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第三者插足式的雪地复仇
你夺我儿性命,我必取你首级。身处挪威的瑞典移民米尔斯刚被颁发了荣誉市民奖,就乐极生悲的发现亲儿被当地黑帮无故杀害,于是乎怒发冲冠,挥起老拳拿起枪,去他妈的理性和良好市民,誓要从头杀到尾,一定要灭掉幕后主使才方休。
本片走的仍旧是“飓风”系套路,斯特兰斯卡斯加德饰演的男主目露凶光,凶狠残暴,一路上抽丝剥茧,顺藤摸瓜,用冷面、沈默寡言的方式诠释了一个“杀红了眼”的父亲,相反的,敌方对头则是一个大大的逗逼,时而严肃,时而疯癫,情绪不定,话唠又腹黑,一个嘴炮无敌之人,临死也不忘骂自己的前妻是个贱货。二者交相呼应,一股大大的黑色幽默气息扑面而来。
就像“冰血暴”一样,被皑皑白雪包围的小城像是与世隔绝一般,独立的空间感给人一种“小世界”的感觉,导演恰恰利用了挪威当地天然的地理环境,覆盖大地的银白色给了本片特有的风格,冷峻,粗砺,直线条,仿若发生在此的罪恶瞬间就会被白色掩埋,散发着一种冷酷的对视感,让你随时觉得身旁的雪地里可能有尸体存在一般。
同前文标题所讲,本来是一对一的复仇模式,因为种种误会,西伯利亚黑帮也被牵扯进来,三方势力角逐于此,像绝大多数同类影片的结局一样,他们汇集到了一处,相爱相杀,倒尸一片,活下来的是两位老人,本来二位老人还剑拔弩张,准备再干一场,这时影片却来了一个急转,毕竟同时失去儿子的心理让二人达成一种默契,相互谅解,颇有“冰血暴”的宿命论味道,铲雪车继续翻着几十米的震撼雪浪,缓缓驶向远方。
本片虽然没有脱离“好莱坞叙事”的框架,但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电影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感观,导演也“心灵手巧”般的在片中加入了许多关于挪威社会需要正视的问题,巧就巧在他没有直接灌输给你,说者有意,听者无心是创作者与观众最佳的交流距离,若是你有意那就纯属个人行为,起码你在一部电影的基础上了解到比旁人更多的东西,这就是欣赏角度和水平的问题,属于另一范畴,就不多说了,当然,最好的仍是这样,你想看到什么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最后提一下本片空灵的配乐,与设定的环境与剧情都配合的相得益彰,且颇具仪式感,加上极具风格化的镜头,为全片加分不少。
2 ) 才看到一半:兄弟扛下了所有还是有些感动~
兄弟俩总是互相拌嘴互相怼,连上次见面都是十几年前,对母亲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可生死关头,wingman却毅然决然扛下了所有。好感动
节奏很棒,老爷爷人狠话不多,又是这条河hhhh 黑色讣告像乐曲的小节,划分着一句句段落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男人已经没什么好怕的了。只有复仇,追寻线索是他活下去的意义
3 ) 小人物的复仇
卡车司机在儿子出事前,人生是平淡的,儿子没了,人生从此彪悍!
本片看似简单的故事,平淡的演绎成复杂的分支。大叔演的真好,挪威的小镇的雪景感觉也很特别,属于小众电影中的不错一部,值得一看。60多岁的斯特兰·斯卡斯加德,拿过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最佳男演员,在这个貌似比较小的背景下,将老人的彪悍人生演的是出神入化!
4 ) 一点看懂和看不懂的讨论
个人瞎猜,错了莫怪。
影片最后,在滑翔伞上(最终落入铲雪车被粉碎)的人,是元首老爷爷那个帮派的,他被派出去乘着滑翔伞在小镇上空找那辆车和那个小孩。不然整个帮派都在忙,他自己乘滑翔伞去玩不科学。并且当时他们主要任务是找到那个小孩。能想到这个方法也真是挺“高冷”。
关于每个人死后都出一个黑屏,配名字和标志。如果是宗教的话,那么那个“中国人”也是十字架,显然他不是个真的中国人。或者有别的深意?
最后黑帮老大死后出的标志是什么意思?有点像安卓的标识。。。。。。
补充一个get到的笑点,当主角去找兄弟,寻求帮助,他兄弟给他介绍了一个外号叫Chinese的杀手,他们又说到道上每个人都有外号,例如他兄弟就是wingman(取自阿汤哥的电影Top Gun),主角就问:这个杀手的外号“chinese”有什么深意?镜头一转,他和杀手一起坐在出租车后排,杀手就是一个“东方面孔”(chinese)的人,深意写在脸上。
5 ) 《失踪顺序》两位老帅哥的彪悍人生
如果可以避免人生的波折,使前行的脚步绕过触目惊心的曲折之路,那么宁愿日子过得平淡如水,不要火花的炫丽,不要峰回路转的惊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其实是一种遭遇不幸之后的心态,如果没有失去,岂不是更好。是啊,可是那就不是人生了,那是演员手里的剧本。当然,戏剧为了超越生活,它很多的时候想要更残酷,简直毫不畏惧伤害与死亡,把生活气死的情况也存在。
《失踪顺序》便是这样一部电影,它取材自普通人的生活,却走进了不寻常的残酷世界,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越过生活的边界,用无情且理想化的手法表现出了极端残酷的美好愿望。在洁白无暇的雪世界,利益像吸血鬼贪婪地吸食着雪世界的生灵,白粉与鲜血污染了它的纯净,只有清理掉污染源,雪才能继续保有圣洁。
若在真实的人生里,对于年过六旬的铲雪车司机尼尔斯来说,黎明时分,他是绝对不愿面对这样一道必须接受的选择题的。“这里有两个消息,一个是好消息,一个是坏消息。您想先听哪一个?”
事实上,选择哪个是毫无意义的,好与坏在不同的空间同时发生着。只不过从尼尔斯的视角出发,他被评为荣誉市民的好消息是提前预告过的。一大早起床洗漱,他穿上妻子熨烫好的衬衫西装,拿着讲演稿,与妻子一同出门走向表彰大会的现场。这样想来,后来的坏消息对尼尔斯来说更像是“乐极生悲”的产物。他会不会有过一丝怀疑与懊恼,把儿子还给他,他把认可正直品质的荣誉通通丢掉。
他用行动证明了我的想法。他在停尸房与警察的对话说明了一切,“你们就不打算做点什么?”没错。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不是瘾君子,他笃定儿子是被杀害的。尼尔斯的强壮与高海拔在远景镜头里显出逼人的气势,这也在无形中表现出了人物内心的蔑视。警察的不作为与懈怠狠狠地嘲笑了尼尔斯心中的正义与责任。妻子的精神崩溃这也打击了尼尔斯生活的希望,为儿子复仇的种子在他心里种下,只等春风吹来。
当然,中间设定了一个过度的桥段。这起连锁杀人事件的“源头”——尼尔斯儿子的朋友芬恩,一个以为从黑帮毒品包里偷拿一袋白粉无大碍的瘾君子 ,他死里逃生跑到了尼尔斯的工作间,向尼尔斯讲明真相,这证明尼尔斯的儿子是无辜的,同时找到了杀害尼尔斯儿子的幕后真凶,由此,彪悍无畏的老尼尔斯单挑贩毒黑帮,大开杀戒的目标一一被锁定。
在尼尔斯为子报仇的主线之外,又扯进来贩毒黑帮与塞尔维亚黑帮之间因乌龙的利益纷争引出的另一个“为子复仇”的戏。如是,单枪匹马的尼尔斯算一个队,贩毒黑帮算第二队,塞尔维亚黑帮是第三队,三方错综复杂的关系缠绕成了一个看似混乱但明确“复仇目标”的麻团,使得剧情有了较为丰富饱满的感觉,而且各条线索看起来都很明晰。
不过,在节奏上是有点温吞缓慢的。剧情人物外的空间完全映照了北欧人的生活高品质,精致、优越、闲散。因北欧的人文环境所致,他们的电影多少会透出一股冷峻内敛的闷骚的文艺气质,就连打打杀杀的枪战片也要留出可以喘息,撩一撩雪片的浪漫空间。它有别于德国精雕严肃的简洁,青山碧水也好,皑皑白雪也罢,看片人的注意力极易被背景吸走,会被它震撼到,甚至在无意识的状态里身心已融入到了独特的风景意境中。
这部剧在细节上做得十分讨喜。失踪顺序也就是杀人顺序,干掉一个,黑一次屏,画一个十字架。人物关系的设定虽然单一,却很讲究。四组人马,四种恩怨纠葛,全部由“父子”这一关系带出。父与子,它还有一层寓意,是故乡与游子的关系,是落叶寻根的象征,也是世代延续的血脉、种族、传统、文化。
1.男主人公尼尔斯为死去的儿子复仇。他找到杀害儿子的毒贩黑帮老大“伯爵”,在实施复仇计划的过程中绑架了“伯爵”的儿子卢恩。尼尔斯与卢恩之间产生了某种微妙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基础是彼此都认同“良善”,小孩子卢恩有超越同龄的成熟心智,他们关系的转折是一种铺垫,冤冤相报将止于此。
2.塞尔维亚黑帮“老爹”为儿子复仇,理由相同,贩毒黑帮无端杀害了老爹的儿子,这激起各种休眠的纠葛。江湖规矩,一命抵一命,老爹的手下也在计划绑架伯爵的儿子卢恩。黑与黑的矛盾实际上是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可调和的纷争,借暗示“1389年科索沃战役”的海拔数标,来揭示种族矛盾可能引发玉石俱焚的毁灭性战争。
3.一开始,尼尔斯找哥哥Dickman帮他,这里又暗藏了Dickman与贩毒黑帮的恩怨。在Dickman退出江湖之前,他曾是贩毒黑帮的成员,为伯爵的父亲效力。因为伯爵的父亲抢了Dickman的妻子,上一辈的仇恨被种下。Dickman在被伯爵杀害之前,他为保护弟弟尼尔斯,揽下所有的罪状,承认自己找杀手去暗杀伯爵,理由是“父债子还”。
4.伯爵最后四面楚歌,因之前他们作奸犯科干尽坏事。伯爵至始至终流露出的都是凶残的一面,唯有面对儿子小卢恩时,伯爵才能在狂躁分裂的精神状态里回归平静。这种正常又非正常的父子关系,使得最后的火拼得以完满收尾,警察来收尸也显得异常自然。另外,一开始,卢恩在学校被强悍的强纳森欺负,他求爸爸为他报仇,这样的小铺垫仍是勾芡拼缝补充完整的作用。能够说明的是,伯爵是他父亲的翻版,而小卢恩与他的爸爸伯爵则截然相反。
这样的人物关系最终用小孩子卢恩串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圆圈。在阴差阳错的乌龙戏里,让一切纷争止息在枪火与染红的白雪中。除了尼尔斯的儿子是无辜的祭祀品,其他恶贯满盈的罪人都被各自的神收走了,留下了没有危害的、彼此可以和平相处的种族代表。或许,尼尔斯注定要做神牧养的领头羊,像开着铲雪车清除路障,他还要清除社会的害群之马。
显而易见,剧情人物的民族背景、宗教信仰抑或肤色这些也是刻意编排的。挪威人、瑞典人、塞尔维亚人,阿尔巴尼亚人,中国人;基督教、东正教、犹太教、无神论等,也在一幕幕黑屏的十字架上被分得清清楚楚;“移民”这个词亦多次出现,故乡与尊严紧密相连,个人恩怨直接激化成种族仇恨。如此多的信息与符号,足够证明导演立意的大野心与大抱负,是要拍出严肃的黑色幽默大戏的。
总的说来,这部剧的故事是很有深度的,只是表现太过内敛,一个英雄的分量显得单薄,貌似减弱了全片的战斗力。可是杀人杀得快、狠、决绝,这跟电影的整体风格相当匹配,看着也有艺术的美感。转场自由老练,规避了两个小时冗长沉闷之感。演技亮了,老戏骨布鲁诺.甘茨饰演塞尔维亚黑帮老爹,是个让人喜欢的大佬形象,一边吃牛排一边看着面前的尸体,教手下接电话的动作完全是偶像范儿。斯特兰.斯卡斯加德真是老当益壮,这位已经培养出4位大明星的明星老爹也很拉风,出拳的速度与他的大块头传递出力量的魅力。借光推荐一下他的大儿子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这小哥我在《真爱如血》里追过他的戏,演技也很不错。
最后要说说让人感动的电影OST。视听效果是这部电影最独特的地方,配乐有极强的感染力,贩毒黑帮俩马仔开车时哼唱的floden一下子就能叫醒你的耳朵。挪威雪城的风光,不论黑夜还是白昼,像天然的交响乐舞台,能够激活乐谱上所有的音符。每一段配乐都让我产生悠悠的清愁,你会不自觉地感受到“流浪”的忧伤。何时能归乡,哪里是故乡?无根的浮萍,在漂泊的歌声里,永远唱着哀愁,轻轻地、慢慢地蓄积成悲伤的河,那就是故乡的河。
6 ) 失踪顺序
故事发生在冬天的挪威,沉默内敛又辛勤工作的尼尔斯负责驾驶马力强劲的除雪车清理道路,保持通往他所居住的冰原小镇的山路入口畅通。他的工作受到大家的肯定,就在他刚刚被评为年度市民时,他却接到噩耗——他的儿子死于海洛因过量。尼尔斯拒绝接受关于儿子之死的官方解释,他开始秘密寻找杀害他儿子的嫌疑凶手。一个意外的 事件转变使得他成为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地下英雄,而他的身份却无人知晓。via.张咏轩Wayne
7 ) 个人认为的一些笑点补充
仍旧认为这是黑色幽默的电影,犯罪什么的只是题材而已。介于网上字幕版本各有千秋,所以豆瓣的7分可能还是偏低了一些。
个人认为一些笑点罗列于此,欢迎讨论补充:
==================剧透分割线===================
1、老爹那个嘴唇粘枪管
2、尸体裹网扔瀑布那个音乐和节奏感
3、第三个大胡子打到累了就——梆
4、一对突然暴露的gay
5、撒毒品和雪一样一样
6、每次出门杀人鞋底先亮相,自带节拍器的首领
7、刺客的诨号“中国人”——看到脸就明白了
8、睡前读物是铲雪车说明书居然还津津有味
9、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兼具瑞典梗!)
10、滑翔伞的人飘了很久很久最后还撞上来
11、几次黑帮车队和铲雪车相遇于墓地旁边
12、每次死人都要黑屏默哀三秒钟外加宗教标志
13、黑帮上门没找到人的原因,是因为“最佳市民Dickman”带着肉票扫雪去了,寻仇都是在工作之余完成的,这也是这也是他说儿子不吸毒妻子都不信,以前肯定也是一周七天制度,最后妻子也是受不了离开了,这么一想还挺心酸的。(开场不久提到的移民为了融入当地社区的努力blablabla)。
这么一总结,对挪威人的冷幽默真是萌的不要不要的。片中对于父亲儿子的亲情刻画还是很温情的,其他血腥和冷萌的部分平衡的很诡异。脸盲发作的我又把男主和“百岁老人”搞串了,但是对于极北的幽默还真是毫无抵抗能力啊。
复仇主题 并没有走常见的暴力血腥路线 整个报复过程近乎恶搞 每死一个人都黑屏送上死者姓名和一个十字架 且根据不同的教派十字架的式样也不相同 荒诞的喜感扑面而来 正如北欧的皑皑白雪 慢步调地 不动声色地玩出异常高冷的黑色幽默
原来教授离开雷神后,他的平行宇宙故事发生在连姆大叔的《冷血追击》,风景好评!
最后滑翔伞上的人掉下来被搅碎 变成喷起的绿色雪雾是怎么回事 北欧人逻辑太难理解了 被杀的儿子跟男主的父子关系是怎样片中也没有交代 男主杀人也太畅通无阻了 都不知道他过去是什么来头的 杀了一群人自己连个伤都没受 笑点频繁 全景自然风光惊人
8.0/10 分。初看,蓝光。本来以为是热血动作片,结果猝不及防呀,变冰天雪地的黑色幽默片了。。。北欧的风景、房屋的设计,室内的装修,大大的好评。。。“阳光和福利,不可兼得。”。。美国翻拍的《冷血追击》刚看完,比较差。。。
滿足普通人意淫的「以暴易暴」+「父子/人性」的情感道德線 + 北歐風光,實在是一種再包裝後的類型片輸出。
无论多么爆米花的商业电影题材(儿子意外父亲复仇黑帮),北欧人民都能拍得这么indie这么文艺这么小清新。各种黑各种政治不正确各种黑色幽默,你说一个瑞典铲雪的搬到挪威算个什么移民啊?#不是太懂北欧人民这种一本正经得暴力黑色幽默,其实还颇有趣味的玩法#
“挪威的监狱好极了,一人一大间房,吃得好玩得好,还不用捡肥皂”;“这是努力出来的高福利社会,而热带国家伸手够一下就有水果,看你要要水果还是福利了”。笑点频频的段子,加上一桩桩杀人任务完成后的路德教和东正教十字架,让整部电影轻松而欢乐。
很典型的北欧犯罪片风格,清冷的黑色幽默,利索的暴力场面,还有很多情节上的留白空间。冰天雪地真的是很合适犯罪的地方~
挺好看的,评分才六点多。
不得不说北欧的片子跟他们的生活一样缓慢却不失高雅,配乐也很棒。儿死父寻仇的题材尽管不算新鲜,这狂暴父亲却让人又爱又怕,片中每死一个人就出现一次十字架也是亮点。男主是在挪威开扫雪车的瑞典人,刚被评为最佳市民却得到儿子吸毒过量惨死的噩耗,他坚信儿子非瘾君子决定寻找凶手,接连找到知情人也就是毒枭手下并枪杀了他们扔到瀑布喂鱼。毒枭有钱有势开始没在意后来有危机感顺藤摸瓜杀了男主弟弟。男主绑架毒枭儿子,双方激战毒枭被干掉。。。
我靠那不是元首么
演员和场景全都换成日本,看起来也不唐突!
配乐
三条故事线、冷幽默冷吐槽、干脆利索的复仇、黑屏十字架数人头。秃粑粑越老越喜欢啊!惊喜一红胡子野人!惊喜二元首爷爷!小男孩和他爹很漂亮,算惊喜三么?
可以一看,音乐不错,风景很好,故事还行,前提是一定要找个靠谱的字幕。忠告:如果看到片头显示字幕是“贾宝玉”翻的,建议换个字幕再看。当然可以继续看,这只是我受难后的忠告。
片中吐槽中国人就像“亚洲的犹太人”,就绰号叫“中国人”的塞尔维亚黑手党杀手都狡猾世故只认钱靠不住。这片子骨子里就是西部片,只是把西部片的场景置换成了冰雪覆盖的北欧,以暴制暴蛮荒暴力的故事逻辑非常的西部,中间还夹杂着各种基情和幽默的喜剧元素,神经质单线条很欢乐。★★★
三个父亲为了儿子而杀戮的故事,极寒冷冽的环境中,最后俩丧子复仇的老头开着铲雪车,搅碎了滑翔伞,逃离。
喜欢配乐,开头在银黑的雪夜,有段配乐内心独白湿朗诵,太有感染力了。老爷爷的黑帮大佬角色超吸睛,一边吃牛排一边看着面前的尸体,教手下接电话的动作完全是偶像范儿。
巨大的白色屏障覆盖掉暴力的红色,漫漫雪海透着一股冷酷和黑色幽默
白雪皑皑里的冷峻暴力,黑色幽默中的少许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