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部电影里的女主艾佛丁小姐。她拥有我认为一个女孩子最应该拥有的品质,即独立坚强。
她是这样描述她自己的。 “我很小就父母过世了,我早已习惯独立自强,也许有人说太习惯了,说我太独立了。” 在这部电影中,艾佛丁总共与3个男人有过纠缠。 先说说艾佛丁和她的第一任丈夫也就是第三个男人,曹伊中士。曹伊用甜蜜浪漫的话语迷惑了女主。
实际上,虽然艾佛丁独立自主,但是对于爱情,她了解的还不够。
还有一点是女人的嫉妒心。 “我是个笨蛋,我一直瞧不起那些被军人的甜言蜜语冲昏头的傻女孩,但我却做了我发誓绝不会做的事。他跟我说了另一个女人的故事,他爱过一个比我更美丽的女人,我受不了。出于嫉妒跟困惑,我决定嫁给她。”
所以说,女人的嫉妒心是很可怕的,很有可能会毁了自己。
他们结婚了。但是婚后曹伊沉迷于赌博,也不管艾佛丁所拥有的农场的事务,还欠下了一些债务。后来,曹伊遇到了怀着自己孩子的前未婚妻,只不过前未婚妻死了。
这时曹伊对艾佛丁说的是
“这个女人虽然死了,但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比你重要。现在你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毫无意义”
他为他的前未婚妻和孩子殉情了,只不过后来被救了,他又去找艾佛丁,只不过是为了要钱。最终,第二个男人包伍德开枪把他杀了。 我把曹伊定义为渣男。他把艾佛丁的心伤的支离破碎。不过我想曹伊也是喜欢过艾佛丁的吧。我不想称它为爱,我觉得这会玷污爱。 只不过艾佛丁太独立了,曹伊为她放弃职业,一贫如洗,而艾佛丁却拥有一座农场和一栋房子,他在这段关系中体会到的是自己的无能。但是无论怎么样,都改变不了他是个彻彻底底的渣男,对艾佛丁来说。谁年轻时没被渣男骗过呢。对曹伊的前未婚妻来说,他算是有情有义的。
再来说说第二个男人吧,包伍德先生,一个年轻时曾被伤过心的中年男人,比艾佛丁年长一些。他向艾佛丁求婚时,刚开始女主是拒绝的,并说了这样一段话。 ‘虽然我对你怀抱着极高的崇敬,但是我觉得我没有正当的理由,接受你的求婚。’ 然后他又用马车,钢琴,安稳的生活等诱惑她,女主笑了,然后回答“只是,我已经有钢琴了,也拥有自己的农场,虽然你的求婚让我深感荣耀,但我不需要丈夫。” 这段话是我在这部影片中第二喜欢的了。这才是有自信的有底气的女人说的话。 再分享一段话吧,不是影片中的。
所以面包我有,你只要给我爱情就好啦。
包伍德先生是有可能得到艾佛丁同意的,但是被曹伊截胡了。在曹伊死后,包伍德又向艾佛丁求婚了。可是渣男曹伊又出现了,原来他没死。包伍德一时冲动,开枪杀死了曹伊。他最终进了监狱。
包伍德对艾佛丁是真爱,会担心她,会保护她,会照顾她。只不过艾佛丁对他,可能更多的是尊敬,少了一些热情,所以也就称不上爱吧。
最后谈谈女主遇到的第一个男人,欧克先生,也是最后与艾佛丁在一起的人。欧克也是第一个向艾佛丁求婚的人,他也曾试图用他的农场打动女主,只不过女主没同意,女主是这样说的。 ‘欧克先生,我不想要一个老公,我不喜欢自己变成男人的财产。如果不用变成某人的老婆,我不介意当个新娘。对你来说,我太独立了。我要嫁也会嫁给能驯服我的人。你驯服不了我。你会越来越讨厌我。’
自从欧克先生破产后,他无意间去了女主继承叔叔的农场。欧克先生一直陪在他身边,无论是渣男的打击,还是农场出事,。欧克先生用真心赢得了艾佛丁成熟的爱情。
下面是女主告白的话。 ‘谢谢你,盖布瑞尔,你相信我,为我奋斗,在全世界与我为敌时,支持我。我们一起经历过许多事。’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看吧,女主还是选择了那个陪伴她最久的那个人。 我相信,每个女孩最终都会找到那个对的人。
她渴望独立,但我觉得造成一点弯路的是,婚俗里女性约定俗成的被动,本人所具有的激情与欲望,无法主动释放,所以才在一个欲望如此外放的浪荡男子的刺激下,误以为找到了一个对味的人。
女性总是作为被求婚的那一个,作为一种性客体和婚姻客体存在。那我认为,女主这三段感情经历的纠葛,就起源于,她不仅仅是打算在生活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女性,本质上,她潜意识深处,渴望性的主动权。但在传统求婚风俗和对女性的淑女要求下,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她是想把握主动权的,失去主动权让她不悦,不管是调皮的情人节贺卡,被麦克辛连续的催婚,还是不愿被牧羊人冒犯,都可以体现。当她说,不愿意婚姻,不认为自己需要有一个丈夫,其实就是内心暗示,她不希望一切丧失掌控权的事情发生。
当一身红衣的中士,出现在乡间,红色就是一种欲望的主动权的暗示,中士的主动、轻佻和对欲望的毫不掩饰,其实是女主内心深处的投映。在电影中,女主与中士有一段激情戏,和迅疾的完成婚礼(在这里拍摄强调了迅疾而刻意忽略了婚礼),这正是女主欲望和欲望的主动权的释放。有一句话,为什么好女孩总是被坏男孩吸引?其实,人只能被内心真正的自我所吸引,压抑了攻击性和欲望的外放本能,就会从其他渠道去释放它。
对照明显的就是儒雅绅士的麦克辛,第二次求婚时他说,就算你对我没有一丝激情和欲望,我也不会在意,但这应当是女主之前对独立的失败践行原因。如果说第一次求婚的失败之处在于,麦克辛忽略了女主对独立的追求,那这第二次已经做了很好的弥补,完全投之所好,许诺了财富,展现了对劳动的尊重,展现了极大的珍重和真诚,但为何女主还是难以拿定主意?
可能就是缺少欲望所导致的。麦克辛真的太过于控制了,连入狱都能很快维持表情的平静,没有情绪表达,过度压抑,因此也没有任何女主想要的性张力。他难以实现女主对欲望把控的渴望。麦克辛可以做到不在乎女主对他没有激情和渴求,然而这正是女主最为在意的。
说实在的,如果这只是一个简单狗血摇摆不定的多角恋故事,麦克辛在求婚时加上那句话就很奇怪。所以我觉得既然来这么一段,反而是让角色亲口说出,这三段感情不同走向的核心原因。
所以我认为,表面上看,女主追求的,所一直在别人面前宣称的是,独立,自主云云,但这只是一种对真相的巧饰。
因为你看,她所宣传的东西,在中士面前,好似对过去完全的嘲弄。中士宣称自己是男主人,在牧羊人向女主汇报时,粗鲁地呵斥牧羊人应当向自己汇报。以及去挥霍赌博,透过玻璃,透过女主的眼睛,我们看到他挥砍农场动物。然后我们也明白地发现,女主面对这一切,根本就没有一丝比较激烈的反对,除了失望走开和沉默注释以外。通过中士还要向女主要钱去私奔来看,此时本质上的经济权还在女主手中,但她好像并没有去做出相称的行为。这一点都不符合她对于独立的宣称。
全片中,几乎只有两处,很积极地做出人生抉择。
第一次是女主告诉牧羊人为什么会接受中士的求婚,是因为中士拿一个更美丽更心爱的女人来刺激她,出于失去主动权的恐惧,而仓促违背了自己到处宣称的价值观。
第二次,就是在麦克辛入狱后,一起经历风风雨雨的牧羊人说他要离开,彻底离开英国去美国,女主纵马去追。
女主强烈地挽留,说不允许他离开她,并且反复地鼓励牧羊人向自己再次求婚,她说“ask me!ask me!ask me!”,所以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女主最后和牧羊人在一起了,这里,是女主终于能够遵从内心,彻底地释放性张力,彻底把握主动权的时候。
那根本不是让牧羊人表白,而是女主在亲自向眼前这个男人发起求婚,是这个女人,在向这个男人求婚。
从一个被动的,被挑选的角色,变为发起挑选的另一方。
电影还是聚焦在“独立”的女主的三段感情上,独立是女主的特色,是她赢得爱情的特色,但不是电影的重点。
军人太会撩妹了。我有点分不清他是真的只爱Fanny吗?因为误会被Fanny抛弃,所以痛恨女人,使用手段勾引女主,再次遇见Fanny之后一心想要跟Fanny在一起,Fanny难产死后心灰意冷,所以试图自杀?我试图解释Frank的逻辑,大概只有这样说得通。他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懦弱又懒惰无能的人,靠女人的农场过活,新婚当夜喝酒唱黄段子,结婚之后赌博,他其实没有什么自我,不爱自己,也不爱别人,能有多爱Fanny呢?误会被悔婚更多的是气愤和被羞辱,Fanny在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是被军人induce的,他勾引了Fanny,使她怀孕,Fanny因为跑错了教堂没能跟他结婚,此后乞讨过活,他从来没想过Fanny离开了农场只有他了,也甚至没有费心去问问Fanny为什么没有去教堂,在赌场碰到Fanny他说的话我真是难以相信,Fanny一见到他就解释没有去教堂的原因可见Fanny一直在带着孩子苦苦找他。这个男人太自私了,他从不为别人着想。最后竟然没死成?
邻居绅士就是相当典型的绅士,他给了女主在他的绅士思想下能给的所有,信任、包容、稳定,第一次求婚失败的时候,暴风雨之后的早晨他来到女主的农场,看看她有没有因为暴风雨受到损失,而前一天晚上女主才刚带回丈夫举办新婚晚会,他是真的喜欢女主,跟男主说话的时候心里的悲痛都要溢出眼角了。第二次他又再次跟女主求婚,和女主坐在一起喝茶,问她你喜欢我吗?是的。你尊重我吗?是的。那你是喜欢我更多还是尊重我更多。那个时代对绅士的要求简直是自制自持的极限,绅士的这些话和第一次相比看得出来已经逐渐放开自己了。他小心翼翼地准备圣诞舞会,给女主准备了写着夫姓名字的衣服、首饰、圣诞礼物,几乎能想象得到他在长久的等待过程里,是怎么样爱着女主的,到了一个地方觉得这个耳环女主应该会喜欢,那就买给她,简直是怀着无期望的爱意。他杀了军人显得有点突兀,我总感觉这电影有很多情节没有拍出来,省略掉了很多东西。如果就小说来看,应该他杀军人更有说服力更流畅吧。他对男主都那么宽和,跟男主说我认为知道你的秘密,我看过你们相处的样子,看见你看她的眼神。即使这样他也要把农场交给男主保管,这真的是良人啊。可惜的是女主想要的不是给她房子、钢琴的人,也不是给她农场作为消遣的人,她想要跟她地位平等,谁也不把谁当作私人财产的人。
男主的爱太稳定深沉了。他在一开始的求婚就像绅士的第一次求婚一样,我有xxx,你可以xxx,我们一定会幸福的。后来男主开始发现女主的不一样,倔强独立,开始从心里认同女主。男主第一次要走,女主找人叫他回去,他说不,我要女主亲自来,客客气气地跟我道歉,我才回去。这时候他作为一个被雇佣者要求跟女主的地位一致,他们是平等的,他留在农场工作并不是出于雇佣关系,而仅仅是因为女主。女主对男主多少有点恃宠而骄,她应该知道他们有什么,也知道男主留下是因为她。
我有点说不下去了,我发现这个电影有点问题,好像每个人的逻辑都可以成立,但是又可以不成立。我说不上来哪里不对,看的时候也觉得还好,但也说不上来哪里让我觉得非常顺畅,可能是电影篇幅所限缺失了很多东西吧。
里面的歌太美了,就像我最新换的那个电台,牧羊人唱着歌赶羊,女主弹着琴唱的歌也很动人。女主太美了。我真的很喜欢凯瑞穆里根,从成长教育就开始很喜欢她,她笑起来一开始像是揶揄别人,自己因为别人觉得很好笑,但是你知道她没有恶意,只是单纯觉得好笑而已,笑起来嘴角的弧度太美了。她骑马很漂亮。影片一开始骑马掉下围巾很漂亮,不止男主,我也心动啦!男主的眼睛很漂亮,他坐在树下等女主来道歉叫他回去,真的太帅了。影片是苏格兰吗?歌、景、人都很美。
19世纪70年代的多塞特郡乡村,阡陌交通,麦浪起伏,草坡蜿蜒,田园牧歌。男人灰头土脸地收割熟稔的麦穗,放赶吵闹的绵羊;女人挤奶累到涨红脸蛋,田垄上的麦秆被踩着吱吱作响;农场边上谷仓里新酿的麦芽酒馥郁芳香,庆祝收获的宴会欢乐到深夜。情愫与叛逆也在一片淳朴静谧中暗自野蛮生长。
独立与温柔:Bathsheba Everdene
Bathsheba从开篇拒绝牧羊人Gabriel Oak的求婚并表明“I hate to be some man’s property. I shouldn’t mind being a bride at a wedding if I could be one without getting a husband”开始,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一个“遗世独立”的女性形象,只不过这个“世”是传统乖驯的女性世界。Bathsheba决心要在这个时代与众不同:善于骑术的她试图在男人威权的世界中,呐喊女性独立自主与平等权利,坚持女性绝不作附庸男人的财产。如此强烈的主体意识在英国工业革命冲向顶峰,在太阳升起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大英帝国土地,在以男性主导的工业资产阶级浩气磅礴的维多利亚王朝时代,是怎样罕见的叛逆姿态。
之后,她只身扛起叔叔留下的农场,刻苦经营;她也勇敢地以女性姿态进入男性霸权的农物交易市场并刚直不阿地在商业谈判中为自己的谷物谋得体面的交易价格;她更愿意自称Mistress,也与农人打成一片,一起驱赶羊群回圈,一起翻腾麦田,一起笑语欢声。自幼至今的务农生活和父母早逝馈赠了Bathsheba难能可贵的独立。
她同时也是温柔的,这份特质尤其来自于这个角色的扮演者Carey Mulligan。经历过《傲慢与偏见》《荒凉山庄》《诺桑觉寺》等一系列工业革命时代的经典著作改编的影视作品的洗礼,挑战过《最伟大的》《成长教育》《别让我走》的饱满感情与丛生矛盾,更塑造过《天窗》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遵循本心和试图反抗的Kyra和Daisy,她在本片中的代入感和真实感无以复加。其悠扬而轻巧的声线为本片贡献了绝美的声效,其灵动十足的眼眸仿佛随时都会感动到落泪而更显晶莹澄澈,其敏感到位的表演把Bathsheba面对独立的向往与三段感情的波澜之间的矛盾舒缓地衔接起来,把看似不可避免的爆发都含蓄成起伏绵延的山丘,恰如影片展示的那片海阔草坡。
坚强与专情:Gabriel Oak
“Don’t suppose I’m content to stay a nobody all my life. One day I will leave you. You can be sure of that. But for now, I care for you too much to see you go to ruin because of him. So if you don’t mind, I’ll stay by your side.” 这段对白贯穿牧羊人Gabriel Oak这个角色,也在全片中承上启下。
心地善良的Gabriel经历了羊群死亡的变故从农场主沦为雇佣工,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路遇大火还是义无反顾冲去救火,也没有因为故人再见尴尬而放弃在Everdene Farm工作的机会,反而拿出一如既往地勤劳任怨,兢兢业业,用心照料羊群,也额外精心地帮助Bathsheba经营农场。
尽管之前求婚被拒,但他仍默默在Bathsheba能够独当一面之前,尽心尽力地为她保驾护航,不管在农务上还是感情上。他面对正直稳重的农场主Boldwood对Bathsheba的热烈追求没有横加干涉,对滥情的中士Troy对Bathsheba的引诱却尽最大努力真诚劝阻。哪怕Bathsheba和Troy真的结婚,他也尽心在所有人都欢庆的婚礼之夜独自为谷垛铺上帆布避雨,毕竟谷物就是农场和Bathsheba的全部。
牧羊人Gabriel Oak由比利时实力派男演员Matthias Schoenaerts扮演。他在2012年与奥斯卡影后Marion Cotillard合作的《锈与骨》和在2014年与Michelle Williams合作的《法兰西组曲》的出色表现毫无争议地让Carey Mulligan力荐他为这个坚韧不失粗犷的人物形象的首选。天生不会花言巧语,只会闷头实干的气质,太符合演员本身。而影片开篇的逆光镜头下,他细心编织羊圈栅栏,一条一条地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优雅与成熟:William Boldwood
邻居农场主William Boldwood的一举一动,自始自终都保持着传统乡绅的气质——严肃、精致、礼仪。不过Boldwood在这之上更多了一份成熟与优雅。
在他经历过第一次向Bathsheba的唐突的物质堆砌的求婚失败后,他默默守护在心爱之人旁边,会合唱《Let No Man Steal Your Thyme》以安静示爱,在黑灯瞎火的树林里也不做出格行为,第二天也会专程到Everdene Farm查看新婚夜的暴风雨对谷垛的损毁情况。即便知道Gabriel是个有力的竞争者,他也宽容大度地提出把农场交给他管理并把Everdene Farm置于优先地位:他应该想的是无论谁最终能和Bathsheba在一起,都希望那一对有良好的事业能更好地生活下去吧。他唯一一次在片中的自怨自艾和对Bathsheba的些许埋怨,也请求Gabriel不要透露给她,于此足见其理性和成熟。
影片对于Boldwood第二次重整旗鼓的求婚花费了大量篇幅,但他似乎换了一个人,做出所有可能的妥协,失守所有底线:他愿意等待,提出偿还Troy的负债,帮助经营农场,Bathsheba甚至可以消遣度日,他甚至不在乎Bathsheba缺乏热情和渴望,不在乎她是否出于罪恶感、怜悯心和妥协。这是他的背水一战。平安夜求婚前,他仍坚持邀请作为朋友和竞争对手的Gabriel与Bathsheba共舞一曲。这个中年乡绅的欲望仍限制自己圈画的修养边界中,绝不卑鄙地攫取,只是竭尽所能地去感动对方。而他最后的优雅在平安夜的一声枪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愿意行尸走肉般的Troy缠着心爱的人阴魂不散,即便她将不属于自己。开枪后,绅士镇定地自首,平静地坐在牢中,衣冠整洁,舒叹长气,目视前方,优雅退场。
危险与脆弱:Francis Troy
“Scarlet Uniform”是中士Troy最显眼的标志,在繁茂的针叶林中,朝雾弥漫,旭日微探,表象的美好透露危险的信号。刺眼的猩红军服、轻佻的上翘胡须和张狂的锐利军刀无不展示其自大、浮躁、情欲和伪善。其婚后嗜赌成性、酒池肉林和玩世不恭让Bathsheba彻底看清他是个狂妄轻浮的顽劣之徒。
他的心中应该是没有爱的,不过确实善于包装被甜言蜜语吹得肿胀的艳情。每次,他都以标准的军姿背对约会对象,第一次在教堂,第二次在树林。他坚守这点无关痛痒的尊严,是因为他内心的自满和暴戾早已使他恐惧任何一次失败,害怕心爱之物不如约而来。狭隘的自尊,让他无法容忍初恋情人的婚礼误场,让他引诱Bathsheba只为图一时之快和可观的财富,最后,也让脆弱的他不忍直视初恋情人和孩子的去世而选择投海自尽。
本片完全符合导演Thomas Vinterberg的风格:尖锐地聚焦于天性、命运和社会习俗引致的人物心中躁动的和激情的波澜。忠于原著是本片一大亮点,也是名著改编电影最难以把控的尺度:过刚易折,善柔不败。导演Thomas Vinterberg既没有刻板硬套,也没有天马行空,而是在忠于原著的核心上尽力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和电影风格,来讲述这个实至名归的“日不落帝国”失衡的荣耀与加速的疯狂中可贵的反叛与纯洁的感情。由此,我们得以欣赏重现的维多利亚王朝时代大英帝国乡村的阶层流动、生活自由、爱情自主与女权觉醒。
最后,我们以片中Bathsheba的主题曲,也是Carey Mulligan的首次献唱结尾吧。
Let No Man Steal Your Thyme
Come all you fair and tender girls
美丽温柔的姑娘啊
That flourish in your prime
花开正茂的季节里
Beware, beware, keep your garden fair
请小心呵护你的花园
Let no man steal your thyme
别轻易让男人偷走你的百里香
For when your thyme is past and gone
当你的百里香消失不见之后
He'll care no more for you
他也将不再关注你
And in the place your time was waste
你踱步走过的每个地方
Will spread all over with rue
都将弥漫着懊悔之痛
The gardener s son, was standing by,
花园之子曾驻步与此
Three flowers he gave to me
赠予我三朵美丽的花
The pink, the blue and the violet too
粉色的、蓝色的、紫色的
And the red, red rosy tree
还有玫瑰色的蔷薇丛
But I refuse the red rose bush
但我拒绝了那美丽的蔷薇丛
And gained the willow tree,
却默默的种下一棵垂柳
That all the world may plainly see
我就是这样直白地告诉整个世界
How my love slighted me
爱情就这样不经意的从我身边流逝而过
08.09.2018
⭐ 原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光与影故事集” 。
⭐ 于贩卖焦虑的时代下,寻一片孤独的林间地。
⭐ 图片来源于《远离尘嚣》和豆瓣电影。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本文为原创,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Gabriel抱着小羊去求婚,女主答应,电影就可以结束咯
女主虽有些中二,但那份“我有农场、马车和钢琴,我有独立的意志与生活,所以我不需要一个丈夫。不过若是遇到爱情,倒也不妨索性结个婚,关键在这其间我自始至终有选择”的主体意识,放在维多利亚朝时代,是怎样可贵超前的叛逆姿态啊!英国田园风光美、女主美、衣服美、bgm美,你们还有个锤子不满意!
三男一女都是神经病!每个都是看了一眼女主就爱上并求婚了!男一本来家境不错结果他的羊全都被狗赶到悬崖边跳!崖!了!男二一激动就把男三一枪崩了!最后男二坐牢男三挂了,女主才和男一在一起了。。换我电影票钱 CM你到底在干嘛!!!
欧克先生带着小羊去求婚的样子真是令人心动啊
不懂温特伯格为什么要去改编一个英国文学经典。画面和音乐很美,连带穆里根也很好看。莫名还是找到了代入感…【再看一次,更喜欢了,还是爱温特伯格啊】
I have education but nothing more. 我怎么觉得这句话基本奠定女主命途多舛的情史…(女孩子最容易的不就是读了一点点书就开始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吗?殊不知自己还是读书少而想太多了。)拍得,超美。在离开英格兰的飞机看的,哎,心塞。
穆里根演起绿茶婊来真是技艺越来越纯熟,踩着多少痴情汉子的尸体一路走到现在。我男神马提亚斯真是分分钟把人美怀孕。Ask me Matthias , ask me.
看点停留在田园风光,外加各位主演的颜(或许还可以加上凯瑞的那首歌)。可以说是从《狩猎》的180度转弯,一点都看不到温特伯格的影子了... 但这也不能怪他,如此一个琼瑶四角恋爱关系的故事,谁导演都会被它完全吃掉风格吧。另外我觉得原作虽然把女主设立为“独立女性”,本质其实仍旧老派
你说你个dogme95的成员跑到好莱坞拍什么名著改编啊!一部自我放弃、破罐破摔的电影,导演和男主的Q&A整个就是在说反话,从没感觉Walter Reade Theater气氛如此奇怪...失却了真诚还有什么意思。加一颗星是因为我觉得这片有潜力烂成cult片,我看好你哦...
羊跳下去的时候,那壮丽,那绚烂,简直是一场cult盛宴。
哈代最爱写田园农场生活里的爱恨情仇,苔丝/裘德和这部远离尘嚣,都是心头大爱。穆里根以前一直无感,如今回归英国经典自主女性角色,升级女神。比利时帅锅正当红,演Gabriel好硬汉。摄影暖光让英伦田园美哭了,经典重现只剩下感动。
我原以为她是人格独立,真的不需要男人,却原来是因为没有接过吻,遇到花花公子立刻沦陷失身嫁人。。。。
绿茶婊最高级的状态,表面独立,暗地里到处勾引男人。不为别滴,就为了男主马提亚斯·修奈尔,天惹!美到我都快射了...
这种英国乡村爱情故事只要选对了角都是我的guilty pleasure 不过风评差得吓人你们就不能只看脸吗 整个被Matthias帅尿 还有麦可欣甜腻的诶嘿嘿笑脸~而且穆里根一点都不讨人厌 该死的也死了 要啥自行车 不过不喜欢镜头风格 结尾转哪样啊…
三个男主其实都是情圣,悲摧的是女主不是;女主觉得自己是独立女性,所以不能随便嫁人(结果还是随便嫁了,这逻辑真是感人⊙﹏⊙b)英国的田园风光美如画,比景物还美的是Carey Mulligan...
虽然很喜欢原著,但是电影选角。。。女主居然不喜欢小辛,戴几度眼镜?soldier也是,这么低的颜值也能让女性冲动。。。。
“英国好备胎”养成记,马提亚斯·修奈尔仿佛已经是琼瑶剧新男神,忠犬型男友的气质可以和任何女演员百搭,这样小说如今再改编,更适合四集BBC迷你剧,这样编剧怎么改编未免都显得俗套,加上卯足了劲捣腾英伦范儿,导演编剧都成了附属品,真正的主角只剩下古典英伦风情了。★★
在工业时代远离尘嚣,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文学幻梦。
没看过原著,这过程各种狗血各种怪啊,怎么就都一眼看上她了,不按套路出牌,好在结尾找补回来了。。。不得不说女人有时就是特么又瞎又蠢,最终靠得住的只有风雨无阻默默守候你的人
刚开始我都不相信这是哈代小说改编的,除了里面对农活事无巨细的描写看起来眼熟以外,看来这位BE之王居然是从玛丽苏小说起家的……我不喜欢这部里的CM,太刻意了,但是三个男主绝对全部颜值满分。以及,Boldwood老爷确定自己看上的是女主而不是Oak吗?真的确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