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越是荒芜,越应该坚强
《难忘的夏天》这个有田园诗般抒情的名字的电影,实际上表达了政治种族争端下无端屠杀的残忍。故事的背景放在1925年的罗马尼亚,影片从一个大都会的堕落开始,外表是近乎于浮华年代的闪耀,而潜藏在深处的是激烈政治斗争。影片一开始,一群罗马尼亚军官和上流阶层的富人出席了一个光彩奢靡的宴会,几个罗马尼亚军官在去舞会途中殴打一个向他们喊反动口号的妓女。之后,一个名为杜米楚的军官带着他的夫人出席了宴会,这个名为玛丽.瑟雷斯的女人正是这部片子的女主角,她短发高个,总是带着优雅开朗微笑,由克莉丝汀.斯考特.托马斯曾饰演(她曾经出演过《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里的女主角)。当玛丽跳舞的时候,一个年老的女人在宴会的一角向人介绍她的身世背景:她曾经富有的父亲虽然把所有财产都给了共产主义政府,但是依然死于非命,然后玛丽嫁给了现在的丈夫皮特.杜米楚之后才从贫困的命运中解脱出来,他是一个戴着单边眼镜、挑剔的矮个军人。玛丽在伦敦长大,如同她的远房亲戚所说的那样“带着令人厌恶的牛津口音的正统罗马尼亚人。”
这一个晚上过去之后,她以及她一家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她从来都没有丧失她的优雅,这种优雅和吕西安.平特莱的这部电影一样,从头至尾都弥漫着宁静和美丽的气质,并带着自我反省的有力的良心。不同于《橡树》中兼并的风格以及罗马尼亚齐奥赛斯库政权末期复杂的社会黑色幽默,《难忘的夏天》更为简单、抒情以及易于理解。同样是意指丰富以及风格化的作品,这两部片子就好像两个隔断一般,横截了罗马尼亚从1925年到1989年的共产政权历史。
影片一开始玛丽回绝了丈夫上级军官的示好,她的丈夫皮特就被分配到孤立荒凉的南部边境小村里驻边,这片不毛之地正是整部电影发生的大部分的场景。杜米楚一家(玛丽、皮特、保姆和三个孩子)到达偏远的小镇上,玛丽带了一架古钢琴弹奏莫扎特。“不要后悔嫁给我,”皮特总是这样说,“我们在这里不会呆久的。”玛丽总是毫不介意的说:“我喜欢这个地方”。但是她忽视了边界纷乱的迹象和某些微弱而残酷的死亡讯息,无休止的巴尔干半岛边界斗争和权力之争——比如扔在小屋门上的泥土,砸破窗户的石头和破碎的镜子。不久灾难就发生了,边界强盗杀了十几个巡逻兵切割了尸体。没有人能指出强盗,但是军官们猜测他们是保加利亚人。所以皮特被命令抓一群保加利亚农民作为人质,然后枪杀他们以示警告。玛丽和农民们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她热爱他们就像热爱这片土地一般,她付给他们工钱,和他们一起欢饮美酒,最后她竭尽一切努力想保住他们的生命,而那一群人还是被军队押走了,她强装笑颜的去搀扶绝望的保加利亚农夫,欺骗他们说他们即将被带回自己的国家,而夜晚的枪响把一切的希望都泯灭了。
影片的最后,杜米楚军官一家人离开罗马尼亚边境,丈夫被残杀的保加利亚的寡妇们,裹着黑色的衣服冷静的站在山崖上,就像幽灵一样。玛丽的懵懂无知的小女儿蹦蹦跳跳的离开父母,跑向山崖下的羊群中,玛丽跑去追她的时候,山上的那些黑衣女人就像疯子一样扑下来,她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咒骂,围着玛丽狠毒的殴打她。
整部片子立场鲜明,表达手段异常锋利,尤其是最后一段犹如神来之笔,震撼人心。然而依然有很多挑剔的西方影评人觉得它可以更加锋利一点,如果玛丽的丈夫皮特这个关键人物可以更加丰满一点的话。但是,我认为,这部片子始终是关于玛丽一个人的独角戏,是这个来自异乡的女人的“一个人的史诗”,她那种精雕细琢的、无暇的、无关于政治、更加无关于国族的灵魂一直是整部片子的核心所在。尽管整部片子都在政治高压、种族仇恨以及无法消解的边界冲突三个向度上不断拓展延伸,但是斯考特.托马斯让玛丽这个在阴影中的女人发光发热了,尽管她渺小无助,尽心的相信一些美好的东西,而最后幻想破灭,她既不是一个纯粹的女英雄也不是一个懦弱的女人(毕竟她曾如此顽强的抗击),虽然最后她就好像一个悲剧人物一般无法逃离被指认为万恶的“谋杀者”的命运。
整部片子改编自皮楚.杜米楚的短篇小说《沙拉》,无疑它的题材和平特莱有着难以言说的共鸣之处,当提及平特莱被迫离开出生地(可能是乌克兰)的时候,他说“我那时比片子里的男孩要大,6或者7岁而不是3岁。”所以影片结束时,我们才发现一切都是她的3岁小儿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他回顾了“一个难忘的夏天”,他把这一切都总结为“一个美好的回忆”。对于这点,“讽刺的效果在我看来是相当明显的,”平特莱是这样解释的,“可能我是一反常态的试图在一开始用一种轻松的态度来讲这个故事,人们就中计了,认为它不是一个严肃的电影。”他随后又补充说:“我想,结局的时候他加入了更讽刺的东西,即使这个孩子的记忆中的夏天是多么的美好,但我们都由衷的希望那个夏天里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2 ) “是政府,夫人。”
《“是政府,夫人”》
——吕西安·平蒂莱《难忘的夏天》影评
巾城/文
影片有时过于渴望突出立意的表达,如最后小女孩奔向山丘导致女主被殴打,虽从戏剧感上技惊四座,但缺少剧情铺垫,显得比较突兀。但总体来说,这是一部精炼但发人省醒的电影。事实上故事主线非常简单:一群匪徒杀了8个罗马尼亚士兵,于是军队抓了一队保加利亚平民报复。在这个一句话就可以说完的情节中,导演深刻挖掘了政治的丑陋(“我上学的时候,我们唱‘保加利亚沙皇费迪南德’,罗马尼亚人是坏人。现在我儿子上学了,他在唱‘罗马尼亚国王费迪南德’,保加利亚人是坏人。所以你能叫我做什么?沙皇费迪南德,国王费迪南德,还不都是一个鬼东西?”),及人在受到不同伤害时的脆弱与渴求(战友被杀的军人、在人性的道德与军队的服从间犹豫最终被解职的男主人公、看到无辜的人被杀的女主人公……)。
男主一直在道德与军职间作殊死的心理搏斗,而它不管选择哪一项,都会被贴上某个政治标签(罗马尼亚军人;或共产主义者——就像他的妻子……)。更重要的是,它不管怎么做,终究无法改变结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在已知无法挽救无辜的保加利亚人的性命的情形下,拒绝执行处决他们的命令是一种懦弱的行为(这和他最后自杀未遂出于同一)。但从人性的角度,这是一种伟大的懦弱和一个伟大的拒绝,因为他虽然不能改变伤害,但并未参与其中。
在女主身上可以看到更多女性的多愁善感。她不须要经历丈夫那样的思想斗争,却在世态的一步步变化中渐渐看清其不可逆转的内核。所有善意的欺骗和无奈的笑容都只能证明她——或是所有站在事外的人的无能为力。当政治试图改变一些人的命运,人性其本身拯救的力量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更可怕的是,人性本身的光辉并不能为她带来他人的理解。当以牙还牙的悲剧连环发生,所有当事人想到的只有报复(不管是简单的还是有目的的报复),没有宽容。片中在饭桌上,她一遍遍问前来督查的将军:“是谁控制着这一切?”而这个答案也许是她永远也不能全然明白的。
电影用一种喜剧的方式开头,给人以极大的“误导”。这种“误导”通过演员的神态几乎贯穿全片。当他们有时突然开始用正常的语气、像在一部剧情片里一样说话和比划时,观众会突然感到隐藏在其背后巨大的悲痛。不同于很多被写进推荐栏或被很多人挂在嘴边的道德电影,本片既没有彰显正义,也没有突出英雄,更没有任何被精心装饰的说教。但在故事背后,它或许比所有那些拥有正义、英雄和“道德”的故事更真实。看完它以后,你得到更多的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立场,而是一个被放大、被极化的、真实的人生。
我是为了Kristin才买的碟。这个故事也许没有多大的场面,却一样无情的刻画了战争的残忍与荒谬,女主是一个即使在那片荒凉的土地生活也能觉得它美好的精致而又灵气的女子,却为了那个实现不了的承诺仓皇的逃离。开头的那段音乐实在是神来之笔。
D5 1895
总算看过罗马尼亚电影了,总算除了体操运动员看到罗马尼亚人长什么样子了,Kristin Scott Thomas还是很灵的
一个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欢笑,带来快乐的女人,她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应该保护的人,最后却遭来被保护的人的毒打。。。多么讽刺。单纯善良美丽的玛丽。KST无敌演技!!/KST一句罗马尼亚语不会讲,愣是模仿到只字不差,佩服。难怪她自己都说这部是转折点。
我一直以为我看过,昨天看了才发现其实我压根没有看过.
不要做出办不到的承诺,更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最后,不管我们多么努力的想远离政治,最终都难免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要是有配音可以打四星
战争、暴力、种族冲突,都是我最反胃的东西,但里面的KST如此美丽,从天真乐观到坚强,她只是重复着说“我喜欢这个地方”。
3.5 说谎的镜子,说谎的历史。KST 这罗马尼亚语发音有多准我不知道,演技确实收放自如。
人道主义的感人故事。同样意外的结尾。
一個難忘的夏天。荒蕪中的故作堅強是最簡潔的挖苦。說謊的鏡子,被一道子彈孔打穿,給出的承諾沒能實現,只能離開。在牛棚內,舉槍自盡前的掙扎。反種族仇殺,想起愛沙尼亞片《橘子收成時》,充滿人道精神。
难忘的导演。佩特科,什么时候来,佩特科。
黑色悲喜剧,前面会笑,跟随女主人公好奇的看乡村,享受生活;后面会哭,跟随女主人公经历心灵的煎熬,以及无奈。丈夫的决定不仅是受妻子的影响,更跟从了自己的内心,为在那个年代背景下仍能坚守本心的人起敬,同时提醒世人,无论何时也不可失去生而为人的“人性”~
无声处听了一曲多瑙河之夏 深入浅出的民族矛盾诠释 仪式性的结尾对蒙吉后来的《山之外》应有所启发
比想象中好看~整部影片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渗透着~矛盾~讽刺~和政治的黑暗!而这一切都被玛丽这个角色由浅到深把你带入!不得不说这就是K一个人的独角戏!在这让人痛苦绝望的时代~原本会压得你喘不过气~然而就因为这位美丽~高贵~乐观的女人使你觉得在黑暗中还有一线光明!四颗给电影加一颗给K的精彩演技
母语是自我,外语是教养。喜欢导演保留的幽默感。
克里丝汀·斯科特·托马斯
Who would have protected them? -The government. Who killed them? -The government. 2022的中國當然不是1925年的羅馬尼亞,可是誰又忍心說不是呢
啃生肉啃下来,觉得历史背景虽然宏大,但冲突矛盾感并没有的那般强,可能我不太能代入罗马尼亚人的叙事思路吧。
平特莱的一贯主题,罗马尼亚家乡政治。大部分场景在边境荒凉之地,女主角在这样的场景下依旧乐观善良美丽,与战争、种族、军队高层这些丑恶形成鲜明的对比。时长不长,却极度讽刺、有力。结尾一场寡妇围山,直到惨死,又响起开头便惊鸿一瞥的配乐莫扎特第13号小夜曲,“欢乐”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