番外————————————————
(一月底跟我彼时的女朋友老李又一起看了一遍,然后写了一篇《老李完美解读<卡罗尔>中的卡罗尔》,让老李从一个御姐的角度给大家解读一下卡罗尔。原文地址:
http://www.douban.com/note/538544979/)
下面,为大家转述一下老李是怎样完美地解读了《卡罗尔》中的卡罗尔:
1.卡罗尔为什么喜欢Therese
一直以来我就感觉,在两个人第一次吃饭的时候,卡罗尔就已经开始喜欢Therese了,但却不懂为何。老李说,当卡罗尔问她:周末要不要来我家看我时,小芮干脆地回答出了yes的那一刻,她心中就在想,好一个奇怪的女孩,而此时卡罗尔的台词也是:you are such a strange girl.看看,这样巧妙的重合下大概藏着一份共同的心思。老李说,从一开始就感觉Therese就是一个很随意、没什么态度的人,吃饭都不知道点什么菜,交着一个说不清喜欢或不喜欢的男朋友,似乎对什么都没有特别喜欢,也没有特别讨厌。就是这样一个人,周末叫她去一个乡下小别墅玩,明明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却干脆地一口答应下来了,还带着开心的笑,让人觉得真是一个奇怪的人啊,搞不清她究竟在想什么,究竟喜欢什么。
老李说,卡罗尔邀请她的时候,一开始也只是随口说说,但是说出口的一瞬间,又有一点在意这邀请的答复,明明举到嘴边要喝的酒,突然就悬在那里,再得到一个爽快而愉悦的答复后,便觉得真是个有趣的女孩,和自己见过的任何人都不同。
关于二人感情的描述,最让老李觉得精彩的戏份,竟然是两人在私人旅店和还没暴露身份的侦探聊天的那场戏。那时侦探表达出了想搭她们车的意愿,而二人却不太愿意理他,所以Therese就开始带点玩笑性质地捉弄他:“我也要去芝加哥,我知道一条路能节省两小时车程”,“那我们能停在那里买个杂志么?”,“我这里就有杂志,《国家地理》…”,“那《大众摄影》呢”……就这样见招拆招的对话,展现出了一个似乎没有态度的Therese又聪明,又有点顽皮的古灵精怪的一面。这个场景下,明明两个人没有直接的交流,却因为一致的心情产生出了一种“合伙”的状态,于是卡罗尔在这种默契中欣赏着Therese的古灵精怪,一定是十分喜爱她的。
我问老李,可是Therese根本给不了Carol任何实质上的帮助,Carol为何喜欢她。老李说她根本不需要,她本来就是习惯坚强的女性,并不需要别人来为她解决问题,但Therese的出现给了她一种温暖,甚至只要Therese多问她两句,就已经是一种安慰了。
而Therese本身也是一个细致体贴的人。在发现皮箱中的枪之后,马上选择了卸掉里面的子弹,却没有说什么,只是去问Carol,你在我身边感到害怕么?虽然Carol在开枪后发现没有子弹,有惊诧和泄气,但是日后回想,却又定会感谢Therese,如果开了枪,性质就变了,甚至连争夺抚养权的资格都没有了。
2.Carol有多喜欢Therese
非常喜欢,非常珍视。
在第一次Therese从Carol家哭着回来之后,Carol就给她打了电话,除了抱歉自己的态度外,还对她说,如果有什么问题,就问吧,please。那一刻开始,Carol就是需要Therese的了。而在还没有问出口的时候,Carol就挂掉了电话,我一直不太懂为什么,现在老李为我解答了疑惑。
因为从那时候起,Carol就将她看做一个特殊的人了,她愿意好好地听她提问,也想仔细地讲述给她,而在那个环境下,房东太太的牢骚,男人们归家的嘈杂声,都让那个环境不适合这样的对话,如果说出了什么,Therese又没有听清,或者被打断,那就太破坏这特殊的氛围了。所以Carol选择了挂断电话。
老李说,Therese就像是她生命中开出的一朵花,给了她太多的快乐。无论是多么坚强的女人,在被剥夺抚养权后都会崩溃,而在这样崩溃的心境下,Carol都愿意开着车带她去玩,给她化化妆,喷喷香水,还能一起开心地笑,完全忘却了烦恼的样子,甚至还能有闲情地去跟她接接吻,做做爱,都无比的美好和放松。
My angel, flung out of space其实才是Carol对她最深情的告白,而最后那句我爱你,根本不是Carol这样的人会先、说出口的,老李说,Carol之所以说,不是因为她想要说,而是因为她知道Therese需要听。
老李说,她太明白Carol有多么需要Therese了,所以看最后一幕的时候她无比的揪心。在最后的酒店分别后,两个人明明都有些心不在焉,而Therese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心不在焉,但Carol却仍要强撑着继续谈笑风生。而当Therese终于出现,四目对视时,老李说她怕极了,她生怕Therese反悔了然后转身走开,因为她知道Carol多么需要她站在那里。
3. 其他
跟大多数人疑惑卡罗尔为什么喜欢Therese不同,老李一开始反而觉得Carol才是不值得喜欢的那一个。在法庭对峙那一场戏之前,她只觉得卡罗尔是打炮的不二之选,而当她在法庭上用颤抖的声音做出那番陈述时,她才觉得她终于是一个值得爱的人了,终于选择了坚持作自己的选择,选择了不去做丑恶的人。
老李说,最让她难过的,是Carol在街上看到Therese后久久的凝视,她说Therese一定想不到她曾经被这样久久地看着过,想想,觉得难过又幸福。看电影时,我一直都想着Therese是怎样久久地凝视Carol,想着每一个久久凝视过的人都会懂她,却忘记了自己也曾被久久地凝视过。我想我也被老李这样深深地凝视过,觉得难过,又觉得幸福。
————————照例上一些资源——————
千呼万唤的资源:大家请去微博找@凯特布兰切特中文站 他会随时更新资源+补档的。之前我发的资源已经被封了Q.Q
———————————15.10.29———————
双语字幕预告: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888067/
B站版Clips: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351476/(两段Clips初次吃饭+偷拍,以及饭制视频,一丢丢船戏)
11.13更新四段新clip: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214878/index_1.html(买礼物+问名字+问生活+Carol和前夫吵架) 其实还有两段新的(Abby+聊离婚),但没那么喜欢所以懒的弄了> <
豆友的翻译——表白段的翻译:
http://book.douban.com/review/7202263/(最后一句应该是指T思绪总是飘在外太空/她就像天外来客般独特,而不是飞向天际)
更多翻译:
http://tieba.baidu.com/p/3444046748
全书翻译:
http://tieba.baidu.com/p/4150147306
Middleburg Film Festival交响演奏版配乐(感动哭,原声专辑Q4发布,指日可待了):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165216/
原声专辑已发布,下载地址(原声+画册):
http://pan.baidu.com/s/1kTpRs8n(来源@QAF中文站)
观影前写的一篇零零碎碎的关于原著细节和一些花絮的内容:
http://www.douban.com/note/521007505/(含资源,持续更新中)
————————————————————————————————————————
我自己的暗恋经历《我曾在机场等一艘船》:
http://www.douban.com/note/524328474/
看了carol在纽约的点映,一连两场,几乎满座。电影院6个厅里有四个在放carol,不禁感叹纽约人民在文化活动这件事上超高的幸福指数。你想看的,你想见的,只要穿过难以置信的肮脏与拥挤,都能见到。看完电影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极其懵逼的状态下,站在寒风中等机场巴士,忍着一天没吃没喝的饥肠辘辘排队安检,这些场景现在回忆起来显得格外模糊。而清晰是,电影院里一对又一对沉默的情侣,为爱情流眼泪的男男女女,还有该死的忘不掉的爱情。首先做个总结陈词,谢谢海因斯,谢谢女王,谢谢麻辣妹子,谢谢纽约,谢谢感恩节。这对于我来说是一场万人齐心的梦,是近期感受到的最壮阔而又细腻的事情。
然而故事还是那个俗套的故事,无非是性向摇摆的多金中年白富美与不满恋爱现状的文青小白兔之间的牵绊和拉扯。一见钟情,共进午餐,互生好感,结伴旅行。做陷入爱情的人都会做的事——做爱,亲吻,伤害,挽回。很多侧面或正面的小细节都处理的很好,比如小记者对therese说“你应该多拍拍人”,比如therese和男友之间关于boy’s love的争论,比如女王把手搭在therese的肩上时therese无法掩饰的紧张,再比如妹子读了carol给的分手信自己跑到草丛里吐。不得不说,todd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有些小场景一出,少女们纷纷捶胸顿足,恨自己怎么就没有过如此真实而又铭心的恋爱经历。
有一幕给我印象格外深刻,是发生在carol抛下therese消失在旅行途中之后。carol坐在出租车里,正在赶去一个类似于庭外调解的小型会面。路上行人来去匆匆,carol望向窗外,看见了therese,穿着红色的毛衣格子裙,手中拿着黑色的小本子,穿过人群与车辆。与不久前曾经伤害过的恋人偶遇,她看不见你,你久久凝视,凝视着极力克制住的情感,凝视着她也凝视着自己。caol的心理转变发生在一瞬间,真实,克制,不说一句,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内心却如同千万波涛汹涌着,冲击过早已瓦解的堡垒。在这里,cate为所有人奉献了教科书般的演技,细微到几乎无法察觉的面部表情变化,眼神里的隐忍,呼吸间的紧张与压抑——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完美到令人发指。这是一场不动声色的崩溃,也是重生,它发生的极为突然,却让你如此深刻的体会到命运的定数和爱情的魔力。有了这一段的铺垫,自然有了后面在调解会议上她的一番话,承认和therese之间发生的事情,不抵赖,不妥协。她克制住自己的情感,最后一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不会再妥协了。如果你执意不允许我见女儿,我们可以上法庭。但那样我们会变的ugly,我们都不是ugle的人,不是吗。”说完,carol哭着走出调解室,抛下其实无辜的丈夫,和一段再也没有意义的婚姻。其实这里关于ugly的说法是很有趣的,可能正是由于carol与前夫之间并没有太多单方面的情感,才会以ugly来定义整件事的未来走向,有种旁观者叙述故事时的清白与掌控力,又透露出婚姻生活的种种无奈与无力。也是因为这里,才更能对比出carol和therese情感间的交互,深刻,以及不受控。
或许是看戏的过客过分敏感,太过痴心;或许是妹子超越年龄的演技(感觉凭这一部麻辣可以轻松拿到所有最佳女主,有几幕她比cate演的还要好),让自我代入变得极为容易与自然;又或许是导演的恶趣味,巴不得全世界的女人都因为cate弯成一盘蚊香(恶趣味这件事有证可循,详见nyff采访和cannes记者见面会,对于“中国女生看过预告片都变弯”的反复强调)。总之电影会让人产生一种持续力超强的crush,更致命的是你可能会发现这场crush是个无头案,既不是对therese也不完全是对carol,好像只是迷恋上了一种氛围,在现实中不可见,在电影中又转瞬即逝。但只要抓住了,便是掉入了不复的深渊,久久难以抽离。于是心心念念着再看一遍只看一遍,却可能不自觉又反反复复琢磨了好几十回。而充满胶片感的一帧帧画面,是这场集体暗恋的源头。
不得不说,电影用16mm摄影机拍摄呈现出的明显的粗粝感,在电影院里感受的应该是最为深刻。复古拍摄手法的运用,也让一切感情的流动变的缓慢,宁静,克制。和原著不同,therese的设定从舞台设计师变成了摄影师。基本上胶片机不离手,也有一场在暗室里冲洗照片的独角戏。她把照片纸放进药水里,用夹子再加出来,抖落下水滴,然后久久凝视着照片中的carol。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胶片的质感为观众营造出一种触碰感,而影片里的人,也触碰着用胶片机拍摄出的照片。情欲的流动,不再仅仅局限在电影里。todd通过这个改编,创造出一种看似不可能的纽带,让一些东西从carol的一颦一笑滑落到therese的每一张照片上,再一转,自然的流进每一个电影院里观众的心。你要问我这些究竟是什么,我不太想说。因为这是一种隐秘的恋爱的心情——不可能之可能,每一个电影观众都曾深深幻想过的极为致命的不足为外人道的bad romance。
我不否认有人指出的carol被过誉,因为的确它只是一部完美的水准之作。题材讨巧,演员惊艳,拿捏的恰到好处的复古,这一切让它在起点比其他电影高的同时也丧失了一种生气与惊喜。然而这部电影的精妙之处在于,在克制与爆发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所有人都凝神屏息的站在这个平衡点上,以小格局来放大人类与人类之间最最普通的情感。同性爱的挣扎与抗争被弱化,最浓烈的笔墨都献给情感的摇摆。这是优点还是缺点,争辩在看完电影后已经毫无意义。因为没有人能抵挡住todd的特写。每一支烟,每一次转身,每一次欲言又止沉默不语,每一次眼神交汇意乱情迷。这是每一根发丝都生机勃勃充满爱意的美,这是寂寞世界上最远离天堂的天堂,这是每一个失魂人拼命寻找的归途与故乡。
就让画面停止在最后的对视。当装饰统统撕去,彼此赤裸相对。好像有什么东西悄悄从你身体里升起,然后又重重落下。你带着它开始奔跑,身处千万个陌生城市,身处千万个房间,身处荒无人烟的小岛,身处地狱,身处天堂。
随手丢一个结合个人经历的观后感链接:
http://www.douban.com/note/528243740/
看了十遍,不吐不快。
在冲奥加题材加导演加编剧的多重保险下,虽然白天看了8个小时视频都快吐了,回到家后还是打开卡罗尔看了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我用了一个星期,大概看了十遍,从手机小屏幕渣画质,到大荧幕,所有能看的设备几乎都试了一遍,耐下性子,平心静气的看。看什么——看这个片子有什么可以看的!!!
别笑,真的。
然而至今,我都没找到看点。用某人的话就是:不抓人的戏不是好戏。那么,卡罗尔不是一部好戏。
近乎两个小时的剪辑,缓慢的叙事,无非是讲了《多金少妇爱上我》的故事,又名《少妇的自白—同性情人和孩子之间的抉择》,好了,Fin. 别的没了。
特芮丝和卡罗尔的故事基本上是脱离了社会背景而存在的,虽然卡罗尔的丈夫一直在纠缠,然而卡罗尔的丈夫一踢就倒的特质实在是让人出戏,整个事情是脱离了社会现实而存在的。女同小说和电影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脱离现实,一不小心就成了矫情狭窄的玛丽苏个人幻想,一句从美艳御姐口中说出的“我离婚了,孩子归对方,在麦迪逊大道有个大房间,你想来住吗”隔五秒“我爱你”,任何一个弯掉的妹子都会扑上去吧,如果这个情节换成郭敬明来拍,估计又会被骂惨了。当然这事儿得赖原著海史密斯这个意淫狂。我想,如果换成迪士尼来改编成动画电影或许比真人电影要好很多。
私以为,电影的意义在于引起观众的思考或者共鸣,然而这部电影很难引起观众的反映。(当然,纯粹看演员颜值的粉丝除外)我实在看不懂导演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卡罗尔从头到尾的貂皮大衣和特丽莎显眼的花色帽子象征意义微乎其微,他们真的是“道具”啊!除此之外,从头到尾复古的滤镜,几乎多此一举的倒叙,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两位女主的对视每一次的差别也特别小。恕我视听课和电影理论课没有学好,实在看不出东西来。我竭力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迷妹,然而无济于事,是的,女王的大红唇和傲人的曲线也救不了这部电影。
天鹅绒金矿的时候,托德海因斯选对了题材,他用他的视觉才华柔和传记奉献给我们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
然而这一次,我只想说:海因斯你在你视觉美学的海洋中过足了瘾,可是,你把观众当什么?
——————————————————————————————————————————
有的豆友提出,他被这部电影的细腻所打动,如果是这样,我推荐李宋喜一的同性题材作品《夜间飞行》来感受一下细腻感情的影像化表达。
----------------------------------------------------------------------------------------------------------------------
诸位看官,如果你觉得这篇评论没用的话,能留言告诉我你为什么觉得这部电影优秀吗?只是想了解一下,谢谢!------2.25更新:大家怎么不说说你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呢?要做一个和这部电影有关的项目,所以请各位留言觉得我说得不对的看官,能在表达你的不满时顺便说说你觉得这部电影究竟哪里优秀吗?一个一个发豆油或者回复不过来呀!在此谢谢大家了!------3.19更新:作业已提交,引用了大家的部分观点,再次谢谢大家的留言!
评论第二页电梯
//movie.douban.com/review/7713428/?start=100#comments
看过Carol两周了,我依然会想,女人间的恋情果真都像电影里那样美吗?一定不是的。《穆赫兰道》里的恋情有许多是痛苦。Blue is the warmest colour的恋情也许是美的,但更多的大概是毁灭性?其实我并没有看过Blue is the warmest colour,虽然我爱Lea Seydoux。
所以Carol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描绘女性间恋情的电影。个人感觉Carol似乎是好莱坞大银幕上第一部以正面笔触认真描绘女性间恋情的电影,在这一点上,它具有不可忽略的历史地位。
纵然它的历史地位已不可超越,要命的是它还拍得这么美。Carol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它的美令我落泪令我震颤。
然而我并没有经历过女人间的爱情,凭什么被打动至此呢?对此我们只能说,爱情就是爱情,无论当事人是谁。爱情永远有令人心颤的力量。
我爱Todd Haynes勾画的那个50年代的世界,也是冬天,也是临近圣诞节(studio把上映档期安排得多巧妙),百货商店里的灯光闪耀着,Terese站在柜台后面,戴着圣诞老人的红帽子,沉静却似乎带着几分哀愁。我们随着她的目光看去,Carol立在玩具火车边。那是一见钟情吗?后来我一直在想。想象中怦然心动的爱情似乎就是这样子的。
两位女演员都太出色了,而我爱此片中的Rooney Mara胜于Cate Blanchett。Terese是个让人猜不透的令人着迷的姑娘。她冷静,自知,似乎在安然地等待,然而内心一定是澎湃如火山般的。Terese应该是个涉世未深的姑娘,但她的涉世未深也是让人琢磨的。She is her own person。她初次去Carol家里作客,却默默地在厨房里准备茶点,她简约的话语背后全是对Carol安静的依恋。她为什么爱她?回头想想Cate Blanchett的Carol。我最爱她的波澜不惊,她的经验和从容,还有她似乎潜在的疯狂(看到结尾发现其实并没有)。她的生活正驶向最莫测的未来:离婚,失去对女儿的抚养权,然而她永远举止优雅,妆容精致。似乎她已见过人性和生活中最艰深的角落,然而这些不足以击倒她,却成为她魅力的一部分。她开车来接Terese,对前来送行的Richard说,“Terese对你评价很高”。傻小子听罢只管高兴去了(你爱的姑娘就和女士谈恋爱去了哟呵呵)。更让人难忘的是电影开头(即临近结尾)餐厅的那一幕,一位Terese的熟人冒失地破坏了两人最珍贵的一刻,而且见鬼了,这熟人又是位傻小子。Carol温婉地笑着和傻小子问好,从容地起身告辞,临别时在Terese肩上一按。然而我们看见Terese的神情,便知道这肩上的一按非同寻常。Terese在颤抖呢,心中全是排山倒海的感情。
本片的叙事是实实在在的,自然,举重若轻。那些安安静静的试探承载了多少暗底下的波涛汹涌呵,这便是导演和演员的功力。她们的相互吸引是那样明显,让人感到空气简直要被电穿了,所以当Terese毫无犹豫地答应与Carol一起离开纽约,我们作为观众只感到欢欣鼓舞。还有那个关键的新年前夜,Terese轻声低吟说“take me to bed”,我觉得这真是近年来好莱坞银幕上最性感的时刻,比James Bond出场的相似场面性感一千倍。
除了对两人的感情描绘,本片还有三点值得一提。其一,它对生活和人的复杂性没有遮掩,而全是亮给我们看。Carol是复杂的,Terese是复杂的,其他人物如Carol的丈夫,Carol之前的恋人,追Terese的男孩子们(Richard,在《纽约时报》办公室里吻她的男生)各个立体可信。其二,复杂的女性成了电影的真正主角。我们看到的是她们的心理和行为如何推动故事的进展。她们的形象是鲜活丰满的。而相对的,男性角色在本片中全是陪衬,不但是陪衬,而且甚至是和女性角色对立的,给女性们设置障碍的绊脚石:Carol的丈夫和Terese的追求者Richard自不用提,长相creepy的私家侦探面目可憎,尤其在餐厅里高声叫Terese打断二人会面的男人,观众一定觉得他可恨极了。我猜这大概反应出原作者Patricia Highsmith对男性的态度(她也是女同性恋),而且也反映出50年代男女的社会地位差异。试想:如果Terese的男性熟人朋友看到Terese在餐厅里与一位男士共进晚餐,他敢不敢冒失地高声叫她的名字?当然不敢。第三,本片把浪漫和悬疑的气氛揉合得极好。悬疑主要来自我们对Carol会做出的行为的猜测。她看上去似乎像是会做出疯狂事情的女子,然而看到最后我们发现并没有。我猜这也是原作者的功劳,The Talented Mr Ripley有同样的氛围。而Carol会给我们这样的联想大概和Cate Blanchett在Blue Jasmine中的表演有关。
最后不得不说,音乐真好极了。原声配乐是Carter Burwell的杰作。音乐主题由钢琴引出,带着不安和寻觅,随后加入单簧管,孤寂,憧憬和欲望揉合进来,到后来,旋律稍稍奔放起来,美得令人感动。女性的爱情也应该这样绽放。此外配乐里用了大量50年代的名曲,crooners的轻歌曼舞,为电影氛围增色许多。本片的音乐总监是Randall Poster,从Rushmore到Grand Budapest Hotel的Wes Anderson电影音乐都是他帮着选的。我真想知道他的record collection是啥样。
只因心中有对方,黑夜无需再漫长。总有一天,你会在宇宙洪荒和滚滚红尘中驻足凝眸,转身看见你的天使。她眉眼弯弯,言笑晏晏,似乎看穿了命运和羁绊,只为了这一刹那的相逢。唯有星辰不负夜,愿你遇见,你生命中的温柔。
重看依然感动,并发现了更多细节。当结尾,特芮丝终于决定走向卡罗尔的时候,真是美好又激动哇
最后那段凝视,鲁妮的眼神和表情变化所展现出来的演技已经完全够资格拿奥斯卡了,更别说在整部电影里的精湛发挥。她的表演润物细无声,完全不着痕迹 。就像高手出招,看似轻巧,但其实招招毙命,没有一拳是打歪的。她真是棒的匪夷所思
★★★★★★★★★★★★★★★★★★★★★★★★★★★★★★★★★★★★★★★★★★★★★★★★★★★★★★★★★★★★★★★★★★★★★★★★★★★★★★★★★★★★★★★★★★★★★★★★★★★★★★★★★★★★★★★★★★★★★★★★★★★★★★★★★★★★★★★★★★★★
NYFF现场,有天朝迷妹提问道Cate你知不知道全中国的妹子都为你弯了,全场哄笑。当然啦这个提问meant to be a joke,出乎我意料的是Cate居然依旧认真的回答了下去。她认为,导演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完美描绘了一个fall in love的故事才让Carol这个角色给观众带来爱情的感觉。
请一定去看这部电影。它满足了我对御姐的所有幻想。我跪着出了电影院。
比《断背山》差了五个《阿黛尔的生活》,就酱紫
不用再加“同性”的限定语,这就是今年最美的爱情电影。托德·海因斯的镜头从头到尾都是两位女性,只是两位女性,其他一切仿佛都不重要了。这是最轻小的格局,也是最汹涌的情欲,光对视就能让人落泪,因为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两人为了对方,此身愿作万矢的。
“我离婚了,孩子归对方,在麦迪逊大道有个大房间,你想来住吗”隔五秒“我爱你” #什么妹子把不到
就没人同情她老公么?此男痴汉一个。爱的不比二位女主浅,却成了这场胜却人间无数颜值的恋情的炮灰。我们只是看见了当时的自己而已。
凯特女王的I-wanna-fuck-you eyes 和鲁尼的fuck-me eyes 让这部霸总爱情故事各种赏心悦目,平地升仙。
已经闻到拿奖的气息了
戛纳主竞赛单元目前最好看的一部。Todd Haynes这种奔着Sirk路子拍的Melodrma都挺棒的,反倒特别反感他的那些摇滚题材。Cate Blanchett太厉害了,感觉只要光听她的声音,直的弯的全世界都会被她收走。PS,补看了一遍,发觉其实上次每个场景都没落下,就是脑子一片苍茫,太他妈可怕了。
直男恋爱教学篇 送相机请附带胶卷好嘛
Carol是渣攻,这眼神我见识过。一旦爱上这人你就没整没治没救了,这事我经历过。
鲁尼玛拉是个被低估的演员,她拥有如此美的样貌,不需要这样好的演技,有这样好的演技,不需要拥有如此美的容颜。
讲一个女人向另一个女人学习如何驾驭女性美,女性魅力、穿着品味和言行举止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卡罗尔开启了一个懵懂少女的这扇门,少女爱上的就像理想中的自己。眼神流转,拍的情绪上张力十足,两人的感情关系里充满着不确定感,前后两人的视角上也有一个微妙的转换,并没有被震撼到。★★★★
其实就是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很美,但美不代表好,凯特角色的缺乏脆弱性让她有些失真,鲁妮玛拉传情传神。演员,氛围,摄影,音乐,美术是加分项,但绝不是决定因素。它们只是定义了影片的基调。
面对爱情面对自我时作出勇敢抉择的两个女人,如化骨绵掌般温柔克制而坚定有力,这部电影亦如此。最后那段情感力量喷薄而出,完全没有抵抗力直接飙泪。
结尾的时候我窒息了。凯特的表演令我略有失望,可鲁尼·玛拉...凡是深深暗恋过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得到共鸣。克制,复古,充满感情。我被感动和幸福久久地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