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有剧透
有时候想想现在的编剧也不好当,从深度到广度,能写的东西大都被前人用过了,很难写出新意,也就能在元素的排列组合上做些新花样,老老实实搞些合格的爆米花片,最近的《密室逃生》个人觉得也是这样一部电影。
本片融合了密室逃脱的游戏外壳,心慌方加大逃杀的形式,电锯惊魂的陷阱机关,侦探片常用的人选筛选条件,再加一点变态嗜血权贵玩弄人命的暗网传说,和心理疾病患者走出阴影重新面对生活的故事。
但是说到人性细节展现也好,社会制度揭露也罢,本片呈现了蜻蜓点水的姿态,更多重点还是放在了讲述一个通关故事上。
电影中的密室和人物、背景、心结的对应关系如下:
1. 烤箱火烧密室-女军人-战争爆炸-战友全部牺牲
2. 冰冻湖面密室-精英男-海难冻伤-强夺外套杀死朋友
3. 颠倒高坠密室-物理小妹-空难坠机-母亲死亡
4. 毒气医院密室-游戏小哥-煤气中毒-全家死亡
5. 迷药致幻密室-酗酒小哥-酒驾车祸-个人过失害死朋友们
6. 挤压书房密室-矿工大叔-矿难塌方-弟弟死亡
密室游戏设计理念如下:
1. 幕后Boss有观看嗜血真人游戏的需求,大量财力物力权力人力支持。
2. 游戏主题需要持续更新换代,以保持新鲜感。
3. 设置了极低的逃生率,以增强观赏趣味度。
太简单的游戏毫无看头,百分百必死的难度设置也显得乏味,唯独留一丝生机才有无限期待。
4. 有限的时间,稀缺的资源,和相互制约的机关,易造成竞争、对峙的局面。
5. 游戏失败者会按照相应的死法,将尸体送往各地伪造成意外死亡的场景。
6. 成功逃离者将被游戏设计师亲手杀死,让该杀人游戏对外界彻底保密。
7. 所谓规则其实并没有那么严谨,意外因素反而可以带来意外惊喜。
8. 即使有最终逃离报警的幸存者,幕后Boss也有能力摧毁证据逍遥法外。
片中密室的主题是灾难中独活幸存者的二次筛选,把6个幸存者经历过的6种灾难串联成6道关卡,看这6个人之中是否有人可以再次幸存。也可以类推之前的大学生运动员主题,很可能是同学情谊和运动能力在极端条件下的多重考验。
大概对于幕后Boss的变态观众来说,幸存者主题的趣味来自于以下几点:
1. 对游戏参与者智力、体力、心理素质和人性底线的多重挑战。
2. 幸存者如何面对自己曾经历的灾难困境和心理创伤。
3. 幸存者面对其他幸存者曾经历的灾难困境还能否继续幸运下去。
4. 如有成功者,会是争夺资源型、合作互助派还是中庸幸运型。
前面提过的稀缺资源和制约机关,像冰冻密室里的棉服和致幻密室里的解药,太过明显,无需多言。
可以说上一说的,比如烤箱密室里的按压开关,如果辅助按压开关的道具不足,很可能演变为这样一个局面,最后一两个负责按压开关的人,不甘于剩下自己无法离开,有可能放弃按压开关转而去撬密道门,让其他人也无法从密道离开,就会造成几个人同归于尽的结局。
高坠密室里的门把手也是同理,门把手所在的保险柜跟离开密室的门分别位于密室两侧,地板早已掉光,如果负责开保险柜的人逃生艰难甚至无望,不敢或不甘将门把手直接交给其他人,用来钳制其他人救助自己,甚至在绝境中选择同归于尽,都是极有可能的。
影片中提到以前的密室游戏从未有人逃脱,很可能就是发展成了这样的结局。因为之前的参与者都是生活中未经灾难的普通人,在猛然间遇到极端困境时,很难说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惨剧。而本次主题的参与者,除了精英男是杀人求生以外,其余五个虽然境遇不同,可以说都是因为运气才活下来的。
片尾曾借酗酒小哥安慰物理小妹提到一个心理学概念,叫做“幸存者内疚”,幸存者对遇难者感到抱歉,为自己的得救而充满内疚,甚至觉得都是自己的错。“幸存者内疚”是本片的题眼,很可能也是使幸存者们没有完全重蹈他人游戏覆辙的重要原因——因为对他人的愧疚,反倒不愿再自私地独活,即使身处危险也更愿意尽力救助同伴。
依次看下这6个幸存者的背景和结局。
1. 游戏小哥,活泼开朗,性格和善,合理推测他当年遇到的煤气中毒事件纯属意外造成,当他从全家遇难的悲痛中走出来后,有可能变得更为豁达,热爱玩游戏可能是因为看开后的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转移失去家人的注意力,故而沉迷游戏逃避现实。游戏小哥一直下意识地将游戏中的危险合理化,看起来也符合逃避现实的心态,麻痹自己也算得上是应对痛苦的一种常见方式了。
如果从宏观的角度看,游戏小哥在煤气中毒事件里因为运气稀里糊涂活下来,又在密室游戏里因为不幸稀里糊涂地死去,他的幸与不幸都是混沌而随机的,也可以说是因为自我麻痹导致他丧失了应对危险的敏锐触觉。
如果从现实的角度看,当时正有两件违规道具在他手上,一是马上可以用来生火融化冰块的打火机,二是刚刚自拍过有泄密风险的手机。前者会大幅降低游戏的趣味性,后者更是犯了大忌。前面说过游戏规则其实并不十分严谨,比如酗酒小哥又烟又酒的啥事都没有,用酒瓶犯规也没见Boss提前引燃机关,说白了只要不降低游戏的观赏性,Boss就不会痛下毒手。
而游戏小哥被Boss选中第一个出局,则是必然中的必然,纵观全片他也是唯一一个被幕后Boss直接杀死的玩家。原因也同样出于他的自我麻痹——一个面对危险却不知恐惧的斗牛士,对变态观众来说还有什么刺激感可言,这才是游戏最最现实的一面。
一个不好玩的玩具,就成了Boss杀鸡儆猴的祭品,用来恐吓其他幸存者,“游戏是真的,玩家会死的”。
2. 女军人,勇敢坚毅,但PTSD明显,还没能从烧伤的阴影中走出来。在烤箱密室引发了创伤,幸好得到同伴们的帮助和安慰,挺过这一关。
战场上军人间的情谊向来是非同一般的,她有对牺牲的战友们的愧疚,也有军人的牺牲精神。上一次战友牺牲她独活,这一次她牺牲自己拯救了同伴,她在牺牲的一刻,想必也是解开了心结的。
3. 矿工大叔,一个缺少安全感的人,曾经亲耳听着弟弟的呼吸慢慢消失,在黑暗中独自等待死亡,绝望而恐惧。被救后换了工作,依然恐惧焦虑,只想多存些钱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窘况。
他怕失业,怕死,想活着。在高坠密室里,当架子快要承受不了三个人的体重,有人要求他挪地方,他不敢,因为他怕死,是物理小妹主动站出来承担了风险。密室全程他做的事不多,通常坐享结果,在毒气密室里,他终于被精英男说服,眼看着死亡迫在眉睫,只能赌上一赌。
弟弟的死亡和绝望地等死让他比别人更怕死,这种对死亡的恐惧,让他选择过退缩,也让他选择过赌命。
恐惧,有时是生机,有时是绝路。
4. 精英男,一个利己者,善于利用他人,绝境中不择手段,罔顾道德与情感。曾经为了生存杀死朋友强夺属于朋友的生存资源,获救后更加勤奋地锻炼身体,从他的视角看,强壮的身体是他得以击败别人强夺生机的最大本钱。
在烤箱密室第一个逃离通道,在冰冻密室第一个开口索取外套,第一个强夺钥匙奔向出口,在毒气密室把酗酒小哥和矿工大叔作为试验品,害死了矿工大叔,最后在致幻密室强夺酗酒小哥找到的解药,反被打死。
精英男有着体面的外表,幽默的谈吐,内里却是一片乌七八糟,就像他谎言下掩盖着的丑陋真相。比起矿工大叔的“怕死、自保、不作为”,精英男则是“用别人的死换自己的活”,他是6个幸存者中唯一一个不是凭幸运,而是靠残忍获得生存的人,他没有另外5人的“幸存者内疚”,只有“凭本事活着”的自我肯定。他也是游戏全程唯一一个有主动害人行为的人。
在致幻密室,酗酒小哥揭穿了精英男的谎言,精英男再次试图强夺别人的生存资源,却被反杀。这里我同意其他网友的看法,正因为精英男太过于重视锻炼身体,反而导致他对致幻药物的耐受力不足,这是他丧命的关键所在,正是“生于强壮,死于强壮”。
从宏观角度看,他曾经杀人抢物的罪恶,也在他故技重施的过程中得到了最终审判。
5. 酗酒小哥,一个吊儿郎当的人,但良心未泯。他曾经因为个人的错失害死了数个好友,偏偏自己独活了下来,他身上背负不只是幸存者内疚,更有罪魁祸首的罪恶感。他的心理创伤主要不在车祸,而在“我害死了我的好朋友们”,因为负罪太甚痛苦太甚,他没能戒酒,反而过得有些浑浑噩噩。但他还算是比较有勇气和反省能力的人,除了没有忘记那些被他害死的朋友们,他也有试图走出创伤开启新生活的意愿,比如申请调到前台工作。
密室游戏里恰好旧事重演,大概幕后Boss也是故意的,刚在小屋提醒过酗酒小哥死去朋友们的名字,紧接着便让他丢打火机的行为间接害死了游戏小哥。接下来的过程里,游戏小哥再也没有吊儿郎当,他也一次次地试图救助同伴,不想丢下同伴,这是一个敢于面对错误,有反省能力也有救赎精神的幸存者。
他最终获得了救赎,离开游戏后终于能够开始新生活,甚至还愿意为了陪同物理小妹抛下安稳的生活再赴危险。
6. 物理小妹,智商高,PTSD严重。只不过她的心理创伤并非来自空难坠机,从高坠密室的反应就可见一斑,她真正的心理创伤是看着妈妈在眼前惨死,却无能为力,是“我救不了我的妈妈”。
妈妈对每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意义,我想不需要多说,物理小妹的心理创伤有多重,我们可以想象。
所以游戏全程物理小妹反而精力百倍,一直在积极寻找线索,也拼命主动地救助同伴,她是6个人里唯一一个有强烈地帮助和拯救他人意愿的幸存者。
所以结局如她所说,“我再也不想做独自活下来的人了”,她成功地拯救了一个同伴,解开了心结,修复了创伤,甚至还有拯救更多人的愿望,要去单挑幕后黑手。
正因为物理小妹头脑最清醒,再加上智商高,所以她能够跳出游戏本身看问题,进而看破了问题本质。
1. 身为游戏参与者真正要反抗的对象不是游戏规则,而是幕后Boss,破坏了监控器,也就破坏了幕后对游戏的掌控力。
2. 规则是可以打破的,继续找出口进入下一个密室,就依然是幕后手里的玩具,死路一条,只有跳出规则才能在同一层级反抗。
3. 既然游戏是人为设计的,每一环节死去的游戏者必然有人来善后,游戏是有其他出口的。
4. 基于游戏的高度仿真感,一切看似不是线索的道具依然可以派上用场,比如氧气面罩。毒气密室的毒气应该是一氧化碳,来自游戏小哥的经历,只要及时吸氧就没有性命之虞,破坏监控器带来的监控真空期给物理小妹争取到了生存的机会。
至于那个试图杀死酗酒小哥的游戏设计师,按照原定计划,奖金是没有的,不是Boss出不起,而是从没把参与者当人看,都是斗兽场的玩具而已,为免麻烦,无论通关与否,都不准备放人活着出去。
设计师的意外被反杀,对Boss反倒是难得一见的惊喜,所以设计师的头像也出现在荧幕之上,底层喽啰也不过是Boss的玩具而已,任务完成不利,死了也就死了,说不定幕后还开着实时赌局。
在大Boss的地盘里,找几个来干掉物理小妹和酗酒小哥不容易吗?太容易了!还是那句话,大Boss要的就是好看刺激的游戏,这样有趣的玩家,放了也就放了,既然影片设置了Boss有通天的能力,横竖警察不会抓到任何把柄,留着这俩人下次重新玩过,这不片尾就有了飞机密室,量身定做。
电影创作者总是想给作品留下点余味的,有的电影里说,灾难除了意外也可能是政治阴谋,而这部电影多开了一条脑洞,灾难还可能是一场供部分人赏玩的游戏——那些意外去世的人真的只是意外吗?作为一部惊悚题材的电影,该尽的责任还是要尽的。
而我更愿意思考一下立意的角度,抛开全部惊悚的部分,回归到心理创伤这件事情上来,我更愿意这样看待电影。
心理创伤就像是一间恐怖的会伤人的密室,它会把患者困在里面难以逃生,即使在旁人看似正常的生活里,也总被阴影缠身无法摆脱,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
排一排电影里6个幸存者从死亡到逃生的顺序,依次是麻木者、牺牲者、自保者、害人者、赎罪者、救人者,也恰好反应了电影的主题立意吧,“幸存者如何面对心理创伤及道德创伤”,逃避、畏惧、面对等等皆是态度。希望幸存者积极面对,能够自救或被救,最终走出阴影,获得更美好的生活,我猜大概就是创作者的一份心愿吧。
应该算是一部注重观影体验感多过逻辑的电影,如果你代入感强的话到影院观看还是蛮有意思的。定位上按实际体验来说勉强可以定位为惊悚片,没有血腥暴力镜头,不过个人是不建议带孩子去看的。
接下来说下个人关于影片的一些看法。
1.每个密室严格来说没有完全对应的影片中的某个角色。第一个烤箱密室虽然主要的细节是关于阿曼达的战后应激症,但是前面其实也给出了佐伊和杰森的一些细节;第二个严寒密室(小屋+雪地),分别对应的是本和杰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三个上下颠倒的酒吧按说应该对应本这个有酒精依赖症的角色,但实际上影片并没有在这部分有所展现,而第四个病房密室,emmm,我去上了个厕所,漏了一部分,不过按前后推理来说,讲的应该是六个角色的一些个人信息,后面杰森解密的过程和佐伊的应对分别对应的两者的过往经历与角色设定;至于第五个迷幻密室和第六个书房密室,认真说因为也没剩下几个人了基本算是粗暴带过,对应关系真心觉得无从讲起。
2.所有角色的死亡都是剧情需要,个人觉得不算有多大的bug。从一开始通过尼克的死来展现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到接下来一个个角色的死,更多的是感觉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可能在逻辑上确实存在漏洞,但是说有多大的bug,我觉得并没有。唯一的bug我觉得应该是在迷幻密室部分,本把找到的唯一的解药说了出来导致的接下来的争抢然后杰森gg,按照绝大部分人类人在死亡面前的表现来说这时候本应该表现人性自私的一面,可他找到解药后的反应是信息共享,emmm,难道是因为迷幻药的原因?还有杰森这个运动达人竟然干不过本这个酒精依赖症患者,果然应了最后设计者之一的老头的话,游戏过程中运气也很重要,所以从剧情需要来讲,迷幻密室部分其实也就不算什么bug。
3.关于考验人性,个人觉得除了杰森这个点(迷幻密室里的那部分剧情也和杰森有关)影片也没什么考验人性的地方,虽然每个密室都有设置可以考验人性的点,但是影片更多的展现的反而是善良、同情和合作,包括一开始需要合作按下杯垫到接下来的轮着穿棉衣(羽绒服)御寒,再到接下的酒吧架子,病房测心率以及本找到解药后的反应,这些情节更多的展现的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这种解密,逃脱的片子确实不好拍,不比看小说,因为道理大家都懂,就是不好表达出来。但是影片中的bug太多了,不用刻意找,直接看都能看出来。
1为了显示小姑娘聪明,发现了重力压杯垫可以开门,用杯子放没问题,上面放书之类的不就行了吗,接水多慢,还有不进去的时候不是可以不用按吗
2我觉得那么小的磁铁不可能从深水带出那个冰块,而且低温环境手融冰是不可能的,屋子外面有很多木棒,可以用来砸,或者尿淋
3地板掉下去是有时间段间隔的,听音乐能判断,有爬台球桌的时间早过去了,还有那个球能揣深一点吗
4大叔从高到低,到死的心率,机关都没打开,氧气罩不说了,装死1v2,一棒就晕?关键敌军还穿那么厚
5最后一关根本无任何机关可言,
6那么多精心设计的机关,家具,冰屋……,居然能这么短时间内收拾得无影无踪?
7但凡正常点的人,都不会满怀激情的去挑战一个未知,了解你的,强大的组织。
看到评分偏高,自己又觉得缺点满满的片子就忍不住说了一下,不喜勿喷
昨天刚二刷完这部电影,所以过来写个影评。
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是由6个人在6间密室表现的6种幽默而组成的一个故事。
下面详细说说这部电影。
一.6个人
影片开头是一位白人男生,在挤压计时的密室中寻找密码,寻求逃脱。这在一开始就给影片创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让观众在开头就沉浸在这种惊险刺激的感觉中。
紧接着,镜头转到芝加哥某大学物理课堂上,豪华办公室和杂货店,这里出现并交代了三位主角(学霸女主,仓库帅哥,黑人白领)的生活背景、大致性格和如何收到快递并且参加密室游戏的。
后来在密室游戏正式开始前,接待室里,影片正式告诉我们这场"密室逃生"游戏中的六位玩家,下面介绍一下。
1.佐伊(学霸女主)
职业:大学生。
经历:飞机失事,母亲去世,只有她幸存。
加入目的:教授邀请,尝试走出来,打开新世界。
性格:机智聪明,内向孤僻,有反抗意识。
结局: √,计划与仓库帅哥一起飞去"基地"。
2.本(仓库帅哥)
职业:杂货店打工仔。
经历:酒驾导致车祸,朋友中只有他幸存。
加入目的:赢得奖金,逃避现实(?)
性格:毒舌但本质善良,孤独。
结局: √,计划与学霸女主一起飞去"基地"。
3.杰森(黑人白领)
职业:企业高管。
经历:在海上为争夺羽绒服杀死了同遇难的伙伴后被救援生还。
加入目的:高级客户邀请。
性格: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张扬跋扈。
结局: ❌,在迷幻密室被仓库帅哥撞死。
4.阿曼达(烧伤女军人)
职业:退役女军人。
经历:某战场上唯一幸存者,被烧伤。
加入目的:赢得奖金。
性格:温柔帅气,舍己为人,有大局观。
结局: ❌,在颠倒密室坠亡。
5.迈克(卡车司机)
职业:卡车司机。
经历:入矿,矿塌,同伴死,自己幸存。
加入目的:侄子邀请,赢得奖金。
性格:平庸善良,内心有负罪感,怯懦。
结局: ❌,在病房密室被黑人白领以通关名义电死。
6.丹尼(密室游戏迷)
职业:学生(?),十分痴迷密室游戏。
经历:全家一氧化碳中毒,只有他生还。
加入目的:体验全真密室的感觉,挑战从未被征服的密室,兴趣使然。
性格:勇敢爱冒险,痴迷密室游戏。
结局: ❌,在寒冰密室命丧冰湖。
由此可见,6位玩家职业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这些看似完全没有交集的人却相遇在这场密室游戏中,只因他们有类似"幸运"的经历。
而游戏大师也就是设计者却让他们这些"幸存者"在这场残酷的""密室逃生"游戏中角逐出最幸运的那个。
下面说说这6间密室,以及所对照的游戏玩家。
二.6间密室
1.烈焰密室–阿曼达(烧伤女战士)
【被炸弹爆炸烧伤】
2.寒冰密室–杰森(黑人白领)
【海上冰冷体验】
3.颠倒密室–佐伊(学霸女主)
【飞机失事】
4.病房密室–丹尼(密室游戏迷)
【一氧化碳中毒】
5.迷幻密室–本(仓库帅哥)
【酒驾车祸】
6.挤压密室–迈克(卡车司机)
【矿井坍塌】
6间密室,分别对应着6位玩家曾经"幸运"的经历,也在解密过程中表现出6种幽默。
三.6种幽默
1.最有经验最擅长密室游戏最乐观的玩家Danny却第一个领便当。
由此可知,在生死存亡的游戏中, 经验根本不值一提,靠的是所谓的"幸运"和聪明的头脑。
2.善良,顾大局,舍己为人,在这种游戏中并不会换来生存的机会,也不会赢得所有人的赞赏和同情。(邪恶脸)
Amanda的死大概是所有玩家的死中最令人悲伤和感叹的了。在颠倒密室中,她自告奋勇去破解密码,当所有玩家都已经站在安全的地方时,她却无路可走,甚至在她快要坠落时也不忘把破解密码打开大门的关键线索–8号球扔给Jason。可最后,她还是死了,而她的死却没有得到Jason的同情,甚至被说成"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规则中弱者的一方。
3.抛弃人性的人必死无疑。(正义脸)
Jason大概是这6位玩家中最富有最成功最具"领导力"的一个人,可他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连生还的机会也是在泯灭人性杀死朋友的基础上的得到的。当然,导演最后也安排他领了便当。
让这种最具leader气息的玩家死在"死亡游戏"类型的电影中并不少见,也充分验证了那句话:"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4.一个人的潜力不可估量。
本大概是6位玩家中最失败最具有loser气息的一位了,他没有高智商,没有高情商,没有好体力,至少在前5关中没有看出来,可他却活到了最后。而他真的只是靠所谓的"幸运"吗?
答案是"no"。
在迷幻密室中他凭着求生的欲望打败了黑人白领(这有运气的成分在),而在最后的密室–挤压密室中,他就充分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在找密码的过程中,有句提示语,大致意思是“寻找光明,绿色通道”还是什么的,本在这里找的是绿色的书,从而找到密码,可是密码是错误的,最后险些被挤死,这个应该是Mike被压在坍塌的矿下的场景,而那句提示语真正的意思可能是壁橱,光明所在,才是生存的根本。
本在最后一关智商爆表,被诟病为剧情漏洞。但其实他有着无穷的能量和潜力,只是在人多的时候不愿去思考,因为有队友(前面队友积极讨论时,就他一人在旁抽烟不参与,还丢打火机“害”死游戏宅);而当他不得不靠自己时,才会激发潜能。
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人的潜力。
5.或许,整个游戏故事是一个神秘组织联合政府警察编织的一个谎言?
这里有几个证据可以证明。
a.在Amanda正要参加游戏进入电梯时,接待员跟她说了一句"感谢为国效力",而"Thank for your service"正是美国人对军人说的话。这就说明,幕后黑手对六位玩家他们的背景经历了如指掌。而只有跟政府警察联合,才能调查出这些信息。
b.能在大楼中建造出这么逼真的密室来,可见其有强大的财力背景。
c.影片最后,华裔警察调查这个案件中,为什么他那么坚定地认为这一存在明显烧毁痕迹的房间没有曾是犯罪现场的可能?甚至把整个密室逃生的经历说成zoey的个人幻想。而他的华裔身份似乎也与"余无坦woo tan yu"博士的这一名字有一定的关联。因此,这个警察很可能是通吃黑白两界,并利用警察的便利身份伪造虚假死亡现场的最佳人选。
(PS:以上纯为个人脑洞,不喜勿喷。)
6.如果换成我们普通人参与这场游戏,或许第一关就over了吧
原因是什么?很简单,我们既没有Amanda的体力臂力,也没有zoey的机智聪明,而且最重要的是"人性本利己",我们在这种危机情况下,很难保证还能关注到别人的安危,而电影中的6个人可以说是已经在这方面做到极致了,即使是最自私自利的Jason,也有勇敢善良救助别人的一面。
看这部电影时,我原以为这些玩家的死只是游戏的设计。可没想到,他们是真死,并且最后牵扯出一个巨大的阴谋。
这是一种多么荒诞的幽默啊~
以上。
新手一枚,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影评。
不喜勿喷。
中午玩好低配版密室逃脱再误打误撞看的这个电影,一句话评的话……全程高能无尿点,剧情可猜套路深。
开场高能我真的是缓了很久才缓过来的,一般来讲不会把高能片段扔在开头,更不会扔这么长时间的高能,但是这个电影就这么做了。服气。
看过很多类似的短篇生存游戏的人一般不会对引子陌生,个人觉得惊奇的是队伍里居然没有东亚面孔。全员露面之后嘀咕这个问题嘀咕了很久……这种生存科幻反乌托邦(误)电影难道不都会带一个很强很牛逼但活不久的人气亚洲面孔嘛……
队伍的角色安排很合理:勇敢脆弱的军人、沉默善良的高智商少女、充满幻想的中二少年、话痨懦弱的小老头、很丧很闲鱼的屌丝小市民、理性冷酷的商界精英。顺带怼了下精打细算的商人和同情了下PTSD患者。
第一个密室是真的可怕。最可怕。个人最受不了的死法。不过电影再次打破传统的一关挂一人的套路值得庆幸——烧伤真的受不了=.=
后面几个密室相对来讲好很多,私人订制这个脑洞有点意思,就是全程跟不上高智商zoey的节奏。
本来以为的开头决定结局再一次被本电影打破。结尾抛出的第二部让我有一种不妙的预感——如果真的要解谜一切只怕要拍三部
最后……表白Amanda。虽然我预测的是她第一个挂
惊喜、精彩、惊悚,是我看完这部片子后最大的直观感受。随之而来的疑问则是,这部投资仅900万美金,从制作班底到卡司都名不见经传的影片,到底是如何拍出来的?而咱们,也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吗?
作为一个影迷,能打动我的作品的首要条件,就是一个立得住的好故事。这些年因为剧情屎烂或者逻辑不通而翻车的电影不胜枚举,别管你是有大明星撑场还是大金主投钱,基本故事讲不好,后期扑街可能性就增加了很多。
《密室逃生》的主线很简单,六个陌生人,因为邀约而聚集在某幢大楼里,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参加一个密室游戏,而成功通关的人会有一万美金奖励。其中当然有人是为了钱而来,还有人是为了刺激而来,有人是密室发烧友,还有人是想战胜内心那个胆怯的自己。
当他们坐在沙发上等待别人来讲解游戏详情时,却突然发现门被锁上了。而游戏现在正式开始…….
为什么说这是部“大逃杀”版的密室逃生呢?玩过这种类型游戏的人都知道,你需要在有限时间内根据线索解锁一个又一个密室,直到最终的那个房门被打开。这部影片中也同样设计了多个主题的密室,但不同的是,每个房间里都有一些致命因素,而逃不掉的那些人,真的会因此而死。
既然这部电影本身带有游戏的影子,那么也必然具备决定一款游戏是否好玩的元素——真实感与沉浸感。
六人中的印度眼镜小哥,是个不折不扣的密室迷,花了不少心思才抽中名额来到这里。从一开始的“火之密室”到“冰之密室”,其他人都开始因为游戏过分真实而感到害怕,只有他,感到的是无比的兴奋。
当这片雪林刚开始出现时,飘扬的雪花、厚厚的冰层让人感觉好像是来到了外面的世界,而直到他走到房间尽头,用手触摸到LED屏时,才再次提醒所有人,这是一场真实的杀人游戏。
而到了“倒转密室”,你发现脚踩的竟然是间台球室的天花板,所有的一切都是颠倒的。略显creepy的女声一遍遍的从电话中传出,而天花板竟然会随着音乐声一片片的掉落时,惊悚感也就达到了顶峰。
在这里要划线表扬一下该片的美术,虽然是小制作、小场面,但是做的异常逼真。大家当然都知道电影是假的,不过它最迷人的地方不就是亦幻亦真吗?既然是个让人做梦的地方,那就该做个无法分辨真假的美梦。
这两年密室游戏非常风靡,不管是手机上的APP,还是线下的实体,都有大批拥趸。而将游戏电影化,也是近几年的风潮之一。除了那些有着大IP固定粉丝的游戏,我很难想象另外一个比“密室逃脱”更加合适电影化的类型了。
这部片子在今年1月4号北美公映,也同时登陆全球其他国家,截止今天,全球票房已经突破3500万,收回成本已经不是个问题。而看到影片结尾,也知道下一部已然在计划中。有了这一部的好成绩,想不出不拍续集的理由。
那么,一部主创都籍籍无名的片子,靠什么吸引观众入场呢?我想,首先是精准的市场定位。惊悚片有着自己固定的受众群,类似于恐怖片,但是比恐怖片的接受度又更高一些;其次,是拿得出手的故事,脱胎于游戏的文本让这一步风险减少了很多;再次,就是要有良心的制作了吧。别管那些宣传通稿上在说自己片子投资了XX亿,这些钱是不是真的花到了刀刃上,进影院了才见真章。
近两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在慢慢由“变态”转向了“正态”,不能再简单靠流量、大制作就粗暴收割票房。观众的品味或者说眼光变得越来越好,噱头已经不能再把更多人骗进影院,口碑才能带来长线的收益。
最后再说一句,作为一个基本每周末都会去影院报道的人,这部影片真的值回票价,预测将是本周上映影片评分最高的,而票房会怎样,交给观众来选择。PS:不敢看恐怖片的朋友,大胆来看这部也无妨,没有什么血腥镜头,实在害怕,可以牵住邻座的手。(手动狗头)
密室电影主打解谜、推理、人性,而找伏笔,看细节也是这类电影的乐趣之一,电影中是角色人物的游戏,电影外也是导演和观众的游戏。其实在密室逃生开始前,有一句台词已经告诉了你能够活到最后的人,没想起没事咱们先往下看。
六个人和七间密室都有其相关性:
人物:佐伊(空难唯一幸存者) 杰森(低温唯一幸存者)本(车祸唯一幸存者) 阿曼达(战争唯一幸存者) 丹尼(毒气唯一幸存者) 迈克(矿难唯一幸存者)
密室:烤箱密室→小木屋密室→极寒密室→台球厅密室→病房密室→幻觉密室→挤压密室
其中在病房密室中展示了六个人的共性。
1.烤箱密室(与阿曼达相关)
在烤箱还未启动之时导演就告诉了我们这是个烤箱密室,一个是门把手上的英文和经验玩家丹尼说的“it looks like an oven dial(这像是烤箱刻度盘)”。
还有一个地方是桌上的杂志被阿曼达发现
在病房密室我们得知阿曼达在炸弹爆炸中烧伤,因此对与燃烧有关的都很敏感,比如阿曼达来到米诺斯大厦时本在抽烟,阿曼达看了他一眼,本还回了一句;
阿曼达看到报纸上五个人活活被烧死,神情紧张;
当佐伊错以为华氏451度是密码扭动烤箱刻度盘启动了烤箱后,众人还觉得有趣并未意识到危险但阿曼达开始心慌不已并让佐伊别碰任何东西了,从经验玩家丹尼口中得知可以要提示后立马想要逃离,因为她恐惧高温。
在进入密室之前还有一个关于阿曼达的细节就是当阿曼达走进电梯时保安对她说的那句“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感谢你为国效力)”,这里说明登记处保安知道他们的身份背景。
其他细节:阿曼达觉得在电视上见过佐伊,因佐伊因空难上过新闻
佐伊看到飞机杯想起空难
杰森看到帆船水晶球想起海难
2.小木屋密室及幻觉密室(与本相关)
这个密室的第一把锁被杰森找到打开,第二把锁的线索来自墙上的句子“you'll go down in history(你一定会被载入史册)”,本结合这句和墙上的字母想起车祸时唱的歌《RudolphTheRednosedReindeer》最后一句“you'll go down in history(你一定会被载入史册)”,墙上的字母是死去朋友名字的首字母,密码就是歌名Rudolph
幻觉密室为什么与本相关?因为本是因为酒驾出的车祸,而酒在第一关烤箱密室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不够有了酒丹尼和本才逃生的,导演为了这个伏笔在前面也特意给了酒的镜头不知道你们有没想起
其实在本即将出现的镜头一句台词就告诉了我们本 将会是活到最后的人(佐伊属于意外地活到了最后),杰森和下属谈话说宫城先生都不知道叫下属去下载《龙威小子》,下个镜头来到本这里但并没有直接让本出镜先是出现一个电视机里面的老先生在说着台词 这播的就是《龙威小子》,而连接本出镜的最后一句台词就是“you beginner luck(你是菜鸟走了狗屎运)”,
本没有佐伊的智慧没有丹尼的经验也没有杰森和阿曼达的身体,他能走到最后确实很符合这句话,本能在幻觉密室找到解药并且打败强壮的杰森,挤压密室也是死里逃生,最后还被佐伊救了你说说这运气还有谁!游戏大师也说了本是有史以来赢面最小的玩家。
3.极寒密室(与杰森相关)
这关没有什么就是那件一模一样的红外套让杰森想起了海难,然后本因为前一关想起车祸受此影响,这关啥忙都没帮,还丢个打火机导致丹尼掉进冰窟窿死了,这里给了打火机一个镜头这个打火机和最后游戏大师出现给本抽烟的打火机对应上但我没明白什么意思,有豆友因此说丹尼就是游戏大师,他掉下冰窟没有死所以这个打火机又出现了我不认同这个说法导演已经给了丹尼在水下死去的镜头了,除非说工作人员来打扫尸体时把打火机给了游戏大师,因为确实会来打扫尸体。经验玩家丹尼表示死的很冤,估计下注给丹尼的大佬们觉得输的莫名其妙,应该是被幕后操盘了,所以说经验有时也没卵用,特别是有人在背后控制的情况下。
4.台球厅密室(与佐伊相关)
台球厅密室刚进来不久就开始移动,因为第一关在三楼第二第三关的楼层应该不是很高但这一关是佐伊的地盘需要高空坠落的恐惧感,密室上升并且在一个类似电梯间的上方。
5.病房密室(与丹尼有关)
这个密室直接告诉了玩家他们为什么在这,丹尼资料显示在一氧化碳中毒中幸存,未通过的死亡原因就是毒气,无疑是为丹尼设置的不过丹尼并没有命来到此看到,这里佐伊坚持不走而去打坏所有监控对上开头的一个伏笔她老师说的量子芝诺效应,第一遍看的时候竟然没看出地上的那个是氧气面罩,话说既然搞毒气室还有氧气面罩这设计是让大家抢吗?总感觉不是很合理,强行让女主续命。
6.挤压密室(与迈克有关)
这关就是模拟矿难的感觉,迈克和丹尼一样是个存在感不强的角色肯定是活不到这里了,本凭借自己瞎吉尔推理果然不负众望,依靠来时踩的狗屎通过了,也许因为他到最后都没有放弃,有的人提前放弃了估计就来不及了。这里同时进行表现佐伊如何逃出升天,在工作人员来处理尸体时趁机干掉,这里也是极不合理,一个女孩拿着吊瓶杆干倒两个男人。。。然后拿着工作人员的枪去救人去了。
本通关后游戏大师出现,拿着本的打火机给本抽烟,准备杀掉这只赛马,佐伊前来救驾,这下大佬们有的看了也不管游戏大师了,看戏最要紧,屏幕上的生存者也实时的加上了游戏大师的头像,最后游戏大师卒,两人终于逃离了这个大厦。之后叫警察来,警察简直拿她当空气,应该是这地方不让查,毕竟看赛马的大佬们都是些有钱有权人士,所有和这个有关的人要么死了要么被买通了,只剩她俩。最后两人都开始了新的人生,佐伊不再恐惧,本也升职了,你以为两人可以过上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了,可是导演不让还得拍续集挣钱呢,于是佐伊破解了最开始的黑盒子上的图形,找到了总部的坐标,原来死去的四个同伴也以各种意外上了报纸,这世界多阴暗,接着一个飞机密室模拟,幕后大BOSS期待着女主的下一关。
总体来说如果是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还是非常不错的,气氛做的还是很到位的。当然和《心慌方》《电锯惊魂》等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
第一次 豆瓣影评 2019.4.9
回想了一下,这两三年来国内引进的恐怖/惊悚片屈指可数,一方面是审查不允许怪力乱神的出现,另一方面是此类型的欧美电影往往不乏暴力和血腥镜头,这类影片很难在一刀未剪的情况下引进。
但在印象中,国内引进的几部作品,在规避开鬼怪/血腥后,往往会有一个出色的创意和设定打底,在尺度的安全区内变换出新意,都收获了还算不俗的口碑,至少是有看点和新意的。《忌日快乐》玩的是《土拨鼠之日》一日轮回的梗,喜剧元素的结合也是加分项,胜在婊里婊气且有自知之明。《寂静之地》则有一个绝佳的创意,虽然执行层面上在新鲜劲过后流于平庸,国内的口碑不如北美理想,但Emily Blunt的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这部《密室逃生》在上映前进行了大规模的点映(1月18日公映,1月12日-14日百城提前观影),如此规模的点映在进口片中是非常罕见的,发行商必是对影片质量有着极大的信心。向来对恐怖片评分严苛的豆瓣,点映后的评分也高达7.3分(高过《忌日快乐》的7.1分和《寂静之地》的6.3分)。
查阅资料后,发现《密室逃生》是北美的“票房黑马”,开局1800万美元的周末票房,仅次于《海王》(有趣的是,《海王》的导演温子仁也是《密室逃生》导演的好友)。
影片的制作团队看起来也很靠谱:几位主角出演过《超胆侠》《惩罚者》《非典型少年》等高分美剧,曾经监制过《越狱》、《我是传奇》和《速度与激情》系列的金牌制作人尼尔·H·莫瑞兹的加盟,都让影片看起来有了保障。
于是我也趁着点映,提前走进电影院观看了《密室逃生》,收获了意外的惊喜,绝对是2019年的恐怖片黑马。
影片的剧情正如其名,围绕一个密室逃生游戏展开。六个不同肤色、人种、背景的陌生人——事业有成的金领、天资聪颖的物理系少女、伊拉克战场归来的退伍女兵、痴迷密室游戏的印度小哥、退休的煤矿工人和杂货店的打工仔,同时收到了一个神秘的黑色盒子,在盒子的指引下受邀参加密室逃生游戏。随着游戏的进行,他们逐渐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游戏,而是一场“密室杀戮”。想要逃脱,就必须遵循游戏规则,破解一个又一个密室……
《密室逃生》像是一部解谜版的《电锯惊魂》,但毕竟是PG-13的北美分级,比起后者少了些血腥暴力,对于国内院线的观众而言,其实要友好很多。
既然有珠玉在前,想要让观众产生新鲜感,就必须在关卡的设计上有新意,《密室逃生》在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六座不同的密室——不断升温的烤炉房间,极限低温的冰天雪地,上下颠倒的台球室,释放毒气的神秘病房,天旋地转的迷幻密室,空间挤压中的书房,各有特色且空间感强,美术设计也有出彩之处,营造出非常棒的沉浸体验。
尤其是台球室的设计,不仅整个密室上下颠倒,还循环播放着Petula Clark的《Downtown》(《迷失》和《美国恐怖故事》也都有用到这首歌),每播完一遍地板(或者说是天花板)就会掉落一块,算得上全片最惊悚最刺激的段落,看的过程中全程保持高度紧张状态,替主角们捏一把汗。
扭曲的黑白格纹密室中,主角在致幻剂作用下打斗,也是片中非常有意思的段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美术设计的功效,成功营造出了一种失真的迷幻感。
借用现实中流行的实景密室逃生元素,影片对密闭空间的压迫感和抽丝剥茧的解密快感的运用,持续不断地在观影过程中向观众传递紧张情绪——而对于恐怖/惊悚片而言,氛围是比逻辑更重要的制胜球。
剧作上还有一点精妙之处,是为六位主角们设置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同经历,他们都是“本不可能活下来”的幸存者,而密室的设计分别对应了主角们各自经历过的痛苦经历,对创伤记忆的挖掘,以及在求生欲面前的选择题,也让影片多了几分对人性丑陋面的反思。
虽然《密室逃生》的剧情看起来不乏套路之处,但对于一部类型片而言,不求玩出多少新奇的反类型设定,不求挖出多么高深的立意,能在有限的格局里奉上有诚意的完成度,悬念营造到位,加一点人性探索,小巧精致,紧凑流畅,就足够奏效。毕竟《惊声尖叫》《心慌方》《死神来了》《电锯惊魂》等一系列经典恐怖系列的开篇,也都具备了这些共性。
环环相扣、层层反转的剧情,对观众调动度极高的节奏感和代入感,出色的票房和片尾的开放性结局,都让我预见到了又一个新经典恐怖片系列的诞生。
相信不出意外,《密室逃生》应该会成为国内院线1月份的一匹票房黑马。毕竟在国内院线,国产惊悚/恐怖片几乎快成为了烂片的代名词,这样一部没有鬼怪/血腥的类型片,不仅观赏性强,适合叫上一堆朋友一起看,对于国内的导演/编剧们,也有很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虽然看的很爽 但仔细想想剧情本身很弱经不起推敲(是这类片的通病),然而破解密码的部分也没有很烧脑,主要是靠场景推动剧情。除了黑哥哥以外其他人物性格塑造也偏弱。
Hmm...想看大学生运动员那一版的,最好全程汗流浃背。
“密室逃脱”类电影精华,《心慌方》的密室设计,《9人禁闭室》的“均等机会”、《电锯惊魂》的“两个只能活一个”,《极限空间》的“缩小密室”,还有《暗网》的在线直播等,这类模式千篇一律,但本片这么大荟萃搞起来,观感很刺激但没什么惊喜,还不如前辈那样血腥。话又说回来,这类游戏最初定位就是偏大众化的,9百万的成本的目前看来商业回报非常可观,但我还是希望更重口味一些,本片几位死得不过瘾。
净版电锯惊魂的感觉,好在节奏和时长都不错。
密室爱好者表示,颠转电梯间那一段真是精彩爆了。两位女主都很好看。剧情设定中规中矩,PG13的尺度也没多大毛病。挺适合在电影院看的,推荐。
低成本惊悚片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不过导演还是挺聪明的,直接把《死神来了》《电锯惊魂》和《大逃杀》的诸多元素融进风靡全球的密室逃生游戏,省时又省力。就算有不可忽视的bug,但该有的紧张气氛还是有的。强烈建议中国恐怖片学学这部,同样不拍鬼怪,人家怎么就能拍得让人看得下去?
适合放在Netflix上
相信我,一定会有中国版。
除了颠倒房间以外其他都挺老套的,被豆瓣7点几的评分骗了。跟电锯的区别就是多一点推理、少一点血腥。推理还都是目光扫到哪,立刻就背台词蹦出答案那种,非常假。然后每个成员的经历都来一段闪回,硬要跟房间扯上关系。看到结尾女主好不容易活下来还拉着另外一个幸存者继续去送死,可别再拍第二部了
“运气这东西到底能不能保命”《电锯惊魂》《死神来了》系列重启之作,在前面系列疲劳之后,终于有一部可以又追起来的新设定。观赏性不错,适合跟一帮朋友一起看。
先来个直观观影感受,有空再剖析:我吓死了,真的吓死了,好几次都差点尖叫了……
密室逃生生存指南:1.要没收手机的地方一定不要去,因为手机是生命之源,人离开手机是会死的。2.不要一看到饮水机就接水喝。3.找到解药悄悄用,别告诉大家你找到了解药。4.路边的打火机你不要捡。5.别低头,地板会掉。别哭泣,坏人会笑。6.出门在外请随身携带门把手。7.不明包裹请谨慎签收,谨防诈骗。8.谦虚一点,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游戏大师都是死得最快的。
尽管没拍出什么新意,但两点值得肯定。第一,没把所谓人性恶当成多有深度的戏剧点;第二,节奏真心好。
【C+】以为会是大烂片,没想到还挺好看,剧情不算新奇,但胜在完成度不错,几人性格鲜明,叙事节奏紧凑,不同场景的设定展现也到位(尤其是酒吧电梯那一场景我手心里的汗都出来了),不过虽然包袱装的不错,抖的水平却一般,关于人性之恶和真相揭晓的部分完全可以拍的更好。不过在如今脑洞b级片普遍粗制滥造的情况下,能做到逻辑通畅,人物不犯蠢,电影就已经成功一半。只是想吐槽一句,幕后黑手这么有钱,奖金才一万美金也太抠门了吧。
我就有一个疑问,参赛选手都不嘘嘘的吗……虽然脏了点,但第一关第二关都能救命用啊!
美国人民过得也不行啊,为了一万美元就去参与这种游戏,平时都不看电影的吗,至少要百万级吧。
场景很多致敬,但剧情和谜题都挺弱的。第一关杯子里一定要装液体吗?随便扔点重物进去不行吗?那个用体温融化冰的操作我真的要笑死了。最后那个特效是黄子韬小精灵吗?关键奖金才一万块!看不起谁呢!
节奏和气氛很棒,差点让我犯心脏病,导演拍超级英雄电影也没问题。比《电锯惊魂》《心慌方》只差一点点。黑人女性的行为是bug。游戏的层层嵌套虽然不稀奇,还是有惊喜的。
原以为是部烂片,看完之后惊喜颇多,最重要的是,里面没有故意犯蠢或者讨人厌的角色,十分尊重观众智商。《电锯惊魂》后几部学着点
3.5 引入时下随处可见的“密室逃脱”游戏主题,不见血但节奏紧凑、惊悚效果好。倒转台球密室和冰冻密室最佳。喜欢《心慌方》《动物世界》《明星大侦探》的观众请进场。另讲句题外话:一万美金本就是伪装,看似不算巨额的奖金,反而会给普通人一种安全、靠谱、好拿的感觉。这是编剧聪明的地方,而非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