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佛兰德斯的狗·短评写不下了
看的104min的。
心碎了,看了一半的时候我还寻思这种故事这么平淡怎么会搞得人哭,看到最后没绷住眼泪哗哗淌出来了。
影片后三分之一,混账房东在圣诞节要把内罗赶出屋子,因为他付不起房租,可是,内罗只是个十岁的小孩啊,还因为被诬陷放火烧了风车和村民的麦子,连工作都都丢了。
内罗本想靠着绘画比赛能力挽狂澜,在小破屋里画着画着,想到离去的爷爷不禁哭泣,又觉得爷爷一定会支持他继续画下去而接着画了,如此真情实感催人泪下的爷爷和狗狗帕特罗修的画,居然打不过富丽堂皇的宗教画,在我看来艺术这种东西根本不能拿来比拼,不同的经历所造就的艺术怎么能比较高下啊?
内罗是个穷人家的孩子,但他是个天才,从未学过画画,连纸都买不起,都画的那么好。
一个金币就能挽救内罗和狗狗的生活,但内罗选择把钱送回去。他从始至终都是个善良的孩子,却频频被针对被诬陷,他在圣诞夜的大街上走的时候我不断祈祷快有人来帮帮他,拜托一定不要有事,但最后他还是,和狗狗在教堂里鲁本斯的画前,一起“休息”了。
我崩溃了,难道穷人真的只能有如此宿命吗难受死了,这不就是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了吗,死在了圣诞节的夜晚啊。
妈呀,绷不住了,内罗和狗狗,还有爷爷和妈妈,一定都在天堂团聚了吧无法抗力夭折的天才,如果他能长大成人,绝对会是个伟大的画家。。
可是。。
恨老天啊
2 ) 何为真品?
感人的电影有很多。一部电影能否打动人,往往并不需要依赖于一种固有的手段。
他可以依靠深刻的人生洞察,饱满残酷的剧情,煽情的音乐,与及伴随着我们儿时的回忆的美好加持来增加感人程度。通常我们所遇见的能打动人电影,无外呼是这么几种。想要煽动人的感情,并不是一件特别难办到的事情,以感动人心作为卖点的电影也不少,温情片甚至可以作为一个特有的类型,跟恐怖片,爱情片,动作片等等并驾齐驱。是人们挑选电影时的一个参考类型,也是片商把持的一个商业元素。任何西方的温情电影,都把动人的元素建立在剧情与人物塑造本身,他们或有深刻的故事内涵,或有真实的揭露性,或有激励人意志的作用。但不管哪一种方式,能带给人的感动,都带着强烈的斧凿技法,缺乏的是绝对自然生动的真情蔓延。
却有一部电影,讲述的是苍凉世界里的人情冷暖,却依靠几笔简简单单的线条与平面的色块作为载体,跳脱出真实世界的存在,以一种最低幼最直接的手段,却偏偏传达出了让天地鬼神都为之动情,让男女老幼都难免落泪的震撼力量。它凭借着朴素到不能再朴素的剧情,单纯到不能再单纯的人物刻画,却在只言片语之间处处流露着伤情落泪的感染力,它的感染力脱离出了剧情模式的打动,仅在画面桥段的平铺直叙之下,直入心田。
不知道大家看的时候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受。从故事一开始,就不忍心继续看下去,我害怕这几个可爱纯真赤子之心的角色会走向悲剧,害怕继续看下去我的眼泪真会掉下来。但是又欲罢不能,因为这个电影里的世界太美好,这几个角色之间的互动,太真太纯,这是人类现实世界里极难找寻到的心心相印,以至于仅仅只是存在于虚假的动画片的世界里,都显的残忍。
这份情是与生具来的一片真心,不带任何深沉的思考,不沾染一丝尘世纠结。只有天生的天使,真正的赤子,才有如此纯正的感情。它包含了我们所有人对人性之美所抱的最深处最理想的向往。在我们从未涉足现实的淤泥,甚至还未能了解人情世故的时候,也足已被其打动,因为这就是人心中最渴望最完美的情感。而在我们成为游历于社会成为老油条的时候,我们同样会被其打动,因为这份看似幼稚单纯的真情,正是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拥有的奢望。小时候我们因其流泪,是因为它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美好,成人后我们为其流泪,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正在离它越来越远,老去后我们再次为其流泪,是因为我们庆幸我们此生有足够荣幸可以感受到此等真爱。
这种电影,他不依靠任何打动人的技巧,他不凭借任何我们意料之外的剧情,却足以打动任何阶层任何年龄任何身份与经历的人,只因它唤醒了我们所有人心底渴望拥抱的东西。那就是真正的人情味儿。
拍温情片的导演有很多,其中不少自然也不过是借助温情这个武器作为其谋利的工具而已。但任何一个被此片感动过的人,都绝对不会相信此片的导演是属于此类,倘若他不怀揣真情,他绝不可能弄的出这么自然流露这么打动人心的真品。
3 ) 心底那些柔软的东西或许…
小时候在cctv6看了三遍,三遍都是哭的稀里哗啦,后来对于这部片子记忆都很模糊了,只是大致记得爷爷小男孩和狗以及小男孩很会画画。2008年以后,我几乎每每想起来这部动画电影都会在网上搜名字(或许因为我一直错误以为是部欧洲动画,所以一直没搜到)…然而直到几个小时之前我又想起来这部电影,我才搜到了这部电影的名字,然后紧接着又看了一遍…看完以后,现在已是三旬老汉的我还是和当年那个懵懂的少年一样忍不住流下了热泪…很感谢这部动画,让我发现,这么多年了,心底那些柔软的东西一直都没有变过。
4 ) 最后的哭泣
在影片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我决定开始写这篇影评,这是一部在我脑海中记忆时间最长的电影动画,记得当时看的时候每次都泪流满面,而今又看到时眼睛依旧被龙龙所遭受的一切深深的动容而哭红了眼睛,十一年的间隔,十一年的变化,不变的或许就是被事物感动的那颗心。这一刻曾经的沧海桑田又涌上心头。
这部电影的开始以龙龙小时的好友小兰手中拿起龙龙曾经给她的画像开始回忆,曾经龙龙住的小屋,运牛奶的小路,曾经于忠狗结识的花海,曾经一起为救忠狗脱离原主人而奔跑的大街小巷,一起帮爷爷干活的瞬间,曾经自己与龙龙童年时的一切,或许是导演的刻意安排,回忆起源于挂有圣母玛利亚画像的圣殿,最后却也结束于此。
一出生母亲就离开了自己,是爷爷把他带大,靠简单的送牛奶支撑着生活,最后因为身体只能离开孤单的龙龙。因为贫穷,小莲的父亲禁止让自己的女儿于这样的人在一起,所以能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只有爷爷用房租从忠狗原来主人手中买回的忠狗,最后龙龙在大雪弥漫的冬天,为了让忠狗生存,把忠狗送给小莲,在忠狗熟睡时,自己却消失在了雪海中,忠狗起来时,第一时间冲入大雪中,需找着龙龙的身影。就这样一直到最后忠狗都一直撑到见到龙龙才倒下。
龙龙天生具有画画的才能,因为没有钱买纸,只能在木板上刻,到丝毫不能压制他对画画的喜爱,一直最后将整个生命压在了画画上。却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老天是不公的,只到最后还在刻画一个坚强,诚实,富有爱心的龙龙。或许就是被这样的情节打动吧,一直被人误解,因为年小被人欺负,大人们的主观意见,龙龙的默默忍受。又让我心中长生了多少波澜。
一直想提到龙龙最后的那副画,爷爷的画像,脑海中爷爷的画像….却每画一笔都在表达对爷爷的思念。
故事中的情节不应该是那么年轻的小孩所要承受…..
最后圣殿里又回想起龙龙与忠狗的声音生死不离的一对朋友…
或许我是你的忠狗,又或许你是我的忠狗,只希望在人生的伴途中,无论遇到生离死别,我们最后所离开时,会在一起
5 ) 佛兰德斯的狗
这是2004年万圣节期间我在安特为普的一篇游记
-------------------
如果10年以后我再来描绘那趟短途旅行,也许会是这样:在一个阴冷的天气,我来到了安特卫普,孤独,沉默,像影子一般穿行在因为时装和钻石而闪亮的城市,心里满是悲伤,因为那个叫Nello的小男孩还有他的狗Patrasche...
但我终于还是在记忆尚未有能力假扮矫情的时候把它了写出来。事实是, 那一天天气晴朗,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我乘着轰隆隆的火车驶向安特卫普,耳机里是哼哼哈哈的浅吟低唱,我捧着Pocket PC重温那个小男孩儿和狗的故事,想着什么时候去配一块GPS卡。
从车窗外滑过的,是业已染色的树木,等待收割的田野,还有远处教堂的尖顶。这一片好看的土地,叫做佛兰德斯。
即使在100多年以前,佛兰德斯也有资格向欧洲夸耀她所拥有的了不起的安特卫普。那时候安特卫普也许没有现在这么多犹太和印度钻石商,没有在时装界如日中天的六君子,也没有讨厌的Vlaams Blok,但它却是鲁本斯的城市,后者把自己身前和身后的盛名都与安特卫普分享,敬仰他的人遍布宫廷市镇和乡村,有顶着漂亮羽毛的贵妇,披着红袍的主教,也有那个衣衫褴褛,一辈子没吃过顿饱饭,和捡来的狗相依为命的小男孩Nello。
坐上2路Tram,一直到底便是Hoboken,Nello 所住的小村子今日已经没有半点村庄的景象。下车没走几步便看到一家小旅店外墙上悬着一个方方方正的招牌,黑色底子上画了一条狗,狗身上还写着日文,大意是 “义犬报恩”,招牌下面是旅店的名字Patrasche,也是那条狗的名字。
Patrasche 是 Nello 在世界上仅有的依靠之一,在Nello的爷爷去世后,就成了他唯一的依靠。Patrasche 的前主人让它受尽虐待和劳累,最后把饥饿,脱水,精疲力竭的它丢在被夏日烤得滚烫的路边。然后Nello 和他的爷爷便出现了,他们给它清水,拥抱还有亲吻,于是它活了过来;于是他们三个生活在一起。白天替村民拖着牛奶到安特卫普去卖,晚上回到用树枝和藤叶堆出来的茅屋,分食同一块白菜叶,同一片面包,然后骈首骈足的度过寒夜。
沿着Kioskplaats路一直向前,到了Kapelstaat左拐,足够留心的话,就能看到Nello和Patrasche的雕像,他们实在是太不起眼,黑黑小小的置在灰色大理石座上,两双忧郁的眼睛注视着马路。我围着雕像转了两圈,几度想伸手触摸Patrasche的脑袋,又几度把手缩了回来,倒底还是没有碰。又拿出相机企图给自己和雕像合影,但连续几次都只拍到了自己的大头照,准备放弃之际,旁边商店里走出一个姑娘,问我是否想拍照,然后便接过相机走到马路中间给我取景照相。
来往的汽车,一辆,两辆,三辆,都停了下来,静静地等她拍完。
跟她道过谢后,我最后一次看了看他们,瘦小的Nello,手搭在Patrasche的头上,后者垂着长耳,半坐在地上,就这样和我再见了。
想到了一年前到安特卫普看到的鲁本斯雕像,气势凛然的竖于高台,让来往的众生赞叹和仰视,其后的圣母大教堂里有他的传世之作,Nello一生向往却几乎不得见的三幅油画。
但是跟很多故事中的穷孩子一样,Nello穷,却不乏志向,他向往成为鲁本斯那样的伟大画家,为此他饿着肚子也要买纸和粉笔来练习,渴望在一年一度的绘画比赛中出人头地。沉睡在安特卫普城市下面的鲁本斯,被世界传颂名字的鲁本斯,对于Nello来说,却如同触手可及的父亲,真实,亲切,Nello的灵魂也因此异常高贵,坚忍而善良。
后来呢,后来呢,听故事的人一定会忍不住。后来,Nello死了,冻死在圣母大教堂里,在死前的一瞬间终于目睹那三幅杰作;Patrasche也死了,死在Nello身边。
完美是美好的敌人,高贵的灵魂也决不是世俗肉体的盟友。Nello和Patrasche都选择了前者,因为他们完全有机会接受那个磨坊主人的道歉和补偿,那个粗鲁小气的男人,却有一个可爱的女儿Alois,是Nello除了Patrasche外唯一的朋友。
一辆车在旁边停下,车窗慢慢摇下,一个小婴儿从母亲的怀里探出头来边打着哈欠边张望,鼓鼓的脸颊托着蓝色的眼睛,怔怔的盯着我这个亚洲面孔,然后快活的笑了,唇红齿白。
没走多久就来到了Hoboken的小教堂,书中Nello和Patrasche便合葬在这座教堂后面的墓地里,教堂西侧是植着梧桐树的草坪。秋天的梧桐叶厚厚落落的堆了一地,一脚一脚地踩在上面,心里踏实得像是回到了家。
我没有去墓地,因为我知道Nello的墓根本不在那里。
因为根本没有Nello这个人,当然也没有Patrasche那条狗,他们都是虚构的。
不过我还是打算沿着他们送牛奶的路一直走回安特卫普,即使他们从没有在那条路上送过牛奶。
一路上的房子都布置得很有万圣节气氛,扫把,南瓜灯,还有吊在屋檐上的巫婆;女孩子们坐在窗台上抽烟,摆着腿嬉闹;一个老先生骑着自行车摇摇晃晃,因为一只手里还抓着烫金的烛台;路过阿拉伯人区,看到人们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辛苦讨生活。
这一路花了大概有5个小时,因为没有带地图,不停的迷路,不停的回头,但终究还是被我走回了安特卫普市中心。
Nello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道理,譬如善未必就有善报,也许很多时候恰恰相反;努力也未必就有成果……总之,都是些少儿不宜的道理。
还是用一段改编过了的歌词作为收尾吧:
Sometimes we loose, sometimes we cry, sometimes we die,
but some times, we don't.
6 ) 龙龙与忠狗
熬夜看完了佛兰德斯的狗,一部感人却流传不甚广的动画电影。印象很深的是小时候看这部电影,后半段基本上是流着泪看完的,不是哭是泪水控制不住的往下掉。今天看却只是三次鼻子发酸,然后一咬牙,一呼气,没哭,发现自己比想像中的坚强。所谓的成长就是丧失哭与被感动的能力吧!以前能够打动自己的,现在都只有很淡的感触,麻木了,成熟了。这是可喜的也是可悲的。
这部动画的没有华丽的画质,但却充满浓浓的情愫,感人至深。相比之下现在很多动画,却只能依靠所谓的技术,华丽的画面来弥补内涵与情感的缺失。
龙龙与忠狗,很好。
情节完美,完美,完美,超越哈尔的移动城堡没我最喜欢的动画
第一次看哭的那个惨……
看了5遍,大哭了5遍。
9.5;不愿再看第二遍...
又一部超乎我意外的动画电影。画风类似《海蒂(阿尔卑斯山下的少女)》,imdb的一篇评论说,影片对安特卫普大教堂的还原度非常高。但真正令人惊讶的是情节,有不少不属于“儿童电影”的真实的残酷。所以若真的想给你的孩子看,最好陪他一起看。
小时候在中央6看的 哭了一个多小时
人物完美化,结局悲剧化
当年:“六一你就给我放这个?”然后哭到睡着==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励志小说改编。97年的动画作品,一开始也许会因为它的粗线条而弃之,但进入到故事,就会发现,这绝对是一部有诚意有想法的感人作品。人与狗、爷孙情、友谊、梦想……导演把每一个细节和情景都交代得干净利落。故事讲得很美。
☆90年代有名的催泪弹,改编自世界名著《佛兰德斯之犬》。本片包括TV版和剧场版,这里是指剧场版的,这部作品可以说将TV版的优点浓缩在了两个小时里,相当的感人。
所谓的人生的严冬,就是连一根火柴都捡不到。这个时代哪能捡到火柴。
我终于找到这个动画片叫什么名字了!!!大概10岁的时候在中央六台看过一次,一直念念不忘!!!!
唉
幹嘛老拿窮人說事?誰tm想窮!
只要看这种类型,心中还会隐隐作痛,眼眶还会湿红,就知道自己还活着。
小小动画却那么感人
The Dog Of Flanders
人物性格过于成人化,赋予九岁孩子这么沉重的情感有点过分
很感动!
到最后还是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