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恐怖片英国1972

主演:劳伦斯·奥利弗迈克尔·凯恩亚历克·考索恩John MatthewsEve ChanningTeddy Martin

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

播放地址

剧照

足迹 剧照 NO.1 足迹 剧照 NO.2 足迹 剧照 NO.3 足迹 剧照 NO.4 足迹 剧照 NO.5 足迹 剧照 NO.6 足迹 剧照 NO.13 足迹 剧照 NO.14 足迹 剧照 NO.15 足迹 剧照 NO.16 足迹 剧照 NO.17 足迹 剧照 NO.18 足迹 剧照 NO.19 足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19

详细剧情

  有钱的侦探作家Andrew Wyke(劳伦斯·奥利弗 Laurence Olivier 饰)邀请了Milo Tindle(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来到了他富丽堂皇的家中。起初他们相谈甚欢,然而当Andrew指出他知道Milo是Andrew妻子的外遇对象 时,整个气氛开始变得诡异,充满了矛盾。Milo也气定神闲的告诉Andrew,他知道Andrew和一个妓女的风流韵事,并且Andrew的妻子正准备和他离婚。两人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Andrew提出要和Milo玩一个游戏,Milo答应了。故事的走向渐渐出乎意料......

长篇影评

1 ) It s just a game--《Sleuth》

我想像这种风格的电影是再也不会被拍摄出来了,它的优雅而古典的气质所代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像Michael Caine和Laurence Olivier这样的演员也已经不属于我们的这个时代了。说实话,这部电影有些过于做作,或者说情节设计太“本格”(我不知道这个词在这里用的是不是准确),作为一部被划分为神秘、惊悚类型的电影来说,它不够刺激,不够惊险,并不是很对我的口味。但是它看上去就像从我的记忆里爬出来的一样,它带着略显暗淡的色调,有着精致华丽的古典场景,讲述着优雅的神秘,这种电影就是我小的时候最希望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在对电影知识甚少的年纪,这种老色调的片子最能满足我的观影欲望了,在各色作品都能轻易尽收眼底的现在,看到这种色调的镜头很是让我欣喜。
由于是一部带有强烈侦探小说式叙事技巧的悬疑经典,所以对剧情也不好多说,正如上面网友讲的“千万不要在看了任何影评后再看这部电影”。剧本是 Anthony Shaffer从自己的舞台剧改编过来的,看起来他并没有做太多的改动,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场景变换更随意的舞台剧。大体故事架构是:Andrew Wyke(Laurence Olivier)是一个成功的侦探小说家,他住在一个16世纪风格的古典式的别墅里,他甚至在花园里有一个庞大的迷宫。Milo Tindle (Michael Caine)是Andrew妻子的情人,故事就从Tindle的来访讲起。由于Tindle和Andrew之间的这种微秒的关系,所以这必然不是一次善意的拜访,当然也不是一次善意的会见。不过令人诧异的是,二位大影帝不仅没有兵戎相见,反而谈吐得体,聊得不亦乐乎。其实真正的较量是在智力上的,而其复杂难解绝对超乎观众意料之外,而且较量不仅仅只有一次,整个片子都是由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游戏构成的,结果总是你想不到的,方式也总是令人叹服的。
这是一部真正有侦探小说气质的电影,不能称其为侦探电影,这部话剧一样的电影的风格更接近于文学。它的场景基本上只是发生在这个古典别墅中,而且最令人诧异的是从头至尾只有两位演员参与了演出。所以说这是一部很有文学色彩的电影,它放弃了很多影像能够带来的视觉效果,而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到了情节本身和两位影帝的舞台风格明显的演出上。
豪华的演员阵容是不得不提的,”全部“是演技超强的大牌明星,当然了,”全部“也不过是两位。Laurence Olivier和Michael Caine都是那种看上去就很有莎士比亚喜剧气质的演员,尤其是Laurence Olivier。看这部电影时正巧我刚刚下载好一部《Richard III》,仅仅浏览了几眼我就觉得这种戏剧感很强的英国古典电影八成得有这位老戏骨出演,结果确是猜中了,Laurence Olivier果然参演了这部古典大作。Michael Caine戏路就广得多,在《dressed to kill》里扮着女装去杀人真是让人吃了一惊,不过我还是觉得他操起正宗的一口英国腔来最合适不过了,就像在本片里一样。还有这个精心设计过的场景,可以说是最佳的第三位演员了,虽说没什么机关(有了就没意思了)。这满屋的玩偶时不时流露出那么些许的情绪来,非常传神。
如果你喜欢读侦探小说,这部《sleuth》是你不能错过的杰作。

2 ) 二个男人的游戏--评《足迹》

这是一部只可效仿而无法超越的片子,严格意义来说并非以部纯粹的侦探电影而更偏向于一部悬疑片。

这部片子的演员只有二个人,重头到尾没有出现过第三个人。当然这二位也是赫赫有名的演员:Laurence Olivier和Michael Caine,虽然说只有二位演员,不过但是二人精湛的演技使整部片子有点画龙点睛的感觉。其实本身片子的内容就是由一个虚构的第三人来贯穿二个人的立场,各有各自的立场二人互相斗法,悬念迭起让人拍案叫绝。当我看的时候甚至想到原著会不会是永远的惊悚大师Alfred Hitchcock作品,可是我猜错了。电影原著哈罗德·品特的名字在文学界可是如雷贯耳,因为他不但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还拥有着“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原创剧作家”这样至高无上的荣誉。当然这些都是我在网上查找的资料而获得的。影片的剧情总是牢牢抓住你的心,让你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这就是一部好片子,一部侦探迷不能错过的佳作。

二个男人的游戏,可以说一场游戏。游戏终归是游戏,但是当你看过后觉得这并非是一场游戏那么简单。如果让我说作为一个男人应该看的电影应该是《教父》,如果有备选那么就是这部《足迹》。男人们应该会从这二部电影里学到很多东西,在这里我就不废话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祝各位狩猎成功!

3 ) 历史-叙事-足迹

小评审团映后响起长时间掌声。评审团主席给与此片“该年度至今最佳”的评价。按当下流行的说法,这似乎是一个接近“剧本杀”的文本,若作一个不恰当的划分,应算是“元小说”一类的创作,在文德斯和罗伯莱纳等人名作之中。

开头的一幕幕舞台缩影便如此指示,并且在结尾,几经反转的故事最被吸收成为文学史自身再生产的一个片段,在影像上与其开头闭环成为一个历史颠倒的内循环——这也正是开篇迈克尔凯恩走过那一串古堡前的迷宫的隐喻所在——作为形态混沌的非线性历史。而唯一的见证,是不可说的,观众的理性相信这是摄影机的任务,而摄影机则将之推卸给地下室中的一个个机械人偶,而它们又恰好象征着老侦探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对象仍循环在孩提阶段——游戏性的轻浮和戏谑。

当结尾被真正的弹头和警笛从游戏幻想中击碎的时候,影片的全部意义得以完全释放:封闭的历史必须经由主体的打破而创造自身的内在性,即便这个内在性释放的结局是彻底的悲剧性。

劳伦斯·奥利维尔的表演征服了评审员,对于长段台词的完美驾驭来自于他舞台生涯对于莎士比亚华彩段落一丝不苟且棱角分明的把握。而曼凯维奇,则一如既往延续了其创作盛年期的,对于封闭空间内创造足够戏剧叙事动能的高超导演手法。值得一提的是迈克尔凯恩的易容,相比数十年后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里对于这一技巧的展示,迈克尔凯恩的装扮堪称天衣无缝。只不过在仰角机位下无可隐藏的下颚线特征还是让某些眼尖的观众(比如某位评审团员)发现了他的把戏。这或许提前削弱了文本反转带来的情绪冲击力,不过看破伪装假象所带来的洋洋自得,或许也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与片中人物分享情绪的对应关照,在银幕两端建立了超越导演设想的巧妙重合,也不失是一种少有的绝妙观影体验。

4 ) 《足迹(Sleuth)》:一“片”三折(IMDB250 TOP 235)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58083527.html

Sleuth (1972)

继续看IMDB250系列,又看到了一部极端的电影。《夺魂索》是一个长镜头拍完一部电影,这部则是两个演员演完一部电影,而且是时长超过两个小时的电影。IMDB250里的电影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啊。

电影讲述了三个游戏和一场谋杀。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中年人的家里,年轻人是收入微薄的理发师,中年人是赫赫有名的侦探小说作家。理发师与作家的老婆搞在了一起,虽然这个女人生活很奢侈,但是作家还是很生气。作家策划了一个游戏,他假装好心的帮助年轻人,让他去偷自己的珠宝,卖出钱来这样才能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老婆。当理发师按照作家的意图偷走珠宝后,作家又拿着枪威胁要杀死他,说:这一切都是计划好的, 只为了谋杀他。作家对着理发师的脑袋开了一枪,理发师当场倒下了。其实,理发师没有死,作家放的是空枪,这一切只不过是戏弄理发师的游戏。几天后,一个侦探找上门来,说是为了寻找失踪的理发师。他在屋子里找到了理发师的衣服,在楼梯上发现了血迹,并指出了墙上的弹孔,这一切都指向作家——作家谋杀了理发师。惊慌失措的作家准备逃走,却被侦探摁住,作家彻底吓傻了。这时侦探才露出真面目,原来侦探是理发师假扮的,这一切也不过是个游戏,用来戏弄作家。理发师觉得还不过瘾,他说自己真的谋杀了一个人——作家的情人。理发师还告诉作家,他将一切嫁祸于作家,而且警察马上就到,有四样关键证据在屋子里,趁警察没来,还有时间找到。于是,在理发师的提示下,作家疲于奔命似地找到了四样证据。可是警察并没有来,原来这还是游戏,理发师终于报复了作家。同时,理发师还将作家阳痿的秘密说了出来。自己的秘密被理发师知道后,恼羞成怒的作家拿起了手枪,决定杀死理发师。作家这一次真的击中了理发师,可是在理发师倒地的同时,警察也来了。电影在作家绝望的表情中结束了。

这部电影整体来说还算好看,情节设置的悬念颇多。故事的转折有四处,第一处是抢完珠宝后作家拿枪威胁理发师,第二处是理发师枪响之后倒地,第三处是理发师假扮的侦探将作家摁到,第四处是门外没有进来警察。根据故事情节,三个游戏都有着两个明显的结果——真或假,也就促使电影中有着诸多的悬念:作家是不是要真的杀理发师?理发师有没有死?侦探是不是真正的侦探?理发师真的杀了人?理发师有没有真的告诉警察?而且每一个悬念背后的真或假,都会影响故事的走向,也会改变角色的想法。所以需要消耗我的脑力去思考这些,需要每时每刻思考着角色间对白的潜台词,需要从他们的交谈中去伪存真找到他们真实的想法,也使得这部电影看得非常辛苦。不过电影设置的这些悬念,都非常出人意料,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让我心甘情愿的去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至于结尾,电影已经进行了三个假游戏,再来一个游戏的话,那就太俗套了,结尾作家必然会杀死理发师。影片的结尾果不其然,在我的意料之中。作家杀人其实是很正常的,毕竟他的秘密让其他人知道是很羞耻的。总之,像本片这样情节转折如此之大的电影,并不多见,本片完全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

虽然电影的悬念、转折很吸引人,可是电影的情节大部分是通过对话来展开,看起来实在有些乏味,如果不是好看的情节吸引我,我早就已经睡着了。冗长拖沓的对白在电影前一个小时非常明显, 两个角色之间经常说一些与剧情无关的客套话,或者是一些蹩脚的玩笑,或者是一些晦涩难懂的隐喻等等。最搞不明白的是,他们两个人刚见面之后就打起了台球,有没有搞错?怎么突然之间就玩了起来?还有,理发师曾经想走,为什么走了几步就因为作家的一句话回来了?搞不清楚他们两个人最初交谈的目的是什么。电影前一个小时絮絮叨叨的对话完全可以缩减一下,太枯燥了。本片真正好看的部分,是在影片进行一个小时之后开始的,这时电影才渐入佳境,才渐渐吸引我。不过,我没有理解电影中的对白,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字幕的关系吧。毕竟外文电影就是这样,字幕翻译之后很难完整的表达原文的意思,特别是像本片这样有很多潜台词、隐喻的电影。

本片的作家是一个阳痿的男人,对于他来说,满足自己欲望的方法只能是游戏,侦探小说则是游戏的表现方式。作家对于理发师的行为,是自己的消遣。他用他自己认为很聪明的游戏来戏弄这个夺取自己老婆的男人,这也是作家嫉妒理发师是正常男人,对他进行的报复。此外,作家的家里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玩偶、玩具,这更体现了作家生活的空虚——在他一个人的时候只能依靠玩具的消遣来满足自己。电影也通过对各种玩偶的特写,来表现作家的这种孤单与落寞。电影主要展现的就是这个阳痿男人的悲哀生活。至于理发师的行为,则完完全全是对作家的报复,而且报复的相当有水平。他的心态,从他剧中的一句话可以了解到:他父亲、祖父都是失败者,现在他要变为成功者,再也不能失败!他也确实做到了,耍了作家两次,还耍得他团团转。

前面已经说了,本片只用两个演员就表演了一部时长超过两个小时的电影,所以本片对演员的要求必然很高。所幸的是,本片的两位演员都是非常具有实力的戏骨。一位是Michael Caine,一位是Laurence Olivier。Laurence Olivier在《蝴蝶梦》中见过他,那时候的他很年轻,在片中也老了。本片中的Michael Caine则是年轻人,很帅气,现在也老了。对于他们的表演不用多说,都是完美演出,如果没有他们精彩的演技,就没有这么好看的电影。额外说一句,Michael Caine假扮侦探的造型太假了,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总之,一部两个男人互相折磨对方玩的电影,情节曲折,悬念不少。如果能忍过电影前一个小时,后面就好看了。

序列:0521

TLF.IMDB.Top205.足迹.Sleuth.1972.D9.MiniSD-TLF

2011-08-26

5 ) 此足迹非彼足迹

一部奇怪的电影,看完了,不是太明白在讲述什么,本来想看看网上的影评,刚打开影评的网页,突然觉得不应该这样,看到别人对电影的评价,最后会忘记自己的感觉,还是先说自己的感觉好。

下它是因为裘德洛,看他是因为点开拉着看的时候就看见一个摆在台面上的阴谋。小白脸拜访丈夫,要求丈夫签字同意离婚,老男人给了一个好提议,让小白脸偷自己投保的珠宝,向他提供作案工具,作案方法,甚至销赃途径。小白脸怦然心动,一切按计划进行,珠宝到手,老男人用枪指着他的头说了一个案件:发现入室窃贼,争斗中手枪走火,这是窃贼的下场。“嘭”的一声,小白脸倒在地上。一切回归寂静。第四天还是刺耳的门铃,警察拜访,指出小白脸失踪,老男人的老婆报警,一点一点警察在掌握主动,指出老男人是杀人凶手。“这只是个游戏”老男人一句话愚弄了观众。但是警察坚持,甚至找出带血的衣服,老男人颤抖了!这时候警察摘去假发,卸去妆容:是哪个小白脸!一切都只是个游戏,第一局老男人胜了,完胜,得6分,到第二局的这个时候,小男人胜了,小胜,得3分,但是游戏还没有结束,第二局都还没有结束,游戏进行中,当然最后第二局小男人胜了,完胜,两人打成平手。

电影也就到了这个地方,第三局游戏虽然进行了,但似乎前两场太精彩,第三局无法继续,或者说游戏本来就是生活,永远都未完待续,所以,电影的结局不那么像结束,这也就是看不懂的地方,大多数电影,吸引人得地方就是因为他讲述了一个好看的故事,是故事就有铺垫,高潮,结束。这个电影的故事只有一点铺垫,就开始高潮,但高潮似乎也只是铺垫,紧接着还是高潮,高潮过后还是高潮,这个时候又嘎然而止。一个紧急刹车,没了,是否有车祸,是否有人受伤都不在继续。就这么停止了。他更像一本小说,而不是电影。看小说我能够接受没有结局,意犹未尽。但是电影,可能还是不习惯,所以觉得看不懂。其实抱着看小说的心情来看电影就好了,不追求故事完美,不追求结局,甚至是不是故事都无所谓,只要在看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就行了。自己看电影的功夫还不怎么到家,或者说动机不纯,不像看小说,那天能抛却一切虚荣的心态,仅仅享受看电影的过程,才算成熟。

6 ) 你肯坚持你就得的到满意

开头是沉闷的
开头至片中是沉闷的
开头至大部分的时间是沉闷的
但 听我说 好东西总是值得付出的 安抚你那燥欲的心 仔细慢慢看下去 给我足够的时间 我就给你令你满意的回报 甚至~~~~~更多

7 ) 震惊!两个男人竟互相干了两小时这种事!

▲《足迹》

灌木织成的大迷宫中央,两个情敌男人碰面了。

原配是久负盛名的推理作家,精力旺盛,脑子灵活,家底厚实,草坪后面的大宅子就是他的。

新欢是个理发师,相貌堂堂。接到老作家的邀请而来,他已经做好了承受谩骂、侮辱和奚落的准备。

然而预想中的一切没有上演。作家说,你和我老婆相爱,祝你们幸福吧,不过她大手大脚惯了,而你没什么钱,日子怕是不好过。

理发师年轻气盛,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接着,作家提出了一个资助方案:理发师伪装成窃贼,从他家里偷走一串价值连城的珠宝,而珠宝是上了保险的,谁都不亏。

巨额诱惑在前,理发师不禁心动。作家不愧是搞推理的,早已深谋远虑,把一切计划妥当。

两人挑选行窃的装备,排练潜入房屋,在卧室翻箱倒柜,到客厅大搞破坏,炸开保险箱,还一本正经表演打斗、留下弹孔……

一切变得像妙趣横生的游戏,理发师也玩性大发,乐在其中。他浑然不知的是,这是在给自己的棺材板钉钉子呢。

写这部电影时,方君想了好几个标题,其中之一是《这部电影的神转折,比主角人数还多》。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足迹》的通篇只有两个主角,所有的场景几乎就是一栋大房子。

而整个故事却抖了好几个出人意料的大包袱,每一个都足够给一部普通悬疑片压轴的。

至于现在的标题,当然是想整蛊一下前阵子自媒体圈的浮夸风,但话说回来,第一次看《足迹》,确实让我“震惊”不已。

两个演员,一所房子,全靠唇枪舌战的对白制造冲突,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交锋,非但一点不闷,反而酣畅淋漓。

当时阅片有限的我非常惊喜:电影可以这样玩,从极小的格局中,玩得一波三折,离奇巧妙。

好几年后我才知道,《足迹》是同名话剧改编,空间有限,台词密集,表演夸张,情节制胜,都是沿用了话剧的形式。

话剧跟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足迹》的编导,在它们之间堪称完美地架起了桥梁。哪怕一开篇稍觉无聊,入戏之后,也足以让人屡屡拍案叫绝。

无论是大宅的地理环境,其中的陈设和装饰,还是主角台词中的机锋、一颦一笑的神情,都透着一股神秘莫测的劲儿,很自然就让人浮想联翩,猜疑不断。

网上常见各种“高智商电影推荐”,动辄十大二十大。但究竟什么是高智商电影,也没见哪个榜单给出标准。

方君觉得,真正的高智商电影,不是艰深晦涩、故弄玄虚,不是存心想摆观众一道,也不是看十八遍才理得清——那些更应该称为另类电影。

所谓的高智商,应该是主创和观众各自对对方智商的高度尊重。

主创努力呈现一个有智力含量又能自圆其说的故事,用高级的方式来呈现。

观众可以选择跟电影比赛智力、挑战谜题,也可以放松下来,享受一次次情节逆转带来的惊讶。

根据这样的标准,《足迹》就是典型的高智商电影。

它在豆瓣评分8.4分,在IMDb得到8.1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名列Top 250,是公认的经典。

一部封闭空间话痨片如此口碑爆棚,除了原作剧本精彩绝伦的构思,还要归功于两位主演火花四溅、炉火纯青的对手戏。

▲“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

扮演老作家的是劳伦斯·奥利弗,好莱坞黄金时期老戏骨,在戏剧舞台和银幕上,演过莎士比亚重要作品中的几乎全部主角,被誉为“莎剧男神”,“莎士比亚戏剧王子”,“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演员”。

更传奇的是,他在二战时期,曾冒着生命危险担任盟军间谍。

在《足迹》中,奥利弗演出了一个狡诈精明、好胜心强烈、虚荣虚伪又爱装腔作势的文艺老年。

有一段情节,作家在书房中藏了保险柜,算准了理发师找不到。

他先是胜券在握得意洋洋,当理发师注意到机关时,他开始局促不安,眼神闪烁,又强做镇定,被揭穿后短暂沮丧失态,接着又故作大度地自嘲,转移话题……

一连串天衣无缝的神态转变,让这个角色栩栩如生。

年轻理发师的扮演者迈克尔·凯恩,是六七十年代英伦影坛的演技派小生。

他在当时的欧美国家有多受欢迎,打个类比,大概相当于刘德华和梁朝伟在90年代香港那么红吧。

理发师冷静有教养,野心勃勃善于隐藏,强烈的报复心、出色的伪装能力和冷酷的智慧,都被凯恩诠释地丝丝入扣,跟前辈飚戏旗鼓相当。

两位主演也在次年,一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值得一提的是,《足迹》在2007年还有一个翻拍版,迈克尔·凯恩在新版饰演了老作家的角色。

新版改变了原来的结局,还加入了卖腐等元素,跟话剧的魅力貌合神离。

虽然片长不到90分钟,却给人感觉有不少闲笔,完全失去了旧版一气呵成的精湛。

也许就像前段时间方君评价《攻壳机动队》一样,《足迹》翻拍版的的最大价值,也是为了证明原版有多经典。

▲新版的年轻情敌由裘·德洛扮演

圈套、机关、罪案、推理,组成一场古典的智力游戏,优雅、讽刺、纯粹而迷人。

重要的是,在我们身处的数码快餐时代,这样的作品越来越难找到它的位置了。

银幕上超能力遍地,颜值即正义,演员和导演的门槛不断踩低……大片不召唤千军万马,不掀翻半个城市,不烧个二十分钟经费,都不好意思卖座。

两个男人喋喋不休两小时的话痨电影,还有几个人愿意买账?

不过这几年,话剧改编倒成了华语电影的一股新风尚,《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票房喜人,《十二公民》、《你好,疯子》也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这至少表明,还是有许多观众,厌倦了这个那个IP、一成不变的几张明星脸和堆砌的特效,愿意欣赏电影艺术更朴实的一面。

▲方君非常喜欢的《十二公民》也是封闭空间话唠片

有人批评,话剧电影的银幕感弱,调度手法单调,表演也常常有舞台味,不够“电影”。

这些毛病确实存在,包括《足迹》中也有。但精彩的故事和表演,足以弥补短板,造就悬疑片的翘楚。

也许,观众青睐话剧电影,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多出色。

而是因为,在电影越来越同质和肤浅,特效越来越泛滥和廉价的时代,高明的情节,出色的台词,精彩的表演,这些好电影最基本的素质,反而成了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奇观。

很多影迷排斥老电影,但我常常跟他们说:既然你觉得良心新电影太少,不妨去老电影寻宝,多半不会失望。

毕竟,这就是经典存在的意义啊。

短评

室内推理斗智戏中的翘楚,一个在侦探游戏与捉弄羞辱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终致两败俱伤的故事。改编自安东尼·沙弗尔的同名百老汇舞台剧。英国人自黑和讽刺起来着实带劲,透现两代人、两种阶层(贵族与平民)、两种地域身份(英伦世家vs意国移民)的冲突,全程仅有两人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但双方的多回合角力、多重反转让人完全移不开注意力。劳伦斯·奥利弗与迈克尔·凯恩两位老戏骨的表演精妙绝伦(本片也是仅有的9部双/三男主奥提电影之一),分别将孤独、自负、虚伪、狡猾的老推理小说家与机智、贪财、记仇的年轻理发师演得入木三分。美术设计华丽而妖异,以哥特风舞台布景般的绘画开篇收尾,作家豪宅里环绕遍布的各式人偶与活动机械玩具(还时不时就插入个特写)仿佛冷眼看穿了一切,还有树篱迷宫与肖像画。| 性是一场游戏,婚姻便是处罚。(9.0/10)

1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学院派演技代言人劳伦斯奥利弗,与具强大气场的迈克尔凯恩,两人联袂。饶有兴趣的是,2007版《足迹》的迈克尔凯恩与自己的1972年版反转角色,扮演劳伦斯奥利弗这老滑头的角色,轮回攻心设套。且看两个男人一台戏。

13分钟前
  • 云云
  • 推荐

尽管编、导、演各方面都卖足了力气,但难掩影片本身的浅薄无聊空洞乏味。

16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想起前阵颇得口碑、赞誉的『利刃出鞘』,很有些联系,极具舞台化的大豪宅、侦探小说家,都是莎剧王子出身的大boss,更雷同的是对于移民问题的讽刺,那种深根蒂固的阶级意识;但大不一样的是,在连珠炮似得密集台词里,拾忆阿婆书中的片段,实在是比政治隐喻的段子,有趣得多。这种举重若轻、亦庄亦谐的游戏感,华丽丽的、太漂亮了。看看盛年时期的迈克尔凯恩和美国队长,都哭得一脸稀里哗啦得泪水,就知道啥叫有文化底蕴了。。殿堂级,就差不多是介个样子吧。大舞台化式的封闭环境,表演派的典范,老了的莎剧王子也还是王子,一开腔就是汉姆雷特。拖了很多年也没看的原因是,台词实在太密集!看得人眼晕…老英伦的那种话痨……两个男人一台戏、居然撑了两个多小时,可见剧本着实板扎。

17分钟前
  • 槛上人
  • 推荐

最没有想象力的剧情,最不需要“推理”的过程,最没“悬念”的结局。演员无时无刻不在提示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我的好奇心早早被扼杀了。即使睡着了都不会错过什么,当之无愧的催眠电影。场景是够“惊悚”的。这样来诠释“推理”和“悬疑”真是幽默。

21分钟前
  • Loyf
  • 较差

用智慧的火光迸发出来的影片...

26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一个男人找另一个男人玩游戏,结果把另一个男人玩火了,另一个男人又以牙还牙,把那个男人玩火了。这个男人受不了失去游戏规则制定者的身份,玩死了对方,没想到后者也有后招。最后,两个男人就都玩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游戏有风险,屌丝需谨慎。

29分钟前
  • 猪仔叶
  • 力荐

非常不错的舞台剧电影 1、树篱迷宫让人迷惑,开启的暗门预示着游戏由一方控制 2、八音盒游戏阵,可控笑声的船长,表示:明知这是游戏,却深深陷入不能自拔。八音盒从微笑-凝视到最后的疯狂。3、未知的东西最可怕也最好玩(玛格丽特与警察)4、质量不错,可惜早早猜出了每一个扣子,单纯推理变得无趣

31分钟前
  • 半弦月
  • 较差

舞台剧风格的经典作品

3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两个人的戏,基本是室内场景,完全是靠演员的台词功力,两个捉弄人的把戏,奥利弗还有喜剧表演能力,不简单,比《汉密尔顿夫人》里演的好多了。

34分钟前
  • 疯马
  • 还行

一室華麗大小(人)物意味深長。沉默證人。無情路人。冷笑幽靈。狂舞鬼魅。睡與醒,靜與鬧。死亡大獲全勝。

38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房子太赞了,这两人对戏也太啊啊啊啊啊啊啊

40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A-】剧本,调度,表演等各方面皆堪称类型典范,室内剧巅峰之作。“玩具”的元素添加,不时插入的木偶和油画特写,令仅有两人的叙境拥有了众多的“旁观者”,加深了气氛的怪异与不安,对电影有着锦上添花的效果。

43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劳伦斯奥利弗与迈克尔凯恩的双峰对决堪称本格室内剧之典范。表演功底炉火纯青,勾起复习其莎翁作品之兴趣。总觉得,那些高贵到几欲做作的古典风情,是这个时代的化石,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约瑟夫·L·曼凯维奇,职业生涯始于柏林《芝加哥论坛报》助理记者,当时与乌发影片公司签定了合约,为该公司在英美发行的无声片翻译英文字幕(*字幕组也可以成名导!),由此而接触到了电影。回到美国之后,与哥哥一起赴好莱坞发展,从1929年开始为派拉蒙影片公司撰写字幕、对白和剧本。

51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这是英国人才写得出的剧本。在封闭空间做互相挖苦的游戏,让人想起《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阿尔比讲的是逃避现实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的虚伪和脆弱,本片则是像是两个时代的暴力交接,工党与保守党的碰撞。旧时贵族的生活方式在年轻的无产者眼中是无用的习气和恶趣味。侦探小说是“被玩坏了的贵族老爷的消遣。”甚至贵族本身也是阳痿和不育的。时代已不属于他。贵族只好拒绝电视机,离群索居,跟别墅里的偶人和机械玩具为伴。选角和表演堪称完美。奥利弗用不再时兴的表演方式表现一个过气的人,凯恩则自然、有力而且自命不凡。太好看了!

54分钟前
  • 艾弗砷
  • 力荐

一座房子 两个演员 三场智力游戏 四轮圈套斗法 着实过瘾 不过还是觉得节奏略微缓慢 前半段的对白安排纯属话痨病发作 还是那句话 跟一个智力高超的人玩游戏还有翻盘的可能 但是跟一个不要命的人玩游戏 你是永远赢不了的

58分钟前
  • 流星飞绊
  • 推荐

强大的舞台表演功力,两人飙戏火花四溅,空间内的顺滑调度配合满屋充斥着诡异神秘的机械装置丝毫不觉单调,因而稍嫌夸张的戏剧腔在莎剧式古典氛围中反而更契合,让这个多次“反转”、富含设计结构意味的“游戏”意犹未尽,剧本之强大可见一斑,秒杀很多后来所谓室内烧脑剧;顺着主线一路螺旋上升,两个男性旗鼓相当的妄自尊大和骄纵贪婪被暴露无遗(因而让剧本的多重转折显得合情合理),狠狠嘲弄沉浸于迷宫布置与文字游戏的侦探小说家(某种程度上也是反传统破案类型),其代表的英式文化在被鄙夷的意大利裔后代面前恰如结尾一番伤透他心灵的评价——“过时且做作”。

5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室内二人戏,大飙演技。风水轮流转,07年的新版,轮到迈克尔凯恩被裘德洛抢了老婆

1小时前
  • 树木夕凉
  • 推荐

真是英国舞台剧类电影的典范!两位主演的强大表演,英国人擅长的不动声色式调度,以及寓言式的布景,都赋予这部奇妙的片子以一种强大而优雅的气场。剪辑很有意思,曾经觉得那些诡异的静物镜头是什么意思,而正是它们在结尾处交织出影片的最强音。

1小时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