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To Lie or Not To Lie
看完《欢迎来北方》,除了对其诙谐和温情深有感触,还有个很直观的感受——撒谎。
谎言在生活中充当怎样的角色?是感情的催化剂还是幸福的火葬场?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我们都有讨论过white lie 的时候,你是如何对待善意的谎言的呢?你会对谁撒谎?你为什么撒谎?没有人敢保证这一生没有撒过一次谎。
细细想来,我们撒谎,无非潜意识里认为撒谎对我们有利。先从本片看起。
菲利普是普罗旺斯一家邮局的局长,为了迎合妻子朱丽叶,绞尽脑汁地想调到里维埃拉工作,但是调剂的名额优先给有残疾的同事,所以菲利普撒了谎——以残疾人的身份申请调动工作。当然,最后穿帮了,并直接导致他被遣送到“可怕”的北部——博尔格工作。
周末回家,妻子关切地问起他在博尔格的生活时,他对博尔格的认可并不得到朱丽叶的信任,以为这是菲利普为了安慰她而说的话,并更坚信博尔格是个天寒地冻、老百姓愚昧无知的地方,菲利普顺水推舟,撒了谎,为妻子证实了这个想法。
在单位与邮递员安东尼谈及妻子的时候,菲利普撒谎说妻子朱丽叶有忧郁症。事实上,朱丽叶并没有忧郁症,不过是性格有些沉闷罢了。
在家里,菲利普对朋友也是撒谎,因为对朱丽叶的谎言,他不得不用其他谎言来支撑原先的谎言——把善良热情的博尔格的同事说得愚昧不堪,毫无教化。
当朱丽叶提出要陪他在博尔格生活时,为了圆谎,同事们帮他撒谎,把朱丽叶带到乡下的一个矿山,感受那儿的荒凉,以及人们的“野蛮”。
到这里,谎言终于可以结束。因为朱丽叶发现了。
我之前有提过,我们撒谎,是因为潜意识里认为撒谎对我们有好处。看吧!为了工作,撒谎,道德也不顾了。为了享受妻子难得的温情,撒谎,诋毁同事朋友,扭曲事实。为了顾全面子,撒谎,把妻子说成忧郁症患者。为了维持现状,撒谎,对所有人撒谎,用谎言去圆谎,直至谎言破灭。
我看过很多撒谎的桥段。
一个人为了算计另一个人,只用编造几个小小谎言。
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好,可以撒弥天大谎。
回到之前的问题,撒谎,是感情的催化剂还是幸福的火葬场?
我们很多时候赞同善意的谎言,善良的人儿,会违心地评论朋友那夸张的发型、低俗的指甲油、廉价的服饰。我们很多时候为了保护自己而撒谎。你喜欢他/她吗?不。可是却每次都看他/她在不在线,看他/她每一条微博,看他/她所有动态。对他/她喜欢的对象百般挑剔,找他们不合适的理由。[笑]
撒谎的人数众多,范围广泛,从政界要人到商业大腕,从街头小贩到邻里街坊,从父母师长到亲朋狗友。有些人惯于撒谎,而后精于撒谎。有些人澄澈直白,不懂耍花花肠子。
有些人撒谎是为了生存。有些人的谎言让人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其肉。有些人撒谎,是因为习惯。有些人撒谎,是因为爱憎。
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的谎言,谎言成就了谁,摧毁了谁?
讨论该不该撒谎,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的。但我想说,每次撒谎前,请细细衡量那点撒谎的利益和谎言的后果。敢撒谎,就要敢承担。比如那些虚假广告商,谎言若是导致人命,还是诚实为佳,就当是为子孙积福。
就我个人来说,我不敢保证我决不撒谎,但我不赞成撒谎,包括善意的谎言。与其说些善意的谎话,我宁可闭口不谈,只说我自己没什么见解。因为我承担不起,我的世界观里,谎言总有被真相戳破的一天。
To lie or not to lie, that is a question.
2 ) “史迪”的弹性
“戛莱”(Calais)一词,唯一能唤醒我的具象,只是奥古斯都.罗丹(August Rodin)所铸戛莱的布尔乔亚(Les Bourgeois de Calais)。如果没有记错,这组雕塑,后来被他安置在地狱之门(Porte de l’Enfer)上。电影“欢迎来北方”(Bienvenue chez les Ch'tis)故事背景地,正是位于戛莱海峡北大区(Nord-Pas-de-Calais)的小城贝尔格(Bergues),距离欧陆名城里尔(Lille)和敦克尔克(Dunkerque)海滩都不远。我看过的法国片,绝少步出巴黎,偶尔跳跃至马赛、普罗旺斯,而一路北移的例子,怕是在纪录片里也很稀罕。于是,当我听到Bergues,Nord-Pas-de-Calais诸词被惊恐的南方主角一再强调时,我对戛莱诺曼底地区本身的好奇就大大超越了那据说是票房总冠军的剧情。
事实证明,这部电影景色平和优美,极大地安抚了我的好奇心,并且一扫法国片阴翳静默的底色--如果我所习惯的片例还算主流的话,呈现给观者一幅轻松、热情、温暖、醇厚的浮生绘。“北”与“寒”天然依傍,因而假象中风刀霜剑、草莽彪悍的画面一旦完全被人与自然的热意所震碎,反效果只怕比古道热肠的亚热带某域更能激起观者千层感动。
故事情节并无大风波,讲邮政局官员菲利普.阿布汉(Philippe Abrams),本拟擢升至蓝色海岸(Côté d'Azur)以讨他性情抑郁的太太茱莉(Julie)的欢心,不想弄巧成拙被“流放”到极北的小旮旯做主管。他抱着赴死灰心驱车就任,不想“地狱”的环境尚好,民风保守温良,同仁十分友善。他不久即与众人打成一片,而处处令他难堪、被他视作外国话的土著言“史迪”(Ch'ti),也升格为亲和的口头禅。三年后,当他如愿以偿派赴南方海滨时,他动情地流下了别离泪,全然印证了好同事安东尼(Antoine)告诫过他的“史迪”古谚:“外省人来北方一定要哭两次:初来乍到时和行将离别时”(Un étranger qui vient dans le Nord pleure deux fois: quand il arrive, et quand il repart)。
老实说,也只有这挥别的尾巴还沾点儿霜寒气,法国人总不肯让你笑到最后的,其余琐屑却堪比镀金的成年童话。片末我难免有点眼热,维持着暖暖的叹息去翻书,不出所料,贝尔格城极端平常,Hachette环法旅游手册上一笔带过。而我一直不甚了了的“史迪”在小拉鲁斯百科字典(Le Petit Larousse)只得如下介绍:“史迪米”,作形容词和名词解,俗谓,源自法国北部,缩写如:“史迪”(Ch'timi adj.et n. Fam. Originaire du nord de la France. Abrév.(fam.): Ch'ti)。换言之,居住于此地的人叫“史迪”,他们的方音叫“史迪”,但凡有地方特色的,也是“史迪”,统统用Cheutimi,Chi'timi, 或简缩为Ch'ti。又据Allocine的说法,语言乃拉丁混弗莱芒的杂交品。
“史迪”设置的语言障碍其实就是支撑平平剧情的幽默动力。强度恐怕还稍逊于《疯狂的石头》那样,瞬间召集南能北秀,刺激国人听觉定势。“史迪”与法国南部那种明显的尾音变化不太一样,据我有限的体验,它和标准法语的区别多在词首,比如“c”与“s”(音如“s”)变为“ch”,“ch”变为“que”,因此舌牙搪塞,口气粗重。礼貌探问不用“pardon”,直接气发丹田一声“嗄?”(可能是“hein”的变种),感觉比较横。再有一些主人公指出的变型,如单数重读第一人称“我”(moi)变如“mi”,单数重读第二人称“你”(toi)变如“ti”,完全不符合句法如“on voudrait”变如“on voudrions”(正常情况应为“nous voudrions”,“我们希望如何”意),大家搅和在一起,的确费解,也添足笑味。
有两场“史迪”同标准法语的摩擦,观者只见菲利普和安东尼各执一词互相扔,云山雾罩不明所以。他们初识的雨夜,安东尼负责接待领导,引菲利普去派给他的寓所,不想屋中空匮,菲利普揪住安东尼问怎么没有家具,后者答曰,前任主管作私物带走了,可是他把“他的”(le sien)说成“狗”(le chien)(参考前文“史迪”的“发音规则”),菲利普自然反问什么狗,与狗何干,几个回合之后,安东尼换了直白说法“à lui”,菲利普才明了他的意思。再比如有一回,菲利普交待安东尼送要件后回电报备,安东尼答应道“je vous dis quoi”,不通“史迪”的外人一定要照字面解作“我对您讲什么?”,下对上,顶顶不客气,菲利普莫能外,当即与安东尼吹胡子瞪眼,眼看一场干戈,幸得同事安娜贝尔(Annebelle)解围,原来这句话是“我报告您,一切妥当”意(je vous dis ce qui est bien en cours)。
这部电影的导演兼二号主演丹尼.卜恩(Dany Boon)是地道北方人。他设计这些家乡话的误会,大概诣在凸现“史迪”特点,一并逗笑霍然开朗的观众。不过想深一层,语言,或者区区方言,各自为政,弹性缺缺,稍一偏移人们惯常接纳的音域,即听不懂,听不懂就没有办法交流,又绕不开,于是偏要纠缠,神经越拧越紧,直至双方上火,即或疏通,也不免息急心焦,于己于人包容度下降。故事的隔膜是个位的,并且一戳就破,大家不计前嫌、和平如初,插入现实,恐怕便不见得这般轻省。丹尼.卜恩的解决方式是给菲利普一种开朗亮直的个性,使之极速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他又强调了“史迪”们对待外人的大度与谦顺。他们不计较菲利普纠责“南方”应读作“sud”而非 “chud”,“可口可乐”音如“cocacola”或“cococolo”都没关系,照拂他的懊丧心情,上岗第一天就特地给他的空屋攒来上好家具;后来,菲利普为了“吓退”想北上与他同住的茱莉,寻求同仁帮助,间接泄漏了他对他们的早期观感,比如“粗鄙简单”(simple et rustique),“史迪”们虽则生气,却并不交火,反而更同心协力帮菲利普伪造蛮夷的本地人形象。
最动人的,或许是菲利普为监督安东尼工作时间不可沾酒,粘着他一起送邮件那段。作为小城里的信息枢纽,他们去一处民宅,就一定会被各式各样的理由绊进屋,与老老少少一团和气,喝一口小酒,然后熏熏然重新上路。送信不靠机械臂工,而变得人性化,对于“史迪”们,来者似乎不再是纯粹的邮递员,仿佛是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快乐天使。虽然这唯一一次督阵,最后以两位主角酒后踩脚踏车,被扣入局子告一段落,可是菲利普大声的呐喊“我真喜欢北方啊!”(J’adore le Nord),绝对算酒后真言。
我想,我可以说,“史迪”作为方言,远远称不上很动听;作为区域,在风景如画的法国应该也排不上一等;作为法国人,却是相当可爱的一群。“史迪”语的弹性不高,正好由“史迪”人的宽容友善补足,由此这部小制作才切准了“欢迎”的主题。
放之于法语世界,人人心领神会语言的小九九,挪至国际影坛,电影真正的力量,恐怕就要结算到有一点四海一家情怀的“史迪”人。
P.S.:对丹尼.卜恩感兴趣者,可参看他与丹尼尔.奥特伊(Daniel Auteuil)合作的“我最好的朋友”Mon Meilleur Ami以及他的第一部自导自演电影“幸福小筑”(La Maison du Boneur)。据说他操持此片时,心中已有了“欢迎来北方”的雏样,因为所牵涉题材很私人很珍贵,于是先拿另外的片子试艺,随后才肯倾情投入。
3 ) 诺尔加莱大区 奇迹与淳朴
第一次听到加莱这个名字,是通过罗丹的雕像《加莱起义》,那还要追溯到14世纪的英法战争,而对于球迷来说,诺尔加莱大区的首府球队里尔队本赛季在法甲当中有着出色的发挥。
记得在本赛季法甲的比赛中,七冠王里昂北上南热塞球场两球不敌瓦朗谢讷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这么说道,“如果里昂主帅普埃尔看过《欢迎来北方》这部电影的话,他一定不会对今天的这一幕发生惊奇。”从那一刻开始,就对法国的北方充满好感。
看了这部电影,确实非常有乐子,诺尔加莱大区的淳朴民风让人击节叫好,而法国巨大的南北差异也确实有值得反思之处。片子当中有一个镜头是在球场拍摄的,很明显,那是朗斯的主场。
引用我们ESPN网站法甲版刘超华老师的文字:本赛季冬歇期间,M6电视台曾以“2008年法国足球大事件”为主题进行过大讨论,在里昂主席奥拉斯看来,2008年,法国足球最重要的事情是里昂连续第七次夺得法甲锦标,在波尔多主帅布兰克看来,法国队欧洲杯中的惨败是这个年份最重要的事,瓦朗谢讷主帅孔布阿雷的看法与众不同:“我认为朗斯降级是2008年对法国足球影响最深远的事,我地处北方,我深知整个地区都在为朗斯降级感到震惊,哪怕是里尔或瓦朗谢讷球迷。”
于是,我们真的不难体会朗斯主场的气氛为何如此浓烈,值得一提的是,该大区的另外一支球队布洛涅也升级成功,而布洛涅就是里贝里撞出伤疤之处。
总之,这部片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纯真的法国北方,一个最唯美的诺尔加莱大区。
4 ) 到陌生的地方去旅行
可以看出法国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南方发达北方落后,但差距并不大,没有中国大。没有中国的东西部大,也没有中国的南北方大,更没有中国的城乡差距那么大。即便是发达如法国,足不出户的狭隘视野也会闹出种种的误会和笑话。就像跟着法国人菲利普由南到北经历了一次旅行,外面的世界并不可怕,风俗习惯也许不同,人性总是相通的。狭隘与偏见只会助长怯懦。敞开心扉鼓起勇气到别的世界看一看,原来世界都是一样,也是丰富多彩的。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也。
5 ) 欢迎来北方
做为一部法国本土的典型喜剧,描写了法国北部小镇温馨的生活气息,好酒好客的纯朴民风,当然还有那笨拙、听起来含糊不清的北部方言,里面相当多的笑料来自于此,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差异,我们很难理解这其中的韵味,就好比外国人也同样不了解中国那众多的方言与其中产生的幽默一样。 比较喜欢本片的叙事方式,全片始终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感觉起来非常亲切。也许,本片也给了中国导演一个启示,小成本、生活化的制造方式同样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6 ) 来也飙泪,去也飙泪
应该是时间和场合过于适合,导致我看这样的喜剧,竟然有飙泪的冲动。
法国北部,nord pas de Calais,多么熟悉的地方,熟悉到那样的钟声,那样的火车站,那样的海滩,那样的街边卡车的快餐店,我都会想,自己是不是曾经逗留过。
是的,三年了。
一样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一路洒泪,从阳光灿烂的大好祖国,来到这个常年不见太阳的法国北部。我甚至想,只是为了不考研,我苟且地当了交流生来到这个地方,到底是为了什么。
那是06年的夏天。
然后那年夏天我们去Calais的海边,8月的时候武汉应该是热到让人窒息吧,这里的海却冰得透心。我们肆无忌惮地冲到海里,一个浪扑来,全身冻得发麻。
有男生大声喊“Ah Putain!这就是法国的海么!”
我坐在海滩上写大字,写那些在国内的,我想念的人们的名字。画着圈圈依旧怨念地想,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
然后他搬家来了法国北部,放弃了他的南部小镇,报了北部的学校。
Putain!为什么我们的经历跟电影里如此相似?
只是不同的是,我从来没有隐瞒我的情绪,直到他来之前,我一如既往地讨厌着法国北部。
直到暑假回国的时候。从寝室出发,拖着30公斤的大箱子,几乎沿路都有好心的人,在我下楼或者上火车的时候帮我抬箱子,他们就好像接力一样,一个又一个帮助我,又一个接一个无声地笑着离开。
回国那两个月,我突然很想念学校边的快餐店,很想念走在路上陌生人互相说早上好。
终于他比我提前半年毕业了。
我们俩在他回国前两天,挤在电脑前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们不停地说“哎你看那个!你看那是你最爱吃的哎!”
然后死命地笑,笑得差点飙泪。
他说,来法国前一直琢磨着拿到文凭立马闪人,到了这个时候,竟然又舍不得走了。
我说,人生不就是这样么,好在,我们还有期待。
我想,人生也许一直重复着的就是这样的桥段,来到陌生的环境,想念过去的环境,可是当陌生的环境变得熟悉甚至习惯的时候,往往又到了要离开的时候。
就好像旅行,也许到了哪里已经不再重要,那些风景,才是永存脑海的吧。
越来越喜欢法国喜剧的调调了。
法国南方佬对北方的想象。。。真是恐怖:)
法国喜剧很对胃口。翻译翻得好
大段法式口音的笑点外国观众估计都会茫然吧,但南方人对北方人的偏见看来是全球性问题。相当于我们的《香港人在东北》?还是挺温馨的
可爱,好笑,开心
很温情的一部电影
此片好不好看,翻译很重要~~
像这种方言幽默理解起来还怪难的,多亏翻译的很好
自天使爱美丽后,再一次改变我对法国电影的看法
精美的小品,笑点很奇特.
适合开怀一笑的片子,够轻松
让我放声大笑的片子不多,而大笑后又能感动的片就更少了。
玩的主要是口音梗,也只有法国人才会觉得好笑吧。两个女主都属于比较有味道的长相。
中间有段笑懵
【C+】实在get不到有趣的地方。
小城故事多——巴黎是巴黎,法国是法国
中年危机的男主被调职到北方,本以为是地狱其实是天堂。悲观主义的老婆就会把男人往谎话里逼吧。
挺好笑的。。
哇哈哈哈,太逗了!法国人很有幽默感呀!这天真又可爱的剧情。真是我2013年看的最搞笑的片
好喜欢法国人的幽默感,不过北方貌似也没多么冷嘛,杭州才是又湿又冷体感北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