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个人一个看法
有一篇影评叫做女人之伤和日本之痛,写得很好,女人之伤是导演更想表达的,而日本之痛是原著的核心思想。能感受到电影中这两个主题相互纠结较劲,没能完美融合。但我觉得导演意识起码是好的,女性主义的诉求更贴近新千年后日本社会的关注点,而战后创伤离现在似乎已经遥远了。
战后,日本社会诟病的是美军,是战争本身,整个社会弥漫着战败的沮丧(警察局的人:谁让我们战败了呢,没有办法。顺便说,作为中国人听这话挺来气的,谁让你们先发动战争的,先撩者贱好吗!你们还委屈了!)而那个背景下的女性伤痛被混合在社会伤痛中,人们却忽略了女性的命运如此悲凉不仅是因为战争——不管有没有战争,女性都是被压迫被剥削的群体,只不过战争放大了这种damage。
电影最后的影像是和平时期的日本,扣回了“日本之痛”的主题。“女性之伤”的主题是扣不到了,看看Twitter“我也可以生气吗”的平权话题,9012年了,日本女性的生存状况有本质的改变吗?没有。十年之前更没有。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社会进步是如此缓慢和艰难:第一个女市长之所以当选,不是因为男性认同你,只是金泽人民憋着劲儿要拿“日本第一”;候选人在台上演讲时,台下的男人们喊:“女人站在上面干嘛呢,跳脱衣舞吗?”大家一阵哄笑,候选人没有生气,也只是笑笑;委员会在准备竞选过程中,玻璃被石头砸碎——反对者不认为女性应该参与政治……男权的根基是坚固而难以撼动的。
下面说一些零散的点:
1.佐知子期待的“时代”和西岛秀俊期待的“时代”不是同一个时代
从细枝末节中我们知道西岛叔是一个有战争PTSD的人,当警察时期又受了美军刺激。他所期待的是一个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人民安居乐业,老婆孩子热炕头。
佐知子期待的是一个女性不用再受伤害的时代,是女孩子可以好好念书,不用为生计沦为男人的性用品,可以参与政治,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的时代。
2.厌女的女人比厌女的男人更一言难尽
禎子打了佐知子一巴掌,说“你毁了我的梦想”,她的梦想不过是给男人当妻子,老老实实做个主妇,而佐知子应该去打谁一巴掌控诉自己的梦想被剥夺呢?
是战争,是那些美国人,是这个操蛋的男权社会,还是……造化?
她没处说理,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想办法改变世界。
我只能说她的人生很悲壮。
3.西岛是好人吗?
呸。
他只不过做了一件有人性的事,人本来就应该做有人性的事,别人没做,是别人坏,不是他好。妹子把他看成救命恩人也太过了,不值得爱。
他也不过是个普通的没什么见识的男人,认为和读过简爱的良家女孩儿结婚就能过上他梦寐以求的生活,而他才不会真正爱上有过パンパン女郎经历的女人。男权社会对男性宽容如亲妈,男的睡多少女人无所谓,玩儿玩儿也没问题,女人有过パンパン经历就不是人了,其实她们多么迫不得已。
佐知子杀了他也没毛病,他就是个骗子罢了,不值得同情。
4.佐知子
厂长亲吻她,说,“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啊?”
她面无表情。
我们看不出佐知子对老公有任何关心和兴趣,甚至当老公搞了一堆妇女来家里闹来引起她的注意,都失败了。她只关心选举的事,成日和女性同志们(相同志愿的人)在一起,追逐着梦想。
她真坚强,也真脆弱。
也许她心里已经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也许她早就恨透了男性。
她不愿意抛头露面,即使她为选举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她如此害怕自己的过去被翻上台面,甚至不惜杀人。怕被人知道,怕面对自己的过去,怕黑历史让自己永世不得翻身,怕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女人长大以后就会变得容易责怪自己,因为社会告诉我们,你们应该这样那样,都是你们的错。
不是的,佐知子,是他们不好,是他们abuse你的身体,是他们诋毁你的人格,你本身没有任何不好。
可惜佐知子并不这么想,emi的死让她崩溃了(我相信她不想杀她的,她下不了手,她可以杀死那些男人却无法对女人下手,即使禎子在那种场合大喊mary她也没有将她怎样不是吗),弟弟的画中如此坚强美丽的脸,被她划破了,不能原谅她自己的,正是她自己。
电影最后呼应了这幅画,那道伤痕,不只是佐知子的伤痕,也是我们所有女性的伤痕。
2 ) 记忆的追逐
昨天11点开始我看了《零的焦点》,这是日本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的代表作之一,最早接触松本清张是日剧女人阶梯,那个利用女人使劲向上爬的可恨又可悲的男人,把我这个只是怀着轻松心情看日剧的人搞得很忐忑。
而最被中国人知道这个人的应该是电影《砂器》,很遗憾我只看过片段,那时候太小,爸爸在放碟片,没有完整看,但故事大致内容我是知道的,就是一个从社会最底层,慢慢爬上音乐家位子的男子,把知道自己悲惨过去对自己有恩的养父杀害的故事。
而这次我看零的焦点,是为了广末凉子姐姐,漂漂的~~哎呀不好,拉回来,总算说到我看的零的焦点了,这个突然发现和砂器剧情有那么一点点像呢。不过主角成一个男的,变成一个女的,知道主角过去的人从一个人变成两个。
人,总是对自己的阴暗过去害怕着呢,因为过去就像拍死的蚊子一样一样,活不过来了,不能改变了。无论现在是什么样子的人,过去就像一面墙,驻在心里的墙,给人们的心里各种各样的阴影。
这面墙砂器里的主人公是曾得过麻风病的乞丐的儿子,而零的焦点是做过美国帮帮女郎(军妓)的女主角佐知子,性别的不同,导致2个故事的基调的色彩,节奏都有所不同。佐知子终于得到了光鲜的身份,成为了社长夫人,终于又能力好好保护自己生病的弟弟,对于来之不易的现在更是拼命想守护住,当知道自己过去的人来到自己的生活中,那恐惧是无法遏制的,孰不知没有人想暴露自己的过去,真正不肯放过自己的正是自己本身。
不断地害怕让这个女人对四人痛下杀手。“啊,终于没有别人知道自己的过去了。安心了。”真的有这种感受吗?当昔日的好友久子被自己也逼走的时候,这个女人终于崩溃了。在满是玻璃的黑暗房间里,她失声痛哭,大声的吼叫着自己没有杀人,没有杀人,但是遗憾的是,结果已经造成了。灯亮了,手上脸上都是鲜血佐知子已经被自己的过去所吞没了。
这时厚重的记忆大门打开了,在空袭中失去了父母,原来在女子学校的她,笑着看着焚毁的家对生病的弟弟说,“从这刻起,我是妈妈,我也是爸爸”还只是个少女的她笑的多么让人心疼。生活所迫,做了那种工作,给不识字的久子唱歌,多么温柔的声音啊。为了迎接全新的时代,她全力支持第一位女市长竞选,看不惯的人们拿石头砸了竞选支援中心,报纸上也满是对女人竞选市长不利的报道,伙伴们甚至是候选人本身都消沉了,是谁大力鼓励大家,使大家振作起来?是佐知子。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杀人犯,我真的做不完全的恨,或者说,我更多对她的感情是同情,是感动,她是一个底层人物,但她慢慢爬起来了,她爬的越高,过去在她心里的墙堆积的越高,带来更大的阴影。这个阴影被人揭开重现光明之下,带来的恐惧可想而知,她做出的有逆人道的事情,这是错误的,但试想又能怎么办呢?卸尽浮华,真实的自己早已经早已千疮百孔。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现代的东京画廊,佐知子弟弟给佐知子画的肖像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原来也只是一个美丽平凡的女人啊。
3 ) 零的焦点
前半部分挺吸引我的,后面就觉得逻辑有问题了:佐知子不愿别人知道她做过pan pan girl可以理解,可是她为啥要杀宪一呢?宪一并没有威胁她,也不是多嘴的人,今后还会离开金泽;而且知道她做过pan pan girl的人还有许多,比如立川抓风纪的警局,再比如pan pan girls住宿过的地方,而且这些人嘴巴并不严,有人来问就会说,还存有旧时的照片。我看下来,佐知子不杀宪一,她的过去泄露的风险并不大;她杀了宪一,反而暴露了她的过去,这太矛盾了;宪一哥哥乱说话,算是有取死之道吧;热心的本多死的真是冤枉。 剧中过的最不好的人就是另一个pan pan girl久子了,佐知子还说久子是她唯一的朋友呢,没帮久子找个好工作,还要害她。 佐知子的丈夫也让人理解不了,对工人们穷凶极恶的样子,因为怀疑佐知子和宪一关系不纯,看起来对佐知子也不是很好,最后竟然会为佐知子顶罪而开枪自杀。 剧中佐知子打扮的最漂亮,有气质。日本女性抗冻能力杠杠的,下雪天也只穿呢子大衣、赤腿、单皮鞋,肯定好看,相比之下,下雪天我穿的像个球似的,5555
4 ) 画面很有质感,有那么一些市川昆的金田一系列的感觉
纪念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
第一次接触社会派推理小说,明显感到与金田一和小五朗等注重推理悬疑的本格派不同,社会派把故事融入大的时代背景,更有真实感,也通过故事对历史和人性进行反思。
这个版本的零的焦点虽系翻拍,但拍得相当不错。画面很有质感,故事也设置得很好,虽有还是有些bug,但有那么一些市川昆的金田一系列的感觉。
5 ) 人物 时间 事件 以及 一些莫名
片子布线很多,却又不交代清楚。导演是想走细腻路线,不过背景太大,在很多地方用力过度,导致融合不恰。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故事好乱,于是第二遍整理了下大纲,顺一下事件发展过程
主要人物关系:
佐知子 - 田沼久子 - 同事 / 朋友
鹈原宪一 - 祯子 - 夫妇
田沼久子 - 鹈原宪一(化名曾根益三郎)- 情人
鹈原宪一 - 佐知子 + 田沼久子 - 恩人
主要事件发生时间(部分是推算):
昭和18年(1943年)10月,太平洋战争盟军反攻,日本节节败退。
当时参军的鹈原宪一在战争中受伤,和战友曾根益三郎活了下来。
立川,佐知子和久子沦为妓女
风纪整顿日本禁娼,昭和23年,当时身为巡警的宪一在一次行动中救了佐知子和久子。
两人金盆洗手后,离开立川,佐知子去了东京,久子去了金泽
昭和29年,佐知子嫁给室田义作正式在金泽定居
昭和30年,宪一在东洋第一广告上班,被派金泽,和室田的工厂有业务往来。被邀做客去室田家,认出佐知子。半年后重逢久子,退了津幡的公寓,和久子同居。
昭和32年8月,东京,宪一与祯子相亲
同年11月,结婚。婚后一周,12月1日,后辈本多和宪一一同前往金泽进行调任工作
差不多时间, 久子怀孕(佐知子想把久子的行李一起扔下悬崖时发现母子手册)宪一不知情。
宪一决定与祯子开始新生活(嚓 这个不要脸的负心男,好吧,这个男人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跟久子认真生活),回金泽处理交接工作,顺便与久子了断,临行前告诉了哥哥鹈原宗一郎。
12月7日,室田家的告别宴,宪一委托佐知子照顾久子。
佐知子建议宪一假装自杀,趁机杀了宪一。
12月8日, 宪一没有回东京
12月11日,星期二, 祯子前往金泽
12日,星期三,祯子看到一具男尸,确认不是宪一
久子得知宪一(益三郎)之死,(猜测是通过背后的疤纹认的尸),之后进了室田工厂做前台
宗一郎出差京都,15日转道金泽拜访久子,不相信宪一自杀的说法,并对久子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查
16日,宗一郎拜访祯子,假装自己刚到金泽
当晚,在鹤来,佐知子假装约宪一、久子与宗一郎见面,毒杀宗一郎。
19日,佐知子假装久子约本多在久子家见面,刺杀本多。
本多死后,室田义作前往立川调查,知道了佐知子的过去。
祯子报案,久子遭到通缉,佐知子假借拯救之名杀害久子。
上条保子当选市长。
室田为保妻子,把罪名全部揽在身上(其实一开始从把久子招进公司就已经决定要给妻子替罪了),饮弹自尽
佐知子跳海
佐知子杀人动机分析:
杀鹈原宪一 是因为宪一知道她的过去
杀鹈原宗一郎和本多,是因为他们的调查使她觉得自己的过去正在被揭开
杀田沼久子 都是为了把罪责嫁祸给久子
这些应该在佐知子和宪一重逢的时候开始预谋了
自杀,大抵是因为祯子那一声“Mary”,她做了那么多事,还是没有能够洗白
疑点:
佐知子连续的预谋杀人在久子跳崖之后精神崩溃,已经杀了那么多人还崩溃个毛! 就算久子身怀六甲,那孩子也是宪一的,以她连续作案打算斩草除根的做法根本到不了自我谴责的道德高度。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为了抹杀自己曾经做过妓女的过去,得到一个清白的政治背景,可在选举中她只以助选者姿态出现,参选市长的并非她本人而是上条保子。用鲜血洗刷没有必要洗刷的过去从而迎接新生活,于理不合——洗刷过头
松本推理剧里经常描述的是因为社会或者家庭而造成的人性杯具,凶手的畸形人格会引起争议与思考,但是这部里,找不到争议点,佐知子已经偏执到丧心病狂。
佐知子的弟弟在本片中算是为佐知子开脱的一个角色,他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到最后佐知子被赏一耳光他拼命拉住桢子,似乎与桢子有另外的故事。为什么他看桢子的眼神那么奇怪?为什么他会单独跟桢子在一起? 如果这是导演的良苦用心蜗只能说用心过头了 ╮(╯_╰)╭
姐姐为了弟弟的肺炎而卖身,然后治好了,弟弟就能抽烟了?
宗一郎在京都和祯子打电话问宗一郎的情况,说京都天气很好,可外面明明在下雪,是为后续的悲剧做铺垫?
Bug
佐知子刺杀本多,一刀扎向腰椎,本多本能的伸手去摸刀结果够不到,这个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除非本多双臂肘关节被固定住
有时候觉得导演在线索铺开的过程中过于含蓄,而在人物心理刻画上过度用力,换一换就好了
6 ) 《零的焦点》影评——室田佐知子和她的时代
纯粹是为了去看我女神中谷美纪姐姐而点开的这部电影。没看过小说,就只谈电影吧。话说女神的表演可圈可点,确实有些稍显用力,可是这么复杂的角色本来就很难驾驭,女神演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在我的理解中,《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导致女性悲剧的对他人之爱(父爱、情爱)的渴望和不带有丝毫怀疑的信任更符合对日本女性传统意识的定位,电影中正面人物广末凉子的定位即是如此,对女三木村多江的辨认有些模糊,因为最终导致她自杀的不是失去了鹈原宪一的爱,而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愿意成全中谷姐姐想要维护和开创的新时代新生活。中谷姐姐所塑造的这么自我和强势的日本女子实在是缺乏可以参考的对象。
单纯看电影,导演很明确地以表现社会性为目的,电影就是为了凸显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焦灼与迷茫,怀揣着过去的不安,试图掩盖过去的执迷。电影中的推理部分是次要的,所以我们第一眼就很容易猜到中谷姐姐就是凶手,当然她这么做的原因,直到最后观众才知悉。不过,在一部电影中意图展现复杂的过去和人性这任务实在艰巨,导演一不小心用力过度,很多本应该以隐晦的方式让观众加以感知的东西电影也就直接说了,一旦清晰的说出来了就势必弱化了电影的主题和意图展现的复杂性和宏大性。电影可不是推理,切断了枝枝叶叶导向水落石出的光明是批判类型电影的大忌讳,一个熙熙攘攘的繁芜乱杂的群像是我们这些喜欢思考的吃瓜群众最愿意看到的。可千万别直接表达你的中心思想!绳命哪有那么简单?不要告诉我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仅仅是探讨如何迈入新生活吧?中谷姐姐的努力方式在善恶分明的意识形态下注定是个悲剧,而男主鹈原宪一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其死亡而戛然而止,至于在实践中会不会成功,这个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是似乎在脑海中是成功的了的。然而,骚年,即使娶得比你年轻许多的清纯女神广末凉子,人生也不见得就会那么容易开始新生活的吧?话说自认为在新的地方结婚生子就可以开启新生活了的价值观也是我所不屑的,那个曾经的潘潘女郎难道就不能和你开启新生活了吗?鹈原宪一的自杀(也可能是中谷姐姐推下去的)让我去掉了一些不认同感,好吧,毕竟男主确实也在纠结中,没有大步流星地奔向新生活。
在这部大女主戏中,我最喜欢的角色第二就是中谷姐姐的“流氓”老公了(室田仪作,鹿贺丈史饰,百度了一下鹿贺丈史,舞台剧的灵魂人物哪),这个人物和木村多江的女三一样,虽然是戏份不多,但是角色设定非常丰满,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演员表演,都毫无违和感。可能正因为戏份少,才看不出破绽。据一些比较小说和电影的影评说,这个角色是电影最大的改编,原著中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没看过原著,就只评价剧中的人物设定,在我看来,这样一个人设是成功的,导演借这么一个“流氓”人设展现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资本的冷漠和冷酷、工人的悲惨群像,也展现了导演的野心。阶级的分化、悲惨的群像,导演需要一个人物来表现出这种时代特征。他对妻子的包容、爱和理解更是增添了这一角色的复杂性,他最后为他妻子而死这一点并不违和,电影也做过铺垫(他提及妻子喜欢鹈原宪一时的确定与落寞,他安排木村多江所饰演的田沼久子在其公司前台工作,这应当是听从了妻子的推荐)。一个自负的强硬之人原以为妻子的心不在自己的身上和家庭中,但当他知道了妻子的过去,意识到其妻子所做的一切一方面是为了这个家庭的体面、并且不惜杀人时,也就自然觉得为了掩盖中谷姐姐的过去,利用原有的舆论建立一个和情妇共谋杀人的故事是更好的选择。这其实谈不上牺牲不牺牲,而是理性之人的爱和选择罢了。
只是最终可惜的是,来自东京的广末凉子打破了中谷和其先生所想营造的故事。可能虚假的故事就是应当被打破,这是侦探小说的逻辑,也是主流的逻辑,这样的主线是不能被违背的。一个更重要的主线也不应当被违背:新时代可以建立在废墟和不堪上,但不能建立在谎言上。除此之外,我们看到了导演对中谷姐姐的同情,最后破相了的她在发表演讲时依然美丽,导演所试图要传递的是:即使可能不堪过,也依然是美丽的,这样的不堪即使刻在体面的外表上,又有何妨!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只有这个时代改变了,个体的生命才会生活的不一样吧。导演想要体现时代厚重感的意图很明显,但是在我看来,这需要一个更大视角,毕竟日本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在人性与其所处的大时代之间建立联系,看到这样一部有野心的电影还是很欣慰的。反观我们自己的电影,希望能看到更多触碰人性深处的电影,呈现出灾难深重的时代里最普通人的镜像。
7 ) 向大师致敬
《零的焦点》是根据日本推理小说作家松本清张的同名小说改编,也是松本清张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作品。
记得我所看的第一本日本推理小说就是松本清张的《点与线》1979年版的,四毛七分钱一本,簿簿的一本,却很精彩。《点与线》虽然故事情节不是很复杂人物也不多,但那些看似偶发的事件,不经意的表面下其实都是凶手布下的局,相当的巧妙。
日本推理小说还可分为本格派、变格派、社会派等派别,江户川乱步就是本格派的创始人,本格派说注重逻辑性和思索性,绫辻行人算是江户川乱步的接班人,日本的推理小说界还设置了江户川乱步大奖鼓励那些推理小说写作新人,现下当红的作家东野圭吾曾获得过此大奖。变格派的代表人物是横沟正史,金田一老爸,变格派小说气氛阴森诡秘,人物时常变态、疯狂、阴暗。
社会派推时小说情节放在时代社会背景中,探索社会现象,揭露人性的弱点。有时会觉得社会派推理小说情节不如变格派紧张刺激,但社会派推理小说揭示社会矛盾和黑暗现象。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点与线》、《砂之器》、《隔墙有眼》没有名侦探,但对政治黑金,企业黑线交贸,人性的贪婪都有深刻的描写。
《零的焦点》的故事从一位新婚妻子寻找失踪丈夫的下落开始,一点一点的了解到丈夫的过去,丈夫的朋友与情人,及更多关于二战后那些以性交易为生的女性,最后找到凶手。有一些人为了抹去自己不怎么光彩的过去,杀掉每一个知情者。
松本清张的《零的焦点》与社会派另一位大师森村诚一的《人证》有些相似,对二战后日本那些曾经为美军提供性服务的女性们,在战争结束后的生活,有些女性活得很卑微有些过得很光鲜,往日的受害者在因追逐权力、欲望导致人格失衡走上犯罪的道路。
过去的受害者如今的行凶者令人同情而又颤栗,一个畸形时代下的牺牲品。松本清张通过一个时代的受害者的愤忿绝望折射出了,二战后日本接受美军管制期间,女性为了生存向美军出卖肉体的黑历史,不堪回首的风尘往事。
和你约定好去看的北国,那宛若处女般神圣的北国啊,在我的身体里,缓缓的流逝。
在中谷美纪面前,谁敢自称女主角
本片最强大的不是表演,也不是剧作,而是其完整的时代感。悬疑片的外壳下是一出关于日本人战后精神世界的时代悲剧,虽然节奏有点慢,但是一气呵成,可以称之为日式的“黑色电影”,广末凉子真的美得让人心碎。
看不下去了,冲着广末凉子和中谷美纪去的,闷死了,男人莫名其妙的失踪,莫名死了两个人,看了一小时,后面一小时我看你怎么再编下去!
还是木村演技一流啊。。。那么一个文盲傻女。。。中谷和广末,一个发力过猛一个不会演。。。西岛大叔的身材非常好!
广末真的老了= = 在中谷美纪面前简直就成了大妈。角色深度也被甩出几条马路。。。看《简爱》的小女人居然有这等推理能力,太哥特了吧= = 战后女性悲剧,真觉得西岛死得莫名。。。。。。。
还是木村多江最高,中谷美纪气场确实强大但也不用部部片都像松子一样演的那么用力,至于广末,她的小家子气让她挑大梁最后也成路人,西岛大叔演了个打着追求新时代旗号劈腿的贱人
没有看过小说,感觉导演想表达战后特殊的社会背景,但情节很乱,拍的也有点拖沓。不过嘛,本身三个美女也是一看点,只是广末凉子太弱了。★★★
广末凉子你还能演得再差点么。。。sigh。。。整一个女版张铁林
当得知中谷美纪是玛丽,镜头突然切到中谷美纪,那张苍白枯瘦的脸生是吓了我一跳。松本清张的社会系推理,推理其次。对社会问题的涉及才是主要的,同样是阴云密布的海边,会想起《影子写手》,靠想象完成故事多少有点削弱这部电影,不过,仍然值得一看。中谷美纪实在太强大了
如果一个人因社会的伤害而扭曲变态,你是否能原谅?我们是该怪个人呢,还是该控诉这个社会?
五星给中谷美纪。片子里广末木村和她一比都成了路人。
重拍零的焦点纪念松本清张,犬童一心证明了他是日本导演中的中坚力量。中谷美纪气场足是足,但镜头将她渲染的如同十足鬼魅,反而扣了分。木村多江将一个淳朴善良经受了许多苦难的女人演的恰到好处,大赞。广末凉子不出彩,但说话的腔调细声细气,演教养良好的小娘子还是颇有说服力。
不错
犬童一心还是驾驭不了多线索大题材,适合拍温情的线性叙事的小故事。中谷美纪的演技没话说,气场强到周围所有生物瞬间变路人。广末凉子还是完全无法撑起任何角色,木村多江是本片最大的惊喜,那村姑演的,完全都看不出是木村多江......
金沢是我想去的地方,却意外地在离开东京的航班上瞥见了。雪中雷,红风衣,pan-pan girl,竟让我想到朗读者。她是那么聪明的女人,可是也背负不起流光杯影中的过去。她不是在杀人,她只是想杀去过去的自己。而这又怎么是Keiko这个读着夏洛特勃朗宁的女大学生可以理解的呢……
木村
就是里面有些话实在是...
广末凉子
背负着沉重的过去,谁也无法往前行、获得新生。一碰就支离破碎了。但过去的人生,不是想断就能一笔勾销的,不是娶一个读着夏洛特勃朗宁的女大学生就可以遗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