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1966

恐怖片法国1966

主演:安娜·卡里娜拉斯洛·绍博让-皮埃尔·利奥德玛丽安娜·菲斯福尔伊夫·阿封索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播放地址

剧照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1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2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3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4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5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6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13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14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15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16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17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18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19 美国制造196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0

详细剧情

  记者保拉为了追求杀害男友里沙尔的真正凶手,来到了亚特兰提克城,这是一个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地方,之后出现了一大堆像唐纳德、里查德、维德马克、多丽斯.沟口……有着怪名字的怪人。保拉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还卷入了政治阴谋和黑帮事件中。  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戈达尔把美国好莱坞黑帮电影的所有元素用在这部非常刻意的政治恐怖片中,明显向该类型的大师萨缪尔?富勒、尼古拉斯?雷、霍华德?霍克斯等做了模仿式的致敬,片中还涉及许多真实的政治背景和暗杀事件。整部影片虽然显得情节荒唐,较为做作,但导演通过流行音乐(其中一首是《北非碟影》中的“时光流逝”)、广告插画、气氛处理等方法展现深受美国流行文化影响和主导下的法国社会景象。以《美国制造》为标志,戈达尔的政治批判意识进入其后期阶段。他将电影的叙事惯例当作现实政治在电影艺术门类中的主要表现而加以痛烈的反对。为此,他对电影的表现手段进行了极富挑战性的探索。

长篇影评

1 ) 从小有钱的戈达尔

即使看完了26分钟的SUPPLEMENTS,《美国制造》这部影片依旧很难把握,也许看了《我略知她一二》,再全面学习一下世界历史(20th century)会好些。
戈达尔的影片以前只看过《筋疲力尽》,对细腻、微妙、真实、神经质的情感把握得非常到位,用一种与众不同的节奏展现了难以言喻的精神状态。
不过《美国制造》这部影片的好处还是明显的,色彩非常漂亮,演员有着独特的气质。以至于故事虽然让人捉摸不透,语言充斥着大量诗化的叙述和历史政治语汇,也能不让人心生厌倦。
作为新浪潮结束后,戈达尔仍然坚持原有风格,是导演中少有的随心所欲者。一来是由于那时他名声响亮,可以搞到钱;二来他也确实有破除旧有电影框架的决心,新的框架是否能够建立却实在是个问题;三是拍电影可以不停的拍拖美女;四来也是最根本的,从小有钱惯了的人对市场想得比较开,这个就不是为投资抢破头的导演们学得来的了。

2 ) 谈谈情,唱唱歌

睡过整队Rolling Stone的Marianne Faithfull在片里清唱了自己的成名曲,由被关在厨房里的Mick Jagger跟Keith Richards联手写成的“As Tears Go By”。

不算高兴。唱唱流行歌曲大概算Godard要谈谈情时最直白的办法。如果Paula开枪打死David时候流了些泪,接下来David念一句,莎士比亚式的,Oh,Paula,我的缪斯,你夺走了我的青春。这算不上白。Godard对他的缪斯Anna说这句话也算不上白,比不上老拍着她的脸和头发。印象里,筋疲力尽里米歇尔哼着自己编的歌儿,这个不算,芳名卡门播了一曲格格不入的Tom Waits的Ruby's Arms该算。

假想一下,说到Paula和Richard的感情,Godard选了这支As Tears Go By。并由他推崇Brecht的离间式的戏剧,Marianne Faithfull要面无表情地清唱,不然像小坂杏子坐在浴缸里弹唱。甚至安排了小段前戏:男伴刚甩了她。此外曲子出现在Paula亲身证实了Richard的死和弄清Richard死因的时刻。

3 ) 美国制造:看电影,却意外读到一首好诗

片子不长,就1小时20多分钟的样子,却看着很累,

明明演员也算养眼,台词里的字也看得明明白白,就是不明所以,

大致的内容应该是女友寻找男友死因,在这一寻找过程,她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最后终于查清真相……

然而无论是台词,还是场景,或是情节的推进,看上去就是一个个碎片,无法连贯,

不过,也许正因为如此,反倒让我记住了戈达尔的名字,及其影片产生的时代,

导演戈达尔的电影通常被视为挑战和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对电影发展史的丰富知识注入他的电影。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经常发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

他有句名言:“不是拍一部政治电影,而是带着政治性地去拍电影。”

对于市场以及票房,他是不屑一顾的,他认为,对大部分电影工作人员而言,“考虑到观众的需求”不过是一个大骗局罢了,他们还不如坦白直说,“我应该试着去吸引更多的观众,好让我赚到更多的钱”。

这样一位有个性的导演,注定是不会向市场与资本妥协的,更不会迎合观众迎合市场。

“我不写剧本,所谓的剧本其实就是书写的电影,好让出钱的后台老板能够根据写好的剧本去揣摩未来电影的面貌。我从来不知如何去写剧本,并不是我不愿意去写,而是不会写。假如我会写剧本的话,写完后大概也就不再想把它拍成电影了。”

在好莱坞式的商业大片横行的时代,再回首看那时的电影,感到的是充满活力、不羁的探索与开拓。

电影从来就不因以一种模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它可以更有生命力和无数的可能性,只是在市场的指挥棒下,它已经越来越模式化、类型化,变得机械而没有创造性罢了。

好喜欢影片里的一首小诗:我的酒里没有杯子。铅笔的外套里装了一个人。地板被扔在香烟上踩灭了。杯子上放着桌子。灯上吊着天花板。窗户看穿了小姐的眼睛。电话里有三个酒吧。咖啡里加了伏特加。哭艾酒有四面墙。门跳出了窗户。酒保在香烟里加了威士忌。我就是你。他不是我们。他们就是你。我有你有的。他有他们有的。他们有我们没有的。

也许记住一个时代,不一定要用人们看得懂的方式,有时用人们看不懂的形式来记录,反倒能给这个时代留下另类而深刻的记忆。

4 ) “法西斯主义是道德的美元”

这是电影《美国制造》中的一句台词。我到现在还在琢磨,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法国导演戈达尔的这部片子,处处可以看出对当代政治的指责,对金钱的戏弄。甚至在片子中间一段,多次重复一句台词:“政治、金钱,我在这泞泥里这么久,怎不令人作呕!”
片子东拼西凑地讲一个女子为查一起政治谋杀案和复仇而引发的荒谬故事,但能始终切中当时社会最热门话题。情节极不完整,边叙边议。我观看时也跟着跳跃、凌乱。
暗杀,盯梢。女主角、日本女人、年轻男子、中年男人。被杀死的人放在床上,大家在旁边安静地对话。大段地谈别人的作品。大段的对话。多处关键的、突出的特写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开头的命运敲击,作背景音乐,表示惊愕。实际比这些元素更多更杂,甚至荒诞。不在那个时代的政治背景下看,会觉得无聊,概念化。
在酒吧,女子听酒保与酒客的一大段对话,我极为喜欢。在“一样东西既可此又可彼”话题下的对话:
“人们通常用词语干什么?”“因为句子是无用或空泛的词语。”“句子把词联在一起,给它们完整的意思。”“我不承认这个意义。句子不可能既无意义,又使意义更完整。”“你举例说说看。”
“我的酒里没有杯子。铅笔的外套里装了一个人。地板被扔在香烟上踩灭了。杯子上放着桌子。 灯上吊着天花板。窗户看穿了小姐的眼睛。电话里有三个酒吧。咖啡里加了伏特加。哭艾酒有四面墙。门跳出了窗户。酒保在香烟里加了威士忌。我就是你。他不是我们。他们就是你。我有你有的。他有他们有的。他们有我们没有的。”说完,酒客放下几个硬币走了。
句子没有错,意思错。我们社会的许多事,表面看没有错,实际有错的。许多主流的,多数的,趋同的,有可能是表面的,就如这些句子。
这部电影,是一个感到自己所处的社会腐朽不堪的人所拍摄的作品,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中令人钦佩的是,导演将此化作一种艺术。惟妙惟肖的色彩、美丽而气质独特的女主角,超乎我们想象的情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http://coplysh2000.blog.163.com/blog/#m=0

5 ) 美国要革命

美国要革命
左与右
不单单是需要时代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你这个人
你的出生就代表了你必须的角度
即使那些禅学
也是变异的思维

美国接近圆满
也接近革命啦

6 ) 浓烈色彩下的死亡制造

死亡在《美国制造》中是浓烈的色彩碰撞,在保尔口中“诞生、死亡与我同在的事物的寿命”,这是时间空间被制造的消亡,或是记忆的消亡,人在制造的死亡中记忆消亡,这种制造是战争,是左也是右,是所爱的人的消失――死亡,是谎言,是政治,是黑幕,是秘密警察。文学可能是出路,“诗句是与真相相通的”。

短评

我只知道安娜·卡里娜美丽无比,我只知道戈达尔的影片一贯画面明快。

7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又一部“我到底看了个啥”式电影。色彩很好:蓝白红贯穿全片随时可见;卡里娜的桔色方格毛衣美极了;情节(如果可以这么叫的话)本身也挺好:清纯无辜的卡里娜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一连干掉四个人…但中间插入的政治信息很乏味:导演本人以录音带形式大段评论政局并故意把声效弄得让人听不清;直接提及当时局势特别是Ben Barka事件(据戈达尔说是故事来源之一),批判很浅显;两个美国探员一个叫McNamara一个叫Nixon…大量电影引用也很直接很没意思:路名叫Preminger,一个侦探叫Mark Dixon(《铁牛金刚》),开头一个女孩名叫Mizoguchi…感觉:1、是部转型作品:戈达尔电影里从此不再有卡里娜(本片中能捕捉到她的伤感),进一步走向碎片化;2、影片的混乱准确再现了时代的混乱:戴高乐当局的高压和勾当、美国文化大举入侵、政坐标开始错乱…离68还有两年。

10分钟前
  • 昵称
  • 还行

感觉就像戈达尔用五颜六色的积木堆了一部怪味道的noir。

15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还行

“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回避对他人的责任。沉默,具有和发言一样的力量。离别和亲近都是一样的痛苦。漠不关心,与爱管闲事一样。都会令爱消失。一方的忧虑只会使另一方,感到不耐烦。”

19分钟前
  • 云云
  • 还行

除了摄影之外,这真是一坨狗屎...

20分钟前
  • 大宸
  • 较差

7.0/10。①女主来到一个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法国小镇寻找她情人被杀的真相。②一种「混乱无序的浪漫」(正如又时尚又酷/美的女主到处找情人被杀的线索,过程中还因此卷入混乱的黑帮斗争)的氛围的营造:时尚、浪漫、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许多丝滑的高水平运镜/场面调度(营造优雅浪漫感);突然出现/停止的声音(配乐、飞机声、静音等);忽快忽慢的叙事节奏(比如突然开始大谈理念);时间或空间跨度大的剪辑;拼贴(画、打字机等)。③作为角色导向的电影,大部分情节都属于展示社会境况(远)大于展示角色状态(或者说为了展示社会境况而导致展示角色状态的影像极其冗余),所以观感挺无趣。

24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与其说披露政治黑暗,不如说是装B诗歌大巡航。

27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还行

《美国制造》中出现的黑帮,悬疑等元素表明戈达尔在戏讽好莱坞惊悚片的“起承转合”。《第三人》式的倾斜镜头与导演招牌性的红白蓝色调搭配同时出现在影片之中,它却以激进的解构主义探讨即将到来的消费时代的不道德性并在如今一语成谶,“美国‘便成了该文化的代名词。左和右是一样的,人性不变

28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戈达尔又一荒诞讽喻超现实的电影,浪费了一个半小时,我还自认为过得很充实。

33分钟前
  • Nakadai
  • 推荐

喜欢里面大量的人物对白。可以把这部左倾电影看作是让.吕克.戈达尔向美国致敬的小礼物吗?女主角还是御用的那一歌,苍白消瘦有一对很大的绿眼睛,极其符合60年代审美情趣的姑娘

34分钟前
  • 张天师
  • 推荐

“这不是血,而是红色。”

37分钟前
  • Eco
  • 推荐

故事部分影射摩洛哥流亡领导人本·巴尔卡于1965年在巴黎街头被绑架失踪的事件,同时又是对美国硬汉侦探类型电影(例如《夜长梦多》)的致敬创作,自我标榜为“这是部政治电影,一个迪士尼和血的混合物”。说出的台词没有顺畅的逻辑,就像最近金广发的钝角,一本正经地胡言乱语,如同AI大数据学习黑色电影后自动生成的剧本。而稍微有解释情节的话,却总是用飞机噪音覆盖,故意不让人听见。没有必要强行理解,笑过就好。

42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还行

红白蓝即代表美国也代表法国,戈达尔用起老道深沉的讽喻描述了美国文化的侵略性,同时也悲哀了一把法国对外来文化的不可抗拒性.

47分钟前
  • WAKEUPSTUPID
  • 还行

右虽然愚蠢反动,但是左,已经被时代抛弃了……btw全片每一帧几乎都是构图教材

50分钟前
  • 水水
  • 推荐

#法国新浪潮# “这不是血,这是红色!”德勒兹在戈达尔千言万语中挑拣出最能概括其创作特质的言语。而与后一年的杰作《周末》相比,《美》更像是戈达尔闲暇时漫不经心的一次练手,段落镜头与商标式的跳跃剪辑的交替使用尤现散漫。尽管如此,戈达尔仍以反叛者的姿态将银幕内外所指与能指的一一绑定关系撕得粉碎,一种具象的描述让位于一种词义学上的描述,就如《卡宾枪手》中的“明信片”段落。这种对词义学形而上的兴趣还表现在凭空插入的空镜头中,观者一如回到原初的牙牙学语状态——“达达”,令人回想起先锋主义的《机械芭蕾》。戈达尔在《美》中也近乎摈弃了粗糙跳动的手持摄影,改以定机位的单镜头段落,这或许也说明了戈达尔是名自觉不自我重复的导演,风格的飘忽不定与离题怪异的情节遥相呼应。2022.12.22

51分钟前
  • 吹牛伯爵
  • 推荐

Possibly the saddest film of Godard. Definitely the saddest scene of him — Marianne Faithfull singing the Rolling Stone, and interrupted by Anna. 再见,安娜。心碎过后遁入政治浪潮10年。电影里安娜念着,woman is the gateway to the unknown. 直男导演能拍出好的女性角色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女性当作神秘不可解的存在并报以尊重。

53分钟前
  • 推荐

我发现我不是跟不上疙瘩儿的步子,而是我跟上了但是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好吧,三俗地说,我就是为了看安娜的。

58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怎么看怎么觉得有钱德勒的影子,不应该说是马洛的影子。政治隐喻一点没看出来杀人场景太幼稚戈达尔应该重新修炼一番。脑内了下拍摄现场戈达尔摆好机器叼着烟跟演员们挥挥手「机位放好了你们聊的开心。」

1小时前
  • 李奥洋
  • 还行

政治隐喻一窍不通,文化指涉也只能看出少许,但这色彩、构图和电影语言真的是美不胜收;花絮中的指涉介绍大有帮助;Marianne Faithfull像朵花一样,上班途中听了一路的as tears go by~

1小时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全法语的看得我云里雾里的,不过说实话戈达尔以及新浪潮对于电影的贡献更大程度上还是在于拍摄手法的革新啊,这片里面见了很多后来所谓的前卫拍摄手法剪辑,比如一个人对着镜头独白,其实老高早在40多年前就玩过了啊。

1小时前
  • 微挺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