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还可以
多年以来,每当提及隐遁在偏僻的森林地带的费利克斯·布什的名字时,当地小镇的居民都会露出一脸倍受惊吓的表情,因为大家都听闻过有关他的传言,认为他做尽了各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可怕的事情,不仅变成了一个冷血动物,甚至不惜与恶魔为伍,用灵魂来交换古怪的能力……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都像躲避瘟疫一样对他退避三舍。然而,突然有一天,费利克斯出现在了小镇上,拿着一支散弹枪和一袋子现金,声称自己将要举办一场葬礼——毫无疑问的是,虽然上了年纪,但费利克斯的身体非常地健康,他想要的显然不是那种寻常情况下人死之后举行的告别仪式……与之相反的是,他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亲眼见证这一切。一时之间,费利克斯出人意表的举动制造了极大的轰动,每一个知道的人都在不断地谈论着这件事。意识到可以借着费利克斯的“活体葬礼”大捞一笔,极尽花言巧语之能事的殡仪馆老板弗兰克·奎恩,特别找来了他的那位很有绅士派头的年轻学徒巴迪·罗宾逊把生意拦了下来。随后他很快就发现,原来隐藏在费利克斯那过于超现实的计划背后的,是一个非常真实且被长久地渴望着的秘密,这一次,费利克斯将站在所有人的面前,向大家说明自己为什么一直都躲藏在森林里。
2 ) 自己的葬礼
#微影评#《自己的葬礼》一个人见人怕的隐士竟然要在活着的时候为自己举办一场盛大的葬礼,这么奇怪的故事竟然是根据真事改编,而导演不但将30年代美国南方拍出了点哥特味道,更赋予了这个故事那么点柔情。男主角将这个孤僻、古怪的老人演绎得淋漓尽致。
3 ) 那些在选择之前就注定痛苦的结局
本以为是一部喜剧,没有想到原来是一部悬疑剧,而且更新了我对悬疑剧的认识。原来,悬疑剧不仅是那些推理破案和那些剧情反转,还有这种前面的90%都是故事的引子和铺垫,只在最后把故事说了出来。没有什么精巧的情节设置,没有曲折的线索交织,只有主人公和其他知情者的绝口不提。
从一开始,众人对Flix的误会使我一直觉得他就是一个though guy,而这样的性格设置也令我没有想到坚守了40年,自我囚禁了40年,只是由于为情所困。用“只是”并不是轻忽情感给人带来的困扰,好似情感不足以让人为之做出如此决绝的事情。在我看来情感无论是多么坚固,在人的内心中总是柔软的。这可能和它的美好有关。而这份柔软下的坚强,能够阻挡来自外界的强压和击打,但却无法成为自我内心的桎梏,甚至是自我摧残的原因。尽管这里摧残着Flix的并不是这份柔情,而是那份自责。同时,这种柔情,也很难令我将Flix这样的硬汉与为情所困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但细想来,这前后并不是一种矛盾,反而只有这样内心刚强的人,在一旦陷入情海后更会矢志不渝,会在失去爱人以后,在自我责难中坚守40多年。
Flix的爱情并没有多难想象,毕竟情本身就是不知从何而起,一往而深。片子也并没有着墨与此,只是Flix亲口所说的自己再见到他的第一眼就爱上她,而也不知为何的她也爱上了他,而她竟也同意与他私奔,放弃家庭,只为爱情。似乎这是此片中所提到的唯一的罪,却最终让两人都承受了沉痛的代价。
不知道世上还有多少梦遗廊桥的故事,有多少泪还明珠的故事,有多少难成眷属只为遇不逢时的故事。但如果这些故事换个走向,是不是又会有许多红玫瑰变成蚊子血的故事呢?人生何来再选一次?又哪里有什么假如?故事之外我们大可以猜测,但是凄美的故事还是就这样自顾自地发生,而并不会因为谁的猜测和别的可能而退去惨色。
眼睁睁地看着爱人在自己的面前死去,而一切的起因,归根到底却是因为爱。这种爱给你是伤,给我也是伤,叫人如何抵挡?但如果再选一次,Flix还会做一样的选择吗?选择不去爱避免这样的惨剧吗?爱对方的意义难道只是在于自己吗?对方对爱的感受呢?止步于眼前的快乐就是够了吗?回避伤痛难道不是另一种自私吗?而如果把选择交给对方那是不是一种更卑劣的自私和残忍?Felix的幸运是没有机会再选一次,如同《童梦奇缘》中所说的,生命的可悲是它不能重来一次,而其可贵也正是其不能再重来一次。只是每个人在事后总是会纠结于很多的选择仍有回转的余地,纠结于本已不存在的选择改如何取舍,即便是已经做出的决定根本无法回头,仍旧天天在此间的徘徊与煎熬,这无疑是最痛的心刑。
Felix的故事并没有引起来参加葬礼的人太多的涟漪,或许有片刻地震惊于事实的真相,但可能是40年的间隔实在太远,除了几个相关的人外没有人真正的关心。或许以前的种种的骇人的传言反而更合他们的口味。但就是这个情节并没有多复杂的故事,对于本人却是40多年的反复咀嚼,如一口苦不堪言却永远不能下咽的药。十年生死两茫茫,40年,半死梧桐却无奈地苟延残喘,只因为有心中信仰的约束。所以到最后还是渴求牧师的悼词。这一切使得最后他重病却不愿接受治疗变得合情合理。
一生太短,一生又太长。面对太短的人生,Flix做出了决定,要和最爱的人私奔,哪怕背上道德信仰的恶名。而后又在太长的人生中自我囚禁,自我折磨,想用一种痛苦来麻痹,或是说代偿另一种痛苦,明明已经是痛不欲生,却也还偏偏想要痛苦来得更真实浓烈。而这种痛苦不死不休,连一点解脱的可能也没有。
电影里还有两句话的印象很深。1、牧师在葬礼上的开场白:我们以为是非对错,好与坏,往往如同黑与白一样分明,距离很远,但其实他们很近。2、Felix对读Dubby说:Dog's dream,关于一个人,你不可能知道的更多,你可以编一个关于这个人的故事,这个人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但这些都是真的吗?你不可能知道比狗梦更多的东西。
4 ) 简单的感动。
在一个微风的阴天午后看这部电影。窗外空气闷热,内心却平静安宁。
影片讲述了一个看起来并不面善的、沉默寡言的、隐居40年的老人的最后的一生。主人公费利克斯在一个朋友散场的葬礼上突然看到了死亡。回忆和疾病让他突发一个参加自己葬礼的决定。故事就是这么展开的。
影片在舒缓活泼的背景音乐下徐徐展开。没有人知道在这场葬礼上费利克斯要说的故事是什么,直到最后。结局看似早已安排好,却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让人忍不住继续看下去。
好的电影就是如此,看了简介知道故事的始末,却在影片的开头被深深吸引住。一旦开始,只能看完。
《自己的葬礼》这部影片,至始至终都在解谜。整部影片就像是弥漫着大雾的森林。靠近,看到边缘的树木,看清是什么树,然后一步步地走进去,迷雾渐渐地散开,整个树林慢慢地清晰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终于看清之后,不免感叹,原来竟是这般沉静美丽。
一个沉默了40年、在心中埋藏了一个秘密的老人终于走出自己的牢笼。一路上,他遇到一些人,并与他们产生联系。无论是有自己的困难的善良的年轻人巴迪,还是对钱痴迷的生意人弗兰克,或是故人马蒂、好友查理,一个个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如丝如缕地串联勾画出费利克斯不为人知的、关于过去的一些蛛丝马迹。
影片自然流畅,脉络十分清晰,就像是在凉爽的夜晚坐在荷塘边听一个老人述说着自己一生。整个故事是简单平淡的,并没有激动人心的辉煌,也没有痛不欲生的痛苦,只是平凡的,像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一样。平凡,却在独特的表现手法下显得如此隽永。
影片中有一些曲折和出人意料。如马蒂的愤然离去,查理的拒绝,被偷走的钱,雨夜的讲述,费利克斯的放弃,等等,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些挫折,遇到的一些问题,它们自然而然地就在那里,又会慢慢地随着时间随着影片的延续而消失,直至最后一切到达。
故事发展下来,像是为即将在葬礼上讲述的故事积聚了很多的力量,像是要迎来一个感人肺腑激动人心的故事,但在结局,所呈现的是这个老人埋藏在心中40年的故事。特写镜头下的费利克斯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极其生动地描绘着所有细节,面容上有着平静也有着难以克制的悲伤和愧疚。
最后,他说,他请求原谅。在他以他自己的方式用40年的时间惩罚自己之后。或许是他终于原谅了自己。这就像是每一个人心中的一道坎,也许很多年都无法去碰触,直到有一天原谅了自己,才愿意将它说起。
《自己的葬礼》讲述的或许只是一个平淡的故事,但其中所蕴含的却是无限的人生哲理。弗兰克的种种,巴迪的善良和友情,马蒂的爱情,及费利克斯的愧疚。像是一幅人生的画卷,慢慢展开。如此简单平淡,又如此深刻感人。
5 ) 一场关于宽恕的葬礼
在寻找电影时,偶尔看到了这部片得片名。自己的葬礼,一个看起来怪异的名字。
一个独自在山林里生活了40年的男子,没有妻子,没有朋友,没有孙子,没有一个来往的人,有的只是不断扔石头砸玻璃的小孩和一头年事已高的骡子。这样的隐居在这个小镇人的眼中是怪异的,因此就有一些人们为了安慰自己而开始的流传。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也没有人明白为什么他会独自一人。
有一天,他带着一大笔钱,希望能够在他生前举办一次葬礼派对,这是一个奇怪之极的要求。钱是个好东西,尽管怪异,还是有人迫于生计答应了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欢快的背景音乐伴随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人伤感,让人沉默,一如整部影片所讲述的整个故事。
年轻时的他,爱上不该爱上的人,又经历了一场偶然也是必然的事故,他感到罪恶,感到后悔,但他没有选择去教堂向上帝忏悔,也没有向法律请求宽恕,而是为自己造了一间“监狱”,将自己的一生都“锁在”这深山里的小屋里,让愧疚和悔恨捆绑着自己。
当听到以前的好友陆续离世的消息,他想举办一个“说出一切”,“一切都结束了”,“出狱庆祝”的派对,将自己隐藏在内心40年的故事道出,以请求人们的宽恕,以乞求内心的安宁。
当故事讲完,有多少人宽恕了这个画地为牢40年的老人,我不得而知。我只知这个老人会得到他应有的宽恕。
人活着,谁能保证没有犯过一次错,何况,有些错,犯得连自己都身不由己,比如因爱。
真正的爱上一个人,其实没有什么理由,因为是这个人,所以你爱了,所以你希望和他(她)有美好的回忆,所以你编织着与他(她)关于未来的想象。可不是每一段你情我愿的爱情都会得到人们的祝福和理解,不然就不会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了。
总有些人责怪那些坠入情网的人儿,责怪他们的冲动与热血,责怪他们的年轻与不成熟,他们自以为是的责怪相爱的两颗心,诋毁,不惜一切的反对,似乎这种相爱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责。
当朱丽叶与胸前的匕首共同躺在爱人温热的怀抱里,当祝英台与恋人化成蝴蝶在空中缠绵,当他们的故事被世人传颂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得到了人们的宽恕。
为什么非得到即将离开人世时才宽恕别人?为什么必须要有生命的消失才能获得宽恕?为什么宽恕,是那么的沉重?
大致记得信奉基督的人说过:人是带着罪孽临于世的,人的一生都是在赎罪,都是在收集别人的宽恕,不断地累积对自己的宽恕,让自己在生命的尽头时,能够以清白之身前往天堂。
可是,人的罪是那么重,那么多,而人们的宽恕又是那么吝于给予。
其实,有些错误是这么的微不足道,却让人们无限的放大到不可原谅。这是人性里的自私与悲哀。
宽恕真的那么困难吗?一句“我原谅你了”是多么羞于出口言明的话吗?为什么人们不能自己宽恕自己?
人们都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祈祷着最后的宽恕。
一场葬礼,就是对生命最后的宽恕。
每个人都会有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场葬礼,不论华丽或是简陋,不论热闹或是冷清,这就是一个人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告别,也是一个人获得生者的尊敬与饶恕的最后机会。只是,这个机会是那么的忧伤与沉重。
趁着活着,把心里的故事说出来,让自己活得轻松些;趁着活着,更客观的看待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趁着活着,好好的原谅自己;趁着活着,尽可能的宽恕那些背着重量的灵魂。
不要等到那一场关于宽恕的葬礼。
6 ) 未知死,焉知生?——《筹备葬礼》观影手记
一个被众人误解多年的独居隐士因害怕自己死后无人安葬,而在生前为自己筹备葬礼的故事。
可能是此类影片看多了,也可能是最后突然揭示的秘密太过老套,根本就算不上是一个疑团,因此丝毫没觉得出人意料,甚至还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
影片的良好口碑应该还是因为几位主演的精湛演绎,尤其是罗伯特·杜瓦尔,将一个背负多年黑锅,为众人误解唾弃的老者那种欲辩无言,极度敏感和自我保护心理刻画的入木三分。木然不屑的表情使得面部神经的每一次抽动都有了格外的深义,僵硬的肢体动作则显示着这个老人的倔强和无奈。
影片的音乐悠长而舒缓,风格与另一部描写垂暮老者的影片《Mr Straight》颇为相似,朴素的木吉他旋律透着岁月的苍凉。而影片中的许多台词是也着实深彻,仿若一首首临终安魂曲。
西方人对于死亡的态度与中国人是完全不同的。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鼓励人们竭力追寻生时的意义和欢乐,而不要去多考虑身后事,他的本义一定要人们善待生活,善待生命,不语怪力乱神,然而对死亡的避忌却增添了人们心里对它的无比惧怕,生之欲念越是强烈,生之享乐越是充盈,就越是忧虑于生之丧灭,越是恐惧于死之来临。想想小时候,无意的一个“死”字出口,一定是会被老人家用“呸呸呸”给骂回去的。
而西方人说:“未知死,焉知生?”人一出生便知死亡是唯一的归宿,一段完整的生命旅程理应包括死亡,死亡是一种回归,不管相不相信所谓的灵魂,鬼魅,你总是要离开,离开你所不舍的一切,所以,还是宁可相信有天堂,如此才不会对生时有太多的贪嗔,才会对死有一种认可和坦然。
喜欢片中的老隐士为自己筹备葬礼时的那份冷静和理智,为自己定棺材,做寿衣,拍遗照,面对死亡,平和淡定,在与这个世界从容告别后,安然离开,留给他人的,也不再是哀伤,而是思念。这个场面与《非2》中李香山办生前告别会又如出一辙。
中国人也早有做寿衣、置棺木、定墓地的传统,但目的多是为了压邪延寿或比富摆阔,依然是建立在为生者服务的基础上的,在这样的心理下,对于死之恐惧又在无形中增添了一些。
能筹备自己的葬礼,乐观释然地迎接自己的死亡,是对生命一种极大的热爱和尊重。
PS:观影于2011年4月3日
7 ) Get Low
《自己的葬礼》曝光预告片。一个人见人怕的隐士竟然要在活着的时候为自己举办一场盛大的葬礼,这么奇怪的故事竟然是根据真事改编,而导演不但将30年代美国南方拍出了点哥特味道,更赋予了这个故事那么点柔情。
多年以来,每当提及隐遁在偏僻的森林地带的费利克斯·布什(罗伯特·杜瓦尔饰)的名字时,当地小镇的居民都会露出一脸倍受惊吓的表情,因为大家都听闻过有关他的传言,认为他做尽了各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可怕的事情,不仅变成了一个冷血动物,甚至不惜与恶魔为伍,用灵魂来交换古怪的能力……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都像躲避瘟疫一样对他退避三舍。然而,突然有一天,费利克斯出现在了小镇上,拿着一支散弹枪和一袋子现金,声称自己将要举办一场葬礼——并且,他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亲眼见证这一切。一时之间,费利克斯出人意表的举动制造了极大的轰动,每一个知道的人都在不断地谈论着这件事。
意识到可以借着费利克斯的“活体葬礼”大捞一笔,极尽花言巧语之能事的殡仪馆老板弗兰克·奎恩(比尔·默瑞 饰)特别找来了他的那位很有绅士派头的年轻学徒巴迪·罗宾逊(卢卡斯·布莱克饰)把生意拦了下来。随后他很快就发现,原来隐藏在费利克斯那过于超现实的计划背后的,是一个非常真实且被长久地渴望着的秘密,这一次,费利克斯将站在所有人的面前,向大家说明自己为什么一直都躲藏在森林里。
《自己的葬礼》曾在多伦多电影节展映,并且获得不错的评价,其美国发行权由索尼经典公司买下,计划将于7月30日公映。
8 ) 安葬灵魂?不,先把它掘出来
类似于大多数经典影片中所触及到的心灵救赎的题材,镜头感极强的心理描写配合大量蒙太奇技术的运用,本片已属此类型电影中的上佳之作。而那些令人难以自持的黑色幽默的桥段更是让人欲哭无泪。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段感情而已,这段感情已经坚实到令一个曾经健谈、帅气的男人---四十年如一日,会将自己囚禁在昏暗的小屋中,以此来减轻他内心的负疚感的地步了。
爱神又一次无情地扯碎了两个人的梦想,将其中一个的遗体埋葬,将另一个的灵魂埋葬。
老家伙菲利克斯没有朋友,没有邻居,没有子女,只有骡子格蕾丝和偶尔来恶作剧的邻家小孩。这形如枯槁的“疯老头”,顽固地秉持着自己的“信仰”----那压抑到在内心嗅不到一丝生气的情感以及怪诞到难以理解得行为模式。他时常宿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摇曳的烛光、一根烟燃起升腾起的淡紫色雾霭以及泛黄却依然美丽动人的少女的照片,他怅惘、遐想,矜持着将自己封闭,那白衣妇人时常让他从梦中惊醒,甚至恐惧到要和骡子格蕾丝同屋而眠。就算如此,他还是不肯忏悔,还是不肯笃信宗教或是乞求宽恕。
一个是没有生意的殡仪馆---只有老板奎恩和店员巴迪,另一个是想活着的时候就参加自己葬礼的“疯老头”,他们默契地接洽了。老头的要求貌似很简单:一场葬礼;自己活着时便能参加的葬礼---不需要鲜花,不需要上好的棺材,甚至掘出的墓穴。执拗的老头需要的仅仅是一场类似于派对的葬礼:香槟、音乐、歌舞升平,一切与死亡格格不入的活动都可以在那儿展开,所有保留着的矜持都可以尽情地宣泄。及时行乐在别人的葬礼上?的确。大家没有听错。老家伙菲利克斯说话的语气平稳,语速缓慢,荒诞的要求背后却是坚毅的目光---他是认真的。店员巴迪强烈反对那么做,从道义上讲,他认为这样是荒唐的;然而老板奎恩对这桩趣味性极强的生意倒是毫不感冒,关键的理由竟然也荒谬无比:这个镇上已经好几个月不死人了,这样下去他的殡仪馆也会濒临倒闭。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这样走到了一起。拍海报、理发、做衣服:换了身行头的菲利克斯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与形单影支的疯老头彻底说了“拜拜”。
然而这是他的本意么?用无理取闹的方式挥霍自己仅存的一点残阳岁月?还是耗尽拿绳子捆成一堆的积蓄来愚弄一下大众?他所向往的葬礼像一场谜题竞赛,无端揣测的人大有人在,却无人知晓答案,疯老头自己更是不愿提前揭晓这个答案,抑或是他自己都不知道最终会成为什么答案。
影片高潮部分,他混沌不堪的内心世界突然如一池澄澈的湖水般清晰可见:他要安葬自己的灵魂。准确来说,是将埋藏在心中最柔软部分的秘密曝露出来,从而洗涤自己的灵魂,彻头彻尾地对自己进行一场灵魂救赎。然而,为灵魂做清洗是需要拨开层层旧伤疤的,那曾经痛彻心扉的过往像一幕幕杯具一般从他的口中娓娓道来,听得人心中无不阵阵绞痛。台下,那些曾经鄙夷、揶揄、蔑视的表情变得动容起来,众人凝神关注的目光交织在了一起,气氛极端的温馨、融洽。
灵魂被安葬完毕了?不。他只是把它从内心最深处掘了出来。尽管尘封许久,模糊不堪的记忆破碎地根本无法将完好的灵魂拼凑在一起,但却依旧纯真,毫无瑕疵。坚忍的男人为了40年前的一个错误,压抑着自己的灵魂,摒弃一切美好,扯碎所有梦想。在灵魂深处的墓志铭处,明白清晰地写着他的生卒日期----在玛蒂的姐姐不幸身亡的那一天,菲利克斯的心就已经死了——他人生的唯一期冀就是与她共度迷津,尽管道德的底线早已被触及到了无法退避的边缘,但炽热的情愫像那堆燃着了的“噼噼啪啪”作响的房子一样,彻底地迷乱了他的意志,磨平了他的斗志,把他灵魂的尸体一阵胡乱地蹂躏,然后才将四散的躯壳、肤发、白骨一股脑扔进了记忆的最边缘。
灰常经典的影片尾声,装着菲利克斯遗体的棺木被缓缓放进了墓穴,众人的表情却超乎寻常的平静。真正下葬的仿佛是一个三段灵魂混合体:曾经的英俊青年菲利克斯。布什、冷漠而桀骜不驯的疯老头菲利克斯。布什以及高潮部分因独白而数次哽咽不语却最终彻底释怀了的菲利克斯。布什。它们先后被埋葬,又几经波折被掘了出来,终于,尘埃落定的时刻,随它们的主人老菲利克斯一起复归于了出身以前的虚无。在那片蓝天的最上层,老菲利克斯左手挽着玛蒂的姐姐,右手牵着骡子格蕾丝。那一刻,上帝也笑了。
在被烈焰燃尽的时光尽头,我独自一人,我爱你。
哥特风浓郁让我想起福克纳的那个短篇《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水准之作。 另,非2跟人好好学学吧,人家这葬礼办得。
这是一部Robert Duvall的电影
还没到起伏各种点还没触到就这么完了,看着真累心
好看。
看完感脚怪怪的。不应该很悲伤么?!难道是因为qq上一直有人给我搞笑的缘故?!!!
NOT BAD
我喜欢这个如烟的结尾,虽然与前半段的冷调叙事不是很相衬,但这股轻盈点化了人心。一个倔强的老疯子囚禁了自己四十年,却像祈祷游走了全世界。
你以为有口皆碑的怪胎完全是另一种生物吗?起因可能就是发生在你家隔壁的一个事件。起初他的选择不过稍微背离常轨,但是他不懂转弯,只得惯性地向前,向前,然后不知不觉就走了40年。有一天释然和解脱忽然不期而至,让人怀疑那些自制的痛苦是否代价太大,而事实上,唯一的功臣只有时间。
每个固执的习惯背后都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
“My funeral,and everybody's in there but me……”电影本身不及罗伯特·杜瓦尔的表现,依靠他优雅从容的表演使影片显得很有味道,而奥斯卡未被提名也很遗憾。btw,最后buddy的小孩的那一笑配合响起的片尾曲,整个心都融化了……★★★★
把自己束缚在爱与悔的牢笼之中。
演员没的说,故事的铺垫也很好,但是高潮部分太平淡了,之前渲染的万众期待的葬礼,结果几句话就收尾了,没挖出什么必然的感染力来。
精緻的小品,Robert Duvall 的精采演出,最後一段告白是精華。之前也被提得滿多的Bill Murray 其實還好,反而不如戲不多的Sissy Spacek突出。
孤独是最适合本片的注解,当谜底揭开之前,老头为了年轻的错误囚禁了自己四十年,谜底揭开之后,老头的心结打开了却面临着另一种老无所依的孤独!影片安静优雅,孤独时刻暗涌,一个固执倔强的老头,一次另类的自我救赎,罗伯特杜瓦尔的表演绝对是今年奥斯卡表演奖项中最令人遗憾的遗珠!★★★★
为什么豆瓣总有人用片名做标签?还有其他电影能用“自己的葬礼”做标签吗?
大爱乡村风,故事没有预想的精彩,每一个孤僻的老年大叔身边都有一个温和的年轻才子。
铺垫过长结局终究失望
好像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两个寡居的老头或是老太,伴随着的都是真真假假的各种传闻。本片试图深入其中,长片处女作能拍得这么稳倒很难得。影片并没有想象的精彩,好在有罗伯特·杜瓦尔,这个已经八十的老头,又一次精彩演出。
很难用语言形容罗伯特·杜瓦尔的表演有多棒!很难想象没有【Get Low】的奥斯卡还算不算完美的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