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这本被当时定义为“伤风败俗,亵渎宗教”的小说,也不懂影视拍摄手法,以下影评皆来源于电影,与小说无关,也许电影在表演上无法表达出小说的原样,但我只谈观影感受。
首先,很喜欢电影里面的色调,中世纪欧洲的建筑风格,家具摆设,宗教制度,虽不是我向往的生活,但总会吸引我多看两眼,就像中国的唐宋元明清,那个时代的欧洲也同样的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电影开头便交代了故事的结尾,女主人公Emma手握毒药跌跌撞撞的走在森林里,最终倒在铺满黄色树叶凋落的地上,我能想象她对生活的绝望,好多人都认为Emma是咎由自取,是爱慕虚荣,是放荡,是贪婪,为了过上奢侈的生活贷款,最终拖累了丈夫,生活不堪重负。
有一个画面我记得很清楚,在嫁给她的丈夫乡村医生之前,她在教堂里反复重复着“Please let's he is the right one”,也许从这里就已经开始埋下了伏笔,她与村庄里的其他人不同,不甘平凡,享受奢华,朋友都会赞赏她的美貌和眼光不凡,对于这样的女子让她在丈夫外出工作后,在家里只能用练琴、刺绣来打发时间,又是何等的寂寞,她不只一次说过想去巴黎想去多恩,她向往那里炫彩缤纷的生活。我不认为Emma有多大的错,也不觉得她做的有多对,错就错在了婚姻,从饮食习惯,生活态度,甚至是玩乐都不能融合到一起去,Emma嫁给的不是爱情,用如今的一句话说“三观不同怎么做朋友”,Emma跟随Markus狩猎,他的丈夫在与他人聊天喝茶,各自喜好不同,不过,若不是为了Emma,他也不会来此狩猎,若不是为了Emma,他也不会陪她去多恩看演奏,他应该是最爱她的人了。
第一次,当她碰到去过巴黎在多恩当律师的里昂,她心动了,里昂的故事让她新奇与向往,第二次,当她碰到狩猎的Markus,她又心动了,Markus的欲情故纵,一下子抓住了Emma的痛点,跟他们偷情让她找到了生活的快感,与此同时也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带她逃离现实的生活的愿望,可这句话一说出口这两个人都纷纷远离了她,他们终究是不够爱她的,因为她始终都是有夫之妇,他们都不想为了她破坏现有的生活。
Emma,并不是什么贵族门第,却有着一颗不甘平庸的心,追求的是雍容华贵;乡村医生,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行医,追求的是安稳度日。
终,害已害人,甚是可悲。
刷完第三遍这一版的包法利夫人,有些东西不吐不快,也是怕自己以后忘记,给自己提个醒。
一个自小生活在修道院学习琴棋书画,被父亲捧在手掌心的心肝丫头,踏出修道院的第一步起,便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未能体会人间自由清欢时,便嫁做人妇,这便是问题之根。尤其对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文艺女青年来说,告别熟悉的家乡和父亲,踏进刚刚认识的丈夫于异乡的家门,看到昏暗的灯光,朴素无任何装饰甚至有些寒酸的家饰,青春年轻又有几分姿色的面庞上,霎时像洒了霜,务实踏实的医生丈夫,似乎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病人上,全然没有顾及到妻子的心情的小波动,洞房花烛夜面对青春美少女的胴体没有夸赞和享受,只是草草地完成任务似的了事,妻子精心摆放的饼干端去给丈夫欣赏,没料到一句,这不就是用来吃的吗,摆那么好看干嘛。?
两个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的人,因为婚姻凑到了一起,这还只是悲剧的开始。
女人大多浪漫,更渴望浪漫,但男人中浪漫属性的又不多,这时女人希望的是,不懂浪漫也就罢了,至少可以懂得欣赏浪漫也好。
包法利夫人的另一个悲剧在于,不安现状。这本不是她的错,只是不安现状与她无力改变现状结合到一起时,便是深渊。有句话叫,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要踏下心来去学习。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就在于野心太大,又没有踏下心来学习,她眼睛是放下来了,但是却将寄托全放在了男人身上。这也是时代的悲剧和局限性。她一介女子无力改变。加之自小与世隔绝,对男人心又知多少?以为这个男人多看你几眼,多夸你几句,就是爱你?跟你多睡了几次,就会借给你几十万英镑?放弃事业名身跟你私奔娶你为妻?
说到底,包法利夫人只是一个心智未成熟,稍谙世事的小姑娘。
婚前,母亲去世早,父亲自己都说,养猪我会,养女儿可把我难住了,最后把她送到谨言慎行的修道院,可见自始至终,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都有缺失。足见二者的重要性。
再次,欲望是个无底洞,无法填满,必须学会克制,不要等到自己快要被埋住时才想起喊救命。剧中包法利夫人一次次为了漂亮衣服,昂贵的钢琴,家中豪华的地毯和装饰,吃的山珍海味,而不知限度地赊账,自己没有经济来源,一味依靠丈夫,却又不考虑丈夫能力,最终自己掉进洞中无法自拔。想起前段时间很火的校园贷,裸条贷,一个个嫩得可以掐出水的大学生和这时候的包法利夫人有什么不一样?
青春年少,内心有如弱智,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却想要相应的生活,只能走擦边球,出卖身体是最容易的方式,这还不是所有人都有的选择,哈哈像我这种没有姿色,哪一天穷的揭不开锅了,也只能卖艺装残疾。包法利夫人的潘多拉魔盒从接到狩猎邀请开始,赊账做了豪华的骑马服,得到公爵的欣赏,一发不可收拾,从刚开始的内心不爽到开始寻求改变。女仆要穿制服,地上要铺地毯,窗帘要上等的布料和花色,桌布要镶银边的,还有银烛台,该换的都换,什么钱不钱的。
这个阶段她还处于比较作的阶段,内心想要释放却又碍于世俗和受过的教育,面对公爵的诱惑,竟然拒绝了。唉,可是这矜持最终还是被本性打败,她还是吃了回头草。
听信谗言,一味追求高品质生活,money should never be the problem,only the solution.说这话的人,因为money不是他的问题。小心说这话的人,如果你还没有money,否则会被带入歧途。
这警告我们要小心朋友圈公众号那些一味鼓励我们追求小资的毒鸡汤,什么女人不努力,等待你的只有买不完的地摊货和逛不完的淘宝。可是亲,芸芸众生,有几个不是从地摊货和淘宝起家,不要看到这些鸡汤就蹭蹭打了鸡血似的喊口号并身体力行,开始打开衣柜仍衣服送鞋子,过不了几天就只能裸奔。人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生活,一步一步来便好,工资随着你的能力的提升也会提升,如果那是你的内心还是比肩少年,未被世俗全然蒙蔽了双眼,你想要的生活质量自然会实现。就算要扔,也要量力而行,最害怕的不是没有后路,是以前的自己把以后的自己的后路给切段了,徒增苦恼和后悔。
诚然,鸡汤有益,催人奋进,还是偶尔喝喝为妙,五谷杂粮吃的才最长久,脚踏实地才是真。
论爱情,包法利夫人没办法和查泰莱夫人相比,一个是为了虚妄的欲望,一个是为了本真的天性。一个是建立在泡沫的肉欲之上,一个也是建立在真实的灵欲之上。前者身上,能看到自己,后者身上,是向往的自己。
说到最后,总之,不是爱玛的错,生存了时代。
文末彩蛋: 爱玛的侍女是唐顿庄园的二小姐
遗憾还未看原著,明天去图书馆借书来啃。
看完电影《包法利夫人》,放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很快的几个感受写下来:
1. 人有时候需要认清自己,虚荣心带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2. 女人永远不要把期望完全寄托在男人身上,应当让自己变强。可以追求炫彩斑斓的世界和未来,但应该靠自己,而不是靠男人
3. 爱情里面,永远不要看男人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
4. 不愿意为你花钱的男人,大概率是不爱你的。男人在遇事前面,不爱的你的人是绝对自私的,且只为自己考虑的,所谓的山盟海誓,不过是骗人的把戏
5. 女人要有财商,不要花钱在男人身上。一个让你为他花钱的男人,肯定不是一个好男人
6. 女人可以精致可以漂亮,这的确是女人的资本,但请注意在自己可承受的经济范围内,且请把这种漂亮优势资本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白嫖的男人身上。
Mia Wasikowska主演的2014年版的《包法利夫人》在豆瓣上的评分不高,问题出在包法利夫人的扮演者Mia上。有人认为Mia永远皱着眉头,长着一张过于严肃的脸,完全无法诠释包法利的风情和风骚,不足以吸引包法利、里昂和罗道尔夫,使故事缺乏可信度。另外,Mia的身材过于平淡,裸戏让人失望,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Mia到底如何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要说的是,名著就是名著,它的好不仅在思想上怎么批判了那个时代——想了解这点的可以直接看《包法利夫人》的文学评论,而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故事。这一点,老是讲不好故事的国内知名大导演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体会下,不要老是“下贱到用电影赚钱”。虽然电影的使命不仅仅是讲故事,但是你们要是连故事都讲不好了,基本也弄不好别的玩意了,好吗? 讲故事是个技术活。对于名著改编,尤其如此,因为你要对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进行取舍。这一点,本片的编剧其实做得非常好。哪怕你从来没有听说过包法利夫人的故事也一点不妨碍你观影,而不像什么《小时代》之类的,电影成了小说的副产品(周黎明说的),即你要是没看过小说,你就无法顺畅地理解电影。如果你正好看过《包法利夫人》原著,你会更加佩服本片化繁为简、脉路清晰、主线仍在,却不像《道士下山》那样被改得面目全非到完全找不到原著。 我们可以看看这个故事的匠心所在。比如其中有一段,包法利夫人厌倦了平淡的生活和平淡的性生活之后,偶然遇到了年纪轻颜值高的浪漫情人里昂,立刻不能自已。情节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的话,一对狗男女散步聊天吧啦吧啦之后应该啪啪啪了。但是好故事妙就妙在它不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里昂小伙子裤子都要脱了,包法利理智战胜了情感,内疚又抱歉地说:我已经结婚了,给小伙兜头一盆冷水,浇灭了丫的欲火。包法利夫人和里昂的奸情告一段落。但是包法利夫人的地火还在,不仅在,还被里昂这个天雷勾得更旺。包法利人夫人的平淡生活没有半点改变,反而因为里昂的离开更加了无生气。于是她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精神寄托,接下来罗道尔夫登场。 表面看来,这仅仅是个情节安排的问题,但是其实大有学问。一个情节点被按住之后,女主的欲望反而更强烈了。情节断了,气并没断。本来人家还有理智压制情感,但是里昂一走,她开始患得患失,现实也无力改变,情人远去,她在后悔和绝望之中遇到了罗道尔夫,迅速沦陷,这样的剧情才合情合理嘛。所以,这个讲故事的技巧非常之厉害,把我们的一帮大师们直接甩到了臭水沟里了。 难道我们就没有好故事?非也。我给您举个例子。《金瓶梅》里有几段,就用了这个手法。什么?纯洁如你们,听都没有听过这个小说?别装了好吧。有一段,西门庆奸了潘金莲之后,并没有直接娶回家。作者按住情节,另表一枝,却让西门庆先娶了孟玉楼,把个潘金莲撂在一边好久。潘金莲急得欲火攻心,写了情诗托人送给西门庆向他表白表白又表白,最后西门庆一出手即手到擒来。同样的情节笑笑生又用在了李瓶儿身上。西门庆和瓶儿入港之后,气死了花子虚,和瓶儿谈婚论嫁好事近。突然东京杨戬出事,牵连到西门庆,西门庆觉得万事皆休,闭门不出,更谈不上娶小妾这点小事了。婚事这个情节被按住,但瓶儿不干了,尝到了男人的甜头之后哪能断得了念想,于是害了相思病差点死掉,改嫁给庸医蒋竹山,当然最后蒋竹山被西门庆奸计玩死。等到西门庆搞定杨戬牵连案之后,瓶儿的情节被重新续上之后,瓶儿作为“变节”的女人,在西门庆面前已经低到尘土里去了,从此对西门庆百依百顺。 所以你们看,好的故事都是有技巧的,读书的时候应该好好研究下这些,而不是老是看着此处省略多少字的地方,好吗?
包法利夫人是谁?她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的女主角,但不仅仅是。
我们熟悉的名门痞女洪晃曾写过一篇《满大街的包法利夫人是怎样养殖出来的》的文章,从标题到内文都透着伊身为一线城市名门之后的优越感。她形容包法利夫人:“典型的高不够、低不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晃姐说:“养殖包法利夫人还需要一个大环境。首先,包法利夫人出生的小县城要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旅店得有四星级的,超市至少是华联的,还要有七八个卡拉OK和足底按摩。然后,一定要有小资的精神境界——不现实的爱情观,对社会地位无休止的向往,以及大量时间在网上阅读爱情小说,保证包法利夫人长大以后可以去狂爱自己搞不明白的东西,比如:艺术,或者男人。”
说得更具体一点,洪晃将她们定义为“住在苏州的别墅里穿LaPerla内衣使用L'OCCITANE全身护肤品”。为什么是LaPerla,洪晃的理由是:“谁会买好几千元的内衣伺候一个已经为了养家累得没神儿的丈夫?”至于L'OCCITANE,晃姐认为:“职业妇女就注重把脸保护好了,对身体比较忽略。”
我觉得职业女性到底穿不穿昂贵内衣和使用身体护肤品其实因人而异,不说明任何问题,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包法利夫人到底是个怎样的女人呢?让我们根据福楼拜的原著和2014年Mia Wasikowska饰演的美国电影版本来走近她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的本名叫爱玛,爱玛这个名字具有浪漫的意味,但她丈夫的姓——包法利,却含有“牛”的意思。因此换算到中国,大致可以将她类比为一个叫牛诗曦的中国小城市中产姑娘。
爱玛的父亲是法国乡下的一个鳏夫,膝下只有她这一个女儿,两人相依为命。她本是特别娴静的人,过的生活却很压抑。爱玛从小被父亲送去修道院接受了良好的淑女教育。在修道院别人侍奉上帝,她却看了很多浪漫奇妙的小说——“两情相依、旷男怨女、晕倒在危楼的落难贵妇、沿途遭人追杀的驿站车夫、页页都有累垮的坐骑、阴森的树林、心灵的骚动、信誓旦旦、无语凝噎、眼泪和热吻、月下的小舟和林中的夜莺、书中的男子个个勇猛如狮子,温柔如羔羊、人品世间少有、衣着考究华丽、哭起来泪如泉涌。”
“后来她读司各特,醉心于历史事物,梦想大皮柜、警卫室和行吟诗人。她巴不得自己也住在一所古老庄园,如同那些腰身细长的女庄主一样,整天在三叶形穹隆底下,胳膊肘支着石头手托着下巴,遥望一位白羽骑士,胯下一匹黑马,从田野远处疾驰而来。”——我天,这和现在的郭敬明青春小说和霸道总裁甜宠韩剧有什么区别?!
福楼拜先生短短的几笔就把爱玛身上的矛盾性格点出来了。他说爱玛喜欢教堂是喜欢教堂外面的花卉,喜欢音乐是喜欢那些你情我爱的歌词,喜欢文学其实是喜欢文学的浪漫和刺激,这寥寥数笔不仅交代的是虚荣心,也把这个女人矛盾的、不安分的心勾勒了出来。
被这样的诗书浸淫着长大的爱玛,偏偏嫁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医生,包法利先生是一个踏实可靠的经济适用男,而我们的爱玛却是一个满脑子浪漫幻想的文艺女青年。爱玛面对一眼看不到头的小镇生活,与丈夫缺乏共同语言和交流,每天带着同一只狗去散步,看到的都是一成不变的乡镇风景,本就苦闷。而当她一次偶然被邀请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盛装舞会,体验了满场俊男靓女华服美酒的场面,尤其是体验了和优雅的爵士共舞之后,她越发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愈发讨厌现在的平淡无聊生活。
原著里还有一段描写让人印象深刻——爱玛住在永镇这样偏僻的地区,却订阅了大量的巴黎上流社会的报纸杂志,关注巴黎的赛马、晚会和初次公演,她了解时装新款,和上等裁缝的联系方式。这些浮夸又徒劳无功的事情看起来多么眼熟——居住于小城的我们,也曾将《精品购物指南》和《Vogue》上的广告和演出盛事看得津津有味,将北京和上海奉为精神故乡。
爱玛心中的大城市是巴黎,她买了一张巴黎地图,手指顺着道路蜿蜒,平面的地图给了她三维之感,她想象自己游走在里面的街区,在表示有房屋的白方块之前停留。“最后,她看累了,闭住眼睛,又见煤油灯在暗处随风摇曳,在剧院的柱廊前,一辆辆敞篷四轮马车,哗啦一声把踏板放下。”
爱玛不想和身边的农妇一样过庸俗粗鄙的生活,但她也没有能力去过她向往的上流生活。毕竟她只是一个富农的女儿,一个乡下医生的太太,而那年头女人无法参加工作,她的能力与见识也有限。仅管如此,她丈夫的收入也没有让她去做农活干苦力的必要,相反,包法利先生请了女佣伺候她,对她的所有要求千依百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版本里的女佣扮演是《唐顿庄园》里的二小姐,一个比女主还像贵妇的女仆令人惊不惊喜??
生了女儿也并没有让爱玛的生活更充实,她没有选择用知识和书本去填补她的头脑幻想,相反她用丈夫的信用去贷款,购买了大量奢侈品,将自己打扮得优雅迷人并和身边的劳动妇女们格格不入,她将家里布置得金碧辉煌像城堡。更重要的是,她跟大学生莱昂谈起了精神恋爱,这段罗曼史起于两人讨论文学、音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人对于文学和音乐其实都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但在一起偏偏就喜欢谈论这些,这是因为共同的文化虚荣心,也就是所谓的两个人的共同语言。
他说他喜欢带一本书去牧场看日落。她赞成,说世上就数日落最好看,尤其是海边。
他说,我就爱海!她说,汪洋一片,无边无涯。您不觉得精神更能自由翱翔?凝望大海,灵魂得以升华,不也引起对无限和理想的憧憬?
他说,您有没有过这种经验,有时候看书,模模糊糊,遇见您也有过的想法,遇见一个来自远方的形象,好像展示出来的,全是您最细微的感情一样?她回答道,我有过这种体会。他说,所以我特别喜欢诗人,我觉得诗词比散文温柔,更容易感人泪下。
——看到没有,我们文青年轻时就是这样谈恋爱的啊!!星星月亮大海,从风花雪月到诗词歌赋,咬文嚼字,只务虚不务实,我们在交换书名电影名中感受灵魂的共振,确认对方是自己的同道人,周围人越听不懂,越显得我们与众不同。
但这段爱情还没有成型,就随着莱昂去巴黎求学而消散。失落中的包法利夫人,被一个名叫罗多尔夫的有钱人诱惑。据说一无所有的书生,和经验老道的有钱人,是女文青最常规的恋爱对象,之间没有折中。
这是一次实打实的恋爱,包法利夫人想和罗多尔夫私奔,她吓住了这个只是纯为肉体取乐的男人,意料之中的,他撇下包法利夫人落荒而逃。这里我要吐槽一下电影里这位扮演过新版爱丽丝漫游仙境和简爱的澳洲姑娘Mia,她真是各大导演翻拍名著的宠儿,但是她的脸和身材实在太像刚正不阿的简爱而太没有包法利夫人的闷骚劲儿了,换而言之就是太不性感了。她从头到尾都是哲学家的严肃思考表情,当人见人爱的小可爱Ezra Miller天雷地火地引诱她时,她苦大仇深的表情给我的感觉是下一秒她就要对想包养她的城堡土豪罗彻斯特先生义正言辞地喊出旷世名言:“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我们可以感受一下1991年的法国电影版里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是如何表现包法利夫人的风情的:
在强烈的对比现场下我们可以看到,性感是一种气质,不是穿少点儿演点激情戏就能出来的。就像马思纯拗足了劲儿也演不像失足少女而是像救火小英雄赖宁(绝无对童年偶像赖宁不敬之意),她扮演张爱玲笔下的交际花葛薇龙被群嘲一事从另一层面其实也反映不少女文青的痛苦——我们是如此读懂了张爱玲读懂了名著的,却没有人邀请我去演;能被邀请去演那些我们爱的不朽角色的都是那些没读过两页书却有钱(颜)的文盲。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两次失意,为包法利夫人接下来的疯狂做足了铺垫,当她在大城市鲁昂与已经毕业在律所实习的莱昂重逢,顿时陷入疯狂的爱情。她跟丈夫撒各种谎,乘坐马车穿梭于小镇与大都市之间,自己付钱租昂贵的酒店与穷实习生莱昂偷情,买大量服装首饰与华丽奢侈的装饰品,如鸵鸟羽毛、中国瓷器和木箱。她向包括女佣在内的所有人借钱,大笔债务,使得她投入奸商的陷阱,让包法利先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破产。
债主来势汹汹,包法利夫人走投无路向两个情人求救,但哪有人理她,绝望之下她服毒自尽。爱她的包法利先生看到一摞摞情书才发现真相,他呜咽嚎叫,伤心欲绝,但他依然帮她偿还债务,不久后便一贫如洗并郁郁而终,年幼的女儿被送去领养。与悲惨的家人相对应的是,两名奸夫收割了她的爱情她的金钱而自己毫发无伤,做信贷的奸商赚到盆满钵满。从这个角度来说,包法利夫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做着损己利人的事,害了自己也害了全家,的确是可悲可恨的。
当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广大的单身男女青年,找一个需求和供给互相匹配的对象比盲目催婚逼婚重要,否则就是害人害己。
如果是现代,包法利夫人也许有另一种结局,比如被骂买买到搞到丈夫破产但其实都是自己扛下来了的第一代物质拜金女美妆博主章小蕙,同样是有女儿还出轨身败名裂但依然过得很开心的某少女人妻,还有众多相信买奢侈品能让自己人生更美好不择手段去筹钱结果被贷款机构收割的女学生。她也许能活下来,但在那个年代,她必须死。
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死了。她有着乡村医生夫人的命,却有着贵族妇人奢靡的心,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填不满欲望的沟壑,说不尽人性的虚伪。神父蘸了圣油右手拇指为她洗礼,触碰她贪恋过世间奢靡豪华的眼睛、向往过熏风和爱之芬芳的鼻孔、不知耻地说过谎、骄傲地感喟过的嘴。
包法利夫人还没死,她依然活在世间,所以洪晃说包法利夫人满大街都是我是同意的,她们没有读过太多书,却有着文青式的灵魂,换句话说,文艺不害人,只有文艺没有文化才是害人的根源。
华服、美酒、浮华万象依然火热的燃烧着,吸引着一个个前来体验的人。
“在烛光的辉映下,文人骚客和女演员畅怀大笑。这些人,挥金似土有如王侯,胸中怀着理想主义的抱负,心头激荡着狂热的浪漫情调。
这些人凌驾于各色人等之上,俯仰于天地之间,兀立在暴风雨中,在他们身上自有一种近乎神圣的东西。至于其他的人,都微不足道,世上没有她们确切的位置,犹如她们并不存在一般。”
但觥筹交错背后是命运诡谲的笑声。
命运让人们产生渴望,但又不提供实现渴望的方法。
因此,让我来回答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
“Emma Bovary,c’est moi”
(爱玛·包法利,就是我)
《包法利夫人》2019年3月,我开始认认真真看书写读后感了,说来惭愧,看了多年书,却没有认真写过读后感。我第一本选择的是小说《包法利夫人》 。一小说的作者:居斯塔夫.福楼拜他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包法利夫人》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正式出版的作品不过五部长篇和三个短篇,包括未完成的《布瓦尔和佩库歇》在内。福楼拜所追求的美以准确、简练、朴实无华为最大特色,他的作品表面看去简单、平实、细细领会方知韵味无穷—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他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父亲:是法国鲁昂地区远近闻名的外科专家,鲁昂市立医院的外科主任。兄长:阿希尔继承父业,也成了一代名医。福楼拜一生未娶,居住在父母的克鲁瓦塞庄园。他是一位有产者,不必为衣食奔忙、也不必强迫自己与世人周旋,更不会受到出版商的辖制或催逼,所以他可以遁世隐居,只与少数知己来往。福楼拜无疑是有令人羡慕的生活,不用为生活发愁。但是他不属于那种才思敏捷的天才,他的艺术造诣全仗呕心沥血的艰苦努力。正如他信奉的名句一样:流畅的诗,艰苦的写。二小说前提:《包法利夫人》简单概况,那就是:法国内地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悲剧的一生。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物做了淋漓尽致的披露,成为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幅现实主义画卷。故事背景:放在七月王朝,展示的却是第二共和国时期的法国社会风貌。当代社会主要的特征:法国资产阶级引以为豪的英雄年代过去了,1848年的革命风暴也平息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庸的时代。活动在生活舞台上的,只剩下一群群资产阶级庸夫俗子,浪漫主义激情以成过去,现存的只是鄙陋厌习的实际生活。小说人物:爱玛(农民的女儿)、查理.包法利(乡镇医生)、罗道耳弗(第一位情人-庄园主)、赖昂(第二位情人-文书)、卢欧老爹(爱玛的父亲)、查理.包法利的母亲、寡妇娜丝塔西(查理的第一任妻子)。小说内容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爱玛、查理两人各自的成长轨迹、第二、两人的婚后生活。第一:未见前两人各自的成长轨迹查理.法包利他父:原当军医副,因征兵事件而被罢职,他的母亲因为他长相而爱上他。他母:原是一位帽商家的姑娘,家里有些钱,受过一些教育,会唱歌弹琴。当帽商一死,家里慢慢贫穷下来,他的父亲就是一个游手好闲、靠女人吃饭的老白脸,家里里里外外就靠他的母亲撑着,查理的大半生也是这位母亲为他张罗来的。查理的一辈子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父母意愿下的生活、和寡妇娜丝塔西的生活、与爱玛的生活。他的母亲在爱情、生活方面不如意后,她将希望统统集中在了查理身上,12岁她为查理争取到了开蒙的机会,15岁她坚持要查理上学进入了鲁昂中学,父母中途要查理退学自考医生资格证,考试失败母亲又为查理打点上下,第二次查理以高分取得了医生资格证,在道特行医,最后,母亲又为查理娶了一门亲事,也就开启了查理人生的第二阶段。和45岁的寡妇一起生活了14个多月。在这一阶段查理自己开始说话了,他说:满以为结过婚,环境改善,他就自由了,身子可以自主,用钱可以随意。然而,当家做主的是他的太太。福楼拜主张从作品中排除自我,不流露感情,不插入议论,不让一字一句留下作者的观点和意愿的痕迹。这也正是福楼拜最大的建树,从作品中删除了自我,创造了所谓客观性艺术。这是查理.包法利自己在小说发出了声音,也是他对自己早期生活的总结,在小说前篇他一直没有声音,让人以为他满意这样妈妈事事会自己包办的生活,没有自由,一切都不能随自己。可是当他结婚后,寡妇娜丝塔西也不过是“另一位妈妈”而已。查理他说:在人面前,应该说这句话,不应该说那句话,每星期五吃素,顺着她的心思穿衣服,照她的吩咐逼迫不付钱的病人。她拆他的信,窥伺他的行动。面对这样的妻子,查理是不幸福的,令我们高兴的是,14多月后查理的第一任妻子死了,查理也迷恋上了爱玛。从这里也开始了查理的第三阶段生活:与爱玛生活。爱玛:相比查理,爱玛的早期生活简直就是一帆风顺,没有经历什么痛苦。13岁上,卢欧老爹送她去修道院学习,也在那一年她看到了城里的繁华,心里种下了一颗爱慕虚荣的种子。在修道院两到三年的学习,她没有学习到修女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反而沉迷于实际好处。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她必须从事物中得到某种好处,凡不能直接有助于她的感情发泄的,她就看成无用之物,弃之不顾。她寻找的是情绪,并非风景,一语成谶,她的一辈子都在自己的幻想中,一心一意寻找理想中的爱情,从来没有好好看过身边的人。爱玛看书,皆是看什么恋爱、情男情女、什么风啊,什么树林啊,月下小艇,林中夜莺,公子勇敢如狮,温柔如羔羊,这一套情呀爱呀,在爱玛的生命中除了要找到“那种不可思议的爱情”,好像并没有其他意义了。从修道院回到乡下,爱玛没有待多久就厌烦了,百无聊赖间,查理来到她的家,这位拎不清的女子,以为这就是爱情,爱玛嫁人不是爱查理,而是为了嫁给她以为的“那种不可思议的爱情”。二、两人的婚后生活爱玛和查理结婚后,对于实际生活,两个人有截然相反的想法。查理觉得这就是幸福,他已经娶他想娶的女人,每天只要看着爱玛,他就觉得是幸福。两个人面对面用饭、黄昏在大路散步、她手整理头发的姿势、她草帽挂在窗户开关上的形象都能带给他很多欢愉。从始至终,除了查理知道爱玛和罗道耳弗的奸情,他躺在长凳上冷死时,查理一直都是深爱着爱玛,也觉得自己和爱玛在一起是幸福的。在查理的一生中唯有这个女人带给他幸福了。如果说查理是满足的,那爱玛就是不满意的,不满意她的丈夫,也不满意她的生活。爱玛眼中的丈夫应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以启发自己领会热情的力量、生命的奥秘和一切秘密、最好勤奋寡言、夜晚埋头苦读、一心专注自己的事业、如果在会游泳、跳舞、有几样爱好,就是最理想的丈夫了。爱玛向往的是贵族的生活,想要像子爵侯爵的丈夫,然而,现实是丈夫,一无所教、一无所知、一无所期,没有野心、没有爱好、长相一般般、举止粗俗、言谈平淡无奇、安于现状,居住的地方,狭窄老旧。这一切的一切,与爱玛想象中的一切都不一样,这落差太大了,她无法接受这一切。所以她开始在其他人的身上找“爱情”。当她被第一个情人罗道耳弗抛弃后,她没有迷途知返,而是又和赖昂在一起了。小说的结尾是,爱玛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服毒自杀。最后,查理自己了爱玛对自己的不忠后,也活活生生的冷死在长凳上,他们的女儿小白尔特,最终被送进一家纱厂,只为谋生。小米说:在这一场婚姻中,并不存在谁对谁错,我觉得我们最应该反省的是,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悲剧?爱玛,浅薄、爱慕虚荣,也有点自私,但是她却不是一个坏人,相反,是她身边的不断的害她,跟她身边的人相比,她更加热爱生活,可是,为什么?爱玛把生活整的一团糟!我看根本原因是,爱玛分不清现实、理想、把小说书上描写的当成现实,把环绕着她的现实当成噩梦,而爱玛分不清现实也有两个原因。第一,她读了一些低俗的小说,却以为生活就应该像小说中的那样浪漫。这就像我们以前看了很多琼瑶阿姨的小说,就以为爱情就应该像小燕子、紫薇、尔康、永琪那样不要钱不用考虑其他的,我们就轰轰烈烈相爱吧!也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心灵鸡汤一样,喝多了就分不清现实了。看书,看好书,尤其重要。第二,爱玛没有承担过责任,在家里靠父亲,嫁人靠丈夫,生活的种种艰辛,她没有感受到,只能说爱玛的父亲宠爱她,明明就是农民的女儿却接受大家闺秀的教育,一门心思向往贵族社会的“风雅”生活。可是,这样的爱,真的为她好嘛?爱玛受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当高债如山的时候,她只是选择了服毒自尽,既没有给丈夫交代,也没有想她幼小的女儿。福楼拜让我们在《包法利夫人》这本小说中看到了,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追求会把人引向怎样的误区。同时福楼拜说:爱玛就是他。这本小说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爱玛就是我。最后,小说中有一个极其有趣的人物,那就是查理的母亲,这个女人也受过好的教育,会弹琴会唱歌,也对爱情充满了期待,最后嫁给了一个帅哥,也就是嫁给了爱情。有人说爱玛之所以悲剧主要是因为她不甘心平庸,不认命,我想,如果爱玛认命了,会不会就是成查理母亲这一类的家庭主妇了,过这样的生活:在家里缝缝补补、洗洗熨熨,又是监督工人,开发工钱,而老爷无所事事,始终负气似的,昏天黑地挺尸,醒来转头只对她说些无情无义的话,在炉火角落吸烟,往灰烬里吐痰。福楼拜说:“就在此刻,我可怜的包法利夫人,正同时在法兰西二十个村落里受苦、哭泣。”我认为这种现象依旧存在我们当代的社会中。
还不起信用卡还可以做茶花女嘛,何必死呢~
不知这位澳洲女星哪来勇气不停的拍名著。。也不知她背后的美国金主们哪来的自信可以拍好名著。。毁了简爱。。现在又毁了包法利夫人。。一张比屎都难看的臭脸居然敢来演包法利夫人??EXM??电影本身不算烂。。服装和画面非常美。。音乐也不错。。全部毁在女主一人身上!!
名著改编,摄影、音乐气质优雅。林间奔跑的女人,夜色摇曳的篝火。
这是看的第三个版本,一直很喜欢这个故事,总是找来看,也许是因为从包法利夫人身上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吧,虚荣浅薄幻想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她的悲哀之处在于有美貌却没有施展之处;没有爱情却过早结婚;涉世不深所以轻信他人,也看不懂男人欲擒故纵的把戏,最后如她所说被生活判了死刑。
抛开选角不贴这件事(米娅实在看起来不像有物欲的人——事实上其他欲感觉也没有),镜头跟颜都挺好。米勒的眼镜look简直持靓行凶,谋财害命,关键是跟妹子的床戏还这么受【喂
补标。鹅仔演的Léon Dupuis真是迷人美男子,一笑百媚生,风情万种!
非常肤浅的解释和情感阐述,另外,无缘无故把结尾回闪放在开头的做法都是对自己叙事非常不自信的表现吗? 一个法国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操着各种口音的英语这样好嘛?
米娅一脸禁欲一脸痛苦。。。气场根本无法演绎包法利夫人啊。场景美但是其他都是失败的
拥有基本理财知识的重要性
真无聊,米勒真好看
欣赏不来Ezra Miller
呃,建议结婚登记或办理信用卡时一人发一张碟或一本原著。。。
没有看过原著,只看电影的观后感是,要找一个互相懂得欣赏的人,同时也要脚踏实地的生活。看过大风大浪大世界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珍贵,能安稳的拥抱当下的小幸福。
男不做于连,女不做艾玛。
没那么差。好多场景构图很漂亮,截图下来都像一幅哈莫修依的油画。错在选角,除了善良刻板的丈夫,几个人物都不够贴切。米娅从气质到演技都无法驾驭这个角色。把包法利夫人演得像个爱赌气、有点小“作”的中二少女。
一个热爱科研潜心医术的丈夫应该很迷人才对……
选角就是失败的,米娅根本不像个水性杨花的败家娘们,而埃兹拉米勒完全就是个拥有现代美的小受,最无法理解的是二姐竟然演个丫鬟,连正脸也没几面。。。剧情太平淡如水,没任何铺垫就一个一个睡了。。。也就剩画面原声比较美了
选错演员,用大段状态戏表现艾玛对生活不满明显不奏效,小说里最精彩的几个传世场景被拍的惨不忍睹,小说里华丽的舞会,热烈的情感全都被阉割,差评!
女人的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和男人的嗜赌好醉一样是慢性癌,当然在矛盾爆发的时候,想救已经晚了。可惜,包法利夫人这样的女人在现今社会越来越多,她们以爱情为名义,实质上为了物质为了虚荣,在享用的时候毫无自知,在事情变糟时开始数落男人的种种不是。因果相循,伤害往往源于自己的贪欲!
如此错误的选角真的配不上这华丽丽的服装,每一套高订的礼服都好美,却选了个禁欲系脸的演员来演风情的包法利夫人……真的让人无法入戏,而且剧情过渡的也突兀,福楼拜估计要是看到也会气得从地里爬起来!